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076 B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0七六卷)  2003/8/2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076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《四諦品》,娑婆諦名,苦諦第六句看起:

      【或名刺。】

      這『刺』也是苦諦的別名,我們聽到這句話就能感觸到它是從比喻上立名的。在我們自己本身,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經驗,在不小心的時候被針刺刺傷了,尤其是這刺在肉裡面沒有拔出來,別看很小,非常痛苦。我自己這經驗就有很多次,小時候我們生長在農村,農村的小朋友都是在野外遊玩,野外裡面一些植物,帶刺的植物很多,所以常常被這刺刺傷。回來之後,母親用針把這刺挑出來,總得要一兩天才能夠恢復。如果被蜜蜂的針刺蜇了,那就更麻煩,它帶的有毒,還要去找醫生,多半是用蜂蜜來解毒,這刺一定要挑出來。這是從比喻,刺未拔出來之前,苦!這屬於苦諦,比喻好懂。

      更嚴重的「刺」是我們的言語、表態,古人常說「說的人無心,聽的人有意」,所以口為禍福之門。我們的處事待人接物,態度言語比什麼都重要!古時候讀書人好一點,讀書人,君子!他讀聖賢書,有包容心,有意無意得罪他,他不會報復,不會跟你計較。如果是小人,那個麻煩就大了,小人記仇記恨,他一定要找機會來報復,這麻煩就大了。在中國歷史上這些事很多很多!世尊在經典裡面教訓我們,第一個是言語,儒家教人第一個是德行,第二個是言語,其他都放在後面,可見得言語是非常非常重要!言語態度,在世間法裡面你的事業有沒有成就,這是關鍵的問題;在出世間法裡頭道業有沒有成就,關鍵也在這地方。無意,這刺是傷人,刺傷,無意傷人都不可以有,何況有意?

      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勸導大眾,既然學佛了,諸位在經典上常常念到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?目的是想作佛,就是想成佛。什麼叫成佛?成佛就是完全恢復性德,這是佛。菩薩呢?菩薩是隨順性德,從初發心到等覺隨順性德。如來果地上那是究竟圓滿性德的流露。學佛從哪裡學起?這不論是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,佛教導我們這基礎,根本的根本是十善業道。十善業道通一切佛法,通大小乘、通宗通教、通顯通密,都是在這上奠下根基的。我們要真正學習,希望這一生當中能有一點成就,不能不在這上下功夫,尤其是真正修道的人。

      你看看世尊給我們表演的,菩薩為我們表演的,祖師大德為我們表演的,功勳是別人,過失是自己。這是真正他在佛法上得了一點受用,他開了竅。罪過都是別人,功德都是自己,這是煩惱!這是自己有過失,自己不知道,自己的煩惱習氣怎麼能斷得了?所以修道之前要見道。道沒有見到,你怎麼個修法?為什麼說功勳都給別人,過失都是自己?只有自己知過才能改過,才能真正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。功勳事業是大家靠群眾力量來成就的,這事情做好當然是大家的功勞;你是領導人,你領導有方。如果樣樣功勞據為己有,過失統統都是別人,你就會變成孤家寡人,誰也不願意幫你。

      古德說得好,無論世出世法「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」,真正有德行、有能力、有才幹的人不會為你服務,氣量太小了。時時刻刻能夠推己及人,你能夠得人心,天下有德行、有智慧、有才幹的人都願意為你服務,你怎麼會不成就?古人講得很好,「凡事之本在修身」。儒家常常教人,我自己身修了,一切大眾都修了,表率,模範;我自己德行成立,你看你周邊這些人的德行也成立了。「一成一切成」,那個一是什麼?一是自己。所以古人「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」,今天講世界和平,這我也講了不少,這些年來在國際上幫助一些善心人士來祈求世界和平,世界和平從哪裡學?從自己內心裡頭學。我內心擺不平,你怎麼能幫助世界走向和平?內心平了,你的家一定和睦,家和萬事興。自己內心不平,就是煩惱習氣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個沒有把它擺平,不但傷心也傷身。傷心傷身就是這裡講的苦聖諦,這就是「刺」。你憂慮的事情多,牽掛的事情多,煩惱的事情多,這對於身心健康是極大的破壞。學道人,道業的成績在哪裡?心平氣和。處事用智慧不是用感情,要處大事,世出世間辦大事,大公無私,哪一個不服你?你裡面夾雜著私心就沒有人服你了。古今中外同一個道理。

