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485 B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四八五卷)  2005/12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485

      諸位法師、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淨行品第十一」長行第六段,我們把經文念一遍,對對地方:

      【云何善修習念覺分。擇法覺分。精進覺分。喜覺分。猗覺分。定覺分。捨覺分。空。無相。無願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在《疏》裡面告訴我們,這段所問的十樁事情是「修涅槃因,七覺三空,十地品廣說」。所以此地沒有加以註解,在「十地品」裡會講得很詳細。七覺,前面跟諸位略略的介紹過,這後面是三空,『空,無相,無願』。這三空也叫做三三昧,就是三三摩地,三等持,《仁王經》謂之三空。有漏定稱之為三三昧,諸位這裡要了解,三三昧就是三空,有漏定;如果說無漏定,那就叫三解脫門。

      什麼叫有漏?什麼叫無漏?漏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東西要是沒有斷,無論是對於世間法或者是出世間法,我還有執著,還有分別,還會起心動念,這三種三摩地就是屬於有漏定;如果我們對世出世間一切法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了,那就叫三解脫門,三種解脫。解是解除,解除什麼?煩惱沒有了。諸位要曉得,執著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講的見思煩惱,分別就是塵沙煩惱,妄想就是無明煩惱。這三種煩惱解除了,中國大陸講解放了,意思也一樣,這叫真正的解放。脫是脫離,不但脫離六道,永遠脫離十法界,所以叫三種解脫門。這一共有三種,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三大類煩惱。

      空三昧與苦諦之空、無我這兩個行相相應。三昧是梵語,空是我們中國的語言,所以這個名詞叫華梵合譯,空是華文,三昧是梵語,這個名詞這麼來的。三昧要是正翻,翻作正受,三翻作正,昧翻作受,這是梵語的意思。像我們平常在經典裡面常常看到的,很熟悉的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這完全是梵語音譯的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三菩提,菩提翻作覺,三翻作正,所以三菩提就是正覺,翻成中文是正覺;三藐,三是正,藐是等,正等正覺。所以三翻作正,在此地就是正受,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。

      諸位要知道,空是正常的享受。空什麼?「我」空了,「我所」空了,這兩樣東西沒有了,所以觀一切法都是因緣生。觀諸法,包括我們的身體,都是因緣生。凡是因緣生法,決定沒有我,我尚且沒有,哪來的我所有?這是諸法實相。所以你要是有這麼一個正受,正常享受,我也沒有,我所也沒有,給諸位說,六道輪迴就沒有了。那就恭喜你,你就永遠脫離六道輪迴。只要你有我,執著一個我,執著有我所;我所是我所有的,我所有的財富,我所有的眷屬,我所有的榮譽,我所有的地位,只要你有個我所有,你就麻煩了。所以佛教人出家,為什麼?這家裡的產業,土地、房屋、田園我所有的,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所以出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。

      事實真相明白了,有些大乘菩薩不在形相上出家,在心地上出家。像維摩居士,他有家,他也有夫人,也有兒女,也有土地、房子、財產,他統統都有,實際上他那叫什麼?他那出家叫心出身不出。是不是真出?真出了,他雖然有,心裡放下了,心裡完全沒有執著,跟釋迦牟尼佛那個出家的心態完全相同。有這些妨不妨礙?不妨礙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只要你心裡頭真的放下。由此可知,世尊為我們示現的,是從事相上表演的;維摩也是一尊佛,在世間同時示現的,從理上來給我們講。佛是從事上示現,維摩是從理上示現,理事不二,性相一如,你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
      可是初學的人從事上下手比較容易,慢慢再從理上也空掉,這是比較上容易入門。就像《華嚴經》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五十三參就是我們現前從早到晚,我們六根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,男女老少,各行各業。大乘法裡天天接觸,有沒有妨礙?沒有妨礙。為什麼?他完全空了。不但空,他真的做到、落實無相無願。換句話說,我們沒有空。我們住在六道裡頭的人道,他們跟我們在一起,他住哪裡?他住一真法界,他不是住六道,他也不是住十法界。他到六道十法界裡面現身說法,廣度眾生,一塵都不染。正如宗門祖師大德所說的「百花叢中過,片葉不沾身」,那叫做真正入解脫門。所以這個意思我們要懂,最重要的是要把我跟我所觀念拋棄掉,決定不能有。有我,有我所,就出不了六道輪迴。

      下面這第二「無相三昧」,是與滅諦之滅、靜、妙、離四行相相應之三昧也。涅槃離色聲香味觸五法、男女二相及三有為相之十相。這個「十相」,要記住前面色聲香味觸,這就是五個相,再加上男相、女相,就七個相。三有為相裡面除住相,實在講,這就是四相。這個四相是生住異滅,這不是成住壞空,這是講生住異滅,這叫三有為相。成住壞空是對器世間講的,這是講的生住異滅。為什麼不講住?因為住,怕一般人起誤會,住不錯,住好,他不容易放下,所以住跟異把它合在一起。

