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359 A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三五九卷)  2005/2/19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359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菩薩問明品」偈頌第七首看起:

      【眾報隨業生。如夢不真實。念念常滅壞。如前後亦爾。】

      這四句偈前面兩句空觀,後面兩句無常觀。我們看清涼大師的註解,「後一偈」,就是第七首偈。「略顯二觀,上半明空觀,報從業生,如夢從思起,不實故空。下半明無常觀,由上不實故,念念無常,前即過去」。前是前面的,前面一剎那就過去了。「已滅事顯,例後現未」,現是現在,未是未來。「當滅不殊」,跟過去的道理、事完全相同。這個意思不難懂,可是這首偈對我們凡夫來說關係太大了。這是要講到因緣果報。

      「眾報」前面我們討論過,六道眾生的果報有兩大類,就是這個業,『眾報隨業生』。六道裡面,你要到哪一道去受報,有天,有人,有畜生,有餓鬼,有地獄,你到哪一道去受報,這是引業。引是引導你到哪一道,善業生三善道,惡業生三惡道;這個業是過去世所造作的,這一世所造作的,那是來世引導你到哪一道。所以佛在經上跟我們說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我這一生所受的就是!受的是果報,果必有因。「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。我們要想我們來世的果報如何?那你就得想想你這一生所造的,這一生當中對人對事對物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是與善相應還是與惡相應?與善相應有多少?與惡相應有多少?這就知道了,用不著去問人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這是真理,這才是事實。這是我們要想希求好的果報。

      三界六道總是無常的,這佛在經上講「無常苦空」,這講六道,實實在在的。天壽命長一點,長一點不能永恆保持。我們在講席裡面跟諸位說過,我們人壽百歲就算很長了。諸位有沒有看過水面上有一種小蟲,在水面上行走,叫蜉蝣,中國人叫蜉蝣。蜉蝣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,朝生暮死,牠也是一生。蜉蝣看人的壽命,實在講牠不知道,牠要曉得人的壽命七、八十年,一百年那麼長的壽命,就正像我們人,我們人的壽命算一百年,一百歲,我們看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實在講就是蜉蝣看人身一樣。我們人生這五、六十歲過世了,那就像欲界天;七、八十歲,那就像色界天;一百歲,就好像是無色界天。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。這實在講,佛說得對,是一個抽象、錯誤的概念,哪裡是真的!這是我們講引業,引導。

      六道超越不容易,三善道要修十善業。上品十善生天,中品十善人道,下品十善修羅。修羅有天阿修羅,福報大,為什麼?他是下品十善。福比人間大得多,大得太多!人沒有法子跟他比,這就知道他過去生中修了大福報。為什麼變成修羅?傲慢的習氣太重,好勝的習氣太重,不懂得謙虛、禮讓,修大福報,這就變成阿修羅。阿修羅的福報真的就是享一世,享完之後都是墮三惡道的,保不住!所以這就不如人。人要好好的修,人能保住人身,人能向天道去上升,所以人道是中品十善。

      可是現在這個時代沒有聖賢人教誨,現代人普遍有個錯誤觀念,崇尚科學,對於聖賢傳統的教誨,我們說得好聽一點是疏忽了,說得不好聽的,拋棄了,認為這個東西是落伍的,這些東西不契合實際。甚至於還有人說這些東西是過去專制帝王統治人民的一種手段,這個誤會太大、太大!所以把聖賢教誨、傳統教學統統拋棄了。西方人不再相信宗教了。宗教經典裡面教學也都是勸人遠離邪惡,認真修善,沒有叫你做壞事。即使是過去專制時代的帝王他們教化眾生,我們細細看看這些留下來的典籍也都是勸人行善,所以他有那麼大的福報,他能夠傳十幾代、二十幾代,他能夠享國幾百年。我們世間人諺語常說「富不過三代」,那是什麼?修的福報不大。凡是做帝王的,他不止三代。他那個富貴是人間第一,所謂是「貴為天子,富有四海」。他在做帝王的時候他修不修福?修福,古時候中國帝王,我想外國也不例外。

      中國有聖人教誨,漢武帝制定了國家的教育政策,採取孔孟學說作為教學的主流、主導。這個教育政策制定之後,一直到滿清沒改變,朝朝代代都遵守。中國大的學派儒釋道三家,小的是諸子百家,大小學派合起來也有幾十家之多。為什麼他們都能夠崇尚儒家、遵崇孔孟,什麼個道理?孔孟教的是什麼?孔孟是古聖先賢傳統的教誨,倫常大道。你能說他錯嗎?這是專制時代來統治人民的一種手段嗎?我們今天不要了,倫常不要了。倫常不要,變成什麼社會?父不父,子不子,家庭破碎了。

