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689 A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六八九卷)  2006/12/2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689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賢首品第十二」,第四大段「無方大用分」。我們學到清涼大師引用賢首國師的「還源觀六門」,我們學到第四門。第四門是德,一共有四條,第一個是「隨緣妙用無方德」,第二個是「威儀住持有則德」,第三個是「柔和質直攝生德」,第四個是「普代眾生受苦德」,這個四條。文裡面講「即次下第六三昧門」,這就是合前面《疏》裡面講,《疏》給我們講了「十門三昧業用」。

      體是一個,「顯一體」,體是法性。宇宙之間萬事萬法皆是心現識變,世尊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說的就是遍法界虛空界。我們今天講的宇宙,講的太空,無量無邊的星系,每個星球上面的生物從哪裡來的?佛告訴我們,我們自己本性所現的。本性所現,現就起作用,不現是理體,理體就是「自性清淨圓明之體」,這是講法性。法性是整個宇宙的本體,一切萬法的本體,一切生命的本體,一個,體是一個。這個意思很深,我們要能夠細心去體會。如果真正體會得,你就曉得整個宇宙跟自己的關係太密切了。我們在大乘教裡面看到的,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,以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,無緣、同體就是肯定、認知宇宙跟自己是一不是二,所有一切眾生跟自己也是一不是二,關係非常密切。

      外面是大宇宙,我們人身體是小宇宙,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。我們在講席這麼多年當中,早年我們就常說,我們身體怎麼樣的複雜,外面宇宙也是怎麼樣複雜。外面大宇宙的複雜跟我們身心小宇宙的複雜完全相等,這個話說得很多次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現在我們學《華嚴》,雖然《華嚴》還沒有學圓滿,大概現在我們學到應該是八、九分之一的樣子,可是這些境界愈來愈明顯。我們修學確實法喜充滿,無量的歡喜,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愈來愈清楚,愈來愈明瞭。

      體它有用,用有兩種用,一種是「海印森羅常住用」,就是十門三昧裡面第一門「圓明海印三昧門」。這個用是什麼?現相。海印是比喻,前面詳細說過了,森羅萬象就是心現。第二個作用是「法界圓明自在用」,法界圓明自在用就是前面所講的「華嚴妙行三昧門」。用有兩種,起作用。華嚴妙行三昧門,這就講到識變。前面海印森羅常住用是心現,唯心所現;華嚴妙行三昧門,唯識所變,往下都是識變的。

      第三個講三種遍,遍是普遍,「一塵普周法界遍」。現在科學家證實了,證實什麼?宇宙是一個不能分割的整體。縱然你把它碎成微塵,每一粒微塵裡面還是整個宇宙的影像,這個很奇妙,現在科學家稱這個為「全息攝影」。「全息攝影」這個名詞還有很多人不清楚,全息攝影是一種科學的技術,多維次的攝影術。我們現在攝影通常是用三維空間,但是三維空間我們還沒有辦法把三維照出來。可是現在有一種立體電影,立體電影用什麼方法?用兩個攝影機,三維攝影機,照出來的照片當然就很模糊,必須再加個雷射光進去,那你就看清楚了。看到是什麼?立體的。但是它是照片,它不是真的人。

      而且在多維次攝影技術的照片,譬如照一個人像,你把這個相片撕成兩半,每一半裡頭還是完整的人像,就變成兩個完整人像。再把相片撕成很小的小片,每一片裡頭依舊是一個完整的人像,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科學家做了這個實驗,證實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,就是大宇宙它濃縮在小碎片裡頭,這就是佛經裡面講一微塵裡面有世界。佛三千年前講的,現在在全息攝影技術裡面證明了,證明這個事情。這就是《華嚴經》此地講的「一塵普周法界遍」。

      一粒微塵裡頭有法界,整個的法界,而且我們前面讀過,什麼人能夠進到微塵裡面的法界?《華嚴經》上給我們講的,普賢菩薩能進入。誰是普賢菩薩?我們每個人都是普賢菩薩,修普賢行的人就叫普賢菩薩,這個諸位要記住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你現在是不是佛?是佛。你現在是不是普賢菩薩?是普賢菩薩。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,障礙你的性德。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完全恢復,你就是佛,你就是普賢菩薩。普賢菩薩跟佛有什麼兩樣?佛是從體上講、法性上講,你是佛,本來是佛;菩薩是從用上講,從體起用,用就是菩薩。用得最圓滿、用得最究竟、用到極處,是普賢菩薩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普賢菩薩為長子,菩薩眾裡面他排列的位次在第一,文殊排在第二,文殊是智慧。智慧要應用在生活上,我們現在講應用在工作、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,那就叫普賢。由此可知,普賢是什麼?文殊菩薩智慧的落實,圓滿的落實、究竟的落實,是這麼個意思。

