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33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三十三卷)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檔名:12-017-0033

      請掀開經本第十八頁第一行:

      「復有佛世界微塵數身眾神,所謂華髻莊嚴身眾神」,昨天講到這個地方。今天我們接著看第二尊:

      【光照十方身眾神。】

      名號的功德,昨天跟諸位介紹神的別名,而身眾神是通名,此地這一類都叫做身眾神,大意跟諸位說過了。清涼大師他在此地有一個解釋,如果就神所主之事,他說這一類的神眾「專以變化多身為佛事故」,這個意思我們要能夠體會。變化多身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。譬如前面跟諸位講過,我們走進念佛堂,念佛堂逐漸要達到我們想像當中的水平,二十四小時不中斷,一定要自己真正的奮發、勇猛精進,不需要靠別人督促,這樣才好。大家在一起共修,依眾靠眾。凡是進念佛堂的人都是來作佛的,不是做別的事情,是來作佛的。為什麼說他到這裡來作佛?《觀經》上講得好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我到念佛堂來念佛就是作佛的。本來是佛,現在又作佛,哪有不成佛的道理?所以我們心目之中,對踏進念佛堂每一位同修都要看作諸佛如來,這樣久久我們自然就入佛的境界。這是我們以人身變成佛身,這是變化身。同時在念佛堂當中,昨天跟諸位提示的,除自己念佛之外,念佛要給所有念佛的同修作榜樣、作模範,這就是作師作範,還要兼顧大眾,護持大眾,我們這一身又兼金剛神的任務,也兼身眾神的任務,你看這個多圓滿。所以我們進入念佛堂,如果對於教義不明白,觀念轉不過來,功德就不殊勝,念佛也容易懈怠。深明教義,理事圓融,真正可以做到勇猛精進,真正可以做到如佛經教相應。念一堂,一堂無量功德;念一天,一天無量功德;念一個月,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了。

      今天我們看第二尊身眾神的德號,『光照十方』,無論在什麼時候、無論在什麼處所,皆是光照十方。「光」表智慧、表慈悲。我們在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展卷之初就看到佛放光,十種光明。大圓滿光明雲,這句是總說。下面給我們講般若光明雲,都是加個大字,大般若光明雲、大智慧光明雲、大福德光明雲,乃至最後大皈依光明雲。這些別號都是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瑣碎的事情,無不是光照十方。光怎麼照出去?從你的信心裡面遍十方法界,從你的願心裡面遍十方法界,念念都是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做好樣子。這個心真實、這個心清淨,這個心裡面沒有分別執著,沒有分別執著就是無礙光。《無量壽經》上給我們講十二光,這是光照十方的大意。我們要學就是要學大心大願,本經佛說過,他的當機者是大心凡夫。大心是怎麼說法?起心動念都盡虛空法界,這個心就大;信心是這樣的,願心也是這樣的。身眾神隨著一切眾生的心念,如觀音菩薩一樣隨類化身,隨機說法,身眾神是很會變化的。第三位:

      【海音調伏身眾神。】

      『海』是比喻,比喻深廣無際;『音』是法音,就是我們一般所謂講經說法、弘法利生。講經說法,諸位要記住,不一定是在講堂,不一定是在講台。講堂裡面、講台上面,只是無量形式裡面的一種,一定要懂得注重在隨機說法,一切時、一切處,我們接觸任何一個人,常存此心,幫助他認識佛法,幫助他認識大乘,幫助他接觸淨土,常存此心。無論到什麼地方,我們到人家商店去買一點東西,也不忘記把佛法介紹給他。我們這邊印的書刊、小冊子很多,擺在外面結緣的。諸位說我過去拿到已經有了,你有了不行,你還要多拿一些常常介紹給別人,這才行。我自己學佛了,我一家學佛了,廣大社會大眾沒學佛,共業就轉不過來。由此可知,我們這大心沒養成習慣,一提起來大心就發了,出了講堂心又變小了。

