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926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九二六卷)  2003/1/8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0926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毘盧遮那品」,廣釋主城,李長者在《合論》裡面的一段開示。我們從「常信自他凡聖一體」,從這一句來讀,雖然這一段我們講過,我們念一遍,你就能體會到一氣呵成,這感受不一樣。這一段開示非常重要,我們應當要把它記住。我們念這一段文:

      「常信自他凡聖一體,同如來智,無所依住,無我無我所,心境平等,無二相故,無我所故,一切凡聖,本唯法界,無造作性,無生滅性,依真而住,住無所住,與一切諸佛眾生同一心智,住性真法界,所有分別,是一切諸佛本不動智,凡聖一真,共同此智,全信自心,是佛種智,及一切智故」,這一段文非常重要,希望將來我們能在電視上,把這一段文的字幕打出來,讓大家能看得清楚,就無量功德。因為這個書很多人沒有,很多人找不到這個書。下面接著說「不於心外別有信佛之心,亦不於自心之內,見自心有佛相故」,上一次我們講到這個地方。

      接著說:「信如斯法,自力未充,以此是人,獲諸人中一切勝報」。「信如斯法」就是我上面念的這一段,他有信心,他一絲毫不懷疑,但是自己修行的功夫沒有到,「自力未充」。如果修行功夫到了,契入境界,他就不是凡人,他就是法身菩薩。所以我們人中,如果對法身菩薩的境界能夠深信不疑,在人中的果報就不思議。這樁事情一般人聽了很不容易接受,也就是說很不容易相信。為什麼?他說:我信,我很信!為什麼我沒有得到這樣殊勝的果報?殊不知他自己以為相信,一點懷疑都沒有,實際上,佛菩薩講的那個信心的標準不一樣。我們這個信佛沒有達到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標準。

      我在講席當中,跟諸位做過多次的報告,我親身的經歷。出家兩年之後受戒,受了戒之後去見李老師。李老師一看到我,我還沒有進門,在門外,他看到我來了,在門裡面就指著我「你要信佛,你要信佛」,說了好幾句。當時我也很震撼,我學佛七年出家,出家就教佛學院。白聖法師叫我到十普寺三藏學院去上課,教佛學院,就出來講經。兩年之後去受戒,九年了,怎麼還不信佛?不信佛,為什麼要學佛,要學講經,要出家,還得受戒?李老師叫我坐下,告訴我,有許許多多老和尚到老死都不信佛。這一句話把我震住了,我得好好的聽聽。

      「信」不是個簡單事情,如果真的信了,就決定沒有疑惑。沒有疑惑,試問問,你會不會去照做?當然!所以老師給我們說的古聖先賢、祖師大德的標準,信的標準,你真做了,這是信!你沒有真做,這個地方講的「信如斯法,自力未充」,他做了,他不是沒有做,做什麼?做得不圓滿。他要做得圓滿,做得到家了,他就是法身菩薩!他是真做。真做,我們就知道,就是天台大師所講的「觀行位中」。我們信了,信了沒做,不能依教奉行,陽奉陰違,這是什麼?「名字位中」。名字位中得不到這麼大的福報,觀行位中就行。未充,自力未充,「充」是講分證位,沒有到分證位。他在觀、他在學,確確實實向佛菩薩學習,真幹,所感得的福報如是。所以「獲諸人中一切勝報」,這是說他所得到的是一切人中最殊勝的果報。這是說明他們因大,他們的報高勝,是這麼個道理。

      所以上面這一段,真的,幾個人能相信?如來果地上的境界。首先頭一句,「自他凡聖一體」,你能信得過嗎?真的信得過,肯定心量拓開了,不會再起心動念只有自己沒有別人。起心動念還是自己的利益超過別人的利益,這一句話你不相信。真的相信,自他平等。自他平等,這就「同如來智」,前面一句一句跟諸位細說過。確確實實你要得清淨信心、堅定信心,你的煩惱縱然沒有斷,不起現行,我們講伏住了。真的伏住了,心量拓開了,你的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遍虛空法界。