      我們一生做的這事業,你說大它不大,你說小也不小,我們就是到處講經教學,也得要大公無私。我常說自私自利完全放下,名聞利養放下,物質享受放下,這就是六和敬裡頭「利和同均」。自己有福報的時候,這福報要讓大家共享,要懂得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眾生,這很快樂。到我們老了,身體衰弱了,自然有一些年輕人來幫助我們,那是因果報應。我願意幫助老人,幫助殘障人士,幫助窮苦的人們,這是種因,善因一定感召善果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種善因必得善果,一心一意就去種好因,不要去想果報。如果種的善因天天在計較著果報,那怎麼?那就變成有漏的福報,這收穫不大,是有限的。如果把你所修所作所為都忘掉了,沒有放在心上,你所得的福就跟虛空法界一樣大。

      我在講經,以前我記得也說過好多次,我講修布施,我們拿一塊錢去布施這窮苦人,那個人是阿羅漢,他也拿一塊錢去布施窮人,另外一個人是菩薩也拿一塊錢去布施窮人。我們三個做的事情一樣的,從拿出這布施的錢、財物也是平等的,福報不等。為什麼不等?這心量不一樣。菩薩所得的福,我們就沒有辦法想像,叫不可思議;阿羅漢所得的福,我們凡夫怎麼比都比不上。所以事雖小得大福,特別是菩薩,菩薩明心見性了,一絲毫的善事他都稱性,稱性就遍虛空法界,稱性就說不上大小,他不一樣。凡夫修怎麼修?他沒有放下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換句話說,他得的福報都被這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範圍住,他出不了這範圍,所以他就很有限。這就是中國諺語裡面所謂是「量大福大」,這一句話大家都很熟悉,這句話的意思,懂得的人不多。心量大修小福,他得的福報也大,為什麼?跟他心量平等。心量要是小,你修再大的福報,你得的果報還是小。你要明白這道理,你對於世間一切人事物的觀察,你的心就平了,你不會起心動念,你也不會有分別執著了。真正把三世因果,四諦法就是講因果,苦集,世間因果;滅道,出世間因果,這因果是通三世十方,你沒有一樣不清楚。

      我們讀到這字,「刺」,我們把這意思引申,對於人的身心決定不可以傷害,自己時時刻刻小心謹慎。勸告,從前李老師告訴我,頂多兩次,兩次勸告他不能接受,你決定不要講第三次。為什麼?你講第三次,你是刺他,他產生怨恨心,他將來要報復,那又何必?所以勸導的時候,再好的朋友,現在講的是你自己至親的兄弟姊妹,你看他的過失也只能兩次,不可以多說!至親好友看到你犯過失的時候才勸告你,一般人是決定不說,為什麼?交情不夠。你有過失誰來幫你糾正?只有兩種人:一種是父母,他可以無限次數的來責備你,來教導你;另外一個是老師。但是今天孝道沒有了,師道也沒有了。我們在資訊裡面看到,父母教訓兒女,兒女不服,回過頭來拿槍把父母殺掉,我們在外國資訊裡頭看到。

      現在在中國倫理道德的教育沒有了,年輕人都嚮往西方,學習西方人。學習西方學習什麼?就學習這些東西。兒子向父母要錢,在外面花天酒地;不給錢?不給錢把父母殺掉。他認為什麼?父母殺掉了,父母財產那就他繼承了,他沒有想到他犯罪。這種判刑判得重的是死刑,可是現在這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國家廢除了死刑,就是殺父殺母最高的刑罰是終身監禁。終身監禁多少年,有的時候遇到大赦,他還能出來,難!這叫亂世,大亂之世!做人不容易,做人就苦!所以祖師大德,連李老師都常常勸我們,趕緊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話是真實慈悲的教誨。

