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694 B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六九四卷)  2007/1/2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694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今天接著看「別明業用周遍」第五首偈:

      【或現童男童女形。天龍及以阿修羅。乃至摩睺羅伽等。隨其所樂悉令見。】

      前面講「佛事、三乘」,這段是把前面所沒有說到的全都包括,那就是無量無邊身。前面也跟諸位報告過,正是說明法身菩薩,大乘教裡面常講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就是《華嚴經》這個地方所說的初住菩薩。我們現在講的是十信,十信再往上面提一個階層就是初住,就是破一品無明。這一品無明破了之後,我們一般講就成佛了,就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神通、智慧、道力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,他有能力現佛身,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。佛身都能現,還有什麼身不能現?這個地位是不是就是圓滿?可以說是圓滿,在事上講圓滿,在理上講也是圓滿。為什麼上面還有階級?這要知道,向上的階級是因為無明習氣沒有斷乾淨。

      這個一定要曉得,無明習氣很難斷,不像分別執著。分別執著容易斷,無明習氣難斷,一定要長時間自自然然斷的,這一點功夫都不能用。在這個境界裡面,世尊在大乘教裡面給我們說的「無功用道」。我們現在是可以用功,那個時候就不能用功,為什麼?你說用功要不要起心動念?要。起心動念就是無明,起心動念就是增長無明。所以十法界裡面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執著,一真法界裡頭沒有,這個諸位要曉得。一真法界裡面只有無明習氣還有,現行是決定沒有,分別執著不但現行沒有,習氣也沒有。所以,眾生跟佛的差別就在這個地方。這是自性性德本來具有的,不是學來的,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相好。

      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,感應道交。經上比喻作「海潮音」。海潮是什麼意思?住在海邊上的人知道,漲潮、落潮有一定的時候,這就講很有信用,決定不會有錯誤,沒有差錯的叫海潮。可是現在這海潮也有問題了,這在最近這個幾年。在中國我們講到潮,很多人都會想到錢塘江,錢塘潮這是歷史上有名的,這個潮水來的時候非常壯觀,自古以來看潮水的人太多,留下來記載的文字,詩詞歌賦非常豐富。我也很想去看看,沒看過,前年想去看,聽說潮水沒有了,這是什麼原因?地球生病了,所以潮水不按時間來了,地球生病了。這就講什麼?地球生態平衡被破壞。為什麼會被破壞?現在大家都知道,破壞地球生態的是染濁。

      原本釋迦牟尼佛就說我們這個地球上,叫五濁惡世,世尊講五濁這三千年前。中國人記載的釋迦牟尼佛滅度,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四年;外國人他們記載的,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。這個我們不要去研究它,差距很大。總而言之,世尊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就說這個世界濁惡,現在是濁惡到極處。佛經裡面常說「境隨心轉」,境是環境,外面的環境常常在變,為什麼會變?隨著人心在變。人心要清淨,外面境界就是清淨世界;人心善良,外面的境界美不勝收,真的是風調雨順。人心不善,外面環境就變得很惡劣;人心不清淨,環境就濁惡。

      現在科學還沒有發現到這個問題,不能說完全沒有發現,少數。可是世間人他不相信,認為這是大自然,不是人為的,與人起心動念、一切造作不相干。這個看法、這種知見是嚴重的錯誤。佛在經上常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一切法包括我們所說的世間跟出世間。《華嚴》尤其說得好,宇宙、生命的來源,萬事萬物從哪來的?《華嚴》給我們講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心就是自性、本性,心現識變。識是什麼?識就是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識。心性,或者在經上講稱為真心,妄想分別執著稱之為妄心,真妄不二,這個理就很深。真心能現,妄心能變,所以分別執著要是善的,這個世間就是天堂;分別執著是不善的,這個地方就是三途。

     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冷靜細心去觀察,也不要看得很遠,我們看看二、三百年這比較近的,二、三百年大概是清朝乾隆、嘉慶的時代。你再看兩百年,再看一百年,再看五十年,你就會深深的感觸到一代不如一代。這什麼原因?清朝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在中國歷史上也都能稱得上鼎盛之期,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大國。中國古人常講「盛極必衰」,那衰到極處也應該再盛,這是循環的,盛衰是循環的,這裡頭有大道理在。人在極盛、享受的時候容易墮落,在苦難的時候容易發憤。我們今天是衰到極處,有沒有看到發憤圖強的?有,不能說沒有。

