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994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九九四卷)  2003/4/7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0994

      諸位同學,請掀開經本,「如來名號品」,從頭看起。前面是這一會的序分,在別顯三事裡面我們讀到,「始成正覺,於普光明殿,坐蓮花藏師子之座,妙悟皆滿,二行永絕」。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,我們接著再看下面的經文:

      【達無相法。住於佛住。得佛平等。】

      我們看這個三句。『達』是通達,什麼是『無相法』?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,「清淨真如,名無相法,達者了也」。達就是明瞭,清淨真如是我們的真心,是我們的本性,真心本性沒有相,它能現相。宇宙包括虛空,虛空到底有沒有?虛空也有相。虛空的相從哪裡來的?還是真心所現的,唯心所現。所以虛空還是心性的相分,不過它是屬於無為法,有為法裡頭不能包括它,所以虛空是屬於無為,無為法有六種,虛空是一種。

      怎麼知道虛空不是真的?我們凡夫都有作夢的經驗,我們想想,夢中有沒有虛空?有,夢裡頭有虛空。醒來之後,這夢裡的虛空到哪裡去了?夢裡面的虛空跟我們現前的虛空決定不是一個虛空。由此可知,我們每一個人作夢,每個人夢中的虛空不是一個虛空,夢裡面也有山河大地,也有許許多多眾生;你夢到許多人,有認識的人、有陌生人。學佛的人常常念佛,偶爾也夢到佛菩薩;惡念多,惡事做得很多,他會夢到妖魔鬼怪。所以佛常常拿這個做比喻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既然如夢幻泡影了,這就是無相。

      無相不是沒有相,這個「無」要當作「沒有」講,這好懂;相即無相,這才叫真正通達。這個現象在眼前就如同你作夢一樣,在夢中忽然覺察到:我現在在作夢。這個境界是夢中境界,夢中境界不是真實的,你並沒有醒過來,你還在作夢,你已經覺察到自己在作夢。這個時候心裡明白了,相即無相,無相即相,有無是一不是二。所以佛給我們講「十法界依正莊嚴」,這個相叫幻相,這個有叫妙有,妙有非有。

      到底真相是什麼?佛用比喻給我們說,夢幻泡影。真相就像這夢中境界一樣,我們眼前這個境界就是夢中境界,夢境確實有,你能不能得到?不能,了不可得。為什麼它不可得?因為它無相,道理在此地。它要真的有相,那你就可以得到,無相。世間人念念都是求「得到」,控制的念頭、佔有的念頭永遠不能放下,什麼原因?就是以為這個現象是真的。佛法裡面講實相,實相是什麼?實相是無相,無相才是真正的實相,所以通達無相法就是證得實相。證得實相的人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,控制的念頭、佔有的念頭沒有了。如果還有對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念頭、有佔有的念頭,你不了解無相法,你不知道諸法實相。

      一切法不生不滅,生滅同時。這個我們在前面曾經費了很長的時間,(我記得不太清楚,是六個小時還是八個小時)討論這個問題,是在新加坡講的。佛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怎麼個虛妄法?佛告訴我們相是有,它存在的時間太短,幾乎是生滅同時,《楞嚴經》上說的。實在講,我們很不容易了解佛說這個話真正的意思,佛說所有現象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你注意這個當處、隨處。《仁王經》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,一剎那九百生滅,這九百生滅決定沒有兩個生滅相是相同的,找不到,那就是虛妄。

      我們凡夫實在是迷而不覺,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是相續相,實在講完全就跟看電影一樣。看到銀幕上的影像以為是真的,不知道銀幕這個相是怎麼來的。現在科學技術進步得更快,現在用電視,電視畫面上這個影像是怎麼來的不知道。線條組成的,速度太快了,你沒有辦法覺得。線條是點組織的、組成的,點組成線,線組成面,它在高速度之下,我們居然以為這個相很真實。

