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808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八0八卷)  2007/8/1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808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大用無方」第八段,「明毛光照益三昧門」,我們從第四十一,四十四光,從四十一看「香清淨光」:

      【又放光名香清淨。令諸臭穢悉香潔。香水洗塔菩提樹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
      這個以下一共三首,講香光、味光、觸光,香味觸。佛在大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,境常隨心轉,什麼心?清淨慈悲捨。說到這個地方,現前全世界災難很多,災難從哪裡來的?佛家講得非常清楚,比科學家講得還要高明。科學家完全是從物理數據上總結的結論,在佛法上講這是比量,是一種推測。而佛法則是現量境界,就是說這些業因果報是你自己親眼看見的,當然比推測要真實得多。推論有時候會推錯,尤其在數學裡面,小數點之下多少個數字,有一個數字錯誤就不準確,所以那是多麼精細的一樁工作。佛的心量,也就是說他看到,他確實接觸到前因後果。這些話我們聽起來感到很神奇,災難的因怎麼形成的?絕不是一朝一夕,諺語所謂「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」。過去的業因,他怎麼會知道?確實過去的事情我們不知道,為什麼不知道?我們受空間維次的限制。如果有能力把空間維次突破,就能明瞭了,這個道理大家能接受、能承認。如果你能夠看出來,幾百年前、幾千年前、幾萬年前,親自看到一切眾生造的是什麼因,這裡面就很微細了。眾生造業總不外身語意這三大類,最難明瞭的是意,眾生心裡想什麼,誰能知道?佛告訴我們,佛與法身菩薩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心想,沒有一樁他不知道。為什麼?這裡面障礙完全突破,沒有了。我們不知道,我們為什麼不知道?就是我們的障礙重重,非常嚴重的障礙,這個障礙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造成障礙。

      佛教眾生非常活潑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佛絕對不是武斷的,我怎麼說你們就要怎麼聽,不是的。佛說了之後,是叫我們每個人自己去求證,把佛所說的證實。這是佛菩薩心目當中所希求的,我們只聽他的,不能證實,佛看到都搖頭,為什麼?你不得受用。你那個知不是真知,你是記問之學,連儒家都講「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之師也」。這個不可貴,可貴是自己親證,佛菩薩所說的我證明了。所以佛家講信解行證,重要的是你要把它證明,他說得沒錯,說的是真的。

      我們把這三條合起來講,香是氣味,現前的這個世界,我們鼻根所嗅的氣味不正常,這大家都知道,空氣不新鮮;如果我們到高原,或者是人口稀少的地區,我們到那個地方,鼻之所嗅感覺就完全不一樣,空氣新鮮,不相同。我們到澳洲,尤其到紐西蘭,那個地方地大人少,你到那個地方看到是藍天白雲,青山綠水。我們今天所接觸的香、味、觸,都叫人真正感覺到不舒服,一般人所說已經到難以忍受的程度。譬如吃東西,吃東西是味,中國人很講求,飲食講求色香味都要美。現在的飲食真的是嚴重的問題,為什麼?人為的,人造成的,把自然生態環境給破壞了,這裡面就有飲食。我們所吃的東西不是自然的,為什麼不是自然的?以我們素食的人說,稻米、蔬菜種植的時候加上農藥、化肥,就不自然,它就變了,色香味全變了。這個東西不但不能養人,而且給人體帶來許多疾病的因素。

      肉食,動物裡面就更嚴重,飼養的動物你看牠餵什麼,化學飼料,讓牠發育、成長時間縮短了。在從前養一隻雞,要吃牠的時候,這個雞差不多養半年多,牠真的長大了;養一隻豬從前是一年。現在科技發達,有很好的飼料,豬只要兩個月,像雞鴨一類的大概只要二、三個星期,本來要半年多,大概半年到十個月,現在二、三個星期。你要是看到這個情形,就感覺到很恐怖,這怎麼能吃!所以現在人得這些奇奇怪怪的病,癌病,從哪來的?病從口入,你說可怕不可怕!這不是天然災害,這是人自己害自己。所以我讀湯恩比博士的書,他常常講,人類如果還想在這個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,我們的飲食要恢復到從前人工農耕的時代,才有健康的飲食,這個話講得很有道理。換句話說,機械化的農耕,用化學肥料,用這些農藥殺蟲,這是不健康的。好像農作物又好看又快速的長成,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是什麼?是病痛增長了,壽命縮短了。也許有人說現在醫藥發達,好像平均壽命都延長了,這是個幻想,這不是真的。如果你要把這些現在所謂是自然災害而死的這些人做個平均的壽命,你就會知道人壽命在下降。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!