      真正修行,真正做學問,衰是慢慢的衰,興旺還是慢慢的興旺。真正能夠有幾個人,有十幾個人,發大心、立大願,傳承古聖先賢的絕學,那麼就慢慢的這個道統又會興旺起來。一般人看到現前的狀況都感到灰心,我在年輕時候信心也不足,能興得起來嗎?我的老師告訴我(章嘉大師),世尊的法運一萬二千年,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。正法一千年過去,佛法傳到中國來是像法,那個一千年過去,像法的初期佛法傳到中國來。到唐朝時候就進入到末法,末法有一萬年,照中國的記載說法,一萬年當中也過了一千年,後面還有九千年。我們常常聽到外國人講世界末日,我就向章嘉大師請教,佛法講法運還有九千年,怎麼會世界有末日?老師笑著告訴我,九千年有興、有衰,有高潮、有低落的時候,我們現在在往下降,低落的時候,將來怎麼樣?將來一定還會起來,這他告訴我的。

      所以修學不能灰心,尤其是菩薩道。在世間人心失去了倫理道德,這就是我們今天世界之衰,環境的惡劣。所以地球病了,自然生態被破壞了,與人心有密切的關係。從哪裡做起?這個要知道,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宗教導我們,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。遇到困境,遇到災難,尤其今天是全球性的災難,怎麼辦?要知道從自己做起,決定不要去依靠別人,依靠別人肯定是失敗的。自己行嗎?疑問很多!讀到《華嚴經》裡面我們才有點省悟,為什麼?佛說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。那你就要問,我行嗎?這個世界災難這麼多,我來發心幫助這個世界行嗎?佛說你本來是佛,那我們想佛能不能救?佛能!那現在就靠你了。你要作佛,這個世界就有救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;你不發心作佛,這個世界就沒救了。要發心作佛!你本來是佛,你又發心作佛,怎麼會不成就!

      本來是佛是性德,發心作佛是修德。發心作佛從哪裡做起?從斷惡修善做起。善惡的標準就是聖人留下來的教誨,你對它要有信心,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,我一定認真努力去做,自己成就了,你才能感化眾生。學佛的心,佛怎麼用心,學佛的願,學佛的行,學佛的言。佛的心是什麼?大乘教裡常講禪是佛心,戒律是佛身,這是佛的身、佛的儀表,持戒;教是佛言,經教是佛的言語,你要學得像!這上中下三根,上上根人學佛心,心正沒有一樣不正。但是這個很難,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做得到的。中下根人先學佛的行為,那就是持戒。

      今天講持戒,幾個人真正能做到,為什麼做不到?這個我們要知道,做不到的原因,裡面煩惱習氣太重,外面誘惑力量太強。所以我們真的想持戒,想做好人,怎麼想都做不到。知道這個病根,就跟大夫治病一樣,從根救起。我們的內心盡量要克服煩惱習氣,改毛病,頭一個自私自利,要把這樁事情看破。怎麼看破?人生苦短,世間無常,活在這個世間短短的幾十年,活到一百年的人不多,四、五十歲走的差不多是佔一半。所以古人很感嘆的講,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,這句話是唐朝杜甫說的,說的是真話,活到七十歲的人不是多數。你想想看,這幾十年在世間有什麼意思、有什麼價值?天天沒有忘記跟人競爭,競爭到最後,真的是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佛法給我們講一場空!

      如果能把這些事實真相看清楚,想通了,我們就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捨掉,不再幹這個傻事。人生有意義、有價值,那就是提升自己的靈性,提升自己的智慧,提升自己的道德。學佛的人都知道,人並不是死了一切就了了,不是的,死了下面就是生。六道輪迴,中國自古以來就相信,說實在的話,相信的人多,不相信的人少;在西方,西方也相信,但是相信的人少,不相信的人多。中國的史書,古人的筆記小說,記載得太多了。佛經更不必說。