      佛告訴我們虛空法界剎土眾生,就像我們今天的電影、電視一樣,哪裡是真實?迷而不覺的人,誤以為真實,於是乎生起了妄想分別執著,妄想分別執著是這麼生的。生起來之後,愈來愈嚴重,迷得久了,誤以為這就是真實。既然認為真實,就想控制,就想佔有,在這個裡面生起貪瞋痴慢,造作無量無邊罪業。你起心動念,一切造作,不要以為這個沒事,事可麻煩了。麻煩在哪裡?改變形象的結構組織,使外面的境界這個幻相跟著你起了變化。你的心行善,這個境界就變得很美,佛法裡面講變得很莊嚴;你的心行不善,它就變得很醜陋。但是莊嚴也好,醜陋也好,總而言之,都是夢幻泡影,都是虛妄,皆不可取,皆不可得。

      諸佛菩薩他們受用沒有取捨,沒有得失,所以他自在!我們在這個夢幻泡影裡面,我們享受,心裡頭有得失、有取捨,於是身心負擔很重,不像諸佛菩薩那麼輕鬆、那麼自在。這樁事情的根源就是你對於事實真相明不明瞭?通不通達?果然明瞭通達,你放下了。放下什麼?不是放下這個法相,不是!放下控制、放下佔有、放下得失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你的受用跟佛菩薩的受用沒有兩樣。受用是真有,真自在,確確實實只有樂受沒有苦受。這個樂不是苦樂的樂,苦樂的樂都是苦;換句話說,苦樂兩邊都沒有了,真樂!底下一句,第三句。

      『住於佛住』,這個住,安住。安住從哪裡講?從心上講。《金剛經》上世尊告訴我們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佛住什麼地方?佛住無住。無住,對了,心地清淨,一念不生,有一念就住了,你就有住。有住是錯誤的,為什麼?心裡頭本來沒有東西,怎麼可以有個東西放在裡頭?能大師講得很好,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你為什麼會有煩惱?為什麼會有迷惑?你心裡頭有了一物,你就迷了,你就錯了。

      這個地方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講的,「如來常住大悲,任運利樂,又常安止聖天梵住,故云住於佛住」。這一段裡頭清涼大師還有解釋,鈔是解釋疏的,我們先說「如來常住大悲」,所以佛法裡面常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。如果人家要問:什麼是佛教?這兩句話可以答盡了,答圓滿了,佛教就是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。你們去問許哲居士,她現在在此地,你問她什麼是宗教,她答覆得很好,「愛就是宗教」。這一句話答覆,世間所有一切宗教全都包括了。

      佛家講慈悲,慈悲就是愛。基督教、天主教、猶太教,這三教是一家,他們的經典就是《新舊約》,《新舊約》裡頭有一句話,「神愛世人」、「上帝愛世人」;伊斯蘭教「阿拉確實是仁慈的」。你們想想看,所有一切宗教的教主愛一切眾生,也教一切眾生要愛一切眾生,這個說法從事上講。「佛住大悲」就是慈悲為本;「任運利樂」就是方便為門,任運,任是隨緣,運就是善巧方便,隨緣以善巧方便,利樂一切有情眾生,你看這是不是慈悲的落實?利是令一切眾生得真實利益,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這是佛教。

      「又常安止聖天梵住」,這是佛教導一般學生的。什麼是聖住?什麼是天住?什麼是梵住?《鈔》裡頭有,這就是《智度論》第三卷裡面說的。《智度論》第三就是第三卷,「謂三乘聖人」,聖是講三乘聖人;天是講六欲天、欲界天,有六層,我們叫六欲天;梵就是講色界跟無色界。三乘聖人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。聲聞住四諦,心心不離四諦;緣覺、辟支佛住十二因緣,念念不離十二因緣;菩薩念念不離六度、六波羅蜜。這個住就是心裡頭真有。佛教我們,我們希望學菩薩?還是學佛?還是學羅漢?學佛,清淨、平等、慈悲,佛是平等的。這是講十法界的業因。下面說。

      「復次三三昧名聖住」,這又是一個說法。「三三昧」是禪定、是正受,這是聖住。布施、持戒、善心三事這是天住。人歡喜布施,歡喜持戒,以善心善意對待一切眾生,這個人將來一定生天,所以叫他做天住。這個天欲界天。不肯布施,不守法,心地不善不能生天,跟天不相應,這個要懂。

