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483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四八三卷)  2001/11/1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483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道場神第六句:

      【華纓垂髻道場神,得隨根說法令生正念解脫門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為我們說出什麼叫做『正念』。菩薩修學的法門,『隨根說法』,這不難懂,也就是應機說法,什麼樣的根性給他說什麼樣的法門。說法最重要的,是應該讓他在現前、來生、後世都能得到真實的利益,這是說法契機不契機的一個原則。所以不僅要重視現前的利益,一定要想到將來的利益,生生世世的利益,這個法就殊勝了。如果在特殊狀況之下,犧牲現前的利益,能夠得到來生後世的利益,這也是正法;假如只顧眼前,不顧來生,這不是真的利益,這是真正所謂虛幻不實。由此可知,佛與魔的差別就在此地,魔教人得眼前的利益,來世的利益就沒有了,不但來世沒有利益,決定有害,這是魔法。

      也許有人要問,魔能夠令人得眼前的利益,佛有沒有這個能力?跟諸位說,佛當然有,佛教人得眼前的利益,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的享受,這種能力佛超過魔,魔決定比不上佛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佛有能力教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去作佛、去作菩薩,這是難事,太難太難了。難的都能做到,世間的功名富貴在佛眼睛裡面看,這叫雞毛蒜皮,微不足道,哪有得不到的道理!你要不信,你細細的去讀《了凡四訓》,你就明白了。何以現在這個社會魔道興而佛道衰微,這又是什麼道理?這個道理在緣不在因。因,佛決定殊勝,很可惜的,緣不及魔,也就是說真正依佛道修行的人少、弘揚佛道的人少;魔的緣勝,跟著魔學的人很多,弘揚魔道的人很多,就這麼回事情。多少人被魔迷了,迷而不覺,以為魔道是正道,小看了佛道,甚至於把佛的大道看作邪道。這是魔王在作祟,蒙蔽世人,欺瞞世人,是這麼回事情。

      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,正法是真理,永恆不滅。魔道不是真理,它會衰亡,這是肯定的。什麼時候魔就銷亡?中國古大德常講「惡貫滿盈」,魔道就銷亡了。作惡做得太多了,這也就是一般宗教裡面所講的末日,到末日的時候,魔道隨著末日滅亡。而佛道,末日過去佛道會興旺起來,邪正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觀察得到。所以「隨根說法」重要,誰能夠隨根說法?必須要自己真修行,自己沒有真修行,有什麼能力隨根說法?自己沒有真的修養、沒有真的功夫,說實在話,你就沒有能力觀機。我們要學會像佛菩薩一樣善於觀機,還是要自己認真修行。

      清涼跟我們解釋「正念」,說得很好。這是在我們一般學佛典籍當中,很少能夠這樣清楚的跟我們說明,因此我們對「正念」這個名詞常常含糊籠統。什麼叫正念?八正道裡頭有正念。大師跟我們說,「疑境界者,以唯心為正念」。懷疑境界,境界的差別太大了,就我們眼前來說,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,根據統計將近有七十億人,這麼多的人住在這個地球上,我們的身體、容貌、體質不相同,生活環境不相同,貧富貴賤不相同,這些都是屬於境界。所以有一些人不了解事實真相,怨天尤人,「老天爺太不公平,為什麼我生在貧賤之家?為什麼我生在貧窮落後的地區?為什麼有些人樣樣都超過我?」這是眼光看得淺的。

      學道之人曉得,天道比人高,三途比我們低,人上還有人,天上還有天,這是什麼道理?今天這個世界許多科學家、哲學家、宗教家,千百年來不少人都在思索探究,一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結論,結論雖然很多,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。什麼原因造成的?佛法說得好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你要把這兩句話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肯定這是真理,知道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。首先我想改變我自己,我想破迷開悟,我想超凡入聖,你懂得這個道理,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不難!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西方世界也是一切法,沒有超出一切法之外;華藏世界也沒有超出一切法之外,從心想生,那我想佛就行了。真的,一點都沒有錯,所以大勢至菩薩才跟我們說了一句話: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何以故?一切佛從心想生,你不想嘛!如果你要覺得佛菩薩的相貌端嚴,我也想自己相貌好看,就天天想。你想佛相,你想菩薩相,不必多,你果然天天想,念念都在想,你想上三年,你的面貌就變了,相隨心轉。世間學問很多,那叫尋枝摘葉,很辛苦,抓到這個根本,什麼問題都解決了。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,這是正念,絕對沒有錯誤。