      如何能保持初心,永遠保持大心?時時刻刻都想到一切眾生,我們接觸就要把訊息介紹給他。在新加坡這個地方,我們要把此地講經的訊息轉達給他,把這個地方念佛堂念佛的狀況也要轉達給他。他來不來聽經,來不來念佛,與我們無關。我們把這個消息告訴他,不必勸他來聽經,不必勸他來念佛,只是把消息轉達給他,我們的責任就盡到了。轉達給他了,看到講經的時候他沒來,念佛的時候他也沒來,下一次碰到再告訴他一次;他還沒來,我下一次遇到再告訴他一次。只要他沒有來,十次、二十次都不嫌煩,次數多了,「我們去看一下」,他就會來一次,這是大心的落實。如果是外地區到我們新加坡來的,我們常常遇到,觀光旅遊在新加坡很多。聽聽他講的是中國話,我們聽得懂,看看這些是中國人,就問問你們從哪裡來的?有從中國來的、有從台灣來的、有從其他國家地區來的,我們把網路的網址介紹給他。大概在國外現在每一家都有電腦,在美國現在小學生已經用電腦上課了,他們小學裡面的作業全部都用電腦,很少看到有手寫的,中學、大學更不必說了。我們把網址介紹給他,海音光照十方。網址我們最近印了一萬張,印像小卡片、名片一樣,將來都放在外面,歡迎你們同修每個人多拿幾張放在身上,好去做光照十方,海音調伏,你要落實才行。『調伏』兩個字在此地,我們可以省略,前面說過,一樣的意思。調心,降伏煩惱習氣,一定要靠法音。光照偏重在形象上,海音偏重在言說上,合起來正是為人演說,演是表演,說是說法。第四尊:

      【淨華嚴髻身眾神。】

      『淨』是清淨。怎樣才清淨?斷一切惡,不著斷惡的相,這是斷惡清淨;行一切善,不著行善的相,行善清淨。換句話說,一有分別執著就不清淨了。『華』是表菩薩心,四攝、六度都要懂得三輪體空。三輪體空,用《金剛經》上的經文來說,諸位印象會更深,也容易體會,無論修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都必須與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相應,這就是淨華,是真實的莊嚴。莊嚴三身:莊嚴法身、莊嚴報身、莊嚴應化身,因為三身就是一身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。我們學習在生活裡面、在工作裡面、在與一切大眾應酬裡面,這個行法統統可以落實。你要是懂得了,無有一法不是菩薩法,無有一行不是菩薩行。我們威儀端莊,容色溫和,與大眾接觸,給諸位說,這是布施。使一切大眾看到這個樣子,生歡喜心,那怎麼不是布施?布施歡喜。生可愛心,生可畏心,又喜歡、又害怕,統統是布施。生羨慕心,他要向你學習,這就成就功德、福德。

      無論是舉止、無論是言談、無論是工作,都有程序、有次第,有條不紊,這是持戒波羅蜜。持戒就是守法、守規矩,一切時、一切處有人見到我要守規矩,沒有人見到也守規矩,把守規矩養成一個習慣。我們學佛的人都懂,沒有人見到的地方,有鬼神見到,怎麼可以說沒有人見到就可以隨便一點、可以放逸一點?不可以。諺語常講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,天地神明無時無刻不在鑒察我們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。所以儒家講慎獨,獨是獨自,沒有別人見到也要小心謹慎,如同十目所視、十手所指一樣,成就我們自己的德行,這叫持戒。與般若相應,與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」、無四相相應,那就是清淨,這是清淨持戒波羅蜜。

      忍辱是耐心,能忍,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。現在念佛堂裡面的同修,年輕人要忍,年老的念佛人可畏,他們日夜念佛不疲倦,年輕人念上幾個鐘點,就疲倦、就受不了,那怎麼行?看到這些年老的同修應當要生慚愧心,要忍耐。實在講前面幾天忍耐過去就好了,就很正常,前面這幾天是個關口。因為過去無始劫以來,懈怠成了習慣,現在叫你一下收斂,好像非常難過、非常難受,這個現象是正常的現象。每個人初學都要經過這個關口,所以不要畏懼、不要害怕,自己對自己要有信心、要有耐心,你就能夠突破。突破之後,那就是精進波羅蜜,真正做到勇猛精進。講堂跟念佛堂相結合,這裡的道場解行相應,實在是希有難逢,我們在一生當中能遇到幾次?居住在這個地區要知道珍惜,天天都不空過,你是這個世間第一等大福報的人,還有哪個福報能跟你相比?你這一生決定成佛。不但是決定往生成佛,而且你的品位決定高超。為什麼我們能這樣肯定?緣殊勝。這個事情是善導大師講的「總在遇緣不同」,此地的緣希有殊勝。住在這個地區要是沒有空閒的話,難得到這個地方來共修,那是自己把這個殊勝因緣放棄了,很可惜。外地的同修,這住得遠,其他國家地區,我們歡迎你每年能到這個地方來住一段時期,希望你常常來,有假期就來念佛、就來研教,不要把大好的光陰空過了,空過非常可惜。