      今天的人迷信科學,說老實話迷信科學不如迷信宗教,為什麼?迷信宗教來生得殊勝的利益,迷信科學來生迷惑顛倒,不曉得到哪裡去了,現在得不得到利益?也得不到。現在這一生當中你所得到的全是你命裡頭有的。這樁事情諸位要深入《了凡四訓》,你就明瞭了。任何一個人,很少人能夠擺脫自己的命運,說老實話幾乎都不可能,一切凡夫他的一生都受命運支配。所以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在世,一生極力提倡《了凡四訓》。這樁事情,外國人他們迷信科學迷得深,不太容易相信,中國人相信。這是一個地區民族文化背景不相同,中國人對《了凡四訓》能接受。畢竟是幾千年的倫理道德教學的根深蒂固,雖然在這個世紀裡面受到嚴重的摧殘,但是它的根太深了。

      我們這幾年來,聽說中國大陸小朋友讀經的這個運動,推行得很廣,普遍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歡迎,這是個好現象。這個運動如果能夠不斷的在推展,下一代我們能夠看到中國的前途,中國的遠景必定能夠給全世界帶來和平安樂。為什麼?有這麼多人在做實驗。科學是講證據的,是要看事實的,這些讀經的小朋友時間雖然不長,已經把證據拿出來了。什麼證據?在學校裡品行比一般同學好,智慧比一般同學高,考試都在前幾名。他們是專心在中國古籍裡面,學校課本並沒有讀,但是一接觸考試就能在前幾名,這個實驗好。

      所以人要知道命運,要相信命運。命裡有的肯定有,你得到的早遲的問題;命裡沒有的怎麼求都求不到。但是改造命運有方法,不是沒有方法。雲谷禪師跟了凡先生的一番談話,把了凡先生的觀念轉過來了,思想轉過來了,他懂得修善積德。在這以前他跟小乘人一樣,每一天靜坐,什麼也不想,什麼也不幹,真的是聽天由命,所以我稱他作標準凡夫。他知道人有命運,不知道命運從哪兒來的。命運是你前生造作的善惡業,你這一生感受的果報,你這一生所造作的,來生感受的果報。

      所以佛家常說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我們要曉得我們過去生中造的因,我這一生當中受的就是,果報!「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,我要知道我來生怎麼樣,我這一生所作所為造的因,就是來世果報。我這一世因好,心善、思想善、行為善,來生的果報不可思議。同時又要覺悟到人間的壽命短促。這佛給我們說了,我們現在生在減劫的時期,人的壽命最長八萬四千歲,那個好,那人一定很有福報,那麼長的壽命。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,底限是十歲。釋迦牟尼佛出現的時候,人壽一百歲,佛離我們現在三千年了,現在的人壽?現在人壽平均應該是七十歲。就算是外國人的講法,外國人說釋迦牟尼佛去我們現在兩千五百年,我們這個歲數再加五歲,七十五歲。每一百年減一歲。

      減劫,這不是好時候,五濁惡世,染污愈來愈嚴重,生活愈來愈痛苦,我們碰上這麼一個時代。但是不要緊,說實在的話也很好,因為它時間不長,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而已,這幾十年報盡了,如果這一生當中真正是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來生生天,生天福報就大,壽命就長。不要說別的,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,我們中國人常講的玉皇大帝,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。愈往上面去福報愈大,再上一層夜摩天,夜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百年。我們許多同學都曉得彌勒菩薩現在住在兜率天,兜率是欲界第四層,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間四百年。我們人間縱然活一百歲,在兜率天裡面看到,太短了,一天的三分之一。如果用我們這個時間來做比例說,一天二十四個小時,他的生命只有八小時,一百歲才八小時;五十歲?五十歲只有四小時,太短暫了。活四百歲,兜率天人看起來你才活一天。

      天上的福報,天福,我們已經就沒有法子想像了,那佛菩薩的福報那還得了,不能比。所以我們人生在世,這短短幾十年寒暑要趕緊抓住,真的一分一秒都不可以浪費。在這個世間什麼東西最寶貴?時間最寶貴,我要掌握時間好好的修善,縱然是出不了六道輪迴,來生肯定生天。生天是喜歡布施,喜歡供養;持戒就是守法、守規矩,以善心善意對待一切人事物,生天的條件。

