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545 B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五四五卷)  2006/5/1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545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淨行品第十一」,偈頌第六大段第三小段所遇人物,第十一首看起:

      【見報恩人。當願眾生。於佛菩薩。能知恩德。】

      今天正好遇到母親節,佛在《正法念經》上說,有四種恩是最難報的,第一種就是母親恩,第二是父親,第三是如來佛陀,第四是說法法師。佛在經上說,若有供養這四種人得無量福,現在為人讚歎,未來世如果遇到佛緣,一定能得菩提。這一小段經文,特別是我們在今天讀到「淨行品」這首偈頌,又碰到是母親節,佛在此地雖然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見到知恩報恩的人,菩薩一定引發弘願,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『於佛菩薩,能知恩德』。為什麼不說父母要說佛菩薩?佛菩薩的恩德確實第一大。我們為什麼知道父母恩?佛菩薩教的,佛菩薩不教我們,我們疏忽了,把父母的恩德忘掉了。由此可知,佛菩薩的恩德是多麼大。

      經教裡頭說三寶恩重,佛法僧三寶。佛出世於眾生第一恩德、無量的恩德是什麼?是教化眾生。世尊釋迦牟尼佛三十歲示現成道,從此以後就教學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辦班授課,所以講經三百餘會。這個三百餘會就是我們辦班,大型的班、小型的班,釋迦牟尼佛一生辦了三百多次。最小型的人數少,時間短,可能只有一、二堂課;可是大型的,有的一個班要辦好幾年,就像辦學校一樣。從前道場有系統這樣來教學,聽眾人數也多,辦長期的班。所以他老人家講經教學四十九年。

      像我們現在是做這樣的工作,我們這個地方這個班是長期的,短期的班我們也辦,我們現在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三,為常住義工同修們特別做一次講演,這個班是每個月一次,一次兩個小時。另外的,像我們答覆、解答問題這也是個班,這是每個星期五一次,這是解答疑問的。像上一次(好像是去年),我們這裡辦了兩次《弟子規》的講座,有一次是十天,一共是四十個小時。佛陀當年在世就像這種情形一樣,就是不同的聽眾、不同的對象、不同的行業、不同的需求,佛都很慈悲,所謂是只聞來學;只要你肯來學,佛從來不拒絕,非常慈悲滿大家的願,這是我們在經典上所看到的。

      經典就是從前世尊為大眾教學的記錄,每部經就是一會,還有許許多多經集合在一會。像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這就不是一部經,它裡面三十九品就是三十九部,這種情形就很多,每一品是獨立的,但是跟上下也連貫,這就是屬於大型的。你在這上認識之後,你就曉得佛教實質是什麼,所以它不是宗教,它不著重宗教儀式。諸位要知道宗教的儀式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,這些祖師們制定的。佛陀當年在世沒有儀式,非常簡單,也非常活潑,也非常自由,沒有人不歡喜的。

      老人家一生除了上課之外就沒有別的,天天無論遇到什麼人總是苦口婆心的教誨,所以這個恩德就大!真正是如經教裡頭所說的,教化的對象不但是我們看到的人道,十法界可以說統統都包括了。我們在經上看到,特別是《華嚴經》上看到有天龍鬼神,有此界他方的菩薩、聲聞、緣覺,在這個世間裡面有國王大臣、長者居士,也有販夫走卒,佛眼目當中一律平等沒有高下。正如經上所講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所以佛是以平等心看眾生,教化十方世界,平等平等沒有差別,而差別在眾生。眾生的根性不相同,善根福德不相同,所以佛的說法是應機說法,但是可以說無論對什麼人有個共同的科目。這個共同科目就是教我們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這是基礎的、根本的,你看在淨業三福裡頭,頭兩句就是這個話,再「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所以《十善業道經》是共同科目,只要遇到佛,佛沒有不說的。

      所以我們把十善業道看作佛法的根,《弟子規》是儒的根,《太上感應篇》是道的根。這中國幾千年來,我們這個族群、這個國家一向都是接受儒釋道三家的教誨,這三家的根我們要很清楚、很明白。如果沒有根就沒有法子教,所以首先你要接受這個根本基礎的教育,把這個修好才能夠逐漸逐漸向上提升。這個根本就好比是小學教育,有這個基礎才能提升到中學,提升到大學,提升到研究所。這在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佛都講得很清楚。