      「行四德」,四德裡頭包括的就多了,十門三昧裡面包括了六門。實在講,前面我們介紹十門三昧的時候跟諸位提到過,每一門三昧都圓滿包括其他一切三昧,這個就是全息照片,就是「一塵普周法界遍」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一即一切,那個一是任一,一微塵、一粒沙、一個碎紙片,任何一個裡面都包括整個宇宙、整個法界。過去我們只是聽佛經上這個說法,今天科學家用儀器照出全息照片,就是立體照片,證實這個訊息。這個訊息告訴我們,宇宙是一體的,很難得,讓我們引用科學,對佛法的信心更堅定。

      「三遍」裡面,第二個「一塵出生無盡遍」,第三個「一塵含容空有遍」。這個三遍都是「因陀羅網三昧門」,因陀羅網三昧裡面含的這個意思。帝釋天的天網、羅網,裡面所繫的寶珠光光互照,每一粒珠子裡面有一切珠的影像,一切珠裡面都有這一珠的影像。說明因陀羅網是個整體,每一粒珠是它的部分,部分裡面有圓滿的整體,這在佛法稱不思議法門。什麼原因?清涼大師說得好,法爾如是,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,不是人為的。言思所不及,言語說不出,不但言語說不出,你怎麼想也想不出來,你不想就明白了。為什麼?想是意識,想是妄心,這個是真相,用妄想決定不能了解宇宙的真相。宇宙的真相既然是真心現的,必須真心現前就完全明瞭。不是不能明瞭,要真心去了解真相,妄心是決定不能了解。

     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科學家能夠探測它的訊息,能不能徹底了解?不能,什麼原因?他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。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,阿羅漢所見的比我們清楚,為什麼?三種障礙他去掉一種了。菩薩比阿羅漢更清楚,菩薩把分別也放下。佛就是圓滿了。文殊、普賢是圓滿的,他們是連妄想都放下。為什麼不能把這個事情給我們說清楚、說明白?他說清楚、說明白了,是我們聽不清楚、聽不明白。什麼原因?我們有障礙,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。他給我們說,我們說聽懂了,誰懂得?意識裡頭的,沒有回歸到自性。我們自己以為懂了,普賢菩薩笑笑,你懂什麼?歸根結柢,放下,這是真話,這是實話。所以我們對於佛法要有堅定的信心,絲毫沒有懷疑,誰能做得到?以《華嚴經》上來說,初信位的菩薩做到了。所以,你只要對佛法有堅定的信心,沒有絲毫疑惑,你就到初信位的地位,你就入門了。

      我們現在對佛法信不信?不信。遇到問題,遇到困難,還是自己得想辦法解決,這就是不信。有沒有真信的?有,我們看到幾個,哪幾個?你們大家都看過,山西小院那些人真信。他們為什麼會真信?他們得重病,醫院裡這些大夫、醫生宣布他們的病不能治,放棄治療。告訴他們,你們的壽命頂多只有三個月,所以他們絕望了。真正放下,全心投靠阿彌陀佛,一心稱念,居然念了三個月,病沒有了。再到醫院檢查,奇蹟發生了,不是奇蹟,是什麼?是真信,真信的力量不可思議。那我們的病讓醫生去治,能不能一樣治好?能。為什麼治不好?我們對醫生有懷疑,對醫藥有懷疑。所以你要曉得,是阿彌陀佛給他治好的?不是的,自己信心治好的。不管你信哪個,你信那個醫生的時候,那醫生就是神,那醫生就是佛,肯定把你治好。如果你是「這個醫生恐怕有問題,這個藥不太可靠」,決定治不好。信心成就一切,大經大論上講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,你不信就不行了。

      你對佛要是有堅定的信心,那個果報你自己受,別人看到羨慕。信心能改變一切,這是什麼道理?佛經上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由此可知,我們今天遭遇這些災難,遇到這麼多困難,什麼原因?我們沒有信心,我們對什麼都懷疑。為什麼會懷疑?迷惑,對什麼都不知道,事實真相不了解。所以經典起了很大的作用,常常讀經,慢慢就明瞭。根利的人,很短的時間他就明白了,明白就是佛家講的開悟,他覺悟了。根性差一點的人,時間就長一點,下根人時間就更長。我是個中下根性的人,不是上根利智,我所得力的地方沒有別的,相信老師。我對老師的教誨有堅定的信心,我知道老師愛護我,老師不欺騙我,他怎麼樣教,我就怎麼樣幹,我從這個基礎上奠定的。真信佛在什麼時候?大概在我學佛三十年之後。我二十六歲學佛,將近六十歲的時候,講《華嚴經》、講《楞嚴經》,真信了。這些年,信心愈來愈堅固,愈來愈明朗,愈來愈肯定。

