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811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八一一卷)  2007/8/2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811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大用無方第八段,明毛光照益三昧門,我們看四十四光最後一首偈:

      【因緣所生無有生,諸佛法身非是身,法性常住如虛空,以說其義光如是。】

      第一句因緣,什麼叫『因緣所生無有生』?世尊常常跟我們說「諸法因緣生」,說得最多的就是緣生。什麼叫因緣,我們要簡單的說明一下。「因緣,一物之生」。無論是動物、是植物還是礦物,乃至於自然現象,都用一個物來包括,就是這件事情的發生它有因有緣。因,「親與強力者為因」。也就是說這因緣裡面很複雜、很多,第一個因是什麼?這力量最強的,我們稱它為因。譬如植物,植物跟它因最強的是種子,所以種子我們就稱它為因。種子之外,它需要土壤、需要水分、需要肥料,甚至需要人工去照顧,那統統是緣。所以有因沒有緣不能結果,有種子,種子放在瓶子裡面,放一百年它也不會結果,有緣沒有因也不能結果。因緣會合,果報它就能現前。任何一物,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都離不開這個定律。所以用親、用疏來做對比,親與強力者為因,「疏添弱力者」這就為緣。因跟緣兩個字底下舉了例子,它這也舉了,「例如種子為因」,「雨露」這就是水分,「農夫」這是耕耘,這是緣。「因緣和合而生米」,糧食是這麼樣生長的。

      長水法師在《楞嚴經》註解他有這樣的解釋,「佛教因緣為宗」,確實佛在經上是說過,佛法因緣生,所以是以因緣為宗,宗就是主要的,「以佛聖教自淺至深,說一切法,不出因緣二字」,這是學佛同學都明瞭的。《維摩經.佛國品》註解,羅什大師講「力強為因,力弱為緣」。僧肇大師加以註解(羅什是鳩摩羅什,僧肇是羅什大師的學生),「前後相生,因也。現相助成,緣也。諸法要因緣相假」,因需要緣幫助它,緣需要因,然後才能夠成立。這因緣兩個字我們有簡單的認知。

      佛在經上常講四緣生法,你看他不講因,講四緣,四緣生法。其實四緣第一個就是因,後面三個是緣。我們要曉得,任何一法生起來,《華嚴經》上說無量因緣,哪裡是四緣,哪有這麼簡單!無量因緣,佛在教學的時候,他把它歸納、簡化,讓學習的人容易記、容易體會,總是用歸納的方法,把無量的緣歸納為四大類。就如同菩薩在因地修行發願,你說那個願有多少!多少菩薩發願,我們自己學佛也發願,佛把它歸納為四大類,無論是過去菩薩、現在菩薩、未來菩薩,所發的無量大願歸納起來總不出這四大類,四弘誓願不出這四大類。無量因緣歸納也不外乎這四大類,所以叫四緣。

      古時候翻譯叫舊譯,大概舊譯跟新譯是從玄奘大師做界限,玄奘大師以前翻的我們都叫舊譯,玄奘大師所翻的稱為新譯。唐朝時候翻經最興盛的時代,有這個說法,這我們要知道。「舊譯曰因緣,次第緣,緣緣,增上緣」,就這四種四大類。「新譯」,這是用玄奘大師的翻法,玄奘大師翻的是「因緣,等無間緣,所緣緣,增上緣」。這順序是相同的,翻譯裡面就是次第緣翻成等無間緣,緣緣新譯為所緣緣,意思更清楚、更明白。

      這四種緣也要介紹一下。因緣舉的例子是以人,我們得人身到世間來不離開因緣。因,「六根是因」,眼耳鼻舌身這是因,「六塵是緣」,外面六塵是緣。「如眼根對色塵時,識即隨生,餘根亦然,是名因緣」。我們眼見色,眼根是因,這是講什麼?講識怎麼生出來的。眼為什麼會看見?耳為什麼能聽?能看的是眼識、能聽的是耳識,它從哪裡來的?根跟塵相接觸這當中就生識,識就生起來了。因緣,我們從這個例子就知道因是什麼意思,緣是什麼意思。

      第二個講「次第緣」,也就是玄奘大師講的等無間緣,次第緣就是等無間緣,等是平等,間是沒有間隔,這個次第。「謂心心所法」,心是八識,有八個心,心所有五十一個心所,心所實在講就是心理作用,所以它是跟著心一起起來的,這稱為心所法。「次第無間,相續而起」,所以叫次第緣,也叫做無間緣。它不能夠中斷,中斷果不能現前,它不能中斷,叫次第緣,也叫等無間緣。第三個是「緣緣」,就是所緣緣,這說「心心所法,由託緣而生起,是自心之所緣慮,名為緣緣」。第四個叫「增上緣,謂六根能照境發識」。這個境是境界,眼以色為境界,發起眼識;耳以聲為境界,發起耳識,耳識能聽,眼識能見。「有增上力用,諸法生時,不生障礙」,這都叫做增上見。這是四種緣簡單的說明。

