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224 B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二二四卷)  2004/1/1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224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光明覺品」光照百界,偈頌第七首,第七首看起:

      【或見坐道場。覺知一切法。到功德彼岸。癡暗煩惱盡。】

      這一首是『坐道場』。清涼大師教我們學習這一首偈,一定要參考「離世間品」第五十九卷講的「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」這段經文。這段經文很長,一共有三十句,前面十句是說自分的莊嚴,我們一般講莊嚴道場。第二段是講感應,內有莊嚴,外面一定感得諸佛、龍天的護持。這兩段我們都介紹過了,後面還有十句,「坐道場」,「正覺將顯」,先要摧邪,所謂摧邪顯正。都是為轉法輪做前方便,做預備的工作,所以他教學才會一帆風順,讓學習的大眾斷疑生信,才能得到真實利益。像這些我們不但在經上讀,實際上要認真學習。三十句決定不能夠疏忽,特別是發心學講經的同學們,發心護持道場的同學們,不能不知道。現在我們看這第三段,末後的這十句。

      「佛子,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,觀十種義故,示現降魔」。這個地方特別要注意的是「示現降魔」,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,這個話很重要,我們念一念,「降魔者,正覺將顯,先摧邪故」,正覺將顯就是如來要講經說法,講經說法之前先要把障礙排除。所以,這個地方講的有哪些障礙,在講經說法之前你應該知道。我記得在講席當中給諸位曾經做過報告,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,也是我頭一次到香港。住在倓虛老法師建的「中華佛教圖書館」,場所不大,當時住持館務的是暢懷法師。我到香港,我們也第一次見面,我們年齡大致上差不多。到這個地方來人地生疏,當天晚上暢懷法師接待我,把香港這邊佛教界的狀況,給我做了個簡單的說明。

      告訴我,香港這邊的佛教徒對於講經、聽法並不踴躍,他告訴我,心理上先要有準備。他說香港人的習慣,有法師來講經會來捧場,所以第一天人會很多,來捧場的。到最後一天圓滿,人很多,大家也都來,當中不見得來。法師說,你很年輕(那個時候我們才四十多歲),同時香港人對你並不認識,知名度不高。他說有很多老法師,像道源法師,這些老法師大家知道的,到香港來講經受到當地人的歡迎。但是聽眾都不多,有時候就只有十幾二十多人。他說,法師,你在此地沒有人認識,人家不知道你,可能你在當中講經一個聽眾都沒有。我跟他講,沒有關係,不要緊,沒有聽眾,有桌椅板凳就好。他說那行,你能有這個想法就沒有問題。

      還有,他說香港還有些居士專門找麻煩的,他們來聽經,聽經來問些難題,讓法師沒有辦法答覆,下不了台。他說這種情形在香港發生很多次,你心裡得要有準備。我說這也沒有問題,我又不是佛菩薩再來的,我是在學習。我說學生在講台上,在台下的都是我的老師,都是我的善知識,我很樂意接受大家批評指教。確確實實是這樣的,我們上台講經,老師就曾經交代過,是學習!確實所有的聽眾都是我的監學,來監督我學習的,我向他們把我所學習的,向這些監學們報告,我不敢把他們看做聽眾,我是學生。這些聽經的人,他們學佛的時間都比我久,親近許多善知識,當然他們都有長處,我比不上的。

      我跟暢懷法師交談,談的時候他聽了也很滿意。第二天我就開始講經了。頭一天,捧場的人不少,他那個小圖書館人坐滿了。以後這樣子繼續在那裡講了兩個月,天天人數都那麼多。過了一個多星期之後,暢懷法師他說,淨空法師,你的法緣不錯,每天都有這麼多人來聽,他說這好像是從前都沒有過的。專門找麻煩的那些人也都來聽,問問題的,但是他們對我很客氣,從來沒有問過一個問題,我們非常的安慰。以後有一天,這批人還特別請我吃飯,在九龍一個餐廳,請我,請暢懷法師,我們也談得非常愉快,這些都是港九佛教界的名人。兩個月之後,我們換個地方,換到香港「光明講堂」,繼續講兩個月。所以那一次我在香港講了四個月,講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。

