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798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七九八卷)  2007/7/2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798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無方大用」第八段,「明毛光照益三昧門」,今天從第二十七「雜莊嚴光」看起。雜莊嚴光也有兩首,我們把經文念一遍:

      【又放光名雜莊嚴。寶幢旛蓋無央數。焚香散華奏眾樂。城邑內外皆充滿。本以微妙妓樂音。眾香妙華幢蓋等。種種莊嚴供養佛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
      這個八句偈給我們很大的啟示,看到大乘教的殊勝莊嚴無與倫比。佛光氣氛當中,心量廣大沒有分別執著,就能感受到『雜莊嚴』的氛圍,在現代社會裡面所說的多元文化,這個樂就是多元文化的快樂,跟本經的經題相應。這部經是世尊示現成道在定中所說的,聽眾都是法身大士,沒有凡人,也沒有二乘。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,世尊在菩提樹下入定,有說是兩個星期,二七日中,二七是兩個星期,也有地方講三七,這兩種說法都有經論做依據,我們不需要執著這些。佛叫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時間不是真的,時間是不相應行法。佛講真的時間,真的時間是一念,一念展開是無量劫,無量劫濃縮是一念。有沒有縮跟展?沒有。縮跟展是方便話,不是真的,真的究竟是怎麼說法?真的是不可思議。不可思,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境界就現前。不可議是什麼?沒有辦法把境界用言語來說清楚,為什麼?言語是有限的,也就是說它有範圍的、它有邊際的。法性沒有邊際,法相也沒有邊際,性相是一不是二,這個理跟事都很深。世尊二七日是我們世間,在龍宮裡面可能是無量劫,他老人家把他大徹大悟所見到的現量境界,給我們說出來。

      這部經總共是有十萬偈,這是古印度計算經典的分量,不論長句、短句,四句叫一首偈,叫一偈,十萬偈就是這部經總共有四十萬句。我們中國人習慣不講句,講字數,這部書有多少字,講字數。印度人不講字數,講四句是一個單位,這比我們中國的單位就大得很多。傳到中國來的《華嚴經》,我們都知道是殘缺不完整的本子,經的分量太大,散失就很多。第一次傳來是東晉的時候,南北朝的時代,第一次傳到中國來,翻成中文六十卷,我們叫《六十華嚴》,最早翻的,三萬六千偈。你看三萬六千偈跟十萬偈差得很遠,所以《六十華嚴》,我們常常看到,有的時候知道底下應當還有說的,怎麼經文就沒有了。那我們就曉得,傳來的本子是殘缺的本子,不完整。第二次,唐朝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,實叉難陀法師從西域到中國來,帶來《華嚴經》。分量比上一次來得多,還是不全,也翻譯出來,我們叫《八十華嚴》。多少頌?四萬五千頌,所以一半還不到,比東晉的本子多九千頌,四萬五千頌。《六十華嚴》是三萬六千頌,《八十》是四萬五千頌,還不到一半。最後一次是貞元年間,唐德宗的時候,在印度有個小國,叫烏荼國,國王對中國皇帝送的禮物,那個時候叫朝貢。禮物裡面有《華嚴經》的一品,就是「入法界品」(普賢菩薩行願品),這一品是完整的,翻譯出來有四十卷。這品是完整的經,所以整個合起來超過一半。尤其難得的是最後這一品是完整的,沒有欠缺。於是《華嚴經》的面貌,可以從中文譯本裡面都能夠看得到。現在梵文的原本失傳,印度找不到,全世界也找不到。所以今天講《華嚴》,我們中文的這三種譯本是非常之珍貴。

      我們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讀到的,我們在一起學習,諸位就曉得,《華嚴》確確實實是多元文化共同一體,這是諸法實相。古人有言,說讀《華嚴》之後心量就拓開了,這是真的,這是事實。「大方廣佛華嚴」到底在哪裡?現在我們學到這個地方,我想同學們應該都很清楚,都能夠答覆得出來。「大方廣佛華嚴」就是整個宇宙,現在人講宇宙,佛法叫法界,遍法界虛空界就是「大方廣佛華嚴」。經題上講的「雜華莊嚴」,照原來的梵文本是《大方廣佛雜華莊嚴經》。「雜華莊嚴」是比喻,雜是多,像大花園裡面無數的品種,應有盡有。這個花園就美不勝收,它是平等的,沒有高下,雜華莊嚴。