      但是這個說法還是不太好懂,我們還是用植物的種子來做比喻,大家就好懂。譬如我們種瓜,瓜子是親因緣,沒有瓜子決定長不出瓜來;但是單單有瓜子,如果它沒有助緣也長不成。助緣裡面第一個說次第緣講得通,說所緣緣也講得通,就是它必須有個方向、有個目標,它方向目標是什麼?它結瓜。人,我們都知道希望有後代,世代相傳,所以養兒生子傳宗接代,一代一代接續下去。古時候婚姻這是最大的一樁事情,所謂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,很多人以為我只要有後就行,有兒孫就行了。我的解釋還要加教育,你兒孫再多,如果沒有教育都不成才,這不算有後。有後是什麼?能夠繼承你的家道、繼承你的家業,能夠把家道、家業發揚光大,這樣的後代才算叫有後,我的解釋比較清楚一點。

      所以說中國自古以來,真的,哪個家庭不重視家教?不管父母識字不識字,現在講有沒有文化,都懂得教兒教女。不像現在,要知道我們中國家教疏忽了頂多不過是一百年而已,像沿海開發的大城市它們可能更多一點,但是我相信不超過一百五十年。內地農村,像我們的家鄉比較偏僻閉塞,疏忽了三代,我這個年齡小時候沾一點點邊,六、七歲的時候,八歲以後就沒有了,農村裡面再沒有私塾。所以古老的承傳整整斷掉三代,這個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從前婚姻主要是有子孫繼續前人德業,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目標。所以他一定是希望有兒女,而且一定是以把兒女教好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大事,自己不能成就,希望兒女成就,下一代成就。這個意念就是所緣緣,他所緣的這個緣。在我們修行,我們修淨土,修淨土我們所緣是什麼?我們所緣的是阿彌陀佛、極樂世界,這是我們所緣緣。如果這個意念斷掉,那你往生這個目的達不到,所以你的所緣緣就是你有一定的方向、有一定的目標。

      次第緣,也就是等無間緣。你的意念,我們現在講的,佛法裡面講願,世間講的志,你要立志,志跟願不能中斷,不能改變方向。今天喜歡這個,明天喜歡那個,那你到老一事無成。你只能走一條路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沒有不成功的。所以這不難,真的是不難。增上緣是外面的力量幫助你、成就你。像種子它具足無間緣,它具足所緣緣,它希望能夠成長,能夠傳宗接代,它是有這個念頭。好像植物大概沒有?有,為什麼有?我們這經文上第三句有『法性常住如虛空』,無論是動物、植物、礦物、是自然現象,都是法性變現的。法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,它本來具足見聞覺知,本來具足色聲香味,這是沒有因、沒有緣的,它本來就是這樣,無論是動物、植物、礦物統統都具足。現在江本博士用水實驗,水是礦物,水的體是什麼?法性。水的現相是法相,現相的法相是法性變現的,所以性跟相永遠不會離開的,它總是合在一起,結合在一體。

      所以學佛,上上根人像惠能大師那樣,為什麼人家一下就成佛,這裡頭有個祕訣,我們現在曉得,但是沒有辦法達到。他是什麼?他見這個相他認得性,法性在哪裡?法性在法相裡面。就好像我們古大德比喻,見到器他認識金,器是相,像金戒指、鐲子(手鐲),我們看到這是戒指、這是鐲,這著相了,你執著相;高明的人他沒有看到戒指,他也沒有看到鐲子,他看到黃金,那就見性,見性成佛。著相是凡夫,我們凡夫著相,沒有見性。性是平等的,性在哪裡?遍法界虛空界。虛空,虛空的體是法性,虛空的相是法相。所以你要是能從相上見性,問題解決了,那恭喜你,你已經成佛了。所以你一定要懂得性相是一,性相不二,性在哪裡?性在相裡。相怎麼生的?相是性變現出來的。