      我們看到世尊跟這些菩薩們在一生當中盡心盡力、全心全力,沒有第二個念頭,沒有第二種做法,天天從事於教學,感得國王大臣熱烈的擁護。佛陀的教學幫助他社會安定,幫助他天下太平,而佛菩薩於世間法一無所取,這一點不能不值得人尊敬,天龍鬼神沒有不尊敬的,圓圓滿滿的做出犧牲奉獻。而佛菩薩之所需只有三衣一缽,接受的供養只有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生病的時候醫藥,這四事供養;除這四樁事情之外,一無所取,誰不尊敬!古人講我們常常念恩,知恩念恩,罪滅福生。我們對於佛、對菩薩尊敬,這個尊敬最重要的是要向他學習,這是真正的尊重,而不是外表的。真正尊重是向佛菩薩學習,你的道德必定天天增長,你的智慧一定是日新又新。所以佛法長養我們的法身慧命,可是父母生育養活我們的身命。

      我們人哪個不希望長命富貴?我們修長命富貴之因,就一定要懂得感恩,要懂得自愛,要懂得愛護生命,尊重生命。像蚊蟲、螞蟻、蜉蝣這樣的小動物,我們都要用愛心看待,培養我們仁慈的心,在佛法講就是養大慈悲心,救護一切眾生。把佛陀、菩薩對待一切眾生的大恩大德,在我們自己身上發揚光大,也只有這樣子,我們才真正能報佛恩。所以清涼大師在這首偈註得很多,我們也應當好好的來學習。

      我們看清涼大師的《疏》,「於佛菩薩能知恩德者,諸佛菩薩,始自發心」。清涼給我們列舉了十種恩,十種恩這是第一個「發心普被恩」。佛教我們在發願的時候,四弘誓願第一句就勸導我們要發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這就是發心普被。諸佛菩薩初發心的時候,他就「普緣眾生,念念皆是遍法界虛空界,世界海微塵數剎中,一切眾生,為一念心」。在一切時、一切處念念不捨。我們父母的心,尤其是母親的心,所謂慈母!慈母可以說盡形壽,只要她活著一天,沒有一天不念她的兒女;兒女把父母忘掉了,只有節日的時候才提醒,不是節日都忘掉了。逢年過節會想到母親,今天母親節想到母親,母親生日會想到母親,母親過世了,母親的忌日會想到母親;除這幾天之外,這個念頭就斷了。有沒有知道做母親的人對兒女幾乎天天都想,很少不想的。工作忙的時候,她這個時候忙碌於工作,工作一放下她就想她的兒女,這是佛告訴我們母親的恩難報。父親有時候把兒女忘掉了,有,母親忘不掉。所以這四種恩,母親擺在第一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    我們想想佛,佛對眾生恩的心超過父母,因為父母只想兒女,他自己的兒女,別人的兒女他不想。佛菩薩了不起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,真的是包括胎卵濕化,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為自己的一念心,念念為眾生。看著眾生迷惑顛倒做錯事情,做錯事情要受惡報,自己心裡難過沒有把這些眾生教好。那佛有沒有盡到責任?佛真盡到責任,為什麼眾生還不聽?剛強難化,這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清涼在《疏鈔》裡面用的文字並不多,簡單提示我們,然後再從註解裡頭,《鈔》註解裡頭一條一條的為我們說明。我們把這個文念一遍。「諸佛菩薩,始自發心,普緣眾生」,這是第一,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。「難行苦行,不顧自身,垂形六道,隨逐眾生」,這兩句就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。「見其造惡,如割支體」,看到眾生造惡,自己是多麼的難過。「迄成正覺,隱其勝德」,這是講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完全是表演、是示現,這個恩德非常之大。

      我們現在就看這幾句的註解,這個註解也是清涼大師註的。第一句我們已經講過,「發心普被恩」,不能不知道。這在世間十法界裡面哪有這樣大恩大德的人,除佛菩薩之外,你找不到!於一切眾生無有求取,我們中國人諺語所說的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。他真的是無求,既不求名也不求利,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完全是利益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拔苦與樂。所用的一切手段,用教育這個名詞全部都包括,身教做典型、做示範,言教。實在講眾生真的是剛強難化,不接受也罷,還懷疑,懷疑佛菩薩所作所為;他一定有企圖、一定有目的,他為什麼這樣做,這樣做我們想不通。真的這就是剛強難化。

      同學們必須要知道,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,他的學生有大乘、有小乘到四面八方去弘揚佛法。弘揚佛法是佛教的術語,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稟承老師的教誨到四面八方去教化眾生,也是辦班教學。在那個時候雖然交通不方便,資訊沒有,可是有傳聞,北印度有這麼樣一個好人,所以大家也很仰慕。佛弟子到那邊教化,在最初也非常歡迎,受到當地政府大力的支持,所以佛法都很興旺。可是過了一、二百年,三、四百年都衰了,佛法漸漸衰了,一千年之後幾乎就沒有了,而僅僅剩下來的,傳到中國這一支大乘,在中國落地生根、發揚光大;另外一支就是傳到現在的東南亞,泰國、緬甸、斯里蘭卡這些地區,小乘,也一直傳到現在。你要研究原因在哪裡?那就是說這教育這個地區的人願不願意學習,如果願意學習,當然它會長存在世間;不願意學習,它就沒有了,就會消失掉。這很明顯的一個例子。