      從這一點我們就能體會到,我們常說外面是大的法界,身體是小法界,也就是說外面是大宇宙,我們身體是小宇宙。你細細去觀察,我們身體是多少細胞組成的,由細胞組成許許多多不同的器官。外面五官,眼耳鼻舌身,裡面五臟六腑,每個器官不一樣,這不就是雜華莊嚴嗎?身上任何一個器官都是不能缺少的,宇宙法爾如是,它自然形成的,你不能破壞它,你破壞它,它就不平衡。像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,只要是地球生的,就是這個法界裡面法爾如是,你不能破壞它,你破壞它,它就失去平衡,失去平衡一定就有麻煩事情出來。我們人身體也是一樣。西方人治病現在都是用手術,把裡面內部的切除,這是錯誤的。中國醫學不是這樣的,內臟裡面出了問題,要用藥來調養幫它恢復,不是把它切除,這是正確的。為什麼?切除之後你的身體整個生理就失掉平衡,你不能恢復健康;你能夠把有病態的細胞器官恢復正常,這才叫健康。

      小宇宙跟大宇宙同樣的複雜,同樣的奇妙,誰能夠正確、透徹的了解它?佛說,這個事情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」,你到佛的地位你就究竟明瞭了。誰是佛?釋迦牟尼佛說得很好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我們各個都是。現在問題出在哪裡?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迷失本性,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智慧沒有了,智慧變成煩惱,德能變成造業,相好變成六道三途的果報。這是什麼?迷了之後,你把你本來的自然生態破壞了,所以它統統變質。

      能不能回來?能。理論上講肯定能,而且是一念之間,但是絕大多數眾生不容易回頭。為什麼不容易回頭?他沒有信心,不相信自己是佛,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恢復自己身心、法界的平衡,他不相信。不相信要靠別人,向別的地方請教,別人是魔,人迷了之後誰當家?魔當家,魔做主。這個事情看在佛眼裡面,一點都不奇怪,為什麼?魔也是佛,只是統統都在迷,迷的輕重不一樣,統統都是邪,都是邪惡,邪惡程度上有差別。到什麼時候魔才能回頭?各有因緣。佛度眾生度誰?這個要知道,度我自己,我自己以外的人,不相干,那你就真的學佛了,你真的就得度了。自己轉過來之後,境界全都轉了,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所以,入法界這一品的品題就是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」,奇妙到極處!只要你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當下就是。

      我們現在對這個道理,可以說是已經有相當程度的了解,怎麼樣向上提升?沒有別的,就是放下,放下就提升,徹底放下就圓滿。祖師大德們常常教導我們,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放下身心是放下自己,世界是外面,所有一切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。為什麼要放下?因為這個東西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就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它不是真實的。什麼是真實的?你的本性是真實的。佛法講自性,自性是能現能變,身心世界是所現所變,所現所變的是剎那生滅。剎那,我們前面講過,時間非常短,短到我們不能想像。一千後面三個億,一千億億億分之一秒,就是一秒鐘把它分作一千億億億分之一,這是什麼?這就是所現所變的現象的存在,它時間就這麼短。我們通常用剎那生滅,用這句來形容它,實在講這句話非常不好懂。我們現前現象是什麼?相似相續相,就是剎那生滅的相似相續相。所以,什麼都沒有!

      六道凡夫他生活在哪裡?他生活在分別、執著。六道、十法界真的就是分別執著才有這個現象,離分別執著,這個現象沒有了。就像作夢一樣,我們生活在夢中,夢醒就沒有了。我們今天有分別執著就在夢中,你就醒不過來,什麼時候你把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醒了。還沒有真正醒過來,快要醒了,有醒來的跡象,還沒有真正醒過來,為什麼?妄想沒放下。妄想一放下,真的醒過來了,一醒過來,十法界沒有了,不但六道,十法界都沒有了。所以我們生活在哪裡我們就明白了,這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因此我們在這個世間,對於所有一切順境、逆境都不要放在心上,你就自在了。為什麼不放在心上?假的,不是真的。你今天得了財寶,沒有歡喜,作夢;你今天把你所有的一下都失掉,你也無所謂,作夢,不是真的。

