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282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八二卷)  2000/3/16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282

      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龍眾長行,第四句:

      【燄口龍王,得普現無邊佛世界建立差別解脫門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有一段話,我們念一念,「普現等者,謂一毛普現無邊依正,以毛稱性能廣容故,廣容即是普遍。故能現之佛,還自住於毛孔所現剎中,能所無雜,依正區分,大小宛然,名建立差別」。從經文跟清涼大師的開示,我們就很明顯的見到,這是諸佛如來化現的,絕對不是八部裡面的龍眾,龍眾沒有這麼大的智慧,沒有這麼大的神通。

      經上說的『普現』,這是佛陀在龍眾裡面所示現的,正是應以龍王身而得度者,即現龍王身而為說法。這個龍是諸佛如來,所以他有能力普現。而清涼說「一毛普現無邊依正」,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小中現大。一毛是我們身上一根汗毛,經上常講毛端、毛孔,都是說正報最小的,無量無邊的世界這是最大的,說明大小不二,這個境界是事事無礙,不僅是事事無礙,是圓滿究竟的無礙,當然是如來果地上,等覺菩薩還不能達到這樣的圓滿。這一樁事情很難懂,毛孔當中怎麼能夠現無量無邊的世界?其實現代的科技給我們幫了很大的忙,你看看現在的晶體,現在的晶體愈做愈小,愈做愈精緻,裡面包容萬象。諸位想想,現在電腦裡面一片很小的光碟,我看大概只有這麼一點點大,三寸,裡面居然可以容納一部《佛學大辭典》,將來再更進一步,可能這一片裡面就能容納一部《大藏經》;如果再進步縮小,將來縮成一個銅板大。由這個地方我們就能想像,佛是最高的科學家,今天的科學家跟佛比差太遠了,佛能夠在一毛孔當中,裡面容納無量無邊世界的這些色相,科學家還沒有辦法做到,科學家還要那麼大的一片,而容量還不算太多。所以從這些地方,我們足以能夠聯想到,佛所講的是很有可能的。但是這些話在古時候人聽到的時候,我不知道他怎麼懂得的,他怎麼能夠接受?由此可知,古人的智慧,就是善根福德比我們深厚。他能信,他能解,他的心清淨,清淨心能夠證得。

      而清涼在此地講,講得好,「以毛稱性,能廣容故」,這一句話解釋了,為什麼這一毛端、一毛孔能夠容納無量無邊世界依正莊嚴?它稱性。再小它是法性,再大也是法性,性裡面沒有大小,不但沒有大小,也沒有先後,也沒有來去,所以這個境界在《華嚴經》裡面稱作「不思議解脫境界」,這個經稱為「不思議經」,不可思議,我們沒有辦法思量的,沒有辦法想像的,它是事實真相。什麼時候我們對於這樁事情才能夠稍稍明瞭?佛在大經裡面常常給我們講,破一品無明,見一分真性,你就明瞭了。明瞭之後也不可思議,不是說不可思議對我們講的,對法身大士來說還是不可思議。可是佛與法身菩薩大慈大悲,教化六道眾生,教化四聖法界,他有方便,這個方便就是:不可思他教我們可以思,不可議是不可說,他也能說,這就叫善巧方便。

      我們今天所學的佛法,諸位要曉得,全是方便法。什麼時候你才學真實法?在念佛人講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你學的是真實法,那不是方便法。一般而論,你必須要生到華藏世界,親近毘盧遮那如來,那個時候你學的是真實法。十法界裡面都是方便法,怎麼知道?沒見性,十法界裡面的佛也沒見性。天台家所說的,藏教的佛、通教的佛沒有見性,別教佛才見性。別教初地菩薩等於圓教初住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。所以《華嚴經》裡面講的十住菩薩等於別教的十地,十行裡面初行位菩薩是別教裡面的等覺,二行位的菩薩就是別教裡面的佛。這是說明十法界裡面的佛是藏教佛跟通教佛,沒有見性,所學的是方便法。