      過去中國、世界其他國家古老的預言,我也看了不少,我也很相信,也動腦筋如何趨吉避凶。現在我明白了,沒有災難。怎麼沒有災難?信心改變了一切。災難從哪裡來的?錯誤的心行裡面產生的反應。我們能把錯誤的心行完全改掉,完全能夠隨順法性,都恢復正常了,哪有災難?就像身體一樣,我們身體有了疾病,原因是什麼?原因是我們內部裡面的器官一定有病菌感染,使我們的器官(就是機器)運作不能正常,這產生毛病了。用什麼方法治療是最好的?用信心。清淨信心能夠把病菌轉變成健康的細菌,把器官運作不正常恢復到正常,這正確的。藥物是補助,如果遇到高明的醫生,藥物對症會把你恢復正常的時間提前,譬如原本要一個星期才能恢復,加上藥物治療的話,三天就恢復了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    佛法一點迷信都沒有,只有佛法把宇宙人生的真相(諸法實相)講得透徹。很難得,三千年之後,這些科學家用科學的工具、儀器證實了少分。這個少分對我們學佛是有很大的貢獻,讓我們跟經典兩個一對照,我們對於佛菩薩不能不尊敬,不能不佩服。而佛菩薩教給我們的方法毫無保留,教我們放下執著、放下分別、放下妄想。理上講得透徹,講得圓滿。

      我們根據佛經的教誨做了一片光碟,「凡聖迷悟示意圖」,這個圖很簡單,但是把這個事情講得很清楚。這個就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我們用三原色,紅色的代表執著,藍色的代表分別,黃色的代表妄想。佛告訴我們,你是佛,真佛不是假佛。你現在變成凡夫,就是因為你有妄想、你有分別、你有執著。這三大類的煩惱合在一起,這樣讓你看這個世界看扭曲了,世界的真相你完全看不出來。佛告訴我們這個東西是妄的,不是真的。

      我們把真,海印常住用是我們外面的生活環境,法界自在用是我們的身體,我們的眼睛好比是法性,比喻作法性,外面森羅萬象是法相,海印森羅常住是法相。這個東西有沒有傷害我們的法性?沒有。有沒有傷害外面的法相?也沒有,它是虛妄的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你只要把執著去掉,不要執著,這樣子看起來就方便多了,就像我們戴個太陽眼鏡一樣,外面境界看得清楚多了;加上這個真的是什麼都看不見,模模糊糊,這凡夫。這個境界就是阿羅漢,所以阿羅漢比我們清楚。再把分別放下,我不分別了,只有妄想,這就很薄,就看得很清楚,這是菩薩。再把妄想放下,就本來成佛。所以你要曉得妄想分別執著是妄,不是真的,本來沒有,法性上沒有,法相上也沒有,這個東西是假的,不是真的,放下就是。

      這使我們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示現的,他示現得很好,示現就是教我們,放下哪有那麼簡單?誰肯放下?釋迦牟尼佛示現十九歲出家,到處去尋師訪友,去學道,學了十二年。吃盡苦頭,不成功,最後放棄了,跑到菩提樹下去打坐,把整個心情定下來,統統放下來。這一放下來之後,豁然大悟!他在菩提樹下面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就成佛了。這個示現給我們很大的啟示。

      在我們中國有個了不起的人,禪宗六祖惠能,他沒有十二年。他賣柴的時候,聽到一位居士念《金剛經》,他聽了很有味道,有所領悟。由此可知,惠能大師煩惱很輕,也就是說分別執著很少。這個人很隨緣,沒有什麼分別執著,人家說什麼都好,沒有一樣不好,很容易開悟。到黃梅去住了八個月,八個月也沒有聽經,他在黃梅做義工,廚房裡面舂米破柴,幹這個活。不能到禪堂參禪,也不能到講堂去聽講,做八個月苦工。五祖曉得這個人的悟性很高,悟性很高就是他煩惱輕,煩惱輕就是他沒有分別執著,是難得的這麼樣一個人。半夜三更到房間裡面跟他講《金剛經》,講三分之一,大徹大悟。三分之一是什麼?妄想放下了,徹底放下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五祖把衣缽就傳給他,二十四歲。這是在中國做的示現,這種示現是對當時修行人講的。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的示現是對一般眾生講的,十二年。惠能大師只有幾個月。

      為什麼不放下?沒有別的,放下之後,世出世間全通了,智慧圓滿、德行圓滿、相好圓滿、福報圓滿,你才能教化眾生。福報圓滿之後怎麼樣?「普代眾生受苦德」。釋迦牟尼佛福報圓滿的,過什麼樣的生活?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我們看起來苦不堪言,為什麼?普代眾生受苦德。世間受苦的眾生多,有福報的少。釋迦牟尼佛這樣一示現,讓受苦報的那些眾生心裡面得很大的安慰。我們雖然苦,還有個破房子住,比他還好一點,得很大的安慰,接受佛陀的教誨。所以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所有一切示現都是為幫助眾生覺悟的,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所以四德裡面的「隨緣妙用無方德」,手出廣供三昧門,毛光照益三昧門,好像是這個意思,隨緣妙用。「威儀住持有則德」,現諸法門三昧門,主伴嚴麗三昧門;我們想想,這一德裡頭包括前面很明顯的這兩種。「柔和質直攝生德」,就是四攝攝生三昧門;「普代眾生受苦德」,俯同世間三昧門。行四德裡頭有六條。