      世間許許多多年輕人,年富力強的時候把學習的機緣疏忽了,將他寶貴的時間拿去觀光旅遊,實在可惜。他聽到我這個講法,我們天天在研究教、在鑽故紙,天天在念佛堂念阿彌陀佛,他看到我們,「這個年輕人傻呆,不知道去玩」。到底是誰傻?這很難講。我在年輕的時候,二、三十歲正是一般喜歡玩的時候,我從來沒有去玩過,知道光陰寶貴,知道求學重要。我自己福很薄,必須要工作才能夠養自己。現在你們的福報比大梵天王都大,你們進念佛堂一分錢不要帶,這個地方四事供養,這還得了。我在年輕要自己養自己,沒有人養我,所以要去工作。工作完了之後,剩下的時間讀書,除了讀書,親近善知識,去求教。善知識怎麼認識?先認識一個,一個就介紹兩個,兩個就介紹三個,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,我那個時候在台北認識十幾位名教授。我雖然沒有上學,我親近的是一流的名教授,利用我空餘的時間,我去拜訪他們,向他們請教,成就自己的學問。我這個學問不是從學校得來的,學校讀書也要有福報,我連生活都照顧不了,哪有錢去念書?誰供給我們念書?我過的是這個日子。

      我的同事朋友都笑我,那個時候叫我書呆子,天天只曉得鑽在書裡頭。我在台北市住那麼多年,我常去的地方兩個地方:一個圖書館,一個書店。書店的老闆都認識我,其他的場合沒有我的蹤跡。我那些長官同事都在旁邊議論,書呆子,不知道享受,不懂得享受。也有朋友來告訴我,我聽了笑笑,我說:我不是不懂得享受,我懂得。懂得,你為什麼不去玩?我把玩的時間調換一下,你們現在年輕力壯就去玩,我打算到晚年玩,現在年輕我要用功發憤,到晚年的時候我到處去玩,我的話兌現了。他們退休之後很苦惱,看到我在世界上,今天飛到這裡,明天飛到那裡,到處去玩,非常羨慕;才點頭,你的路走對了。我那個時候走,你們在旁邊笑話,你現在才知道我的路走對了,遲了,你學我已經來不及了。所以精進,要把握年輕力壯這個好時候,到自己學業、道業有成就的時候,我們也沒有刻意去觀光旅遊,都是接受別人邀請去弘法。弘法講經一天有一定的時間,多半都是在晚上,白天沒事,他們就帶我去玩。我玩的地方可多了,住在當地的人,他當地很多地方沒去過,我都去過。我在香港,香港拐拐角角的地方我都去玩過,當地人沒去過。所以這是智慧,智慧的安排,曉得我在哪一種年齡應該要做哪一樁事情,把它做好,做得圓滿。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,自然就有多餘的時間觀光旅遊。

      觀光旅遊也不是浪費時間,觀光旅遊做什麼工作?做後面兩條:禪定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這兩條在觀光旅遊裡面成就。般若,是我們到處去看,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了解眾生相,芸芸眾生他的體相作用、因緣果報,我們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這是般若智慧。所有一切順逆境緣,我們接觸的時候心地清淨,如如不動,禪定波羅蜜。花表六度萬行,淨表一絲不染,禪宗裡面所謂「百花叢中過,片葉不沾身」,這是禪定。觀光旅遊是修禪定、修般若,跟一般人那怎麼會一樣?他們觀光旅遊,換句話,回來一無所得;我們觀光旅遊,定慧增長。這是真正莊嚴,這是莊嚴達到頂端。『髻』是代表高顯。我們在這名號裡頭應當如是修學。第五尊:

      【無量威儀身眾神。】

      『儀』是儀表。『威』,我們世間人常講的威風;風是風度,這個風度令人敬畏,對你又尊敬、又喜歡,又有威可畏,不敢輕易冒犯。『無量』是指事事物物,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事相當中,他都能成就威儀。威儀的內在是清淨無染,別人怕你什麼?怕你的清淨無染。因為他的身心是染污的,看到你身心清淨,對你很尊敬,又不敢接近你,道理在此地。這句德號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,就是時時刻刻要保持自己的風度,要成就自己的威儀,這樣才能夠教化眾生,才能夠幫助社會轉移不良的風俗。也就是說威儀是社會一切大眾的好樣子,我們不從自己本身做,如何弘法利生?如何幫助別人?幫助別人一定從本身做起。第六尊:

      【最上光嚴身眾神。】

      『光嚴』這兩個字,前面說過,此地不同的是加上『最上』。他提醒我們,智慧、威儀、教化眾生的音聲,這些事情不可以知足,為眾生的利益,一定要達到最上。我們現在做,做得不夠,還要向上提升,不斷的向上提升,提升到最上,再沒有更上了,圓教佛果的境界。等覺菩薩還不是最上,上面還有,到如來果地那就最上。你看他這個德號的用意多深。沒有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絕不中悔、絕不退轉、絕不懈怠,教我們是這些事情,這樣才是真正名符其實勇猛精進。所以,把最上的標準指給我們。第七尊:

      【淨光香雲身眾神。】

      名號裡頭有香有光,香光一般都是表淨土,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叫「入香光室」。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裡面看到,極樂世界是光明世界,極樂世界人身放光,所有一切萬物都放光,連大地都放光,一片光明。極樂世界不需要日、月、燈,不需要這個東西,永遠沒有黑暗,所以那個地方沒有年、月、日、時。不但所有一切物相放光,而且放香,經上講寶香普薰。不但普薰極樂世界,而且還普薰無量世界。我們這個世界能不能聞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寶香?能聞到。西方極樂世界的光明我們也能見到,只是一些有緣的人,他們聞到、他們見到。我們沒有緣,所以很少見到,也很少聞到。偶爾的時候,一念相應的那個時候,見到佛光、聞到寶香;這個香確確實實從來沒有聞過的,這世間沒有的。我相信有許多同修,在修學過程當中有這個感應,有這種體驗。如果你見到光,多半是佛光,這個沒有什麼大問題。聞到香,不見得是西方極樂世界寶香,何以見得?我們在這個地方讀經,或者在這個地方念佛,或者在這個地方討論佛法,偶爾有天神從這個地方經過,他看到了。看到這些心善行善之人,天神見到歡喜,他一定向你致敬,他在那裡站一會兒,合掌致敬。他只要一停留,天人身上有香氣,所以你會聞到一陣異香,時間有幾秒鐘,也有幾分鐘;他走了,香氣就沒有了。我們乍聞異香,許許多多是天人。所以淨宗稱為「香光莊嚴」。上面又加上一個『淨』字,諸位凡是看到淨,都是與般若相應,與離四相相應。底下一個『雲』字,雲的意思是非有非無、亦有亦無,都是表事實的真相。第八尊:

      【守護攝持身眾神。】

      我們在德號裡面看到,凡是與會這些團體,無論是哪一種社團,無論他示現的是一種什麼身分,對於莊嚴道場、護持佛法,幾乎都是相同的。在這裡面給我們一個很深刻的體驗,那就是如理如法的修持,護持的這些神眾無量無邊。就以這個經,這個經只是略說,前面跟諸位報告過,經上給我們說出席的大眾一百七十多個團體,這一百七十多個團體都是菩薩、聲聞、天神諸眾,每個團體有一個人來護法,來護持你,你身邊的護法神就有一百七十多位,這不是當然之理嗎?我們在華嚴會上,要看不到這個事實真相,這個經也就白讀了。所以才曉得真正發心修學,你的護法神有多少?太多了,真正是不可思議。

      『守護攝持』,一切菩薩、一切善神發心守護攝持,我們也要發心。我們如果不發心,跟他們就起不了感應道交的作用。每一位神的德號,我們念了之後,都把他落實到自己,我們跟他就相應了。世間人講「心心相印」,我們跟所有的神眾、菩薩眾心心相印,他怎麼不護法?他護我們,我們護他。我們怎麼護他?我們照做就是護他,我們依照名號義理去學習就是護他,彼此互相的護持,不是單方面的。我不護他,他就不護我,我要懂得護他。懂得護他,這裡面字字句句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我一定照做,我一定學習。我護他,他護我;他落實護持,我也落實護持。

      守護意思很廣,我們從小的事情來說,守護修學,我們對修學要認真努力,絕不懈怠、絕不懶惰,要守護。守護道場,使道場樣樣都能夠如理如法,循規蹈矩。守護大眾,在這個團體裡面,無論是清眾,清眾是修行的人,念佛堂念佛的人;無論是執事,執事是服務的,在道場許許多多的事務,需要義工來服務,服務的大眾一般稱為執事。除了這些人之外,還有臨時到道場來參訪的。甚至於還有一些道場有觀光旅遊的,我們這個道場沒有觀光旅遊的。這些所有的大眾,我們都要守護。「守」,守住我們自己的原則,守住我們自己的威儀,守住我們自己的學風道風。「護」是自他都護。「攝」是攝受,就是前面所說的,把佛法隨時、隨處、隨緣介紹給一切大眾。特別是對於來到我們道場參學的,他沒有參加我們的修學,這些人是來作客,我們要熱誠的接待,把我們的道場介紹給他,把佛法介紹給他。「持」,永恆不息,這個工作不是做一天、二天,永無間斷,時時刻刻有心幫助一切大眾,成就達到究竟圓滿。身眾神他們這樣做,我們也要這樣學習。第九尊︰