      佛教導我們是從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、哲學、科學來說的,這哪裡是迷信!人到這個世間來,什麼原因來的?佛給我們說兩種因,一種是引業,引導你到這個世間來,得人身;第二種叫滿業,你這一生當中的富貴、窮通、夭壽,人人不一樣,我們一般講福報不相同,滿業。引業是什麼?佛家裡面講的五戒十善,這是引導你來受生,中國儒家講的五常,外國許多宗教基本的戒律都相同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大概都相同,這引導你到人道來。滿業,滿業是你一生的造作,從起心動念到言語造作,有善有惡,尤其是佛講得清楚,那個跟滿業關係太大了,就是佛法講的三種布施。

      他為什麼會得財富,會有這麼大的財富?這個世界上確實有百億、千億財富的大富翁,有!他怎麼修來的?佛告訴我們,修財布施得來的。並不是說他過去生中布施這麼多,不是的。真誠心的布施、清淨心的布施,一文錢抵得千萬都不止,這是諸位讀《了凡四訓》,你看到《了凡四訓》有個例子。一般人、有錢人做不到,得不到這麼大的福報,為什麼?施的時候心不清淨,施的時候心有懷疑、有目的,所以他的果報就很小,就不大。大乘教裡講得好,福報大小是憑你的心量,心量大的,就是沒有妄念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是心清淨、平等。心清淨、平等,心量大,所以布施一文錢功德遍法界,這我們沒法子,不能跟人家比。那個做好事真的是惻隱之心,看到別人需要,看到別人可憐,沒有任何條件,不求任何回報,誠心誠意去幫助他,這個福報就大。當然這裡面與自己的修行、涵養有密切關係,所以修行到底修什麼?這個要懂。拓開心量是修行裡面很重要的一個課題,大家疏忽了。你看佛家不是常講量大福大,你沒有量,再多的布施,福報都小。為什麼?量不大,施報是跟你心量成正比例的,不是跟你施的多少成比例,不是的,是跟心量,你量太小了。起心動念都是為我,我的利益,你的施,施得再多,得的不多。如果你起心動念都是眾生,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想的,你施得很少,果報不可思議。這些道理、方法、效果,大乘經裡面講得太多了。

      我們多少年來修學,沒有把自己的環境改善,不是經不靈,是我們疏忽了,粗心大意沒聽清楚,沒有學會。如果真清楚,真學會了,你的命運就顯著的改變。我們看袁了凡的家訓,你看他的改變,看《俞淨意遇灶神記》那改變更快,勝過了凡先生多多!他們倆還是同時代的人,俞淨意比了凡先生大概大十歲。中國自古以來像他們那樣的人很多,不只他們兩個,沒有寫下來給後人分享,他們兩位是寫出來。了凡先生寫出來是勉勵他兒子,俞淨意先生的事蹟是他的同鄉,鄉親幫他寫出來的,不是自己寫出來。所以心量多重要!

      特別是中國佛教,對於拓開心量,包容一切,這樣的教誨做得最圓滿。他用什麼做?用彌勒菩薩來表法。你們進到任何佛教道場,一進山門一定看到彌勒菩薩,他坐在那個地方就是教給你拓開心量,他肚皮大。古人提了八個字讚歎他老人家,「生平等心,成喜悅相」,你看對任何人都是笑瞇瞇,笑面迎人,大肚能容,表這個,能包容。我們怎麼樣修福報都有限,就是你的心量很小,你沒有大福,心量很小,也沒有大智慧,大智慧也是要靠清淨心、平等心,你才能得到。所以世間絕大多數人都是一些小福小慧,很少有的人修的是大福大慧。大福大慧的人,當然他到這個世間來投胎還得有緣,他的緣在哪裡,這個好像都是注定的。不是人給他注定的,不是上帝注定的,也不是閻王注定的,是他的業注定的,業力注定。他生在那個環境,很容易成就自己,他一生當中所遭遇的,我們講的貴人相助,也不是偶然的。

      從這個地方看,我們跟人與人的關係就很重要了,不要跟人結惡緣,惡人都不能跟他結惡緣;毀謗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不跟他結惡緣,這是正確的。你要說為什麼?《華嚴經》上有一句話說得很好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,力無畏亦然」,我們前面念過。這個惡人陷害我,他跟我是同體的,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。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就舉個比喻說,舌頭跟牙齒是我們一個生命共同體,牙齒不小心把舌頭咬破,在舌頭立場上,這牙齒太可惡,它傷害了我。舌頭要不要報復?要不要瞋恨?要不要?沒有!為什麼?他知道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。你要是了解了,毀謗我的人、侮辱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跟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,無論他是有意、是無意都沒有怨恨。他如果是有意,那是冤冤相報,過去生中我們欠他的,我們是用這個態度對他,今天他是用這個態度對我,一報還一報,業障消了,歡喜接受。我們還要誦經念佛、修積功德迴向給他,這是對的,這個沒有錯。