      性現相沒有因緣的,識變相有因緣。譬如黃金,我們把黃金比喻法性,它現的相是個金塊,一大塊,我們現在要把這塊金造個佛像,這是什麼?就是識變了,那不是心現。心現是一種相,現在我們要把它改變,把它造成個佛像,或者把它造成個人像。我們要造它,這是我們自己的心裡有因緣,這就是六根為因,六塵為緣。我們看到黃金很好,有這麼點的分量,可以造一尊佛像,我們動這個念頭了,動這個念頭就是造成佛像的因。這個念頭不中斷,真造,一直到佛像造好,這無間緣,當中沒有間隔。一心一意去造,這所緣緣。造的時候當然你還要許多工具,這些工具是增上緣。或者你去找圖樣,許多參考資料,把這尊佛像塑得很莊嚴,這增上緣。許多因素來幫助你,這佛像造成了。

      我們念佛,要知道能念之心、所念之佛,能求之心、所求的淨土,都是自性本來具足的。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,因為佛講得很好,講得更徹底,你本來是佛。本來是佛這是因,你將來成佛,成佛是什麼因成的?因為你本來是佛,這是親因緣。我很想作佛,很想作佛這所緣緣,我想作佛的念頭不斷,這是無間緣。我們想學,我們親近老師,老師是所緣緣,老師是誰?釋迦牟尼佛。歷代祖師代代相傳傳到今天,我們終於找到老師,這老師是有師承的,一代一代傳下來,老師是增上緣。還有經教這是佛所說的,也留傳下來了,經本也是增上緣。我們學習需要道場,總要有個場地,總要有一個學校、一個教室,場所是增上緣。學不止我一個人,還有很多同學,老師教導,同學在一起互相切磋,同學也是增上緣。凡是幫助你的,幫助你的我們通常舉例,逆境是增上緣,順境也是增上緣,善緣是增上緣,逆緣也是增上緣。

      可是這個增上緣裡頭要有老師指導,要有經教的教誨;如果沒有,那你被淘汰掉了。為什麼?順境善緣遇到了,起貪戀的心。譬如道場很好,這是給你修行,幫助你成就的,這個道場愈建愈大,你起了貪心,你把你所緣緣的目標方向忘掉,我要在這裡保持我的權力,保持我五欲六塵的享受,在這裡面起貢高我慢,生貪瞋痴,那好了,你就墮落了。如果是逆增上緣,逆境惡緣你起瞋恚、你起報復,那馬上墮落了。所以順境裡面不生貪戀,逆境裡頭不生瞋恚,你能在境界裡面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這沒有一樣緣不是你的增上緣。所以蕅益大師講得好,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在於心」,確實順境可以幫助你,逆境也能幫助你,善緣能幫助你,惡緣也能幫助你。你的心用得正,沒有放棄你的方向跟目標,你就成就。如果你心邪,心邪是什麼?你是非人我沒放下,自私自利沒放下,名聞利養沒放下,貪瞋痴慢沒放下,所有的緣都叫魔障。

      佛跟魔不在外頭,外面境界上無佛亦無魔,佛與魔在哪裡?在我們起心動念。我們起心動念是正,一切境界都是佛境界;起心動念邪,所有境界全是魔境界。所以佛跟魔從哪裡來的?是自己心裡變現的,就是個邪念跟正念。這個東西太重要了。因此我們在六道輪迴,這自己一定要承認,你不能不承認,在六道裡面住的時間太長!六道是個染污的境界,我們無始劫以來到今天,確實有非常嚴重的染污,煩惱習氣。佛法,我們也相信不是從這一生才開始學,過去世世代代、生生世世也都學過,學得怎麼樣?學得不及格。為什麼?如果及格,早就往生了,早就脫離六道輪迴。既然還不能脫離,那就曉得我們每次修學的功夫都不夠,依舊是隨業流轉。修點善福,三善道受報;造些惡業,就墮三途受果報。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搞這種活計,錯了!

      這一生很難得,由於過去生中修行的基礎,這一生遇到佛法你能生歡喜心。遇到佛法不生歡喜心,是你業障重;遇到佛法能生歡喜心,而發心來學習,這是你善根發現。這個善根發現對這一生來講那是因,觸動你的善根,你發願認真,想這一生機會難得,希望這一生成就,來生不再搞輪迴了。這真正覺悟了。這個覺悟是得力於前生佛法薰習的力量,那個因的力量,所以這一生從這個力量引發你的所緣緣;又能夠精進不懈,這引發你的無間緣,我不中斷。如果中斷,所謂「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」,那又不行,那還得要等來生後世,這一生不能成就。可是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如果你真的懂得理論跟方法,一生成就作佛在時間上來講綽綽有餘。凡聖在一念之間,真能放下就超凡入聖。我們這一生的功行淺深沒有別的,就是在你能看破多少,你能放下多少,真看破了、徹底放下了,這人就成功了。尤其是淨土法門,念佛往生需要多長時間?自古至今,念佛人事實經驗告訴我們,時間只要三年到五年,不要很長。問題就是你這四個緣足不足,成功關鍵在此地。

