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526 B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五二六卷)  2006/3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526

      諸位法師、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淨行品第十一」,偈頌第六大段,請看第八首:

      【見斜曲路。當願眾生。捨不正道。永除惡見。】

      『斜曲路』是彎彎曲曲的小路。在乞食道路當中,有時候(小路是近路)要抄近路,就是走小路,走小路也一樣引發菩薩的大願。六道眾生心行不正的多,這是講六道裡面的人道,天道不正的就少,人道多。所以諺語常說人死了都變鬼,人死就作鬼。這個話我們學佛的人聽到知道這話說錯了,明明有六道,人死了之後怎麼會都去作鬼去?怎麼那麼樣肯定?你沒有說他生天,沒有說他又到人間來,為什麼都說作鬼?可是細細去觀察,這個話也不是沒有道理。為什麼?你看看六道裡面的業因就明瞭。

      天道欲界天,上品十善生天,中品十善人道,下品十善修羅道,這我們不能不知道。色界天以上,除了十善還要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,除這個還需要修禪定。四禪八定是上面二界,色界是四禪,四空天是四定;四定加上四禪叫八定,不是四禪之外有八定,八定裡面包括這四禪。四禪八定、四無量心、上品十善才生天,所以天人可以說沒有「斜曲路」,彎彎曲曲的小道沒有,人間有。人間的大道,這是通人天,最殊勝的是通佛菩薩,這成佛之道,但是斜曲的道那多半是通三途,餓鬼、畜生、地獄。三途道的業因也多,全是不善的,世尊在經論裡面給我們講的十惡業,這是三途;六祖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給我們講的八邪,十惡八邪,還給我們講一些心裡面許許多多不善的習氣,都是斜曲道上的業因,我們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把它改正。

      你看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,『捨不正道,永除惡見』。「惡見」就是經上所講的五利使,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,這是惡見。六祖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給我們講十惡八邪,都是屬於此地講的不正道。十善是正道,十惡是不正道,八邪是惡見。走上小徑、小道引發這種大願,我們要很認真的去反省自己有沒有。自己看自己的過失很不容易,我也講得很多,能夠常常看自己過的人,就是見自己過的人,這不是普通人,大善根的人,佛門裡面講上上根人。常見自己過,不見別人過,這是上上根人;中下根人不知道自己過失,只見他人過。

      在人群當中畢竟中下根性的多,所以佛菩薩也很慈悲,教我們一個很好的方法,你不是不見自己過嗎?不要緊,你常見別人過,見別人過可不能批評人,批評人你就錯了;見別人過立刻回光返照,他好像是我一面鏡子,我看到他犯的過錯,想一想我有沒有,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。如果有,一定要知道改過,沒有,勉勵自己不可以犯他的過失,我們自己才能把境界向上提升,別人是我們一面鏡子。你能夠這樣學習,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。

      善人是我的善知識,我看到他的善,回頭想想我有沒有,我要沒有,要跟他學,我也有的時候,我要好好的保持,不要把它失掉,善人是我的善知識;看到惡人,想到他那個惡我有沒有,有,我要改,沒有,我可不要犯他這個過失,惡人也是善知識。這就是孔子所講的「三人行必有我師」。三人就是一個善人、一個惡人、一個自己,他們兩個都是我的老師,示現兩種不同的境界來教我。這實在就是蕅益大師《宗論》裡頭所講的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」。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這一定要知道。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裡頭沒有是非、沒有善惡、沒有好壞。好醜就是好壞,沒有好壞。

      是非、善惡、好壞從哪裡生的?是我自己心裡生的,我看這個不順眼,一切都不好,都是壞的;我看到很喜歡,一切都是好的。這個道理在最近這段時期我們常常用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來作證明,你就懂了。這個水結晶我們選了十二張做成照片,可以在螢幕上放,這幾天應該可以做好,我們也常常放給大家看。你看那個意念,水會認字、會聽音樂、會懂得人的意思。我們寫個「戰爭」,寫這兩個字貼在水瓶上,這個水放在顯微鏡下面去看,它的結晶就很難看。我們把它撕下來,再換一張「和平」,再看它的結晶,就變得非常美。水沒有好醜、沒有善惡,隨著人的念頭,人的念頭善它就善,人的念頭惡它就惡,諸位一定要曉得。