      所以要想幫助眾生要受苦,是不是真受苦?沒有。世間眾生以為苦,佛菩薩這裡頭大樂。奇怪了,怎麼會大樂?剛才講信心,佛菩薩的信心把境界轉變了。冬天嚴寒,他穿得很單薄在那裡打坐,他那個信心把他的範圍可以變得很暖和;夏天炎熱,他能把他的周邊變得清涼,他有這個能力,境隨心轉。我們凡夫很糟糕,凡夫是心被境轉,所以不自在。他們能夠叫一切境界隨心轉,為什麼?一切境界是心想生的,心想生的,心當然能轉變它。托缽,每個家裡托來的飯菜都不一樣,我們吃起來很難吃,為什麼?我們有分別、有執著;佛菩薩接受這個供養,天廚妙供,怎麼會一樣?山林樹下,在那邊打坐,下雨了,四周下雨,就是他坐的那個地方不下雨,他怎麼不快樂!他的那種樂,我們想像不到。我們看他,那是神,那不是人。沒錯,他是神。神是什麼意思?對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明瞭,那個人就叫神。

      我們不曉得,其實我們都有,只是迷而不覺,我們糟糕就糟在這裡。佛菩薩教導我們,我們又不肯接受,又不相信,又不能依教奉行,這個佛菩薩講剛強難化,《地藏經》上講「剛強難化」。所以從今之後,我們把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真的要學佛。學佛什麼?學佛就是用我們的清淨心來轉變外面的境界,來轉變我們的身體。第一個是轉變身體,身體健康。把我們身體所有不健康的那些部分,那些病態的器官、細胞,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恭敬心把它恢復正常,山西小院給我們做了證明。

      佛教人,第一個是指示,第一種方式指示給你看,讓你領悟;指示還不能夠領悟,再勸導你;勸導你還不相信,示現給你作證明。佛家講三轉法輪,示轉、勸轉、作證轉,山西小院是作證。念佛往生,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法師作證,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作證,證明給你看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去年黃忠昌居士在深圳往生,作證轉。你問,他在二、三年的時間為什麼就成功了?沒有別的,放下了,就是這麼個道理。

      你的修學為什麼不成功?你不肯放下。再告訴諸位,放下不在事上,事上放下不是真放下,心裡放下,心上真的沒有。為什麼祖師大德要從事上來教我們?事上放下容易,心上放下不容易,事上放下可以幫助你心上放下;因為事上沒有放下,你心裡會老是掛念著,道理在此地。果然心裡放下了,沒有留戀了,事放不放無所謂,為什麼?看那個事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你對事沒有絲毫分別執著,有即是無,無即是有,有無不二。到那個功夫就無所謂了,沒有到那個功夫還是從事上放。

      章嘉大師教我就是從事上,他教我放,我真的布施了六年,把自己身上所有一點東西布施得乾乾淨淨,只剩下兩套換洗衣服、一床薄薄的鋪蓋。到哪個地方去,衣服打個包袱背在身上,連鋪蓋一起,背在身上就走了,什麼都沒有,一分錢也沒有。就在這個時候出家的因緣成熟了,台北圓山臨濟寺那個時候的方丈心悟法師找我,希望我出家。所以我出家的時候,台中的同學給我買了張火車票,從台中車站到圓山車站,一分錢也沒有,自在。所以事可以幫助你心上不執著。如果事上,東西太多,你的財物太多,很難放下,那個能放下,那是真功夫,那不是凡人。凡人修的過程一定是這種方式。

      你看惠能大師能放下,窮,什麼都沒有。破房子,家裡有個老母親,自己天天上山砍柴,到城市裡頭把柴賣掉,得到一點錢買米回家去養活老母,什麼都沒有。聞到佛法之後,很難得有幾個善心的居士,「你到黃梅,你的悟性很高,你去學道,你家裡老母親不要掛心,我們替你照顧」。還有一個客人送他十兩銀子做安家費,沒有牽掛。所以五欲六塵、名聞利養這個東西可麻煩,為什麼不能成就?被這個害了,無始劫害到現在,出不了頭。這個必須要覺悟,一定要捨,一定要放下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休息幾分鐘。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我們接著看賢首大師「妄盡還源觀」的六門,第五是「入五止」,第六是「起六觀」。五止,第一個是「照法清虛離緣止」。止觀是真正修行,由此可知,前面「顯一體」非常重要,這是修學的根本,也就是佛家所說的明心見性。一切法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是心現識變,那是根源。心性也是大乘教裡面常常所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,你把本來面目找到就叫做成佛。本來面目並沒有丟掉,因為本來面目不生不滅、不來不去、不常不斷,我們今天講失掉,是迷失,不是真的失掉了。就像前面所講的,只是我們面前現在有個障礙,這個障礙既沒有妨礙我的心性,也沒有妨礙外面的法相;換句話說,法性、法相裡面決定沒有,所以是妄的,虛妄,不實在,只要你放下就恢復了。