      我們親眼看到的,陳光別老居士,就是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長,雖然家庭是個佛教家庭,但是對於佛法不懂,只是知道燒香拜拜,所求的是什麼?升官發財、家庭平安、事業興旺,求這個。過去生中修的福報,所以他在新加坡是大財主。晚年時候生病,這就不能上班,也沒法子應酬,在家裡面養病。養病沒事做,正好遇到我在新加坡講經,他就找李木源,能不能把我講經光碟拿到他家裡面給他看,這就是所緣緣。李居士送去,他看了很歡喜,每天看八個小時,天天不間斷。他是個富有的家庭,家裡面照顧他的人很多,這增上緣,這增上緣好!一天能夠聽八個小時經,不聽經的時候就念佛,家人告訴我們,大概念佛時間也有八小時,他八個小時休息,這個緣殊勝。兩年下來,他有天跟李木源居士說,他想往生。他說這個話不是開玩笑的,想往生。這句話的意思就告訴我們,他念佛功夫成就了,他可以走了。李木源居士聽了之後一再懇求,你不能去。那時候居士林他是林長,人事不穩定,只要他在,他不去上班沒有關係,只要他在,居士林的秩序都很正常,他一不在怕就有麻煩,無論如何叫他要再長住、要住世。他想了一想,點點頭就答應了。

      又過了兩年,他把居士林林長交了,交給李木源,後事都準備好了。我們想想,他就是在病床上每天聽經八小時四年,每天念佛八小時四年,真叫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他四緣具足,預知時至。有天他在一個紙條上寫了八月初七,就寫了八月初七,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。他也不說話,家裡人也不敢問,八月初七那天走的,寫這個字是三個月之前。走的時候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好像是往生前兩天,請我到他家裡,我去看他,給他做皈依,我們還在談話,兩天之後走了。這是說我們求往生四緣具足,果報就現前,他這一生就沒有空過。你想他生病是增上緣,他要不生病哪有這麼長的機會天天去聽經、念佛?不可能。所以這個病幫助他、成就他,這是好事,不是壞事,就是他能夠抓住這個緣,能夠利用這個機緣,成就自己一生的大事。

      這個道理我們要懂,明白這些道理,成就,自古以來真正成就的人,不是別人督促的。別人督促你、勸導你沒用處,那是什麼?起作用是幫助你覺悟。你勸他,他聽了之後很好,也歡喜,你走了之後就忘掉了,這就沒有用處。這所緣緣剛剛提起來,無間緣沒有,馬上就斷掉了,就不能成就。真正成就是鍥而不捨,一天都不放鬆,要知道這是大事,其他全是小事,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你留戀這些幹什麼?這絕大的錯誤。有人好像發大慈悲心,關心這個世間,這世間人造這麼重的罪業,你能幫他消得了嗎?你發慈悲心照顧他,你能做到,照顧到最後自己不能往生,還是要搞輪迴,那就錯了。所以真正聰明人,我現在要放下,我到極樂世界去,見到阿彌陀佛學了一身的本事,智慧開了,神通道力成就,你再回來度眾生,這是你真正慈悲。取西方淨土,你曉得三年到五年決定成功,你要是能這樣的發心,這叫菩薩發心,你真的幫助苦難眾生。這樁事情我們學佛同修要認真去思考。

      利用這個身體今生去幫助眾生行不行?行,不是不行。你要懂方法、要懂門道怎麼樣成就,《華嚴》的課程裡面告訴我們,看破、放下。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,你就要很認真把基本的功修好,基本功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,百分之百的紮實,你都能做到。然後修什麼?修放下。用佛法做增上緣,一部經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你天天讀誦、天天學習、天天講演,講演是學習裡頭很重要的一個手段,為什麼?教學相長。大家勉勵你,要聽你講,你就不能不準備功課,你不能懈怠,這是大家幫助你,增上緣。你只要在一部經論上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鍥而不捨,反覆的學習,反覆的講演,講十遍、百遍、千遍,其義自見。其義自見是什麼?開悟了。沒有到開悟不換題目,一定在這部經上講到開悟。開悟的祕訣是定,你一部經心是定的;你要常常搞很多,你的心不定,心不定開不了悟。

