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635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六三五卷)  2002/3/7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0635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如來現相品」,精進力菩薩偈頌第三首:

      【一切諸國土,悉見佛神變,聽佛說法音,聞已趣菩提。】

      在這一首裡面,前面三句給諸位介紹過了,末後還有一句,『聞已趣菩提』。前面三句是所說的,諸佛如來稱性的圓音周遍法界,能令一一剎土裡面一切眾生都能夠見聞。聞佛說法得什麼樣的利益?這一句為我們說出來了,「聞已趣菩提」,這句話重要。清涼大師說:「各各皆得究竟之益」,這不是容易事情,不是得普通的利益。得初果、四果是小乘利益,得大乘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利益,我們都感覺得不可思議,還不只,這是得究竟圓滿的利益。我們把這個標準降到最低,講得太真實我們凡夫不能接受、不敢相信,哪有這回事情?跟諸位說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祖師大德們曾經跟我們說過,究竟利益是怎麼得來的?《華嚴經》到最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我們不能不懂。你要是不懂,你免不了疑惑;你要是懂得,你就不疑惑了。所以隋唐許多大德肯定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是《無量壽經》的引導,導歸極樂。《無量壽經》是一乘當中的一乘,是不思議裡面的不思議,究竟圓滿殊勝的利益一生親證。這個殊勝,懂得的人太少了,相信的人太少了。

      善導大師在《觀經》裡面說了一句話:「諸佛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」,這句話不容易。在中國佛教傳說當中,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以後永明延壽這大家都曉得的,淨土宗第六代祖師,善導是第二代,二祖,與寒山、拾得同時的豐干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這些是暴露身分的。沒有暴露身分的再來的佛菩薩很多很多,暴露身分是幾個代表的人物,顯示出這一樁事情不假,增長我們的信心。如果每一尊佛菩薩都暴露身分,效果就失掉,大家看慣了,無所謂,不足以為奇,度化眾生的方便就失掉了。所以前面講的『聽佛說法音』,一切諸佛如來為眾生說種種法門,到最後必定勸他念佛求生淨土。本經末後一品「入法界品」,也叫做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」,善財做修行大乘圓教的代表,他表演給我們看,他修什麼法門?念佛法門。怎麼知道?文殊、普賢在本經發願求生淨土,他的老師是文殊,他是文殊菩薩的傳人,傳法的弟子。

      我們想想老師傳他什麼法?肯定是念佛求生淨土。仔細觀察五十三參,沒錯!離開老師第一位參訪的是吉祥雲比丘,吉祥雲比丘是修般舟三昧的,勇猛精進,不眠不休,沒有睡眠、沒有休息,日夜功夫不間斷,執持名號,一心不亂。大勢至菩薩講的修學綱領,我們在德雲比丘裡看到了,就是吉祥雲比丘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他表演給善財童子看。告訴他,這個念佛法門包括了無量無邊的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統統都是念佛法門,他表演的形象是般舟三昧。再看到最後第五十三位善知識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一頭一尾都是念佛求生極樂世界。於是我們這才恍然大悟,文殊、普賢修的是念佛法門,善財童子修的也是念佛法門,這才一生圓證無上菩提,所以清涼大師這個註解沒有錯,「各各皆得究竟之益」。

     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,我們的毛病出在哪裡?不能不知道,我們的毛病出在本身的障礙,我們對於佛菩薩不信,這是實話;不解,對於經教的學習不感興趣。佛經這裡頭的味道沒有電視小說那麼濃,障礙在此地。而實在講,世味、這個世間的味道,哪裡能比得上法味?非常可惜,法味你沒有嘗到、你沒有領略到,你學佛念經學教,古人比喻所謂囫圇吞棗,什麼味道?不知道。給你吃,一下就吞下去,沒有去品嘗它的滋味,所以你誤以為法味比不上世味,你的錯在此地,這是你不肯用心學習。哪一天你要是嘗到法味,你自自然然把世味就放棄,法味確實比世味濃得太多,方東美先生講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說實在的,現在真正能入法味是不容易,頭一個難關就是文字障,這煩惱障我們這就不談了,文字有障礙。