      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斷不了,你沒有辦法超越輪迴。身捨掉了,它又去投胎,什麼時候不再輪迴?執著沒有了,執著真斷掉,沒有輪迴。沒有輪迴,跑到哪裡去?到四聖法界。十法界上面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到那裡去,六道沒有了。你就曉得六道是執著,當然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,這六道;執著沒有的時候,六道就沒有了,你的生活空間是四聖法界,那比六道的範圍大多了,在那個地方再把分別捨掉。最後把妄想也捨掉,妄想一捨,四聖法界就沒有了,然後你會真的醒來,回歸到自性,華藏世界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華藏世界,這是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也是自己自性現的,沒有變,唯心所現,現出來的境界,沒有產生變化。一念不覺才產生變化,一念不覺就是妄想,就產生變化。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沒有別的,幫助我們覺悟,幫助我們回頭。

      什麼叫做善根深厚?善根深厚是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證,這善根深厚。凡是善根深厚他必定得利益,得利益多少各人不相同,這個與善根厚薄有關係。中下根性的人,真正好學,鍥而不捨,他在這一生當中就會有大幅度的提升。善導大師講得好!他講是念佛,一個例子,一個道理,念佛法門裡面「四土三輩九品,總在遇緣不同」。我們從這句話來引申,一切眾生遇到佛法他有多少成就,也就是總在遇緣不同。他遇的緣殊勝,成就快、成就大,遇不到殊勝的緣,這就難了。所以一個人在一生當中,無比希有的就是跟佛的緣分,為什麼?這是真的,真能解決問題。解決什麼問題?了生死,不但脫輪迴,脫十法界。諸位想想,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事情更大的?沒有了。這個事情就是《法華經》上佛講的「一大事因緣」,就說這個事情,沒有比這個更大。別的是小事,搞六道、搞十法界都是小事,脫離六道十法界這是大事。

      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為什麼?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。他們到世間來,這個世間眾生迷得很久,迷得很深,很不容易回頭,他們示現的原則叫三轉法輪。對上上根的人,一指示、一示現他就明白了,大徹大悟,像惠能那種人,那是上上根人。不用說話,就是用自己的形象,他就理解,他就明白了,他們能夠平常做到心心相印。中等程度的人,這個人最多,中等程度的人最多,要教學,世尊四十九年的教學為中根。下根人要做示範,要示現給他看,要作證,現在相信科學的人你拿出證據。佛最後是拿出證據來,這你不能不相信,這個證據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神通、感應,這證據。佛教你這個方法,你只要認真幹,依教修行,真能夠得到。

      天眼、天耳是最容易得到的,只要你心地清淨到一定的程度,修這個不難。然後定慧不斷向上提升,逐漸你自性本具的能力都現前,眼能看遍法界虛空界,耳鼻舌身接觸的面也是遍法界虛空界。十方三世是你現量境界,不是比量。你明白這些事實真相,你才曉得為什麼要學佛,回歸自性,恢復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,這是平常事。為什麼?一切眾生自性本具智慧德能,跟一切諸佛如來是平等的。現在雖然講失去,並不是真的失去,沒有失去,只是有障礙。這個障礙說得不好聽的話,就是你沒有自信心,你不相信自己,你不知道愛自己。

      所以我們講愛很難講,愛,我頭一個是講愛自己,自愛,一個人沒有自愛,你怎麼會愛別人?自愛太難!迷得太久,信心完全失掉。今天一般人講自愛是什麼?愛這個軀殼,軀殼是假的!他不懂得愛他的靈性,那才叫真的。愛他所擁有的,這更是假的,自身都不存在,我都不存在,哪來的我所有?這一關參不透,這是入佛門的第一關、第一道門,進不去。那要問為什麼?中下根性的人是一樣的,我們聽佛法聽得太少,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不了解,一知半解,而且什麼?誤會的多,憑自己的意思來想佛所說的,全想錯了。佛教導我們,佛所講的不能想,一想就錯了,為什麼?落到第六意識去了。不想,不想是直接的,不要想,常常聽,多聽,總有一天豁然大悟。常常想,這是疑情,它不叫妄想;你自以為怎樣怎樣,那是妄想,那就完全錯了。聽佛所說的不懂,不懂也常常想,古德所謂「大疑有大悟,小疑有小悟」,這叫疑情。

