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229 A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二二九卷)  2004/1/1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229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光明覺品」光照百界偈頌第八首看起:

      【或見勝丈夫。具足大悲心。轉於妙法輪。度無量眾生。】

      這一首轉法輪、度眾生包含的意義博大精深。「離世間品」裡面,跟我們講到教學的體用,說了十句,又舉出教學的因緣也說了十句。前面一節可以說最重要的是舉例,四悉檀如何落實變成一種非常活潑應用的技巧,教學理體就是純淨純善。純淨純善是自性的性體,這是我們對於佛法的教學能夠深信不疑,依教奉行之所以然。接著四悉檀之後,第八句是說修學的成果就在我們形象當中顯示出來,我們的色相,我們的身體,我們的威儀,從這些地方顯示出你修行的成果。戒定慧三學在這裡,六度萬行也在此,普賢十願也不例外,乃至於無量無邊諸佛所修、所說之法,無不在此。

      首先我們要學會會看會聽,我們能夠覺察到,然後自己才知道怎樣用功去學習把它變成自己的。而其實本來就是自己的。這大經上講得很清楚,是我們自己迷失了。佛菩薩的教誨,換句話說,也只是把我們迷失了的自性性德恢復而已。所以楞嚴會上佛才講「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」。你所恢復的都是你自己本有的,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德能,無量的相好。這相好裡面包括的範圍太大太大,包括了遍法界虛空界。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說的,法界本來平等,法界本來和睦。說平等,說和睦已經是廢話,已經是多餘的了。不平等才說平等,不和睦才說和睦,所以這些話全是對迷失自性的人說的。覺悟的人不但沒有話說,念頭都不起,那才叫真如,那才叫與性德圓滿相應,這是什麼人?究竟位是諸佛如來,分證位是法身菩薩。再看下面第九句。

      「言辭自在無能測故」。前半段裡面講能轉備圓,一個是無畏(四無畏),一個是四無礙辯才。前一半是講教化眾生必須要具備的德能,這一段這一句確實是前面兩句的重複,它的用意不一樣。這個地方是講轉法輪的因緣,這是緣。「言辭自在」,這是慧,「無能測故」,這是神通所起的作用,若不是真實智慧,到不了這個境界。九法界的眾生對佛菩薩所說、所契入的,真的是我們凡夫所謂的莫測高深,真有這個味道。這個高深實在講就是自性,就是性德,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。

      為什麼他說法得自在?這確實是自性般若智慧圓滿的起用,就是本經前面所說的文殊妙慧。文殊菩薩在大乘法裡頭是表智慧,普賢菩薩是表大德大行;換句話說,是將慈悲、智慧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。我們說落實還是隔一層,應該怎麼說?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就是圓滿智慧,就是大慈大悲,就是萬德萬能,就是!所以這個經上才講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道理在此地。沒契入的煩惱在,契入的煩惱化開了,化開了他就是智慧,就是德能,就是相好。

      從前章嘉大師用鐘錶裡面的發條舉這個例子,讓我去想、去觀察。我們知道鐘錶發條它有彈性,長時期把它捲在一起,你把它擺在那裡,它還是捲在一起。章嘉大師把這現象比作凡夫,妄想分別執著把這個發條變了形,它原本?原本是平平的一條,放在那邊很平很平一點也不會變形,那就是自己本來的自性。現在必須把這個發條擺在這裡,兩頭用東西壓起來,看到它是平等的,這就是佛法的教誨。可是兩面一鬆它又捲起來了。那是什麼?它的習性,不是它的本性,所以必須要長時壓,壓的時間很長很長,把東西拿掉還是平的,這自性就恢復了。所以捲起來就等於說變形了,習氣染污,讓我們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、相好、德能統統變成煩惱,變成六道三途的果報。我們在此地居然完全迷惑了,絲毫都不能覺察,不知道自己的性德是那麼樣的完美。現在聽了佛菩薩給我們講經說法,就好像我們自己這個發條一樣,佛菩薩兩邊把東西一壓,我們看到不錯,太好了,跟佛菩薩沒有兩樣。可是怎麼樣?我們把兩面壓的東西拿掉,又捲起來了。佛菩薩那裡沒有東西壓,他就是平的。

      這早年章嘉大師用這個比喻叫我去思惟觀察,因為我問他,凡夫跟佛菩薩不一樣在哪裡?什麼地方不一樣?他教我看這麼一樁事情,從這裡面去體會,本來是一樣的,一絲毫差別都沒有,只是人家是平的,我們是捲起來的。雖捲起來,本質一絲毫沒有改變,只是習性把它彎曲了。大師這個比喻很好,所以真善知識他們的教誨有意味,有意義、有法味,細心思惟觀察確實能開智慧。