      放下少分,少分是執著,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就透出一部分,那就是阿羅漢,能力恢復一部分。像阿羅漢的天眼能看一個小千世界,這就是能力恢復了。我們今天不行,年歲大了,戴老花眼鏡,看不清楚了,這就是毛病。他們不會,他們沒有老化,他們的眼睛多厲害,能夠看一千個銀河系。阿羅漢,恢復少分。佛經上講阿羅漢的天眼能看一個小千世界,一個小千世界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講法,就是現在所說的一千個銀河系。再把分別放下,那是菩薩,菩薩的能力恢復得超過阿羅漢十倍都不止;換句話說,阿羅漢能看一千個銀河系,菩薩能看一萬個銀河系,那是什麼菩薩?小菩薩。我們在此地看到了,《華嚴經》上常常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那就是菩薩的等級有四十一個等級,一個等級比一個等級厲害,最低的等級超過阿羅漢十倍都不止。佛說這不希奇,是你自己的本能,你本來是這樣子的。你本來是佛,你本來能見的是遍法界虛空界,無量劫之前,無量劫之後,你統統能看見,就是被妄想分別執著害了。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,你為什麼不把它捨掉?

      所以前面都是修行的準備功夫,到入止觀的時候,這真正修行。止就是把心定下來,止是禪定;觀是覺照,起作用。止,說了五條,第一個是「照法清虛離緣止」。「照」是照見,什麼叫照見?離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照,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沒法子照,他有障礙。阿羅漢就有止,就有定了,《楞嚴經》上佛跟我們講的,阿羅漢修的定是九次第定,超過六道,因為六道裡頭有修定的,所謂四禪八定。四禪八定都是伏煩惱,沒斷,定功不夠,不能把煩惱轉變成菩提,不能轉變,只能夠把它伏住,它不起作用,所以四禪八定是伏煩惱。再往上去一層,定起作用了,煩惱永遠不起現行,產生變化了,把煩惱開始轉變成智慧,轉煩惱為菩提。他有照的功夫了,雖然很淺,它起作用。

      照法清虛,一切法清淨,虛是什麼?虛而不實,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夢幻泡影是虛。清是什麼?它本來是清淨,它不染污。就像我們剛才舉的比喻一樣,我們以為法有染污,我們以為自己心有染污,其實心跟法都沒有染污。你細心去找,你去反省,你心裡頭哪個地方染污了?我們講妄想分別執著,你去找找,你身體哪個細胞、哪個器官裡面有妄想、有分別、有執著?找不到。到外面去找,外面境界上有沒有?你也找不到。

      《楞嚴經》一開頭,七處徵心,你說你有心,阿難講的,釋迦牟尼佛並沒有說什麼真心、妄心,你說你有心,心在哪裡?你找出來我看看。找不到!你要曉得,我們講真心、講妄心都是假名,都是分別、都是執著、都是妄想,所以怎麼找都找不到。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,就在現前。你看宗門裡面大徹大悟的人,他一下開悟了,說出一句話,「踏破鐵鞋無覓處」,到處去參訪、去求學,鐵鞋都穿破了,沒找到,找不到。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十二年的參學,踏破鐵鞋無覓處;菩提樹下一坐,什麼都放下,豁然大悟,「得來全不費工夫」。你起心動念去求,你求不到。十二年是個圓滿的數字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,菩提樹下入定,萬緣放下,自性現前了,明心見性。這個啟示的作用很大,我們要能體會。

      惠能大師示現的真叫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,示現的徹悟。我當年,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,告訴我惠能大師學不得,不是一般人能學得到的。我聽了聽不懂,為什麼學不得?真的學不得,為什麼?你有心去學,錯了。惠能大師無心,無心不要學就現成的。無什麼心?無分別心,無執著心,無妄想心,妄想心是起心動念。換句話說,他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誰要做到了,誰跟他一樣。你還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你學他學一輩子也學不到,下輩子再來還是學不到,生生世世都學不到;什麼時候你放下,原來就是。

      所以你能夠照法,照見一切諸法清虛,就是清淨寂滅,攀緣的念頭沒有了,離緣。這個念頭沒有了,這叫止,這是對境界。我們對境界還有需求嗎?還有欲望嗎?沒有了,為什麼沒有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《大般若經》上所說的,總結是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你還有希求嗎?緣就是希求,沒有了。對於一切法裡頭,我們常常講的,控制的念頭沒有了,佔有的念頭沒有了,對立的念頭沒有了,這是離緣止。你今天為什麼不能放下?對立不能放下?佔有不能放下?控制不能放下?你不曉得事實真相,你以為這一切法真有,以為你自己身體也真有,錯了,身體也沒有。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我與我所有都不可得,你何必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,害得你自己搞六道輪迴,生生世世搞得這麼苦。自作自受,沒有人加給你的,你自己迷了,自己受。