      我們要知道,方便雖然多,所謂是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,歸什麼?見性。只要這個方便法是能幫助你明心見性的,這就是佛法;如果這個方便法是障礙你明心見性的,這就不是佛法。不是佛法,我們通常講魔法,魔是折磨你,給你找麻煩的,不能幫助你明心見性。幫助你增長貪瞋痴慢,幫助你增長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法就是魔法,就不是佛法,我們要懂、要清楚。所以要記住我們要學佛,佛法是清淨法,我們雖然學得不多,學得也不夠深,只要你能夠掌握著原則,能夠遵守,依教奉行,永遠不變,你會有成就。

      在中國古來大德當中,最有成就掌握原則的,可以說無過於惠能大師,這禪宗第六祖。他留給我們的東西,《壇經》就是他老人家的語錄,古來祖師大德都稱語錄,單單稱他的語錄為「經」,這是對他特別尊重,他確實是把原理原則全掌握到了。《壇經》不僅僅是禪宗的修學原則,所有大小乘經教裡面,顯教密教,宗門教下,包括我們淨土,都不能違背它的原則,真正是一本好書。中國人講的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,它不是翻譯的。我們今天修淨土,也不違背他所說的原理原則。

      我們今天想想,我們違背這個原理原則最嚴重的,就是喜歡說人家的過失,只見別人過,不見自己過。他老人家跟我們說的是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。他跟神會小師所說的那一段話,他對神會說,神會是最年輕的,六祖跟他講,他說,「我只見自己過,不見別人過」,這幾句話針對我們今天所犯嚴重的弊病。我們為什麼勤苦修學功夫不得力?原因在哪裡?確確實實是「只見別人過,不見自己過」,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全是外面過失,好像自己都沒有過失,這是功夫不得力的原因。

      諸位必須要曉得,等覺菩薩還要天天反省、天天懺悔、天天改過,我們是什麼人?文殊、普賢還要天天懺悔,懺除業障。普賢菩薩十願,十條修學的綱領,不是教導我們的,是他自己修的,我們可不要弄錯了,那是他自己修學的。這樣深位的菩薩,還這麼樣認真努力在勤修。所以我在講席裡頭常常勉勵同學,知道自己的過失這叫開悟,把自己過失改正過來這叫修行。夏蓮老在《淨語》裡面講的「真幹」,真幹是什麼?改正自己的過失;天天要發現自己的過失,天天要改正。奈何我們自己不能發現自己的過失,別人說我們過失,我們還不能接受,還要怨恨他,還要責怪他。我們如何發現自己的過失?沒有別的辦法,讀經。

      印光大師慈悲,他示現在末法時期,示現在近代,了解近代人的根機,所以他不用佛教的經典,知道我們這一個時代眾生迷惑顛倒,不相信因果報應,他老人家一生為人說法講開示,特別側重在因果上,你看看他哪一篇文字不講到因果?能夠深信因果的人,這個人能得救,我們經典裡面講善根福德,這個人有善根福德;不相信因果報應的,這個人沒有善根、沒有福德。所以印祖特別拈出《了凡四訓》,讓大家從《了凡四訓》裡面,建立深信因果的信心。教人念《感應篇》、《陰騭文》,這兩種都是道教的,念這個幹什麼?檢點自己的過失。我們不曉得自己有過失,每天念念這個書,對照對照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我們今天這一天的生活,處事待人接物,這是善惡的標準。對一對我們有幾個善?今天造了多少惡?善要知道如何保持,不要把它失掉,惡要如何把它改過來,斷惡修善。慈悲到了極處!用今天的話來說,印光大師不是搞多元文化嗎?他是佛家的祖師大德,為什麼不用佛的經教教眾生,把道教的東西拿來講,這就是多元文化。把道教的經典拿來教佛教的初學,他沒有分別,他沒有界限。

      我在早年,道安法師在台北辦「大專佛學講座」,請我做總主講。好像我對學生開了《了凡四訓》這個課,就有法師責備我,當面罵我,他說:你是一個講經的法師,你不講佛經講外道,你是什麼意思?我聽了真是大惑不解,我向他老人家請教,我說:我沒有講外道。他說: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》不是外道是什麼?我說:你說的是這個;我說:這是佛法印定,印定那當然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佛經看待。他說:什麼印定?我說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」;我說:這個能不能算作法印?他聽了之後,掉頭就走了。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》內容符合我們的法印。

      這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,經不一定要佛講,五種人說經,他所說的內容只要與佛的法印相應,佛都承認這是經典,這四句是法印。雖然裡頭「自淨其意」比較少一點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講得多,又何況是印祖一生所提倡的,我們依教奉行,勸導眾生,有什麼過失?這些人是古人所講的「偏漏執」,偏見,自己的成見太深了,什麼都是執著「我的」,我們佛教的,那是道教的,分別執著這麼深,難怪他功夫不得力,修學心地得不到清涼自在。那看到我們現在跟每個宗教交往,他怎麼能受得了?