      我們知道經典的翻譯,最晚是南宋,南宋以後就不再有經典的翻譯,即使有,那個量就太少太少了。所以,佛經的文字可以說都是古文。翻經的大師非常慈悲,希望佛經能夠廣為流通利益眾生,所以所用的文字是最淺顯的。我們拿佛經跟《古文觀止》的文章做一個比較,你就曉得,最淺顯的文言文,在文學裡面稱為變文,也就是當時的一種白話文。可是流傳到今天,即使南宋到今天,也有一千年了。現在人不學文言文、不念古書,於是佛教經典的文字成了障礙。晚近有人提倡要把經典再翻成白話文,我也看過幾種,能不能翻得出來?不行。為什麼?你想想,字字句句有無量義,翻成白話文就變成一個義。古德翻譯的經文,活的!現在你把它翻成白話文就變成死的,真的味道沒有了,法味沒有了。由此可知,文言文不能不學,文言文是開啟三藏經典、《四庫全書》的一把鑰匙。

      往年我有一個想法,現在也沒有改變,我們有必要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,每一個星期學一篇古文。可以從《古文觀止》裡面來選讀,《古文觀止》大概有三百篇,一個星期選讀一篇,兩年大概可以讀一百篇。這一百篇古文要是熟讀,這一把鑰匙你拿到了,文字的障礙沒有了;剩下來是煩惱習氣的障礙,兩種障礙都突破了,我相信你才能夠體會到法味。正法的滋味不是邪法能夠相比的,這個法味濃,法味純正,這個法味沒有副作用,純淨純善,具足真善美慧,世法裡頭沒有。世味裡面弊病太多太多了,它含著有許許多多的毒素,貪圖世味,日久天長哪有不中毒的道理?法味裡面沒有,所以聞法必趣無上菩提。

      清涼大師在這三首偈頌後面做了一個總結,他說:「上之十義,從一妙音,展轉開之。具十無盡,方曰圓音,文處可見。」這個文就是指的偈頌,我們在這三首偈頌裡頭看到了。三首偈頌總共十二句,確確實實裡面有十種意思,都跟諸位同修介紹出來了。這十義全是妙音輾轉開出來的,換句話說,妙音裡面圓圓滿滿的包括了。給你說十個意思,每一個意思都是無盡的,而且是交互的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這才叫圓音。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,佛的說法永遠沒有中斷,我們不見不聞,這是本身的障礙。本身障礙要排除,你要真正在日常生活當中把你的煩惱習氣淘汰掉,漸漸你就契入佳境,你才能嘗到法味,你才認識佛法。

      這就好比我們生病,病久了,現在真的遇到一個高明的大夫,他來給我們治療。治療我們一定要受一番痛苦,這個痛苦要是熬不過去、不接受,那就沒有法子。古人所謂「良藥苦口利於病」,一點苦都不能受,你的習氣毛病就斷不了,所以佛才教導我們「以苦為師」。不怕吃苦、不怕折磨,要吃苦,要接受種種折磨、煎熬,才能把煩惱習氣淘汰盡;然後你才知道,這些折磨你的人是真正善知識。凡夫不懂、不知道,以為那是冤家對頭,還要生瞋恚心,還要生報復心。佛菩薩、善友看到你這樣的態度,遠離而去了。雖去了,他還會來,什麼時候來?你能受得了折磨的時候,他就來了,你甘心情願接受,他就來了,他來了對你有真利益。你們有許多同學,過去在「華藏圖書館」你看到我修學的情形,韓館長折磨我,我不是走投無路;我要不願意受她的折磨,我可以離開,我去處很多,法緣很盛,為什麼我不離開?你們諸位想想,我要是離開她之後,誰來折磨我?沒有!沒有人,只有人恭維我,對我恭敬,看到我有過失,也不會當面說,頂多是背後說說。誰是真善知識?誰是真正的愛護我、成就我?自己要有慧眼。你自己沒有慧眼,受不了,掉頭而去,完了!機緣錯過了。