      我們在這世間既然不為自己的名聞利養,也不為自己這些五欲六塵的享受,你在這世間幹什麼?換句話說,沒有理由生活在這世間。我們學佛的人真正懂得聖賢教誨,能濟世!我們今天委曲求全為的是什麼?為的把聖賢教誨介紹給有緣人,這是佛家常講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。什麼是有緣人?他相信,他能聽懂,他肯依教奉行,這是有緣人。他不相信,讀了經論、聽了經論,半信半疑,不能夠認真依教奉行,那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。我們活在世間還不就為了這事情,除這樁事情之外,沒有第二個理由。這地球不大,我們差不多也走了一半以上,就好像觀光旅遊,我們到這地方來已經遊遍,夠了,不想再住了,可以走了。所以現在社會一定要曉得跟過去不一樣,過去你有過錯,別人來勸告你,你會感恩、會感謝他,謝謝他的指教;現在人不是的,現在人不肯認錯,更不能夠接受別人的指責。我們在經典上講到的時候,經上這麼說的,我們跟佛門的朋友們互相的勉勵、互相的警惕;對不學佛的人,我們不是這個說法,我們會說得很圓融。下面一句:

      【或名依根。】

      這也從比喻上說的,像植物,植物有根,它慢慢就會生長,開花結果。苦聖諦這個根不好,這根是什麼?根是貪瞋痴。貪瞋痴生長一切不善的業,感召一切不善的苦報,這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清涼大師在疏裡頭講「由苦能生一切惡也」,為什麼?一般人不甘心受苦報,所以他肯去做亡命之徒。什麼原因?看到這社會上一般大眾都能夠過高水平的生活、富裕的生活,這就是現在社會上嚴重的問題,貧富不均。貧人看到富貴人他起怨恨,這在中國古聖先賢都說過,「一家飽暖千家怨」。別人生嫉妒怨恨,他不曉得因果的道理。他的富貴是他前世累劫修善因感得的福報,我過去沒有修這因,怎麼可能有這果報?不可能。你懂得這道理,我們就不會有怨恨了。自己認真努力修福,我不會怨恨他。我修福,認真努力修福,我將來的福報肯定不在他之下,這是正路正理。

      看到別人收穫了,那我趕快去耕耘,我不能去奪他的收穫,那是造罪,這就是屬於教育問題。聖賢的教育沒有別的,就是把事實真相跟我們講清楚講明白。富貴人過去生中積善修德,今天得的富貴果報。你要曉得,你居住在這環境裡面的窮人多,苦人多,那怎麼樣?應當把自己的福報給一切大眾分享,這些人都快樂,都歡喜你,都讚歎你,你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,大家都來了。這是什麼?這是真正有智慧。所以我從前常說「有錢是福」,你擁有財富,你怎樣運用你的財富?那是智,那是高度的智慧。沒有高度智慧,過去生中修的這財富很多,往往用財富去造極重的罪業,這一生福報享完了,來生是三途地獄,那叫大錯特錯!這事情是真理,是事實的真相。

      從前古聖先王教化眾生,採用的儒釋道三家的教誨,這教育的理念、方針、綱領,從堯舜一直到前清都不曾改變過,要從中國歷史上來講,至少是四千五百年。儒釋道三家都講因果報應,所以中國人受這三家教育的薰陶,人能安於本分,素貧賤,他能安於貧賤,素富貴,他安於富貴。社會貧富不均,這是自然的道理,五個指頭伸出來不一樣長!怎麼能做到均?做不到。每個人造的業不一樣,果報怎麼會相同?哪有這種道理?古聖先王教化眾生,教那些什麼?貧賤人,你要知道過去生中沒修福,你能安於貧賤;富貴人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,你看到窮困的人要常常幫助他,你的福報不至於在一生當中就享盡了。所以現在的人不懂這道理,古人懂得。財富從哪裡來的?財布施來的,聰明智慧法布施來的,健康長壽無畏布施來的。你修這三種施,這三種因,你一定得三種果報,你只要認真努力去修,肯定得到。袁了凡先生是很好的模範,俞淨意公他那個感應實在講超過了凡先生,你看看《俞淨意遇灶神記》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。