      心定就開悟,《金剛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」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你心稍微清淨一點,你自己會感覺得煩惱少了,妄念少了,智慧多了,無論是看東西、聽東西跟過去不一樣,這是什麼?這就是功夫得力了。這時候你就生法喜,孔子所說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那個喜悅生起來了,佛門裡面講法喜充滿。歡喜心剛剛生起,你要不斷的用功,你的法喜會增長,你的煩惱愈來愈輕,你對於世出世間事看得是愈來愈清楚、愈來愈明瞭,就愈來愈容易放下,不再執著了。執著放下並沒有徹底放下,放下了少分,同時可以放下少分的分別。因為放下分別,長智慧;放下執著,少煩惱,煩惱輕智慧長,那就對了。所以在這一生當中可以成就自己。年歲大一點的不礙事。

      過去我早年跟李老師學教、學講經,我們這一班二十幾個同學年齡最大的六十歲,六十歲還敢出來學講經,什麼程度?小學畢業。一位老太太,她的孫子在小學做老師,林看治居士。實在講我們得這位老太太的幫助非常大,她幫助什麼?她示現樣子給我們看,我們一看她,信心就生起來了。為什麼?她六十歲,我那時候才三十一、二歲;她小學畢業,我中學畢業,她都能學,那我為什麼不能學?本來不敢學講經,一看到她,她行,我應該可以,這個信心生起來了,她給我們做榜樣。她學得不錯,講得很好,法緣殊勝,李老師常常讚歎,過去生中她跟人結的緣好,所以她講經聽的人很多。我們同學在外面講經,聽眾都沒有她多,這法緣。所以老師常常提醒我們,要廣結法緣;如果不結法緣,他說將來你成佛了,你度眾生也不多。佛不度無緣之人,還是要結法緣。法緣結得最廣的,給我們做最好榜樣的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結的緣遍法界虛空界,十方一切諸佛都把他自己的學生介紹給阿彌陀佛,都勸他們往生淨土,阿彌陀佛的法緣無比殊勝。這四緣生法簡單說到此地。

      佛法裡面佛常講「十因十果」,這也是我們必須要懂得的。這個果報是什麼?現在鍾居士在講《地藏經》,《地藏經》上的果報,十種嚴重的果報。什麼因生的?這是佛在經上常講,第一個是講「婬習因」,淫欲,「有鐵床銅柱八熱地獄之報」。這《地藏經》上有,淫欲,女子的果報是鐵床,男子的果報是銅柱炮烙,這個柱是用火燒,燒紅了,熱度多高!造罪業的人抱著這個柱子。這個因自己造的,果報也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。

      早年朱鏡宙老居士,這是我最早認識的一位老人。我那年二十六歲,剛剛接觸佛法,認識他,他是個老居士,跟李老師同年,大我三十九歲,我們在他面前是孫子輩。他講故事給我聽,是真的事情,他的岳父是章太炎,這在近代學術界裡面是非常有聲望、有地位的一位大德,章太炎先生。他說他岳父曾經得罪袁世凱,被袁世凱把他關監獄關了一個月。怎麼得罪他?不罵袁世凱。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罵袁世凱?他說不值得我罵。這個話傳到袁世凱耳朵裡去,袁世凱很生氣,我不值得他罵,找個莫須有的罪名把他關了一個月。出了獄之後,他畢竟沒有什麼重罪,我不罵你,不過就說了這麼一句話而已,還是放出來了,這民國初年的事情。

      放出來之後沒多久,他晚上睡覺,好像作夢,那是真的事實,夢到兩個小鬼,他還抬著轎子,拿著好像聘書一樣的文件給他,泰山的東嶽大帝請他做判官。判官地位很高,判官就相當現在的祕書長,請他去做祕書長,就催他上轎。好,他就去了,去了之後見到,真的要處理很多事務。到早晨天快亮的時候他下班,就把他送回來。所以那段時期他感覺得很累,沒得休息,日夜都要上班,白天人間上班,晚上到鬼道裡上班。他也常常跟老朋友談到他上班遇到一些情形,講給大家聽,這都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。大致上陰間裡面一些制度跟這個世間相彷彿,他還有待遇,但是待遇那個錢不能用,吃的東西也不能吃。在鬼道裡面他見到唐宋時候的人,因為在書上念到的,像韓愈、柳宗元都是名人,都見到,見到韓愈。