      雜華莊嚴就是宇宙的真相,它是多元的,它不是個單元的,所以稱為大華嚴。佛把整個宇宙比喻成花園,廣大的花園,無量的品種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無量的品種,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所現出來的。這就是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,五句話最後一句「能生萬法」。我們講到人到什麼時候才真正懂得自愛?遍法界虛空界是你自性所生的,是你自己,不是別的東西。大乘教裡面佛講得太多了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,所有一切法就是你的自性,愛自己就是愛整個宇宙,愛一切萬物。真正的熱愛,這是誰?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。阿羅漢還沒有做到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沒有做到,必須是破一品無明、見一分法身。法身是遍法界是自己,天堂是自己,阿鼻地獄也是自己。為什麼現這麼多不同的境界?天堂是自己善心所所現的,三途是自己惡心所變現的,除了自己之外,沒有一法可得。所以,你自然把分別執著妄想全都放下了,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平等平等,無二無別,這大乘教說「入不二法門」。

      所以你就曉得,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是現在人所說的多元文化的學者,多元文化的專家。他們在修學過程當中,所學的就是多元文化,我們講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。多元文化要怎麼學?學了之後立刻要落實,那個進度就快。學布施,布施不是講財物,布施的心願遍法界虛空界、遍一切眾生,心願!在事相上,事相上是遇緣,遇到需要的人你會全心全力的幫助他。遇緣,這就是圓滿的,沒有緣,沒有緣也是圓滿的,因為他的心願是圓滿的。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無一不如是,他沒有一樣不圓滿。四攝、四悉、四等,法法圓滿,而且妙,一法能攝一切法,一切法在一法裡面。一法展開就是一切,一多不二,《華嚴》說一即是多、多即是一,這落實了。你不真正通達明瞭,你不知道怎麼學習,怎麼修不知道,真正通達明瞭就會修。道場在哪裡?一切處一切時皆是道場。《華嚴》說得好,一切眾生皆是佛菩薩,一切眾生皆是善友,皆是善知識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我們表演,為我們示現得淋漓盡致,貴在自己能體會得到,這才能得受用。這是雜莊嚴的大意。

      下面偈頌裡舉幾個例子,例子雖然不多,表法的義趣很深、很廣。『寶幢旛蓋』,這個「寶」是貫下去的,寶幢、寶旛、寶蓋。後面三個字是講數量,沒有數量,『無央數』。你要想到它這三個是表什麼意思?幢是高顯,高而明顯。幢旛都屬於現在講的旗幟,這一類的,旛是扁的,幢是圓的,因為它表法,那就是寶。在佛門裡面,過去道場都有旗桿,旗桿就高,旗子掛上去很遠都能看到,這是什麼?是標幟。如果你看到這個道場旗桿上懸的是幢,這個道場現在在講經、在教學,上課。如果看到旗桿上懸的是旛,這個道場現在有活動,我們現在講叫法會,它有活動,喜歡參加活動他就來了。看到幢,喜歡聽經他就來了。所以佛法沒有宣傳,也不勸你來參加,你看到的時候自動而來的。

      佛法決不去招攬信徒,不可以,這個做法就很不如法。為什麼?招攬,我在這個地方能講經,你們都要來聽我的。這裡頭有什麼意思?貢高我慢的意思,自以為師的意思,這就錯了。講經教學一切活動當然歡迎大家來參加,你自動來的。所以我們把教學活動,就像廣告一樣都宣揚出去,用這個來代表,讓大家都知道。願不願意來參加是你自己,沒有一絲毫勉強,絕對沒有意思說勸你來、拉你來,沒這個意思。中國儒、佛都這麼做法,顯示出什麼?佛跟儒謙虛,沒有一絲毫傲慢的念頭,謙虛。