      無量劫來難得遇到一個好人,這個好人就是釋迦牟尼佛,他把這些事情說穿了。我們這一聽,真聽明白了,立刻放下就立刻成佛,慢慢的放,慢慢的成佛;快快的放,快快成佛;當下就放下,那叫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我們在中國看到惠能大師這個例子,當下成就,再看看永嘉禪師也是這個成就。永嘉比惠能還差一點,永嘉還到處參學,惠能沒有參學,一接觸他就明白了,他就徹底放下。

      我們在《壇經》裡面所看到的,五祖把衣缽傳給他,二十四歲,沒有出家,居士的身分。逃難,五祖叫他趕快逃,怕別人不服,奪他的衣缽,會害他的命。他跑到獵人隊裡面去隱居十五年,沒有人知道,伺候那些打獵的人。在逃難的途中,在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,出家的女眾,惠能看到了很歡喜。無盡藏比丘尼受持《大涅槃經》,天天讀誦,依教修行,也修得很苦,不了解裡頭的意思。當然她讀《涅槃經》時間很長了,心也相當清淨,看到惠能大師很有智慧,向他請教。她把《大涅槃經》念給惠能聽,惠能不認識字,惠能給她講解,講解到她開悟了。所以,惠能一生度了四十三個人,四十三個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無盡藏比丘尼是頭一個,路上碰到的。為什麼一講她能夠開悟?他講得透徹。真正透徹明白了,看破了,看破之後自自然然放下,放下什麼?妄想分別執著,只要放下這個就大徹大悟。

      能夠放下執著,小悟;能夠放下分別,大悟;能夠放下妄想,徹悟。這樁事情,諸佛菩薩非常慈悲,幫不上忙。佛菩薩只能把這樁事情講清楚、說明白,悟不悟是你自己,這是真的。佛菩薩要是真的能幫助人開悟,我們都不要修行了,他很慈悲,都會幫助我們開悟。不可能的,是你自己迷的,還是你自己悟,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,我自己迷的,我要自己悟。不是別人迷我的,是我自己迷的,這個要懂得。佛法裡頭沒有一句話是妄語,佛絕不欺騙人,誠誠懇懇,老老實實。

      第二句,「觀人寂泊絕欲止」,這一句不好懂。前面是觀法,照法就是觀法,這是觀人。觀什麼?觀人的性,這個性是本性,不是習性,習性不清淨。這種觀法就跟《三字經》上講的是一樣的,你看《三字經》一開頭,「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」,觀這個,「習相遠」不觀,觀性相近。我用這個講,諸位就比較好懂。性是什麼?本性是善,本性是安靜的。寂是靜,寂也是安;換句話說,自己的真心、自己的本性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,現在還是沒有。如果它起心動念,那就是虛妄的,那不是真心。我們講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是妄想,不是真心。

      真心在哪裡?在六根,在眼叫見,在耳叫聞,在鼻叫嗅,在舌叫嘗,我們能見、能聞、能嗅、能嘗的是真心。但是現在真心雖然起作用,它上面隔了一個障礙,那個障礙是什麼?那個障礙是妄,是習性,習相遠。習不是真的,你要是迷,不覺的話就產生障礙,你要是覺悟了的話,它就不起作用,覺跟迷,關鍵在覺迷。你看人要看人的真性,看人的真性,人是佛,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你現在還是佛。佛眼看你,你決定是佛,他看你的性,看你的本善本性,他不看你的習性。為什麼?習性是假的,習性會變的,真性是不生不滅的,永恆不變的。

      你看到這方面的時候,這個寂泊有的經文上用「寂怕」,害怕的怕,寂怕跟寂泊意思是一樣的,就是清淨寂滅,意思是相同的。清淨寂滅,我們講粗一點的話,沒有名利心,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他安、他靜。本來安、本來靜,是清淨的,佛法裡常用寂靜、寂滅。你能看到這個層次,你的名利心、你的欲望自然就沒有了。為什麼?你看到所有一切眾生是平等的,沒有說哪個多一點、哪個少一點。於是你那個平等的恭敬心就生起來了,普賢菩薩的「禮敬諸佛」,對於天地萬物你都是真誠的禮敬,性德。我們今天不知道尊敬別人,是什麼?迷了,就是被這個障礙,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。我們通過妄想分別執著來看一切萬物,以為那是真的,那個相是真的,錯就錯在這裡。如果覺悟了,覺悟就是知道我們現在看到的不是真的。

      有妄想分別執著不是真的,離妄想分別執著是真的,真妄不二。什麼叫真妄不二?譬如我們有妄想,妄想很薄,不太嚴重,外面的人也看得見我的臉,我也能看到外面。我看到外面是黃黃的,人家看到我臉上也是黃黃的。你要是覺悟了,這個東西是假的,外面不是黃的,我的臉也不是黃的,雖然有這個障礙,你不受它的欺騙,你很清楚,這就對了,你就不受其害。如果你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你就受害,你就受它欺騙。