      無能測度的言辭是性德自然流露。所以明心見性之後,怎麼能不說法?怎麼能不教化眾生?你沒有理由推卸,無論在哪一方面你統統都具足;願力具足,慈悲心具足,相好具足,言辭具足,你樣樣都具足,你應該去度眾生。正如同菩薩自己往昔在迷的時候,有別的佛菩薩來度你、來幫助你,今天你自己修行成就了,你能不幫助別人嗎?講不過去,沒這個道理。

      修行證果、教化眾生法爾如是,就是自己在凡夫地接受一切佛菩薩、善知識的教誨,也是法爾如是。他為什麼教我?他為什麼不教別人?這我們現在懂得了,佛菩薩教化眾生,要看眾生根熟了沒有,他能觀機。什麼叫根熟?現在我們的概念非常清楚,根熟就是你能相信,你能理解,你能夠依教修行,你能證果。看看你在這一生當中,行,能夠起信、圓解、修行、證果,這根熟。根熟了,我們凡夫心目當中,用凡夫的心態來說,特別照顧。其實佛菩薩不會有什麼特別不特別的,不會有這念頭,我們覺得佛菩薩會特別照顧,根沒有熟的,暫時放在一邊。其實佛菩薩心是平等的,絕對沒有起心動念,但是他對你多照顧這是自然,你能接受,那個人不能接受;不能接受不是不照顧,還是照顧。乃至於完全沒有善根的,所謂一闡提,一闡提也要給他下作佛的種子,這才叫做普度眾生,這才真正是眾生無邊誓願度。

      度眾生跟學校教學真的沒有兩樣,要把學生逐漸逐漸向上提升。沒有上學的幫他上學,上了學了,一年級要幫他提升到二年級,二年級要把他提升到三年級,小學畢業要把他提升到初中,初中畢業要提升到高中,一直提升到最高的學位,叫功德圓滿。哪一尊諸佛如來在因地裡頭不是受前面的佛、前面的菩薩,這樣不斷照顧你成就的嗎?所以今天你自己成佛、成法身菩薩了,你也跟過去諸佛菩薩一樣,對一切眾生法爾如是。再看末後一句。

      「智慧自在隨所發言悉開悟故」。前面一句是說說法言辭莫測高深,這句所說的佛菩薩的教誨能令一切眾生開悟。悉是一切眾生。這話是實話,每個人開悟大小不一樣,有人聽了小悟,有人聽了大悟,有人聽了徹悟,等級統統不相同。什麼原因?聞法的大眾各個根性不一樣,也就是說迷有淺深,迷得深的小悟,迷得淺的大悟,每個人淺深程度都不相同,各個不相同。所謂這個悟有無量次,古人講積小悟,累積,常常有悟處。這種狀況,學講經的人體驗格外的深刻,尤其是同講一部經。譬如你講《彌陀經》,這一遍講完了當然會有悟處。你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講,講第二遍,講第二遍又有悟處。再換個地方去講第三遍,遍遍有悟處。遍數愈多,真的積小悟成大悟,不知不覺契入彌陀境界,佛門裡面講「彌陀願海」,自自然然的是悟處。

      如果你要用心去研究,給你說你沒有悟處。什麼原因?我們前面講的話你要能體會到,隨順自然,隨順性德才有悟處。你加一點意思在裡面就把你的悟門堵塞,造成障礙,所以這東西不能研究。世間人真是太多太多了,他去研究,諸位要曉得研究是用心意識,心意識是妄心,妄心怎麼能夠跟真心相應?永遠不相應,用妄心絕對不能夠悟入真實。楞嚴會上世尊講「猶如蒸沙」,你想把沙去煮,煮到最後希望那個沙會變成飯,哪有這個道理?這是什麼原因?因不一樣,煮米才能成飯,煮沙怎麼能成飯?哪有這個道理?所以你要用真心你才能夠入佛菩薩境界。你用妄心,不行,妄心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,這錯用了心。

      所以佛法不講研究,研究用心意識。佛法講什麼?佛法講參究,什麼叫參?不用心意識叫做參,怎麼叫不用心意識?那你要曉得心意識的作用,第六意識是分別,不分別就不用第六識,不分別;第七識是執著,不執著就不用第七識;第八識阿賴耶是落印象,這是最難,你如何能叫他不落印象?不落印象不用第八識。所以離心意識,不用心意識就是不分別,不執著,不落印象,這叫參。禪要參,教下也不例外,上乘念佛的功夫也是參。《大乘起信論》,這是教。你看看馬鳴菩薩教我們怎樣去學教,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聽經。這個地方你要懂。