      證得阿羅漢果位之後,那是聖人,阿羅漢是小聖,佛菩薩是大聖。小聖起心動念都不為自己想,自自然然幫助一切眾生,我們常講尊重一切眾生,愛護一切眾生,關懷一切眾生,協助一切眾生,這個活得有價值、有意義。做得很圓滿的,在中國代表的人物是孔子,在印度代表的是釋迦牟尼。他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?用教學,一生從事於教學。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,釋迦牟尼是職業的教師,那很難得的,他是個義務的教師,他教學不收學費。他對學生沒有分別,不分國籍、不分族群,也不分宗教信仰,有教無類,真的來者不拒,都是那樣盡心盡力的教導;而教學的時間最長,教了四十九年,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。

      跟我們講只要你證得阿羅漢果,這是佛教裡面講成就,小成就,諸佛如來是最高的果位。證到小成就,這個經上講的「或現聲聞獨覺」,聲聞、獨覺以下的是天龍八部、人間,『童男童女』是講人間,『摩睺羅伽』是講畜生道;換句話說,六道眾生你都能夠現身為他們說法,教導他們。阿羅漢就有能力在六道裡頭隨類現身。大乘經教裡面有所謂的「大阿羅漢」,阿羅漢加上個大字,跟一般阿羅漢不一樣,大阿羅漢是指誰?就是大菩薩。阿羅漢是梵語,如果照字面的意思來翻,翻作無學,阿是中國無的意思,羅漢是學,無學那就是畢業了。譬如你念小學,小學六年級念完畢業了,小學的課程你無學,可是小學上面還有中學。阿羅漢是在佛門裡面小學畢業,大阿羅漢那是大學畢業,無學。那個大學畢業無學是什麼位次?是十地菩薩,法雲地的菩薩稱大阿羅漢。

      由此可知,我們今天講的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這都是有學,好像在學的學生,在校的學生一年級、二年級、三年級、四年級,畢業班叫無學,畢業就無學。所以大乘畢業是法雲地的菩薩,那上面有等覺,等覺是等於佛,比佛還差一點,就是說無明習氣還有一品沒斷;那一品斷了叫妙覺,究竟圓滿的果位。在《華嚴》裡面,佛把這個道理講得很透徹,阿羅漢就是放下了執著,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就成阿羅漢;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,就是菩薩;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就是佛,就是究竟圓滿。這三大類的煩惱習氣佛教我們放下,放下你本來是佛。

      沒放下你還是佛,就是帶著妄想分別執著的佛。佛清楚,妄想執著並沒有障礙你的自性,也沒有障礙外面的法相,只是一種,用現在的話講抽象的概念。你被這個抽象概念迷了,在抽象概念當中養成習慣,所以很不容易放下。必須要覺悟,要了解事實真相。放下有人很快,有人很慢。像惠能大師就很快,一下就放下了,所以說立刻就成佛。在教下,我們有看到學習很多年的才放下,逐漸明白了才肯放下。我們今天想放下而放不下,原因在哪裡?你就知道,事實真相了解不夠透徹。了解透徹,哪有不放下的道理!

      如果說我了解很透徹,還是放不下,這個問題我曾經請教過章嘉大師,章嘉大師回答我,還是了解不透徹。所以他告訴我,佛法的修學知難行易。這想想有道理,因為知難,所以釋迦牟尼佛教學教四十九年,真難!放下,像惠能大師那個放下,太容易了,心放下就是!他為什麼那麼容易放下?他的心比我們清淨。換句話說,日常生活當中他都能夠隨遇而安,什麼都好,妄想分別執著很淡,所以聽到佛法他很容易覺悟,悟了之後就徹底放下,那麼快!

      世尊講這些道理,惠能大師做樣子給我們看。世尊苦口婆心給我們做的示轉、勸轉,這講三轉法輪,惠能大師最後給我們作證轉,他來作證明,告訴你放下就是。我們今天也清楚、也明白,依舊放不下,章嘉大師講你還是沒搞清楚。我們要承認,不承認就沒救,承認還有救,為什麼?努力研經學教幫助你看破,看破自然就能放下,放不下沒看破。為什麼看不破?那就是自己的習氣,煩惱習氣太重,現實生活裡面禁不起誘惑,這是自己的大病。知道這個病根,我們自己要懂得防禦,禁不起誘惑我們就少接觸。