      可是古時候那個社會淳樸的風氣我們沒有見到,也沒有聽人說過,所以在今天這種亂世也就麻木、習慣了,不知道反省。當然也有不少善心人士,我們稱他為志士仁人,有心在研究、在探討社會動亂腐化的因素,想方設法來挽救,這種人有,不少,可是怎麼樣?找不到方法。英國湯恩比博士雖然跟大家說:孔孟學說、大乘佛法能解決問題。孔孟學說是什麼?不知道;大乘佛法是什麼?也不知道,還是找不到。遇到一些漢學家、佛學家都講那些高深的理論,不契合實際。所以這是值得我們深思遠慮的。

      我們追溯到儒學的根本,在中國典籍裡面有記載的堯、舜,這文字就很可靠,記載的。堯舜距離我們現在有四千五百多年,那個時候,我們現在人稱他們是部落的時代。中國這麼大的幅員,國家太多太多!大國百里,小國五十里、三十里。三、五十里就是現在一個村鎮,這是一個部落,在那個時候是個國家。所以周朝時代,這歷史上記載的八百諸侯,八百多個小國。那個地區就是黃河流域跟長江流域,八百多諸侯。他們的疆域,國家的疆域能夠有現在三、四個縣,五、六個縣,那是大國!小國確實就是現在的一個鄉鎮。他們有一個政府,政府裡面也有設的職位。堯舜時候有司徒,司徒管教育。

      中國人對於教育非常重視。堯舜之前,這種教育已經就存在,只是沒有記載。教的是什麼東西?五倫五常。父子有親,君臣有義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,教這五樣東西,這倫常大道。我們想想看,這個關係不是人建立的,不是人發明的,是自然的,普遍也存在動物界裡頭。我們看到螞蟻,螞蟻是群居,牠也有王也有后,牠也分工合作。你再看蜜蜂,動物裡頭都有,野獸裡面,我們現在看到影片裡面,常常看到動物奇觀,有沒有?有,野馬都有個帶頭的,有個頭目,那就是牠的王;野鹿,鹿群裡頭也有,你細細去觀察。這是什麼?自自然然的道,所以叫大道,大道就是自然的,不是哪個人發明的。

      人生活在這個世間,這五種關係是自然的,父子,夫婦,兄弟,君臣,朋友。既然有這種自然的關係,你一定要認清楚,你一定要隨順自然。所謂自然是道,隨順自然就是德。君仁臣忠,這是德;父慈子孝,這是德;夫義婦聽,道,道德;兄友弟恭,朋友有信,叫基本的道德。所以中國的教育簡單講就是道德的教育。我們今天要回歸到道德的教育,這個社會才有救。以後學術的發展,愈發展愈豐富,那是什麼?那個道德基礎已經堅固,「有餘力,則學文」,不斷的提升精神生活跟物質生活。

      中國人聰明,現在外國人承認。我是在一九八二年沈家楨居士邀請我到紐約去講經。有一天,我去的時候他請我吃飯,在一起吃飯,當時有幾位美國人在一起。他們開玩笑問我,我是初到美國,他們說:現在西方人對於中國人認識比過去深刻得多了,承認中國人有智慧、中國人聰明。世界上這些族群一個、一個的來比,中國人第一。那就是外國人肯定的。他說兩個、兩個比,猶太人第一;說三個、三個比,日本人第一。這就說明你們是很聰明,可是你們都是自私自利,不團結。所以在社會上跟別人競爭困難,爭不過別人。一個、一個你很厲害,團體跟團體你就不行,比不上別人。所以他問我,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不團結?那個口吻都是有點諷刺的口吻,並不是尊重你。那我也用開玩笑的口吻就回答他,因為他們都是基督徒、天主教徒,所以我說:這是上帝安排的。我這個話說出來,他很驚訝,沒有想到我這樣答覆他。基督徒就懷疑,上帝安排的?我就告訴他: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,中國人要團結起來,你們還有飯吃嗎?他也笑起來了,這就一笑了之。很值得我們反省。