      曾經有一次他向東嶽大帝建議,就是講銅柱的刑罰,他說這太殘酷,能不能廢除?東嶽大帝就派兩個小鬼帶他,你親自到地獄裡頭去看。小鬼帶他走一段路之後指給他看,銅柱地獄就在此地。他看不到。這才恍然大悟,他是學佛的,才曉得這個地獄不是閻羅王建立的,也不是東嶽大帝建立的,地獄從哪裡來的?是你的業力變現的。你沒有造這個業,地獄在面前你看不到。所以《地藏經》上講得好,什麼人能見到地獄?造作罪業的人地獄現前,第二種是菩薩,到地獄裡教化眾生,他能見到,不是菩薩見不到。章太炎不是菩薩,所以他到地獄看不到,這才曉得完全是自己業力變現,跟佛法裡面講的原理完全相應。佛法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你沒有這個惡念就不會有地獄,你有惡念才有地獄,所以地獄真的是有還是沒有?可以說非有非無,不能說有,不能說無。佛經上講,你的念頭斷了,境界就斷、就消失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境界,天天還會現前,原因在哪裡?念頭沒斷,念念當中想著這些境界,就是所緣緣跟無間緣沒斷,所以它總是存在。

      我們學經教到現在算是懂得不少,可是還是少分,並不是太多。比一般人就不一樣,我們知道什麼?相有性無、事有理無。而且事相是幻相,確實是幻相,是剎那生滅,真的一秒鐘不知道生滅多少次,沒有法子計算,真的不存在!這所有現相一定要知道,很清楚的知道,是錯誤虛妄相似相續相,你只記著這個。所有的現象,十法界依正莊嚴,統統是這麼個道理,這就是事實真相。你看到事實真相你不會起念頭,換句話說,像貪瞋痴慢你不會起了,你也不會執著,你也不會分別,這對修行幫好大的忙。修行人最大的難關就是這個不能突破。所以我們真是把這樁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,那現在就要用,就在生活上,在處事待人接物就要用,用這叫看破;分別執著放下,那真叫放下,那是功夫。我們的方向目標決定求生淨土,為什麼?這個法門太殊勝。《華嚴經》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這要知道,所以淨土是《華嚴經》的歸宿。古大德說得很好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是《無量壽經》的引導,《無量壽經》是淨土,這兩部大經引導人歸淨土。所以婬習因,有鐵床銅柱八熱地獄之報,它跟造業相應。

      第二個「貪習因」。你看貪有什麼好處?習就是習氣,現行習氣,講貪、講習,講貪是講現行,講習是習氣,現行習氣統統說到。「有寒冰地獄之報」,貪是水,水結成冰。第三個是「慢習因」,傲慢,「有血河毒海灌吞之報」。這是傲慢,佛跟我們說出來,為什麼?傲慢是瞋恚裡面的一分。這種意念跟行為產生毒素很嚴重,對自己身體、生理會造成傷害。你細心去觀察,傲慢的人容易生病,跟瞋恚一樣。瞋恚,這個人身心他都帶著有,現在講的病菌,所謂三毒煩惱。第四「瞋習因」,瞋恚,這裡講的是些古時候的刑罰,「有宮割斬斫等報」。實際上佛在許多經典裡面講的,我們現在把《大藏經》關於佛說地獄果報的因果這些事情,我們把它會集成一本書,一共我們收集二十五種,《諸經佛說地獄集要》,比《地藏本願經》講得詳細,比道教裡面講得也詳細。我們讀了之後,才曉得貪瞋痴慢業很重,果報非常可怕。瞋恚此地只是略舉一段,果報很複雜,什麼原因?造的因不一樣,造的業不相同。如果貪瞋痴慢裡面要是障礙正法、障礙聖賢,那個罪就大,幾乎都是阿鼻地獄,無間地獄。看你造的是什麼因。

      第五個是「詐習因」,這是欺詐,都有這些刑罰,這些刑罰都是古代的。「杻械」就是枷鎖,我們現在講的是腳鐐手銬,「鞭杖」這是刑罰,新加坡的刑罰裡面還有鞭刑。我們要知道,地獄裡面的刑罰都是自己業力變現的,不是人為的。古時候這些刑罰確實它產生作用,你看新加坡人不敢犯罪,為什麼?怕鞭刑。他不怕坐牢也不怕罰款,但是一提到鞭刑就不敢了,那真痛苦!真的感覺得受不了,確實是震懾不少心行不良的人。第六是「誑習因」,誑是欺騙,「有騰擲飛墜漂流等報」。第七個是「冤習因」,這冤枉人,「有投擲擊射等報」。這是說地獄裡面一些刑罰,事很複雜,報也有種種不同,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知。為什麼?造的業不一樣,有輕重不等,有有意、無意,有意就重,無意是習氣,雖無意還是有果報。你欺騙人,看你目的是什麼,對方受的害有多深。如果這種欺騙,受害的人不嚴重,受害的人不多,你的罪就輕;如果受害的人多,受害很嚴重,受害的時間很長,也是阿鼻地獄。

