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96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九十六卷)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檔名:12-017-0096

      請掀開經本,從五十二面第五行看起:

      「種無量善獲眾大福。悉已入於方便願海。所行之行具足清淨。於出離道已能善出」,昨天講到此地,今天我們再看第五句:

      【常見於佛分明照了。】

      這是「結成見佛」。見佛已經是很難的事情,又何況『常見』?不但常見,而且能夠分明。『分明』是真見到,見到真佛,不僅分明而且能『照了』,「照了」這兩個字很重要。見佛,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見佛?凡夫偶爾在善根成熟的時候,因緣具足的時候,見到佛的化身。我們同修當中有些告訴我,他見到,多數是在夢中見到,很少數是在自己靜坐的時候、念佛的時候、經行的時候見到佛,也有緣很殊勝見到佛相高大,這些見佛並不常見。此地講「常見於佛」,這裡頭有兩層意思,一層意思是十地菩薩德行高超,他們常常隨侍諸佛如來的身邊,這是常見;第二個意思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雖然煩惱沒斷盡,無明一品也沒破,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,你也能夠「常見於佛」。凡夫若要常見佛,一定要心清淨到相當的程度,豁然覺悟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,這也算是常見於佛,我們應當要修學。

      今天我們同學們一起參觀伊斯蘭教所辦的老人院、孤兒院,我看到之後,他們對於孤苦的老人照顧得很周到,這是值得我們尊敬、讚歎的;對於無依無靠的孤兒,也能夠教育他們、養育他們,使這些很不幸的兒童能夠獲得比有家庭、有父母照顧的還要周到。我看了之後是深深的有感觸。我在年輕讀書的時候,那時是抗戰時期,學生流離失所,我們也跟家庭脫節,跟著學校走、跟著老師走,老師也就兼任父母的職責,我們把學校當家庭,老師也就是父母,對我們照顧得好,也是無微不至,所以我們終身感念老師的恩德,實在講感念老師的恩德超過父母。我今天看到這個孤兒院是很有感觸,這些兒童長大之後要知恩報恩,教育才算是成功。最近我們積極在籌備彌陀村、念佛堂,當然這裡面進來念佛,有年紀的人一定很多,我們深深期望所有服務義工這些菩薩們,都能把念佛堂的大眾看作是「過去父母,未來諸佛」,以這樣的心態、以這樣的精神,在念佛堂、在彌陀村服務,我們才是真正佛弟子,這一句話、這一句經文就落實,我們就「常見於佛」;一切眾生皆是未來諸佛,見一切眾生就是諸佛如來,你就常見了。

      底下這兩個字不容易做到,「照了」。照是什麼意思?《般若心經》裡面所講的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這是智慧的觀照,你的服務才能做得圓滿,所以這是佛門以外很難明瞭,明瞭都難,做到當然就不容易。真能照了一定要做到三輪體空,《金剛經》上講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你才能夠分明照了,你的這樁善行才能夠做得圓滿。每天在做,每天做同樣的工作,做久了世間人都感到厭煩,我們在《普賢行願品》裡面讀到,為什麼普賢菩薩樣樣事情他都能做到不疲不厭,我們為什麼不行?我們在這個念佛堂念久了,現在念得還不太久,才四個月,念得滿有精神,再念下去恐怕就疲厭,精神就提不起來,什麼原因?任何一樁事情做久了就懈怠。能夠長久精進而不懈怠,這個人決定成就。大多數人,時間久了都會感覺得疲厭,所以都被淘汰下來了。怎樣來挽救?一定要天天有人提醒你,有人鼓勵你、勸導你,這就是聽經聞法。為什麼念佛堂之外,每天還要講兩個小時經?實在給諸位說,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幫助諸位穩住腳跟,不至於退轉;天天提醒你、天天勸勉你,因為你沒有能力分明照了。可是在這種道場,解行相應,有解有行,真正用功得法,如理如法修行,假以時日不難悟入。悟入程度有淺深不同,深很難說,但是淺入每一個人都可能。