      「蓋」的意思在現在講起來大家很容易體會,蓋是代表防止染污。蓋就是現在講傘,古時候的傘它不但是遮太陽,可以遮雨,它遮灰塵。遮灰塵在北方同學很容易懂,北方講沙塵暴,塵土,傘蓋就有這個用途。跟我們現在用的傘不一樣,古時候的傘你就看到了,我們現在講是防止染污。最重要的是防止心理的染污,那你就曉得蓋是什麼?蓋是經教,蓋是法會,法會在過去多半是研究、討論。講經是佛主持的,老師;法會很多老師不參加,同學主持的。一個是教義,老師所教的,我們各人體會的心得報告;另外一種,可能有學習聽了之後有疑惑的,不清楚的,同學在一起互相研究、切磋、琢磨,這是經教上解門的。另外是行門,行門裡面,同學們也可以互相研究、互相學習,法會是這個意思。古時候中國跟印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。

      我們一生都在學習,學習現在外國人知道了,生生世世,「魏斯四書」裡頭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人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?就是學習的。如果統統學習好了,你下次就不來了,升級了。好像念書一樣,你念一年級,一年級統統都學好了,明年升二年級,他向上提升。如果學不好,學不好再來,留級,來生又到人間來,留級,你繼續學。實在是太差,差到這個班級你不能讀了,降下去,降級。我們人道降級就是畜生道,再降級餓鬼道、地獄道,往下降。往上升是欲界天,往上升,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,一層一層往上升。這是古來大德常講叫豎出,我們超越三界豎著出,是很困難,很長的時間。淨宗法門是橫超,他不經過這個層次,他從旁邊就走了,叫橫超,這特別法門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豎的,沒有橫的,一級一級的往上提升。

      所以,人到世間來幹什麼?學習的。學習裡頭最重要的懺悔,業障懺除才能往上提升,業障不能懺除就升不了級。章嘉大師講放下,像爬樓梯一樣,放下底下一層,你就上升一層;下面這一層放不下永遠爬不上去,所以要放下,不斷的放下。到等覺菩薩,還要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放下,他才證得究竟圓滿。你不放下怎麼行?我們現在凡夫就是放不下,為什麼?你現前所擁有的,得來不容易,你怎麼肯放下?放下,我明天日子怎麼過?牽掛、疑慮太多,這造成了障礙。因為他不曉得,你一切自性裡頭統統圓滿具足,為什麼不能現前?就是放不下。放不下執著,放不下分別,放不下妄想,虧可吃大了!不知道放下之後,你得到的不是你能想像到的,自性本具不可思議。

      佛雖然是大慈大悲,千言萬語給我們說這些事實真相,聽的人很多,幾個人相信?你從這個地方才能真正體會到佛菩薩慈悲,沒有人能跟他相比,無盡的慈悲。一遍一遍跟你說,生生世世跟你說,你聽多了、聽久了,人的善根為什麼變成上根利智?生生世世都聽,聽太多了,而這一世一接觸,阿賴耶識裡頭含藏的佛法種子馬上現行。上上根跟下下根平等的,上上根是薰成的,薰習成的;下下根是煩惱習氣薰成的,都是長時在薰修。你不被佛法薰修,就被煩惱習氣薰修,就這麼個道理。可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接受佛法薰修的時間少,接受世間雜染的薰修時間長,為什麼?到處都是,太容易了。

      佛法薰修靠自己,你對這個東西生起歡喜心,生起愛好,真是古大德這句話你真的體會到,「世味哪有法味濃」,世間之樂哪有法味的樂!你真能體會到了,真樂。你對於經教決定不肯捨棄它,我一天不睡覺沒關係,一天不吃飯沒有關係,一天不讀經不行,日子過不下去。你能到這麼個境界,你這一生肯定有成就。如果修淨土你有大成就,你有決定性的成就;不成就也有,什麼原因?沒有放下,這是嚴重障礙。什麼都要放下,讓你用清淨心、真誠心、平等心、智慧心、慈悲心來學習,你每天都有收穫,你每天生歡喜心,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經教就是一把寶蓋,讓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夠染污你,你有這把寶蓋。經教裡面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寶中之寶。