      許許多多人跟我講:「韓館長這一生,對佛教有功也有過,功過參半。」這是世俗人眼睛裡頭看的,我眼睛裡面看她只有功,她沒有過。最後圖書館沒有能夠成立財團法人,把產權搞清楚,那是時間上沒有掌握得好,她沒有過失,她確實有這個心願交出來,她哪有過失?時機上差了一點,時機上差了一點也是諸佛菩薩示現的,也是成就我們的。我是不是真的放下?名聞利養是不是真放下?從這裡看,看出我們修行的功夫,我們的層次。許多人勸著那個要爭回來,不能爭!佛法裡面沒有相爭的,佛法裡面只有忍讓。這麼多年來修學的福慧,無論到什麼地方,諺語講你命裡頭有福,走到哪個地方都有福報。

      菩薩行裡面頭一條就是布施,人家要,布施給他嘛!我們相不相信佛的話?財物愈施愈多,你要不肯施,你的福報有底限的;你要是無止境的布施,歡喜布施供養,你的命裡頭財富是沒止境的,沒有底限的。誰懂得這個道理?誰肯相信?法布施得智慧,法寶像現在的經書、錄音帶、錄相帶、光碟,你要是不肯布施,你的果報是愚痴,吝法;歡喜法布施,果報是得聰明智慧。無畏布施是幫助一些苦難的人、病苦的人,老人沒有子女照顧的、孤兒失去父母的,殘障人士,你要以真誠愛心幫助他們,果報得健康長壽。佛在大小乘經論常說,說得太多太多,可惜沒人相信,沒人肯幹。

      我這一生真的從啟蒙,我的啟蒙是章嘉大師,就把佛法裡面這些道理、修行方法教給我了,我相信,我肯幹。我所得到的成績效果,你們大家都看到了。這個效果,物質上的受用不缺乏,智慧決定可以說年年增長,我不敢講月月增長,年年增長,這是你們大家聽我講經,你可以做個比較。我今年講的經跟去年講的,你做比較。如果你要是細心的話,我這一個月所講的跟前兩個月所講的,你去做個比較,不一樣。無畏布施的效果是身體健康的狀況,統統都看見了。我在年輕初學佛的時候,多少人看到我都非常感嘆;現在念佛堂裡面展覽韓館長的照片,我今天看了,有我剛剛出家時候的照片,你們看看那個時候我是什麼樣子,一點福報都沒有,而且是個短命相。我沒有忌諱,你們仔細去看,從出家到這麼多年來講經弘法,如果你細心觀察,你就能看出成績、看出效果,三種布施的效果。不肯財布施,你的果報是貧窮;不肯法布施,你的果報是愚痴;不能修無畏布施,你所得的果報是多病、短命,明顯的我已經做出給你看了。佛家講的三轉法輪,這叫「作證轉」,我這五十年修學,這個給你做證明。你聽了、你看了,細心觀察,應當相信。第四首:

      【法界諸國土,一一微塵中,如來解脫力,於彼普現身。】

      向下有四首偈,讚歎佛現身無礙的大德,這是四首偈裡面的第一首,說「解脫力故,現處周細。」我們看經文,首先把示現的處所說出來了,『法界諸國土』,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佛剎,這一一佛剎裡面有一一微塵之眾,這個境界沒有法子想像。『如來解脫力』,什麼叫「解脫」?我們在這個地方要做一個簡單的說明,解是動詞,解是解開,解開煩惱業障,解是對這個來說的。中國人常常也說「心有千千結」,這個結如何把它解開?結就是佛經裡面講的煩惱,我們一般人所說的憂慮、牽掛、放不下,這叫結。你心裡頭牽掛的事情太多,憂慮的事情太多,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?因為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,在這裡面產生許許多多的誤會,從誤會裡面生起妄想分別執著。那個誤會在佛經裡面稱為無明,就是迷惑,於是造業受報,無量劫來又被這些習氣薰染,你的心當然沒有辦法打開。