      我這一生當中也是跟大家現身說法,我命裡頭沒有財富,一生注定要過貧窮下賤的生活,而且短命。今天到這年歲了,看起來好像有那麼一點福報,這是這一生修的。我二十六歲遇到佛法,就是二十六歲開始修,我也沒有求富貴,也沒有求長壽,只希望說這聖賢教誨實在太好了,我明白了,我懂得了,我依教奉行,希望在我有生之年,我要把這種好的教誨介紹給社會大眾。到處哪個地方邀請我就到哪裡去,因為我自己沒有固定居住的地方,我沒有道場,哪裡請哪裡去。晚年我一些老朋友,出家的老朋友,看到我說:淨空法師,沒想到你有老福,老年福報現前了。這老福是這一生當中修的。老同學們,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,在台灣跟著我的老同學也還有幾個。這幾十年當中,你們親眼看到的,日子不好過,受過很多折磨,受過很多侮辱,也受過很多傷害。怎麼過來的?都沒有放在心上。所以我寫了六句「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」。我知道毀謗、侮辱、傷害就是佛門裡面講的重罪輕報;如果沒有這些挫折,將來這果報是在三途。我今天遇到了,我樂意接受,決定沒有一絲毫怨恨心,決定沒有一絲毫報復心,我過去生中造的那些業、罪業報掉了。

      這確實要深入經藏,你才真正了解這道理。否則的話,你接受不甘心,你有怨恨,你有報復,那個麻煩大了,那就招來生生世世冤冤相報,那就苦了,苦上再加苦。所以佛教人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息滅貪瞋痴就是把這「依根」拔掉,這是苦的依根。受苦報,物質生活再苦,比做畜生、做餓鬼、下地獄那好得太多太多了。如果你要是在這一方面細心來觀察,你就不會有苦了,你就會很快樂,倖免三途苦報,我跟諸位說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話。我們每天從早到晚,一切時一切處六度齊修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這叫修菩薩道。我們淨土同學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,四攝六度統統在裡頭,普賢十願也在裡頭,無量法門也在裡頭,佛號功德不可思議!這也講了很多很多,所以不能不學。學了之後,用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,用在工作之中,用在處事待人接物,你就得大自在,得大安樂。再看下面這一句:

      【或名虛誑。】

      『虛誑』不太好懂,清涼大師註解裡頭講得好,「於下苦中能生樂想也」,這實在講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苦中作樂,不是真的樂。樂是壞苦,不是真的,這才叫「虛誑」,「虛」就不實,「誑」則是狂妄。但是這現象在我們現前社會多,只要我們細心觀察,你可以說在今天社會每個角落就看到,但是最重要的回光返照。我們自己有沒有?我常講的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的享受,那是虛誑,那不是真的。世間不知道事實真相的人拼命在爭,時時刻刻都想自己擁有。念不善,言不善,行不善,確確實實是所謂的損人利己,哪有善的果報?哪有真實的果報?

      古聖先賢教我們,佛菩薩教我們,「知足常樂」。《華嚴經》,前面我們曾經講了一個小單元,「知足天王」。兜率天,梵語「兜率」意思就是知足,知足就成佛了,知足才是最樂,才是真樂。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,你看世界今天的人要爭名爭利、要爭權爭地位,釋迦牟尼佛是現成的王子,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王位,名聞利養是現成的,不要!為什麼?虛誑。他真的知道了,要這幹什麼?物質的享受,財色名食睡,他統統都具足,最豐足的,他也捨棄掉了。一生過著「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」,他過這生活,他過得大自在!他那個樂在中國大概只有顏回知道,孔老夫子知道。孔子學生七十二賢人,真正能夠體會到佛快樂的境界沒有幾個人;顏回過的生活接近釋迦牟尼佛,他知道,孔老夫子知道,樂道!隨順性德,隨順大自然的法則,這是得到真樂。我們一般人沒有法子體會,沒有法子理解,這是真正修行的功夫。我們要曉得,這些事、理、名都是屬於苦諦裡頭的。怎樣離苦?這是我們現前學習這科目最重要的旨趣。我們如何能夠離苦得樂?那就是說一定要學著看破放下。看破就是對於事實真相明白了,放下,從今之後不再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,你就得大自在了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  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苦諦下面還有兩句,第九句:

      【或名癰瘡處。】

      這苦我想也有不少人自己經歷過,特別是毒瘡,毒瘡很痛苦。我在小時候,腿上就長了個瘡,好像是兩年多的時間才治好,很痛苦。在抗戰時期,中國大陸衛生條件很差,我這瘡是跌倒跌傷的,跌傷之後傷口處理不好,用現在的話講,這裡面進去細菌了。也沒有好的醫療,用中國的膏藥,貼的膏藥,用了許許多多的方法一直都是治不好。這瘡以後常常流膿,這也是受苦、受罪,走路很不方便,但是又不能不走路,每天要上學。那是念小學的時候,很小的時候跌傷,到現在這疤都還在。如果在現在跌傷,治療的的時間我相信頂多半個月就可以復原,不至於受那麼多的苦難。這就是說衛生條件差,不懂得醫療的方法。