      宗門講功夫三個層次:觀照、照住、照見,三個階段。此地分明照了是最高的一個階段,照見,我們讀《心經》,「觀自在菩薩,照見五蘊皆空」,那就是照了,這是功夫達到上乘。我們做不到,如果能做到觀照,功夫就得力了。何謂觀照?就是在一切時、一切處功夫能提得起,第一個妄念起來,第二個念頭就把它糾正過來,這就是觀照,能夠叫妄念不起來,這就行了。宗門的觀照相等於念佛法門裡所說的功夫成片,宗門講的照住相當於淨土裡面講的事一心不亂,照見則是理一心不亂。由此可知,宗派法門不相同,所用的術語不一樣,論功夫、論境界完全相同,沒有兩樣,這才是佛所講的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。所以諸位修學一定要選擇契合自己根性的法門,適合自己生活環境的法門,你修學起來格外的方便,功夫容易得力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我們選擇法門以什麼來做標準?標準就在此地。總要自己修學方便,功夫容易得力,然後逐漸將自己功夫向上提升,這才有成就。所以這一句用淺顯的話來說,功夫得力了。

      話雖然是這麼說,我們同修常講:我還做不到!你為什麼做不到?念頭沒轉過來,你沒有把佛的教誨落實。如何落實?你先孝敬父母。《觀經》三福是講修行真實的基礎,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」,世尊這句話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。三世是講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一切諸佛從初發心修行證果成佛,他的正因就是這三條。然後才曉得,我們修行從哪裡修起?從「孝養父母」修起,「奉事師長」,從這兩句著手,我們今天功夫不得力,這兩句沒做到。這兩句果然做到,然後把孝敬,把孝養父母、尊敬師長這個意願擴大,孝順一切眾生、尊敬一切眾生,你不就常見於佛了嗎?所以人不孝順父母,決定不能作佛;不但不能作佛,學佛都學不成功。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是佛門的孝經,世尊在這個經典裡面苦口婆心教導我們孝道,你要懂得孝敬的理論、孝敬的形象、孝敬的利益,我們才真正肯發願去做。

      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我們為九華山講過一遍,現在我又重複再講一遍。諸位同修要問:為什麼?為了我們大家修行的根基不堅固,所以無論修學哪個法門,功夫不得力。我們把這部經細細在一起研究討論、共同學習,希望把修學的基礎打好,是為了這個原因。基礎好了,從什麼地方見到?那就是見到你對一切眾生的孝敬,真正把一切眾生看作是自己父母師長,地藏法門就落實;如果還做不到,地藏法門沒有落實。無量無邊的法門都以地藏法門為基礎,地是大地,諸位想想這個世界建築物無量無邊,高的一百多層,最小的搭個草蓬,也不能離開地面,地是基礎。《地藏經》就是我們修學的基礎,所有一切諸佛如來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一直到六道眾生,不能離開地面,這個地是心地,心地寶藏就是孝。孝養承事,我們中國人常講的孝親尊師,這是根本。希望同修們要深深的去體會,認真努力去奉行,務必要做到,我們修學這才有根,才有根本。

      再看底下這一段,前面五句都是說因,與會這些菩薩們、法身大士,他們的因圓滿,因圓,果就滿,所以他就能夠證果。底下這一句是:

      【以勝解力。入於如來功德大海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他的科題、科判就是解釋經的。這一句他的科判是「乘因入果」,乘前面的圓因,證入如來究竟的果位。經文我們要留意,他是什麼力量證果的?『勝解力』。「解」就是前面講的分明照了,解是理解;「勝」是殊勝,不是普通的了解,非常殊勝的了解,這個了解超過凡夫、超過二乘、超過權教菩薩,才稱為勝。在此地,不僅是要超過權教菩薩,還要超過十地,所以這個勝那是真的殊勝,超過十地才能證得如來的果位。勝解從哪裡來的?我們每天讀經研教行不行?給諸位說,不行;每天念佛修行行不行?也不行。清涼大師在《華嚴》經題裡面說了兩句話,我們不能夠疏忽,他老人家說「有解無行,增長邪見;有行無解,增長無明」,一個增長邪見,一個增長無明,那怎麼能入佛果地?所以清涼教導我們一定要解行相應,定慧等學,真正做到相等才有契入的機會,這個教導是真實的。

      我們今天學佛也很用功,何以不能契入?我們的定慧沒有平等,好像開保險櫃的號碼鎖沒對準,不是不及就是過了頭,這個門總是打不開,道理就在此地。什麼時候我們定跟慧均等,均等是定在慧中,慧在定中,定慧不二,一定是落實在生活裡面,你才能得真正的勝解;這個勝解,我講的勝解跟經上講的勝解意思不一樣,我講的意思淺,我們所理解的比一般人殊勝也叫勝解,我們比聲聞、緣覺就差多了,比不上他們,比普通的人我們的見解又比他們正確,所以勝解是有等級的。此地講的是最高的,我們要從最低的去學,所謂是下學上達。