      到中國來為什麼會這麼興盛?第一個佛法到中國來是帝王禮請過來的。漢明帝派特使到印度去迎請,把竺法蘭、摩騰這兩位法師請到中國來,他們帶的有佛像、帶的有佛經,真的是三寶具足。兩位法師到中國來受到國家帝王的支持,帝王的擁護。這不論古今中外,一般人的習性,社會的風尚,總是上行下效,帝王提倡,當然是百官擁護,人民歡喜接受,佛陀教育在中國就普遍的展開。而且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對於孝親尊師、知恩報恩講了五千年,代代都有好榜樣,人民知禮守法。所以和平安定、繁榮興旺是教出來的。

      中國人最懂得教育,看到佛陀教育這樣的善好,全盤接受,跟中國傳統的文化融合成一體不能夠分割,印度反而沒有了,佛教傳到中國來。如果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不願意接受,這佛教是迷信,我們不要它了,在我想像當中,五十年之後佛教在中國就滅絕,就像印度一樣。在世界上會不會滅絕?不會,我現在的觀察當中,韓國會繼承。過去我也看到日本可能繼承,在三十年前;但是三十年之後,我到日本去過幾次,日本已經是有很大程度的西化,可能日本將來是基督教的國度,是基督教的民族,他們大和也沒有了,佛教也沒有了。但是現在看起來韓國是非常被看好,它繼承中國傳統文化,繼承大乘佛教文化。

      所以文化的興衰關係到一個國家民族的存亡,這我們不能不知道。可是最近我們看到一線的光明,我們感到非常安慰,那就是中國的領導人所支持的,這次就是上個月在杭州辦的「世界佛教論壇」,有三十七個國家代表將近兩千人參加這個大會,這是非常非常難得,說明中國國家領導人對於傳統、對於宗教教育的重視,這跟從前不一樣。接著有位同修剪一份報紙給我看,小方塊一個消息,好像是五月二號蘋果日報的。這個消息裡面刊登著中國的政協賈主席跟劉副主席,召見北京市的市領導,談到希望在北京建立一個佛教大學,這事是好事,我看到了非常的歡喜。同時我就想到胡主席現在在國際上提倡和諧世界,這個理念好,這就是發心普被恩,要救這個世界,希望這個世界能夠大家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。

      和諧世界,雖然胡主席第一個提出,可是實際上、實質上每個國家、每個族群,乃至於每個人都希望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七十年代就尋求安定和平,每年開多少次會議,三十多年來投下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不計其數,我參加過五次。可是這個世界的社會衝突頻率年年上升,災害是一次比一次嚴重,讓這麼許多學者專家看到現實都搖頭嘆氣,和平沒有法子落實。我參加幾次會議之後,想到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,再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那個成就是辦班的成功,我們能不能再這樣試試看?

      我學佛的時候,跟諸位同修報告過,當年我的老師章嘉大師第一本教給我讀的書就是《釋迦方誌》、《釋迦譜》,讀這兩種書。這兩種書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,看了之後對釋迦牟尼佛這個人,他的道德、他的智慧、他的慈悲、他的恩惠,五體投地,敬佩到極處。我願意學他,所以才發心求受皈依,我的皈依是章嘉大師給我做的,向釋迦牟尼佛學習;在中國向孔子學習、向孟子學習、向老子學習,做聖賢人的學生。我們自己畢竟是智慧有限,心有餘而力不足,福報有限,智慧有限,可是我們全心全力做到了。所以我從出家就開始辦班教學,就走這個路子,搞了今年四十八年了,也產生了一點效果。如果是聯合國能採取這個方法,我相信它做一年至少超過我二十年,它做三年,我這一生所做的都比不上它,這個好!