      在大嶼山還有個老和尚,好像有九十多歲,海仁法師,一生專門學《楞嚴》,專門講《楞嚴》,在香港稱他為首楞嚴王。我去拜訪他,這是老前輩,我們是學生,聽聽他老人家的指教,跟他有這個一面之緣,第二年他老人家就往生了。他在香港,聽說有六個學生,大光法師也是其中之一。他的教學非常嚴格,跟他學《楞嚴》,《楞嚴經》要能背,你不能背他不收你,這個不容易。不但要背經,還要背註解,太難了!他採取的註解是採取蕅益大師的《楞嚴文句》,這也很奇怪,因為一般學《楞嚴》的都是以《長水疏》跟交光大師的《正脈》為主。

      近代,像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,我們都用圓瑛法師的《講義》,更淺顯了。圓瑛法師一生在《楞嚴》上下功夫,他在序文裡面說,他二十五歲就發心學《楞嚴》,專攻《楞嚴》,到七十多歲他才完成這個《講義》。所以,《楞嚴經講義》跟《圓覺經講義》是圓瑛法師一生的代表著作,是他成熟的著作,最後的著作。他講《楞嚴經》,可以說是古今這些研究《楞嚴》大德的資料他都看過、都收集過,所以這個《講義》的內容非常豐富。我們學《楞嚴》,用他這個本子就很好了。我早年親近李老師,在台中跟李老師學《楞嚴》,主要的參考資料就是圓瑛法師的《講義》。另外輔助有幾種,有交光大師的《正脈》,有《長水疏》,有《楞嚴寶鏡》、《楞嚴宗通》,有孫仲霞的《楞嚴直解》,有個五、六種做為輔助,還是以圓瑛法師的為主。所以,這是講經的經驗,不能不學習。

      那些障礙,最重要「謙虛」,特別是在外地講經,決定不可以自以為是講經的法師,你要是這樣的姿態,那你的麻煩就來了,會有人來為難你。你謙虛就沒事情,我是來做學生的,處處來請教的,大家彼此都很客氣,不會來找麻煩,障礙要排除。法緣的殊勝,真誠心、慈悲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非常重要,才能除一切障礙。最忌諱的就是貢高我慢,自以為是,那你的麻煩就多了。我們看看世尊要示現坐道場,他預先怎樣排除障礙?所以,這一段經文很重要。

      清涼大師接著講,他說「皆言示者」,這個「示」很重要,十句都講示,「示現降魔」,句句他都講示現。講示現的意思,魔「久已降故」,不是現在,現在是來表演。諸位如果要多知道一些,清涼大師《疏》後面有《鈔》,《鈔》裡面講得很詳細,自己可以去看。魔早已經降伏了,「示現降魔」是佛把那個魔召來,佛要不召魔,真正的魔怎麼敢進佛的道場?我們知道,不要說是佛了,菩薩,也不要說菩薩了,普通一般善知識,真正有善心、有誠意、有道心,你發心在那裡講經,不為自己名聞利養,只希望眾生能夠明瞭佛法,好好修學佛法,這樣的心態就有護法神保護。魔怎麼能進得來?等覺菩薩示現成佛,還有魔到道場來,哪有這種道理!所以這是來表演的,佛把魔王召來,來表演,來做樣子給大家看,這裡頭有很深的用意。

      用意在哪裡?魔是欲界天裡面最高的,這是我們在經典上讀到的,魔天是欲界他化自在天的上面,他化自在天是第六層天,欲界六層天;第六層天上面,在初禪的下面,他沒有到初禪。由此可知,魔天是欲界最高的,他化自在天之上,魔王的福報比他化天要大一倍。所以,魔都降伏了,六欲天不就乖乖的聽佛的話,用意在此地。這個諸位一定要曉得,這是一種教化眾生,讓欲界六層天的天人、天王對佛的教學都能產生信心,用這個來表現,目的在此地。你看看,魔王用種種手段來對菩薩,這是等覺菩薩示現成佛,菩薩不為所動,威脅利誘都不動搖,最後魔王投降,發心當護法。這樣一表演,把欲界六層天都感動了,欲界六層天都不是魔王的對手,魔王伏了,那還有什麼話說,大家對於菩薩、對於佛陀生起無上的尊敬心,尊師重道。所以他是來表演的,他是來幫助佛菩薩,令一切眾生對佛菩薩生起堅定的信心,魔功德很大!