      「以是信力,還得毘盧遮那佛在國同居」,是這個「信力」,諸位知道,此地你看到「信力」,這個「力」是五力,五根、五力;他信有根,不但有根,他有力,這樣才得毘盧遮那佛的加持,毘盧遮那在國同居。昨天我跟諸位提過,信力是三十七道品裡面第十三位。前面有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,十二位,不止,這十二,加上五根,十七,信力是第十八個位次,三十七道品裡面第十八個位次,前面都具足,才有這樣殊勝的果報。這麼一說,我們相信,我們不會懷疑。想想我們自己要跟他比一比,差得太多。修因證果,這是自然的道理,沒有絲毫勉強。

      下面接著,這就說他的果報,「而恆出現」,恆是恆常,經常出現,「神足通力,與天同處」,說神足,五通具足,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、神足,所以他的果報跟天人沒有兩樣。欲界的天人,第五層天、第六層天,一切所需,念頭才動,所需要的東西都在面前。你們想想,這個果報多殊勝,就是經文裡面講的「心有所欲應念皆至」,欲界第五層天「化樂天」,第六層「他化自在天」。我們要想得這種大福報,你不修因怎麼行?但是佛常常勸導我們,不要貪圖福報,如果為了福報而修行,出不了三界。為什麼出不了三界?貪心沒斷,心不清淨,信不真實。

      再看下面,「一切諸城所居神天龍八部等,皆是同緣,於此法中而生信解故」,這「一切諸城」是講下面的伴城,也就是我們今天講,這個大城周圍圍繞的衛星城市。在《華嚴》這個境界裡面,這不是四面八方,還要加上、下,大城的十方所圍繞的衛星城市,那就是「一切諸城」,這衛星城市。這裡面所住的神,天、諸天,龍,八部,與毘盧遮那佛都有緣。「於此法中而生信解」,「此法」就是上面講的,從「常信自他凡聖一體」到「亦不於自心之內,見自心有佛相故」這一句,而生信解故,才能感得這樣殊勝的果報。所以後面這一句總結:「以此因高勝廣大」,這是這些人的修因,他的因高、殊勝、廣大,「獲得如斯勝妙依正果報故」,他這個無比殊勝的、微妙的果報是這樣來的。所以長者這一段的開示非常好,非常難得,讓我們對於這些人能得這樣殊勝的果報,明白了。如果我們肯發心學習,這就鼓勵我們,我們雖然在人道,也能得這樣殊勝的果報。

      下面經文是「略釋伴城」。這就不像前面詳細的解釋,簡簡單單介紹一下。就是主城(大城)十方圍繞的衛星城市。

      【其城次南有一天城,名樹華莊嚴。】

      這個名號裡面都有很深表法的意思。《華嚴》表法前面我們說得很多,如果諸位還能夠記得,你看到這個名字,大致上這個狀況你就能了解,這是略釋。『樹』是樹立,我們今天講的建設。建設包羅萬象,物質的建設、文化的建設、教育的建設、生活的建設。生活裡面,有屬於兒童福利的建設、青少年教育的建設、老年安養的建設。「樹」就是代表樹立,無量無邊,各行各業,他們一切建設都跟毘盧遮那佛果德相應。從什麼地方看出來?從『華』,「華」代表菩薩因地的修因,前面講的這些都是修因,與這個都相應。所以,這個『天城』無比的殊勝莊嚴,天城。

      【其次右旋。】

      『右旋』,每一個城都是右旋。

      【有大龍城,名曰究竟。】

      在天城的右面,繞到右面去,你可以看到『大龍城』。他這裡頭舉的例子是天龍八部。天龍八部在佛法裡頭是護法神,這些衛星城市護持,護持這個大城。大城,佛在這裡教化眾生。『究竟』就是圓滿的意思,龍善於變化,沒有一樣不圓滿。