      也得有相當的修養,別人對我們有誤會,這種事情常常有,古人所講的「不如意事常八九」。我們在言語態度上有意無意的得罪人,尤其是現在人,現在人沒有修養,心情浮躁,他不安定,喜怒哀樂變化很大。他不高興的時候,我們做什麼他都看得不順眼,他高興的時候,我們做不對的事情他也覺得無所謂,很不容易捉摸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懂得修養,天天反省,天天找自己的毛病,天天改過,天天自新,那你就步步高陞,這就對了。標準決定依聖人教誨,確實絕對的標準。世法裡面基礎的標準,我們起步學就是《弟子規》,要從這個地方下手,從這裡入門;佛法裡面,那就是《十善業道經》,這是我們的基礎。不從這個地方學,你永遠沒有標準,沒有標準你就不知道你做錯,是非邪正沒有一個標準來辨別。

      六祖在《壇經》裡面講得好,除了十惡八邪,大家都很清楚,他還講了十一種不善的心,不好的心,這都是邪徑、小道,應該要避免的。頭一個就是對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不善的,什麼是善、什麼是惡?不善就是惡,對眾生不利的、沒有好處的。我們舉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,像現前社會許多娛樂的場所,吸引很多的顧客,表演的內容都是色情暴力、殺盜淫妄,不善。你要人家買票,賺了錢,你都教人學壞,這事情能幹嗎?幹這種行業,眼前得一點小利,小利還是你命裡頭有的,你命裡沒有,你幹這個事業會貼本,你也幹不起來,命裡有的。這個事情因果教育講得透徹,你把《了凡四訓》念三百遍你就明白,這不善的心!所以現在搞這種娛樂界善心善意少。但是不善他不知道,他不知道這是不善,他認為這是正常的,你給他講清楚、講明白了,恍然大悟,是害人!

      還有飲食店,我聽同學們告訴我,某家飲食店裡面東西好吃,很吸引人,吃了之後常常想到這家去吃。他一面吃東西,也有音樂、也有表演,最低限度它有電視播放音樂讓你欣賞。為什麼它會那麼吸引人?他說放的冷氣聽說裡面有毒品,像海洛英、嗎啡一類的,讓你在那裡呼吸的時候感到很興奮,這家不錯,於是就慢慢上癮,非到他家去不可,不到他家去不過癮。自以為這是很高明、很聰明的手段,不善心。行業裡頭競爭不可以用這種手段,如果說你欺騙人、你害人,人家雖然被你害了不知道,因果跑不掉!今天這個社會處處都是陷阱,你出門去要小心謹慎,太可怕。

      所以為什麼世界有末日,為什麼有這麼多災難,全世界許多志士仁人都在這裡想方設法怎樣能夠化解,怎樣能夠幫助眾生覺悟。真正說穿了,還是五十年前方東美先生講的話,要希望社會好,恢復到正常,一定要把這些誘導人走上斜曲的文化要把它掃除乾淨。方老師那個時候講,電視廣播要關閉,報紙雜誌要停刊,這個東西天天害人。他說的是真有道理,尤其是我們今天看到科學報導,全世界五百條大河流,已經有一半(二百五十條)河水枯乾;這五百條裡頭有中國的黃河。現在黃河的水流不到出海,有枯竭的現象,這個問題嚴重,幾千年從來沒有過的事情。還有很多河流被工業染污,水不能飲用,甚至於不能夠灌溉,種植五穀雜糧這水不能用,這個問題你說多嚴重,會導致世界糧食減產。糧食一減產,人口再增加,將來餓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,這是什麼?人不知道愛護大自然。科技發達,任意的破壞自然生態,森林被砍伐。

      許多河流枯竭的因素,科學家認為頭一個就是森林被砍伐掉。諸位要知道,現在我們用的這個紙,紙的原料就是樹木。每天你看的報紙,我們是不看報,但是我們看到送報的。每天那一份報紙好像有好幾十張,我們常坐飛機在飛機上看到,到第二天就沒用。你說每天報紙、雜誌消耗的量多大,要多少樹木?想想真是太可怕!古代沒有這個現象,印刷術不發達,印刷術發達森林遭殃,他要取原料。