      再看下面說「魔王多是大菩薩故,無有惡魔能惱害佛故」,這是真的!魔王不是別人,《鈔》裡面,大師引用《淨名經》,就是《維摩詰經》,維摩詰曾經跟大迦葉說,告訴大迦葉,「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」,作魔王的那個人,「多是住不思議解脫菩薩,以方便力,教化眾生,現作魔王」。如果我們懂得這個意思,用這種心態來觀察這個世間的惡人、逆境,逆境、惡緣是佛菩薩示現的,來幫助我,來成就我,來幫助我消我的業障,成就我的福慧。真的那個人是不是魔?不是魔,那個人是菩薩示現魔王的樣子。他是真的,是假的?真假在你的心,為什麼?蕅益大師講得好,「境緣無好醜」,無好醜就是境界沒有真假;「好醜在於心」,你的心真是這樣認為,它就是真的;你的心認為這是假的,它就是假的。

      這樣說起來,這個法不是沒有一定嗎?沒錯!確實沒有定法,相隨心轉,境隨心轉,你怎麼想它就怎麼轉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,你才能夠契入境界,這才是真實法,這就是《楞嚴經》上佛所講的,「若能轉物,則同如來」。所以境界現前,你要會轉。佛菩薩的能力,他會轉,我們六道凡夫可憐,我們不會轉。不會轉怎麼樣?不會轉被境界轉了,你說冤枉不冤枉!能現、能變的是自己的性識,現在能變的、能現的被所現、所變的轉了,你說這糟糕不糟糕,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顛倒。你哪裡顛倒?顛倒在這個地方。能現、能變的這是主,所現、所變的那是賓;賓隨主轉,那是正確的,現在主人被賓客所轉,這顛倒了,怎麼可以被境緣所轉?

      境界,境界是講物質環境,緣是講人事環境,環境現在面前怎麼辦?凡夫都被境界轉,順境、善緣,你生貪愛、起貪戀,你被它轉了;逆境、惡緣,你生瞋恚,你六根對六塵境界你的心不清淨,會生起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愛、惡、欲,七情五欲,你會生這個東西;這個東西生起,你就被境界轉了!佛菩薩明瞭,無論是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佛菩薩一看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所以他在順境善緣不生貪戀,他在逆境惡緣不生瞋恚,他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。清淨平等生智慧,不生煩惱,不生七情五欲,高明在此地,我們學佛就得學這個本事。所以,曉得一切魔王來找麻煩、來傷害你,「大菩薩示現的」,恭恭敬敬逆來順受,業障消了!

      那這個人他不是菩薩示現的,不是菩薩示現的,他也在那裡修積功德,他也做了好事。做了什麼好事?幫助你消業障。你對於惡人、對於逆境不生瞋恚,沒有報復,還知道感恩。恩在哪裡?如果不是他來折磨我,自己的業障消不掉,正因為他的折磨,自己業障消了。如果遇不到這些折磨,譬如毀謗、侮辱,甚至於陷害,沒有這些障難,這是《金剛經》上講的,我自己的業障將來要在餓鬼、畜生、地獄裡頭去受,果報在那裡。現在遇到這些事情,這事就報掉了,重罪輕報!業障就消了。這是好事情,不是壞事情,業障消了。

      所以那個人也許是菩薩示現的,幫助我消業障的,我要感恩他。如果他不是菩薩,真的是冤家債主的時候,那更要感謝他。我們諺語常講「犧牲奉獻,捨己為人」,他就是這兩句話他做到了,他不怕造罪業,來成就我,來消我的業障。所以,我要將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,希望減輕他的業報,彼此都厚道,這是佛在大經大論上教導我們的。這是示現降魔的大義,我們總要曉得。像我在前面講的例子,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,有些人常常是有意刁難找麻煩的人,這也在佛教界裡當時都很有名的人。這些人天天來聽經,不找麻煩,給一般聽眾對我講經產生信心。他們這些人天天來聽,做了影響眾,別的一般人看到的時候:這些人天天在聽,我也去聽。他還會宣傳:怎麼樣?你要不要去聽?他幫你拉聽眾,法緣殊勝。障礙一化解,統統變成助緣了。

      沒有別的,那時候真的我是剛剛出來,就是真誠、謙虛,處處向人請教,不敢在人先,事事往後面退。有意來找麻煩的人,看到你這個樣子,算了!不找麻煩了,這個緣就結好了。所以,以後差不多我每年都到香港去講一個月,講了不少年。前幾年因緣成熟,我們在香港建個道場。緣,法緣,一定自己要懂得怎樣去結法緣。我們這些都是李老師教導的,我們跟他老人家學講經,他對我們這些學生常常叮嚀囑咐。學講經一定要結法緣,你要不結法緣,將來你自己學成了,你講得天花亂墜,沒人來聽,所以結法緣非常重要。