      中國人團不團結?古時候團結。團結這個名詞,中國詞彙裡頭沒有,為什麼?五倫的社會就是團結的社會,古代的家庭都是大家庭,幾代同堂!這個家庭二、三十個人,三、四十個人是很平常的小家庭,人口不算太多,不算很興旺。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,通常一般的家庭絕大多數的二、三百人,諸位看過中國章回小說《紅樓夢》,那就是個家族、家庭,你看看上上下下多少人?二、三百人。中國歷史上記載的,家族興旺的、人丁興旺有一千多人。所以儒家《大學》裡面講「修身,齊家」,齊家就能治國。家庭裡面有組織、有分工,就跟政府組織一樣。家長是家的領導人,他家裡一定有管人事的,有管家規的,那就像法官一樣,有管財務的,有田地一定有專門管耕種的;親朋好友多,親戚也多,有管交際的,像現在外交,也分很多部門,這家的組織。所以你能治家就能治國,「家齊而後國治」。

      所以如果沒有規矩,不懂得斷惡修善,人與人之間不懂得禮讓,那你的家一定就亂。你看現在我們小家庭夫妻兩個都不和,這在古代時候沒有這種現象,古代時候哪有兩個人家庭?沒有這個道理的。至少有三代同堂,四代、五代是很平常的。清朝乾隆時候七代同堂,福報大,修得的。所以聖賢的教誨就是教我們要隨順自然的法則,隨順自然的運作,這就是道德。道德是善的,違背了道德,那就你作惡,造罪業了。造罪業那個果報,惡報,反常。所以今天你要不去讀古書,不去研究這些典籍,你對於過去的社會就一無所知。

      那我們了解過去的社會有什麼好處?了解過去社會,那就是一面鏡子,歷史的鏡子。眼前許許多多事情放在那裡,我們知道怎樣解決,為什麼?史有前例。過去社會有過這麼個問題,你看他用什麼方法解決,這叫史實,道德是學問;有學問,有史實,什麼樣困難問題,你都有能力解決。而且這個解決是非常圓滿、非常妥善,化險為夷。現在這個時代沒有這種智慧的人,沒有這種見識的人,原因在哪裡?不讀書之過。這個不讀書是不讀聖賢書,不去認真研究歷史。研究歷史主要就是要記取從前人的經驗,來幫助我們解決現代的社會問題,無一不是因果。

      同學們剛剛給我在電腦裡面有一段消息,他們節錄出來給我看,這個標題是什麼?「富不過三代」。現代社會八成的富豪,二十年之後他就保不住,一代都保不住。訊息裡頭報導的是全世界的豪富排列在四百位,四百個大豪富,這是世界有名的超級豪富,報導裡面預料的有八成(百分之八十),四八三百二十,保不住,二十年之後恐怕他們都不存在了,這不叫豪富。中國人稱豪富至少要保三代,三代保不住的,這怎麼能稱為富有?要怎樣才能保住?要讀書,要積德,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你們家道、富貴才能保持。不讀書,不積德,不行善,決定保不了三代。現代這個社會哪裡說三代?現在講的是三十年,你能不能保得住三十年?你能不能保得住五十年?興旺興得很快,倒閉也很快,破產了,真的叫曇花一現。

      我們細心觀察這個社會,我們很幸運這一生當中遇到聖賢教誨,遇到大乘佛法。湯恩比所說的孔孟學說、大乘佛法,我們遇到了。遇到之後,遇到這是第一個因緣,你接觸到了,遇到之後你信不信?信了之後你能不能理解?理解之後你能不能依教奉行?一層一層的淘汰,淘汰到最後,沒剩幾個人。依教奉行到最後真的能證得,這個證得就是我們今天講成就。學儒最小的成就,君子,就好像我們讀書,拿到學位是成就,君子就是學士學位,賢人好像碩士學位,聖人是博士學位,這佛家講證果是這麼個意思。在大乘教裡面,最低的學位阿羅漢,第二個學位菩薩,最高的學位佛陀;佛陀好比是博士,菩薩好比碩士,阿羅漢是學士,三個學位。所以佛法諸位一定要懂得,佛陀、菩薩、阿羅漢是佛教裡面的學位,所以人人都能成佛,只要你好好的去讀。佛不是神,佛不是上帝,上帝只有一個,不能有很多,佛可以有很多。就好比你讀書,拿博士學位的人很多,這些道理一定要懂得,學位的名稱。