      你如果細心去觀察,這個世界真的加速度的走向末日,我們覺悟,對於自己日常生活不能不節儉,要懂得節儉飲水;飲的、用的水都要知道節儉,不可以浪費,浪費是罪過。所有一切生活的物資,你要知道今天地球上資源有限,現在已經感到非常短缺,都應該要愛惜,都應該要節省,不可以浪費。所以不善的心不能有,這是斜曲道。邪迷的心是斜曲道,這是什麼?沒有智慧。現在人很容易受騙,沒有能力辨別真妄,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,往往顛倒,把邪的當作是正的,正的當作邪的,正法加以排斥,邪法他還特別去表揚,這事情麻煩大!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?看到許多人是這個樣子,我們看得很痛心,迷了之後回頭難,很不容易。

      劫害心,這就是一般所說的損人利己,損人利己的心就是劫害心。劫等於說是劫奪、搶劫。花樣很多,手法很高明,讓你不知不覺上圈套,到自己最後受了害,後悔來不及。劫害裡頭最常見的賭博,你們想想賭博是不是劫害?讓你自投羅網,你本來想這是不勞而獲,一本萬利,我押下去之後就可以贏很多錢;哪個發財的人是靠賭博起家的?沒有那個道理。十賭九輸,用這個方法來劫奪你的財物,你自己完全迷而不覺,許許多多人,這古今中外都有,中國人好像特別多,傾家蕩產。

      我從小看到一個例子,我的姑父,我父親的姐夫,是個富家子弟,就是喜歡賭。中年的時候,那個時候應該不到四十歲,我離開家鄉的時候,他不到四十歲,傾家蕩產。在那個時候我們家鄉他們的家族是相當富有,住的房子是磚造的,磚牆瓦屋,我們住的是茅草蓋的茅屋,土牆茅屋。他們家裡蓋的是磚牆瓦屋,那就是很有錢的人家,最後連這個房子都賭輸掉。我們看到人家來拆房子,瓦拆下來、磚拆下來帶走。我姑媽天天哭,好像她還有四、五個小孩。看到那種淒慘的狀況,本來一家生活過得很幸福,到最後過得那麼樣艱難,賭掉了。所以我看到劫害就想到我姑媽家的事情。再看看現在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賭場,看到真叫寒毛直豎,多少人進去之後傾家蕩產,何苦來!

      接著看下面惡毒心。這個心害人,是貪瞋痴裡面最嚴重的瞋恚。瞋恚重、嫉妒重,看到別人有殊勝的事情,好事情,他不能忍受,想盡方法障礙、陷害,這也是自古以來就有。佛教誡我們不可以有這個心,有這種心都是地獄,不講三途,就是地獄。輪迴心裡頭,不善的心就是輪迴心,輪迴心裡頭的地獄心,好人好事容納不下,想盡方法去破壞,這還得了!佛告訴我們,我們見到別人的好事,就是見到好人好事,可以修不費功夫的功德,什麼叫不費功夫?讚歎,讚歎幾句,功德!