      結法緣,怎麼個結法?四攝法!「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」,你要懂得,你得要學會。這四句是綱領、是原則,應用的時候活活潑潑。我們那時候初學經,確確實實是非常的貧困,拿什麼來布施?自己生活都非常艱難了,怎麼布施?李老師告訴我們,你見到人笑一笑,不會嗎?這可以!這就是布施,布施歡喜;人家來的時候,親切招待,看看哪個地方有空位,帶他去坐,這都是屬於布施。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這都是布施,布施不是一定要拿錢出來。從前我們根本就不懂,以為布施一定是拿錢來,或者拿物品贈送給別人,叫布施。原來在見到人,對人點點頭笑一笑,一種親切的招呼是布施。你對人很親切,你講經人家一定喜歡來聽,聽到覺得有道理,聽到能生歡喜心,天天來聽。

      這是把降魔的義趣解說出來了,下面有十句,這十句是舉例,其實每樁事情含義深廣沒有邊際,無量無邊。舉十個例子,希望你在這十個例子裡面,你就學會了,知道自己怎樣去用法。第一句。

      「所謂為濁世眾生樂於鬥戰,欲顯菩薩威德力故,示現降魔」。你看後頭都用「示現」,示現就是表演,不是真的。這第一條講得沒錯,世間人、六道眾生都喜歡鬥爭。你看看現在,從前古老的中國,不教人鬥爭,從小都教兒童禮讓,小朋友從《弟子規》裡面就學禮、就學讓。《弟子規》是啟蒙的課程,對象是五、六歲的小朋友。根利的,很聰明、很伶俐的、很活潑的,三、四歲就開始教;一般中下根性的人,大概是五、六歲,六、七歲,教這個,這裡頭是禮、是讓。可是現代的教育,中國也被傳染了,被西方教育的理念傳染了,從幼稚園教什麼?競爭。這個太可怕了!佛在此地說的濁世,五濁惡世眾生樂於鬥戰,鬥就是鬥爭,戰就是戰爭,喜歡這個,你說這麻煩大了。那就是什麼?好勝,不讓人。

      今天整個社會動亂,住在這個地球上的人,各個人惶惶不安,一生生活在恐怖當中,還有不少人感覺得世界末日快到了。這是什麼因素造成的?就是這種教育理念造成的,競爭,從小就教你競爭,就教你要贏,不可以輸。競爭提升就是鬥爭,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,所以這個理念,這種思想、行為,就是走向世界末日。人人都在競爭,都在鬥爭,社會怎麼會安寧,怎麼會有和平,怎麼會有幸福!全都沒有了。古今中外凡是聖賢的教育,絕對沒有教你鬥爭的。儒家講鬥爭場面是什麼場面?那是比賽,比賽的時候有勝負,除了比賽,沒有。我們知道比賽的時候叫競爭,平常的時候決定是禮讓。人人懂得禮讓,社會就安定,世界就和平,安定、和平是繁榮幸福的基礎。今天大家不曉得這個道理,求安定、求和平而求不到,他不曉得自己把這個基礎毀掉了,安定和平的果報怎麼會現前?

      菩薩坐道場,第一樁就是要化解爭端。就像現在許許多多人都在研究討論怎樣化解衝突?怎樣促進和平?你看看大乘佛法,這個事情找佛就對了,佛坐道場把這個事情擺做第一樁大事。我們看看佛怎樣化解爭端?佛用「威德力」,用德行來感化。所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,第一句他只用了四個字來註解第一句的意思,「示以德諍」,你看看這個意思多好!以德,不以力。現在人爭的名堂真多,千奇百怪,佛一概不用,佛只用德。那魔王顯示的?顯示有力,他有些魔王的軍隊來威脅你,又以五欲六塵來誘惑你,也用許許多多的手段。世尊用三昧、用智慧,用慈悲。三昧、慈悲、智慧都是德。

      到最後,魔王那一套沒有辦法勝過菩薩之德。魔難得!所以實在講,魔是菩薩示現的,都不是普通菩薩,都是地上大菩薩,示現投降發願做佛的弟子,接受佛的教誨。因為他有福報,他有勢力,他用他的福報、勢力來護持佛法。一般八相成道裡面,小乘有降魔,大乘沒有,你看大乘降魔的這一段,附屬在坐道場裡面,沒有單獨列成一段。為什麼?魔也是佛!所以降魔是示現,不是真的魔來找麻煩,是同樣來演這台戲;演這個戲是給六道眾生看的,讓六道眾生在這裡面學習。你要學習,首先就是要尊師重道,印光大師講得很多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你對老師沒有恭敬心,你什麼都得不到。