      所以修行是在日常生活裡面修,特別是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修,你離開這個環境到哪修?順境、善緣不可以有貪戀,在這個裡面有高度的警覺,決定沒有貪戀,這是真修行;逆境、惡緣裡面不生瞋恚,這叫真修行,斷貪瞋痴。佛法修學的綱領常常說,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息滅貪瞋痴在哪裡息?特別是人事環境裡面去息,第二個就是自然環境。自然環境就是順境、逆境,人事環境就是善緣、惡緣,緣是講人事。在環境裡頭你有警覺,警覺就是什麼?就不愚痴,不痴,這是會修。你為什麼不會修?順境裡面起貪戀,惡緣裡面起怨恨,愚痴,痴在當中;真正能做到的時候,跟惡人相處沒有怨恨,跟善緣相處的時候不生貪戀,智慧,他不迷,不愚痴。我們有沒有學會?如果真的學會了,天天幹,一切時一切處你都能表演出來,你真的做到,那叫真修行。講經講得天花亂墜,沒有做到,順境、善緣還是貪愛,逆境、惡緣還有怨恨,這沒用處。我們嚴格一點講,你搞佛學,你沒學佛。

      學佛的人,把所學的東西真的得受用,如果這個受用能夠不間斷,有個十年、八年的功夫,就能轉境界,為什麼?功夫得力。常常保持著什麼?清淨平等心,怎麼轉境界?現在這個生活環境,化肥、農藥栽培這些食物,一般人吃了容易得病致癌,你吃了沒事。為什麼?你心地清淨、平等,不受它的染污。現在人講什麼?免疫力,諸位要曉得,免疫力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清淨、平等、慈悲。慈悲能解毒,清淨、平等就是真正的免疫力,他不會受干擾,有毒的東西到他這兒來就化解,這就是境隨心轉。我們要是被境界轉,就很可憐,有能力轉境界這就正確了。

      無論什麼境界到面前統統轉了,你看這個地方香,香是氣味;我們聞毒氣,毒氣『臭穢』,你聞起來是香,是清潔的,它轉了,這就是『香清淨』。所有一切物質清淨,都是心清淨。心清淨則國土清淨,國土裡頭包括山河大地,包括所有的生物,植物、花草樹木,沒有一樣不包括在其中。現在所說的,我們空氣裡面有嚴重的污染,這是工業帶來的災難、災害,像二氧化碳這一類的太多,造成溫室效應。空氣裡面有毒,水裡面有毒。佛法的化解不需要用藥物,用清淨心、用平等心。我們今天接觸這些有毒的水跟有毒的空氣,我們還是無法忍受,還是會中毒。原因在哪裡?原因在我們的心不清淨。首先,我們自己沒有信心,這是不清淨最明顯的標誌,你沒有信心。如果有信心,這個問題就能解決。

      《金剛經》上這句話我們都會念,「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」,都會念。實相是什麼?般若,自性本具的智慧。我們沒有這個信心,我們的信心常生疑慮,懷疑、顧慮,念念總在那裡防範,你說苦不苦?諺語有所謂「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」。我在講經的時候常說,防人之心也不可有,為什麼?防人之心很痛苦。人家沒有害你,你自己苦死了,錯了!你能真把這個放下,你得大自在。別人是偷我的、搶我的、傷害我的,都是過去生中有冤結,如果沒有冤,你的財物擺在那裡沒人動你的。

      我在早年讀一些傳記,《高僧傳》裡面記載的杜順和尚,華嚴宗第一代的祖師。他住小茅蓬,常常修定,在入定的時候,有一個居士做了一雙鞋子供養他,看到他老人家入定,就把這鞋子掛在他茅蓬的門口。這一帶地方小偷很多,這個居士就離開了。到第二年的時候,他又從這裡過,再來看看老和尚,看那鞋子還掛在那個地方。他就很奇怪,你們這個地方風氣不好,強盜、小偷很多,怎麼你這個鞋子還掛在這裡?杜順和尚說,他生生世世持不偷盜戒,所以他的東西擺在那裡,雖是小偷、強盜看到了,也不會動心。這個話說的有道理。明白這個道理,要不要防範?不需要。人家拿去,拿去就算了,我用他用不都是一樣,何必有這種分別執著?你心量拓開了。心量拓開,福報更大,有福大家享,不必我一個人享。一個人在這個世間每天能吃飽穿暖不就夠了,多餘的都希望給大家共享,你的心量愈來愈大,你的福報、智慧也愈來愈大。這是正確的。