      所以覺,覺就好了,長遠的覺,慢慢這個妄想,妄想就是習氣,就自然都斷了,自然就沒有。為什麼沒有?你不再分別執著它,自然就沒有了,習氣慢慢就斷了。所以執著這個東西要斷,執著的習氣也比較容易斷。阿羅漢執著斷了,有習氣;再提升一級到辟支佛,習氣斷了。菩薩分別斷了,執著當然沒有了,分別斷了,有分別的習氣。到佛,分別的習氣斷了,這是十法界裡面的佛,佛還有妄想,就好像剛才我們有一層,那是十法界的佛。這一層斷掉了,明白了,斷掉了,就超越十法界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圓教初住菩薩,法身菩薩,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。但是還有習氣,無明的習氣,就是妄想的習氣,這個習氣難斷。菩薩有四十一個階級,這個階級怎麼分的?就是習氣厚薄不一樣,愈往上去習氣愈薄。到四十一個階級,最後一點點習氣也斷了,那就是究竟圓滿。這麼個道理,這個理跟事我們都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      所以觀人,觀人不要看他的煩惱習氣,看他的煩惱習氣,那你自己的煩惱習氣統統被他引起來。看到這個人喜歡,看到那個人討厭,看到這個人持戒,看那個人破戒,你都生煩惱。你從性上看,像佛一樣。從性上看怎麼樣?都是佛,都是平等的。他的習染不要去理會它,那是假的,假的會斷掉,真的永遠不會消失。見性不見相,你所有一切愛欲的念頭就能斷得掉。我們凡夫愛欲的念頭斷不掉,是什麼?見習氣,不知道見本性。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你天天都在習相遠裡面打轉,那怎麼行?這是教我們,一個是觀外面境界,觀諸法,一個是觀人。你要用這個角度去看,人人都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你心多舒暢、你多快樂!

      毀謗我的人、欺負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都是佛,他們所幹的事情都是好事,怎麼是好事?來看看我還執不執著,還分不分別,好像老師來考我的。所以在逆境惡緣裡面一點點瞋恚心都不會生起,不但不會生起,還生感謝他的心,來考考我。我很歡喜,我順利通過了,我沒有怨恨心,通過了。善人、好人處處關照我、照顧我的,也來考我,我有沒有貪戀的心?所有一切境界都是幫助我提升。順境善緣幫助我斷貪戀,逆境惡緣幫助我斷瞋恚,貪瞋痴這樣斷掉的。所以說善學,就是你會學,會學什麼境界都是好境界,什麼人都是好人,都幫助你斷貪瞋痴慢,都幫助你成就道業。所以你的眼目當中,善人惡人、逆境順境都是善知識,你一生沒有遇到一個惡人。對你再凶惡,像歌利王來把我的身體凌遲處死,一刀一刀割出來,那什麼?善友。為什麼?這一關,這一個大考,忍辱波羅蜜圓滿了。

      釋迦牟尼佛學菩薩道的時候碰到這樁事情,忍辱波羅蜜圓滿。圓滿怎麼樣?把成佛提前了。釋迦牟尼佛原本是賢劫第五尊佛,彌勒在他前面,他在彌勒後面。因為他忍辱波羅蜜提前圓滿,歌利王幫助了他,所以他成佛提前了,他提到第四,彌勒菩薩延後,退到第五。歌利王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善知識,幫助太大了。我們在這裡去體會,在這裡學習。別人怎麼樣傷害我,我還有怨恨,錯了,大錯特錯,那就是什麼?來考試的時候,你不及格,禁不起考驗。

      我在這個地方是學到一點功夫,我這忍辱波羅蜜,我跟同學們講過,沒有學佛之前,抗戰剛剛勝利之後,我回到南京,在南京第一中學念書。我同班有個同學,忍辱波羅蜜是他教我的,我跟他學的。這個同學我看不順眼,老是拿他來開玩笑,戲弄他、欺負他、虐待他,一年,兩個學期。可是這個同學在背後,在我的背後,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,他對我都是讚歎,我對他都是毀謗。一年的時間,我感覺得很慚愧,我向他道歉,我對不起他,他若無其事。他對我很讚歎,說我對學校、對同學做了很多貢獻,非常佩服。

      所以,我的根性不是很利的,一年才被他感化。可是我去感化別人,人家對不起我的時候,我能夠忍辱,跟他一樣,跟我這白振寰同學一樣。我讚歎別人的長處,決定不說別人的過失,人家一、二個禮拜就來道歉。我真佩服,我想想自己,我一年才向人家道歉,怎麼人家才幾天就回頭?比我厲害。他的成就為什麼不如我?他沒有我好學。我的成就靠好學,一生學習不中斷。但是這種受屈辱的時候、覺悟的時候,確實有很多人都超過我。所以人自己要知道自己,自己要很認真努力學習。