      大師說,「懷疑法性,以無得為正念」。《金剛經》、《般若經》就是對這一類根性的眾生應機說法,他對於這一類有問題的,對法性上有問題的、對宇宙萬有本體上有疑惑的,佛說正念是「無得」。《般若心經》最後一個結論告訴我們:「無智亦無得」,智是能證之智,得是所證之境,都沒有。《金剛經》上跟我們說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、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所以一部《大般若經》六百卷,「不可得」這一句世尊說了幾千遍;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從頭到尾看一遍不容易,看完之後,當然你看前面不知道後面,看後面前面都忘光了,可是重要的東西你得到了,「不可得」。重複幾千遍,印象太深刻了,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可得,這是如來果地上的正念,所以他心清淨。無論是在世法、出世法,真的是一塵不染,為什麼?不可得!再跟諸位說,凡夫有沒有得?凡夫要有「可得」,諸佛就來拜凡夫作老師了,他有本事,他有得。凡夫也是無所得,他可憐在哪裡?無所得他以為有所得,這叫「可憐憫者」。所以一生有個錯誤的觀念,那就不是正念是邪念,什麼邪念?患得患失,這個念頭是邪念,錯誤了。不可得以為有得,拚命天天在追求邪知邪見。

      諸佛菩薩跟我們凡夫在一起生活,他今天也可以做營生事業,也賺錢,也得了很多,跟我們沒有兩樣,骨子裡頭完全不一樣。怎麼不一樣?今天得到再多的利潤,他無所得,得而無得、無得而得,這就跟我們不一樣,他決定不受環境的干擾。凡夫得了就歡喜,得不到就憂愁,他的心被外面虛幻境界所轉。外頭那個境界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他被虛妄所轉,你說多可憐!所以這個觀念叫邪念,邪知邪見。諸佛菩薩的知見叫正知正見,正念,不會被外面環境所轉。環境有沒有?有,它不是真的,它是幻相、是假相,包括我們的身體在內,都是虛幻不實。你要是能把這些看清楚、看明白,這是正念,這個見解思想就跟諸佛菩薩一樣,決定沒有得失心。跟諸位說,如果得失沒有了,你就得清淨心,清淨心現前。你想想看,得失沒有了,還有沒有生死?沒有了。有生死那也有得失。有沒有來去?都沒有了。宗門裡面講「坐斷兩頭」,得是一頭,失是一頭,兩頭都斷了,這才是正知正見,這才是正念。兩頭就是我們今天科學裡面所講的「相對」,所以相對不是正知正見。現在科學家提的「相對論」很了不起,「相對論」在大乘佛法裡面是叫邊見,兩邊,不是正念。事實的真相絕對沒有兩邊,這個境界深,這是大乘佛法裡面所說的。

      世出世間任何一法都是圓滿的、都是圓融的,所以佛在這部經上講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一跟一切確確實實絲毫都不能夠分開。不但性是圓融的,相也是圓融的,這個難懂。到底難在什麼地方?難在妄想分別執著,難在這裡。如果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這個事情就現前了,都在眼前,十法界依正莊嚴全在眼前。為什麼?因為十法界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產生的障礙,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,這障礙全沒有了,也就是科學家所說的空間維次全部突破了,沒有了。法界原本是一真,悟的時候是一真,迷的時候還是一真。那個一真,如果你迷它也迷,哪裡叫一真?那不叫一真,迷只是你迷而已,事實真相絕對不會隨你的迷情而迷,所以它是真的。

      由此可知,迷悟就在我們一個念頭,不是心,心哪有迷悟?心沒有迷悟。迷悟是心起作用,起覺的作用、起迷的作用。在佛法裡叫識,起作用叫識,識有迷悟,心沒有迷悟,所以「唯心所現」,這個現沒有迷悟;「唯識所變」,變裡頭有迷悟。譬如我們眼睛,眼睛好的時候,我們看到外面境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眼睛生病,害眼病,看到外面境界都模模糊糊的。絕對不是外頭境界真的模糊了,毛病出在眼裡,外頭境界絲毫沒有改變。哪一天你的眼病治好、恢復了,外頭又清楚了。不是外面境界跟著你變,是你自己本身有問題。十法界依正莊嚴,就像我們眼睛害病看到外頭境界模糊,哪一天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眼病好了,看到外頭境界原來是一真,就這麼回事情。

      迷悟在識心,不是真心。真心能現,識心能變。識心能變,還是識心自己的相分,不是外面的相分,外面相分是阿賴耶的相分;是第六意識的相分、第七識的相分、前五識的相分,這個會變,阿賴耶的相分永遠不會變。所以「一切法不可得」,人有這個正念,得失念頭沒有了。這個境界高,比前面的正念還要高。前面的正念,凡夫可以得到;這個正念,聖人得到,凡夫得不到。為什麼?這個正念現前的時候,我們講的那些障礙全沒有了,自私自利沒有了,名聞利養沒有了,貪瞋痴慢沒有了,五欲六塵享受也沒有了。這個境界是正等正覺的正念,法身菩薩的境界!這個高。