      從這比喻,我們凡夫身心裡面的膿瘡很多,有這個身,身為苦本,但是身是受報,它也造業,真正主宰業報是阿賴耶識,法相宗裡面講得好,「來先去後作主公」。苦本是什麼?阿賴耶識裡面含藏不善的種子習氣,這給我們帶來許許多多的苦難。起惑,起惑是起心動念這念頭不善,不善的念頭就造不善的業,不善的言語、不善的行為感召的苦報。這苦報,佛在經上跟我們說有兩大類:現前叫「花報」,來生「果報」。佛用這來形容,像植物先開花後結果,花報不好,果報就可想而知。所以,我們通達三世因果的道理,明瞭三世因果事實真相,聰明人、真正有智慧的人修來生。當然修來生,他也決定不會忽略這一生,這現在人常講現實,不會忽略現實!現實的生活,我們一般世間人確實眼光短淺,真正幸福美滿,他看不到,他想不到。現在社會所謂的是已開發的國家,或者是開發中的地區,物質生活一般都大幅度的提升,好像這些地區人民都擁有相當的財富,我們所看到的。可是他的生活快樂不快樂?一點都不快樂。心目當中只有一個追求:財富,真的鑽到錢眼裡面去,出不來了。

      我們中國古人所有的作為都是高度智慧,古時候做的錢,錢幣,銅錢,這銅錢是圓形的,當中是個方孔,當中有個孔是方的。諸位現在再去賣舊貨攤裡面,有時候我也能看見,銅錢,還能看到漢朝時候的,這錢的形狀就是這樣的。從漢朝差不多兩千年,這樣子沒有改變,這種錢裡面就含著有智慧,所以我們講「錢眼」。錢眼就是錢有個洞,當中那個洞,那個形相像什麼?像古時候的刑具。古時候犯罪的刑具裡頭有「枷」,披枷帶鎖,那個枷是方方的,當中是一個孔,把人頭夾在那個裡頭,就是那個樣子。那就是告訴你,錢不是好東西,錢就是個枷鎖,苦本!讓你擁有錢的時候,時時刻刻提高警覺,不能迷在這裡頭,迷在裡面就錯了。

      現在人真的是鑽到錢眼裡面出不來了,過的是什麼日子?披枷帶鎖是犯罪的日子,受刑的日子。我們細心觀察現前社會,有幾個人沒有披枷帶鎖過自由自在幸福的生活?太少太少了,幾乎找不到。所以我剛到澳洲的時候,我的確很欣賞那個社會,歡喜這地方,什麼原因?澳洲人不懂得賺錢,他不願意賺錢,為什麼?賺錢很辛苦。他不要賺錢,只要自己生活能過得去,真的是知足常樂。他們思想生活狀況,大概跟我們中國古代差不多,人人都安分守己。我住在這小城,晚上大概五點鐘店門就關起來,打烊了,不做生意了,早晨大概是九點鐘、十點鐘才開門,他做生意的時間很短,他只要賺一點點夠生活,他就很滿足了。所以他休息的時間長,他並不懶,跟家庭團聚的時間多。

      尤其是澳洲的土著對於家族生活教育非常重視,他講倫理,講尊卑,老少尊卑,他講這個,很難得!他能夠隨順大自然,早晨他們起來得很早,都到外面去運動、去散步,公園多。我聽說,這當地人告訴我的,布里斯本這城市有一千多個公園,所以每天我們去逛一個公園,要把所有公園都逛完的時候,要三年多的時間。從這地方,你就知道他們多麼著重戶外休閒生活,所以那個地方人長壽,八十、九十很健康,你看他的精神很好,你看他的皮膚很粗糙,但是他很結實。現在有不少人都跟著我們一起學佛,我們在一起念佛,講經這有專門翻譯翻給他們聽,歡喜!有九十多歲的參加我們的活動,溫馨晚會的時候,有些老人還來表演,表演唱歌,演奏樂器,懂得人生的享受。現在其他許許多多地區忙著賺錢,把怎樣過幸福的日子忘掉了,一直忙到死,從來沒有過一天真正人的生活,你說這多可憐!這是我們身心『癰瘡』。我們要如何把它捨棄?怎樣恢復到正常?所以沒有別的。