      所以這些表法你都要懂得,尤其是旛幢的意思顯示佛門的教學。佛法的殊勝,殊勝在寶蓋,寶蓋表什麼?清淨無染。旛幢所表的是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,蓋表的是淨而不染,這是三寶,佛法僧三寶。無央數實在講的是遍法界虛空界,我們今天講遍一切時、遍一切處,你什麼時候有慧眼你就見到了。眼有五眼,耳也有五耳,你才能接觸得到,你才能通達。

      『焚香散華奏眾樂』,「焚香」它表的意思就是現在人講傳遞信息,香是代表信息的,焚香是傳遞信息。「散華」,花代表因,植物先開花後結果,花代表因花,善因結善果,惡因得惡報,佛的因得佛果,淨業三福裡面跟我們講的「深信因果」。所以諸佛菩薩、聲聞、緣覺、六道眾生,這是果報,果有因,遍法界虛空界不離因果。所以,你修什麼樣的因你就得什麼樣的果,自己要清楚、要明白。修學儒佛都相同,貴以專,你才能得成就;最怕的是什麼?怕夾雜,一夾雜你的功夫全破掉了。自古以來,這並不是講現在,古時候都有,而且都很多,為什麼修行不能成功?我們可以說成功的祕訣三個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。這三個當中,不懷疑、不間斷比較少,最大多數的就是不夾雜做不到,也就是我今天講的他不能專心。我們的老祖宗五千年前教導我們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,只要專沒有不感應的。為什麼沒有感應?不專,心不專,把你的功德破壞了;我想學這個,又沒有忘記那個。

      「山西小院」的故事,我們同學都很熟,光碟還很多。他們為什麼收到那麼好的效果?原因沒有別的,就是專。在理論上講,佛講得最透徹,境隨心轉。我們轉不了境界,我們不相信自己的心能轉,沒有自信心,必須要求外面來幫助,外面幫助是非常有限的。自己要轉的時候,百分之百的轉過來,外面幫助只百分之幾分而已,到百分之十就不得了,自己要轉的話能轉到百分之百。所以「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信心是真難!我是得力李老師教誨,這個教誨的印象太深刻了。

      我學佛九年,出家兩年,受了戒,到台中去拜老師,感謝他栽培的厚恩。我沒進門,在外面,他看到我就指著我:「你要信佛!」大聲的叫,叫了好多聲。我進去他叫我坐下,我都愣住了,我怎麼不信佛?不信佛怎麼會出家,怎麼會受戒?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,教了兩年,怎麼不信佛?我不懂什麼意思,旁邊在座還有幾位居士也莫名其妙。老師叫我們坐下來,才給我們說明,信佛不容易!不要自己以為信了,其實你並不相信。給我們分析,不但你不相信,有很多出家一輩子老和尚,到死都不相信。愈講我們就愈迷惑。後來說,你沒有做到,我們才明白。

      這樣一說,真的,最起碼的是三皈,你一進佛門頭一個受三皈,做到沒有?皈依佛,覺而不迷;皈依法,正而不邪;皈依僧,淨而不染。真的沒做到,想一想到老死都沒有做到。可見得那個真的信的,像惠能大師真信,你跟他講覺而不迷他做到了,正而不邪他做到了,淨而不染他做到了。所以祖師把衣缽趕快就給他,他就是第六代祖,那個時候他二十四歲。真的,放下就成佛,惠能大師那個時候並沒有剃度,說老實話,也沒有正式受三皈五戒。從這個地方來講,我們就完全明瞭,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。

      惠能大師在獵人隊裡面隱藏了十五年,大家把傳衣缽的事情淡化、忘掉了,他才出來。出來在廣州遇到印宗法師講《涅槃經》,他去聽經才出現。聽經的時候,有兩個聽眾在那裡辯論風動、幡動,旗桿上掛的幡,一個人說風動,一個說幡動,兩個人都很執著。他在旁邊聽到,告訴他兩位,他很有禮貌,「仁者」,仁者是稱菩薩,「仁者,不是風動,不是幡動,仁者心動」,這兩個人馬上就服了。印宗法師講完經的時候問他,看他對答不凡,非常驚訝,就想到黃梅傳衣缽的人,他說是不是你?印宗在猜,怎麼會有這樣高的人?他就承認了,是的,把衣缽拿出來給大家看。你看這個時候他才出家,才正式受三皈五戒、沙彌戒,印宗法師給他剃度。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,形式不要緊,不重要,實質重要。