      在我們佛門裡面諸位要知道,最殊勝的無過是講經、念佛,這在現在這個時代。這個地方天天講經,念佛堂天天有人念佛,你要是在外面毀謗:不要去聽,不要到那裡去念佛。這是惡毒心,你斷別人的法身慧命,當然你會有果報。果報報完了,以後再回到人間來愚痴,你斷別人的智慧,生生世世愚痴。到什麼時候你回頭,懺悔改過,你才慢慢生智慧,很麻煩,不容易!你要換個態度,介紹別人來聽經、勸別人來念佛,你的功德大。別人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,他怎麼成就?我接引他的,我介紹他的。所以吉凶禍福在哪裡?在我們自己一念之間,一念善是吉、是福,一念不善是凶、是禍害,這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再說嫉妒,嫉妒就是決定不能夠看到別人有超過自己的,或者是財富,或者是聰明智慧,別人比我好,我不如他,嫉妒心生起來。嚴重的,怎樣障礙別人,毀謗別人,目的無非是把自己抬高,可能收到眼前的效果,但是往後看虧就吃大了。我們看看歷史上宋朝的岳飛,秦檜嫉妒他,宋高宗也嫉妒他,為什麼?他們那個時候很年輕,三十幾歲。宋高宗的哥哥欽宗、他的父親徽宗。父親、哥哥被金人俘虜去,他逃到江南,定都在杭州,在那個地方自己做上皇帝。岳飛是抗金的名將,節節勝利,如果把他的父親、哥哥真的再迎接回來,宋高宗心裡想,皇帝是讓他哥哥做還是自己做?當然他父親不會做,父親回來是太上皇,這納悶。口裡講是希望把父親、哥哥迎接回來,實際上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決定不能讓他回來。秦檜心裡想(秦檜是宰相),如果徽宗、欽宗真的回來,論功岳飛的功第一大,宰相可能是他,他自己這個位置就坐不穩。為了要保全自己的地位,這個官位,只有想辦法把岳飛除掉,跟金兵談和,一切維持現狀。他們的心態是從嫉妒出來的。

      這些事情我在這一生當中看得很多,由於嫉妒心造成的傷害,眼前是傷害別人,到最後自己決定受嚴重傷害。你看宋高宗、秦檜在歷史上,所謂是遺臭萬年。秦檜如果知道岳飛墳墓前面塑了鐵像永遠跪在那個地方,我相信他就不敢做這個事情。一直到現在,一千年沒有一個人原諒他,遺臭萬年。大的嫉妒傷害到國家民族,為了嫉妒一、二個人,傷害到國家民族,使整個民族羞辱,為了個人做這麼樣的惡業;小的嫉妒可能傷害一個團體,這個罪多重!不止傷害一個人。

      在佛法裡面,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,這個經我們過去講過三遍。經裡面說有兩位法師講經說法講得不錯,聽眾很多,另外就有兩位法師心裡生了嫉妒,就在聽眾裡面毀謗法師,說這個法師雖然會講經,沒有德行。聽眾聽了之後對法師喪失信心,聽眾愈來愈少,嫉妒、造謠,以後墮地獄。這個嫉妒心是對於某一個人,但是傷害的是使多少聽眾失去信心,喪失了聽經聞法的機緣,所以他結罪是從這個地方結罪的。法師未必對他有瞋恚,未必對他有報復,但是許多大眾沒有機會聽經聞法,修學退轉或者走上邪道,這個因果責任多大?所以他造的是破和合僧,造的障道的惡因,果報在阿鼻地獄。這種心怎麼能有?

      要知道,這些不善的心傷害自己太大!往往讓自己生生世世墮在地獄裡都不能出來。地獄苦我們都無法想像,諺語所謂是人在痛苦的時候度日如年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就是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,這兩個造謠毀謗的,障礙弘法的,墮在地獄,我們人間的時間一千八百萬年,地獄裡面那就不曉得是多少劫,可見得造這個罪業重。出家人造這個業尤其是可憐,為什麼?沒有人給你消業障。秦檜雖然造的這個業,有人給他消業障,怎麼消法?他那個鐵像跪在岳墳前面,每個人經過吐一口口水,罵他一聲,就是消業障,還有這麼多人給他消業障。你出家人做個惡事,沒有人給你消業障,你說這個事情可不可怕?

      讀書、學佛心要細,方方面面你要都能觀察到,都能想到,業因果報不可思議!今天這個世間倫理道德完全沒有,邪知邪見周遍世間。這像個大網一樣,沒有一個能逃出去,你要是沒有真正的善根福德,你怎麼能保全自己?不要說利益別人,保全自己都不容易,只有自己能保全,你才能幫助人。幫助人,佛家常講的佛度有緣人。沒有緣就是他不能接受,他不相信,他對於佛、對於法、對於弘法的人沒有絲毫尊敬的心,這是無緣之人。世法、佛法的成就,有多大的成就,都在誠敬心。確實印祖講得好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誠敬心完全沒有,什麼利益都得不到。這是「捨不正道,永除惡見」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休息幾分鐘。