      澳洲人一般比較起來,貪瞋痴比較淡薄,所以人忠厚老成。我在三年前到那個地方買了一棟房子,在山上居住的房子。這房子我很喜歡,看了就喜歡,跟中國建築的方式一樣,方方正正。因為外國人房子那個尖尖角角很多,我們不太喜歡,這棟沒有,在鄉下而且很便宜買下來。買下來之後,他的房子裡面我幾乎沒有更動,就是重新油漆粉刷了一下,他這地下鋪的是地毯。澳洲是農業社會,農牧很發達,羊毛地毯,很好的地毯,很便宜,所以鋪地毯是很不錯。但是,我們覺得地毯很不容易清理,所以我就不要了,鋪木板,這樣子清潔很方便。我就找當地的工人來給我做,這地毯拿掉不要了,工人就告訴我,他說:法師,你這地毯不要了,可不可以送給我?我說:可以,你拿去好了。工人很歡喜,立刻就告訴我,他說:法師,我給你做的這工程,不收你的費用,只要買材料。現在在這社會上,這麼忠厚老成的人幾乎見不到了。他給我工程做得很細,做的我很滿意,不收工錢。換句話說,他們確實對於財看得很淡薄。所以人厚道心平氣和,這樣的鄰居好,這社會好。這地區有沒有犯罪的行為?有。犯罪從哪來的?吸毒,多半是青少年。而且真正犯罪的大概都不是當地人,從外面來的。當地人確實很厚道,也有一些生活很窮苦,這我們都見到了。我們住在那個地方,常常幫助這些窮人,所以跟這地方這小城裡面相處非常融洽。

      因為我們這麼多年來總想有個彌陀村,我到那裡一看,我們可以把那個地方將來慢慢變成彌陀城,多元文化城。這裡頭有不同的族群,不同國家移民到這來的居民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宗教信仰,怎樣我們和睦相處變成一家人?年歲大的我們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,年齡跟我們相彷彿的都是兄弟姊妹,年幼的都等於是自己的子女一樣,親切關懷照顧。我們的目標只有八個字「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」,我們真正把這和平的榜樣在這地方落實,這是很有意義的一樁好事情。大家天天講怎麼樣消除衝突?怎麼樣促進和平?我們先從一個小地方做一個榜樣,做個好樣子。口裡說,說了多少年無濟於事,世界還是這麼亂,這動亂頻率不斷的向上提升,災難一次比一次擴大,不是好預兆!所以真正修行人要想幫助這世界,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要用行動真正去做到、去落實,決不是在空口說白話,那個沒有人能相信。所以現在我們居住這小城,這些人都能安分守己,好做。

      香港這地區就難了,你叫人家不賺錢,這做不到。你要求大家把工作少一些,讓自己身心輕鬆,回歸到大自然,過大自然的生活,這也是現在都市人不能接受。所以都市人既然天天想賺錢,我們就在佛經裡面教給他賺錢的方法。他不相信,佛教給我們財布施,他不肯布施,好不容易賺來的,怎麼能輕易就給別人?所以他財也發不了。這不是對一般人,對學佛人講的,雖然學佛,好像每天念佛也很認真,聽經也聽得不少,可是在事實上面講,他放不下。這放不下,就是對於佛法半信半疑,沒有真正懂得;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,他沒有懷疑了,他會依教奉行,那個果報逐漸逐漸就現前了。

      所以,我們要曉得自己身心癰瘡很多。總而言之,就是執著,執著就是見思煩惱,最嚴重的。能把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得自在,你的智慧就開了。智慧為什麼開不了?執著放不下,分別放不下。執著是煩惱障,分別是所知障,這兩種障礙,障礙了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也障礙了自性本具的福德。佛在《華嚴經‧出現品》說得很好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所以佛看一切眾生是平等的,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。佛菩薩能普度眾生,能夠永遠不退心,什麼道理?就是他了解事實真相。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是相同的,智慧相同、能力相同、福報相同。只是眾生在迷,把自己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迷失了,不是真的失掉,是迷失。哪一天他能夠覺悟過來,他就恢復了。所以「眾生即佛,佛即眾生」,這才是事實真相。