      魔是欲界裡頭最高的,欲界的天人以他為首,他對於佛菩薩服了,你就想想看,六欲天的天主對佛菩薩哪有不服的道理!這是要想接受教學頭一門功課。中國古時候有,現在沒有了,所以我說我很幸運沾到一點邊緣,我以後可能也沒有了。就是我這個年齡還上過私塾,那時候民國二十幾年,我們是生長在農村,農村有個私塾在祠堂裡面,我們親戚的祠堂。我那個時候大概是六、七歲,父親帶著我去上學,學校裡面大概有三十多個學生,年齡參差不齊,有六、七歲的,小的,大的有十三、四歲,每個人上的課也都不一樣,在一個教室,就一個老師。上學按照規矩先去拜老師。時間到了,好,我們下一個小時再講。

      諸位同學,接著把這個故事跟大家重新敘說一遍,這就是教育。

      進學校首先要到殿堂,現在人稱為禮堂,禮堂裡面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的牌位。我父親在前面,我在後面,先向孔子的神位行禮,行最敬禮,三跪九叩首;雖然是民國二十多年,還是用清朝的禮節,行三跪九叩首禮。拜完孔老夫子之後,請老師上座,其實老師年齡比我父親還小,請老師上座,我父親帶著我也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。你想想,我們做小孩的,看到自己的爸爸向老師跪在那裡三跪九叩首,老師的話還能不聽嗎?不敢不聽!這就是父母教兒女「尊師重道」,用這個方法來教。這個方法教你,你一生都不會忘記,你的印象太深刻了。所以,我還受過這個教育,以後像我弟弟,他小我六歲,他就沒有這種教育,他就上小學了。

      所以想一想,中國古時候這種教育方法真的重要。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,父母教兒女尊敬老師,他們兩個互相在演戲,我們做小孩的當做觀眾跟著學,給你這麼深的印象。你一生對老師不敢輕慢,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,是從這個地方學來的。現在菩薩在此地,也是做這個表演示現,給六道眾生看的。魔王,魔王是菩薩示現的,他是不是真正是魔王?他真的是魔王,菩薩示現在魔道當魔王,他幹的是魔事。但是你看他的樣子是很惡,不善,其實都是在教化眾生。佛這邊教人用慈悲,他那邊教人是用威勢,你看兩方面配合得非常好,把人真的導向了正軌,導向了成佛之道。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善巧方便,真實智慧落實在教學這樁事情上。所以,第一句,清涼大師教給我們,佛是以德,絕不是以力、以其他的手段來跟人相爭。我們再看第二句。

      「為諸天世人有懷疑者,斷彼疑故,示現降魔」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有五個字,「破魔佛誰愈」。這個「愈」就是贏了的意思,讓這些六道眾生來看,你看看魔跟佛鬥,到最後看是誰勝了,誰敗了,他們兩個來比試一下。實際上,「示現降魔」,那就是舞台上的表演,六道眾生是觀眾,給他們看。看到最後還是佛贏了,魔輸了,這是讓六道眾生對於佛菩薩生起信心。否則魔有勢力,魔也有智慧,欲界天人都不如,都比不上,都跟魔去學去了。這個事情在世間很多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魔裡面,雖然魔王是菩薩示現的,可是魔天裡面的眾魔,並不都是菩薩。為什麼他會變成魔王?他有那麼大的福報?魔王的徒眾也是算不清楚的,太多太多了,但是他是侷限在欲界。佛菩薩的弟子是遍法界虛空界,如果單就欲界來講,可能佛的弟子沒有魔眾多。這是我們想像當中應該是這樣的,所以佛法裡頭常說法弱魔強。

      你要問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六道眾生迷的人多,覺悟的人少。覺悟的人一定站在佛這邊,迷惑的人決定站在魔這邊。即使我們從歷史上來觀察,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教化眾生,當年在世講經說法三百餘會四十九年。就以當時來說,印度的人口有多少?有多少人能夠親近釋迦牟尼佛,聽他老人家講經說法?還有多少人沒有這個機緣,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,能夠親近接受他教誨的人少數。像現在一個城市一樣,法師在這邊講經,幾個人來聽?圖文巴這個小城八萬人,就算今天你這個講經道場很興旺,來個三千人、五千人來聽。八萬人,就是來一萬人來聽,才八分之一,還有八分之七沒有到這個道場來聽過經的。