      【普現攝取身眾神。】

      『普』是普遍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虛空法界平等平等,這是普的意思。如果有親疏、有遠近,那就不是普的意思。諸佛菩薩、諸天善神攝受一切眾生,有沒有先後,有沒有次第?有。合不合乎普?他合乎。他那個普我們看到是親疏,實際上沒有親疏;我們看到好像有遠近,實際上沒有。那是怎麼一回事情?緣成熟。緣先成熟的先得度,緣後成熟的後得度。所以從這裡面看到差別現象,這種差別就是無差別,無差別當中現差別相,要明白這個意思,確確實實沒有親疏次第,沒有。緣成熟,這一接觸,他就相信,他就發願,他就很喜歡;佛菩薩當然立刻要照顧他、要幫助他,要為他講經說法。緣沒成熟的,你給他講,他半信半疑,他不想聽;你說得再多,再多是叫說廢話,沒聽進去。對這樣緣分的人,佛菩薩一定少說幾句。所以都在眾生那邊,眾生的機緣有沒有成熟,決定不是佛菩薩這邊的事,也不是護法神邊之事。

      護法神也非常公平,你的緣沒成熟,他並不是不護持你,他還是護持你,但是跟緣成熟的護持不一樣。緣成熟,他要全心全力照顧你、幫助你,斷絕一切魔障,他有責任。緣不成熟的,他照顧你,但是不是這樣懇切。為什麼?你還有魔障,你必須還要去還債;欠命的還命,欠錢的還錢。護法神在此地,你造作,你應該受什麼果報,你一定自己去承受,他在旁邊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那也是護持,不是不照顧。你沒有走上菩提正道,魔來擾亂,他不干涉。為什麼?應當有的果報,你應該要承受。如果你要是回心轉意,一下走上菩提正道,魔來擾亂,他要勸阻、他要攔阻,讓你成就;你不在這個道上,根本就不能成就,你還是搞六道三途,那該怎麼受你還是要怎樣去受,他清楚、他明白,所以照顧不相同,不是他的心不平等,這裡面因果非常複雜。『普現攝取』,現是現身。跟前面講的菩薩一樣,菩薩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隨類化身,隨機說法。這些神眾亦復如是,他們也是隨類化身,也是隨機護法,護持也隨機。「攝取」,攝是攝受,取也是攝受。此地攝取,全心全力協助,是這個意思。所以他普現一切身,應以什麼身,他就現什麼身來幫助你、來協助你、來成全你,在身眾神裡有這一類。末後這一尊︰

      【不動光明身眾神。】

      這名號裡面教給我們的義趣就很深很遠。『不動』,太重要了,無論是世法、無論是佛法,成就的關鍵就在這兩個字。不動就是真性的顯露;不動是定,『光明』是慧,這名號裡給我們顯示定慧等持。不動不是身不動,身要不動,什麼事業都不能成就,不動是說心不動。所以說如果你心不動,你的自性就現前,明心見性,就現前了。六道凡夫見不到自性,四聖法界也沒見性,這講十法界。十法界裡面這些人為什麼沒有見性?因為心動。諸位要知道,動就見不到自性,不動就見性。什麼人做到不動?本經裡面講的初住菩薩。這個經是圓教,圓教初住菩薩不動心了;破一品無明,見一分真性,這個道理要懂得。決定不是釋迦牟尼佛勉強,一定要要求我們入這個甚深禪定的境界,不是佛要求,佛對人什麼要求都沒有。佛如果對人還有要求,他是凡夫,他不是佛。凡夫才會起心動念,佛怎麼會起心動念?所以佛的心永遠是不動的,不動是真心、不動是本性。凡是動的,動的東西是無明,不是自性。凡夫、小乘都把動的無明誤認為是自己的心性,這個錯了。世尊在《楞嚴經》上把這樁事情辨別得很清楚,我們不能夠錯認了心,不要說錯用,錯認了都不可以。

      所以佛法裡面表法用法輪,法輪就含這個意思,輪是圓,圓心,圓心是不動的。它如果要動,它就不能成為圓心,它就會有偏差。有偏差,那個圓就不圓,圓一定變成橢圓,決定不是真正的圓。真正的圓,那個心決定不動;稍微動一點點,決定不是真正的圓,諸位細細去想這個意思。所以你的心能真正到不動,你才能證得大圓滿。大圓滿是自性的相用,不動的是體,我們這個經題上講,不動的就是大,圓滿就是方廣;方是講相,廣是講作用。相圓滿,用圓滿,為什麼?不動。你那個心不動,所以現相圓滿、作用圓滿,無論現什麼相,盡虛空遍法界。正如同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這些神眾,前面跟諸位交代過,全是諸佛如來示現的,他們示現神眾也是大圓滿。示現的身眾神他怎麼不圓?他不動。