      當年佛陀在世,這些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會聽的人就是《起信論》裡面所講的原則。「離言說相」,他不執著言語,不分別言語,這叫離。有沒有言語?有,佛在那裡說,我在這裡聽,不分別,不執著。「離名字相」,名字是名詞術語,菩提心、六波羅蜜、四攝法,這都是名詞,佛用許許多多名詞來表達,我們常常習慣在聽。會聽的人怎麼樣?對這些名詞不執著、不分別,這叫離名字相。第三個「離心緣相」,心緣是什麼?你不要去想它,聽懂很好,聽不懂也好,決定不要去想,不要去想這什麼意思,一想就落在第七識,就落在分別執著去了。所以離心緣相是離阿賴耶識,離執著是離末那識、離意識,不分別,離第六識,離心意識,這叫參,叫參究不叫研究。你用這個方法聽經,你會開悟,為什麼?雖然是在聽經,心地清淨一塵不染。

      如果我們在聽經,聽了就想這裡頭的意思,去分別執著,你的心已經被染污。心被這佛法,佛法也會染污,真叫是誤會,產生很大的誤會,佛叫你去染污,你現在把佛法染污了。佛法是性德,你用心意識就把佛法變成聲塵,變成法塵了,所以你一輩子研究經教,你不會開悟。你知道為什麼不會開悟?真正的原因就是你不會用心,用真心不能用妄心,起心動念、妄想分別執著,這妄心。會用功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,六根接觸外面境界,鍊什麼?鍊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你要曉得宗門裡面參禪他就用這功夫。他不要經教,他不要說法,他就用這個功夫,用到開悟,大徹大悟了,回過頭來再學經教,那個學經教速度就快了。我們這裡學上十年,還沒有搞清楚的,他一個月就畢業了,這是真的。

      龍樹菩薩會學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他三個月就學完了、就畢業了。真正所謂是一聞千悟。龍樹菩薩什麼樣的本事?就是離心意識,一聞千悟。但是,煩惱是斷了,習氣猶存,習氣不好斷。統統學完了之後,自己貢高我慢,覺得釋迦牟尼佛也沒什麼,四十九年講的東西我三個月全通達了。這個念頭一起煩惱起現行。確實這個佛門裡面大菩薩會照顧小菩薩,龍樹是初地菩薩,大龍菩薩看到他這個樣子,就把他接引到龍宮,看看釋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時候,二七日中所講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龍宮裡頭有收藏。他一看那個呆了,傲慢習氣完全沒有了。

      說老實話,世尊在菩提樹下示現成等正覺,二七日中,也有經上說三七日中。說二七、說三七都有根據,都是經上講的,我們不要去執著這些,二七十四天,三七二十一天,總而言之,時間都不長。那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多少?龍樹菩薩告訴我們,有「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,一四天下微塵品」。這個數字我們現在稱之為天文數字,無量無邊。佛在往後講經,講到這個數量多,多半用恆河沙來做比喻,那恆河沙跟這個比沒得比,那算什麼?龍樹菩薩看到這個樣子,貢高我慢立刻就化除,不敢輕視諸佛菩薩,他們的智慧不可思議。往後釋迦牟尼佛出定,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包括現在我們讀的這個《華嚴經》本子,那是龍宮裡面所收藏的真正講億萬分之一都不到。我說這個話絕對不過分,四十九年所說的,億萬分之一都不到。定中二七日所說的究竟圓滿的佛法,顯示出如來果地智慧自在。在他那個境界裡面,我們現在科學家講的,他沒有時間,他沒有空間。

      現代的科學家從理論上證明,數學裡頭推算出來的,空間跟時間不是真的。在某一種條件之下,空間等於零,時間也等於零,等於就沒有了。時間要是沒有了,就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。過去無量劫,未來無量劫,哪有?沒有。空間沒有了就沒有遠近,時間沒有了就沒有先後,這什麼境界?一真法界。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他們居住的境界裡面,沒有遠近,沒有先後。所以佛在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這境界他把它起了個名字,叫不思議解脫境界,諸佛與法身大士所證的。這境界真的是不可思議,不是假的。