      佛法告訴我們,殺人的罪很重,尤其是殺很多人,發動一個戰爭,多少軍民生命財產被害了。可是佛說那個罪還不重,還有比這更重的,更重是什麼?斷人法身慧命。這就是障礙佛法的流通,障礙別人聞法的機緣,這個嚴重了。我們能夠體會得到,為什麼?身命斷了是小事,他冤枉被殺的,並沒有罪過,他還有餘福,福還沒享盡被人殺了,他很快馬上就投胎,又到人間來了,餘福沒享盡,他還是來享福。可是學佛的機緣可不容易遇到,得人身難,聞佛法更難。障礙人聞法,果報裡頭有盲聾瘖啞,這是什麼?地獄罪受完之後出來再得人身,六根不完全,所以這個罪重。翻過來看你就曉得,我們在世間做什麼樣的好事得福最大?最大的是弘護正法。如果是求福報,弘護正法要不要自己做?不需要,好像我辦個學校,我請很多教員來教,這學校是你辦的,這福報是你的。在今天,如果我們是辦個儒釋道三教的學校,這個福報大!如果自己真正的學習,那解脫了,那你超越六道,超越三界,這個福報在世間找不到,沒有能跟你相比的。所以這是兩極,一個是阿鼻地獄的罪業,一個就是天堂的福報;不學佛、不求生淨土,果報一定在天上,享天福去了。這些道理我們要懂,我們知道在這一生當中自己應該怎樣去選擇,不要貪圖世間現前一點小樂、小果報,不值得。

      你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榜樣,國王捨掉了,榮華富貴的生活捨掉。他的示現就告訴我們,他所修的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,一生從事於教學,這個教學是繼承諸佛如來的道統。世尊很謙虛,他一生沒有發明、沒有創造,他所學的是古佛傳的,他所教的也是古佛所講的。中國孔子也是這個態度,一生述而不作,述就是說古德、古聖先賢的,自己沒有創作、沒有發明,這給我們後人做了最好的榜樣、最好的典型。他老人家你愈想就愈有味道,一生不建道場,實際上他有個大道場,什麼道場?天地是他的道場。真的是如此,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,天地是大道場。由此可知,他教學的對象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,我們凡夫肉眼看不到。

      如果修行證果了,不要多,證個二果、三果你就看到,世尊講經除了旁邊坐的這些學生之外,你再看看周邊,九法界眾生,天龍八部;往上看,諸佛菩薩無量無邊歡喜讚歎。一堂課下來有多少開悟的,有多少證果的,人間或者不多,那九法界裡頭就不少,這都是事實。只怪我們自己慧眼沒開,沒有看到事實真相,天上人間不能比。釋迦牟尼佛這小國國王捨掉了,他在經上所說的比喻我們能相信,大梵天王讓位給他,不要,摩醯首羅天王讓位給我我也不要!你沒有入這個境界你完全不知道,入這個境界之後你才曉得。所以這裡頭確實法喜充滿,無量無邊的殊勝功德,真正不可思議。

      下面是「見習因」,見是邪見。所以學佛的人,六祖惠能大師,中國人成佛,中國人在中國示現成佛。他老人家在黃梅所得之法就是大徹大悟,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境界是相等的、是相同的,那不是假的,真的是成佛了。世尊在那個時候是以佛身示現,他在中國是以祖師身分示現,這就是三十二應裡面所說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是同樣境界。他教導我們,學佛最重要的教誨是要遠離十惡八邪,還有許多不善的習氣。許多不善的習氣他舉了十一條,他給我們一面鏡子,我們常常拿著這面鏡子來照自己,十惡我還有沒有?八邪還有沒有?我們在和諧世界印了這麼一張,這就是惠能大師教給我們修學基本的,叫基本功夫,很重要,不能疏忽。這個鏡子要常常照,時時刻刻反省我還有哪條沒做到?這都是菩提道上的障礙,你要不除掉,這路就不通,你沒有辦法前進,沒有辦法提升,這都是障緣;如果都突破,那就變成增上緣。所以我們看到邪見,就想到能大師教我們十惡八邪。有這些邪見,所以才有「勘問權詐拷訊推鞫」,這就好像法官在審問,你要受這些苦難,這都是地獄裡面的事情。