      諸位要記住,十尊身眾神只有這一尊不動,別的都沒有說不動。我們要這樣子看經,三世佛都喊冤枉,這叫什麼?「依文解義,三世佛冤」,三世佛都喊冤枉,你把佛的意思全解錯了。豈不聞《華嚴經》上跟我們講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每一尊佛的名號裡面就圓滿含攝一切神的名號,不但是圓滿含攝一切身眾神的名號,《華嚴經》自始至終所列的一切大眾的名號,都在這一個名號之中。為什麼?圓滿的性德。一個名號要是不具足,你的性德就欠缺一分,你就不圓滿。由此可知,每一尊神都是互相攝持,這是一點不錯,這是事實真相。千萬不要說認一位,我要跟這一個學;學一個就是學一切,學一切可以融攝在一尊,菩薩一尊,神眾之中。若非如是,你永遠不能契入華嚴境界,這個理跟事我們都要透徹的明瞭。

      所以你要是修,從哪裡修?首先要修不動,關係太大了。我們今天最大的障礙,實在講最大的魔障就是叫你起心動念;一切時、一切處叫你起心動念,那是魔王。讀經叫你起心動念,這個經是真的,那個經是假的,你讀那個經,不如讀這個經,叫你聽了起心動念,把你那個不動破壞掉了。念佛堂裡也叫你起心動念,把你那個不動破壞掉了。念佛堂裡頭修不動心,大家容易懂。我們念佛修的是什麼?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一心不亂,心不顛倒」,我們念佛的目的是求這個。所以我們的念佛堂一個字都沒有,全是佛像,就是叫你在念佛堂裡面不起心、不動念,修不動。起心動念都落在阿彌陀佛佛號上,這個多殊勝。念佛堂裡面所供養的佛像,完全是一致的,你怎麼去看,都是看到這一尊佛像。所以不可以供不同的佛像,不同的佛像一看又起心動念了。正因為不動心太難太難,所以我們要用種種善巧方便,諸位一定要明瞭,無量善巧方便幫助你修不動光明。

      果然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,自性般若光明就現前,智慧就透露,你的身就放光。你身放光,凡夫看不到,為什麼凡夫看不到?凡夫的業障太重,障礙了他的慧眼,障礙了他的法眼,他見不到。佛菩薩看到,有一些鬼神,鬼神有五通的他看到。你以前光很小,光顏色不好,灰色的、暗色的、黑色的、藍色的,光都不好。為什麼?你心裡貪瞋痴慢,邪思惡念放出來的光不好。現在你是到了不動光明,你放出來的光是金色的光明,顏色不一樣,光也大,都不一樣。在佛法裡面叫做光,在中國內地裡面練氣功的人叫氣,外國人叫磁場,實在講都是一樁事情,確實有。講到這些磁場,科學儀器也可以能夠偵測。如果現在再進步,像照相機一樣,可以能把你的光照出來,把你光的顏色照出來,我也聽說現在也有,有這些玩意兒出來,我們也有同修去照過,拿來給我看,我說靠不住,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但是科技將來進步,我想是可以做得到的,這不是一樁難事情。所以這一句意思很深很廣。下面是這一類的總結:

      【如是等而為上首。】

      『等』就太多太多了。多少?

      【有佛世界微塵數。】

      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,這個法會是無比的莊嚴。

      下面是歎德,歎德跟前面菩薩來比就簡單多了。諸位要曉得,只是簡單略說,他們的德行實際上不比佛菩薩減少,佛菩薩那裡多說,此地略說;略是廣中之略,廣是略中之廣,廣略不二,你要懂得這個意思。千萬不要以為,他們讚德只一、二句,你這個想法完全錯誤了,他們的德行讚歎不盡。

      【皆於往昔成就大願,供養承事一切諸佛。】

      這是他們德行裡面的總綱領。德行要細說,說之不盡。第一個,『皆於往昔成就大願』,它不是說往昔曾發大願,不是的,「成就」,這兩個字很重要。若在往昔發大願,發大願未必成,已經成就了,成就就是他的願已經滿了,已經圓滿了。圓滿是什麼境界?這不就是很明顯的告訴我們,雖然是暗示,實際上很明顯,成佛了,他是佛再來的。如果是菩薩,不能說成就大願。成就大願,那麼這些身眾神是諸佛如來倒駕慈航,來表演這個身分給我們看,示現的;應以身眾神身得度者,他就現身眾神,這麼回事情,實際上早就成佛。這裡面所講的,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身眾神,皆是如此。後面我們還沒讀到,但是我們從這一法就能夠貫穿一切法,後面所有的這些諸神,想必亦復如是。這對了,真的是如是。