      現在染污最嚴重的無過於電視、電影、歌舞,全是染污。佛在戒律裡面制定的,沙彌戒十條裡頭就有,不許可你去觀聽,要遠離,非常有道理。方東美先生曾經告訴我,現代摧毀倫理道德、摧毀社會,到最後摧毀整個世界,是什麼?他老人家毫不思索的,沒有思考立刻就答覆,電視。電視這是個科學工具,它是中性的,它沒有善惡,問題是這些主持節目的人,他播出什麼東西來給大家看。如果播出是正面的,那個好,端正社會風氣;如果是負面的,那就是破壞社會秩序,破壞倫理道德。

      現在社會的惡化已經引起許多人的注意,知道這個東西對社會破壞力太大。昨天、今天,明天還有一天,印尼巴里島上現在正在開會討論這個問題,如何來挽救這個世界。挽救的方法就是讓這些傳媒多播一些正面的,少播一些負面。這三天會議討論這個問題,聽說世界上有兩百多家的媒體參加這次大會。我們希望這次大會能夠提醒媒體不能再破壞,再破壞這個世界確實走向末日。這個力量不亞於核武戰爭,不亞於現在地球上的暖化,是世界末日真正第一因素。

      很難得,我們在半個世紀之前聽到方老師忠告,我們唯一自己能做到的就是不看電視。很多同學知道,我不看電視、不聽廣播、不看報紙、不看雜誌,四十多年。有人問我,法師,有很多這些訊息你怎麼知道?有些同學們他們好心,遇到重要的事情他們會告訴我,有的時候報紙上剪一小塊給我看,所以我也能知道這些訊息,我一看就明瞭。知道事情很嚴重怎麼辦?好好自己修行,反求諸己,到自己真正修行有一定程度的功夫,自然就產生影響;這個影響不是自己心裡頭想求的,心裡頭有求你就錯了,自自然然的。這就是佛法裡講的正理!

      這個正理是什麼?感應。我們修行得好是感,眾生產生影響那是應,它就起作用。把人什麼?把人性本善,把那個本善引誘出來;佛法裡面講佛性,你修行得很好,你把別人的佛性引出來。他看到你,看到你的儀表,儀表是佛身,看到你的容貌,容貌相隨心轉,心善貌就善,心慈貌就慈悲,心淨貌就清淨,相隨心轉!你要知道相隨心轉,外面環境整個山河大地也隨心轉,那一切眾生怎麼會有例外的?沒有例外。當然也隨著善心、善願、善念、善行生起轉變的作用。可不能有惡念、惡心、惡行、惡言,那就不得了,那就毀滅世界。所以我們看到一般人不善,我們努力向善做去,沒有任何顧忌,不在乎人的批評,不在乎人怎麼對我看法,只要是善,一直做下去,堅定的願力、毅力、決心。自己業障消了,那就是好樣子。眾生的業障天天在累積,我們修行人的業障天天在消除,怎麼會不感動人?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休息幾分鐘。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第五首後面一句:

      【隨其所樂悉令見。】

      這個「樂」的意思很深,我們不能不留意。樂是愛好,一切眾生所愛好的是什麼?我們如果用一個字來說明,那就是愛。一切眾生所喜歡的、所好的就是一個愛。你看看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人,佛家講慈悲,慈悲就是愛。為什麼不說愛,要說慈悲?因為世間人講愛,愛裡頭有情,情不好;如果能把情換成智慧,那就十全十美。所以慈悲是智慧的愛,不是情識,它沒有情識,它是智慧,這個意思好!很多宗教都講「神愛世人,上帝愛世人」,伊斯蘭教「真主確實是普慈、特慈的,真主是仁慈的」,中國孔子講仁愛、講仁義,這就明白了,真誠心去關心別人、尊重別人。關心別人、幫助別人就是愛的落實,不會有個眾生拒絕;其他的行為可能遭到拒絕,你愛護他不會遭人拒絕。所以你用真誠的愛心對一切眾生,不同的眾生,都能得到很好的回應。