      諸位要曉得,一切法有沒有住?沒有,我們今天好像看到有住,實際上它是相續相,這我前面講得很多。這是說明什麼?說明萬法無常,剎那生滅,這是個生滅的相續相,我們必須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所以佛菩薩教初學,怕初學看到這個捨不得放下,所以不講住。四個有為相只說三個,生、異、滅,只講這三個,這三個加上前面七個,這叫十相。這個統統都離了、都沒有了,相是有,心裡頭連痕跡都不著,所以叫無相。無相,簡單的說,就是講男女、一異諸相了不可得。這是舉出這麼一個例子,也就是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沒有一法你可以得到。《般若經》上講得好,「一切法,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

      無相三昧,這是正受。這種享受是什麼?知道宇宙之間萬事萬物,有沒有?不能說它有,也不能說它沒有。你說它沒有,它現相;你說它有,那個相剎那生滅,了不可得,它是幻相,它不是真的。佛法裡面講真、講幻,幻就是它不住,剎那生滅相,佛法是依這個定義、依這個標準來說,凡是永恆不變的,這稱之為真,凡是會變的都是假的。你看動物有生老病死,他不能長住,植物有生住異滅,礦物,像這地球有成住壞空。我們在天文望遠鏡裡面去觀察,這太空當中,每天都有星球消失,就是那個地球沒有了,壞了,每天也會發現新的星。新的星那就是成住,壞掉就是壞空,所以星球有成住壞空,不只是滄海桑田。

      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劫,講時間,你看有小劫、中劫、大劫,大劫是怎麼說?大劫是一個星球成住壞空一次,叫一個大劫,這個時間長。諸位要細心去思惟,成住壞空是宇宙的輪迴現象。這種輪迴現象跟六道輪迴有密切關係,這佛經上講得很清楚。人造極重的罪業墮阿鼻地獄,或者修甚深禪定生到無色界天,那個壽命都是論劫算的。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,你知道八萬大劫多長?這個地球、這個太陽系成住壞空八萬次,那要給你算年月日就沒法子算了,你才曉得這個事情麻煩。往上去還好,日子還比較好過,往三途可就麻煩大!地獄裡面,阿鼻五無間地獄,墮在那裡面的時間也是論劫數算的,跟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差不多。

      那麼就有人問:如果這個地球壞了,太陽系壞了,這個人墮在阿鼻地獄裡頭,那怎麼辦?他自自然然生到現在還住的那個世界裡面,那個世界有地獄,他就搬到那裡去了,就到那裡去住了。那個世界壞了,他就換個地方住,他也常常換。等到這個世界成了,他又回來,又到這個世界來了。所以地獄跟非想非非想處天,非想非非想處天是不容易去的,那要修四禪八定,可是墮五無間地獄是很容易去的。念佛的同修,臨命終最後一念如果還放不下,就去不了,去不了就隨業流轉。你出不了六道輪迴,那你還是要搞三善道、三惡道的果報。由此可知,放下是多麼重要。

      色聲香味觸這是五塵,五欲裡頭講的財色名食睡,這個範圍比那個大,是五根所接觸的境界。男女特別提出來,為什麼?六道生死的根本。所以佛在經上常講「愛不重不生娑婆」,這個愛講男女的情愛,你要是不斷掉,你決定還是要搞六道輪迴,在六道裡頭欲界,色界都沒有分,「念不一不生淨土」,這兩句話講得好。你要是想通了,愛欲要捨、要放下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我們這一生才能夠橫超極樂,這一生自己的事情才算是圓圓滿滿的辦妥了。

      第三個「無願三昧」。無願三昧是知一切法無相、無所作,所以舊云無作三昧。這個要記住,一切法無相、無所作,又叫無起三昧。是與苦諦之苦、無常二行相,集諦之因、集、生、緣四行相相應之三昧。苦諦之苦、無常,及集諦可厭惡,道諦裡面的道、如、行、出四行相,像《金剛經》上「筏喻」的比喻一樣,如船筏之必捨。你過渡,你坐船到了對岸,你就上岸,你一定把船捨棄掉。總不願樂之,故以之為緣,謂之無願三昧。