      由此可知,佛家常講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,真的是千佛嗎?不止。一佛出世,盡虛空遍法界過去、未來一切諸佛都擁護,一尊佛都沒漏,無量無邊諸佛,哪裡只千佛?那個千不是數字,千是代表大圓滿。《華嚴》表法用十,十是圓滿,百也是圓滿,千代表大圓滿,表這個意思,不是一個數字。所以成佛的時候,一切諸佛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沒有一尊佛不擁護。如果那一尊佛不擁護,我們立刻就想到那一個沒成佛,決定沒成佛。他要成佛,一定擁護;他不擁護,決定沒成佛。如果他要不擁護,還要來找麻煩,那決定是魔王波旬,毫無疑問;他要不是魔王,決定不會障道。這個經讀了,不但拓開心量,真開智慧,一點都不假。這一句裡面含的意思多深!雖然是暗示,可是我們看到太明顯了。

      下面教給我們兩樁綱領的大事,就是示現身眾神,什麼事他都要做,這兩樁是他主要的:一個是供養,一個是承事。『一切諸佛』,給諸位說,除自己之外,統統是諸佛。所以身眾神他看我們都是諸佛,為什麼?他成佛了,他是佛倒駕慈航來示現的,佛眼睛裡面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,所以對一切諸佛他都供養承事。哪一天我們一下意識到,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諸佛,你就差不多了,差不多快成佛了。你還看眾生,看這個不順眼,看那個不順眼,你差遠了,你的距離太遠了。這一定的道理,佛在經上說得太多太多了。佛眼睛裡看一切眾生都是佛,菩薩眼睛裡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,凡夫眼睛裡看佛菩薩還是凡夫,這不是說得很清楚嗎?境隨心轉。但是要曉得,佛眼睛看的是圓滿真實,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是真實的。把一切眾生看作凡夫,是妄相,妄心變現出來的,不是真心,真心看不是這樣的。禪宗裡面說得很好,明心見性,諸位想想見性這個意思,見性就是成佛了。怎樣才能見性?要明心。我們現在的心不明,所以我們見不到性。為什麼我們的心不明?因為我們的心在動,浮動。前面講不動光明就是明心,先要做到不動,然後就放光,你這心就放光,放光就見性,見性就是成佛,這是必然的一個道理。法爾如是,這絕對不是佛發明的,絕對不是佛故意要我們這麼做的,法爾如是,決定不可以違背,違背那就完全錯了。

      特別是學《華嚴》,學《華嚴》就是學普賢行願。學《華嚴》的人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給諸位說,不是凡聖同居土,也不是方便有餘土,他生實報莊嚴土,他生常寂光淨土。《華嚴經》對我們有這樣大的殊勝的幫助,實在講任何經典不能為比。不是我們特別讚這部經、貶抑別的經,不是的,這是應機而說。其他的經經文短,沒有這麼長,經文短,薰習的時間就短,《華嚴經》長,薰習的時間長。天天講,要講四年到五年,如果這四、五年的時間你一堂都不缺,你想這個薰習的力量多大,決定在阿賴耶裡面薰成種子,而且是強有力的種子,那麼對你這一生的成就幫助可大了。如果你沒有這樣深長的薰習,它不起作用,偶爾提起來都知道,在境界裡面自己還是做不了主,還是被境界牽著走,那有什麼用處?這是大經,我們讚歎的理由在此地。

      『供養』,這個範圍就太多太多了,平常講布施。我們對待一般人、對待父母、對待師長、對待佛菩薩,就不叫布施,其實還是布施,叫供養。供養就是布施裡面加上最極的恭敬心,真誠恭敬到極處,這個布施就叫做供養。換句話說,供養裡面沒有真誠的恭敬心,那叫做布施,布施跟供養差別在此地。所以普賢菩薩修學的十個總綱領,「廣修供養」,跟六度、十波羅蜜裡面講的布施,意思不一樣。布施這個心不能達到究竟圓滿,所以才說,菩薩不修普賢行,不能夠圓成佛道。為什麼?恭敬心沒有達到極處。最極恭敬心,是自性性德圓滿的流露,諸位要知道,性德。如果你明心見性,你見性見到圓滿,自自然然流出來就是這樣的。無論對什麼人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對諸佛菩薩、對人天、對畜生、對餓鬼、對地獄,那個恭敬心沒有絲毫差別,都是最極恭敬心。在中國,古大德也有表演示現,接受信徒的供養,一分轉供佛,一分供養狗,吃的東西,一半去供佛,一半去餵狗,心是平等不二。對諸佛如來,對畜生,同樣的恭敬心,最極恭敬心。這種顯示他的心達到平等,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學習的。說供養,一切都是供養,六度萬行、普賢願行,行行都是供養,六度、十度,每一度都是供養。記住這個原則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一句全部都包括了。『承事』就是奉侍,我們現在人講伺候,在身邊照顧。他的起居、他的飲食、他的工作,他待人接物,就如同一個侍者在旁邊,時時刻刻聽命,為他服務,這叫承事。供養承事,所有一切法門都包括盡了。下面這一句非常重要,心目當中一切諸佛,沒有一個人不是佛,沒有一樁事不是佛事,無有一物不是佛,他見的是性。一切有情眾生,佛性;無情眾生,我們今天講植物、礦物、自然現象,叫法性,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。什麼是佛?法性是佛。所以哪一樣不是佛?《無量壽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一切皆成佛」,《華嚴經》上給我們講,「一切本來成佛」。身眾神就介紹到此地。