      我跟那個同學在一起,那一年我十九歲,學到忍辱這門科目,這個對我以後學佛幫助太大了,就是我能忍。我學佛五十五年,遭遇的挫折太多了,小的挫折是常常有,重大的挫折諸位都看過,能忍,沒有放在心上。可是每一次重大的挫折,境界一定大幅度的提升,不但境界大幅度提升,福報跟著就來了。所以我遭遇到重大挫折,我就知道我又要提升了,這是真的,一點不假。尤其是這幾年《華嚴經》上真正得受用,所以諸位真要聽經、要學經教,學我最近講的,以前的不算,為什麼?沒成熟,好像吃東西一樣,半生不熟。現在聽我講的東西,熟了,我還不敢說熟透,熟了,味道跟從前不一樣。所以,這兩樣你要是學會了,真的能契入華嚴境界,你怎麼對人,你怎麼對事。

      「性起繁興法爾止」。萬事萬法的興起,根源是自性,繁興是森羅萬象。這個跟第一句相不相衝突?不相衝突。第一句是講萬事萬法,大自然,這個地方是講我們如何面對大自然。譬如大自然四時的變化,春夏秋冬,你要知道這是自然的運行,自然的現象,自然的秩序。法爾就是自然的意思,法它原本就是這樣的。我們應該怎樣?我們隨順,隨順就對了。不要去改變自然,那你就錯了,我們要跟大自然一樣。

      普賢菩薩教我們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什麼事情不要自己想怎樣怎樣。像我們跟同事往來,我們儘量用商量,儘量徵求別人的意見,不要提出自己的意見,讓別人提出意見跟我們自己能相應、能相同,最高明的。尊重別人,這是個好的領導。叫別人統統聽我的,不是好的領導,那是什麼?人家服在你的權威之下,心不服;表面上服從,心不服。《弟子規》裡面講「勢服人,心不然」,「理服人」那才是自然的,所謂心服口服。光是拿著我們的權、地位、威勢去壓別人,這是錯誤的,那就是違反「性起繁興法爾」的原則。你要隨順,要懂得隨順,要懂得真正尊重別人。你尊重別人,別人尊重你,你所得的利益是你自己想不到的。所以要學會尊重別人,學會尊重萬法。

      這個止,從原則原理上來講,就是止執著、止分別、止妄想。止妄想太難,我們現在開頭第一步就是止執著,對於萬事萬物不要執著。多聽別人意見,多聽聽別人的想法、看法,沒有大錯誤就可以照辦,如果實在有大錯誤再開導他,他會很感激。不要說他錯,說他的意見是很好,但是此時此處這個時候不太合適,你能夠分析給他聽,讓他真的服你。最重要的還是讀書,不讀書講不通,為什麼?他完全隨順煩惱、隨順習氣。所以會教的、會領導的,讀書。你要知道中國的老祖宗在全世界來講真的是聰明絕頂,怎麼呢?他提倡的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,這個太高明了。教!教他就明白了,大家的見解、知見就一致了。

      所以你看看我們在做實驗,湯池這個地方做實驗,教《弟子規》。這個地方的居民,總共十二個村莊四萬八千人,男女老少大家一起學《弟子規》,什麼問題都沒有了。人跟人見面都互相尊重,都很有禮貌,九十度的鞠躬禮。人與人見面都會笑了,在從前都板著面孔,都好像生氣的樣子,現在沒有了,都能互助合作。六、七十歲的老先生自動出來在馬路上撿垃圾,非常感動人。過去欺騙人的事情是司空見慣,現在連計程車司機都不欺騙顧客,你到什麼地方,他一定給你走近路,不會多收你的費。你的東西遺漏,掉在車裡面,司機會找到你送還給你。從前沒有,從前是外地來的人,人地生疏,叫個計程車,他總要多繞幾個圈子把你送到,多收你的費,現在沒有了。教,讓他真的覺悟、真的明瞭。

      下面一條,「定光顯現無念止」。你看這五條,後後深於前前,愈往後面境界就愈高愈深。定光是定心,心是清淨的,什麼清淨?沒有雜念,所以念佛的方法達到這個境界容易。我一天到晚心裡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,其他事情想不想?不要想。事情來一問你,你光明就現前,你就能處理。你是用智慧處理,而不是用我怎麼想,你怎麼想,處理都不妥當;什麼不想,處理最恰當,智慧現前。定的作用就起智慧,所以定。光是慧,定起作用就是光照,沒有念頭了。

      我們如果能做到二六時中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什麼都不想。我講經,天天要讀經,想不想經文?不想,就想阿彌陀佛。經本打開的時候,阿彌陀佛加持,不用想,這樣就對了。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心,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平等覺,對了,你跟道相應,跟性德相應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今天就學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