      清涼大師又說:「實則無正無邪,方稱曰正。無念不念,是真念。諸念不生,正念方生。」這個境界又提升了一層,這是圓教,普賢菩薩的正念。邪正是對立的二法,得失也是二法,有念無念也是二法,不是真的正念。真的正念,經上常講無念就是正念。這個「無念」,我們一定要搞清楚,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。什麼念頭都沒有,無想定不就變成正念了嗎?無想定在四禪無想天。佛經裡頭講的「無念」,無念無無念,也就是說無有念、無無念,有念跟無念都沒有,這叫正念。這個話不好懂。無有念那就是無念,無無念那就是有念,到底是有念還是無念?這是大乘法常講的「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」,這是究竟的正念,有念跟無念是一不是二,不能分開。無念是性,性無念;有念是相,相有性無,但是性跟相是一不是二。這個難懂,是難懂!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跟我說一說?可以,釋迦牟尼佛是個例子,釋迦牟尼佛是正念,有念跟無念都離開了,因此任何人、任何問題,世出世間疑難雜症,你提出來請教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沒有思索、沒有去想一想才答覆你,沒有!如果想一想他就有念。你的問題提出來隨時就答覆你,說得很清楚、說得很明白,你的疑惑解除了。

      釋迦牟尼佛為你說的時候是有念、是有說,這個有說有念是從哪裡生的?從無念生的;無念生出來的有念跟有說,那還是無說無念,他做到了。我們要是遇到有人來問我們一個問題,我們想了半天、研究半天,跟他解答,結果到最後都犯錯誤。為什麼會犯錯誤?因為你有念,有念皆錯,所以你不能解決問題。縱然能解決問題,後頭還有禍根不斷,你解決得不徹底,你解決得不乾淨,後遺症很多。佛菩薩來跟你解決是徹底,絕對沒有後患。為什麼?人家是從正念起的言語,從正念生的教學。正念怎麼生的?是因為你問他才生,你不問他不生,他沒有念。你問的時候,正在答覆為你解決問題的時候還是不生,這是最圓滿、最究竟,這是真正的正念現前。我們學佛,要學這第一等的功夫。

      這個功夫怎麼求法?方法很多,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。方法多,任何一個方法都能夠學成,問題在你會不會學。怎樣才會學?一門深入,鍥而不捨,長時薰修。到功夫成熟的時候豁然大悟,就入這個境界。有人用參禪的方法、有人用持咒的方法、有人用讀經的方法,我們看太多了;有人用講經的方法,我們今天讀的這一位華纓垂髻道場神,他用的是講經的方法,與人說法的方法。哪個方法都行,方法太多了。方法多,可是要記住,一定要適合自己的根性,隨根說法。我們現在連說法的層次我們都達不到,我們在學法,學法「隨根修學」,我是什麼樣的根性,一定要清楚。人的年紀已經到了半百,常常寫了一大堆的問題來問我,法相唯識裡面的問題、般若性宗的問題,他很用功,讀不少東西,疑問一大堆。我一看看他已經超過五十歲,我就告訴他老實念佛好了,不要搞這些。為什麼?你不是這個根性。哪個法門都能入,你何必惹這個麻煩!自己跟自己過不去,浪費了精力、浪費了時間,你走錯路了!

      老實念佛管用,為什麼?這個法門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就是說不管什麼樣的根性都得利益,直通的,不拐彎。你統統放下,老實念佛,你在這一句佛號裡面念到功夫成片。如果你有疑問你來問,其實淨土經典裡面都有答案,但是那個經典怕你看不懂,你為什麼看不懂?粗心大意。看不懂的時候,不如不要去研究它,就是一直讀。古德說得好: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就這麼回事情。果然讀上千遍、幾千遍,心定了,也就是說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念掉了。雖然不是真的念掉,暫時不起作用,那很好,暫時不起作用,他也生智慧,智慧現前,經的意思忽然懂得了。你也不要歡喜,繼續去幹,若無其事。然後展開經卷,看這個經裡頭的義理,愈看愈深、愈看愈廣,你自然生歡喜心,宗門裡面講的「禪悅為食」,這一句話你就會懂得。這個喜悅是從自性裡面往外面流露出來的,這個對於我們身體來講,真正是甘露。