      【次有夜叉城。】

      這個『次』,在大龍城再往右面去,都是向右面去轉,你去看,你就看到『夜叉城』。

      【名金剛勝妙幢。】

      這裡面的「夜叉」,對於毘盧遮那智慧德行深信不疑。換句話說,也是相信「自他凡聖一體」,也是相信「與一切諸佛眾生同一心智」,這夜叉都相信。這個夜叉不害人,不是像我們娑婆世界裡有夜叉鬼。這個夜叉統統皈依三寶,聽經、聞法、依教修行,護持正法,擁護行者,修行的人。他的城名叫『金剛勝妙幢』,從名稱就代表這個族群他們依正的殊勝。「金剛」是般若智慧,「勝妙」是總顯莊嚴殊勝,「幢」是高顯之意。再看:

      【次有乾闥婆城,名曰妙宮。】

      『妙』是微妙,智慧微妙、德能微妙、相好微妙,無法不微妙。為什麼?與性德相應,與毘盧遮那相應。就跟前面大城裡面的居民一樣,居民是人。

      【次有阿修羅城,名曰寶輪。】

      『輪』表的是圓滿,輪表的是推動。『寶輪』就是轉法輪,世出世間之寶無過於法輪。『阿修羅』也是挺認真的在學習,都是三寶弟子,在那裡弘法利生。

      【次有迦樓羅城,名妙寶莊嚴。】

      『迦樓羅城』跟阿修羅城相彷彿,文化水平很高。這個文化水平是佛法,也就是佛法教學、佛教教育在這個地方非常發達,這是『妙寶莊嚴』的意思。

      【次有緊那羅城,名遊戲快樂。】

      這個『遊戲快樂』絕對不是我們人間凡夫那種「遊戲快樂」。為什麼?凡間遊戲快樂在佛法裡面叫做壞苦,三苦裡頭的壞苦;三苦叫苦苦、壞苦,說的是這個,最後還有一個行苦,這叫三苦。這個地方講的遊戲快樂,是真的不是假的,不是苦。為什麼?他結使煩惱斷了,得到大自在,在九法界裡面示現,可以做種種示現,叫遊戲神通,這個快樂。到處表演,自覺覺他。表演的人,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,你說他多快樂!如果他有迷邪染,這就叫壞苦。色界天人(色界十八層天)沒有離開迷邪染,所以他的遊戲快樂是有止盡的。壽命到了,緣斷掉了,苦就來了,不是究竟法。唯有在佛法裡面修學,得到的快樂是真實的,常生歡喜心,無論在什麼境緣之中;順境也好,逆境也好,善緣也好,惡緣也好,他不變,常生歡喜心。

      如果不覺悟,哪來的常生歡喜心?所以一定要覺悟。雖然沒有證得佛的果德,但是對佛的智慧德相,具足清淨堅定的信心,不懷疑;具足嚮往學習的信心,不退轉,我一定要學。在哪裡學?現在學,不是等將來,現在就學。學諸佛菩薩在這個世間做種種示現,那就是真正的自覺覺他,真正你有信根、你有信力,在我們這一生當中,境界就好轉了。那我們今天轉,還比不上經上講的殊勝,沒有錯,那是我們的功夫跟經上這些人比較,還差一大截。但是我們走上正路了,他是遠遠在前面領導我們,我們在他尾巴後頭,末後跟,跟進!但是是條正路,快樂無比。初學的人是剛剛上路,還是經上的一句話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」,這三個基本條件。善根是什麼?你能信,你能解,這是善根。福德是什麼?我肯做,能行、能證是福德。現在我們沒有辦法證,功夫不夠,但是能行,我真幹,我學著幹。