     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不但這些其他宗教,世間古今中外這一些聖賢的教誨,稱性;妖魔鬼怪,邪知邪見,給諸位說,也是性變現出來的,性能廣容。十法界依正莊嚴,《華嚴經》上不是說得很好嗎?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例外的,只是一個是順性,一個是逆性,違背自性。順逆我們不談,都是一個性,所以叫順逆不二。真正能夠契入這個境界,明白這個道理,心開意解,你得大自在,你逐漸逐漸契入無障礙了。所有的障礙都是對於性體、性相、性用迷惑無知,從這個地方產生出來的。本經的經題就是「大方廣」,大是性體,方是性相,廣是性用,體、相、用。

      廣容才是真正普現,所以諸佛法身大士無處不現身,無時不現身,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。我們對於感應知道得太少了,而且知道的非常狹窄,「我念觀音菩薩,觀音菩薩就現前了」,這叫感應。我們今天的感應,只是這麼一個概念,不曉得山河大地、虛空法界全是佛菩薩的感應,這個道理誰知道?這個事實真相哪個曉得?若不深入經藏不知道。虛空法界依正莊嚴,我們今天的生活,所有一切的周邊環境,全是感應;我們心一念善,感應是善的、美好的;一念惡,感應是惡境界。境界隨心所變,這是佛在經上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想什麼境界就現什麼。

      諸位要真正通達這個道理,才知道佛在經教裡面教弟子不迷信,真正佛弟子決定不會去看相、算命、看風水,不會搞這個事情。凡是會搞這些事情,說一句老實話,對佛教不相信,對佛陀的教誨不相信。佛教我們存好心,那境界就好了,只要你心好、行為好,你的命就好,你的運就好,你的風水就好;你的心不好,你的行為不好,你的風水就變壞;就這麼回事情,你要找人看什麼?找人看,人家來騙你的,不是真的。說你風水哪裡不好,哪裡需要改,他幫你改一下需要多少錢,你的錢就被人家騙去了。

      我們佛家的教學,終極的目標是見性,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的。見性之後,不思議境界你才能體會得。在這個之前,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相信老師,相信老師絕不欺騙我們。相信老師,我們的根本老師是釋迦牟尼佛,在《金剛般若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如來是真語者,實語者,如語者」,「如」是就事論事,所說的完全是事實真相,沒有加一點自己意思,也沒有少說一分一毫,這叫「如語」。我們要相信,這樣的人不相信,我們相信誰?所以一定要隨順佛陀教誨。

      佛陀的教誨太多太多了,我們一生也學不盡,所以抓綱要。佛教傳到中國,中國祖師大德才將佛法,為了修學方便起見,建立了十個宗派。隨順眾生根性,沒有能力學全部的佛法,學一部分。這十個宗派,每一個宗派取經論裡一部分,就能成功。這一部分在現在人來說還是嫌多,現在人根性比過去差,一個宗派裡面的東西都學不完,所以我就常常勸同學們學一部經,就行。學一部經,經裡面佛的教誨,依教奉行,然後念佛求生淨土,我們就成功了。

      淨土宗經典最少,把祖師加進去的,也不過是「五經一論」六樣東西。這六樣東西要是嫌多,任修一種都能成功,不必要六樣都學,學一樣就行。最少的是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,這是最少的,兩百四十四個字,也行。真正能夠受持,念佛也決定得生淨土,必須得依教奉行。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,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就是末後的幾句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我們只要把這兩句做到了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這兩句是淨宗精要的精要,核心的核心,與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完全相應。第十八願怎麼落實?就是這兩句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