      換句話說,我們在沒有成就的時候,佛法就像船筏一樣,幫助我們渡到彼岸。佛法,我們要不要?現在要,不要不行。到達彼岸的時候,佛法還要不要?不能要,要怎麼樣?要,你就在船上永遠不能夠達到彼岸。所以要曉得船筏是個工具,到時候一定要捨,這就是佛在《般若經》上教導我們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那個法是佛法。現在我們要用佛法,到達彼岸的時候,佛法要捨,這一定要懂得。什麼時候是彼岸?明心見性是彼岸,大徹大悟是彼岸。沒有徹悟之前,法要;徹悟之後,不要了。什麼時候你能悟入?你自己知道,這個不必問人。煩惱斷盡,大乘經教一般所說的,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斷盡了,法就要捨掉;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講的,妄想分別執著斷掉,這個法自然就捨掉。你要不捨,你脫離不了十法界,捨掉之後,十法界就沒有了。沒有,那時候是什麼境界?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現前。

      講到這個地方,我們做個簡單的總結,讓我們能夠很清楚的知道這三個法相名詞的含義,以及修學的方法。第一個我們要真正相信佛為我們所說宇宙人生真相,萬法皆空。這講總相,萬法皆空,了不可得。你要真正能夠明白這個道理,深信佛陀教誨而沒有懷疑,你必然對眼前一切人事物,我們一般講的看淡了,你會不會去競爭?不可能,你統統放下。一般人講,我統統放下,我的生活怎麼辦?我還有這個身體。他還是沒放下,為什麼?他還有身體,有身體,當然就要維持養這個身體的那些我所有的條件,沒放下。

      所以佛菩薩教我們,放下之後,隨緣,不要操任何心,不要起心動念,到時候需要飲食自然有,不要去操心,為什麼?這要回過頭來,世間人講的命運,你命裡頭有的丟不掉,命裡頭沒有的求不來。因果,不但世間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因果的法則,這個道理要懂,這樣子你才肯放心的放下。希望同學聽我講這個經,不要產生誤會,因為過去有人聽我講看破、放下,他工作也不要了,辭了職,家也不要了。過了幾個月,沒有辦法生活了,他來問我,我現在統統放下了,可是我沒有錢,我沒有吃的,沒有穿的,怎麼辦?這錯了,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,是叫你在心上放下。你對於眼前一切人事物,隨緣,不再執著,不再分別,是叫你放下這個;最高的,不再起心動念。

      只要你一切不執著,你就超越六道,這個相有沒有,沒有關係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會產生障礙的是你的分別執著,那個東西產生障礙,分別執著不能有。世間法裡面,佛給我們講得好,可惜許許多多學佛的同修不相信,這就講不信佛。由此可知,信佛是多麼不容易。佛所說的,你都能相信,你都能照做,依教奉行,果報自然。世間人所求的,無論是中國、外國;現在這個社會不好,所有各種不同的教育,總而言之一句話,教什麼?都是教你損人利己,都教這個。教你怎樣傷害別人,把別人東西奪歸為自己所有,這是他有本事?錯了,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講這個問題,這樣的存心,這樣的行為,折自己的福報。

      譬如你命裡頭有一億的財富,因為你相信現在社會上這種理論,儘幹些昧良心、害人的事情,以為這樣自己可以得利益。那你命裡頭一億的財富,可能就打了對折,你這一生怎麼樣去害人,也只能夠得五千萬,甚至於虧折的更多。你要是害人不擇手段,害很多的人,恐怕一億只會變成一百萬。你還認為你自己很了不起,你賺了一百萬,你不知道你命裡頭有一億。這些道理佛講得很多,命裡面財富從哪裡來的?從財布施來的,過去生中生生世世,你遇到善知識,你知道修財布施,多生多劫修財布施,你這一生才擁有大財富,可不是一世、二世所修的;聰明智慧,法布施;健康長壽,無畏布施。世法裡頭,所有一切的受用無不是從布施當中得來的。

      中國人,你們細細去念一念《了凡四訓》,念一念《感應篇彙編》裡面所舉的那些故事,那都是事實,你就曉得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。善因一定有善果,惡因一定有惡報,因緣果報絲毫不爽。不可以有一點佔人便宜的心,有佔便宜的心,錯了,虧折自己的福報,無論在哪一方面。所以你懂得這個道理,明瞭因果,你起心動念就會小心謹慎。我們起心動念要培福,要添福,不能夠減少,這就對了,福報愈來愈大。

      現在人非常可憐,沒有接受過正教,純正的教育沒有接受過;古聖先賢、佛菩薩純正的教誨,沒有接受過,所以多半都看什麼?非常看重眼前的小利,看重這一點。這也不能怪他,在中國,古老傳統的教育至少疏忽了有三代,三代就是有七、八十年。時間雖然不算長,但是也不算短,三代人沒有受過這個教育,把這個教育忘掉了。今天許許多多人都擔憂社會動亂,人心變了,變得非常自私,自私到甚至於傷害家人,對家人也是損他利己,這我們看得很多,我相信諸位知道比我更多。我聽到蔡老師講《弟子規》,有一個故事是真的,發生在中國四川,一個十四歲的小孩把父母殺了,什麼原因?想拿父母的保險金,拿來幹什麼?買一個手機,他想買一個手機,自利;奪取父母的這一點錢,他父母保險金只有一萬多人民幣,為了這點錢不惜把父母殺掉,損他。損父母來利己,這個案子以後發生。問他,他不知道這是錯,從小沒人教他。這樣的事情,在現在也不能算偶然,常常有這種事發生,中國、外國都一樣,我都聽得很多。