      因此,我們要幫助大家念佛。縱然我們念佛功夫不錯,可以往生極樂世界,而且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,這叫生死自在。我們還有一點慈悲心,想幫助有緣眾生,還願意在這世間多住幾年,我到極樂世界去想多帶一些人去,大家一起去,不更熱鬧,更好!這叫有緣人。我們幫助他們最重要的一個理念,就是要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人心本善,我們要肯定這個。他今天這眾生不善,不善是習性不是本性,本性是善的!儒家教童蒙的《三字經》頭一句,「人之初,性本善;性相近,習相遠」,這孔老夫子講的。所以我們肯定一切眾生性善,於是我們的心就很平靜,看到一切眾生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,我們知道那是他的習性,不是他的本性。我們尊重本性,我們諒解習性,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他回頭,回到本性,從習性回到本性,這就叫度到彼岸。苦聖諦這一段最後一句:

      【或名愚夫行。】

      『行』是行為,『愚夫行』就是愚痴的行為。愚痴的反面就是智慧,智慧是菩薩。由此可知,六道凡夫,「愚夫行」;四聖法界以上,超越六道輪迴,菩薩行。什麼人超越六道?這諸位同學都曉得,阿羅漢超越了。你看阿羅漢他所證得的是正覺,菩薩所證得的是正等正覺,這不是愚夫。正覺包括四聖法界,十法界裡面上面這四法界都是正覺。到正等正覺那不在這十法界裡頭,超越十法界了,大乘經裡面常常講的一真法界,他不是十法界。一真法界裡面的是正等正覺,不是愚夫。現在我們要怎樣擺脫愚夫行,契入菩薩行?這是我們現前最重要的課題,也是我們講席裡頭常常提到的「轉惡為善,轉迷為悟,轉凡為聖」,這是我們現前最重要的功課。怎麼個轉法?尤其是真正想轉的人,我們還要希望能得到一個簡單巧妙的方法,我們的修學不會感到困難,不能耽誤很長的時間,為什麼?我們在這世間壽命短促,如果要很長的時間,恐怕我們沒有那麼長的壽命,那就不能成功了。

      佛法裡頭真有,我初學佛的時候,我就很著急,所以我頭一天見章嘉大師,我就把這問題提出來:「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能夠契入佛境界?我知道佛法好」。章嘉大師教我六個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這兩句話我聽起來好像很懂,他講得很白,我能聽得懂,當然這兩句話的意義深廣無盡,我只能夠說是像飲大海水,只能夠取一瓢而已。可是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?看得破放得下從哪裡下手?他告訴我「布施」,而且很具體的教導我,「你要認真修布施,修六年。」我這學生是個好學生,聽話,我就真的修六年,這六年真就有感應了。第七年我出家了,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,就開始講經,確確實實轉了,真的轉過來了。所以我對於老師恩德念念不忘。如果遇不到這三位老師,我沒有辦法離苦,為什麼?在那個時候的思想、見解、行持都是在造業,完全迷惑顛倒,不覺悟。這也是過去生中結的善緣,遇到真正的善知識能幫助我、教導我,我把這路走出來了。

      這裡面特別是李老師,我親近李老師的時候,對於淨宗法門了解一些,不排斥了,但是沒有意思學淨土。我到台中親近他主要的目的是聽經學經教,因為我知道我不是禪宗的根機,也不是密宗的根機,但是對於經典有很濃厚的興趣,這就是教下。經典裡面特別是《華嚴經》,最歡喜的是這部經,所以我一出家,請經書頭一部就是《華嚴經疏鈔》,我們香港智開法師幫助我得到這部書,無量的歡喜。那個時候是線裝本,四十冊,這一套大書,自己看起來真的似懂非懂,但是很有興趣,不能理解還有興趣。對於一切大乘經典都愛好,也看了不少經典。以後遇到李老師,李老師說這不行,這不能成就,一定要按部就班,要完全接受他的指導。從小部經學起,由淺而深,由小而大,還是按照程序來做,這給我幫助就大,我才真正能夠體會,真正能夠契入。

      年輕真的是無知、狂妄!仗著自己一點小聰明,一點小辯才,這是被方東美先生、章嘉大師、李老師降伏了。乖乖的遵守老師指導,十年不敢違背,佛法的根基才打下來。現在一般年輕人難,難在哪裡?難在他不肯聽。我能夠有這麼一點小成就,就是我聽話,老師肯教。陽奉陰違是肯定不能成就的,你要想成就的話,那真的諺語裡頭講的話絕對正確,「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」。老師都是我自己父親、祖父這輩分,像李老師我跟他,那他是祖父一輩的,他差不多大我三十多歲將近四十歲。中國《禮記》裡面所說的,比我年齡大二十歲是我父親這一輩,大四十歲祖父一輩人。所以這樣的真正善知識可遇不可求,遇到之後不能捨棄!