      再懂一點佛法,依照佛法修學,你的境界決定提升,不止在忉利天,一定在上面。上到哪裡?你的欲沒有斷,最高到他化自在天,第六層天。福報倍倍相乘。譬如剛才講的兜率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,化樂天的一天就是再上去第五層天,一天是我們人間八百年,再上去他化自在天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千六百年。中國人常講五千年歷史,如果在第六天他化自在天,你看一天是一千六百年,五千年歷史不過是兩三天而已,充其量三天,我們人間五千年。這是佛在一切大小乘經論裡頭常常給我們講的。為什麼不學好?為什麼不利用這個短短時間來修福?所以聰明人不重視這一生,修來生。

      「四無量是梵住」,慈悲喜捨,這要修禪定。單單有慈悲喜捨沒有禪定功夫,到不了色界無色界,到不了。那肯定是在欲界上面幾層天享福,為什麼?他有捨,捨心清淨。捨是能放下,他心地清淨,清淨心與禪就相應了,這下面,這是解釋。

      「釋曰,此雖二文,義乃是一」,兩種說法,兩種說法意思一樣。前面舉果住,後面是出因住,前面跟我們講的聖住、天住、梵住,都從果報上講;後面講三三昧,講布施、持戒、善心,講四無量心,這是從因上講的。「或為四住」,那就加上佛住,「如來常住首楞嚴諸三昧故」。佛住在哪裡?佛住在首楞嚴大定,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。首楞嚴的意思翻成中國話,究竟堅固。這是究竟圓滿的大定,沒有任何力量能夠破壞的大定,首楞嚴大定,如來所證的。他後面這一句話說得好。

      「雖遍住四住,智海已滿,大悲深故,特言大悲,即梵住所攝」。因為梵住裡面講的慈悲喜捨,但是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他們的四無量心,超過梵天太多太多了,那個梵天要跟他們比,他們大梵天是幼稚園的慈悲喜捨。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四無量心,遍虛空法界,遍一切眾生,這個就是四弘誓願裡面第一願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。

      佛是什麼心?佛常常存這個心,幫助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我們也常把它加上一切苦難眾生。什麼叫苦難?他沒有成佛就有苦、就有難,成佛了才沒有苦難,這個範圍包括的多廣!此地說住於佛住,我們要學,縱然沒有辦法學到佛,至少也要警覺到這一生當中修善。所以這一生的機緣不錯,濁惡之世也很好修行,來生果報不可思議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  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再看別顯主德這段文:

      【妙悟皆滿。二行永絕。達無相法。住於佛住。】

      前面我們學習到這個地方。再講『住於佛住』,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講到,「三三昧名聖住」。有同學來問:這個三三昧是一種三昧還是三種三昧?這問得很好,它是三種三昧。三種三昧有很多種講法,所以我們要看它是在哪個地方講的。我們在《教乘法數》裡面看到的:第一種有覺有觀三昧,第二種無覺有觀三昧,第三種無覺無觀三昧。它這個是講三昧的種類,屬於哪一類的;第一類的入初禪,第二類的入二禪,第三類的是三禪以上。佛在此地講聖住,也可以這樣說,但實際上這個三昧的層次應當比這個更高,為什麼?這個說法是世間禪定,沒有出六道輪迴。所以三三昧的意思很廣泛,看在什麼地方怎麼個講法,淺深廣狹不同。我們看經文要合著看,不能夠死在句下,這一點很重要。下面這一句,第四句:

      【得佛平等。】

      清涼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,「所證能證,及以化用,皆等諸佛」。這是說明菩薩始成正覺,剛剛成佛了,成佛之後跟過去已經成佛的,乃至於無量劫前已經成佛的,決定是平等的。前面跟諸位報告過,決定沒有先後。菩薩始成,入一切諸佛始成,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了,他所證的。所證的是什麼?我們在《華嚴經‧入法界品》裡面看到了,品題上就講得很清楚,他所證的是不思議解脫境界,就是清涼大師在本經裡面所說的,事無礙境界。理無礙、事無礙、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,入不思議解脫境界,這是他所證。能證的是什麼?普賢行願。普賢行願的內容是什麼?十願、十波羅蜜,這是能證。