      順境裡面歡歡喜喜,學什麼?學不起貪戀,順境裡學這個。決定沒有一絲毫貪戀,決定沒有一絲毫嫉妒,學隨喜功德。別人做一樁好事,我有能力,盡心盡力來協助他,希望他做得成功、做得更好;我沒有能力,我歡喜讚歎,除這個之外我幫不上忙,功德都是圓滿的。我不是不幫忙,是我力達不到。年歲大了,做個義工來幫忙,年歲大了,做不動;出一點錢,我貧窮,沒有錢。所以財力、體力都幫不上忙,歡喜讚歎,這就所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,不能說沒有功德,有功德,還是圓滿功德。為什麼?真心,絕對不是虛妄的。

      在逆境惡緣裡面,沒有一絲毫瞋恚心,沒有絲毫報復的心。看到這些惡人造作惡業,生的是憐憫心,一句話都不說。佛為我們示現的,就是為我們做出這個榜樣,看到能勸導的時候,這個惡人他很歡喜的時候、很開心的時候,勸個一兩句,因為這個時候,他也許能聽得進去。有沒有效果,不要去理會,阿賴耶識裡頭給他種善根,下種子。實在他不能夠接受勸告的,阿彌陀佛!好!所有一切言語、名相歸到這一句阿彌陀佛,都是清淨句。這我們前面讀過,用這個來供養他,你說多好,多麼殊勝!內裡面我們用的是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心,外面形式是恭恭敬敬「阿彌陀佛」,來供養這些惡人,供養他們所造作的惡業,把所有一切惡業都歸到清淨句。所以我們要會,你才真正做到遊戲快樂,遊戲神通。所以,不管在什麼境界裡面,你一定常生歡喜心。縱然是別人毀謗我們,當面指責我們,「阿彌陀佛!謝謝指教」,我接受。接受過來,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,受教!人只要能受教,哪有不成就德行智慧的道理。恭恭敬敬接受教誨,接受別人的批評、指責,我們細細去思惟自己有沒有過失?有,要改,謝謝他;沒有,勉勵自己決定不能犯這個過失,也要謝謝他。諸佛菩薩如是,我要學菩薩、學佛,我要學得跟他一樣。知恩報恩,以德報怨。

      得人身,聞佛法,談何容易!聞佛法最殊勝的利益是什麼?是把無量劫以來跟一切眾生所結的怨結,把它化解掉。化解不是在外面,是在內心,從自己內心裡面,把一切惡習種子化解開。這個化解開,佛講轉變,把我阿賴耶裡面所有煩惱習氣的種子轉變成菩提智慧。佛法是內學,不是在外頭。那你這一生當中,怎麼不自在,怎麼不快樂?

      「遊戲」這兩個字意思很深,就是不認真,不能當真,人生如戲,人生是一場戲,人生是一場夢,戲不是真的。舞台上表演要表演得很逼真,但是它並不是真的,所以心裡面一絲毫的牽掛都沒有,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,表演給大家看!希望大家看了這一場戲,覺悟了。所以,遊戲神通是教化眾生最好的手段、最好的教學方法。佛菩薩會用,百分之百圓滿的用上,用在教學、用在自己修行,修行證果,用在教化眾生。《大方廣佛華嚴》何嘗不是一個夢?何嘗不是一齣戲?我們要懂這個意思,要在這裡面學習。

      【次有摩睺羅城。】

      摩睺羅伽的城。

      【名金剛幢。】

      這個城有它的特色,「摩睺羅伽」是梵語,翻成中文意思是蛇,蟒蛇,大蟒,跟龍一樣,善於變化;跟阿修羅一樣,瞋恚心很重。但是牠皈依三寶,牠學了佛,煩惱息,智慧生,金剛般若智慧。在這個城市裡面教學,名氣很大,『幢』就是名氣很大。好像我們今天講到世界上這些大學,名校,全世界有名的,「幢」就是這個意思。這個學校哪個科目出名?般若,般若智慧出名。確確實實是像品題上講「略釋」,沒有詳細給你解釋,略略的,解釋什麼?就是用名稱,這個城的名稱,『金剛幢』城,這裡面居住的摩睺羅伽。