      諸位法師、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接著看下面第九首偈:

      【若見直路。當願眾生。其心正直。無諂無誑。】

      『直路』,我們也常常講大路,斜曲是小路,邪徑、小路。在平坦大道上走,真正所謂是點點滴滴都給我們啟發性德圓滿的流露,這是我們應當要認真學習的。菩薩們天天出去托缽,走路也都成了習慣,大概都有一定的道路。像我們此地這個道場,聽經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,無論你是走路來的、是乘車來的。車有時候也走小路,走近路,有時候大路塞車時間很長,所以就繞小道,反而能夠節省時間。這都是我們常常經過的,甚至於天天要走的這幾條路。這幾條路確實有上坡、有下坡,有平坦、有彎曲,都看到這個現象,可是我們就是發不出願來,這就比不上這些法身菩薩。法身菩薩在走路的時候你看看他發多少願,說明念念與性德相應。

      我們在路上有人念佛,不念佛的時候都是妄想;念佛的人畢竟是少數,打妄想空過的人決定是多數。別人是什麼狀況我們不需要去理會,首先要問自己,果然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與性德相應,你就很少有過失,這是肯定的。為什麼我們的過失這麼多?生活上有,工作上有,處事待人接物就更多。到什麼時候我們才真正能夠把警覺心提得起來,那個時候功夫就得力,淨宗裡面所講的功夫成片,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。

      所以現前這個世間,佛在經教上常常教導我們,要把它當作旅館看,地球是什麼?地球是我們旅遊的旅館,不是長住的,住幾天就要走了。我這一生從小就養成這個觀念,為什麼?居無定所,這麼多年來不知道搬了多少次。在抗戰期間逃難,每個地方短的住三、五天就走路,長的住上二、三個月,居無定所,沒有家的觀念。出家之後這麼多年,五十五年,還是居無定所,沒有廟。所以不是我喜歡跑,是沒有法子,哪個地方請我講經,我就到那裡去,總是沒有時間定下來。在美國住的那些年,每年都要到美國、加拿大十幾個城市巡迴去講,確實全都是住旅館。回來之後住不到半個月、一個月,又要走了,一生所謂是勞碌奔波,居無定所,所以家的觀念沒有;道場這個觀念也沒有,沒道場。我學佛以釋迦牟尼佛為榜樣,向他老人家學習,他老人家一生居無定所,河邊樹下,帶著一群弟子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我能體會到這種生活的樂趣。身心都沒有負擔,都沒有壓力,佛家講的自在。

      行在大道上,『當願眾生,其心正直,無諂無誑』。「諂」是諂曲、諂媚,我們一般講的巴結。對於有權勢的人、有財富的人、有勢力的人,其目的總是想佔一點便宜,我們一般人說沾一點光,一種討好的心、求助的心,這個心都不善。縱然你修行得不錯,這個心斷掉了,可是有意無意之間還有習氣,習氣難斷,都形成了障礙,障道的因緣。誑妄,古今中外常常見到,一般的現象是自以為是,縱然是理輸了也不服人,這屬於誑妄。我們現在一般人常講的面子放不下,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承認。這個病可不淺,障什麼?障道、障學,道業、學業都不能成就。道業、學業要靠什麼?虛心,誠敬、謙虛、卑下才能成就學業,才能成就道業。

      我們在《了凡四訓》裡面看到,你看了凡先生很多次參加考試,他並不是一帆風順,考舉人、考進士;好像考進士考了三次,第三次才考中,舉人好像也有兩次。一同去參考的這些朋友,他看的倒很準確,他就能斷定這一科(就是這一次),我們同伴當中哪幾個一定會考中。他判斷的真的一點都不錯,開榜的時候果然跟他所說的一樣。人家就問他,你從哪裡看出來?看到這個同學謙虛,看到這個同學溫和,對人有禮貌,心平氣和,沒有浮躁的習氣,這個人一定會考中。