      菩薩們以最殊勝的解力,在教下講大開圓解,你才能『入於如來功德大海』;如來就是佛果,大乘經上常以如來表自性。「入於如來」就是禪家講明心見性,如來就是自性,所以入於如來就是明心見性。自性本具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,那叫做「功德」。「大海」是比喻,比喻我們圓滿恢復自性無量無盡的智慧德能。學佛最後的目標就在此地,這就是世俗一般所說「成佛證果」,這是說你見性,你成就了。末後這一句:

      【得於諸佛解脫之門。遊戲神通。】

      你見了性,見性之後又做什麼?修行證果成了佛,成佛之後再幹什麼?有些人不明瞭,到寺院庵堂看到大殿上供的佛像,看了之後不敢學佛。我問他為什麼,他說:成了佛之後,原來就蹲在那裡讓人拜,動也不能動,這個事情我不幹,我要逍遙自在,我不願意一天到晚坐在那裡給人拜。這是個誤會,成了佛之後「遊戲神通」,多自在!所以諸位要曉得,成了佛之後,還一樣要過日子,一樣要工作,一樣要應酬,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成佛?佛過日子跟我們過日子大大的不一樣,我們的日子過得太苦,佛過的日子過得太自在,幸福快樂,這就不相同。為什麼?我們過日子是糊裡糊塗在過日子,愚昧無知,不知道生從哪裡來,也不曉得死往哪裡去,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也不知道,糊塗過一輩子,這是凡夫。如果你成了佛之後,你再到這個世間來,生從哪裡來清楚明瞭,死到哪裡去也清楚,來幹什麼都清楚,他怎麼不自在!成佛之後,倒駕慈航,隨類化身,隨機說法,他來幹什麼?是來幫助一切眾生覺悟,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他來幹這個。

      一切眾生不分族群,也不分文化的差異,也不分宗教的信仰,我們在前面第一卷裡面看到了。諸佛菩薩以清淨心、平等心、大慈悲心,關懷一切眾生,愛護一切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,菩薩應化在世間就這一樁事情。破迷開悟是解門,離苦得樂是行門;由此可知,這叫佛家的事業,佛教裡面常講「如來家業」,如來家業就是這八個字: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。這八個字,給諸位說,依舊脫不了四弘誓願,你們諸位想想,破迷開悟是後面兩句,尤其是第三句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這是破迷開悟,「煩惱無盡誓願斷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那是離苦得樂;斷煩惱是離苦,成佛道、度眾生是得樂,成佛道樂,度眾生樂。我們這兩句經文,「以勝解力,入於如來功德大海」,這是佛道無上誓願成;末後這一句,「得於諸佛解脫之門,遊戲神通」,是眾生無邊誓願度,他怎麼不樂?由此可知,佛菩薩的生活跟我們不一樣,我們應當學習。

      再看底下這一段,我們先看科題,五十三面第二行,這是第三段「別明得法讚佛」。前面是總說與會所有的大眾們他們的德行,這以下再依他們的族類,依他們所示現的社團,一個一個來說明,這叫別明得法。他們的讚佛,就是讚歎我們自己真如本性。四十眾中,我們在第一卷看到,與會的這些團體一共有四十類,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,四十個不同的族群,四十個不同的社團。「眾」這一個字,我們現在把它看成族類、社團來講,大家很容易理解。這一段話是清涼大師說的,「先長行得法」,說明他們得的是什麼法。剛才我們念的這兩句是總說,綱領我們必須要記住,總說的綱領就是「以勝解力入於如來功德大海,得於諸佛解脫之門,遊戲神通」。解脫之門多,他得的是哪一個門?下面要給我們細說。這些菩薩所得的法門不一樣,全是「諸佛解脫之門」,他的作用利益完全是「遊戲神通」。所以往下的經文每一段落都分做兩部分,前面一部分是長行,後面一部分是偈頌;長行文裡面說明他得法,他得的是哪一個解脫門,偈頌裡面是當時這些菩薩們讚歎諸佛的。