      請看底下第三段,足行神。清涼大師對足行神有兩個解釋,第一個說「依止足行眾生及守護故」,如下面經文裡面所說,「善見比丘,足行之神持華承足」,這是從事上講,說這一類的神。為什麼叫他做足行神?他對於真正修行的人,這裡舉了一個比丘,善見比丘,出家持戒、有修有學的一個比丘,他走路,鬼神拿著花,花是蓮花,他腳踏到哪裡,那個花他就給它擺在那裡,步步都踏在蓮花上。那個花是誰放的?足行神放的。這從事上說,說這些神眾叫足行神。另外一個意思,「足所行處」,也就是講道路神。道路神是誰?現在管道路的警察,他們就是足行神。指揮交通的,管交通的,一般現在國家都有,公路有公路警察,鐵路有鐵路警察,航空有航空警察,這一類都是屬於足行神;由此可知,他是主道路的,管道路交通的。從名義上我們能夠體會到,它著重在行,行路。路有正路、有邪路。正路是什麼?成佛之道。佛道也叫菩薩道,是大道,聲聞、緣覺是小道、小路;小路不能達到目的地,小路可以通到大路。但是小路它不是邪道,為什麼?它能通到大路,通到大道。如果是邪道,最後它是通不到大道,那個道就是邪路。諸位從這個地方去想這個意思,然後你就曉得,此地講的足行,我們這個足步步踏在菩提大道上,這些神管這個事情。如果我們能夠行佛所行,跟他們就相應了。我們護持他,他也護持我們,我們跟這一類的神眾就相應。請看經文︰

      【復有佛世界微塵數足行神。】

      數量跟前面講的相同。這個意思就是說明,這一會是盡虛空遍法界,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、諸大菩薩們統統都來了,都來參加。如果不是這樣的程度,他想來也來不了。為什麼?沒有智慧、沒有神通、沒有道力,怎麼能參加世尊華嚴法會?我們看起來,這是凡夫知見,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,在那裡打坐,眼觀鼻,鼻觀心,一點動作都沒有,二七日中、三七日中。哪裡曉得他在定中講《華嚴經》?定中那個境界多大?盡虛空遍法界。不是一個國土、不是一個世界,盡虛空遍法界,我們看到出席大會的這些大眾就明瞭。定中突破一切時空的障礙,所以定中境界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,沒有邊際。所以感得一切諸佛菩薩示現六道的眾生、六道的形相,示現十法界的形相,都集會在道場。也許有人問,道場能容納得下嗎?此地講的是法性,在性體之中沒有大小、沒有廣狹。有大小、有遠近、有廣狹,是凡夫知見,是你心在動中才有這些現象;心如果真正到不動,這個現象完全沒有了。所以說真的境界,沒有生滅。我們今天講性相,沒有性相,沒有真假,也沒有善惡,也沒有邪正,什麼都沒有,沒有遠近的距離,沒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沒有,叫一真。世尊在菩提樹下坐的是一真法界,這才是真實究竟圓滿。這個地方也舉了十位上首的德號,我們從名義當中去學習,學習的原則不要忘記,一多不二。

      【所謂寶印手足行神。】

      這個意思諸位懂不懂?『印手』,什麼叫印手?印手翻過來叫手印,意思是一樣。諸位知道密宗非常講求手印,手印決定不能夠錯誤。手印是什麼?我們現在的話叫手語。盲啞學校裡面他學手語,他六根有欠缺,不能發音、不能說話,他跟人交換意見,用手語比劃;用手語,所以他也要學習手語,手語表示彼此都能溝通。印手就是手語。『寶印手』,手語之可貴。站在十字街頭,指揮交通的,那手語。第一位就是說,如果紅綠燈沒有了,站在十字街頭指揮交通的警察,就是寶印手足行神,你就看到了。今天時間到了,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