      菩薩修十願、十波羅蜜,能證所證跟一切諸佛平等平等,起作用跟一切諸佛也是平等平等。你證得之後,起什麼作用?教化眾生。暢宿願本懷,無量劫的願望這個時候可以兌現了。什麼願望?發心幫助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裡面苦難眾生。沒有證得佛平等,我雖然發這個願,心有餘而力不足,做不到!現在『得佛平等』,統統能落實了,統統可以做到了。所以化用平等,化是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隨類化身,隨機說法,說法幫助眾生,應化也是幫助眾生。應化是身教,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出現,他一生所作所為是身教。八相成道具有甚深的義趣,是對這個世間一切眾生的教導、教化;現相之後,再說法,再言教。

      我們在講席裡頭也常常勸勉同學們,無論在家出家,希望學佛的同學們,都能給社會做最好的榜樣。這個最好的榜樣,身教。那做最好的榜樣,我們就要學佛、學菩薩,佛菩薩是九法界眾生裡頭最好的榜樣。要做出來給人看,做不到那個講沒有人相信。特別是現代這個時代,你說的,人家在旁邊仔細觀察,你像不像。你做的跟你說的不一樣,別人在旁邊恥笑你,笑話你,你在那個地方睜著眼睛騙人。佛菩薩、祖師大德為我們所示現的,都是自己做到了這才說,自己做不到不說。這一點我們有沒有覺察到?我們想想有沒有落實?

      佛法最基本的修學:三福、十善。「淨業三福」,佛講這是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」。換句話說,三世是講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三世諸佛修行都是以這個為基礎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我們學佛,我們要示相,示現一個好的樣子給人看,沒有別的,你果然把「淨業三福」十一句做到了,十善業道做到了,人家看看會相信你;這個沒有做到,你說得天花亂墜人家也不相信你。佛是這麼做的,菩薩是這麼做的,祖師大德也是這麼做的,我們想換一個花樣很難見到效果,還是跟著佛菩薩走是對的。

      前人走的這條路我們跟進,如果不跟佛菩薩,不跟祖師大德,自己要開闢一條道路,不容易!所以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隨順佛菩薩是有道理的,走近路。自己另外開闢一條道路,那個道路究竟能不能走得到,還不知道,未知數。諸佛菩薩已經走的這個道路,這是我們知道肯定能成就的,通達菩提大涅槃,「能證所證」,教化眾生的大用,「皆等諸佛」。第五句:

      【到無障處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只有八個字,「具能治道,解脫障故」。這八個字很簡單,裡面含義很深。具是具足,他具足的是什麼?能治道。這個道當方法講,治是對治,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。具足能對治煩惱習氣的,那這什麼東西?他的果「解脫障故」,你所有一切的障礙,統統都化解掉了。障有八萬四千,有無量無邊,能治道豈不就是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。這一句豈不就是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就這一條。

      斷煩惱的願不能沒有,斷煩惱的方法不能不求;有願、有方法,斷煩惱的功夫不能不做。我們的煩惱最重的,佛教導我們斷煩惱從最嚴重的先下手,正如同大夫治病一個道理。這個人得的病有好幾種病,所謂說併發症,他不是單純一種病,一種病好醫,他有很多種病。這很多種病,大夫一定細心診斷,哪一種病最嚴重,是致命的,這種病先治,先來對治,其他的不至於致命的可以緩一步,慢慢再治。

      修行跟這個沒有兩樣,最嚴重的煩惱,貪瞋痴慢;貪墮餓鬼,瞋墮地獄,痴墮畜生,慢墮修羅,魔道。所以佛教導我們先從這裡下手。這是什麼?三惡道。佛教給我們用什麼方法?這就是能治道,佛教給我們三學,戒定慧三學;用戒治貪,用定來治瞋,用慧來治愚痴。三學是對治三毒的,我們懂不懂?我們有沒有認真學著來用?在什麼地方用?隨時隨處,那個貪瞋痴時時刻刻起現行。

      在我們凡夫這個境界裡頭,無論你是有意無意,因為這個煩惱習氣太久了,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,所以他自自然然成了習慣了。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實在講是自己太粗心了,太大意了;稍微細心一點,你就能覺察得到,為什麼一天到晚起心動念都落在貪瞋痴裡頭,好像都是貪瞋痴在那裡主導。貪瞋痴主導我們的身口,身口就造罪業,因為這個能主導的不善,極不善,三毒!我們學佛,佛學到哪裡去了?佛是戒定慧,戒不說多,三皈、五戒、三福、十善,我們有沒有落實在生活當中?如果落實在生活當中,你這個具能治道這一句你就有了,你的果德解脫障,二障、三障你就能解脫了。