      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了證明,在某一種條件之下,這個境界真的會現前。那什麼條件?他還說不出來。但是佛法裡面,佛講得很清楚,離心意識。科學家所說的條件就是這個,只要你離心意識,也就是說離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。我用這個說法大家好懂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去鍊,鍊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個境界就現前。所謂是時間跟空間的維次突破了。這一突破無量劫前的事情,你看得很清楚,就在面前;無量劫以後的事情也在面前,不可思議;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也在面前,世界變了。不是世界變了,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子,而是我們迷了之後,變了。今天我們講到這華嚴境界,這是華藏世界,真的是得大自在了,智慧自在,德能自在,相好自在,沒有一樣不自在。

      隨所發言悉開悟故,決定沒有一句話是廢話。這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說,佛與法身菩薩他所說的字字句句含無量義,我們讀了《華嚴》才能夠體會,什麼叫無量義?圓滿義。經上常說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他說了一個字,那一個字是圓滿義,遍法界虛空界統統包括在其中。所以古德才說「一經通一切經通」,現在告訴你不是一經通,一個字通一切通,一個法通一切都通,尤其我們在這裡看到經上所講的。

      現在科學裡面講的量子力學,世人所說微觀世界,微到什麼程度他們還說不出來。佛法有,微塵,一微塵。微塵在一般講肉眼看不見,佛說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微塵,凡夫看不到。佛在經上有個比喻,諸位要曉得比喻只能比喻彷彿,不可能比喻得恰到好處,這個做不到的。佛舉牛毛,牛毛很粗,我們用這個來比喻,好像這是個牛毛,牛毛的尖端可以擺一粒微塵,擺在這個牛毛的尖端,你就曉得它那一粒微塵多小。擺在那裡四平八穩它不會動搖,這一粒微塵叫牛毛塵。把這一粒微塵分成七分之一,佛叫羊毛塵,羊毛就細了,那一粒就是牛毛塵的七分之一,放在羊毛上也四平八穩。羊毛塵的七分之一叫兔毛塵,這兔毛又細了,咱們中國人用的毛筆很多是用兔毛,就很細。兔毛塵的七分之一叫水塵,水有空隙,這在高倍顯微鏡裡面看出來,這一粒微塵在水的那個空隙裡面走沒有妨礙,叫水塵。水塵的七分之一叫金塵,就是金屬,金屬的密度比水大,它還是有很多的空隙,這一粒微塵通過金屬一點困難都沒有,四通八達沒有障礙。金塵的七分之一才叫微塵。

      所以微塵,我們現在要觀察,那是高倍的顯微鏡,佛說阿羅漢的天眼能看見,微塵。我們再不說,再不往下說,往下說還有色聚極微,極微之微,那更小了,我們就說這個。佛講這微塵裡頭有世界,微塵沒有放大,世界沒有縮小,微塵裡頭有世界,什麼世界?跟外面世界完全一樣。一粒微塵裡頭都有世界,粒粒微塵統統都有,不可思議,重重無盡。微塵世界裡頭又有微塵,那個微塵裡頭又有世界,真的,一點不假,誰能夠進入到裡面去參觀?普賢菩薩,這是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讀到的,普賢菩薩有能力入微觀世界,然後你才曉得這個世界重重無盡。每粒微塵世界就像現在一樣,裡頭有諸佛如來,諸大菩薩,有銀河系,有太陽系,有地球,也有我們。我們哪裡只有一個身,重重世界裡頭都有我們的身。這不是分身,這是性德法爾如是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沒有辦法思量,你不能想像,你愈想愈錯,決定你想不出事實真相。所以這個經上只講不思議解脫境界。我們從經上這些比喻稍稍體會到一點,才稍稍能理解一點點,不思議的這個境界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  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光照百界偈頌第九首:

      【或見師子吼。威光最殊特。超一切世間。神通力無等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跟我們在《疏》裡面的提示,這首偈「現神通時,調彼難調」。這首偈我們還是參考「離世間品」,「頌時處圓融行」有四首偈頌,我們先看這四首。偈子裡面『或見師子吼』,這句跟前面第五首完全相同,第五首頭一句也是「或見師子吼」,意思前面報告過了。『威光最殊特』,前面第五首第二句是「殊勝無比身」,也很類似,非常類似。後面兩句不一樣,這個地方『超一切世間』。前面跟諸位報告,時空是假的不是真的。我們看看《華嚴經》上怎麼講法?這四首偈頌第一首。

      「深入無數劫,皆悉到彼岸,無量劫一念。一念無量劫」。這首偈我們要留意,第一首第一句「深入無數劫」。由此可知,它不是真的,不是真的怎麼會有這些事情?這個事情是諸佛菩薩示現的,凡夫迷失了一真,把一真搞亂了,亂得太離譜了,所以這裡面出現了什麼?出現了,就是六道凡夫以為的時間跟空間,時間跟空間是從錯覺當中發生的。你看看相宗《百法明門論》,論文很短註解非常豐富;《卍字續藏》裡面有古德六種註解,早年我們學教的時候都曾經學過,註解太豐富了。