      由於這些結使煩惱,變現出六道輪迴。六道輪迴本來沒有的,從哪裡來的?煩惱變現出來的。佛說,如果你能夠把見思煩惱斷了,這個斷就是解開,你就脫離六道輪迴。見思煩惱是六道輪迴的因,因沒有了,哪裡會有果報?當然沒有了。脫離六道,要不要脫?六道沒有了,就好像你作夢一樣,你從夢中醒過來了。所以脫,脫離六道輪迴。如果你把塵沙煩惱解開、解除,現在中國人講解放,都是一個意思,果然把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分別也解開,不再有分別,那恭喜你,四聖法界也沒有了,你就脫離四聖法界,十法界就沒有了。十法界沒有之後,是什麼現相?一真法界現前了。一真法界是諸佛如來的境界,你就入佛境界,你跟諸佛如來過一樣的生活。所以解是從因上講的,脫是從果報上講的。

      「如來解脫力」是究竟圓滿,連無明煩惱也解除,所以他才能夠『於彼普現身』。「彼」就是前面兩句所說的,「法界諸國土,一一微塵中」。如來有能力普遍的現身,現什麼樣的身?你要懂得。它這個偈有個「普」字,佛沒有念頭,確確實實一念不生,我們講一句老實話,應化在十法界裡面還是一念不生,沒有念頭,真心顯露。沒有念頭,釋迦牟尼佛怎麼能夠為大眾說這麼多法?這是我們不懂的,我們要講什麼,總是先有念頭,口的言語、身的動作總是要聽意的支配;那要沒有意思,怎麼能說、怎麼能動作?佛確實沒有意思,他是隨心應量,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不可思議。

      「於彼普現身」,總的來說就是一切時一切處,處是講的虛空法界,一一剎土、一一微塵,無處不現身,這叫普。普是平等的,沒有高下的,沒有條件的。佛現什麼樣的身?佛是隨類現身,眾生有感,佛就有現;眾生沒有感,這個身就隱沒,就沒有了。不像我們凡夫,我們凡夫可憐,凡夫這個身是業報身,一點都不自在、都不自由,一生當中受業力支配。一生是小事,微不足道,什麼是大事?生生世世,過去無始、未來無終,都受業力支配,這才是佛在經上講的「可憐憫者」,真可憐!你要是真正了解事實真相,還有什麼驕傲的?果然明白了,你就曉得弘一大師講的兩句話,他晚年字號叫「二一老人」,「一事無成人已老,一文不值何消說」。弘一大師示現給我們看,像他那樣的大德、那樣的行持,自己等於說是認真反省、檢討一下,一生一事無成,一文不值!

      現在人常講值得驕傲,有什麼值得驕傲的?這是凡夫。佛菩薩現身是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眾生喜歡什麼樣的身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。《普門品》裡面講的三十二應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五十三參,諸佛菩薩大慈大悲,看到這些眾生迷惑顛倒、造業受報,苦不堪言,只要眾生有感,他就現身。他雖然現身,凡夫不認識他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這個世間,菩提樹下示現成正等覺,誰認識他?看到這麼個年輕人,在樹下打坐,如果沒有人認識他,他就入般涅槃,他就走了、圓寂了。凡夫不認識,天人認識,淨居天人看到了;淨居天在第四禪,就是四禪的五不還天,這裡面是聖人居住的,第四禪是凡聖同居土。四禪有九天,有四個天是凡夫天,五種是三果聖人在那個地方修行的。他們看到了,看到世尊在示現成道,趕緊下來代一切眾生啟請,向釋迦牟尼佛求法,佛就住世了。