      煩惱障涅槃,所知障菩提,兩大障礙。佛教導我們最初方便,當然貪瞋痴是不容易斷掉的,但是常常有這個警覺心讓貪瞋痴不要繼續增長,要把貪瞋痴穩住,我能控制得住,這個就是忍辱波羅蜜。歡喜修布施,歡喜持戒,這都是破二障的前方便,最初方便,我們下手之處。布施是捨、是放下,歡喜捨,歡喜放下,這樣漸漸自自然然你自性裡面四無量心生起來了。

      諸位要曉得慈悲喜捨是性德,色界諸天他們修,他們四無量心是修得的。所以我在前面講了,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他們四無量心是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,是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,不是修得的。六道凡夫、九法界眾生沒有見性,沒有見性這個四無量心是修得的。但是我們曉得性德裡頭本來具足,你要是修的時候,它會與性德起感應道交,這是決定好的修行方法。修性它相應,果報不思議,所以這才真正能到『無障處』。第六句:

      【不可轉法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講「所說教法,外道不能轉故」,這句很重要。『轉』是改變。佛說的法是心性裡面流出來的純正之法,不能破壞。當年佛在世的時候,魔王波旬也是皈依三寶,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大護法。這個大護法煩惱習氣很重,雖然聽佛講經,對佛也非常敬仰,他的煩惱習氣斷不了。由此可知,在我們現前,這三千年之後,我們看道場裡面學佛的同學,無論是在家出家對佛很尊敬,也天天研究經教,貪瞋痴放不下,不但放不下,好像還年年在增長,這些人是什麼人?魔王波旬的子孫。他來幹什麼的?來學佛來幹什麼的?來破壞佛法的。

      這是波旬當年跟釋迦牟尼佛說,他有嫉妒心,看到釋迦牟尼佛這麼多人恭敬,這麼多人供養,他受不了:我要想方法破壞。佛就說了:佛的法是正法,沒有任何力量可以破壞它的,因為它從法性裡面流出來的。魔王說了:等到世尊末法時期,我讓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,披上你的袈裟來破壞佛法。釋迦牟尼佛聽了流眼淚,一句話不說。經上有一句話講「譬如獅子蟲,還食獅子肉」,到你家裡來了,來繼承你的家業,敗壞你的家產,這個沒辦法了。我們一般人講,敗家子!他到你家裡來了,你還有什麼法子?但是魔能夠破壞的,是破壞一切眾生對佛陀教化的信心。佛的法他能不能破?法不能破。佛所說的一切法,他能障礙,他不能破,他沒有辦法找出一套新的道理把佛法否定掉,這個他沒辦法。

      佛法是『不可轉法』,外道永遠沒有辦法跟佛陀辯論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辯論會常常有,佛經上叫做無遮大會,那就是辯論會。國王大臣這是佛的大護法,他們也常常主動來辦辯論會,所謂是真理愈辯愈明,使當時知名的、聲望很高的許許多多宗教的學者,都來參加佛菩薩的辯論。通過辯論,也就是今天所講的科學精神,通過檢驗,這些德高望重的各個宗教裡面的傳教師,宗教裡面的領導人,社會一些學者,等於說讓他們來檢驗釋迦牟尼佛的教學,肯定這個教學是正確的、是真實的。

      問難,那就太多太多了,這我們在《大藏經》裡面隨時可以看到。故意找種種難題,來問釋迦牟尼佛,可是釋迦牟尼佛真的顯示出無量無邊的智慧,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,統統給他圓滿的解答,這個不容易。所以釋迦牟尼佛得到「世尊」的尊號,這個尊就是我們今天講,尊敬的。世尊是世間最尊敬的這個人,他的道德、他的學問、他的德能超過一切人。

      到今天,佛陀去我們遠了,三千年了,菩薩、祖師大德相繼都去了。我們跟佛菩薩當然不能比,我們跟祖師大德比較一下又如何?祖師大德的德行修養,慈悲教化,我們學到了多少?學以致用,如果所學習的不能夠落實到生活,等於沒有學。最基本的教條,三皈五戒,最基本的教條,三皈是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;五戒是不殺、不盜、不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做到了嗎?出家弟子最低的生活規範《沙彌律儀》,十戒二十四門威儀,我做到了嗎?沒有做到,是假的不是真的。我做不到,我就是在破壞佛法,這個道理事實我們懂不懂?我做不到,我這個形象讓社會大眾看到佛教就是這個樣子的。