      我在巴黎、在倫敦的時候跟同學們講,現在我們一個星期會聽到一、二次這樣的新聞,兒子殺害父母的,也有父母殺兒子的,這還得了!十年之後,我們每天會聽到二、三十次;二十年之後,每年會聽到上百次,這世界成什麼世界?我說許多宗教裡頭講世界末日,我看世界末日不是地球的毀滅,也不是核武的戰爭,倫理道德完全沒有,人與人當中沒有感情只有利害,只要對我有利,我就可以殺你。你看連父母都可以殺,還有什麼不能殺的?這還得了!這就叫做世界末日。

      諸位要知道,倫理道德,這在中國的教育,在外國是宗教教育。外國宗教教育沒落了,沒有人相信神,也不相信來日的審判,不相信,中國倫理道德不講,這十年、二十年之後,這世界怎麼辦?我今年八十歲,十年、二十年之後,我也許看不到了,你們年輕人要多想想。怎樣挽救?除了把教育恢復過來之外,沒有第二個方法能挽救。你再想想,看看眼前,眼前教化社會大眾是什麼?電視、電影、歌舞、音樂、報章雜誌,這些東西都是社會大眾每天需要讀的、需要看的,他接受這個教育。這裡面的內容,殺盜淫妄、暴力色情,都教這個,所以人都學麻木了,殺人沒有感覺。今天人提起恐怖分子都擔憂,再過十年、二十年,恐怖分子就在你的周邊。兒子會殺父親,兒子對父親就是恐怖分子,兄弟之間是恐怖分子,朋友也是恐怖分子,你說這怎麼得了!你怎麼防範?真正是不得了,愈想愈可怕。我們想想除了倫理道德教育、因果教育、宗教教育,還有什麼好辦法?我想不出來。

      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,往生的前一天跟在身邊的學生說,世界已經亂了,佛菩薩、神仙下凡都治不了,今天我們唯一的一條生路,就是念佛求生淨土。這是老人家最後的遺言,說得一點都不錯。但是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間,世間還有不少人為這個事情在擔憂,也在想盡方法努力來挽救,我們知道這一點,應當貢獻給他們。他們聽了也點頭,最後怎麼樣?不能落實,對古聖先賢的傳統教育,對宗教教育,依舊抱著懷疑的態度,是好;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,是好,能做得到嗎?幾個問號一打了,信心就沒有了。

      所以佛教我們這三解脫,空,解脫了六道,無相、無願解脫了十法界。這個意思一層比一層深。真正依教修行,《論語》上說得好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法喜充滿,為什麼?你一層一層的提升,一層一層的契入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古人能夠做到,今人也能做到,就怕你不做。我常說,今人之能夠做到,超過古人多多,為什麼?古人的社會是倫理的社會,西方是宗教的社會,社會安定,社會秩序好,縱然有動亂,影響不大,影響的時間也不會長,不像現在的社會。現在社會,諸位冷靜想想,毀在誰的手上?過去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給我說,毀在電視。這個話真有道理。

      如果你的家庭,你的子女,不再接受這個毀滅性的教育,用什麼方法?不看電視,不聽廣播,不看報紙,不看雜誌,保持你心地清淨、平和,你能不能做到?有家庭的人比較困難。我跟諸位同學說,我四十多年沒有看電視了,報紙、雜誌我都放下。有些重大的新聞,我們同修、道友會把它節錄出來告訴我。所以我每個星期接觸到新聞大概不會超過十段,才能保持住清淨。今天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,休息幾分鐘。

      諸位法師、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接著看下面第七段經文:

      【云何得圓滿檀波羅蜜。尸波羅蜜。羼提波羅蜜。毘黎耶波羅蜜。禪那波羅蜜。般若波羅蜜。及以圓滿慈悲喜捨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在這段註解裡面說得很簡單,《疏》「第六滿菩薩行,初六度四等,修即士用,滿即離繫,治諸蔽故」。這註解就這麼多,但是給我們說得很清楚,這六波羅蜜跟四無量心,滿菩薩行。菩薩修行就圓滿,圓滿就這十樁事情,這我們要知道。在修學沒有圓滿的時候,這個果是士用果,圓滿的時候就是離繫果。繫是什麼?煩惱,煩惱完全斷了,菩薩行就圓滿。所以他最後一句治諸蔽故,這個蔽就是毛病。