      佛陀以後,真正的大善知識亦復如是,他住在這個地方要有人啟請,要有人向他求教跟他學習,他住在這個世間的使命是教化眾生。如果沒有人啟請,沒有人跟他學,他住在這裡幹什麼?毫無意義!他不是到世間來享受世味而來的,他不是受報;他是願力來的,不是業報來的。所以如果看到不契機,立刻就走了。諸佛菩薩的現身,住世長短完全靠緣分,因為他不是業力,有緣則住,無緣則去。對於一切法,不要說是世間法,包括出世間法在內,毫無牽掛、毫無憂慮,他真放得下。他那個心是真心,像《壇經》上所講的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世間人憂慮的事情很多,佛菩薩一個念頭都不生。諸位要知道,一念不生則生智慧,若生念頭,念頭就是煩惱,你生煩惱。煩惱不生,便生智慧;不生智慧,定生煩惱,就這麼回事情。所以我們要懂得佛是怎樣現身的,看到這樣的經文,就應當想到《普門品》裡面所說的、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你就能懂得它的意思。第五首:

      【法身同虛空,無礙無差別,色形如影像,種種眾相現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給我們提示的是「法身力故,現相即虛。」法身就是現代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。佛不執著這個相叫身相,佛以法為身,不是以這個為身。佛以智能證,佛以法為所證,能所是一不是二,這是《華嚴經》上常說的。說的遍數多,我們的印象自然就深,這是佛說法無盡的慈悲;意思就是說,你不必聽很多遍,你只要聽一遍,你就能記住。為什麼?一遍經裡頭多次重複,你記住之後最重要的,能不能得受用?就是古人講的「隨文入觀」,這句話用現代話來講,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境界現前,你能提得起,你就會想到,那就起作用,就得受用。境界現前忘掉了,還是煩惱習氣作主,那就沒用處,你這個佛是白學了。學佛要有用場,這個用場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處,你要能想到。

      這一首偈的意思很深,『法身同虛空』,為什麼說同?虛空沒有障礙,虛空沒有差別,法身也沒有障礙,法身也沒有差別,所以說「法身同虛空」。虛空與法身不一不異,法身與虛空不生不滅。說老實話,法身不生不滅,虛空還有生滅,為什麼?虛空是法身變現出來的,法身能現,虛空是所現。所現境界裡面,虛空跟法身在『無礙無差別』它是相同的。

      『色形如影像』,「色」是講色彩,「形」是講形狀,這兩個字用現代話來說,包含了我們所講的物質的世界。物質的世界從哪裡來的?從法身變現出來的。佛家常講的,物質世界是器世間,精神的世界叫有情世間,統一的世界叫智正覺世間,都是法身所現、情識所變。法身我們要記住,它無礙無差別,它所現的形相、色形如影像。《金剛經》上跟我們講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佛教導我們對於宇宙人生這樣看法就正確,這個看法是正知正見。

      一切的現相包括我們今天的身在內,五陰、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,全是有為法。《楞嚴經》說得更多,還加一個七大,統統是有為法。有為法就是「夢幻泡影」,不是真實的。真實的只有法身,能現能生,這是真實的;所現所生都是「夢幻泡影」,它存在的時間很短暫,「如電」,電是閃電。佛經裡面常講的剎那際,存在的時間太短太短了,我們粗心大意,以為這個形相真的存在一段時期。那個存在一段時期是剎那剎那的相續相,實際上剎那剎那都不一樣。這樁事情,我在講席當中也曾經說過多次。你們有沒有從照片上看到這首偈的真相?色形如影像。『種種眾相現』,你有沒有看到?從相片上就應當覺悟「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」。世間人講要留個紀念,留個紀念給你講真的,是個錯誤的觀念。為什麼?留不住,時間剎那剎那過去,怎麼會留得住?縱然你這個照片留個幾十年,留個一、兩百年,好像回味回味,那是「如露」,事實的真相是「如電」。