      沒有來聽過經的都算是魔道,這個話怎麼說?魔是煩惱,你想想看,你有沒有煩惱?《八大人覺經》上講的四種魔,所以你自己想想,你就曉得是不是魔?第一個「五陰」,我們是五陰身,換句話說,你生來就是魔。第二個是「煩惱」,第三個是「死魔」,第四個是「天魔」。天魔是什麼?是外面的誘惑,你還受不受外面的誘惑?眼見色、耳聞聲你還會受外面的干擾,受外面的影響,受外面的誘惑,你就是魔。你再想想,哪個不是魔!魔是折磨的意思。

      凡夫修福修善,沒有離開欲望,最高的就是升到魔天,其次的才是他化自在天,再其次的化樂天。所以,魔天是第七層天,沒有斷欲,修行一切善法能到魔天,欲沒有斷;換句話說,貪瞋痴沒有斷,嫉妒沒有斷,但是愈往上去他愈淡薄。魔是欲界最高的一層天,可見得魔王欲望是最淡薄的,但是他執著,他不希望人修行成佛。為什麼?成佛脫離六道輪迴,脫離三界,這是佛在經上常常介紹給我們,魔怕他的徒眾統統都離他而去,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。魔喜歡熱鬧,喜歡徒眾多,所以哪個發心修行想出家,將來要超越六道輪迴,他就頭痛。經上講的這些事情當然是真的,佛決定沒有妄語,我們對於佛要有信心。

      由此可知,在三界之內,魔的徒眾超過佛不曉得多少倍?現在佛跟魔兩個在爭徒眾,佛是想讓魔都來學佛,魔是想把學佛的人統統都拉到他那邊去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學佛的這些人,到底要靠魔這邊,還是靠佛那邊?靠魔這邊,有五欲之樂,財色名食睡,有這個樂,這是魔這邊;佛那邊沒有五欲,遠離五欲六塵,他有法樂。但是你要曉得,六道凡夫在輪迴不是一天、兩天,不是一世、兩世,無量劫來在六道流轉,捨身受生,習氣太深了。佛在經上講得好,「愛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淨土」,六道凡夫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,就是愛欲太重。誰能把愛欲斷掉?誰能夠真正享受到法樂?這不是樁容易事情。

      凡夫要修行成佛,別說成佛了,成個羅漢超越六道輪迴,都不是簡單事情。這裡面的因,我們不說遠的因,說近因,遠的因大家都有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佛性是第一個因。放下佛性不談,第二個因就是善根,阿賴耶裡面佛的種子。這個種子是薰修成的,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在薰修,但是薰修的力量薄弱,很有限,這是我們能夠理解的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細心觀察就明白了。不要說一生當中,說這一天當中,一天二十四小時,我們在二十四小時當中,多少時間受佛的薰習?多少時間受魔的薰習?這不就很清楚、很明白了嗎?

      我們念佛的同修們,每天說老實話,你能夠用功八個小時,這難能可貴,很不容易!你能說四個小時聽經,四個小時念佛,一天二十四個小時,還有十六個小時你是被世俗煩惱習氣在薰習,敵不過,八個小時敵不過十六個小時。所以佛少魔多,理所當然。如果不是祖師大德提出來一個方法,這方法妙極了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習」,要不是這個方法,你這一生怎麼可能有成就?長時,那真的你要有福報,你得要有壽命。你沒有壽命,薰習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,死魔來了,把你修學的功夫斷掉了。來生雖然接著再修,因為你當中這一斷至少要斷個十幾、二十幾年,前面忘光了,再遇到要從頭來起。無量劫來生生世世,不一定你哪一世聞到佛法,說老實話,生生世世,聞佛法那一世不多,聞不到佛法的時間太多了,這都是事實真相。

      所以才曉得,成功不是容易事情,我們這一生能夠有這點成就,無量劫來累積的效果,這一生當中緣好。緣怎麼說好?五十年來,每天讀經、念佛、講經沒有中斷,這才起了一點作用。經教展開真能看得懂,能懂得一點佛的意思,開經偈上說,願解如來真實義,這不是偶然的。這一生當中明白了,覺悟了,加緊用功,這一生不空過,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成就。一定要發這個心。為什麼?如果說是再要投胎輪迴,這一個隔陰之迷,不知道到哪一生、哪一劫才再遇到佛法。所以,佛在經上說,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得人身、聞佛法是第一大喜事,無比的殊勝因緣,怎麼可以空過?你要問這什麼道理?佛講的是事實,這世間一切法都是虛妄的,唯有學佛是真實的。