      我們這些年來對動物,動物有感情,我們在澳洲院子很大,鳥很多,我們每天買點鳥食去餵牠,歡喜!早晨,在清晨的時候我們去餵鳥,通常都有幾十隻、幾百隻鳥飛過來。如果我們要是餵晚了,牠就給我們有表示,牠飛得很低,就在你面前飛來飛去、飛來飛去,我們就曉得鳥食沒有了,趕快去看,果然沒有了,趕緊給牠補充。我們種的菜很多,種的果木很多,我們天天餵牠吃,牠吃飽了,我們的水果樹裡面牠都給我們留著,牠不會去亂啄,很合作。我們愛牠,牠們也愛我們。這有情,對動物舉這個例子,你就曉得,我們愛心真的關懷牠,真的幫助牠,牠也愛我們,我們感受到;牠關懷我們,幫助我們,我們感受到。

      植物、樹木花草,我們種的菜、種的這些瓜長得特別好。所以很多農夫,這菜農,他們賣菜,都覺得我們菜園的菜比他的長得好,隔壁沒多遠。什麼原因?我們是用愛心來種、來培養它。他們的愛心比我們的要差,他們是以利益的,為謀利的,不是有愛心。距離不太遠,也不過就是大概五、六十公尺的樣子,我們的菜園跟隔壁的菜園就不一樣。還有奇怪的事情,種的絲瓜,有一條絲瓜在葉子的後面,我們走來走去都看不見,長得很大。居然託夢給我們悟謙法師,因為她管菜園,絲瓜告訴她,趕快要去摘,它已經太老了。到第二天,她就真的去找,找到了,找到實在是太老不能吃,所以就留它做什麼?留它做種,留它做種子。你看有這個事情。

      所以對於天地萬物,『隨其所樂』,你不知道他的愛好,你用愛心去對他,那就是他所愛好的。我們在新加坡的時候就開始,我們用愛做禮物送到全世界,這非常有意義。所以要懂得學佛沒有別的,就是講提升自己的靈性,靈性的作用第一個就是愛心。「慈悲遍法界,善意滿虛空」,這是什麼?這是我們自己的本性,本性裡面的純淨純善之德,就是愛。中國五千年的教育,教育根本的理念也是這個字,「父子有親」,那個親就是親愛。你要曉得,中國教育是以這個為根本,跟世界上其他國家族群裡面的教育理念不一樣。中國教育的目的,第一個目的,就是父子這種親愛如何一生當中永遠保持而不變質,這是中國教育第一個目的;第二個目的,是如何把這種親愛發揚光大,愛你的家庭,愛你的家族,愛你的鄰里鄉黨,愛社會、愛國家、愛眾生,把這個愛擴大。

      你想想古聖先賢的教育,這個教育是他發明的嗎?是他創作的嗎?不是。古聖先賢讀書,他們沒有發明、沒有創作,他們所作所為都是述而不作,是延續古聖先賢代代相傳下來的,自己沒有創作、沒有發明。到底是什麼人做的?沒有人,這是性德,就是說本來就是這樣的。佛法裡頭有句話說「法爾如是」,這一切法本來就是這樣的,你能夠隨順,這就叫道德,你不能隨順,那叫造業。像這些真正講到根本,我們要多想想、要多留意,人與人之相處,人與眾生相處,人與天地萬物相處,人與一切鬼神相處,也就是這個愛字,佛法裡面講慈悲。從內心裡面真正恭敬他、尊重他,關懷、愛護、協助他。末後一首偈「結用所依」:

      【眾生形相各不同。】

      這都是我們能體會到的。眾生兩個字的意思,本義一定要清楚,生是講發生,眾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,叫做眾生。所以眾生兩個字包括我們現在術語裡面所講的動物、植物、礦物、自然現象。為什麼?全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。所以這兩個字的範圍非常之廣。講『眾生形相各不同』,這句話範圍就大了,我們今天講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形相不一樣,這廣義的講法;狹義的講法,這個眾生只講有情眾生。有情眾生是講十法界的正報,身是正報,這個身生存在世間,不管時間長短,所依靠的叫依報。佛就用這兩個術語全包含了。正報是身,身外之物都是依報,我們要穿衣,衣是依報,我們要依靠它;我們要飲食,飲食是依報;我們要居住,居住是依報,居住的環境是依報。小的環境是地球,我們不能離開地球生存;大的依報就是太空,我們也沒辦法離開太空。十法界都是我們的依報,這個要知道。