      天親菩薩將《瑜伽師地論》裡頭,《瑜伽師地論》是彌勒菩薩講的,彌勒菩薩把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,天親菩薩認為對初學來講太繁太多,所以把六百六十法歸納為百法。諸位要曉得百法就是《瑜伽師地論》的六百六十法,再一展開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,用歸納的方法。時間、空間在百法裡頭佔兩個單位。這一百法分為五類,心法,心所有法,色法,不相應行法,無為法,分成了五科五大類。時間跟空間在五大類裡面屬於第四大類,第四大類叫不相應行法,它有沒有?有,它什麼都不是。它不屬心法,也不屬於心所法,也不屬於色法(色法就是物質)、心心所(我們今天講精神)。它既不是精神,它也不是物質,那是什麼東西?用現在人的話來說抽象概念。

      不相應行法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抽象概念,它是從抽象概念裡面產生的,就是它什麼都不是。你看看佛法,好,排得好,說明它不是真實的,根本沒有。今天被科學家證明,科學家講在某種情況之下確實是沒有。在大乘佛法裡面講,它根本就不存在。佛跟你講空間、時間,講無量劫,講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,都是隨順眾生妄想分別講的,這樣講你好懂。如果跟你講極樂世界就在面前,你就不懂了,你會起疑惑了。所以佛依二諦而說法,這就是佛說法的根據,據俗諦,依俗諦就是依你們凡夫之見,依你們迷惑顛倒來講,你好懂。另外一種依真諦,真諦就是佛知佛見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是真諦,正是《法華經》上講的「佛知佛見」,這個經上是諸佛如來所知所見,諸佛如來生活、工作,與一切眾生往來的事實的真相。

      所以這是示現給你「深入無數劫」。無數無量,無數比無量還要多,在印度古時候這是十大數之一,一個無數是多少?無量個無量叫一個無數,所以這些都是天文數字。「皆悉到彼岸」。到彼岸是印度當時一個很普通的術語,意思就是圓滿,我們中國人講圓滿。中國人也有一句俗話說,叫到家,到家就是圓滿的意思。譬如你寫字,字寫得非常好,你寫字的功夫到家了。你的廚藝,燒菜燒得一手非常好的菜,你這個手藝到家了。到家就是頂好的意思,沒有比這個再好了,所以有圓滿的意思。印度人稱為到彼岸,很像中國人講的到家,意思就是圓滿,究竟圓滿。下面兩句給你說真話。

      「無量劫一念」,無量劫可以變成一念,一念可以展開為無量劫,《華嚴經》講的「念劫圓融」。如果時間要是真的那就做不到,你怎麼可以把長時間把它縮短?怎麼可以把短時間把它拉長?這個時間可以任意延長,任意縮短,它不是真的,這是佛菩薩境界,所以沒有時間。佛菩薩示現,能夠隨順眾生的根性,隨順眾生的知見,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隨眾生的心想他來示現,眾生確實有心想,所以沒有神通不能念劫圓融。佛菩薩沒有心想,前面跟諸位說佛菩薩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所以在他的境界裡頭沒有時間,也沒有空間。我們再換句話說,大家會更親切的能夠體會到,沒有遠近,沒有先後。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,美國距離我們一萬多里,很遠,在一真法界裡面,美國,你那個地方的親戚朋友就在面前,他沒有來,你沒有去,就在當下。再跟你說,你入這個境界,你對於他們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你看得到他,他看不到你,為什麼?他有空間,他有時間,就這麼個道理。

      所以諸佛菩薩看到我們,我們就在他面前。我們看不到他,他看到我們。另外還有些鬼神,鬼神他這個空間、時間突破的層次不像佛菩薩那麼大,他能突破一些。像六道,六道裡面的欲界天,尤其是欲界的地居天,地居天是四王天跟忉利天。餓鬼道、地獄道這很容易突破的,為什麼?它太近了,小小一點定功就突破了,又何況鬼神有報得的五通,那是他的果報。所以這些鬼神他能看得到我們,我們看不到他。他在欲界這個範圍之內沒有遠近距離,沒有時間的前後,這是報得的。雖然各個人都報得,但是各個人的業力不相同,所以各個人的神通能力不一樣;層次愈高的,他的能力大一些,層次低的能力小一點。譬如一般鬼神這五通,他能知道人間一些狀況,天上,如果沒有修行的這些鬼神,四王天以上他不知道,他達不到。在時間上來講,他能夠突破幾十年,過去幾十年,未來幾十年他知道,他沒有障礙。但是講幾百年前他就有障礙了,他見不到,這是能力小的。能力大的能夠知道幾百年,千年以上他不知道,他們通的能力各個不一樣。