      我這個形象就是佛教,就是代表佛陀的,佛教就是這個樣子,社會大眾對你輕視,不尊重你;輕視就是輕視佛法僧三寶,不尊重就是不尊重佛法僧三寶,這不是破佛這是什麼?不用說一句話,只是佛所教導的我做不到,就這就行了,就把佛法破壞了,這是什麼?這叫魔事。佛弟子跟魔弟子的差別就在此地,佛弟子決定依教奉行,魔弟子把依教奉行不曉得丟到哪裡去了,他講經說法是教別人做的,不是自己做的,他自己不做。廣大聽眾當中,如果有善根非常深厚的,他不管你做不做,「我聽了之後,我要做」,那是佛弟子;只要你法說得沒說錯。

      隋朝智者大師說得好,「能說不能行」,你要懂得這個意思,能說不能行是不能完全做到,不是不做,他努力的在做。煩惱習氣很重,他做得不徹底,做得不圓滿、不究竟,不是不做,這樣的人「國之師也」。他講的真的沒有錯,沒有把佛經講錯,他勸導人出於真誠,所以能感動人,他可以做老師。如果「能說又能行」,智者大師說「國之寶也」,說到做到,這是國之寶也。真的是寶,這樣的人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擁護,他在那個地方,妖魔鬼怪也尊敬他,在他那個地方不作亂,見到他也挺規矩;道德感化人心,也感化妖魔鬼怪,他有那個德行。

      由此可知,佛法的修學在自己,不在別人。人家肯不肯做與我不相干,道場裡面魔弟子再多,我做佛弟子。希望我這個佛弟子做得很好,做得很像,很認真努力做,假以時日,很可能把那些魔弟子統統轉變成佛弟子了,教化功德就成就了。千萬要有高度警覺,不能學魔弟子,不能被他同化,被他同化了,就墮落了。這一關要怎麼把守?決定隨順經論教誨,決定不違背經論。每部經最後一句話,「信受奉行」,你只要能把這四個字常常放在心上,你就不會隨順邪魔外道,不會隨順了。

      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都守住佛教導我們的規矩,這就是持戒。對於這個戒律的理論,在日常生活當中,怎樣靈活去受持?這個靈活受持就是條條戒都有開遮持犯,你都懂得。所以戒律是活活潑潑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不呆板。因戒得定,定是清淨心,心一年比一年清淨,一月比一月清淨,你怎麼會墮落?常常存著一個心,佛心、菩薩心,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,轉迷為悟,轉凡為聖,轉魔為佛。我們不怕魔王外道,不怕,我們要接觸他、幫助他,幫助他回頭是岸。這種人往往很聰明,只是煩惱重、得失心重、嫉妒心重,我們要有善巧方便,幫助他回頭。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很好,「若能轉物,則同如來」。換句話說,他轉不動我,我就能轉動他。

      我跟他在一起,他勝不了我,我肯定勝他,幫助他、成就他是好事。所以妖魔鬼怪我們不必怕,不必去躲避。在這一點要特別提醒同學的,如果你敵不過,你就趕緊回頭,還是躲避一下好。從什麼地方測驗?怎麼樣提高警覺?就在日常生活當中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煩惱起來了。什麼煩惱?貪瞋痴慢起來了,嫉妒心起來了,這個時候你要警覺到,我煩惱起現行,我必須要躲避。

      所以初學的人為什麼選在寂靜的環境,誘惑力少的地方?容易修。名聞利養、財色名食睡誘惑力很嚴重的地方不好修,我們選擇在圖文巴這個地方建道場,道理在此地。這是個小城,居民淳樸厚道,這個地方誘惑的少,我們選擇這個地方,不選擇大都市。大都市名聞利養誘惑的力量很強大,初學的人敵不過。古人建道場,建在深山。我們本來也想建在深山,深山生活非常不方便,不得已而求其次,選擇在這個地方。真正要想修行,還要往山裡面去,人跡不到的地方。那才是真正佛法裡面講的阿蘭若,寂靜處,做為我們修行助道的因緣。現在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