      那學什麼東西才能拿到這個學位?佛法裡面說得很清楚,我們今天之所以變成凡夫,搞六道輪迴,苦不堪言,什麼原因造成的?佛給我們講這個墮落是由於煩惱習氣,墮落在這裡頭無力自拔。煩惱有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,這些都是佛學名詞。《華嚴經》上沒有用這三個說法,《華嚴經》上講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我們比較好懂。執著就是見思煩惱,分別就是塵沙煩惱,妄想就是無明煩惱,這都要搞清楚的。你如果說把見思煩惱,就是對一切法、一切人事物不再執著,那個執著的念頭斷掉了,這個人就叫做阿羅漢。我們在這裡不能夠細說,細說幾個小時講不完的。更進一步,我們對於一切法、一切人事物分別的念頭沒有了,那你就是菩薩,菩薩心平等。最高的,妄想沒有,就是無明沒有了,那是什麼?不起心,不動念,於一切法、於一切人事物,縱然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頻繁,實際上沒有起心,沒有動念,這就是佛,佛的境界。大乘教裡面所說的,你就以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,他說而無說,無說而說。說跟不說,他都沒有起心動念,這個境界我們無法想像,這不可思議!法身菩薩聽佛講經,聽而無聽,無聽而聽,這叫證得法性。用禪宗的話來講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這是博士學位。

      佛把他自己生生世世修行證果,把他這個經驗說出來提供給我們做參考,這真正是慈悲教導我們。我們有沒有成就?那要看自己功夫,就是你自己能不能信?能不能解?能信、能解這是第一步,這是學。學了之後,你要去做到,做到是行,把你所學的東西落實在你生活當中。如果你所學的跟我們日常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不相干,那這種學問是空的,這叫玄學,所學非所用,實際上用不上,那就錯了。聖人的學問,實學,學了馬上就用上,立竿見影,立刻就收到效果。從哪裡學起?從日常生活當中學起。你首先要落實在生活裡頭,在一個家庭裡面,父慈子孝,就落實了。做父親的慈落實了,做兒子的孝落實了,做先生的義落實了,做太太的聽落實了,做兄長的友愛落實了,做弟弟的恭敬落實了。落實在日常生活點點滴滴之中,這是聖學。一家人和睦,一家人自然團結,所以團結兩個字用不上!五倫就是團結。家,家團結,家族團結;離開了家之外就是社會、就是國家,社會團結,國家團結,天下一團和睦。

      我們講席裡頭常講「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」,這是聖學,真實的學問,決定不是假的。現前的生活,快樂!儒家所講的「不亦說乎,不亦樂乎」。獨居,不亦說乎;跟大眾在一起相處,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,常生歡喜心,佛法裡面講「法喜充滿」,那個世界是什麼?叫極樂世界。哪裡像現在的人,現在人是苦不堪言,連個安全感都沒有,你說可憐不可憐?現在這個社會,不論是富貴貧賤都沒有安全感。所以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性,有一天的時間,讀一天聖賢書,學一天聖賢之道,依教奉行,提升自己的智慧,提升自己的德行,提升自己的境界,我們這一天沒有空過。天天提升,快樂無比!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    諸位同學,我們還接著看第七首偈頌:

      【眾報隨業生。如夢不真實。念念常滅壞。如前後亦爾。】

      在這段經文裡頭我們談到因果報應,雖然不是真的,這都是假的,永嘉大師講得很好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。這個六趣,六道輪迴!我們現在確確實實是在六道輪迴,而且在六道輪迴的時間相當長。什麼時候能脫離?沒有消息。換句話說,這夢什麼時候能醒?不知道,遙遙無期。遇到大乘佛法就是夢醒的因緣,那問題就是你能不能把這佛法抓住?特別是淨土法門。遇到淨土法門,認真依教修行,沒有一個不覺悟過來,醒過來了,永遠超越六道輪迴,這是事實。

      我們想一想,就以這個地球而論,地球上的人,科學家給我們統計的將近七十億,這七十億人當中,他在一生當中有多少人知道有佛教,知道有釋迦牟尼,有多少人知道?不知道的人多,知道的人少。知道這些人當中,他對佛教有沒有認識?有一點粗淺常識的認識也不多,深入的了解那更困難。即使世界上許許多多研究佛教的,像一些大學裡面開的有佛教課程,我們也看到一些,他們的課程沒有漢文,多半是巴利文、梵文。算不錯,總是大乘教裡常講阿賴耶識裡頭種了佛教的種子,不能脫離六道輪迴。真正能在這一生脫離六道輪迴,大乘宗派裡頭確確實實的只有淨土宗。除這一宗之外,為什麼說不能?你沒有辦法斷煩惱。你想想看,自私自利,是非人我,名聞利養,貪瞋痴慢,你能斷得掉嗎?我們常講要放下執著,要放下分別,說得容易做不到。做不到就沒有辦法出離。