      現在外國科學家說得很好,人從來沒有死過。他講得很透徹,我們相信,我們承認。人有沒有死?沒有死。生死是什麼?生死就是身體,身體不是我。什麼是我?他說靈魂是我。靈魂還有靈魂生活的空間,因為靈魂生活的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不同空間維次,它的空間維次比我們高。我們是生活在三維空間,加上時間是四維空間。

      所以形形色色不一樣。為什麼不同?業報不一樣。記住,佛講的心想不一樣,一切法從心想生,所以你找不到兩個人面孔是一樣的。面孔,相隨心轉,為什麼兩個人不能完全相同?他們起心動念不能完全相同,總有差別。嚴格的說是完全相同的一個都找不到。就像江本博士做水實驗,這十年來他做的實驗太多了,告訴我,從顯微鏡裡面看到水結晶的圖案沒有一個相同的。那是為什麼?念頭不相同。同一個人看,我前一分鐘看的,我後一分鐘再看的,這個結晶不一樣,為什麼?前一分鐘的念頭跟後一分鐘的念頭有差別。念是能生、能變不一樣,這些萬物是所現、所變,它怎麼會一樣!

      所以佛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,千真萬確的事實。這個都不是自己,自己是什麼?自己是真心,永恆不變。就是能現、能變的是自己,所現、所變的不是自己。可是這裡頭你還要曉得自他不二,能所也是不二,你才真正能到圓融貫通;你還有二的念頭就不圓融,就有障礙。所以諸佛如來真的圓融貫通,為什麼?他不起心、不動念自然就通達。菩薩還會起心動念,菩薩不分別、不執著;阿羅漢起心動念,也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所以我們今天從什麼地方下手?業障很重,只有從不執著下手,你才會有進步,慢慢向上提升,不斷的提升。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,不在乎別人怎麼批評我,決不被外面境界所動搖,這是成敗關鍵的祕訣。

      我知道這條路是正的,他那個路不正,我路正的,我不能受他影響,我堅持,他就受我的影響;我不能堅持,我就受他影響。堅持要靠毅力、要靠智慧,你只要堅持,你的煩惱一年比一年輕,智慧一年比一年長。我跟諸位說過,我學佛就是不斷這樣提升,這老師教的。確實我的本事就是不受外面境界影響,我會堅持,到什麼時候才踏到邊界?三十年。這個三十年你要能熬得過,三十年之後境界就好了,為什麼?會變成自自然然的,自然不受外面境界影響,自然煩惱輕、智慧長。你們諸位如果說是細心的話,常常聽我講經,你把我一年一年講的東西做個比較,你就會看出來年年境界不一樣。從我的生活,從我待人接物,你細心去觀察,你就會看到我進步。下面講:

      【行業音聲亦無量。】

      『行』是行為,『業』是造作,包括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是意業,言語是口業,身體造作跟你儀態的表現都是屬於身業。行業無量無邊,佛用這三個字全都包括,身、語、意三業,三大類。『音聲』這是略舉一種,因為前面一句講到形相,形相是色,這是對音聲。這就代表六根六塵,當然六識也就包括在其中,也是無量無邊。

      【如是一切皆能現。】

      佛菩薩,佛是講的體,菩薩是講他起用;佛是講法身,菩薩是講應化身。他在十法界,像《普門品》裡面所說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那是菩薩。實在說無論現什麼身,都可以稱之為菩薩。菩薩這兩個字的本義,玄奘大師翻譯叫覺有情,是有情眾生,但是他覺悟了,他不迷了。如果不覺,不覺是凡夫,凡夫眾生,覺悟了就是菩薩。古時候翻譯的叫古譯,翻作大道心眾生,這個大道心就是一般講發菩提心的眾生。還是玄奘大師翻的意思好,為什麼?凡聖關鍵確實就是在覺、迷。