      在我們佛法裡面講,心平氣和是屬於定,小定就有小慧,大定就有大慧,定生慧,他怎麼會不中?定是福報,真正有福的人心清淨,心平氣和;心裡面浮躁,說話態度不饒人,這個人沒福。了凡先生早年就犯這個過失,所以屢次去考都考不取,被雲谷禪師好好的教訓一番他才覺悟。他想想自己確實沒有福報,確實不像做官的人,這麼一反省檢點、改過自新。雖然改過自新,習氣很不好斷。同學當中他看到別人好,他有這點好處,沒有嫉妒,他不嫉妒別人,還讚歎。

      所以我們想修福,真正的福報從哪裡修?你要曉得,真正的福報是心平氣和。你真正做到心平氣和,沒有福報你的福報也快來了,不遠了;如果你還是心浮氣躁,縱然你有福報,大概也享得差不多,快要享盡了。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你從古人那裡看得很清楚,然後你細細觀察眼前你所認識的這些人,你看他的言行舉止,你就知道、就能明瞭;然後回頭來想想自己,自己應該怎麼樣修,應該怎麼樣學習。《了凡四訓》教導我們許多理論,他的方法都在功過格,功過格是《太上感應篇》;印光大師一生所提倡的《感應篇彙編》,那就是斷惡修善、改毛病的標準。所以印祖一生全心全力推崇這三本書,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彙編》、《安士全書》,一生推崇。

      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發現的,當時我非常驚訝,因為這三樣東西都不是佛門的。他是淨宗的祖師,一代祖師,為什麼不推崇經典,而推崇這三種?我想了好幾個星期才明白過來,現在在今天看得太清楚了,這是老法師有先見之明。這個社會沒有因果、沒有倫理、沒有道德,再用倫理道德來教很不容易,用因果比儒跟佛還有效。但是在今天,這三種書都是文言文,現在學校,講文科不講其他的,文學院的學生國文程度一落千丈,這書都看不懂,看不懂他就看不進去。

      我們理解祖師的苦心,理解祖師的悲願,真正是救苦救難,廣度眾生,那怎麼辦?現在人,現代的文化是電視,沒有一個人不看電視,每天在電視機面前總佔相當長的一段時間,所以我們就把這三樣東西編成電視連續劇。《了凡四訓》已經完成,應該在下個月就可以出來,出來之後希望同學們要多多介紹;這個出來之後可能電視台他們也會播。除電視台之外,我們會大量做光碟來介紹、來贈送。你們在家裡天天看,每天不間斷,每天看一片,看上一年,你的心就變了,你就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,你就有能力辨別因果報應。接著第二部就是《感應篇彙編》,那裡面長,故事很多、很精彩,我們選三十個,將來做三十集電視劇;《安士全書》也做三十集,總共是八十集。但是第一部,我們原先預定是二十集,他們給我做了二十三集,編劇、導演、演員乃至於工作人員,對這個節目都非常歡喜、非常感動。我想第一批得度的是他們,他們製作、編導、演出,他們是最先得利益的。這是我們後學做學生的,懂得老師的意思,知道老師的悲心,我們一定要繼承,要把它發揚光大。這個電視劇一年多才完成。

      誑妄、諂曲都要放下、都要捨棄,保持正直,正直就是我們大乘教裡面所講的菩提心。直心是道場,我相信很多同學都聽過、都讀過,「直心是道場」。「正」是正知正見,去掉一切諂曲,你的心才直;去掉一切邪見,你才有正見。儒家講「誠意正心」,誠意就是此地講的直,《大乘起信論》裡面講菩提心。菩提心之體是直心,菩提心的起用是深心、大悲心。深心、大悲心合起來,就是儒家講的正心。

      世尊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面講菩提心,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。至誠,真誠到極處叫至誠。它起用,用分做兩種,自受用跟他受用;自受用也是講的深心,他受用講迴向發願心。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,《起信論》上講的直心就是經上講的至誠心,真誠到極處就是直心,所以經論合起來你就看清楚了。深心,兩個都是一樣;論是深心,經也講深心。什麼叫深心?《無量壽經》經題上講的就清楚,「清淨平等覺」。對待自己,深心是自受用,真誠心對自己,那是什麼?那就是清淨心,離一切染污,你心就清淨;離一切諂曲誑妄、貢高我慢,心就平了;離一切痴迷,你心就覺了。所以清淨平等覺是菩提心的自受用。