      但是古今中外有一種不能避免的狀況,這我們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讀到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善財離開老師(他老師是文殊菩薩)出去參學,文殊菩薩給他的開示,裡頭有非常重要的一段話,「尊師重道」!善知識,真正老師他還有不善的行為,或者是你看到了,或者是你聽別人講了,你對他的信心就動搖,你就把你自己的道業毀棄掉了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,至聖堯舜,這至聖是大聖人,在中國歷史上孔老夫子是最尊崇、最崇拜的,他有沒有過失?還是難免。所以清涼說「除如來一人,真的沒有過失;等覺以下,還是有過失」。你要找一個完全沒有過失的老師,那你就完了,你這一生找不到!所以決定不能夠見善知識的過失,決定不能夠聽善知識的過失,保護你自己道業的成就。這裡面有權有實,實是什麼?這老師修行確實沒到家,還是有煩惱習氣,那就是真的,但是他所教導的決定沒有違背經論。

      智者大師說得好,這是天台宗的祖師,他老人家講的是「能說不能行」,這句話我們要能夠體會它真的意思。這老師他教導我們,他教的不錯,確確實實沒有把經典講錯。他能說,但是他自己沒有完全做到,不是說他統統都做不到,不是的;他真的是努力在做,但是還有一些小地方沒做到,智者大師說這人是「國之師也」。他是一個好老師,他在認真做,他做的不圓滿,那一般人不能夠跟他相比。如果說「能說又能行,國之寶也」,那種人就太少了,太希有了,說到做到。可是這裡頭還有權教,那真的是能說又能行,他在教學裡頭故意做不如法的事情,為什麼?他有他特別用意,他要度某一類的眾生。眾生根性不相同,他有真實智慧,善巧方便不一樣!譬如就以持戒來說,他開戒,我們認為他破戒,這就大錯特錯了!他開戒一定有開戒的原因,決定是利益當時有一類的眾生,我們凡夫不認識,他明瞭!用這種方法讓這些新學的人對佛法產生信心,生歡喜心,能接受,這就叫大權示現。這我們就不知道了。

      文殊菩薩告訴善財「權實難知」。你怎麼能知道他做的破戒、不如法的事情是他的善巧方便,度另外一類眾生,你以為他有過失,其實他沒有。所以勸導善財要有恭敬心,這是印光法師所說的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你跟隨一個善知識學習,你能夠得多少,不是善知識那邊的事情,是你自己的誠敬心,隨著你自己的真誠恭敬成正比例,這話是真的。我在台中,剛去的時候,李老師開班傳授講經的方法,就是培養弘法人才。同學二十多個人,老師在一個小講堂裡面上課,各人得的利益不一樣。那什麼原因?每一個人對老師那個誠敬心的程度不一樣。裡面確實還有一些同學對老師還有意見的,老師也是人!他又不是佛菩薩再來的,他又不是神仙,哪有沒有過失的?這對於誠敬心就大幅度的打折扣,他在學習的所得的那就有限,我們明白這道理。

      我這尊師重道是從小父親教的,他不是言教,他是身教,他做出來給我看。就是上私塾念書的時候,大概是七歲,上私塾念書拜老師,我父親在前面,我在後面,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,這印象給我深了,一生都不會忘記。我父親對老師那麼恭敬,我哪有不聽話的道理!這影響了一生。他不是教我要對老師恭敬,他是做出來給我看,先拜孔老夫子的牌位,拜完之後拜老師。

      所以轉迷為悟,轉愚夫為菩薩行,這是我們學佛人最重要的一門功課。我們今天一定要隨順佛陀教誨,誰是我們老師?佛是我們老師,經典是我們的老師。決定不能違背經典教訓,依教奉行,我們才是真正的佛弟子,才能得真實受用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