      我們要幫助自己覺悟,提升自己的覺悟,唯一的方法是讀經、聽經、講經。講經是講給別人聽,講給別人聽提升自己,所謂是教學相長。你要不教別人,你自己提升的速度很慢;你要是願意教別人,提升的速度就很快。為什麼?許多的問題自己沒發現,別人一問問出來了。別人問的你能解答得很好,解答得令別人很滿意,你自己知道這有智慧;如果不能解答,就知道我這個地方還遇到障礙。那怎麼辦?自己趕快去找答案,幫助自己進步。或者自己為人解說,解說得不圓滿,自己總感覺得有欠缺,那是自己功夫不夠,還要認真努力。這是教學相長!中國古人講「師資道合」,老師教學生,學生資助老師提升。所以你要想成就,你不教學就難了!菩薩成佛靠什麼?就是教學。

      我們一般人講生生世世永恆不斷,尤其是證得法身之後,與十法界這些有情眾生感應道交,眾生有感,他立刻就現。這個現絕對不是有意的,不要說是法身菩薩感應是沒有念頭的(就是不起心、不動念),連阿羅漢應化在六道,決定沒有分別執著。有分別執著就不能跟眾生感應,就沒有這個能力;沒有分別執著才有這個能力,你的能力就現前。你感應離不開六道輪迴,必須要破無明,破無明之後感應就是遍法界虛空界,我們常講我們活動的範圍大,無限大!『如是一切皆能現』。底下一句就說明為什麼能現。

      【海印三昧威神力。】

      『海印三昧』在前面我們詳細的介紹過,清涼大師他老人家的註疏,註解是在這段的後面,我們學習的時候是提前來介紹。所以這段我們念到此地,我們就不要詳細的說,略略的把它帶過,也做為我們一次認真的複習,我們好好的來複習這段的教誨。首先大師給我們說了十個意思,為我們解釋宇宙萬有的真相。這十個意思第一個「無心能現」,經裡面講無有功用,無分別故,這我們前面念過。我們平常犯的過失是什麼?有功用、有分別,我們著在有。著有有什麼不好?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,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。事實真相是什麼?事實真相《般若經》上講的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、大經裡面常說,「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」。這裡頭不是有有又有無嗎?這是說話方便起見,跟你說真的,無不是空無,無中有有;有不是真有,因為它沒有自性。這要細心去體會,很難,非常之難。

      也難為近代的科學家,為什麼?他們發現了,發現物質根本不存在。愛因斯坦認為宇宙之間只有場是存在的,其他都沒有。場是什麼意思?我們從最簡單的一個說法,它稱能量,能量在稀薄的時候這是充滿了虛空。他認為這個東西是能現能變的,能量在聚集的時候會變成物質,所以物質是能量變的。物質也能夠化為能量,原子彈就是根據這個理論發明出來的。可是能量怎樣變成物質,他就沒有法子。如果能量能夠有一天,科學家發明可以隨意變成物質,我們物質的物用就不會缺乏,所有的物質都是能量變現的。這是講到科學。

      佛經裡頭有,講得比現在科學家講得好,講得圓滿。要知道有為什麼叫妙有?妙有就是非有而有,有而非有,所以用妙來形容。在佛法裡面講,它不是講場,也不是講能量,而是講一念不覺,佛家講能現的是法性,法性也講真心,心現識變。心現識變我們沒法子理解,如果給你講作夢,夢中境界是心現識變,這比較容易懂,其實還是難懂。你有沒有作夢的經驗?有!一天晚上可以做好多個夢,那就說明什麼?說明你的心很亂,心浮氣躁,那個夢就很多,夢很雜亂。如果心地很清淨,那作夢就像我們白天做事情一樣,會記憶得很完整,好像真有那麼回事情;心浮氣躁的人不可能,那都是雜亂無章的,心現識變。

      殊不知我們現前這個世間,這個世界,就跟作夢一樣,沒有兩樣。所以《證道歌》上說得好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。你要怎樣把這個事實真相看出來?你到無有功用、無分別的時候你就見到。那我們要問,無有功用是不是什麼事都不做?不是的,那你就錯了,你還是落在兩邊。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,佛講一切是緣,要隨緣,沒有緣的時候不要攀緣。緣就是我們現在人講的機會,有這個機會你要為一切眾生造福。無論用什麼方法,方法太多了,無量法門,但是都是有利於眾生,決定不能做有害於眾生的。有利於眾生叫功,有害於眾生的叫罪,所以有利於眾生是善業,有害於眾生是惡業,果報不相同。