      甘露不是從天上來的,天上來的甘露是假的,不是真的;甘露從心性裡面流出來的,像泉水,心性是泉源、源頭,從這裡頭流出來。這種滋養哪裡需要飲食?飲食是可以不要的,睡眠是可以不要的,財色名食睡都是多餘的,要心性裡面本具的德能往外透的時候,你才得到真正的享受。一切眾生本來具足,本來具足而不知道享用,這個可惜!佛幫助我們,佛不居功德,佛哪裡度眾生?這本領是你自己的,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才藝、無量相好都是你自家本具的,所以佛最後說一句話,「佛不度眾生」。佛對眾生一絲毫的幫助都沒有,你所得到的全是你自己自性本來具足的,只是你現在迷惑了,你不知道你自己家有珍寶。

      我們如何來發掘這個珍寶?現在是佛菩薩給我們指出來了,指出來頭一個我們要自己相信我有。我要怎樣發掘?我必須要借重佛菩薩的經驗,他們是過來人,借重他的經驗,借重他的方法。所以佛菩薩對修行人,在四種緣裡面是增上緣而已,親因緣、所緣緣、無間緣都是自己的。我們自己果然具足這三個緣,佛菩薩這個增上緣就非常管用。自己不具足這三個條件,佛菩薩給我們增上緣,天天跟我們講經說法,我們也明白了,我心性裡頭確實跟佛沒有兩樣,跟善知識沒有兩樣,所緣緣沒有。所緣緣是愛好的心,所緣緣搞偏差了,愛好世間名聞利養,愛好世間五欲六塵,那怎麼辦?你所緣緣錯了,你不去愛好你自性裡本具的智慧德能,你沒有這個所緣緣。或者也有,也有怎麼?常常中斷,你沒有無間緣,「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」,你的愛好還是多方面的,什麼都喜歡,什麼都想學,這個壞了,變成將來一事無成,你不能專精。

      明心見性沒有別的,專、精。學這些才藝,諸佛菩薩教給我們,見性以後才學,沒有見性不學。《華嚴經》是最好的教科書,善財童子學不學這些多才多藝?學,你看五十三參,五十三參他廣學多聞,看到人學這個法門,「我也來跟他學學」,那個人學那個法門,「我也跟他學學」,他什麼都會,而且學得非常快。見性之後,你的智慧能力現前,一接觸就會了,哪裡會學得那麼辛苦?哪裡會學得那麼困難?所以佛教眾生,第一個目標是見性,所以教下追求的目標是大開圓解,禪宗是明心見性,淨土宗是一心不亂,名詞不一樣,意思完全相同,境界完全相同,沒有兩樣。明白這個道理,我剛才講的所緣緣,我們要鎖定我一心求的是什麼,你就會得到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我一心想求的就是求見性,求自性裡面圓滿智慧、圓滿的德能、圓滿的相好,這是性德。這三樣所有都包括了,三樣裡頭一樣得到,全部都得到;不會說智慧得到而能力沒有、相好沒有,不可能!一個得到統統都得到。為什麼?都是性德所現的,「唯心所現」。得到的時候你才會笑,「得來全不費功夫」,原來就在眼前!

      你真正契入這個境界,得到之後、明心見性之後,試問問這個人相貌是不是變成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?惠能大師這是真的明心見性,一點不假,有沒有變成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?沒有,還是那個土裡土氣的樣子,相貌體質沒有改變。對,我們凡夫看沒有改變,見性的人看他改變了,我們粗心大意看不出來,細細分析他的相,改變了。他為什麼不作大幅度的改變?大幅度改變就變成妖怪了,不能度眾生,眾生受不了。所以入那個境界,他的相是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不是隨順自己。他在哪個環境裡,自自然然變那樣,決定沒有念頭「我要現個什麼相」,沒有!完全隨順自然、隨順眾生的心量,自己絕對沒有起心動念,要起心動念他正念不就失掉了嗎?他就變成凡夫了。他現的這個身相、現的形相,決定是有利於眾生的,是自然的顯現,沒有一絲毫意思在裡頭。我們凡夫的相是因為有自己意思在裡頭,所以這相不好看;沒有意思在裡面,相都是佛相、都是菩薩相。

      場神長行第七句:

      【雨寶莊嚴道場神,得能以辯才普雨無邊歡喜法解脫門。】

      道場神就是護法神,我們從這段經文來看,才知道護法的意義廣大無邊。首先是護自己的法,其次才是護諸佛如來之法、護一切眾生之法。護法的場所遍一切時、遍一切處,由此可知,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我們世間,算不算是道場神?算,他是道場神的首領,道場神最好的榜樣。真的只有善護自己的正法,才能護諸佛法,才能護眾生正法。護持正法必須有三到:心到、身到、口到,三輪護持。所以我們在經文裡面看到道場神說法,他能夠依教奉行,給別人做榜樣。圓滿護持道場的義趣,我們從這裡才體會得到,這是我們應當要效法的。