      【次有梵天王城,名種種妙莊嚴。】

      再往摩睺羅伽城的右面,又有一個大城,『梵天王城』。大梵天王也皈依三寶,也信受毘盧遮那佛的教誨。這個城莊嚴,『種種』,就不是一個,像一個綜合性的大學城。這個大學城裡面,所有科系都具足,而且所有的科系都出名、都辦得好,名校。我們從這些地方細心去觀察體會,你才能真正理解,佛菩薩教化眾生的成就,佛菩薩成就眾生的功德,不可思議。

      大城周邊圍繞的這些城市無量無邊,略舉天龍八部做一個簡單的介紹。這一段文還沒講完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  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看「略釋伴城」這一段。

      在這一段經文裡面,我們看到第一句是講的天城,多半都是講的欲界天。其次我們看到龍城、夜叉城、乾闥婆城、阿修羅城、迦樓羅城、緊那羅城、摩睺羅城、梵天王城。這裡面還有一個很深的意義在裡頭,那就是一切眾生的根性總是喜歡族類同居。像現在我們在許多大城市裡面,能夠看到這個現象,某一個族群他們居住一定在同一個區域。

      在國外我們很容易看到中國城,中國人都喜歡聚集在這一條街、在這個地區經營各種行業,這個地區就變成中國城。有日本城,洛杉磯有日本城,那一條街全是日本人在那邊經營工商業,有許多生意買賣。我們在這裡也看到,天城,這就是一類天人他們居住的地區;阿修羅,這個族類它有一個地區;摩睺羅伽,這個族類它又有一個地區,我們在此地看到的。正是孔老夫子在《易經‧繫辭傳》裡面所講的,「人以類聚,物以群分」,這是自自然然的現象。凡是自然現象都稱之為道。一絲毫勉強都沒有,自然它聚集在一類。植物也是如此,我們看到很多原始的森林,你仔細著一看,這一大片同一個品種。我們想想,這裡頭有道理!人,同一個族類,他自自然然相親相愛,自自然然互助合作;植物、礦物亦復如是,它同一類相輔相成,這叫道。這一段經文給我們的啟示就很多。後面這一句是總結:

      【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數。】

      這是講圍繞在主城十方這樣的衛星城市,就像前面舉的這些例子,舉的天龍八部族類相聚這種狀況。『百萬億那由他數』,這個數字太多太多了。一個族類裡面,也可以分為小的,這是支派;同一個支派,相親相愛的程度不一樣,這是人之常情。我們諺語裡有所謂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,自然聚集在一塊。像人交朋友也不例外,你所往來的人、交際的人,一定跟自己興趣很投緣的,如果跟自己興趣不相同的,不可能聚集在一起。下面這是第二個小段,說明圍繞的莊嚴:

      【此一一城,各有百萬億那由他樓閣所共圍繞,一一皆有無量莊嚴。】

      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,為什麼?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,受過諸佛菩薩聖賢的教學。因此他們的知見跟佛菩薩相應,正知正見;他們的言行,當然是正語正行,這「八正道」裡面講的正業。三業都與毘盧遮那佛的教誨相應,三業都與性德相應,當然是『無量莊嚴』。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。下面這第三段,「別顯道場嚴事」。這單就道場,為我們介紹道場當中種種莊嚴。請看經文:

      【諸佛子,此寶華枝輪大林之中有一道場,名寶華遍照。】

      先把道場的名稱說出來,這個道場叫做『寶華遍照』,是『寶華枝輪大林』當中有一個『道場』。從名稱我們就知道,這個「道場」要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,就是教學中心。佛菩薩在這裡教化眾生,這是教學的中心,像學校,這是學校裡頭主要的教學活動的建築,在現在一般是大樓。從名稱上,我們能體會到它教學的內容。「寶」與性德相應,「華」就是前面所講的修廣大因,證廣大的果。「華」是因,「寶華」是因,「遍照」是果,因果同時。這是佛法常常用蓮花來做表法,蓮花是因果同時,花還沒有開的時候,裡面蓮蓬就有蓮子,這跟一般植物不太相同。一般植物都是先開花後結果,花果不同時;蓮花花果同時,所以佛用它來表法。「華」表因行,「寶華」是好因!好因,那個好果遍照法界,「遍照」是影響。