      自古以來多少修行人,多少知名的法師,佛門的大德,學教的,學禪的,學密的,甚至於修淨土;修淨土沒有能放下的,就是念佛的功夫伏不住煩惱,都不能往生,都出不去!他一生所修的都變成了福報。因為他一生不作惡,都是善,所以來生到哪裡去?人間天上享福去了!那我們想想看,他在享福的那一生當中造不造罪業?我們不要說別的,在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,中國人幾千年來福報最大的,沒有人超過乾隆皇帝,在中國歷史上福報最大的一個人。你說他一生有沒有造業?好事做得不少,可是冤枉殺人,有!不是沒有。縱容和珅那個大貪官,這個罪就很重。當然他這個大福報,福報太大,他還有餘福。他死了之後,我相信還是人天福報。人天福報慢慢享盡了的時候,那一些惡業還是要報的,沒有法子。

      所以我們知道這些事實真相,這一生難得遇到淨宗,一切要放下。教可以聽,可以學,不要在日常用太多的時間,應該把絕大多數的時間、精力放在淨宗上。所以諸位學經,我跟大家建議的,你在這一生當中真正要成就,《弟子規》,從這開始,一切都從頭開始才行,從這裡下手。《十善業道》、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,《沙彌律儀》出家人要學,在家人可以不必,淨土五經可以聽;都可以聽,選一種,你自己喜歡的一種一門深入,一句佛號念到底。真正想往生,要記住,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要淡,斷我們是斷不掉,要減少。一年比一年少,一年比一年輕,逐漸淡薄了,淨土的氣分要一年比一年濃,往生就有把握了。

      這個世間徹底放下,不能有絲毫留戀,假的,苦空無常無我,你怎麼會貪這個東西?這是一場夢!一定要看破,不再搞這些東西。真的東西,提升自己,幫助別人。幫助別人是什麼?幫助別人認識佛法,認識淨土,幫助別人修淨土,這個功德不得了!大慈菩薩講,你能真正幫助兩個人真往生,比你自己修行的功德還大。你這一生要幫助十幾個人,那個福報就不得了,你求往生就不會困難。縱然你自己業障很重,因為你這一生當中度了十幾個人,那十幾個人看到你臨命終的時候,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。為什麼?他感你的恩,因你他才能往生。這才是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!其他全是假的不是真的,要搞清楚、要搞明白。

      對世間人,世間人沒有這個緣分,沒有這個福報,他還不想出離三界六道,他還貪戀人天福報,我們不能捨棄,我們也要隨緣隨分幫助他,要把佛法介紹給他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你要求人天福報,不難,從什麼地方學起?不管學什麼都要從《弟子規》學起。所以《弟子規》,你們同學擬了個題目,「弟子規與淨土宗的修學」,「與淨土宗的往生」,這個題目範圍太小了。「弟子規與學佛」,這個題目好,為什麼?不管你學哪一宗,不管你學哪個法門,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、宗門教下都不能離開《弟子規》,離開《弟子規》,你就什麼都不能成就。所以「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」,這個好,整個佛法。我說得很清楚,它就是《十善業道》,《十善業道》是提了個綱,十個綱領,這十個綱領如何落實?那《弟子規》是目,詳詳細細給你落實。所以它跟《十善業道》是一不是二。我們如果用一個題目「弟子規與十善業道經」,這個好;或者「十善業道與弟子規」,都好,真的把它講清楚、講明白了。

      所以沒有這種志氣志願的,這個世間的凡情還是放不下的,我們就要教他斷惡修善。為什麼?惡不斷,你三惡道的緣就不斷。你要知道阿賴耶識裡頭惡的因多,那個因要遇到緣就起現行,這個事情太麻煩。現前還不斷惡業,惡緣天天在增長,所以惡是一定要斷,善不能不修。世間人想求發財,生財有大道!懂嗎?求功名、求富貴都有確實的業因。心正,行正,果就正。