      所以東西方預言裡面,這個預言我們很年輕就接觸到,這些事情年輕好奇,我請教過章嘉大師,我請教過李老師。小時候我念小學在福建,福建駕乩扶鸞的風氣很盛,一般人家堂屋,供祖宗的堂屋,堂屋都掛了一個畚箕。我們那個時候剛剛到福建,看到都很奇怪,因為在長江兩岸,我們家鄉沒有這個風俗,沒有這個風俗。但是到福建,我住在建鷗,住在南平,每個人家堂屋上都掛一個畚箕,而且畚箕上它還用一個紅布,很寬的紅布結成帶子把它裝飾,裝飾得很好看,掛在那個地方。以後我們知道那就是扶乩的時候所用的工具,不用的時候他們把它供起來。在沙盤裡面寫字,扶的時候兩個人,一個扶左面,一個人扶右面,兩個人手捧著畚箕,畚箕前面有一支筆,實際上它刻了一個龍頭,龍的舌頭伸出來,是木頭刻的,在沙盤上寫字。這兩個人,扶鸞的這兩個人一般都是不認識字的,什麼人?在那個時候拉黃包車的,現在黃包車沒有了,有些地方還有三輪車。從前拉黃包車的、挑水的、賣柴的不認識字。在外面找,找他們來扶,扶的時候給一點錢給他。寫的字寫得很規矩,我們小孩在旁邊看都認識,他寫得很慢,大概一個小時寫二、三十個字,我們看了奇怪,所以我對於這個事情很相信。

      以後遇到章嘉大師,因為我在台北,我有幾個朋友,他們是圓玄學社,道教的,每個星期他們都舉行請乩扶鸞,我也去參觀。我參觀這個我不相信,為什麼?他只專門一個乩童,別人扶它就不會動。這個乩童扶這個乩動的速度好快,也在沙盤裡,我在旁邊看很久,一個字都看不出來。而他口裡念念有詞,一個小時下來寫幾千字,我對這個不能相信,跟我從前小時候看的大不相同。我認為這是有偽造的可能,這不是真的。我把這個事情請教章嘉大師。章嘉大師說扶乩的事確實有,靈鬼附在這個身上,不是附在人身上,附在乩的身上,人這個手順著他的氣勢在動,寫出文字。他說這靈鬼有小神通,你問他最近的事情,兩、三個月以內的事情,幾乎他講得一點不錯;你問幾年以後的事情,他就跟你胡說八道,反正他說了也不負責任,你也找不到他。

      章嘉大師告訴我,滿清亡國就亡在扶鸞上。慈禧太后相信這個,國家大事她不找這些大臣來商量,她在乩壇裡面決定,看鬼神怎麼說,最後亡國,這是違背祖宗的教訓。中國古大德講「國之將興,聽於民」,這個國家要興旺,做帝王的人聽聽老百姓所說的;「國之將亡,聽於神」,國家快要亡了,他不聽老百姓的,他不聽大臣意見,他聽神,聽鬼神。鬼神確實有,你要有智慧,你不能被鬼神愚弄,那你就大錯特錯了。孔老夫子說「敬鬼神而遠之」。知道鬼神是一類眾生,我們應當尊敬。遠之是什麼?不聽你的,聽誰的?聽聖人的,聽佛菩薩的。佛菩薩絕對不用駕乩扶鸞來說法,這要知道,要用駕乩說法,鬼神可以冒充,那眾生真的找不到依靠。所以佛菩薩用經教,講經說法。佛不在世了,把這些經教集結成為經典,經典就是教科書,一定要依教科書,不能夠自己隨便去編造,不迷信。所以這些大德們他們有智慧。

      這些預言,李老師告訴我預言只依據總的來講有兩大類,一類離不開數學,數學理論來推斷,在中國就是易經,離不開易經。但是這個推斷要很精確,計算要很精確,就是小數點後面三、四十位,錯一個字你的推斷就不準,只能推斷個大概,不是很準。第二種是現量,現量是什麼?是定中的境界,他說那個很準確。但是一般的這些預言多半都是從數理,所以它有差距,可以參考不能完全相信,這話都是正確的,都很有道理的。