      我們修行修什麼?《無量壽經》經題上講修行就講了五個字,「清淨平等覺」。講果報,前面就是講果報,「大乘無量壽莊嚴」,那是果報;無量壽是正報,莊嚴是依報,依正莊嚴。怎麼樣修成?清淨平等覺修成的,在經題上;修因證果,詳細的就是這部《無量壽經》。在這個經上首先我們看到依正莊嚴,極樂世界的莊嚴,怎麼個修法?今天在方法裡面我們取持名念佛,執持名號,目的是什麼?目的就是清淨平等覺。你用這句阿彌陀佛是不是把你的心念清淨?是不是把你的心念到平等?是不是念念覺而不迷?你念佛功夫得力。

      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性德,清淨平等覺是性德,挖掘出來;這個佛號好像是工具,把性德的寶藏挖出來;你就等於沒有念,念有什麼用?要怎樣把清淨平等覺念出來?這裡有方法你要懂得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工作處事待人接物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總免不了起心動念,生七情五欲,這個東西是什麼?染污。看到好看的多看一眼,嘗到好吃的要多吃一點,貪!貪瞋痴慢就起來,你就被染污了。在這個時候怎麼辦?「阿彌陀佛」,把這個念頭打斷,這叫會念佛。

      境界當中無論是人、無論是事、無論是物,會引起我們貪愛的,阿彌陀佛,把貪愛捨掉;會引起我們討厭,阿彌陀佛,把討厭的心捨掉,這句「阿彌陀佛」就保佑你得清淨心。你是不是這樣念法?凡是叫你生煩惱,凡是叫你動了情欲,你就一句佛號把它壓下去,七情五欲起來的時候一句佛號壓下去,伏煩惱,真伏住。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瞋恚心生起來要發脾氣,這個時候覺悟,阿彌陀佛,把瞋恚壓下去。換句話說,永遠保持心平氣和,你在菩提道上,你是在正道上走;動了情,貪瞋痴慢起來,你走到邪道上去。

      貪瞋痴慢是三惡道,諸位要知道,三惡道!起了貪瞋痴慢馬上覺悟,我不是走菩薩道,我是走三惡道。自己好好想想,如果從早到晚,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,貪瞋痴慢多,你是往三惡道走。天天修行,修什麼?修三惡道。如果你從早到晚遠離三惡道,遠離貪瞋痴慢,遠離貪瞋痴慢走的是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是人天大道,是成佛之道,這是「其心正直」。念佛要這樣念法才行,才有受用。不是說我念佛一天念幾萬聲,念幾萬聲還是有貪瞋痴慢,一點用都沒有,那就是古人常說的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一天念十萬聲都枉然,沒用處,不得力。看到合自己意思的喜歡,不合自己意思的瞋恚,一天念十萬聲都沒用處。所以念佛要知道念什麼?念清淨平等覺。我念佛清淨心有沒有現前?平等心有沒有現前?我看這個人喜歡、看那個人討厭,你不平,你還是痴迷,你不覺悟,不開智慧,清淨平等覺統統沒有,你這個佛怎麼念的!

      再給諸位說,佛家宗派很多,佛在經上常講八萬四千法門,四弘誓願我們天天念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無量法門是說法門多;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,方法、門徑很多,修的什麼?給諸位說,全是修覺正淨。參禪也是修覺正淨,持咒還是修覺正淨,學教、念佛都不例外。覺正淨現前就叫功夫得力,沒有覺正淨你就白修。參禪得不到覺正淨,持咒得不到覺正淨,學教、念佛得不到覺正淨,還是搞輪迴,沒有辦法脫離輪迴。李老師講的,功夫不得力,不免長劫輪迴。六道輪迴時間可長了,論劫數算的。雖然在佛法裡種一點善根,功夫不得力,出不了輪迴,沒有法子往生,道理在此地。這我們不能不知道,覺正淨是多麼重要。