      『雨寶莊嚴道場神』,名號是表法的,什麼是寶?法是寶,在一切布施裡面,法布施為最。在中國佛門裡面,可以說是《金剛經》、《普賢行願品》,大家念得最多、念得最熟的,這兩部經佛都有不少的文字為我們說明財布施跟法布施的比較,佛說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。於是我們看到菩薩名號「雨寶莊嚴道場」,當然是法寶,也就是為大家宣說正法。在講臺講經是宣揚正法,如果我們在道場擔任一個接待的義工,照顧來聽經的大眾,我們對他們的言語也是說法,我們所表現的形象還是說法,以身作則,身教!心裡頭的意願念念幫助眾生,念念希求的是成熟眾生,這是意在說法,身語意這才叫圓滿,缺少一條都不圓滿。當然這三業當中最重要的是念頭,有真心、有正念,念念希求成就一切眾生。大眾當中根性不齊,有根性成熟的人,信願堅定,希求在這一生當中得到圓滿的成就,我們應當要幫助他,幫助他滿他的心願。

      同學當中有一些聽說我在澳洲辦了一個淨宗學院,很多人都想到澳洲去,這是好事情,我這個學院還沒開學,就有這麼多人想去。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,世出世間事「總在遇緣不同」,這個話是唐朝時候善導大師講的,這個話的用意很深、很有道理。特別是中國的同修,無論你是在家出家的身分,你想參加這個學院,現在學院是在籌備期間,正式開學可能在明年六、七月份。因為我們的工程,就是房舍整修,有三棟舊房子必須要拆掉重新建,工程預計要明年四五月才能完成,所以最快我們開學應當是在六七月,可能會延長到八月間,現在在積極做籌備的工作。

      地方在外國,我們要受這個國家法律的限制。學佛,我們常年在講席當中勉勵同學,佛教導我們嚴持戒律,因此我們不能不守法。「持戒」這兩個字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守法,我們遵守佛陀的教法,遵守國家的法律,所以到別人國家,一切都要遵守當地的法令規章。所以求學要拿到澳洲的簽證,你才能夠進入澳洲。進去他給你多少時間,必須要遵守。他給我們住一年,我們一年到期一定要離開;他給我們半年,那半年就離開。通常如果用觀光旅遊的身分進去,大概會給你三個月。將來我們學校正式開學,我們會申請學生簽證;看我們的學程是多少年,如果我們學程訂三年,可能就拿到三年簽證。當然學生的資格,他們政府是要管的,政府不會說是完全不管的。我們所訂的這些制度,一定要得到澳洲政府的批准,才能拿到簽證。所以這個學院要是在中國辦,那當然中國的同學就沒有這些問題,就方便了,現在在外國。

      新加坡我們辦這個培訓班,學生簽證是半年;半年畢業之後,這是短期的,你一定要回國。如果你的成績很好,我們可以聘請你擔任下一屆的助教,我們聘請你這個期間,就可以重新再申請,以助教的身分來聘請你,期限會長一點。所以必須要遵守制度,而且一定是有具備學院所要求的條件。不是說我答應就可以了,我答應沒有用處,為什麼?澳洲這個學院的院長不是我,院長是悟行法師。副院長有兩位,一位是悟通法師,他是越南人,一位悟琳是美國人。我建立這個學院之後就交給他們,我這一生沒有管過人,沒有管過事,沒有管過錢,到這種年歲了,我再要去管那就大錯特錯了。所以諸位同修,這些事情你們找我找錯了,要到澳洲你要找悟行院長;如果要到新加坡,你要找李木源會長,他們說話才算話的,我說話不算。我也不想干涉他們的行政,我干涉他們的行政他們辦事有困難。這個人情面子在,我推薦的他要不接受,好像對我面子不好看;要接受,他事實上有困難。我能體諒他,他也能體諒我。所以我在此地向同學們宣布,你們想到新加坡參加培訓班,或者想到澳洲參加淨宗學院去學習,不能找我,我現在完全退居了。這個退居,佛門的退居就是我們世間法裡頭退休了;雖然退休,身體還行,所以利用這個時間,我在攝影棚裡頭把《華嚴經》好好的講一遍,供養大家。希望大家在網路上學習,或者將來這個道場會製作光碟VCD、DVD,製作這些光碟出來,諸位同學隨時可以拿到,自己在家裡好好的學習。