      你要在這一切現實的境界裡面,用真實智慧看出它的真相。佛在經上常說,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這個話講得好,這個話才是真理!真正懂得這個道理,人在世間要做好人,要真正懂得修養,一生當中身心沒有絲毫污點。過去無知,沒有接觸佛法,不懂,做了許許多多錯事,沒有關係!那個錯事也不是真的,「夢幻泡影」,從今而後改過自新,把身心的污點統統洗刷乾淨。能不能洗刷掉?能!為什麼?那些污點是假的。馬鳴菩薩在《大乘起信論》講的,「不覺本無」,煩惱習氣種種惡業本來無,一覺它就沒有了。佛在經上很多比喻,其中有個比喻說,「譬如千年暗室」,這個房間很暗,沒有窗戶,裡面是漆黑的,黑了一千年,這時間太長了,只要點一盞燈就照亮了。那一盞燈比喻覺。你迷,迷得久,不怕!迷得深,也不怕!一覺,迷就沒有了。那一盞燈就譬如覺悟,一覺就沒有了。覺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,關鍵就在你覺與不覺。你要是不覺,你要受黑暗之苦,你還要繼續去受。

      我們凡夫怎樣才能夠覺悟?要不依靠善知識,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,這是真的。不依善知識,自己覺悟,不是沒有,太少了。那是什麼人?在佛法裡面叫獨覺,是緣覺的一種,過去生中修行修得好,見惑斷盡,天上人間七次往來,將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斷盡,這個時候他在人間,人間沒有佛出世,他也能覺悟,這個覺悟叫獨覺。他覺悟的那個程度跟阿羅漢相等,阿羅漢就是天上人間七次往來,遇到有佛出世,聽佛講經說法,豁然大悟,所以叫做聲聞。他們有同樣的功夫、有同等的道行,一個是生在有佛之世,一個是出生在無佛之世,總而言之一句話根底深厚,生生世世修行,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他自然不染著,他對這個沒興趣。如果對於財色名食睡還有興趣,你自己要提高警覺,你的煩惱習氣很重,你要沒有高度的覺悟,要不能夠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,你這一生就空過,你不能成就,你不知道這是個假相。

      人生縱然活到一百歲,活一百歲的人畢竟不多,一百歲實際上也是一剎那。自己常常靜坐,細心去想想、去觀察,我們少年的時代、童年的時代,回想起來就像昨天一樣,豈不是像作夢一樣嗎?人生如夢,世間如夢,佛菩薩、祖師大德跟你講的話,句句是真實話,作夢何必造業?既然作夢都是假的,為什麼不能造業?造業繼續做惡夢,就這麼回事情。修善可以醒過來,造惡業永遠醒不過來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不能不修善,佛菩薩教導我們「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」。你們出家同學受過三壇大戒,戒壇裡面引禮師父有沒有教你吃飯?你有沒有依教奉行?供養完畢,端起飯碗,不是先吃菜,先吃三口飯。這三口飯有三個觀想,第一口飯願斷一切惡,第二口飯願修一切善,第三口飯願度一切眾生,這才夾菜。每天吃飯有沒有想到這三句話?我們再想想,古來祖師大德為什麼要這樣做?你每天不能不吃飯,吃飯的時候就叫你想著,加深你的印象,提高你的警覺,用意在此地。讓你念念當中,都會想到斷惡修善、度眾生。

      度眾生就是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想想我們所學的,能夠給別人做師表嗎?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,能夠給一切大眾做模範嗎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不能,那你就不能想、你就不能說、你就不能做,這叫斷惡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能!那你就應當想、應當說、應當做,那是修善。佛教大眾善巧方便太多了,只要我們自己明白、信得過,能理解、依教奉行,就能得益。這一首偈你能夠參透,你自自然然就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。你還放不下,這一首偈你沒懂;你要懂了的話,自然放下。知道什麼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你把虛妄的幻影放在心上,豈不是錯了嗎?那把什麼放在心上?我們是凡夫,最好的方法是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晝夜不離,淨念相續,無有間斷,這是無比殊勝的妙法!《大方廣佛華嚴》到最後,亦歸到這一法,「十大願王,導歸極樂」。