      在本經裡面我們會看到,每一個人他所得的是一個法門,這一點給我們初學的人很大的啟示。說明什麼?你真正要想成就,得一門深入。為什麼說法門無量誓願學?自性裡面的智慧功德無有窮盡,你一門得到,圓滿功德就現前。沒有契入,就是沒有得到之前,你在門外,好像我們這一個講堂,四面開了很多門,你在外面沒有進來,門很多,進來之後不全都得到了嗎?無論你從哪一個門進來,你所得到都是圓滿的,法門無量就全都得到了,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。由此可知,你要同時學幾個法門,學幾十個法門,你決定進不來。好像你想從外面進到講堂裡來,同時想從兩個門進來,你能進得來嗎?試試看?你進不來,一定從一門就進來了。這個道理,《華嚴經》上顯示得最清楚、最明白,每一個人修行都是一門,一門所得的功德,跟其他門所得的功德沒有兩樣,這是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的。正如海慧菩薩所講,「如來境界無有邊,各隨解脫能觀見」,每一位菩薩都是一門深入,只有一個特別的,我們在這裡看到是普賢菩薩,其他人都得一門,普賢得十門;十是表圓滿,表法的意思,實際上還是從一門證入,這個道理一定要清楚、要明瞭。

      往下的經文先說異生眾,後說同生眾。異生眾裡面先說諸天、八部、諸神,順序跟第一卷恰恰倒過來。在第一卷裡面,我們看從最小的慢慢看看到最高的,現在看到人家修行證果;歎德我們從最高的講起,再講回來。這裡面也藏了很多的意思,我們要細心去觀察、去體會。請看底下經文,倒數第二行:

      【所謂妙燄海大自在天王。得法界虛空界寂靜方便力解脫門。】

      這一位就是摩醯首羅天,這是大自在天王。天王的德號,前面跟諸位都報告過,往下都省略,單單來說明他得法,他得的是『法界虛空界寂靜方便力解脫門』。經文裡面這一句就是「法身解脫」,如果能夠得法身解脫,你當然得大自在。法界虛空界是說「即用所遍處」,也就是說作用遍虛空、遍法界。清涼大師在《疏鈔》裡面給我們解釋,空是講事空;說法界,事理都在其中,不單單是講遍空,也遍空內色心等事。這意思就是說明,虛空法界所有一切物相,沒有一樣不遍。說到這些事相,通常我們講到有正報、有依報,有色法、有心法,無有一法不遍,小而微塵、毛端,事事物物皆遍,這裡面意思就無盡的深廣,不是我們思惟想像能夠達到的。我們的思惟是有限的,言語就更有限,所以佛常常說不可思議,不可思議是不可以用言語、思惟能明瞭這一個思想。《般若經》上講「諸法實相」,我們今天講宇宙人生的真相,這五個字「法界虛空界」,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講,盡虛空遍法界的事實真相,這個說法大家比較上好懂。

      「寂靜」這兩個字重要。寂靜是體,法界的本體,自性的本體。清涼給我們說兩個意思,第一個意思是說「用同體寂」,用是作用,佛菩薩常說大用無方,大用是整個大宇宙在運行,我們從大的方面來看。實在講宇宙之大我們見不到,我們今天能夠見的,即使用高科技無線電、望遠鏡來探索太空,甚至於近代有很多說法,外星人來訪問地球,他們乘的飛碟,飛碟是交通工具,我們之所能接觸到,範圍實在是非常的窄小,在十法界哪個法界?沒有超越人法界。我們人要到月球、要到火星、要到外太空,才要造這些飛行的工具,外星人到地球上是乘飛碟而來,飛碟是他們的交通工具、飛行工具,他們是人。如果是諸天,諸天到這裡來不需要交通工具,人才要。沒有聽說四王天、忉利天到人間坐飛碟來的,你沒聽說過,佛經上沒這個記載。而佛曾經給我們說過,輪王要遊歷十方他有輪寶,輪寶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器,我們想想,輪寶是什麼?大概飛碟就是他的輪寶,充其量外星人乘飛碟到我們這裡來,大概是鐵輪王、銅輪王、銀輪王、金輪王,這四種輪王而已。輪王是人道不是天道,他是人,他不是神,他不是天神,我們今天稱他作外太空人、外星人,這個說法倒滿合理的;他是人,他不是神,外星人。