      另外一類鬼神附身,他所說的有的說得很準確,有的說的完全不正確,都要自己有智慧判斷,不可以盲從。盲從那你肯定要吃虧,你肯定上當,受別人擺布,受鬼神愚弄,這很不好。所以同學送了一本書給我看,就是美國預言家凱西,他一生當中給人治病,他也沒有學過醫,什麼也不懂,那個治病的方法非常神奇,都是在睡覺,好像夢中說夢話一樣,你問他答覆你。他這個案例檔案保存得非常完整,聽說有一萬四千多個案例,現在成立個博物館,世界上有不少人到那邊去研究。我們還有個同學曾經在他那個圖書館裡面去參觀過,來告訴我,他說外國人對他很相信。

      我看到這個報告之後我們清楚,他是靈媒附身。附身的神靈是一個有善心的,有慈悲心的,不害人,藉著他的身體來做好事,所謂是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他來做這個。他的神通能力有限,並不很大,大概他所能知道的,就是他所能突破時空很有限,在空間,他沒有辦法超過這個地球;在時間來說,應該也只有一、兩百年,時間再久遠的話,他就不太準確。我們怎麼知道他是一個善神?凡是合情合理的,他告訴你都非常準確,不合情、不合理的他跟你亂講。譬如有人想投機去買彩票,去問他,那完全不靈;你有什麼病痛,誠誠懇懇求他幫助那很靈。所以從許許多多的案例,這是個善神。

      肯定人有輪迴,肯定因果報應通三世,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。我們看他東西不學別的,就學這兩樣東西,確實有輪迴,確實有報應。所以他說任何一個人,在一生當中決定沒有偶然的事情,決定沒有突發的事情,無論什麼事情都跟前世的因、後世的果,扯連在一起,決定分不開。所以任何事情,有前世的因,這一世的果,這一世的因來世果。他說人在這生生世世當中統統都在學習,這個話說得非常正確。特別是佛法裡面,從初發心到無上道,我們一般講無量劫,三大阿僧祇劫,不都在學習嗎?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?就是學習有時候中斷,斷斷續續。這個現象就在我們這一生當中,我們就看到,我們把一生縮短成一天,你看這一天有的時候在學習經教,有的時候在搞別的事情。即使在學習,他常常換科目,於是每個科目都變成斷斷續續,這樣的學習進步就很困難、很困難。不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所以這個修行時間,需要那麼長成就,原因在此地。果然能夠摒棄萬緣一切都放下,只搞一門,成就不難,而且成就快速。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。所以這個地方講到,現在人講特異功能、神通,這真有不是沒有,淺深大小廣狹各個不相同。再看第二首偈。

      「一切劫非劫,為世示現劫,無來無積集,成就諸劫事」。這首偈子可以說把時間,也稱為時劫,真相說出來。時間真相是什麼?到底是一回什麼事情?我們看這一首偈就明白了。「一切劫非劫」,一切劫是世間人的執著,非劫是諸佛菩薩所看到的真相。劫是時間,確實時間不存在。雖然不存在,這眾生有感,佛才有應。

      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,為九法界眾生示現,「為世示現劫」。這個世是世間,世間就是我們通常講十法界。因為十法界裡面的佛,那些佛沒有見性,沒有破無明。所以這個時劫維次他沒有突破,他還是有時間,還是有空間,到一真法界就沒有了。所以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,這才能突破,突破時空維次。那佛應化在這裡面示現,十法界裡面的眾生就不奇怪了,能接受了。如果要是不示現這個,這個世間人說你是神,我們是人,我怎麼能跟你學?我怎麼能學到你這個能力?世間人信心沒有了。所以佛菩薩一定要示現跟世間人一樣,與大家和光同塵,這樣子教化眾生。眾生看到你是人,我也是人,你能做得到,我為什麼做不到?把他那個學習的信心啟發出來了。種種示現,無非是教化眾生的手段而已。一切眾生這時空從哪裡變現出來的?現在我們在經教裡頭了解了,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,離妄想分別執著,時間跟空間都不存在。

      第三句話說得好,「無來無積集」,無來就是他沒有因,無積集是沒有緣也沒有果。「成就諸劫事」,那是示現,這就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。大經上講的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這講事實真相,不但時間、空間不可得,世間所有一切萬象都不可得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總說「一切法(一切法包括時間,包括空間),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常常念這句偈,這四句話「一切法,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十二個字常常念,常常如是思惟,總有一天豁然大悟,大悟就入境界了,你就自己親證,確實如此。