      佛這些道理、事相講得很明白,我們聽的時候點頭,可是聽完之後馬上就忘掉了,生活當中還是斤斤計較,這是沒有學會!所以我們對佛很感激,對佛很佩服,佛教眾生不厭其煩,無數次的重複。真的,我們中國人講的長時薰修,佛真的做到了。中國聖人在這一點還比不上佛,人太笨了,老師教他不耐煩,不願意教他,喜歡教聰明人,中下根性的人不喜歡教。可是佛對人平等,下下根人他能不厭其煩,聰明人教一遍就會了,他能教下根人教一千遍、一萬遍,這個難得。從這個地方才體會到佛陀的慈悲,沒有人能比,父母都比不上。而且佛幫助眾生是生生世世,不是這一世。曉得這些道理之後,我們要懂得怎麼轉這個境界。現在這一條裡面香,我們講空氣的染污。

      學大乘佛法,真正把我們的方向目標,用念佛的方法,方法就是執持名號,用念佛的方法修什麼?修清淨心、平等心,正覺心,《無量壽經》經題上講的。這三個心,清淨、平等、覺,一個得到,三個都得到了,一而三,三而一。你說我心清淨了,還不平等,假的,沒清淨;清淨一定平等,清淨一定覺,覺就是智慧長、煩惱輕。所以一個得到了,三個同時得到。在《彌陀經》上就叫一心不亂,那就是清淨平等覺。清淨平等覺,世尊給我們介紹了,也是阿彌陀佛的名號,阿彌陀佛另外一個名號就叫「清淨平等覺佛」,覺就是佛,我們一般習慣是清淨平等佛,就是阿彌陀佛。

      真正做到清淨平等覺,你證得了,你已經跟阿彌陀佛一體。那你就曉得你肯定往生,往生品位很高,不是一般人能比的,這真正會修行。所以,依《無量壽》就是修清淨平等覺,依《彌陀經》就是修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是念佛三昧,清淨平等覺亦復如是,這裡面有功夫淺深不同。很淺的功夫就有很大的受用,這個受用我們講今天轉境界,『令諸臭穢悉香潔』,你就能做到。這空氣對別人是污染,對你是很新鮮的,你這身體就好像一部機器一樣,過濾的,通過你的鼻子吸進去是新鮮空氣。有一點懷疑就不行了,你就一點得不到,你要相信你自己心的力量不可思議,萬法唯心。心轉境界,從這裡開始轉。

      它這個業因,『香水洗塔菩提樹,是故得成此光明』。「香水洗塔」,塔是代表道場,「菩提樹」一定是用香水去灌溉它,這個香水是乾淨的水。道場裡面,你看看道場做這些佛事之前要灑淨,灑淨就是香水洗塔。灑淨有沒有效果?不能說沒有效果,可是效果好像不大,不明顯,那是什麼?那水不香。水有沒有香味?有,江本勝還沒發現,他只發現色。這是礦物,礦物它的體是法性,法性有見聞覺知,有色聲香味。他現在只發現,用顯微鏡看只看到色,還沒有辦法聞到它的香。但是心轉境界,這個香味真的也被人實驗成功了,不是江本博士。我是在一些報導裡面看到的,他們從網路上下載下來,好像是在台灣,小學生,有好幾個小學,他們看到江本實驗的,他們自己也做實驗。

      他們用水果,香蕉、蘋果、梨,還有飯、饅頭,我看到這麼多,這許多種實驗。同一個蒸籠蒸出來的饅頭,應該是一樣的,兩個,他把這兩個饅頭放在兩個玻璃杯裡面蓋好。一個杯子裡面,讓小朋友天天跟他講:我喜歡你,你很好吃,很喜歡你。那個說:我很討厭你,我不喜歡你,就用這種念頭來對它。大概到一個星期,這個天天接受善的意念的饅頭發酵了,大約一個星期的時候它發酵,顏色變成黃色的,聞聞味道很好聞。另外一個不喜歡的那個饅頭,到一個星期的時候它就發臭,都變黑了,很難看,氣味很難聞,兩個完全不同。

      由這裡證明,它是個物質,它也等於礦物,它並沒有見聞覺知,但是它能夠接受人的訊息,它有這個反應。這個反應不但有色,而且有味。江本博士水實驗裡頭只看到色相,沒有聞到味道。那些小朋友他用兩個香蕉,兩個蘋果,一個樹上摘下來,統統有很明顯的變化。所以說,一個原理可以在很多地方去做實驗,這就把味道實驗出來了。這是什麼?我們的心理能轉變境界。當然這些小朋友心理也並不是很強,也不是像佛法講的真心,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那還得了!如果說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個意念,你擺一碗飯大概一個月也不會壞,還是新鮮的。我們雖然沒有做這個實驗,從理上來推斷這是很可能的。所以證得阿羅漢果,食物餿了、壞了,氣味很難聞了,他照吃,沒事。我們現在懂得道理了。他吃下去整個就變成最美的,《楞嚴經》上說「若能轉物,則同如來」,他有能力,他能轉物,他不被外面境界轉。