      我跟澳洲淨宗學院訂的這些修學的原則,每一位同修你自己在家裡面可以學。如果是沒有這個機緣到澳洲的話,一樣學成!每天聽經八個小時,念佛八個小時,需要真幹,盡虛空、遍法界到處都是道場,哪個地方不是淨宗學院?處處皆是。所以不必執著。有些人地生疏,相處還是不容易,我們一定要懂得事實。這一個時代的學佛人,不學佛的不說,學佛的人煩惱習氣很深重,在一個道場意見不和,互不相讓,這個事情太多太多了。真正要成就,一個人修行,好!不會有障礙,人事上障礙沒有,反而容易成就。等你學成功之後,你再參加這些修學的團體,那就容易多了。為什麼?你自己有幾年認真修行,毛病習氣淘汰掉了,你懂得讓人,你不會跟別人爭,你有能力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你到任何道場都會受到大眾的歡迎。不但你學得很快,你有能力教導大眾。

      我跟諸位同修曾經說過,我在沒有出家之前,我非常認真努力學習,我學了七年。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,那個時候白聖法師在台北十普寺辦了個「三藏學院」,就請我去教學。我沒有做過佛學院的學生,我做佛學院的老師做了不少年。所以諸位可以在家裡好好的學,一門深入,把這一樣東西學好了,你將來就教佛學院,這都是屬於道場神護持正法。我是從往年一生做弘法的工作,現在退居之後,我做護法的工作。對於佛門裡面各種的活動,我不參加,講臺上講經我退居、退下來,從講臺上退下來了,從佛學院課堂退下來了,我也不教了,但是我幫助大家。在目前澳洲有個道場,馬來西亞古晉有個道場,新加坡這個道場我還是照顧到,他們也很歡喜。攝影棚的設備,現在澳洲跟新加坡都積極在建設,大概將來設備都會跟這邊差不多,但是此地的技術人員經驗比較豐富。往後我在攝影棚裡面工作也就這麼幾個地方,非常單純,希望諸位同修要了解。

      今天我們讀到這段經文,一定要認識佛法是寶。寶,自己得受用,一定要介紹給別人。法要弘,弘才能夠光大。自己得到、自己受用,不肯教別人,這叫吝法。吝法的果報是愚痴,吝財的果報是貧窮,佛所講的是真理,佛所講的是事實真相。只要你熱心,非常熱心,我知道一點點,恨不得普遍告訴天下人;你有這種熱忱,你就得三寶威神加持,你的煩惱輕了,智慧就長了,這是一定道理。決定沒有吝法,決定不吝財。我的財少,只要我盡心盡力做,功德是圓滿的。現在我們這邊做光碟流通,我聽說一片的成本好像港幣只要兩三塊錢,我供養布施兩三塊錢就做一片,這個功德是圓滿的。不必去打妄想:「現在我的錢太少,捐出去不好看,很難看;我慢慢攢,攢到將來有十萬、一百萬我再捐出來,面子好看。」錯了!可能到那個時候機會失掉了,想做好事沒有機會了。

      所以抓住機會,念念都是圓滿功德。自己布施供養,絕不有一個念頭希求回報,你這個功德就大、稱性。希求回報還是得的到的,小;就跟做生意一樣,利潤是可以能夠計算得出來的。世間人做生意、做買賣,一年估計能賺多少錢,能算得出來的,為什麼?他落在心意識裡頭。如果把這個事情忘得乾乾淨淨,那他得來的利潤是無量無邊,無法想像。佛跟人講真話,人不相信;魔跟人講假話,魔天天跟他算,你這個可以賺多少,人歡喜相信。佛講的,人不相信。所以人愚痴,把那個大的利潤、大的好處機會錯過了,天天跟妖魔鬼怪打交道,得一點蠅頭小利,而且還有後患,後面還會有災難、還會有副作用。這人愚痴,這就是沒有福報。

      他得的這個法門是『以辯才普雨無邊歡喜法』,這個好!他清楚明白。幫助眾生,眾生最需要的是什麼?最需要的是離開煩惱,你能夠布施他歡喜,他煩惱就消了。大乘佛法在中國,中國歷代這些祖師大德在佛法修學上,都可以稱得上有學、有修、有證,確確實實各個都是標準的道場神、護法神,護持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。頭一個教你「歡喜法」,你看看中國的這些道場、寺院庵堂,不管是大的是小的,在外表形式上一定有天王殿;再小的一個廟,你一進門,它實在是太小了,進門口也擺一張桌子,也供彌勒菩薩,也供四大天王,小型的天王殿。大的寺院就單獨有一座建築物,進入山門第一個建築物就是天王殿,天王殿正當中坐的是彌勒菩薩。彌勒菩薩布施什麼?就是此地「普雨無邊歡喜法」。你看看彌勒菩薩怎麼樣布施我們歡喜?