      一部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,玄奘大師翻譯的二百六十個字,你們想想是不是講的這樁事情?這才是世間一切法的事實真相。事有沒有?有,理上沒有;相有,性上沒有。所以這些幻相,《金剛經》上講「夢幻泡影」。這些幻相你可以欣賞,你也可以受用,你決定不能據有。你要是據為己有,那你錯了。為什麼不能據有?它畢竟空,它無所有,你怎麼能據為己有?那你據為己有是個幻想,也是一個抽象概念,絕對不是事實。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。難為佛菩薩為一切迷惑顛倒眾生做示現,幫助他們覺悟,幫助他們了解事實真相。我們要從這些地方細心去觀察、去學習。這兩首講的時間,下面兩首講空間。

      「於一微塵中,普見一切佛,十方一切處,無處而不有」。微塵遍法界虛空界,我們肉眼看不見。普賢菩薩,這我們在前面讀過,他有能力「於一微塵中,普見一切佛」。普見一切佛,就是普見一切世界。這我們都很清楚一尊佛教化區是一個世界,這個世界通常叫三千大千世界,一尊佛教化的區域。我們一般講這是標準的,還有佛的緣非常殊勝的,因中結的緣不相同,所以有一尊佛教兩個世界,教三個世界,乃至於十幾個世界,不相同。這樁事情我們也能夠理解,從什麼地方理解?從我們現在學佛的時候,我們能看到。你看有人學佛,非常喜歡跟人結法緣;有人學佛只顧自己,不跟人結法緣。那將來不跟人結法緣的,結的緣少的,他的教區就是一個大千世界。歡喜跟一切人結法緣的,那他的教區可能就好多個三千大千世界。

      我們在初學的時候,老師常常囑咐我們、提醒我們要與眾生結緣。我們同學那個時候練習講經,台中蓮社在台灣,北到新竹,南面到鹿港,在這個地區裡面總共有十七個佈教所,那都是我們學生練習講經的地方。可是有的同學法緣很勝,有的同學法緣那就很差;有些同學去講經有一百多人聽,有些人去講經三、五個人聽,不一樣。老師就說各人法緣不相同,法緣從哪裡來的?結的,你要肯結緣。有人前世結的緣很殊勝,有人前世沒有結緣,前世沒有結緣,現在結緣還來得及。所以我們在李老師會下,就學會了結緣。結緣,我們能力很有限,結緣聽說都是要錢,沒有錢。老師說不必要錢,真誠心、歡喜心笑面迎人那就是結緣。布施歡喜不要錢,布施誠懇不要錢,不要錢照樣能夠積功累德,你為什麼不會做?見到人都板著面孔,讓人家看到你是拒人於千里之外,這就是你不懂得跟人結緣。

      所以佛教我們,特別在中國祖師大德他們建造道場,你一進山門頭一個看到的彌勒菩薩,彌勒菩薩布袋和尚中國人,把他的像放在大門口最當中,你遠遠進山門頭一個看到他,那是什麼?布施歡喜,所以中國人稱他作歡喜佛,滿面笑容,這就是結緣,你一進佛門結歡喜緣。人與人之間,要笑臉常開,不可以板起面孔,板起面孔誰會理你。你對別人笑,人家對你笑;你恭敬別人,別人恭敬你,你每天板著面孔不理人,誰願意親近你?這個人就沒有人緣,誰都不喜歡你,你自己也感覺跟人家格格不入,不能相處,你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你不知道錯在哪裡。錯在什麼?錯在不會笑。佛法教人,頭一個就是教你會笑,彌勒菩薩擺在那裡就是教你會笑。對人心地厚道,幫助別人心要細,要照顧周到,這些都是廣結法緣,不必要花錢。

      普賢菩薩真的是廣結善緣,十大願王,禮敬諸佛,諸佛是一切眾生,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,一切眾生本來成佛;稱讚如來、廣修供養都是結緣,然後才講修行。真正修行是什麼?懺悔業障是真正修行,真修就這一句。隨喜功德也是屬於懺悔業障,為什麼?人有嫉妒心,看到別人好,心裡就難過,這是很大很大的障礙。怎樣排除?修隨喜,看到別人好事,心裡生讚歎歡喜,成就他的好事,成人之美。我們常常願意成就別人的好事,別人也會成就我們的好事;你要是嫉妒障礙,人家對你也嫉妒障礙,你不叫自找麻煩嗎?因緣果報如是。

      「十方一切處,無處而不有」。這個意思我們前面說過了,重重無盡的法界。我們要曉得這種不思議境界,絕對不是能夠用思惟想像你能夠了解的,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境界就現前。所以佛說法不欺騙一個眾生,你自己會契入,你自己會證實,你才曉得佛的言語,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,你會證明。這是佛法殊勝之處,佛法偉大之處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