      范仲淹在年輕的時候問一個算命先生,你給我算算我能不能做宰相?算命先生笑笑,這小孩這麼大的口氣。他馬上就改,那你再給我算算我能不能做醫生?這個算命就奇怪了,你怎麼會有這個想法?范仲淹說,唯有良相跟良醫能救人。他存的什麼心?存的救人的心!這個職位可以救很多很多人,不是榮耀自己,不是富貴自己。這個算命先生很佩服他,「真宰相也」,送他這一句話,真宰相也。救人,這就是善心善行,你看他遇到善緣,以後真的做了宰相。做真宰相之後,他真的兌現了,全心全力做好事,一生過著平民的生活;不是說富貴的時候家裡面生活都能改善,不是的。

      他把他的俸祿,古時候作官的俸祿都是講米多少石、多少石,宰相差不多二千石,這是一年的俸祿,他拿去養三百多家。你們看看錢先生給他寫的「義田記」,這《古文觀止》裡頭都有。養三百多家,辦學校,都做現在所講的社會福利事業。死的時候棺材買不起,你就知道他節儉到什麼程度。他五個兒子都了不起。五個兒子裡頭有兩個做宰相,有一個做御史大夫,還有一個是地方官員,相當於現在省市長一樣。家教好,兒孫都懂得做好事,所以范家一直到今天將近一千年,家道不衰,我們印祖最佩服的。印祖最佩服的,我們在《文鈔》裡面看到三個人,第一個是孔子,二千五百年家道不衰;第二個就是范仲淹,將近一千年家道不衰。那個根太厚了!這樣的存心,那就是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

      你存的是什麼心?你要貪圖五欲六塵,名聞利養,你的福報很有限。福報現前,不懂得再修,幾十年就報盡。就像我們在新聞裡面看到的世界上豪富四百多個,這是世界上的首富、豪富,其中百分之八十恐怕過不了二十年。那是什麼?享福,這個福報前生修的,盡情的揮霍,不知道修福,再大的福報很快就消盡。我們看看孔子,看看范仲淹,他們修的福生生世世永遠報不盡,什麼原因?一個是自己的根厚,第二個是子子孫孫接著幹,都知道布施。這佛法講的三種布施,財布施,法布施,無畏布施。都懂得財布施,都懂得布施,修因!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世世代代都懂得,他怎麼會衰?

      所以這是對還沒有意思要想出離三界的,我們要這樣教他。但是在勸導當中,也要時時刻刻提醒這個不究竟。應當把你所修積的這些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這些善行、善願、善心迴向西方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。無論我們的修學有沒有成就,只要見到阿彌陀佛,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,就得佛力加持,你就能夠實現你的悲願。你要救度一切眾生,你得到佛力加持,你有智慧,你有德行,你有能力,你可以在遍法界虛空界,哪個地方眾生有緣,這有緣他就有感,你就有應,感應道交,應以什麼身得度,你就能現什麼身,你得大自在!好事,你願不願意?真的講清楚、講明白,他動了心,這個好,應當學,回去努力就去學。

      無論現前往後只有一顆心,救度一切苦難眾生,就這麼一個心願。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學本事,我現在想救度苦難眾生,我沒有智慧、沒有能力,我度不了!所以要真正做到普度,落實普度,那就非跟佛陀學不可。諸佛如來,唯有彌陀的悲願最大。這是《無量壽經》都念過,不可思議。我們要把世緣徹底放下,一心專求西方,那你這個夢才是醒來,真正醒過來,對世法沒有絲毫貪戀的念頭,真放下。現在身體還在這個世間,一切隨緣,不著急。我趕快要走,那個錯了,那就不叫做隨緣;或者我還想再過幾年走,或者想現在就想走,這個心都不正常,一切隨緣。活一天,把我這一天的事情做好。

      我們的心,我們的念頭,我們的行為,念念在西方這個路上。幫助別人就是看機會,我們講緣分。有緣,全心全力做;沒緣,不去找事。古大德告訴我們,多事不如少事,好事不如無事,淨業要緊!可是緣分擺在面前,這現成的,這一定要做,這個不做對不起人。佛門裡頭有很多同修想做一點好事不知道怎麼做法,來拜託你幫忙,請你幫他做,或者請你教他做,那你義不容辭,這一定要做的。我們自己跟他配合,緣成熟,這當中沒有障礙,那做得也很快樂、也很自在。