      所以我們要曉得,六度修的是什麼?如果我們說施財得財,這是一定的道理,施財沒有不得財的,施法得聰明智慧,施無畏一定得健康長壽。如果我們聽說,又發財,又聰明,又健康長壽,那我們趕緊來修這施波羅蜜,趕緊來修布施。這是世間法,這不是佛法,這是世間的,為什麼?他求的是果報,求的世間果報。菩薩修這三種布施不求果報。不求,果報有沒有?更殊勝。雖更殊勝,決定不貪著,這就是菩薩。

      菩薩財多了,布施苦難眾生;菩薩智慧多了,幫助眾生覺悟;菩薩健康長壽,常住世間,為眾生不為自己。為什麼?布施在菩薩裡度什麼?度慳貪。一切眾生煩惱習氣無量無邊,佛把它歸納為六大類,眾生的六種最嚴厲的病苦。這六種是要命的病,第一個慳貪,自己有的捨不得布施,自己沒有的,總是希望得到。無論是名、是利、是養(名聞利養),五欲六塵,貪心永遠沒有滿足。名聞利養,五欲六塵,什麼時候他滿足?得到一個國家,還想併吞世界。現在得到這個世界,還想征服別的星球,永遠沒有滿足。

      布施就是捨慳貪。這裡講『圓滿檀』是梵語,翻成中國就是施,就是布施,『波羅蜜』就是圓滿的意思。華語只用一個圓滿,下面這十條都是圓滿,沒有一條不是圓滿,波羅蜜是梵語的圓滿,華梵統統都有。什麼叫布施圓滿?你的貪心沒有了,慳吝心沒有了,看到眾生有苦難,你就會把你所有的統統都能夠布施幫助別人,你的布施波羅蜜就圓滿。如果看到眾生有苦難,我雖然還有很多,可是自己還要留一點,那你就不圓滿,為什麼?還想到自己。你自己的「我」沒有放下,我、我所有沒有放下,不容易。所以一般在修學過程當中,總是慢慢來,一年比一年放下多一些,這就是有進步。貪心、慳吝的心一年比一年淡薄,一年比一年輕,這就是前面講的士用果。煩惱輕,智慧一定增長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

      所以修菩薩行的,布施真的愈施愈多,多了怎麼樣?愈多愈施,決定沒有自己貪圖享受,沒有。釋迦牟尼佛一生都是過著托缽的生活,絕對沒有因為財布施多了,財供養多了,他來享受,沒有。在中國祖師大德當中亦復如是。我們看最近的這位大德,印光老法師,印祖的德行感動中外,不但國內,國外多少人到靈巖山去參學,去向他請教,皈依在他老人家座下。那個十方的供養,不知道有多少!老和尚並沒有拿這個供養改善自己的生活,衣服還是補補衲衲的,這個現在諸位到靈巖山寺都能看到,老人家的遺物,你看看。這供養拿來幹什麼?他老人家確實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,統統印經,做法布施。他拿這些錢在蘇州搞了個印刷廠,印經書,在報國寺裡面,叫弘化社。

      弘化社就是四眾供養他的錢辦的,就是一個佛經流通處,專門印善書、經書,用這個來勸導社會。他把錢用在這上面,只有這一個用途,其他的沒有。我是在上海息災法會講演裡面看到的,這個講記裡頭看到的。那個時候正好中國北方有災難,印祖從印經的款項當中撥了三千大洋去賑災,所以我才曉得他老人家只做一樁事。賑災的錢並沒有慈善救濟的這個科目,沒有,慈善救濟臨時從印經的款項當中撥出來,這我們要懂。我學佛就學他老人家這一點,全心全力都把這一切供養都做這樁事情。現在科學技術發達,所以我們用衛星電視,用網際網路,用光碟,現在甚至於我們在做電視劇(電視的連續劇),我們從這方面來推廣。全是用在教育,倫理道德的教育,因果教育,大乘教育。

      我學佛跟方東美先生學的,方老師把佛經介紹給我,他說是佛經哲學,我是跟他學哲學。所以他介紹給我的,佛經是哲學,而且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。他後面還說了一句話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我就是被他這句話拉到佛門來了。真的一點沒錯,我的一生感激他老人家,為什麼?我這一生確確實實,從二十六歲到今年八十歲,過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如果不是他的介紹,我怎麼會知道世間有這麼好的東西?不知道,不可能學佛。這真正是究竟圓滿,所以這是佛陀的教育,我是從這裡進門的。我一生沒有把佛教看成宗教,它是教育,這是在經典裡面看到的。這個經典就是世尊當年教學的記錄,不是當時記的,是他老人家滅度之後、圓寂之後,學生們記錄下來的,內容太豐富了。