      現在不僅僅是我們在佛經裡面讀到這些,現在理我們明白了,理明白了,對事相我們就一點懷疑都沒有。剩下來是我們自己要努力做,我要有能力轉境界,這就正確。要轉境界,沒有別的,菩提心,我寫了這十個字,這十個字老老實實做到,你就有能力轉所有境界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這十個字做到,什麼災難都沒有了,你一遇到全化解了,也就是不正常的全都恢復正常。

      所以菩薩,不要說法身菩薩,權教菩薩執著沒有了、分別沒有了,他還有妄想。這個境界裡頭,我們真是所謂說青春永駐,不老了,長生不老。古人這些話不是誇張的話,也不是恭惟的話,是事實。在佛經裡面告訴我們,天人,夜摩天以上,夜摩天是欲界天,人就沒有衰老的相,連忉利天都沒有衰老的相,他是化生,他不是胎生。他有壽命,壽命沒有到的時候,他的相貌永遠是年輕人,壽命到的時候他就產生變化,變化時間很短,七天。就是壽命終的前七天他才開始變化,有衰老的相出現。腋下出汗,身體不會,這是平常決定沒有的現象。他也不需要要洗澡,永遠是乾淨的,真叫一塵不染。不但身不染塵,衣服都不染塵,所以他衣服也不需要換洗,天衣無縫,而且一切受用隨心所欲,想什麼衣裳,他衣裳在身上了,所以他不需要很多衣服,放衣服的地方都不需要。天人居住的環境是乾乾淨淨,一塵不染,什麼東西都沒有。有客人來需要座位的時候,念頭一動,那個座位都擺得很整齊,走了之後東西就沒有了。極樂世界也是這樣,這是性德。哪裡像我們這麼囉嗦、這麼麻煩,做人可累死了!

      這不是寓言,這不是小說,都是事實真相,所以確實長生不老。忉利天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,也是這樣一樣的算法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忉利天人在忉利天的壽命一千歲。這個歲數我們能夠計算得出來,大概人間是幾千萬年,因為他的一天是人間一百年,一千歲。三千多萬年,長生不老,只有到臨終七天開始有衰老相,叫五衰相。他也不苦,他很快樂;到衰相現前,他苦了,所以他有生老病死苦。但是生,他是化生,那個沒有的。老病死時間很短,很短他非常痛苦,為什麼?從來沒受過苦,有那麼一點苦就吃不消,就感覺得很痛苦。天有二十八層天,愈往上去,果報愈殊勝。

      到色界天,五欲放下了,五欲我們通常講財色名食睡,沒有了。欲界天有,很輕、很少,色界天沒有,到無色界天連身都沒有,我們一般人講只有靈魂存在,佛法裡面講叫神識,一般人叫靈魂,沒有肉體。所以他沒有壞苦,但是他有行苦。什麼叫行苦?他還是有壽命,壽命到的時候,他苦就來了,苦的時間雖然不長,但是他感覺當中所受的苦是極大的痛苦,他會墮落。所以楞嚴會上,世尊提醒我們一句話,「若能轉物,則同如來」,我們要學著能轉物,能轉物,災難就沒有了。中國諺語也有兩句話,逢凶化吉,遇難成祥,這是一種好像是頌詞,祝賀的意思;實際上,我們學了大乘教,知道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只要你能夠成就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確實是這樣的。

      所以我們用清淨的心,真誠的心、清淨的心,這就有感應,這就是真正灑淨,不必要這些形式。你用清淨心供養,九法界眾生都得利益。我們修清淨心用什麼?就是用一句佛號,念頭才起來,不論是善念、是惡念,統統把它放下,就是提起一句阿彌陀佛,把念頭就打掉,這叫真念佛。如果能保持二六時中,就是二十四小時,心裡面只有佛號,沒有其他雜念,你就得念佛三昧,這就叫功夫成片。有這樣的功夫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不但是預知時至,可以自在往生,你什麼時候想去都可以。一般有這個功夫的人,沒有一個不想走的,真的就去了。你說修成這樣的功夫要多少時間?絕大多數三年就夠了,不要很長!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、在《往生傳》裡面看到的,真正求生西方淨土,實在講太容易了!你一天到晚就幹這樁事情,就是這一句佛號把所有念頭都打掉,念頭要斷不是一樁容易事情;一個念頭代替一切念頭,這是淨宗的妙法,這是淨宗的殊勝。