      諸佛如來,人家修行已經是達到究竟圓滿,他還要回到我們九法界,還要回到六道裡面來,幹什麼?他來幹的就是「寶華遍照」。他來示現這個形象,這個形象是寶華,他的影響是遍照。示現一個什麼樣的寶華?隨順性德。一切眾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違背性德,違背性德就迷失了一真法界,結果把一真法界變成九法界、變成六道、變成三途,這就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如果你的心想都與性德相應,所現的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華嚴世界、極樂世界。無量無邊眾寶莊嚴,自在安樂,前面講的遊戲快樂,哪來的苦!苦的名字尚且沒有,哪有這些事!我們試問,佛菩薩這種極樂的境界,離一切苦得究竟樂,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得到?跟諸位說,肯定可以得到!如果你真正懂得這四個字的含義,依照這四個字去修行,你這一生能得到。

      隨順性德,什麼是性德,我們不知道。誰知道?明心見性的人知道。我們自己沒有明心見性,我們也遇不到一個明心見性的人,這個時候怎麼辦?辦法有!隨順經典的教誨就行了。為什麼?經典裡面字字句句是佛陀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,我們沒有見性,佛見性了。佛的言語、佛的形相、佛的一切造作都是性德的流露,我們只要照著學,就行了!就跟性德相應。這裡面要有清淨信心,堅定信心,一絲毫懷疑不得。你要是懷疑,那你自己錯了,經論上所講的沒錯!如何能夠體會到經論上所講的不錯?實在講,這當中有個對比,你把它兩個一對照,你就明瞭。這個對比是「般若」跟「煩惱」,般若是性德,煩惱是違背性德。總的來說,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違背性德;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性德。離開妄想,轉妄想為智慧,轉分別為禪定,轉執著為清淨戒律。這是什麼?戒定慧是性德,妄想分別執著違背性德,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到了。三個都要轉,根利的人可以三個同時轉,那個速度快,我們常講上上根人。中根以下的沒有這個能力,沒有這個能力怎麼辦?得按部就班。這裡頭有順序、有次第,這是佛在大經上常常教導我們的,「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」,這個說法就把修學的次第、順序教給我們。

      我們從什麼地方著手?從持戒著手,在事相上學習與性德相應。持戒裡面最根本的是「十善業」。不殺生,不殺是性德;殺生違背性德。中國古人常講天道仁慈,殺生違背了天理,上天有好生之德,殺生違背了上天好生之德。外國一般人他們的觀察跟中國古聖先賢觀察不一樣,他們觀察這個宇宙,得到是一個什麼結果?弱肉強食!造成一個錯誤的觀念:只有強者能夠生存,弱者一定被淘汰。他們觀察得膚淺,不夠深度。弱者不能生存?你再仔細觀察弱者能不能生存。他們看到,像我們現在常常在電視裡面看到動物奇觀,獅子、虎、狼抓弱小的動物,抓來吃,他們看到這個現象。你有沒有再仔細看看,牠吃飽了,躺在那裡睡懶覺的時候,這些小動物在牠周邊圍繞,牠對這些小動物是什麼態度?完全不理會!隨牠去自由活動,沒有加以絲毫的干擾。從這個地方顯示出,獅子、虎、狼也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,牠是肚子餓了,沒有法子,抓一隻來吃,吃飽了,牠決定不傷害小動物。所以這些小動物還是大量的在繁衍,沒有被消滅,牠還是能生存。假如西方人的觀察是正確的,是真實的,那麼弱小的動物應該在這個世界上絕種。絕種之後怎麼辦?獅子、虎、狼一定互相殘殺,牠沒得吃了!逼不得已,只有獅子吃獅子,老虎吃老虎,是不是這樣的?事實不是這樣的。所以,觀察要入微,你才能真正了解事實真相。