      所以圓滿的波羅蜜,我們一定要知道,三界太苦,不要再搞輪迴,永遠脫離輪迴,永遠脫離十法界,那菩薩的六個科目我們就要認真學習。布施的目的在哪裡?目的是除我們的貪心,是消除我們的慳吝心。我知道很多同學跟著我學的,他真幹,幹得怎麼樣?得的小果報,有一點進步,一年一年進步不大。像布施,就是我剛才講的,我們要捨的時候,還要考慮考慮,我這個施捨,自己總還要留一些,不能像佛菩薩一樣毫無保留全部拿出去,那都不可能。還要想什麼方法再賺錢。其實這個想法有沒有錯?在世間人講,沒錯;在佛法裡講,不究竟。對於愈施愈多有一點信心,信心還不足;信心如果足的話,那就跟佛菩薩一樣,根本就沒有思考,這個樣子我們的布施波羅蜜才圓滿。布施波羅蜜圓滿,諸位也就曉得,你的福德圓滿,財布施,福德圓滿。福德圓滿,不是說你有很多財富,而是什麼?而是所謂有求必應,心想事成,事事如意,是這樣的境界。身上確實一分錢沒有,要辦事,要多少他真的就有多少,也不會多,也不會少,事情圓滿成就。

      今天我們所遇到的這個時節因緣,前面跟諸位說過,倫理道德教育沒有了,因果教育也沒有了,宗教教育也沒有了,所以人心沒有依歸,完全憑自己的煩惱習氣,你說這怎麼得了!所以貪瞋痴慢,自私自利,大幅度的高漲。人跟人之間沒有信心,互相猜疑,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?絕對不相信世間有好人,世間人都跟我一樣,都是自私自利,都是損人利己,看誰的手段高明,誰就佔便宜。真正有個人來做好事,不為自己的,誰相信?所以今天做好事比古時候人做好事,要難百倍、千倍都不止,非常困難。那怎麼辦,要不要做?還是要做,所以要有很大的忍耐。在今天這個社會,一樁好事做成功,如果是用功德來講,超過古人也是百倍、千倍,太難了。古人好做,古人相信世間有善人,相信有好人,相信有好事,大家都還願意來幫助,現在人不相信。不相信,當然他不會幫助你,他還要想辦法把你吃掉,想盡方法來破壞。

      我們遇到的是這麼一個環境。好在這個環境,老師在臨走之前都交代過,我們自己很明白。現在統統遇到了,只有一個,相信佛菩薩加持。眾生種種不善的行為,我們能夠體諒得到,就是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「先人無知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」,那我們就不要怪他了。他有沒有果報?當然有,果報還是他自受。這好事還是要做,好事是拯救世界,化解災難。你要不做,那個災難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嚴重,不能不做。知道做這個事情比什麼都苦,誰知道?佛菩薩知道,沒有人知道,有一部分鬼神知道,所以佛菩薩加持,鬼神在護佑。第一個布施波羅蜜。

      第二個『尸波羅蜜』,尸羅是持戒,持戒到什麼時候圓滿?持戒是度惡業,到什麼時候?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個惡念,持戒波羅蜜就圓滿。所以我們還會有惡念,我們還會有惡言,還會有惡行,不能不持戒,為什麼?惡念、惡行障礙你的清淨心。念佛法門,諸位知道,心淨則佛土淨,什麼人能往生?心地清淨人能往生,所以持戒幫助清淨。我們修的是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,是我們的真心,是我們的本性,是我們的性德,這個東西失掉了,現在怎樣把它找回來?佛就教給我們,持戒就能把它找回來。

      那我們就要問,我們要不要我們的性德?我們要不要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?如果你要的話,怎麼要法?持戒,唯有持戒能夠恢復,這個重要。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持戒從哪裡持起?佛法裡面的根本,就是這個持戒的根本是什麼?十善業道。無論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、宗門教下,經上佛講得很好,乃至於人天法,統統是以十戒為基礎、為根本。沒有十戒,不但一切佛法不能建立,人天法也不能建立;換句話說,六道裡頭,你想得人天身得不到,在六道裡面三途,餓鬼、畜生、地獄,他們那裡沒有戒,這要懂。

      現在我們想一想,無論出家在家,誰能把十善業道做到?這第一個問題,頭一個課題。你這一門課不及格,你全部都毀掉。我們現在細細看看別人,再反省自己,真的沒做到,沒做到是什麼原因?佛在《戒經》上講得很好,對中下人講的,學佛如果不是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。小乘學什麼東西?就是修《十善業道》。今天我們沒有學小乘,小乘也是很早傳到中國,而且小乘的經典翻譯得相當完整,現在中國人不學小乘,直接學大乘,從前行,現在不行。從前為什麼行?小乘實在說,在隋唐的時候有兩個宗派,成實宗、俱舍宗,所以總共是十個宗。現在小乘這兩個宗沒有了,宋以後就沒有了。唐朝中葉,中國人就不學小乘,為什麼?無論是在家出家學佛都學孔孟、都學老莊,所以用孔孟、老莊代替小乘,這個沒有問題。今天為什麼不行?今天不學小乘,也不學孔孟,也不學老莊,所以一接觸就是大乘,大乘上站不住腳,沒有一個能站起來,原因在此地。