      從這一首偈,我們又會想起世尊為我們制定的標誌,外國人稱為MARK。我們的標誌是什麼?法輪。法輪所顯示的是個圓,圓怎麼成的?決定有個圓心,圓心是能現、是能生。我們用個圓規畫一個圓,一定先有一個圓心,然後依這個圓心等距離移動,就成一個圓。圓心有沒有?圓心肯定有,圓心在哪裡?不可得!為什麼?它沒有相。佛用這個來做為標誌,讓我們天天看、天天觀察,從這裡頭覺悟。我們這個身就是個輪相,心要空,心要虛,心裡頭不能有東西;心裡面有東西,你的心壞了。你心裡頭有憂慮的、有牽掛的,你的心壞了;你還有思、還有想,都錯了。思是胡思,想是妄想,本來無一物,你怎麼能把它安一物上去?本來無一物,安上一物,豈不是錯了嗎?自己不曉得,迷了嘛!覺悟了就知道。所以應當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得自在。

      圓周要動,它要不動,它就死了,它就不起作用。這個現相,最簡單、最明顯的表示在鐘錶裡面。世間人用鐘錶用得最多,一般人現在連小學生都戴手錶,不過現在有很多手錶是電子手錶,它是用阿拉伯字顯示的,那個看不出來,要看有指針的。戴指針的,裡面是齒輪的最容易顯示,所以這個圓周一定要動。再不然還有一個現相最普遍的,車,你看車輪,車輪是圓周;車輪那個圓有個心,心不能動,心一動,這個車就出問題,肯定要出車禍。輪周要動,輪的心不能動。回頭再想想我們自己,我們的身不想動,想舒舒服服,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、妄念紛飛,壞了!不該動的偏偏在動,應該要動的它偏偏不動,這是走上了死路。要知道,起心動念也是在造業,起一個不善的念頭,你造惡業。我也沒有說話,我身體也沒有動作,我怎麼造業?起心動念在造業。打一個妄想,造業!起一個惡念,造業!起一個善念,造的是三善業;起一個惡念,造的是三惡業,凡夫哪有不造業的道理?所以《地藏經》上講得好: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無不是罪」。

      所以佛教我們,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,想阿彌陀佛,念阿彌陀佛,說阿彌陀佛,拜阿彌陀佛。佛教給我們一條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的絕妙方法,八萬四千法門唯此獨勝,可惜的是沒人相信。難得諦閑老和尚那個徒弟鍋漏匠給我們示現,做出來給我們看。這人了不起,一生圓滿成佛,表演給我們看。會修行的人以此為主修,其他的不關緊要。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重不重要?對正法久住它重要,對利益這個世間一切眾生來講,它重要;要是對我個人修行來講,它不重要。不善修學《華嚴》的人,他所得到的是一點佛學皮毛常識而已,與了生死、出三界、斷煩惱、證菩提不相干。《華嚴經》對我的功德圓滿了,我不必要再學《華嚴》。《華嚴經》對我圓滿功德是什麼?我從《華嚴經》上對淨土產生信心,這是《華嚴》對我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懺雲法師勸我念佛,李炳南老居士勸我念佛,我沒有接受,我還是喜歡研究教,不喜歡念佛。還有一個錯誤見解,認為念佛是老太婆的法門,「我們是知識分子,怎麼會去修這個法門?」有這樣錯誤的誤會,不能接受。

      到民國六十年,我開講《華嚴經》,這個經前後一共講了十七年,《八十》、《四十》同時啟講。我在這部經裡面看到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善財童子,看他們的修行修的什麼法門,才恍然大悟。我們最敬佩、最仰慕的普賢、文殊,他們都發願求生淨土,淨土必定是不思議的法門,我對淨土從這個地方堅定了信心,再也不會變動了,一心希求。所以這麼多年來,你們諸位仔細去聽,我無論講什麼經論,全是講的淨土法門。我學佛五十年,總結世尊一代時教,我寫了二十個字,也是結歸到淨土法門,所以《華嚴》對我功德圓滿了。我們在這個地方得到真正的啟示,了解究竟的事相,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放下了。今天我們來學習這部經,我跟同學們說過,目的是為了幫助正法久住,不是為我自己修行。大家要知道,這是為報佛恩而說的,是為利他而說的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