      淨宗方便,淨宗容易,古德所說的「難信易行」。這兩句話很要緊,「都攝六根」,我們現在六根攝不住,所以功夫不得力。我們六根往外跑,攝是收回來;眼見色,眼跑到色相裡面去了;耳跑到音聲裡面去了,喜歡去聽,現在講的音樂,喜歡這些;眼天天喜歡去看電視,不知道收回來。攝是收回來,跟孟子所說的,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,一個味道。孟子怎麼樣做學問?收攝六根,他用的是這個辦法。我們印這四個猴子,牠收攝六根,牠會收攝,牠念佛就往生。諸位想想這個味道,這是淨宗精要之精要,你要會收。

      我們必須入境界,才能夠了解佛所說的;不入境界,真正有福報、有善根,一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。但是我們相信佛的話,雖然我們見不到、體會不到,佛講「一毛孔中普現無邊依正」,我們就想到我們今天這個世界,是在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一毛孔中示現。我能信,我憑什麼信?我憑佛與法身大士不打妄語,他們的語是「真語、實語、如語、不誑語」,我相信,我憑這個相信。

      「一毛普現」,這就是心現識變,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這個「一切眾生」包括正報跟依報,眾生這兩個字的本意是「眾緣和合而生」,稱之為眾生;我們今天講動物、植物、礦物、自然現象,都是眾緣和合而生,是一體。有這樣的認知,我們的心量拓開了,才能包容虛空法界,佛法裡面常講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你這個心量拓開了,與一切眾生不再分別了,不分別國土,不分別他是哪個國的人、哪個地區的人,不分!不分種族,不分宗教,知道什麼?一家人。如果更深、貼切一點來說,知道是自己,怎麼是自己?是自己的法身。大乘經上常講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的法身,是真我。我們今天這個身體為真我服務,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是為別人,是為「我」服務。諸佛菩薩說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這兩句話人人都會說,什麼意思知道的人不多,沒幾個。為一切眾生服務是為我服務,一切眾生是我。不讀《華嚴》,我們怎麼曉得這些事實真相?所以讀《華嚴》,心量才會拓開,很有道理,這是古人常講的。這個地方「普現」跟「普遍」,佛都說了,廣容才普遍。

      「能現之佛,還自住於毛孔所現剎中」。釋迦是能現之佛,彌陀也是能現之佛,毘盧遮那也是能現之佛,世尊在「佛名經」裡面,那是略略的說一說,就說了一萬兩千多尊佛,「還自住於毛孔所現剎中」,我們細心從這裡面去體會,這就是華嚴家常講的「法界觀」,你仔細去看,這是事實真相。「能所無雜」,能現、所現有條不紊,它不雜亂。所以世間有許許多多人,看到宇宙的現象非常有秩序,一點不雜亂,於是就想到這一定是有個人在安排,沒有人安排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現象出來?於是乎就想像有個上帝、有個神在做主宰、在安排,其實不是的。這是什麼?性德。性德是清淨的,性德是嚴整的,不是凌亂的,它發展是有次第的,佛在經上講「無明不覺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」,它有次序的,所以它不亂。道家老子也說得很好,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」,它也是有次第的,它不亂。我們眾生迷失了自性就亂,可是心性的顯現決定不亂。

      「能所無雜,依正區分」,依報、正報有區別;「大小宛然」,大而世界,小而毛孔,這叫「建立差別」。差別是從無差別裡面建立的,所以差別就是無差別,我們要能懂得這個意思,許許多多的問題都解決了。不了解這個道理,不了解事實真相,於是在差別裡面就生差別的錯覺,這才產生誤會、產生爭論,這個錯了。可是誤解跟爭論決定不能避免,為什麼?六道凡夫在迷位,他不是在覺位。凡夫裡面四聖凡夫,我們可以說高級凡夫,他在覺位,他可以不爭論,他逐漸逐漸明白了,他能夠認真努力在學習。在迷位的凡夫,不行。換句話說,愈迷愈深,這是必然的現象,誤差愈來愈大,不但不能解決問題,這問題愈來愈擴大,愈來愈嚴重,麻煩就來了。