      第九個是「枉習因,感拘押按捺迫蹙其體,瀝灑其血等報」。這個習氣什麼?喜歡冤枉人,所謂是「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」。秦檜殺岳飛就是這個惡習氣在作祟。當然他還有像我們這邊講的,還有惡的增上緣,那是什麼?他有貪痴慢。我讀這段歷史我就想到,南宋宋高宗年歲很輕,秦檜做了宰相,欽宗是他的哥哥,徽宗是他的父親,徽欽二宗被金兵俘虜過去。岳飛的志向是希望能夠用武力收復失地,把徽欽二宗再迎接回來。我當時看了這段史蹟,我就想到岳飛非死不可,他沒有辦法,他犯了很大的忌諱。宋高宗要是把徽欽二宗迎接回來,他那個皇位讓不讓給他哥哥?他如果能讓給他哥哥的話,他是中國大聖人。如果他還有名聞利養,他不肯放棄,他決定不想他們回來,希望他們老死在北方,他做他的太平天子。這兩個人回來之後,一個要讓位,讓皇位;岳飛立了那麼大的功,秦檜要不要把宰相位讓給他?所以想到這個事,我們就覺得岳飛不識時務。你細心想一想,確實那個時候不是不能收復舊山河,能!真有這個力量,朝廷沒有這個心意,沒有這個意思。所以秦檜殺岳飛的因很多,岳飛真的是冤枉死了。岳飛之死是金受益,你不殺岳飛,我們不能談和,你要想談和的話,首先要把他除掉。所以這宋金和談,兩面都得利益,南宋保全著高宗,保全他的皇位,秦檜是保全他的宰相,金他能夠保全他的實力,兩方面都得益處。你說岳飛怎麼能不死?死定了。方方面面你都冷靜去觀察就了解,造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,各人因果各人承受。

      末後「訟習因,有業鐿之火珠披露宿業對驗等報」。這訴訟,現在講打官司,訴訟是聖人永遠想化解的,紛爭希望能夠調解,不要結怨。無論什麼事情都可以化解,只要彼此能相讓,問題就解決了,雙方都得利益,爭訟是雙方都受害。這也是地獄裡面的果報。註子裡頭寫得好,最後一句,「宿業對驗」這四個字,你現在打官司是非曲直、事實真相很難,自古以來都不容易。李老師曾經做過法官,他告訴我,他是個虔誠的佛弟子,但是在判案子有沒有冤枉人自己都不敢講,沒有把握。他也是好醫生,他告訴我,他一生給人治病,從來沒有過失,就是看病很認真,決定沒有害過人。但是在訴訟裡面他沒有把握說沒有冤枉人,非常之難,這樁事情。佛跟我們說了這十種因十種果報,這是什麼?舉例子。因緣無量無邊,果報也是無量無邊,我們從這地方明瞭的,就是業因是自己造的,果報是自己業力變現的,不是外面來的。

      經上說「因緣所生無有生」,這個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後面這三個字,無有生。因緣所生為什麼無有生?這個意思就深,因緣所生的是事相,事相的體是什麼?理體,理體是法性,法性不生不滅。法性不是事相,法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,法性沒有起心動念,法性沒有分別執著,這是真心,所以它沒有生滅,無有生。從體上去看,從性上去看,因緣所生的是事,事有理無,因緣所生的是相、是現相,相有性無。但是性跟相、事跟理永遠是和合在一起,分不開家的,就像金跟器一樣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從前我在美國,有位同修陳居士他做首飾的商品,他有工廠,完全是做金首飾,但是他做假的,不是真的,鍍金的。實在講鍍金的比真金首飾還好看。他有個展覽廳,那時候韓館長也在,邀請我們一起去參觀,展覽出來的首飾有一萬多種,每個樣子都不一樣,它是樣品,琳琅滿目,真好看。一萬多種那是事、那是相,質料是什麼?質料是金,它是鍍金的。所以它體是金,體是一個,花樣很多,事跟相是花樣,體是一個,體沒有生滅,它永遠不變,那個樣子隨便你變。

      所以會看的、見性的人,他從相上看到性,看到你不變的性,一看,這黃金,全是黃金。這古人講的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隨便捏,他把金比作法性,把花樣比作法相,法相無量無邊,性是一個,它不生不滅。這是從相上看性,沒有生滅,無有生滅。就事相來看,它有沒有生?它也沒有生,為什麼?相是假的。佛家常講「萬法皆空」,相是空。所以法性,有古大德,佛經上也有這個解釋,法性什麼?法性空寂。實際上寂是講的性,清淨寂滅;空是講的相,萬法皆空。《般若經》上講得很好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那是講事相的真相不可得,剎那生滅,生滅同時,這我們說過多少次。一秒鐘無數次的生滅,我們看到的相叫粗心大意,實際上它是虛妄,錯誤虛妄相似相續相,決定沒有兩個相是相同的,變得太快了,變化太大了,我們沒有辦法覺察。所以確實「因緣所生無有生」,無論在性上、無論在相上,你也能體會到,這才叫見到諸法實相。好,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