      毒蛇猛獸也有愛心,你看牠愛護牠自己的小動物,你看老虎、獅子,牠生下的小老虎,牠多麼照顧,牠多麼愛護,保護得無微不至,來撫養牠,有愛心!牠對於其他的動物也有愛心。細心去觀察,反而什麼動物沒有愛心?人沒有愛心。人不吃牠,也要逼著牠走投無路,也要不讓牠生存,破壞了自然生態的平衡。這些毒蛇猛獸,牠們沒有破壞自然生態平衡,破壞自然生態平衡的是人類,不是畜類。人為什麼會造作這樣的過失?是因為無知,沒有智慧,不了解事實真相。隨順自己的煩惱、習氣,喜怒哀樂做主宰,造下無量無邊的罪業,把一真法界變成了三途六道,在這裡頭受苦、受難、受煎熬。佛菩薩慈悲,為什麼示現成佛一定在人道?為什麼不在其他道?其他道沒有造這樣嚴重的罪業。墮三惡道的人在三惡道裡頭消業障,他那個受罪、受苦是消業障。

      人正在造作的時候,果報還沒有現前,感動諸佛菩薩大慈大悲,到這個地方來幫助。佛菩薩用什麼幫助?教學。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轉愚痴為覺悟。所以應化在世間,無論他是應化一個什麼樣的形狀,《普門品》裡面講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,他那個形相就是這裡講的「寶華」。你看看佛菩薩的應化身,那是來演戲的,你看他怎麼演法?針對此時此處眾生的弊病,來做校正。此時此地的眾生,不懂得孝養父母,佛菩薩為他做孝養父母的示現。此時此地的眾生,不懂得尊師重道,菩薩一定示現做一個尊師重道的學生。現在年輕人與朋友交往,沒有信義,菩薩一定示現一個有信有義,我們常講有恩有德,有情有義,一定做這種示現,這個示現是寶華。他的示現給社會大眾看,讓社會大眾看了覺悟,讓社會大眾看了對他讚揚,「不錯,做人是應該這個樣子」。有意無意,他就變成社會大眾的偶像,大家向他學習,這就是遍照。遍照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影響,他影響的面愈大、人愈多、時間愈長,教化的成績就愈殊勝。隨類化身,隨機施教。

      現在這個世間的眾生,許許多多迷惑顛倒,菩薩示現覺而不迷。有多少人知見不正,邪知邪見,邪就是與性德、與道德完全相背,背道而馳,菩薩一定示現循規蹈矩,行道積德,決定不違背。「道」是倫常,五倫五常是道;「德」,中國古人把它總結為八個科目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」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決定不會違背這八個科目,與八個科目相應就是行道積德。世間人不遵守,我遵守,我在這個地方做榜樣,佛希望所有的佛弟子都能真正做到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。我們所學的、所行的,所作所為都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,這就是「寶華遍照」。

      現在社會大眾,許多人不懂得恩義,忘恩負義。中國古大德常講,不孝父母,不敬師長,背師叛道,忘恩負義,這種人真的是天誅地滅,他在社會上怎麼能立足?造作種種惡業,現在日子過的還不錯,古書裡頭有解釋,是他過去生中的餘福未盡。過去生中他造的很多善業,他修的很大的福報,這一生因為造惡,福報已經打折扣,折損很多,但是還有一部分他還能享。等到他的福報享盡,他的災難就現前,那個時候後悔莫及。這個事情只要我們細心冷靜去觀察,你看看過去歷史上所記載的,現前在我們這一生當中,幾十年當中,你仔細觀察周邊這些人物,他們的因緣果報,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,真的絲毫不爽。樣樣都看過了,最後的結論,聖賢教誨是真的!依照聖賢的教誨來學習,才能真正趨吉避凶,自求多福,自己的前途才一片光明。