      中國人造彌勒菩薩像是造布袋和尚,布袋和尚出現在中國五代後梁的時代。他出現的地方,浙江奉化。布袋和尚究竟是姓什名誰沒有人知道,《大藏經》傳記裡頭都沒有記載,哪裡人也沒記載。只知道當時在奉化一帶,常常拿一個大布袋化緣,人家供養他東西,他就放在布袋裡,背著布袋笑瞇瞇的就走了,所以人家就叫他做布袋和尚。傳記裡面記載他往生的時候,自己跟別人說他是彌勒菩薩化身再來的,說完之後他就坐化了。他的身分是自己暴露的。說完就走,這是我們佛教裡頭的例子,如果說了不走,肯定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為什麼?說了不走那你就騙人,妖言惑眾,一定是騙取別人對你的恭敬供養,會產生負面作用。說了就走了,這是真的,可以相信。所以中國寺院從此之後,造彌勒菩薩像就造他的像。

      傳記裡頭有記載,有人向他請教「什麼是佛法」,他也笑嘻嘻的,一句話都不說,把布袋往地下一放,兩個手一揚;人家問他什麼叫佛法,別人一看那個樣子曉得要放下,「放下就是佛法」。人家再問,放下之後怎麼辦?他把布袋撿起來,背在身上就走了,理也不理。都是很深的意思!放下之後提起,提起是為眾生,放下是自己。你們想想這個意思,完全用形相來表示。真正的佛法是萬緣放得下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你就得清淨了。前面一條所說的,清涼大師註解,「無正無邪」這叫正,「無念無不念」叫真念,最後給我們做個總結:「諸念不生,正念方生」。萬緣放下正念就生,為什麼?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自性般若智慧是正念,般若智慧就現前。現前之後怎樣?現前之後要幫助一切眾生,用自己的心、用自己的身、用自己的口;活在這個世間為誰?為眾生,不是為自己,自己沒事,彌勒菩薩這樣教給我們的。

      「普雨無邊歡喜法」,古大德提了兩句讚語:「生平等心,成喜悅相」,成就的成,他代表的是這個。所以一進佛門,我們就學什麼?學「生平等心,成喜悅相」。進到佛門歡歡喜喜,佛門裡頭無論什麼人,一律用平等心看待,這個道場怎麼不興旺?我們今天到道場來用的什麼心?分別心、執著心,看這個歡喜,看那個討厭,這就不是道場神,這不是護法,這是來破壞佛法、破壞道場的,你們想想對不對?我們到道場來幹什麼的?大家一定會說「我來修行」,修什麼行?修分別、修執著,修這個看得順眼、那個討厭,回家去帶了一肚子煩惱回去,幹的是這個!全都錯了,錯得太離譜了,佛不是這樣教我們。

      所以雨寶菩薩,他跟彌勒菩薩教導的是一個方向、一個原則。我們在這裡學會,這是道場上課;學會之後在任何場合,在家庭、在聚會、在團體、在這個社會,或者是你到外國去旅遊,無論在什麼地方,無論對待什麼樣的人,不同國家的人、不同族群的人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,一片歡喜!真誠心、清淨心的歡喜心待人。人看這種誠懇態度歡喜,人家對你印象就好,這樣就能夠和睦相處。一定互相尊重、互相敬愛、互助合作,你就真正護持社會安定,你就護持世界和平。所以諸位同修你就不能不知道,夫妻不能吵架;夫妻吵架吵翻天,天翻地覆,把世界和平吵掉了、社會安定吵掉了,你的罪大不大?不學佛的人不懂,學佛的人要懂。

      學佛的人二六時中不生歡喜心,我說他沒有學佛;他如果真正學佛,一切時一切處,無論見什麼人,一定合掌滿面笑容,決定是真誠的尊敬尊重,決定是自己謙卑,決定是與人方便。縱然是在很不得已的狀況之下,不能開方便之門,也要叫對方歡歡喜喜,這是對的。所以護法不能沒有智慧,不能沒有方便;這個方便是權智,也就是真實智慧落實在事相上叫方便。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,就是非常適合的態度、非常適合的方式,決定令眾生生歡喜心。

      清涼大師註解「辯才雨法,稱根故喜」,這個辯才是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。辯才從哪裡來的?辯才是從智慧來的。智慧從哪裡來的?智慧是從真誠心、清淨心來的,心地真誠、心地清淨就生智慧。智慧現前,學東西學得快,一聽就會了,一看就會了。特別是沒有私心,我為社會、為眾生、為正法,六根接觸外面境界,自自然然得三寶冥顯加持。冥,他加持你自己沒有感覺到;顯,是非常清楚,自己都感覺到佛加持我,「我從前笨笨的,現在怎麼忽然聰明了?」三寶加持。為什麼加持你?你的心真誠,你的心純正,你跟佛菩薩的心願完全相同。佛菩薩就是一個願望:利益一切眾生,巴不得希望眾生快快成佛;我們也是這個心、也是這個願,跟佛的心願完全相同,佛菩薩怎麼會不照顧你?