      所以不失清淨心,這是個原則。我們在沒有開悟、沒有證果之前,隨緣,隨喜功德,做一切好事不失清淨心。如果看到錢財多了,對錢財起貪心,錯了,你的心被染污了。接觸到世間許多貴人,世間的國王,現在的總統,國家的領導人,跟這些接觸,感覺得我很光榮、榮耀了,錯了,為什麼?你被染污,你的清淨心失掉了。這是我常講的要放下自私自利,要放下名聞利養,要放下五欲六塵,要放下貪瞋痴慢,這十六個字常常記住,統統放下。然後你可以隨緣,什麼場合你都可以去,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宗門裡面所謂的「百花叢中過,片葉不沾身」,我們有這個智慧能看破,有這個功夫、有這個定力不沾染。

      這個名聞利養是給我,我們自己要省察需不需要?沒有需要的時候,可以辭謝不接受。有時候可以需要的話,能接受。需要不需要不是自己,是對於弘法利生有便利,這個行,這個可以,可以接受;於弘法利生上沒有影響,不必要,絕對不是為個人,這要懂得。我們這二、三年來,在澳洲對於化解衝突,促進安定和平,我們做了一些事情,這些是法布施、是無畏布施。緣是從學校開始的,這都是想不到的。格里菲斯大學校長,我們見過幾次面,談得很投機,他要送一個學位給我,我當時給他說沒有這個必要,沒有用處,我們出家人要這個學位有什麼用處?他告訴我,他說有用處。我說什麼用處?他說你可以代表我們學校參加一些國際上的和平會議。國際上和平會議一般邀請的都是教授、專家、學者,沒有邀請出家人。他說你可以代表我們學校參加,幫助化解衝突,促進世界和平。我想這個可以,我才接受。接受之後,聯合國與這些周邊的和平會議邀請格里菲斯大學,所以學校就派教授參加,大概都是派兩個,兩個當中就有我一個。所以是這麼一個緣分。

      我們要考慮,如果是為世界和平能幫得上一點忙的,好事情。今天我們知道這個社會動亂不安,這一代的人很可憐,不論貧富貴賤沒有安全感,你說這多痛苦?這是歷史上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過的。現在天災人禍這麼頻繁,我也是從事於這個工作,才在這一方面深思,找動亂的根源。所以這幾年我們特別提倡《弟子規》,提倡《十善業道》,提倡《沙彌律儀》,這是什麼?從頭來起。我不講大經大論,大經大論講了幾十年,有沒有用處?沒有用,為什麼沒有用?那高高在上,浮在空中,下頭沒有地基。大經大論,就現在我們舉比喻說,好比一架大飛機,太空梭,下面什麼?下面沒有跑道,沒有機場,下不來,懸在空中,高不可攀,只有心嚮往之,得不到實際利益。所以這麼一個原因,那我們要找根。找根,我就從中國四千五百年前老祖宗的教誨,我講過這麼一個題目「中國的遠祖,四千五百年前怎樣教導他的後裔」,這就根找到了,倫常大道的根!

      年輕的時候,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,那個時候還沒有出家,李老師教我們讀《五種遺規》,他老人家沒有講,叫我們自己讀,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有買這個書。這一門課作為我們修身讀本,老師很強調,沒有開過這個課,我們自己修,所以我對於這部書的內容知道得很清楚。我們自己實在講也常常讀,但是沒有認真去做,所以我們的根不夠紮實。現在看看目前這個狀況,這個根就愈來愈需要,如果不從這個地方扎根,不從頭來起,沒救!尤其我跟許多學者專家在一塊討論化解衝突的問題,找不出辦法。想到最後,還是中國祖先講的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。

      講到教育,教育的核心就是人跟人怎麼樣能夠和睦相處。你們想想倫常大道,倫常大道最後的目標是什麼?真的就是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。我們把平等改一改,誠敬對待,和睦相處。真誠恭敬,彼此都是真誠恭敬,和睦相處。倫常大道的教育,終極的目標就是這個。那我們想想這個目標,小在家庭,大在國家、在世界,行得通!這個道要是能夠推行,衝突自然沒有了,安定和平自然落實了。儒家講的「主敬存誠」,誠敬對待,和睦相處,這叫聖學,這叫實學,這是真正學問的基礎、根本,所以我們特別強調。