      你才曉得,我們今天能夠觀察自性起用,實在講範圍很窄小。自性起用周遍十方,佛經裡面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,這是異生性;同生性裡面,佛所說的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是諸佛報土,諸佛無量無邊,世界無量無邊,顯示出它的大用無方。雖然這麼大的作用,不礙常寂,性體沒動過,現相在動,性體沒動。這個意思我們也不好懂,可是現代人家家都有電視,你們都在家裡看電視,電視裡的畫面不是在動嗎?相在動,電視的螢幕沒動過。沒動的是體,會動的是用,不管怎麼動也沒有妨礙體之寂靜、體之不動,這是我們從大宇宙裡面來觀察。我們再縮小,縮小到我們一個人身,我們這一個人身,生理跟心理,給諸位說,這裡面的狀況情形跟大宇宙沒有兩樣;你要是認為大宇宙太複雜,我們身心小宇宙複雜的程度跟大宇宙恰恰相等。我們的身在動,我們的念頭也在動,從來沒有休息過,我們六根根性從來沒有動過;六根的根性是真心,六根的根性是自性。世尊在楞嚴會上講得多麼透徹,最著名的一段經文「十番顯見」,佛是很會說法,從十個方面來說明見性不動,豈不跟大宇宙的運行沒有兩樣?所以要知道,真心、自性是寂靜的。講到寂靜都是說體,理體,有沒有形相?沒有,它沒有形相;雖沒有形相,它能夠現一切形相。

      宇宙之間萬事萬法,「唯心所現」,那個心是真心;「唯識所變」,識是帶著迷妄的真心。楞嚴會上講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,以真為體,以妄為作用;作用是虛妄的,體是寂靜的,寂靜才是真。從這一點我們就體會,佛陀的教學,對於法界一切眾生的教導,佛教我們什麼?教我們修定。佛為什麼教我們修定?因為寂靜是常住真心。你要想明心見性,你要想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要是不見自性,你就永遠不能夠明瞭,你要想明心見性非修定不可。諸位要曉得,佛法跟世間其他一切法不相同的地方,佛家是以修定為主,這是三無漏學的樞紐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無量無邊的法門,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,法門雖然不同,你所修學的方向目標相同,統統是修定。宗門裡面觀心是修定,參話頭是修定,教下的止觀是修定,密宗的持咒是修定,淨土宗念佛還是修定,方法不一樣,方向目標沒有改變,統統是修定。只有定才能開慧,只有慧才能夠照了諸法實相,達到你要求的目標,所以「寂靜」兩個字太重要了。

      在此地講得法把大自在天王擺在第一位,用意我們就明白,這是基本的原理,永遠不能變更的,你明白之後才知道修定重要。定是什麼?你又得要清楚。六祖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,跟我們解釋「禪定」這兩個字怎麼講法,祖師說得很好,「外不著相叫禪,內不動心叫定」。《壇經》雖然是禪宗的典籍,但是它裡面所說的原理原則,可以通達一切宗派,可以通一切法門,它是總綱領,我們佛家講「大總持法門」,不能夠疏忽。我們念佛的人要是能掌握到這些原理原則,念佛功夫就能得力,不但能得力,得一心不亂都有可能。你通達明白了,你就會念,所謂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什麼叫相應?會念就相應,這很重要。會念是與寂靜相應,與寂靜相應也就是與看破放下相應,作用不妨礙寂靜,這是事實真相。

      清涼第二個意思是說「用同體遍」,也是事實真相。寂靜的心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個心多大?無窮大,我們今天講虛空法界也不能比。佛在楞嚴會上做了一個比喻,他比喻得很好,他把十方虛空比作一朵雲彩,把寂靜的真心比作太虛空,我們從這個比喻去體會,十方虛空大還是我們心量大?心量比虛空大得太多了,從這個比喻裡面很明顯的體會到,所以才說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這話是真的,這不是比喻。如來說這句話是現量境界,不是比量,完全是事實。清涼大師說作用跟體一樣周遍,作用是什麼?諸佛菩薩的作用是覺而不迷,人家念念覺,覺是周遍法界,周遍性體;我們說性體好,法界太小,虛空法界都太小,周遍性體。我們凡夫迷而不覺,我們這一念迷情也周遍法性,這個事情誰知道?諸佛如來知道。我們凡夫,佛要不告訴我們,我們怎麼會知道?這個意思就是說,我們起心動念,一切造作,點點滴滴,周遍自性。