      現在有很多人問,我們到底從哪裡下手?我告訴同學們,一定要遵守世尊教導我們的修學的總原則、總綱領,一定要抓到。總原則、總綱領是什麼?《觀經》上講的淨業三福,這是總原則、總綱領,你違背這個東西,那你什麼都不能成就。總的原則綱領,頭一條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大家都曉得,《地藏經》是佛門的孝經,地藏菩薩是佛門的孝子,他是做給我們看的,孝道要怎麼修?我們今天用《弟子規》來代替小乘,你能把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,你就落實了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。以這個為基礎,再學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也百分之百的落實,那你就做到「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第一條做到了,你就可以提升,提升什麼?學佛,你有資格學佛了,學佛的條件你具足,沒有前面這兩條,你學佛不是真的。真想學,你沒有這個能力,你沒有具足條件。你才曉得這個重要。

      怎麼說沒有具足條件?你不能持戒。為什麼古時候人能持戒,現在人不能持戒?古時候人都有這個基礎,所以他沒有問題。現在的人是儒家的東西不學,道家的東西當然更不學,小乘也不想學,羨慕大乘,一下入了大乘,有沒有入進來?沒有,在大乘門外,沒入門。這些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,知道之後不能不警覺,那怎麼辦?補習、補課。補弟子規,補十善業道,補三皈五戒,補沙彌律儀,這出家同學,你才有基礎,像樹木花草一樣,你才有根。只要有根一定會發芽,一定會茁壯、開花、結果。現在學佛問題就是根沒有,怎麼想學、怎麼學法都不能成就,原因在此地,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從前出家人他都懂,他都有基礎。出家人不但能照顧自己,決定能照顧大眾,什麼工作都會。所謂出家人有三把刀,哪三把?頭一個剃頭刀,自己會剃頭;第二個剪刀,自己會做衣服;第三個菜刀,自己會燒飯。基本的生活!我們現在會不會?不會不行,誰照顧你。從前寺院庵堂這些粗重工作什麼人做?不是義工,不是外頭請人,初出家的人。五年學戒,你初出家的時候,五年你要照顧大眾,然後你再升上去,後頭來的他要照顧你,五年學戒,學規矩。也就是說五年當中一定要落實像現在我們講的弟子規、十善業、三皈五戒跟沙彌律儀,五年要落實。這是行經,今天講德行的修養,真正是基礎。菩薩哪有沒有道德的?

      然後在經教裡面,那是各個宗派不一樣,你願意學哪一門你就進哪個宗派學教。學教,這五年當中沒有人講,師父把經本交給你背,你天天念天天背,五年之後你才有資格進講堂聽經,進念佛堂念佛,或者是禪堂裡參禪。你看五年先修福,你沒有福報,哪來的智慧?先要伺候大眾,照顧大眾,五年以後你可以接受別人照顧你。這是因果,我照顧前面的人,後面的人當然照顧我,這是從前的慣例。沒有說現在一出家就學經教,在常住裡什麼事情都不要做,可以到念佛堂念佛,禪堂參禪,福報未免太大!這個福報太大消受不了,那就什麼狀況?百病都生,毛病都出來,你沒有那麼大的福報。天天腰酸背痛,這個地方不好,那個地方不好,天天要看醫生,天天要吃藥,果報!自己要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
      我這個年齡,當時出家還是要照顧老和尚。沒有出家之前跟懺雲法師在埔里住茅蓬半年,我的工作就是照顧茅蓬裡面三位法師、一位老居士;這三位法師是懺雲法師、達宗法師、菩妙法師。在山上種菜、砍柴(那柴都不要砍,山上樹枝很多,每天去撿柴火)、洗廁所、挑糞,也種一點菜、廚房,這是我的工作,我做了半年。離開那裡之後,就到台中親近李老師,跟他學經教。在台中,剛好李老師創辦慈光圖書館,我替他做管理員,算是圖書館裡面的職員,義工的身分。出家之後常住分配我的工作,固定的工作是掃地、掃院子,臨時的工作也很多,要為常住服務。一出家就要像現在念佛學院,那福報很大。但是我也看過很多佛學院學生都不健康,我心裡有數,為什麼不健康?福報享過了頭。古人的方法好,五年之後你才能上學,你的基礎就奠定,所以他有成就。今天沒有打地基,佛學院出來之後還是不能成就,道理在此地,不可以不懂!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