      因此諸佛菩薩、世出世間這一些神聖,才應化在世間。他來的目的是幹什麼?教化眾生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就這麼一樁事情。《法華經》上所謂的「一大事因緣」,諸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間,這個大事就是「開、示、悟、入」佛之知見,佛之知見就是正知正見。我們凡夫知見錯誤了,他們出現在這個世間,所做的工作就是開示。「開」在我們娑婆世界來說是講經說法;「示」就是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,示現,生活做出生活的榜樣,工作做出工作的榜樣,處事待人接物做出處事待人接物的榜樣,那是示,示是示現;我們凡夫作學生的要懂得「悟入」,我們聽他的說法,看他的示範,我們就覺悟了;覺悟之後,我們也能做到,做到就叫「入」,做不到沒入。入才有真正的受用,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我們才真正得到。

      在示現裡面,最偉大的示現,究竟圓滿的示現,善導大師給我們說出,「如來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」。這句話什麼意思?最偉大的示現,最究竟的示現,是淨土法門。他說所有一切諸佛如來,示現在十法界、六道裡面,只有一個目的,示現淨宗法門,勸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,這是究竟圓滿的示現。使我們在一切差別裡面漸漸明瞭無差別,每天以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執持名號,時間久了,清淨、平等、覺就現前。為什麼念阿彌陀佛會得到清淨平等覺?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。清淨平等覺沒有現前,你這一句佛號功夫不得力;這一句佛號功夫得力,決定是清淨平等覺現前,這才能契入佛境界。諸位想想,清淨平等覺現前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絕對不是在凡聖同居土,是在實報莊嚴土。清淨平等覺現前,恭喜你,你已經是理一心不亂,不是事一心。這個事難,真難!我們今天逐漸逐漸往這個路上接近,靠什麼?靠《大方廣佛華嚴》,因為我們在這裡面看到差別、平等不二。相上差別,事上差別,理上是一個,理全是諸佛如來化現的,這是一個。這是燄口龍王他得到的法門,他從這個地方契入的。我們再接著看底下這一尊:

      【燄龍王,得一切眾生瞋痴蓋纏如來慈愍令除滅解脫門。】

      這對我們現前修學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,我們正墮在這個困難當中。清涼在註子裡面說,他說「準梵本」,就是《華嚴》的原本,「有燄龍王,得一切眾生瞋痴蓋纏如來慈愍令除滅解脫門,謂大慈居懷,則三毒俱滅」。清涼大師這個註子裡面,跟這個地方的經文,對照起來好懂。此地經典上,原文是『一切眾生瞋痴蓋纏如來慈愍令除滅』,是這個字樣;但是清涼大師講的是比較容易懂,「如來慈愍令除滅解脫門」。「一切眾生」,通指虛空法界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,不僅僅是娑婆世界。一切眾生最嚴重的病是瞋恚、是愚痴,「五蓋纏縛」。四個字,總而言之,都是根本煩惱,根本煩惱裡頭最重的是貪瞋痴。這裡頭雖然沒有說貪,貪包含在其中。

      瞋恚是地獄的業因,愚痴是煩惱的根本,這個人要不愚痴,貪瞋就斷了。貪瞋是從痴裡頭來的,痴是無明,是煩惱的根。貪瞋容易斷,痴難斷,痴是無明煩惱,很不容易斷除。我們經跟註合起來看,「如來慈愍」,佛大慈大悲幫助我們除滅,清涼末後這兩句說得好,「謂大慈居懷,則三毒俱滅」,這八個字非常非常重要,這是斷貪瞋痴有力的方便法門。換句話說,我們要想斷貪瞋痴,培養你的慈悲心,你的貪瞋痴還沒斷,你的慈悲心不夠;慈悲心達到一定的水平,貪瞋痴就沒有了。貪瞋痴跟慈悲恰恰是相反,就像明暗的兩面一樣,貪瞋痴是黑暗的這一面,大慈大悲是光明這一邊,光明大了黑暗就小,黑暗大了光明就小,諸位細細想想這個道理。這個方法好,我們今天講培養你的愛心,你果然有真正的愛心,你貪瞋痴自然就降低了。所以佛家才說,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他才說這個道理。