      這一次我們學院三月六號到十三號八天,我們辦一個講座,我請蔡禮旭老師來講這個課程。這八天我不講,我來聽,我陪著大家聽,一起從頭學起。蔡老師講的錄相帶,我聽的是在香港講的四十個小時,我已經聽了十遍,講得不錯,很難得。他為什麼在短期間能講得這麼好?沒有別的,他有心,有習聖習賢之心,有心把聖人的教誨發揚光大,普度眾生,這在佛教裡面講叫菩提心。他有這個心!不怕苦,不怕難,所以他能成就。中國諺語所謂的「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」。他有這個心,有這個願望,他就能克服一切困難,真正做到「為往聖繼絕學,為天下開太平」。這個志向很偉大,值得讚歎。古人這兩句話對他來講不是空話,他真做。所以我請他到我們學院來上課,目的是希望我們學院這一些出家同修認真來學習這門課程。

      這一門課程給諸位說跟戒律是一樣的。十善業道、三皈、五戒,是一樣的東西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不能捨棄。章嘉大師從前跟我講,他用個比喻說,三皈五戒好像什麼?好像火車票一樣。從前我們住在台北,我們台北要到高雄去,你要坐火車,你買這張火車票,三皈五戒就像這張票一樣。這個票拿到手之後,你可以上車,一直要保存到達到終點站,這張票不能遺失,車上還要查幾次,出站的時候還要收回。這就是說明《弟子規》,十善,三皈,五戒,從初發心開始受了、學了,一直要到成佛的時候還是這樣,沒有失掉。成佛之後?成佛之後還是這樣,為什麼?要給眾生做榜樣。沒有成佛之前是自利,成佛之後是利他,做出樣子來給眾生看!

      諸佛如來、釋迦牟尼佛應化到我們世間,做出樣子給我們看,他一生的行誼。諸菩薩在我們中國歷代的示現,或者示現出家,或者示現在家,都是現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。不但是研教,要緊的是身教,以身作則。特別是在這個時代,我們要叫別人做,自己不做,誰相信?誰能服?誰願意去做?所以我們真正教人的人,諸佛菩薩都是自己做,並不要求別人做,我就做給你看。你看我修因,你看我得的這個果報,你冷眼在旁邊仔細看,看清楚了,你要想得到這個殊勝的果報,你自自然然就發心來學習。這個信是真信,所以是要拿成績出來給人看,不為自己!

      我常說,連世間法也講「相隨心轉」,看相算命的人都會說,相隨心轉。那我們學佛的人對這個道理懂得更深、更多。體質,身體的健康,體質、相貌都是隨你的念頭轉,現在這個事情科學家證明了。所以江本勝博士那個水結晶的實驗,我得到這個訊息非常歡喜,我就很想跟他見面。他也很難得,我邀請他,他真來了。來的時候,正好我沒有在澳洲,我到別的地方去講經去了。但是也很難得,他在這裡住了幾天,做了幾次講演。我到東京去開會的時候,我兩次去訪問他,我們也一見如故。

      科學實驗證明佛經上所講的,物質跟念頭(有情眾生念頭)的關係,他把這個證明出來了。所以我們的心善、言善、行善,身體健康,不會生病。小小的毛病自己可以調整,怎麼調整?調成善念。我這念頭不善,有煩惱、有習氣上來的時候,生理上就出毛病了。就像那一瓶水一樣,你惡的念頭起,那個水的結晶它就變成很難看的樣子,怎麼辦?趕快換念頭,換善念。換善念的時候,那你看還是那個水結晶,它馬上就變成很好的圖案、很好的結晶。所以我們懂得這個原理,我們的身體有什麼不舒服,自己可以調整。這個調整就是佛家講的懺悔!你出了毛病是業障現前,縱然不是現在的業障,還有過去生中的業障遇緣它就起現行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懺除業障,我們就恢復正常。合乎科學!不但是我們佛家講如法,現在還合乎科學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所以自己可以調養自己的身心,身心健康,這個相貌很好,這就是度眾生,果報!

      那你們現在一定要吃肉食,不吃肉食好像營養不夠。我從二十六歲接觸佛法就吃素,五十四年!我身體不比你差,我營養不缺乏。這是什麼?證明!佛家講三轉法輪,最後一個是作證轉。我們這個身體就是證據,就是素食健康的證據,心地善良的證據。清淨善良,百病不生!這一次我在北京回來感受一點風寒,我也沒有去找醫生,自己調養。調養這一段恢復了,用佛法理論來調養。這不是為自己,是為正法久住,是為讓一些大眾對佛法生起信心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