      這話很難懂,我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,現代科學家發現波動的現象,這就是屬於波動。現在大家最常明瞭的波,有光波、聲波、電磁波,這是諸位都比較熟悉,速度很大。聲波速度比較緩慢一點,電波跟光波速度都很大,科學家也能把它計算出來,一秒鐘三十萬公里,這是光波。我們今天算星球與星球當中的距離,都是用光波來計算;光年,一秒鐘三十萬公里,走一年的長度叫一個光年,用這個做單位來測量星球與星球當中的距離。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心波的速度,我們今天講思想波;講心波大家還是不容易體會,思想波,你起心動念那個波。那個速度光跟電不能比,光跟電一秒鐘才走三十萬公里,我們起心動念的思想波才一動,周遍性體。為什麼念頭一動,十方三世諸佛都知道?如果你這個波要達不到他那個地方,他怎麼會知道?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經上給我們講,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,要是用光速度從我們地球上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可麻煩了,不曉得要多少億萬年才能到。可是佛告訴我們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需要多少時間?一彈指就到達。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速度?思想波的速度太大了。所以無論你是明瞭的覺念,還是迷惑顛倒的妄念,不論覺與迷,念頭才起就已經周遍自性,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
      自性體是寂靜的,體不礙用,不妨礙作用,用不妨礙體,這是事實真相。諸佛菩薩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的原理也在此地,為什麼眾生有感,佛菩薩立刻就有應?諸佛跟我們眾生沒有兩樣,內同真性,所以說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說十方三世佛,包括我們自己在其中,三世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我們大家都是未來佛;講三世佛,我們就在其中。如果講過去佛,沒有我們,現在佛也沒有我們,講未來佛,我們個個都是,一個人都沒有漏,共同一法身。法身是寂靜,寂靜之體就是法身,法身之體。依體所起的作用,所起的現相,叫法身之相。唯心所現,那是法身之相;一真法界是法身之相,十法界依正莊嚴還是法身之相,我們凡夫不認識,諸佛菩薩認識。今天我們去訪問伊斯蘭教,遇到一些新聞記者,他問我:你為什麼會想到這個地方來訪問?我們不能給他說真話,說真話他不懂。真話是什麼?法身之相是平等的,我去看他是應該的,哪有什麼理由?佛家講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盡虛空遍法界跟我們是一個自體,所以我們自自然然對他就關懷愛護,盡心盡力的幫助他,諸佛菩薩統統是這個做法。但是說這個很麻煩,為什麼?要解釋半天,他未必懂,所以不談這個。他問我為什麼?現在提倡多元文化,這個他好懂,一說他就了解。我們希望住在地球上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,希望我們常常互相的訪問,常常交流,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,消除一切矛盾,達到互相尊敬,互相的愛護,互助合作,建立安定的社會,繁榮的社會,達到世界和平,一切眾生共存共榮;我這個說法他懂,他聽了很好懂,他聽了就點頭。我要是講佛法這一段他聽不懂,這是淺的意思,佛家講的是究竟義、真實義。這是說明感應道交的原理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;而佛對我們的應決定不失時,感立刻就有應。我們今天求佛,為什麼佛不來?好像沒有應。其實你不知道,感應,經上講有四種形態:顯感顯應、顯感冥應、冥感顯應、冥感冥應,決定有應。但是不定是哪一種形態;有些你能夠覺察得出來,有些自己覺察不出來,不是沒有感應,真有感應。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形態?這不在佛那邊,在我們自己,我們有業障、有煩惱、有習氣厚薄不相同,所以佛對我們的應才變現出這些現象;這個現象是我們變現的,唯識所變。而佛陀感應是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這裡面的道理很深很廣,我們要能體會、要能明瞭。

      「寂用無礙」也就是說寂靜,常寂不礙常動,常動不礙常寂,動靜是一不是二,所以稱之為力,『寂靜方便力』。清涼給我們說得好,「忘寂,故不礙用」,這是說方便,解釋什麼叫方便。什麼叫忘寂?不著寂的相。我們給你說寂靜,你著了寂靜的相,就錯了;換句話說,你的作用就失掉,你不起作用了。佛家講不執著,這個原則非常重要,你只要稍稍有執著就有障礙,你不執著就沒有障礙,所以一真法界、十法界,所起的作用都不產生障礙。我們今天凡夫動輒有礙,《華嚴經》上講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我們今天理事有礙,事事更有礙,我們對於佛的這個說法,就很多人產生懷疑:佛講的玄談,不切合實際,實際是障礙重重。哪裡知道佛講的話是正確的,沒說錯;重重障礙是從妄想分別而生,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決定沒有障礙。所以你不能執著寂靜,你才顯示出作用,如同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大用,大用就是平常我們講的神通,六種神通達到了究竟圓滿,是什麼?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。