      但是善業跟惡業都是染業,為什麼?有功用。菩薩跟我們就不一樣,菩薩做不做?做!比我們做得還多,做得還圓滿,但是他是淨業。淨業怎麼說?他斷惡不著斷惡的相,他修善不著修善的相,他念念為眾生,行行為眾生,不著為眾生的相。大乘教裡面講三輪體空,絕不執著我有多少付出,「我」忘掉了;也不執著我對眾生做了多少好事,把眾生也忘掉;第三,當中做的這些好事也不執著,叫三輪體空。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壽者是我做的時間長短,永遠不會放在心上,這是佛菩薩。所以他做的是淨業,清淨業。

      對他有沒有好處?有好處。有什麼好處?他不是有無始無明沒有斷嗎?無始無明逐漸淡薄,所以這叫無功用道。他的修行方法跟我們不一樣,在事相上講,你看不出來,沒有兩樣,他在斷惡修善;骨子裡頭不一樣,他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,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。所以我們用一個名詞來形容他,純淨純善。實際上他有沒有這個念頭?沒有。他要有純淨純善就壞了。本來無一物,怎麼還有個純淨純善?就又壞了,這個道理要懂。所以我們在大乘經裡面常常念到「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」,要真幹。

      像我們現在碰到這個機會,聯合國要求我們幫助做化解衝突,促進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。這是機會找到我們,不是我們找它。這次大會邀請函寄到哪裡我不曉得,聯合國告訴我早就寄出來了,邀請函是祕書長親自簽名的。緣,沒有緣不要攀緣,有緣盡心盡力去做,好事應該要做,不可以迴避。只要是無心,沒有妄想我們不能說,沒有分別執著,都是在修菩薩道。有絲毫分別執著就變成有為的功用,有為功用這是善法,不出三善道,惡念、惡行不出三惡道;換句話說,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,你雖然天天做,你心不自在。如果你放下分別執著,你身心自在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,愈做精神愈好,愈做愈是法喜充滿,那是真正的享受,方東美先生早年所講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

      所以要先懂得無心能現,無心是真心,無心是法性,能現虛空法界。雖現虛空法界,虛空法界實際了不可得,這要真正知道,真正知道了不可得。我們所看的現相是什麼現相?是相似相續相,上面加個相似。如果講相續還以為是真的,不是,是相似的,因為什麼?前面的相跟下面一個相它不是真的,連到的,它只是相似而已,不是相續。就像我們拍電影,現在數碼相機不一樣,在從前我們家庭裡面用的八釐米的小電影,這個東西我年輕的時候玩過,一卷片子拍四分鐘,一秒鐘拍二十四張。所以它一張的速度是一秒鐘的二十四分之一,這一秒,可是在銀幕上放起來你就以為是真的。每張、每張都是一個獨立的幻燈片,從那是最容易體會相似相續。

      這個世界確實是這樣的,剎那就沒有了,你再看到的時候是另外一張,這樁事情我們在《華嚴經》裡面多次的說明。我們現在的電影一秒鐘是二十四張,《仁王經》上告訴我們,我們現在現實的宇宙現相,一秒鐘多少相、多少張?佛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一剎那有九百生滅。我們彈指,像我這種速度,一秒鐘可以彈四次,四乘六十再乘九百,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。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,你怎麼能知道它是假的?我們在電影銀幕裡頭,一秒鐘二十四次的生滅,它那放映機的鏡頭,打開幻燈片照出來立刻就關上,它的速度很快,一秒鐘開關二十四次,那就二十四個生滅,我們看到已經不知道它是假的。現在告訴你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,這種說法是世尊的方便說,不是真實說。真實說怎麼樣?真實說那真是億萬分之一秒,絕對不是兩個十萬八千(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),億萬分之一秒,那是佛的真實說。

      所以佛講的有是妙有,不是真的,你要是以為是真的就錯了。你要了解事實真相哪有放不下的!你不放下不行,你得不到,包括自己身體剎那生滅。你還要執著,還要打妄想,錯了!真正放下你就明白了,明白之後你才得大自在。那你就像諸佛菩薩一樣與十法界感應道交,現身說法,沒有一樣不自在。真的是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;說而無說,無說而說。現在時間到了,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