      所以最大的障礙是自私自利,人有這種念頭,佛菩薩就不見了。也有人來加持你,哪些人?妖魔鬼怪。現在這個世間是魔的世間,你仔細去觀察,從小到老,哪一個人沒有欺騙別人的心?哪一個人沒有想佔別人便宜的心?哪一個人不想控制外頭一切人事物的心?只要有這個心就是魔。為什麼是魔?折磨自己的心性,我們的真心、我們的本性就受到折磨,就不能現前。魔是這個意思,折磨!障礙自己的真心真性,自己本性本具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統統不能現前,這叫魔。學佛的人,說實實在在的話,不能沒有辨別的能力。你只要有辨別的能力,你就不會上魔的當,跟魔在一起沒有關係,不會受他折磨;你不受他的折磨,你就有能力去影響他,幫助他回頭是岸。

      一念迷叫做魔,一念覺魔就成佛。我們今天的任務是什麼?是幫助魔回頭作佛。不能說「妖魔鬼怪不好,我們怎樣把他消滅掉」,這是錯誤的,那是邪知邪見,那個不是佛菩薩,那不是慈悲。要跟妖魔鬼怪打成一片,在這裡頭幫助他回頭是岸。可以跟他們在一起和光同塵,假以時日,結果就不一樣了。我們學佛的人前途愈來愈光明、愈來愈美滿,他們的前途是愈來愈黯淡。這個時候他會開始覺悟,他就會向你請教,你是怎麼修的?他來向你請教,你可以去教他。我們用什麼來教導他、來感化他做潛移默化的工作?「無邊歡喜法」。無邊歡喜是果,法是因。你為什麼這麼歡喜?為什麼你的日子過得這麼快樂?為什麼我過得這麼苦?我不是沒有地位、不是沒有錢,我地位比你高,我財富比你多,為什麼我搞得這麼辛苦你那麼快樂?他會向你請教,這緣就成熟了,度化的機會來了,你教他。

      他在沒有遇到挫折、沒有遇到困難,他迷在裡頭,這個時候機緣不成熟;菩薩要有耐心等待,等待他受苦受難,受到重大挫折後,這個時候他才會聽得進去,他才會真正做一個比較,「不錯,我的地位是比你高,你不如我;我的財富比你多,你不如我」,一個挫折來的時候,「你還是那麼快樂、那麼幸福」,他怎麼會不向你請教?這個時候要把「歡喜法」教給他。歡喜法裡頭最重要的、最淺顯的是因緣果報,你可以告訴他:你的地位、你的財富不是你這一生用什麼本事、用你的聰明智慧、你的一些巧妙方法得到的,不是的!你命中有的,你前世修的。而且可以告訴他:你前世修得很多,你這一生所享受的打了對折,為什麼?因為你用的方法不正確,你的心不真誠,手段錯誤,處心積慮損人利己,你的福報打折了。我跟你講打對折是恭維你,實際上可能打兩折、三折;換句話說,你命中有百分之百的福報,你這一生能享受的也不過是百分之二十、三十而已,百分之七十折損掉了,你說你多可惜!他在平常聽這個話聽不進去,得意的時候聽不進去,失意的時候聽了之後,他會去好好的想一想,想通了:真的做錯了!

      譬如說你做到國家領導人,這是地位登峰造極了,你要能做得很如法,你有福報,你的福報可以傳好多代;民主時代也一樣,你的兒子競選也會做總統,孫子競選也會做總統,你也能傳很多代。如果你做得不如法,處處都考慮到自己的名聞利養,欺騙選民,可能你選舉出來的一屆四年,四年做完之後,底下就選不上了。你命裡頭可以能夠做很多年,可以傳很多代,福報被你折損掉了。這都是事實,有理論、有事實,世間人迷惑,他不懂。你居在高位幹什麼?為眾生服務的,這是無量功德;你不知道、不了解事實真相,以為去享福的,那福報幾天就享完了。你要曉得,多生多劫積功累德才能修得,幾天就享完了。你為他分析這些道理,說明古今中外這些史實,他聽了覺悟,回頭了,回頭是岸,布施歡喜法。真正學佛明理的人,在這世出世間沒有別的,就是因緣果報。所以要勸人種善因得善果,決定不可以欺人。欺人決定是自欺,利人決定是自利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