      世間無論做什麼事情,你就是做到帝王、將相,最後還是一場空。帝王、將相也是多生多劫累積的福報,福報現前,一生享盡了。好比一個人很辛苦、很節省去存一點錢,十幾年存的這點錢,哪一天到銀行去拿出來,一個觀光旅遊,幾天花光了,就是這個現象。帝王、將相,在我們一般人講做到部長以上的,至少十世,過去十世修福,修善積德。如果做到帝王的話,那是百世,不是十世,十世沒有那麼大的福報,百世以上積功累德,才能享受世間這樣的福報。可是享福的時候忘掉了,不知道修福,所以短短的幾年、幾十年耗盡了。凡夫不知道前因後果,佛菩薩看在眼目當中很清楚,可憐憫者。他在攢錢、儲蓄的時候很辛苦,他觀光旅遊用錢的時候,他很浪費。一生的積蓄,很短的時間用光了,用完之後沒有了,又不知道要受多少長的苦難!

      所以佛跟魔,我們首先要能夠認識清楚,然後要用真實智慧去選擇。要有決心,要有毅力,克服自己的障難,所以才有種種的示現,讓我們看了之後,生起堅定的信心。現在世間風氣改變了,古時候那些傳統完全沒有了。我在年輕記事的時候,小時候記事,民國二十幾年。那個時候清朝亡了,進入民國二十多年,還能聽到一些大人講故事,講從前清朝末年那些掌故,現在講的人都沒有了。小孩都喜歡聽故事,故事就是教育,都是聖賢教育,現在聽都聽不到。從前小朋友喜歡看圖畫書,我念小學,圖畫故事書是我最重要的學習課本。我在五年當中,小學二年級到六年級,幾乎把所有這些圖畫故事書看完了。好的,喜歡看的,還看了好幾遍。我上初中的時候,不再看這些東西。實在上講,對於國學的一點基礎,是從這些地方得來的,課外讀本。念中學的時候,對於科學技術有興趣,留意這些東西,那時候的老師好,老師輔導,協助我。

      佛在經教裡頭常常告訴我們,疑是菩薩第一障礙,這就是說明,疑是佛法修學最主要的障礙。你學佛不能成就,原因在哪裡?你有疑,所以首先要斷疑生信,你障礙沒有了,你的修學會有進步。我學佛進度比人快,原因在什麼地方?對老師沒有疑惑,對老師的教導沒有疑惑,這就是從小父母教的,尊師重道。印光大師講的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」,我對老師不敢講有十分誠敬,但是八分誠敬我敢講;十分誠敬不敢講,八分誠敬可以講,我會有成就。但是現在人對老師,一分、兩分的誠敬恐怕都有問題,他怎麼會有成就?

      所以雖然聽經,天天聽講,他懂了沒有?沒聽懂,甚至於很可能把意思聽錯了,誤解了,曲解了,我知道,這種人不在少數。怎麼發生的我都明白。能不能幫助你糾正過來?很難!難在什麼地方?難在你不相信,難在你不能接受。所以這一段經文,降魔的主要目的,是幫助學生斷疑生信,這是在教學首先把障礙排除,然後教學才會真正收到效果。再看第三句。

      「為教化調伏諸魔軍故,示現降魔」。你看佛所說的,這是示現成道,建道場,講經教學,首先要「教化調伏諸魔軍故」。軍是比喻,比喻魔的勢力很強大,像軍隊一樣。你要能降伏他們不是個容易事情,這就像打仗一樣,你要打贏。佛用的方法是教化、是調伏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,引用經典裡面所講的故事,這都是魔跟佛在演戲,我們把這段文念一念。「波旬兵眾滿三十六由旬」,這個人數太多了,「圍菩提樹」,菩薩坐在菩提樹下,「欲作留難」,想要跟菩薩為難,就是用武力來威脅。「菩薩住慈悲智慧,以手指地,一切散壞,八萬四千八部大眾皆發大菩提心,故云教化調伏,廣如方便經,及本行集說」。廣就是詳細的,詳細說明在《方便經》,這有兩個地方說得很詳細,及《本行集經》,有詳細說明。