      什麼時候該念佛?念頭起來就要念佛,宗門大德常說的,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念是念頭,念頭一起來「阿彌陀佛」把它換掉了。所以參禪跟念佛不一樣,參禪要把念頭完全放下,念佛人是用佛號把它換過來,都換成佛號,這就方便太多了。這個方法、效果跟禪沒有兩樣,所以世尊在《大集經》裡面告訴我們,這個法門叫無上深妙禪。佛講的話是真話,不是安慰我們的,是事實真相,深妙禪,無上深妙禪。念佛人自己並不曉得。聽,時間要長,長時薰修,你才不會忘記,才時時刻刻能提得起來;時刻提不起來,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。講起來都知道、都明瞭,可是一離開講堂統統忘掉了,就是習氣太重、煩惱太重,我們學的這一點經教力量很微薄,敵不過。唯一的辦法經教要加強,長時間的薰修,自然就產生這個力量,念頭一起來,你佛號就起來,自然就起來。這就好,這功夫得力。能夠一直保持下去,你就成功了,這一生就功德圓滿。

      明白這個道理,「香水洗塔」,菩提樹是自己,自己是個菩提樹,神秀講得很好,身是菩提樹。我們用什麼來養這個菩提樹?要用香水,就是清淨心,清淨平等覺就是香水。我們再看底下一段:

      【又放光名味清淨。能除一切味中毒。恆供佛僧及父母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
      這是味,前面我們講的是空氣的污染,這個地方講到飲食的污染,你有能力化解;換句話說,你什麼都可以吃,沒有障礙。古時候,我們在小說裡面看過,這是我念小學的時候看這些小說,《濟公傳》。我好像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看小說,看中國古老小說,看到初中一年級,四年,把中國古老的小說全部看完了,很用功,日夜都不間斷。在學校裡,我是有名的不念書的,因為什麼?自己的記憶力很好,所以應付學校功課很容易。我聽講很注意,聽完之後不要複習;考試的時候,考試之前用十分鐘溫習一下,決定通過,不是高分數,一定及格,我有這個能力。所以我的時間就很多,喜歡看小說。初中一年級以後不看了,因為全看完了,不看了。看一些哲學、科學的東西,文史的東西,看這些東西。

      《濟公傳》是真的,不是假的,你看他有能力『能除一切味中毒』。近代,發現一個跟濟公一樣的人物,世俗人稱他做金山活佛。這個人是抗戰時候,抗戰大概還沒有結束的前一、二年,他才往生,他往生在緬甸走的。他是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出家人,他的法名叫妙善,跟我們前幾年往生的普陀山的方丈妙善,名號完全相同,不是一個人。這個人一生行持跟濟公一樣,他吃東西,他什麼都吃,尤其看到一些破銅爛鐵,生鏽的東西,他拿到就像吃糖一樣把它吃掉了。還有人家供養他的鈔票、錢幣,鈔票也是很骯髒,多少人摸過的,他也不藏起來,人家供養他,他全吃掉,他有這個本事。他能很多天不吃飯,能一餐吃幾十碗,這都是真的。以前在台灣有一位樂觀老法師,曾經跟他在一起住過四個月,他曾經看到他吃十八碗飯。人很慈悲,信徒每個人添飯來供養老和尚,他很快吃掉,吃給他看,那個又來,吃了十八碗。他在旁邊就告訴信徒:你們不能再害老法師了!不行,太多了,吃不消了。妙善法師聽到了,告訴他,不增不減。他聽了莫名其妙。他吃了不增不減,這就是什麼?他有這種能力,能化解掉。

      那一年,我在台灣講,好像是第一次講《彌陀經》蓮池大師的《疏鈔》,那時候沒有經本。樂觀法師聽說我講這部經,他很歡喜,正好他印了一千本跟大家結緣,就派人來問我,他說我講這個《疏鈔》有沒有經本?我說沒有。他說我還剩一百本,送給你好了。我非常歡喜。這個老人很慈悲,我看他寫金山活佛的傳奇,看到他跟金山活佛的一段因緣,告訴我那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他說他確實有神通,我們心裡想什麼東西他全知道。所以從這些,這些人都是給我們來做證明的,佛經上所說的不是假的。能力,他有,你也有,我也有,每個人都有!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具足智慧,無量的智慧,具足德能,神通包括在德能裡面,具足相好。

      現在我們對這些道理逐漸明白了,原理是什麼?虛空法界、森羅萬象,是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。既然是心現識變的,我們的心識就能夠改變一切。於是我們就得到這個訊息了,心行不善,性識不善,就把外面境界搞亂了,所謂破壞了。不正常的念頭、言行,最重要是念頭,把正常的色聲香味破壞,就變成毒害。心裡沒有這個東西,外面物質上也沒有,可是我們心裡有三毒,外面物相上就有三毒,境隨心轉,這是真理。我們內心裡面沒有三毒,貪瞋痴沒有了,外面帶著毒的,像這一切食物帶著毒的,到我這個地方來,它毒就沒有了。我們今天講的免疫能力,你有能力不受這些毒害,跟它接觸不受。大慈悲心能夠化解,一接觸它自然就沒有了、就化解了,不需要用解藥,慈悲是解藥,清淨、平等是免疫。真心就是慈悲心,法性就是慈悲心,那我們的修學終於找到目標跟方向,修什麼?就是修真誠,生活、處事待人接物,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用真誠心,都要用清淨心、用平等心、用正覺心、用慈悲心,你就是佛菩薩。