      所以我們這才不得已,極力的提倡學《弟子規》。《弟子規》是孔孟、中國傳統教育的根,因為它文字少,全文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,總共三百六十句,一句三個字,好念也好記。這個東西不是念的,不是記的,也不是講的,是要你做到的。你能把這三百六十句,句句都落實了,這個持戒你就有根,從這個根上你就能夠修學十善業道。說老實話,佛法這個戒律是很大的一部分,一大部頭,很大的學問就是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圓滿,你就成佛了,就跟此地講的菩薩六波羅蜜圓滿。菩薩六波羅蜜圓滿是等覺菩薩,十善業道的圓滿,那是究竟圓滿的佛果,不能輕視。所以講到持戒,一定是從《弟子規》學起,從《十善業道》,從《沙彌律儀》。我不求太多,太多做不到也是白說,能把這三樣東西統統能夠落實,你是現代社會的聖人,你是現代社會的菩薩,那是真的,那不是假的。這三樣東西做不到,菩薩是假菩薩,不是真的。

      佛經一展開,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那個善,最低限度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都落實了,你才是善男子、善女人,這是一般小乘經。大乘經,善男子、善女人,那個善就要提升了,提升到什麼?提升到六波羅蜜、四無量心都落實,你都做到,你是大乘法裡面的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小乘法裡頭是只有十善業道,小乘戒經。世法裡頭,不是佛教的,世間人,世間人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在中國就是《弟子規》。中國的倫理道德都是以《弟子規》為基礎,倫理道德是《弟子規》的擴充,這我們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認真努力的學習。學習到菩薩行裡面,所有一切毛病統統斷除掉,煩惱習氣都斷乾淨,這是持戒。

      第三『羼提波羅蜜』,羼提是忍辱。佛在《金剛經》上講菩薩六波羅蜜,而布施跟忍辱講得最多。由此可知,六個科目裡頭,這兩個是重點科目。布施能修福,忍辱能保持。如果沒有忍辱,佛說得好,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你修再多的布施,一發脾氣就完了,功德沒有了。功德沒有,福德在。福德,六道裡面人天福報。脾氣大的人、不能忍的人,修了大福報,到哪裡去享受?到阿修羅道享受。阿修羅,《楞嚴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五道裡面,除了地獄道沒有阿修羅,其他都有。有天阿修羅,有人阿修羅,有畜生阿修羅,有鬼阿修羅,只有地獄沒有阿修羅。所以那就要看你的福報,大福報的到天上作阿修羅,中等福報的就是人間阿修羅,下品福報是鬼、畜阿修羅。阿修羅福報大,沒有仁義道德,也就是瞋恚心重。福報大,害人就更多,死了以後果報沒有不墮地獄,那很可怕。

      所以忍辱比什麼都重要,什麼都能忍。我們處事待人接物,尤其學佛,都是善行。善心、善念、善行,還有很多人來找麻煩,說你什麼?說你是假的,說你有企圖、你有目的,你要說你沒有,我不相信。無中生有,加給你罪名,你要不要忍?要忍,不但要忍,還要感恩,為什麼?他來考驗考驗你,看你忍辱功夫有多大?你在這個時候提升自己境界。忍辱,順逆都要忍,順境裡面,順境善緣,你遇到的都是好人,這個環境也都非常好,這裡要忍什麼?要忍不生貪戀,不能有貪戀;逆境惡緣要修忍,不生瞋恚。總而言之,無論什麼樣的境界,要保持心地的真誠、清淨、平等,這就是忍辱功夫,對待任何人都要謙卑。

      我這次參加吉隆坡的世界和平會議,馬來西亞信奉伊斯蘭教,他們伊斯蘭教是國教。我選擇伊斯蘭教聖訓裡面的四句話,我寫出來送給大家。第一句在你歡喜或者是忿恨,在這個日子裡要講公道話。因為人在歡喜或者瞋恚的時候,往往他講話就有偏差。那你要保持頭腦清醒,要講公道話,不能隨著你的愛跟恨,你要主持公道。第二個是要幫助跟你已經絕交的人。已經絕交了,但是他有困難的時候你要伸出援手幫助他。第三條他不是你的好朋友,但是這個人是無情絕義,不是好人,他要有困難的時候,你還得去救濟他。第四條不要去責怪對你不義的人,不要去責怪他,你要能夠原諒他。伊斯蘭教的教誨。你看這四條是不是都是符合忍辱波羅蜜?你要不能忍,你能做得到嗎?這四條有相當忍辱的功夫。真的忍辱提升了自己的境界,提升了自己的靈性,所以忍辱是修行成敗的關鍵。多少人修行不能成就,什麼原因?不能忍受。順境起貪愛,逆境起瞋恚,退轉、墮落了,這太多太多,所以它是個關鍵。