      這是用武力來威脅、來阻礙,菩薩應付的是慈悲、是智慧,慈能化解魔怨。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,示現的是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。人到無爭、無求,魔就不得其便;換句話說,魔對你也無可奈何。魔能夠威脅你,能夠誘惑你,你統統都不要,他就沒有法子了。佛要的是什麼?清淨、平等,他修的是清淨心,真誠、正覺、慈悲,佛要的是這個;換句話說,佛菩薩要的,是六道眾生不要的,不想要的。六道眾生想要的、希求的,佛一樣都不要,所以彼此相處沒有衝突,也就是彼此在一起沒有利害。諸佛菩薩種種示現,一切作為,對於一切眾生是有利的,沒有害的,所謂是有百利而無一害。世間人如何跟佛抗爭?佛不爭,名聞利養什麼都不要,你們要爭土地、爭田宅,佛統統放下,出家了。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你要不要?你不要! 

      所以,佛菩薩在這個世間稱為「無諍道人」,我們要常常記住這句話。如果我們跟世間人還有爭,這就錯了,這不是學佛,學佛一定要學佛的無爭。我們跟人不能相處,什麼原因不能相處?利害衝突,有爭論。如果說真的到沒有利害,無爭、無取,你就想想看,什麼人不能相處!建道場,諸佛菩薩建道場,不是這種形式道場。釋迦牟尼佛在世,一生沒有建過形式的道場,為什麼?這是爭端。李老師以前我跟他學的時候,教學的時候他老人家常說,建道場各個都是菩薩,出錢出力建個道場。道場建好之後,這些人統統都變成羅剎,什麼原因?爭權奪利!道場建好之後,分贓,分贓不平,天天就要鬥爭。

      佛知道,所以佛的僧團清淨,就是沒有道場,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,沒有爭的,這個制度好。國王、大臣、長者、居士請佛去講經說法,住在他們供養的精舍,那個產權是別人的,產權沒有給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是住在別人那裡作客,經講完了,講完了就走了,一生都是這樣子。所以,可以接受國王、大臣、長者、居士的供養,臨時的,只是一個法會而已。他那個法會是講經法會,講一部經而已。有時候聽眾很多,歡喜,可以在一個地方講個幾部經,決定沒有留戀,沒有貪著。如果真的建了一個建築物在此地,你就沒有辦法避免住眾裡面起貪心,肯定有,決定有。佛要避免這個過失,他不要。到中國來,中國自古以來聖賢教誨,尊師重道,怎麼能叫老師出去托缽、去討飯?這個學生不被人罵死!叫老師晚上樹下一宿,這在中國是講不通的,絕對不可以的。所以到中國,就完全變成是中國式的生活方式,所以老師接受供養,帝王大臣提供建築。可是出家人確實是清白的,雖然有這些設施,沒有貪心,沒有留戀,做得真的是如理如法。

      我初出家的時候在新竹,去訪問無上法師,我去看他那個道場,還相當如法,我的印象很深刻。那個寺廟是日本式的,日式的,清眾已經不是廣單(廣單,我們講通舖),已經不是了,一個人有一個床位。有日本式的紙的屏風隔成的牆,紙的拉門,很簡單,一個榻榻米。實際上是一個半榻榻米,另外半個榻榻米有個小桌子,他可以供佛像,可以放他的衣物。一個人一間,那一間多大?一個半榻榻米。我在那裡住過幾天,我很欣賞,在這個時代,真的那是出家人的生活。他的房間是長廊,寮房就是在長廊的一邊,它不是兩邊,一邊,這一邊是長廊,通大殿,通齋堂。這都是依照古時候留下來的建築,十方道場,不是屬於私人的;私人的就變成子孫廟,子孫廟的弊病就很多。應該是十方常住,那功德無量,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。

      我們要學世尊,怎樣教化調伏這些魔眾?那你就一定要知道,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。戲一個人唱不起來,你一個人唱主角,你要找一些配角,配角都是覺悟的人。不是覺悟的人,不能跟你共同唱這台戲;共同唱這台戲,都是覺悟的人。萬一覺悟的人找不到,你要幫助他覺悟,要常常教導他。有幾個覺悟的人在一起,這台戲就唱成功了,真正是自利利他,無量功德。所以「降魔」從哪裡降起?不是降外面,降自己,降伏自己的煩惱魔,降伏自己的貪瞋痴,降伏自己的自私自利,降伏自己的名聞利養,降伏自己對五欲六塵的享受,從這做起才行!自己成功了,才能感化外面,就起感應。這個經文明明白白教導我們,我們應當認真努力來學習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