      佛菩薩的心能轉境界,轉惡為善,轉染為淨,轉迷為悟,轉凡為聖。這些高僧大德做出樣子給我們看,我們一般凡人,現在我們知道,我們跟他沒兩樣,為什麼他能受,我們受不了?那個破銅爛鐵我們去咬,一定牙齒都咬壞,他的牙齒跟我們牙齒一樣,他也不是鋼的。他為什麼能,我們為什麼不能?給諸位說,他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我們有分別、有執著,說這個決定不行,那就不行了。一切法在意念,意念能改變一切境界。上週我們看到一篇訊息,從夏威夷傳過來的,夏威夷一個土著以意念治病。方法很簡單,不麻煩,可是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信心,你沒有信心,你就轉不了境界。實在講,他這個理論跟方法、效果都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,他能轉境界。人人都能轉,並不是只有他特殊,不是的,人人都能,只要你自己有信心,你自己先把你的清淨心恢復,你的能力就現前。

      這個因,修因是「供佛供僧及父母」,出家人也不例外。出家人得的供養,一般人不能用,母親可以用,為什麼?母親的恩德跟佛是平等的。可是出家人所得的供養,出家人布施給一切眾生,一切眾生可以用。一切眾生在有苦難的時候,需要幫助的時候,可以接受出家人的布施,這個道理也要曉得。你要不曉得,這是三寶物,我們不敢用。看什麼時候,真有苦難,這是三寶布施給你的,這個可以接受。『恆』是不斷,事有斷的時候,供佛、供養父母的心不能中斷。佛不在了,那是釋迦牟尼佛不在了,過去佛不在了;現在佛,我們肉眼凡夫業障很重,也見不到;可是未來佛在,要知道供養未來佛。出家人供養最重要的是法供養,法供養裡頭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養,這是真供養。佛菩薩在經論裡面教誨,我們一條一條全做到,這是真供養。我告訴大家從哪裡做起,從《弟子規》做起,《弟子規》要沒有做到,你沒有供養,你這一生沒供養父母,也沒有供養佛菩薩。為什麼?你來生還是在六道搞輪迴,你沒有依教奉行。佛菩薩的教誨,《弟子規》字字句句都在佛經裡頭。

      不僅是如此,永明延壽大師,這大家都曉得,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他講《大藏經》,《大藏經》分量太多,《大藏經》裡面最好的教訓,把它編成一冊叫《宗鏡錄》。那本書是《大藏經》精華,所以過去人說這是小藏經。你讀了這個東西,整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東西全都在裡頭,一百卷。雍正皇帝對於這本書,我相信他念了很多遍,他非常佩服。在印度,佩服釋迦牟尼佛,在中國,他一生當中就佩服永明延壽,他說永明延壽大師就是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。他把這一百卷再濃縮成二十卷,一百卷太多,在裡面再節錄,節錄成二十卷。我在這裡面看到一條,他引用釋迦牟尼佛說的,本師說的,「所有外道經書不是外道書,全是佛書」。那《弟子規》這儒家的經,你說是不是佛書?你能不好好的學嗎?你真做到,你就是供佛,就是供僧,就是供養父母。我們今天提倡的扎根,《弟子規》之外,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、《沙彌律儀》,四個根。能這樣供養,你就得到味清淨,你就能夠轉所有一切的食物,食物、用品裡面之毒全都能化解。

      再看後面一首「觸」,觸比較長,觸有兩首偈,我們先看第一首:

      【又放光名觸清淨。能令惡觸皆柔軟。戈鋋劍戟從空雨。皆令變作妙華鬘。】

      前面所說的,現在人叫天災,這個地方所講的是人禍,你在戰亂當中你不會受傷害。天災人禍統統能避免,不必要有意去躲避,接受到的時候,打不到你、傷害不到你。觸是講身體的接觸,『能令惡觸皆柔軟』,下面舉個比喻,『戈鋋劍戟』這是從前的兵器。「鋋」是防身的短兵器,像匕首,防身的,短的這些刀劍,短的,防身的,現在是手槍。所以槍彈、炮彈這些東西都不會傷害你,到你面前,它自然就落下去,它不會碰到你身體。這是不思議的境界,這是意念能化解,《高僧傳》裡面有個例子,像這種例子很多,我們還是看得少。有一位靈運法師,他住在山上,有一天他跟四個朋友,大概都是出家人,上山遇到野火,火燒山,四面火燒山,都包圍起來了,那三個跑掉了。他心裡想,心外沒有火,如果真有火,我命裡頭要真的是被火燒死,我逃也逃不掉。所以他一切放下,身心清淨,火燒到他面前之後,就不再往他身上這邊燒了,就有一段距離;火並不是滅掉,火還在燒,但是它就不靠近他身邊。有這麼個例子。好像有個界線一樣,火不越過這個界線,四面燒,他當中有個圈,火就不越過界線。由此可知他心清淨,這說明什麼?他沒有瞋恚心,這一點我們要能夠理解。他沒有疑惑,沒有瞋恚,肯定這個法師平常待人接物很慈悲,所以像這樣災難,他不需要避免。