      我們今天在供佛裡頭沒有感應,什麼原因?形式上如果是缺一點,這個沒有關係,還是在真誠心,肯定你有夾雜。我們供養佛菩薩、供養鬼神不能有一點夾雜,那個時間很短,這個很短的時間裡面誠則靈。你們看《了凡四訓》,雲谷禪師告訴了凡先生,他說:你看畫符的,畫符的人他的筆一點下去之後,這一道符畫完,一個念頭沒有,這個符靈。如果在畫符的時候他裡頭起一個妄念,不管什麼念頭,只要動一個念頭,這個符就不靈。同樣的道理,念咒也是如此,念佛也是如此,念經也是如此,你要記住,誠則靈。誠就是什麼?沒有夾雜。沒有夾雜,他心是定的。定,我們沒有辦法長時間不夾雜、不起妄念,在很短的時間不起妄念,這個可以做得到。祖師傳下來的十念法,十念法雖然時間很短,那個效果很大,他真正做到佛經裡面所講的標準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。他不間斷就十句佛號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十句佛號裡頭沒有夾雜,這就非常管用,決定超過你念一千聲佛號裡頭有夾雜。純!我們要懂這個道理。

      古德也有用一口氣叫一聲,佛號不拘多少,一口氣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一口氣叫一念,念十口氣,就是不能夾雜。「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」,我們現在修行缺乏的就是這個功夫,如何培養自己的清淨心。但是這裡面最重要的還是對於諸法實相的認知,真正了解,肯定能大師所說的「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」,你的信心才能建立。他講的這五句話好,那就是我們的自性,我們沒有見性,他見性了,性是什麼樣子他講出來了。所以我們要深信自性「本自清淨,本不生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」。這真正是我們自己,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,信心從這裡建立的,所有一切法都從這裡建立。用這個來修學大乘,《華嚴》學了之後,統統落實在生活上,統統落實在學習上,這多快樂!你就知道真正的因、真實的果,要提升自己靈性,契入真實的法界。一真法界在哪裡?就在此地。真妄不二、邪正不二、染淨不二,入不二法門就是入佛法界,你跟諸佛如來同一個知見。《法華經》裡面講的「入佛知見」,你跟諸佛如來同一個智慧、同一個德能,你入了無障礙的法界。

      底下一句是『城邑內外皆充滿』,這是講我們居住的環境,「焚香、散華、奏樂」,你以善心,你們這個地區都善果。這個道理現在我們也有科學證明,能夠相信。『本以微妙妓樂音』,這句是講的什麼?我們今天講的文藝表演。此地講的「妓」就是今天講的演藝人員,他們在舞台上的表演。「微妙」是什麼意思?表法的意思。表的是什麼法?表性相不二、理事圓融。『眾香妙華幢蓋等,種種莊嚴供養佛』,這個佛是廣義的,法身佛,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,法身佛。報身佛是所有一切有情眾生,報身佛。我們凡夫是什麼報身佛?他是業報身佛,他有業,這業報身。人天是善業報身,三途是惡業報身,報身,他是佛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就是他有善惡業報變成這個樣子。真正修行人,修行人眼目當中統統是佛,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,這個話佛講得太多,你好懂!《華嚴》跟你講真的,沒有拐彎抹角,現在眾生各個都是佛,這跟你講真的。他是佛,不過是現在迷惑顛倒,迷惑顛倒的佛,你不能看錯了,你不可以輕慢,這個道理要懂。