      可是你要曉得,虛空法界、森羅萬象、依正莊嚴怎麼起來的?《華嚴經》說「唯心所現」。心是什麼?寂靜。由此可知,森羅萬象、依正莊嚴是依寂靜起的作用,寂靜是體,相是依體而現出來,作用也是依體而發生。這個意思比較深,可是你不能夠不懂,你要是懂,你的修學就有依據,你根據什麼道理修行,這是給你講總綱領、總原則。整個佛法的教學,無論大乘小乘、顯密宗教,宗是講宗門,教是說教下,總綱領、總原則就在這一句裡。依寂靜才能夠現相,才能夠起作用,相沒有離體,體沒有離相,所以才給你講「性相一如,理事不二」,那你是真正見到真相,事實真相大白了。這是佛家修行證果,落實到我們現實就是生活行為、處事待人接物,永遠不變的總綱領、總原則。這是在得法裡第一句,排在第一,第一總是敘說總綱領、總原則。我們再看下面第二尊天王:

      【自在名稱光天王。得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脫門。】

      『解脫門』我們把它省略掉,不必再解釋,「解脫門」在此地是大自在。這尊天王他所得的,也就是修學這個法門修學成就了,也入佛境界,他得的法門叫『普觀一切法悉自在』。前面那一尊是法身解脫,這一位是講「智身解脫」。「普」這個字很重要,決定是清淨心、平等心才能普觀,如果你心裡有分別、有執著,你的心怎麼能普?普是用真心,若有分別執著你所用的是妄心,妄心就沒有辦法觀一切法,真心才能夠觀一切法。「一切法」這三個字,所說的境界無限的深廣,深與廣都是無有窮盡的。清涼給我們講三個意思,第一個是於一切法他都能夠觀察到,這是普眼,這是說你的眼見量的能力。第二個意思,觀一切法理事不二,事就是理,理就是事,相即是性,性即是相,這是見到諸法實相。第三個意思是於一法中見一切而無礙,他這個見就見得更深了。第一句是講觀一切法,這是廣,世出世間一切法你都能觀察,這是廣;你能夠看到性相一如、理事不二,這是深;又能從一法當中見一切無礙,那你是看透了。所以這一句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他是修這個法門而證得無上道,顯示如來果地上的智慧德能,這個意思正是清涼大師所說的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才得大自在。

      我們今天看到一切事都有障礙,一切物也有障礙,一切人更不必說,障礙更多了,前念跟後念都產生障礙,還有什麼話說?你要曉得,障礙都是從執著、分別、妄想來的,然後你才知道這個東西之可怕。佛說得好,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,這個話《華嚴》上說,《圓覺經》上也講,不過佛是不常說就是,這是在一乘了義經裡佛說了真話。本來成佛,為什麼今天會落到這個地步,會變成這個樣子,誰害了我們?妄想分別執著害了。妄想分別執著不是從外來的,這正是古德所謂自作自受,是我們自己無端生起這些東西,還得要自己來承受。而這種現象麻煩在哪裡?是愈陷愈深,每況愈下,這是我們的苦處、麻煩處,永遠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。做一點好事,種一點善因,機緣成熟三善道受報,所造作的惡業惡行,因緣成熟三惡道去受苦,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就幹這個事情,無怪佛對我們歎息說「可憐憫者」,真可憐,真可憫!

      佛以無盡的慈悲、智慧、願力來幫助我們,我們不肯接受、不肯相信,那有什麼法子?今天我們有緣能夠在一起相聚,長時間的學習,長時間的薰陶,希望有一天省悟過來真相信,真相信你就真做到了。你說我相信我還做不到,給諸位說,假的,根本就沒相信,相信哪有做不到的?只有不相信的人才沒做到。所以大家總要記住,佛法「知難行易」,沒做到就是還沒有真信,你現在是信佛,你那個信是假的不是真的,真的一定做到,沒有做到還是信不真實。為什麼沒有真信?對於這個事實真相還沒搞清楚。所以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,近程的目標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。今天時間到了,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