      如果不能隨順佛陀教誨,諸位聽我說話,要聽清楚、聽明白,隨順佛陀教誨,不是說我天天讀經、念經。我讀經、念經,念給佛菩薩聽?佛菩薩才不要聽。讀誦、念經是為什麼?為自己。讀誦,念熟了,記在心上,落實在生活當中。對父母要孝順,對老師要依教奉行,對朋友要信實,做到!基礎的修學,儒家用《弟子規》,佛法用「十善業」。「十善業」是綱領,《弟子規》是細目。怎樣把十善業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?《弟子規》,要從這個地方做起。那是古人教童蒙的,現在我們要不要學?要!為什麼要?我們小時候沒學。現在要想學聖賢之道,只有補習,小時候沒有學的,現在來學、來補習。如果不認真、不努力,不從基礎上扎根,往往我們這一生的努力到最後得不到結果。這就好比花草樹木,我們這個花是插在花瓶裡面的,供養的,很漂亮、很美,沒有根,兩三天就枯萎,死掉了,它不是活的。《十善業道》、《弟子規》是根,它是活的,四維八德、六度十願是它的增上緣。就好比植物,它有土壤、肥料、水分、陽光、空氣,樣樣都具足,這個花開得好,果結得茂盛。道是根,德是緣,因緣具足,花果就現前,就這麼個道理。

      我們學佛,我們本身就好像一個幼苗一樣,現在問題就是你這個幼苗有沒有根?這個重要。你這一棵幼苗要沒有根,修學大乘,再用功、再努力,你不能契入,入不了境界,充其量只有解悟。解悟沒有行證,不能把佛法變成你的生活,不能把佛法變成你的思惟,你不得受用。你心裡面所想的,身體造作的,跟經教完全相違背,完全不相干。口裡說的是一套,做的又是一套,沒有用,從前李炳老常講,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,沒有辦法改變你的命運;換句話說,連袁了凡都不如,你還會有什麼成就?

      尤其是學《華嚴》,我們學到這一段經文,你看看主城裡面居住的人民,衛星城市裡面,佛在此地所舉的天龍八部,他們所想的、所做的、所為的竟然跟毘盧遮那佛相應。這什麼原因?因為平時接受毘盧遮那佛的教誨。毘盧遮那佛的教誨是什麼?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所以他們心目當中「相信自他凡聖一體」,妄想分別執著自自然然就淡了,沒斷。斷了,就成功了!長者給我們講,他們是「信如斯法,自力未充」,那就是說淡了,妄想分別執著淡了,沒有斷乾淨。在我們想像當中,他肯定是一年比一年淡,一月比一月淡,所以現前的果報就殊勝。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,煩惱輕,智慧長,我們能體會得到。如果他的功夫不間斷、不退轉,能夠認真努力搞個十幾二十年,他的果報殊勝。殊勝到什麼程度?就像前面所說的,「心有所欲,應念皆至」,我們現在人講的話是心想事成。真的,因為他動的念頭不是自私自利,他動的念頭是利益社會、利益大眾、利益眾生。只要他有念頭,這個事情可能就變成事實,修得的!與性德感應道交,就是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,這個菩薩叫做法身菩薩。

      我們佛門裡面常講,你自自然然得諸佛護念,得龍天善神擁護。哪一類龍天善神?我們剛剛念過的這些龍天善神。他為什麼擁護?我們跟他同一個願望,同一個想法,同一個作法。我們有這個想法,有這個作法,他們歡喜。這些諸天善神他來隨喜,冥顯,冥冥之中,或者是變現的、明顯的都來幫助。只要你用的心是正,用的心是善,沒有絲毫自私自利,沒有絲毫欺騙眾生,你就有感應;有一絲毫不正確的思想,就把你的功德破壞了。這個道理一定要懂,不能不知道。這是我們用了這麼多時間,把這個名稱跟諸位介紹出來,這就是「寶華遍照」這一個主道場。現在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