      有忍辱才會有精進,『毘黎耶』是精進波羅蜜。精是不雜,純而不雜;進是進而不退,不退轉。這兩個字也就是古聖先賢教導我們,我們也常常記在心裡頭依教奉行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你看一門深入是精,不雜,長時薰修就是進步不退轉。所以學東西不能同時學太多,同時學太多,貪多嚼不爛,得不到受用,一定是一門一門的學。中國傳統的教學,《三字經》上就講這些原理原則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。老師教學生,貴以專;學生學東西,當然學之道也是貴以專,怎麼能雜?一樣一樣的學,一樣沒有學好,不可以學第二樣。一門真正貫通了,一切都通了,都不難了。只要一接觸,全都能夠明瞭通達。像善財五十三參,他在老師會下得根本智,根本智就是一門通了,然後出去參學。這參學就非常方便,只要一接觸,一看一聽,全都通了,樣樣都通。實在講,世出世法都是一樣的,就怕你沒有到精通,精進之後就精通,精通就一切通達。

      精進而後,這就有禪定。禪定也是梵華合譯,禪是梵語,定是華語,梵華合譯。它是什麼意思?金剛經上講得很好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。六祖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,就是將這兩句話重新講得白一點、淺一點,大家更容易了解。六祖講「外不著相,內不動心」,外不著相是禪,內不動心是定。我們再換句話說,比這個更淺顯,更容易懂的,外不受外境影響,不是不接觸,外面境界可以接觸,你眼可以看,耳可以聽,一切都可以接觸,接觸怎麼樣?不受它的影響,它影響不了你,這叫禪;內心如如不動,這是定。

      所以《華嚴經》上五十三參那些修禪定的菩薩,善財童子去參訪,到哪裡去找到他?市廛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百貨公司,最熱鬧的地方,最繁華的地方,這個修禪定的人、菩薩,在那裡面經行,在那裡去參觀。參觀經行,看看聽聽,樣樣都明瞭,智慧,沒有一樣他不知道;如如不動,禪定,所以這不障礙他。不是說天天盤腿面壁,那是修禪定,不是這樣,哪裡都去。所以真有禪定,真有智慧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他確實在所有一切境緣當中,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他都能夠保持,不受影響,他的心是定的。也就是說,在一切境緣當中,他不會起一個念頭,貪瞋痴慢不會起,不會起一個念頭想五欲六塵,不會起一個念頭想控制、想佔有,統統沒有。見如不見,聽如不聽,那個心永遠是定的;換句話說,妄想分別執著永遠不生,這是真正的禪定,高級的禪定,菩薩禪定。

      定生慧,禪定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。末後這條『般若波羅蜜』。般若是梵語,是可以翻的,翻成智慧,為什麼不翻還用般若?尊重不翻。佛門裡面所修學的,終極的目標就是智慧。用什麼方法得到智慧?用禪定,所以諸位要知道,智慧不是廣學多聞,廣學多聞是常識不是智慧,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的,心地愈清淨愈有智慧。智慧的大小跟你的清淨心決定成正比例,所以小定他有小智慧,大定有大智慧,這我們不能不知道。真正的智慧不是從外面學來的,清淨心裡頭自自然然流露出來,這要知道。只有真實智慧才能解決問題,你想想看,為什麼這個世間學術不能解決問題?它不是從清淨心流出來的。換句話說,他起心動念還是受外面環境干擾。凡是受外面環境干擾,他就沒有智慧,沒有智慧,常識再豐富,沒有辦法解決今天世界這種社會問題。一定要靠智慧,要把心定下來,你才能把這個動亂的根源看清楚,動亂的影響看清楚,動亂的果報看清楚,這需要智慧,你才有解決的方法。所以這不是常識能解決的,也不是科學技術能解決的,一定要真實智慧。

      「般若」在佛法裡講得太多太多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講這個科題講了二十二年。你看他一生講五個大單元,第一個單元是華嚴,第二個單元阿含,第三個單元是方等,第四個單元般若,第五個單元法華、涅槃。法華是八年,般若是二十二年,四十九年差不多佔一半。你才曉得佛法是以般若為主要修學科目,這時間最長,知道它才是佛法的精華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把六波羅蜜簡單介紹到此地。因為六波羅蜜常常講,後面還有好多次要重複來講解的,所以此地只是提一提就好了。『慈悲喜捨』四無量心,我們明天再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