      你真正明白這個事實真相,你自性裡面的大慈悲心就生出來,什麼叫大慈悲?大慈悲就是愛心,沒有條件的愛就是大慈大悲,有條件的愛就不是大慈大悲。這個完全看你的悟性,你覺悟到哪個層次。佛講慈悲講四種,現在一般人迷惑顛倒的,他也有慈悲、也有愛心,叫「愛緣慈」。他愛他的兒女,兒女愛他的父母,愛緣慈,愛他喜歡的人,他不喜歡的人他就不愛他,這叫愛緣慈,這個心量很小。學習一些聖賢的道理,知道我們心量要擴大,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為什麼要愛他?他是人,這在佛法叫「眾生緣慈」,這心量就擴大,就大了。眾生緣比「凡是人皆須愛」還要大,因為眾生包括了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也包括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,所以那個範圍比《弟子規》上講的大,真的是「愛心遍法界,善意滿人間」。還是屬於眾生緣慈,為什麼?他的分別執著沒放下,只是擴大了,還有,沒放下,沒有超越世間。

      所以到菩薩,菩薩是「法緣慈」,什麼叫法緣慈?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什麼是法身?自性能生萬法,萬法就是法身,這裡面沒有分別執著,菩薩。最高的是「無緣慈」,沒條件的,無緣慈那是佛、法身大士。法身大士沒有條件,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那個愛心就是佛心,就是你自己的真心。你的真心裡面充滿了愛,你自己不知道,迷失了心性,不曉得了。江本博士做了幾十萬次實驗告訴我,他說宇宙之間的核心大概就是「愛」跟「感謝」,這兩個意念水結晶是最美的。他來跟我講,我說一點都不錯。中國五千年之前,教育的原點就是父子有親,親是親愛,那個親愛是天性,特別是在嬰兒三、四個月那個時候,表現得非常明顯。你看三、四個月的小嬰兒,不會說話,他會動作,你看他的動作、表情對他父母的愛,父母對他的愛,都沒有條件。所以說無緣大慈在這裡可以看見。這是天性,這是你自己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。這種愛心才真正能夠關懷一切眾生、照顧一切眾生、幫助一切眾生,這是極樂世界,這是華藏世界,佛的剎土。

      我們前次跟同修們報告的,我們想到養老、育幼,這是人間兩樁大事。養老,我們要做孝子;育幼,我們要做慈父慈母。從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做到,做給世間人看,這是什麼?這是佛的教學,佛的教學是做給人看的。釋迦牟尼佛一生的示現如此,真實功德,做出來。一個榜樣做出來之後,產生的效果是非常深遠的,一心一意,一生當中做一個就好,凡事都要專,貴以專。我們提出一個構想,山莊、別墅,建個老人樂園,旁邊附帶一個幼兒園,或者小學,再附設一個醫療,小型的醫院,可以隨時照顧老人。醫院就在旁邊,老人安心,老人安心就少病少惱;如果沒有醫院,他不放心,他怕我萬一病了怎麼辦?他就多病多惱。有醫院在旁邊他就放心了,他就不想這些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每天有小朋友,天天跟小孩在一起,樂以忘憂,所以大好事!要認真去做,要認真來學習。一生當中做一樁真正的好事,幫助苦難眾生,一個榜樣就產生很好的效果。不必做很多,很多很多那是別人做的,我這個樣子做好了,你們來看,你們來效法。做一樁事情,一生當中做一樁事情,這樁事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,那就功德無量無邊。

      『種種莊嚴供養佛』,這是說無論從事哪種方式,或者哪種行業,只要能夠如理如法,沒有一樣不是莊嚴供養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在《華嚴經》上講供養,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。學佛、修行、開悟、證果,需要什麼條件?我們一般講良師益友、莊嚴的道場,這是助緣。如果真的會,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良師益友,順境、逆境都是我們修行的道場,你的心是定的,定了就是。如果你一定要找個怎樣怎樣的,你已經嚴重的分別執著了,就是讓你一切心願你都能圓滿,你也很難成就。為什麼?妄想分別執著可不容易放下,真的放下就已經得大圓滿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尤其在現代這個時代,我們能夠用遠程教學的方法,雖然不在一起,我們用網路、用電視,等於天天在一塊一樣。這就是教學的場所,就是學習的緣分,決定成就,沒有不成就的道理。

      『是故得成此光明』,這第二首偈是講的修因,在果地上,圓光裡面就有雜莊嚴光這種氣氛。心量廣大,沒有分別執著,與多元文化相應的,這樣的人能夠感受到雜莊嚴光,現在人講磁場,這個氛圍他能感受得到。現在時間到了,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