      例子很多,你看我們有很多看到地震,嚴重地震的時候,旁邊房屋都倒了,這一家他不倒,他沒有損害,那是個念佛人。我們一般講護法神保佑他,其實護法神保佑他,佛菩薩加持他,還是他自己淨業所感,我們常講是純淨純善,這個可以避免一切災變,這是人為的。所以這個地方舉的例子,這個地方舉的可以講自然災害,底下一句是戰爭,遇到這些災難統統都能夠避免。這些例子在感應錄裡面很多,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,古人筆記小說裡面記載的也非常多,像紀曉嵐的《閱微草堂筆記》,《容齋隨筆》都是講這些事情;還有一部流傳很廣的《聊齋誌異》,這看的人很多,裡面這一類感應的事情很多。什麼感?淨善的心能感。現在我們曉得,佛門知道有佛菩薩加持,實際上自己定力、信心、意念能夠化解這些災難。縱不能化解,這是共業,眾生造的惡業太嚴重,不能化解,自己不受這個災害,這是肯定的。

      明白這個道理,同時想到我們現前整個世界,這不是局部,這全部了,整個世界的動亂不安,災害頻傳,我們要想避免這些災禍,古人所謂趨吉避凶,你採取什麼方法?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。在哪裡用功?在生活上,日常生活,在工作、在待人接物,只要我們會用真誠心,真就不是假的,誠不是虛妄的,清淨沒有染污,平等沒有高下。所以真正能成就德行,永遠要記住一個字,謙卑。《易經》裡面告訴我們,我們不能不知道,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、都有凶,唯獨謙卦六爻皆吉。六十四卦只有這一卦,你就曉得謙卑的人有福,謙卑的人不遭災難。

      世出世間的學問要從謙卑裡面才能成就,稍稍有一點傲慢就完了。《論語》裡頭有一句話孔夫子說得好,他說假使這個人的才華「如周公之才之美」,周公是孔夫子一生最崇拜的人,最仰慕的人,聖人。假設遇到這麼一個人,他的才華、能力像周公一樣,「使驕且吝,其餘則不足觀矣」。這個人還有一點傲慢,還有吝嗇,那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。這句話我們要記住,要想自己這一生當中,世出世法有成就,決定不能有一點點傲慢,不能有一點點吝嗇。吝嗇是該幫助別人的時候捨不得,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不肯照顧他,你有能力而不願意照顧他,這個不能成就。世法尚且不能成就,何況佛法!

      別人有苦難,全心全力幫助他,捨盡了,明天,明天還沒到,何必為明天操心?這才叫真正有仁有義。幫助人,除非緣不足,這個就無可奈何,因緣具足,慷慨助人。平常總要有一個敬愛人的心、關懷人的心、照顧人的心,要有這些念頭。時時刻刻你都不中斷,無論這個人是認識不認識,是我們本國人還是外國人,我們同族人還是異族人,都不要分別,凡是人,皆須愛。你能有這樣的心,你決定不會遭到這些天災人禍,你遭受不到。既使災難現前,你也是如如不動,你不會驚慌,你不會恐怖,你心是定的,只要心一定,問題全解決了。這種災難無論是現在所講是自然災害、戰爭人為的災害,心一亂,一恐怖,災難馬上就來了,你就逃不過,不驚不怖反而沒事。像靈運法師一樣,碰到山火,四面都燒燃了,不驚不怖。居然這個火好像有一條界線一樣,它不會越界線,他能保全。如果我們在古籍裡面多讀這些、多看這些感應的事蹟,對於這些事實真相,你就愈清楚愈明瞭,也愈有信心。

      這首末後一句『皆令變作妙華鬘』,「妙華鬘」是人人喜愛的,鬘是花,串成一個花環,通常是戴在脖子上。這句是比喻,確實是諺語裡面所講的,「逢凶化吉,遇難成祥」。我們今天讀這個幾首偈子,想到我們現前這個世界的混亂、災難之多,如何來消除?這個教誨真是適當其時,現在讀了真管用,提醒我們應該怎樣修學。不要去找地方去躲避,躲不過,諺語也說「是福不是禍,是禍躲不過」,你到哪裡去躲?改變念頭,斷惡修善,自然就改變了外面境界,這真正是一個化解災難的方法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