      眾生之所以淪落成為眾生,沒有別的,就是貪瞋痴,叫三毒煩惱。無量無邊的煩惱都是從這個根出現的,所以貪瞋痴是煩惱的根本。這個地方他沒有講智慧,諸位要曉得,大慈大悲這裡面就有智慧,沒有智慧那個慈悲決定達不到「大」這個標準。大是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就是智慧,有分別執著這個慈悲不大。佛在經上講慈悲講了四種慈悲,從我們凡夫,凡夫也有慈悲,叫「愛緣慈悲」,這個人我喜歡他,對他慈悲,那個人我不喜歡他,對他就沒有慈悲,這是凡夫。凡夫裡面有一些聰明的、心量大的,知道愛自己也能夠愛別人,叫「眾生緣慈悲」。我們世間人講「推己及人」,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,這是眾生緣慈悲,還是屬於凡夫的。這個心量就大了,所以愛國家、愛民族。這是世間的。

      出世間的是「法緣慈悲」,這菩薩的。菩薩了解,懂得佛法,為什麼對一切眾生慈悲?知道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。像我們現在讀《華嚴經》,知道情與無情跟我是一體,同一個心性變現出來的,都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十法界依正莊嚴同一個根。從這個認知而生起的慈悲心,這個慈悲心比眾生緣慈悲要廣大得多了,這叫法緣慈悲,你還依的有法。到如來果地上,什麼條件都沒有,才叫大慈大悲。你還講一番大道理,佛這個道理都沒有了,爐火純青,虛空法界情與無情融成一片,所謂是「性相一如,理事無二」,念頭都沒有了,一切眾生就是自己,自己就是一切眾生,這才叫大慈大悲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前面三種都是還談條件的,最後這一種沒有條件好談了。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大慈大悲,三毒怎麼會有?三毒無影無蹤了;要不要去斷它?不要,不必刻意去斷,沒有了。對待一切眾生,特別是苦難眾生,全心全力去幫助他,哪裡還會有貪心?

      民國初年,我們在書籍裡頭記載,真正學佛的這些大德們,看到有苦難,把自己的房屋田地變賣了去救難,幫助別人。現在少了,從前學佛的人多,解義的人多,奉行的人多,做這些事情常常見到,真正能夠捨己為人,沒有貪心。遭受毀謗、侮辱,他不會生氣,他自己想想自己做得如法,繼續努力去做,別的人從這邊障礙,那一邊還可以做,做的方法太多太多了,這叫善巧方便。總是一個目標:利益眾生,利益社會,幫助眾生覺悟。這是在利益眾生,許許多多項目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:幫助眾生覺悟。

      世間多一個覺悟的眾生,這個社會就減少一分黑暗,增長一分光明。這個事情不能不做,尤其是在現代這個時代。我們知道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,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學、示範,我們今天學成了,沒人請我們去教學,人家不喜歡看我們這個樣子,怎麼辦?辦法還是有,我們今天用科技。今天早晨,我還在想著,希望你們同學們認真好好的講一部經,或者經裡頭講一段、講一品、講一章,把它做成VCD,我幫助大家向全世界流通。弘法利生是我們大家的事情,不是一個人的事情,我們要認真、要努力,這個光碟可以傳遍全世界。

      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得好,菩薩要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;他不請,我們送去,送到他家裡去;以後聽久了,他們自然就來請你。我們在講台上是對全世界有緣眾生說法,我們在認真努力的學習,拓開我們弘法的界限,不僅僅是對佛門四眾同修,而且還對全世界所有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。現在跟我們有關係的很多,我們要把同學們所講的也分贈送到各個宗教,他們會看,他們會聽。加強語文的翻譯,這一點也非常重要。像上一次法國的陳居士來給我們說,在歐洲也相當廣大的地區,華人團體裡面能聽普通話的人不多,他們喜歡聽潮州話、廣東話、客家話,所以語文翻譯就非常重要。能夠用潮州話講的,那當然更好,你就專門錄潮州話講經的VCD。各種語言、各種方言都好,這都是方便多門。

      我們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勸人深信因果,斷惡修善,破迷開悟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。我們這一生出家,對得起本師釋迦牟尼佛,對得起歷代傳法的祖師大德,對得起我們的父母,對得起我們的祖宗,我們這一生沒空過。不僅僅是為國家民族,我們是為法界一切眾生,盡忠盡孝,捨棄自己的成見,放下自己錯誤的分別執著,一定要依教奉行,隨順佛陀的教誨。我說得很多,佛陀教誨裡頭幾句話,我們終身奉行不違,就有不可思議的成就,我們這一生就沒空過。好,今天我們就念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