      所以我就想到胡主席在世界上呼籲和諧世界,從哪裡做起?從辦學做起,這才踏實。辦什麼學校?就不要辦佛教大學,我就給他建議最好是辦世界宗教大學。用世界宗教大學培訓的學生,到全世界去把宗教教育用辦班的方法、用教學的方法來教化眾生。全世界的宗教徒可以做到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,這必然會影響到族群、影響到國家。世界的安定和平,化解一切衝突,我想可以做得到的。

      我們從去年派了幾個學生在我的家鄉安徽湯池做了個實驗,我們辦班,以湯池鎮做一個實驗點。這個地方的居民四萬八千人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大家一起來學《弟子規》。到現在五月剛好半年,有很好的效果,我們的信心增長了。你看看五千年前的辦法,五千年後今天我們來做個實驗,行,行得通,這使我們的信心增長。

      所以佛菩薩發心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這是我們應當要效法的。佛菩薩用什麼方法來落實?用教學,他有兩句話「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」。我們教學的內容是幫助一切眾生破除迷惑,要用現在的話來說是破除迷信,真正覺悟到宇宙人生的意義價值,然後你才能把人與人的關係處好、人與大自然的關係處好、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的關係處好,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。關係處好了就離苦得樂!人與人能夠互相尊敬,互相敬愛,互相關懷,互相照顧,互助合作,這個人間就是天堂,這個人間就是極樂世界。所以要真正想達到落實,除教學之外,沒有第二個辦法。

      我這幾年參與世界和平這些工作,化解衝突,促進和平。我告訴西方人,西方確實有不少,他們的思想上,衝突應該用武力鎮壓,應該用強大武力來報復。這個現在實驗這麼多年行不通,只有加深仇恨,把問題愈搞愈糟。聯合國用開會的方法,用會議的方法開了三十多年也沒有效果。這才使我們想到中國老祖宗的老辦法,開班教學,我們來實驗。實驗成功了,告訴聯合國這些志士仁人們,有希望,我們不必開會,我們教學,開班教學。我們找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,發心來學習古聖先賢的典籍,我們自己來學習,以身作則,我先做到,然後再教別人。我們在全世界各個地方開班教學,我相信這個方法比開會好,比開會有效果。這是從諸佛菩薩發心普被恩德裡面得來的啟示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休息幾分鐘。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我們接著看十恩第二,「難行苦行恩,猶如慈母,嚥苦吐甘,捨頭目髓腦,國城妻子,燃燒自己,照耀眾生,難捨能捨,難行能行」。這也是舉幾個例子,這些事情說不盡,中國古籍裡面記載得太多太多,沒有一樁不感人。母親,特別是照顧兒女,從出生到三歲這個階段全心全力。不做父母的人不知道,做父母的人才真正體會到,做父母你怎麼樣去照顧小孩;你要想到你在出生的時候,你的母親就是那樣照顧你的。所以中國諺語有所謂「養子方知父母恩」。你不生兒育女,你想不到父母那個恩德,你自己養兒育女的時候,才知道父母對兒女的恩。所以多少子女到自己養兒育女的時候,自己的父母年歲都老了,幾乎有一半都已經不在了,這個時候後悔就晚了。如果沒有好的老師常常來熱心教導我們,我們怎麼會知道?

      一個家族、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代代相傳靠什麼?靠教育。祖宗的教育是他們智慧的結晶、經驗的結晶。在全世界許許多多族群裡面的祖先,實在說中國祖先是最值得人尊敬的。為什麼?為後世想得太周到了。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,我們做子孫的人不能不知道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能對得起祖宗嗎?能報答祖宗之恩德嗎?要常常問問。在全世界,古聖先賢傳下來的教誨,我看除了宗教教育之外,其他的都沒有辦法承傳久遠,這是什麼原因?沒有良好的工具,傳不下去。唯獨中國人的祖先真的是有智慧,發明了傳遞訊息的工具,這個工具是什麼?文字。所以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,縱然你不會念它,你看到它的形狀,看到它寫的方法,你就能夠體會到裡頭的意思,這是在外國文字裡頭沒有的。外國是拼音文字,沒有!所以中國文字是圖畫、是藝術,這有靈性在裡頭,這了不起。文以載道,文就是文字,這裡頭有道,就是有智慧、有經驗、有德能在裡頭。

      第二個了不起的發明是文言文。這是我們老祖宗早就想到,知道言語會變的。中國人常講三十年是一世。三十年,這是我們自己經驗當中,我們說話裡面很多詞句就有了新的東西,前面人沒有,聽不懂。現在很多年輕人口裡講那些術語我聽不懂,我們做學生時代,十幾歲、二十歲的時代,講的有些口語,說出來他們現在人聽不懂。這就是說明言語是會變的,所以文字跟語言決定不能夠完全相同。完全相同,幾十年、幾百年之後,這個文字裡面所說的沒有人能懂。像西方的拉丁文,古時代的文字,只有些學者專家考古的他們能夠認識一些,還不能完全了解意思。中國老祖宗發明這套就是語跟文分開,言語跟文字分開,叫文言文。文言文是什麼?永遠不變,這就好辦了。

      我們世俗裡面講文話、白話(說話的話),文話就是文言,白話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話,所以有文言文跟白話文。文言文這是載道,如果你能夠學習文言文,你看中國的古書(古書都是文言文寫的),就如同跟他當面談話一樣,當中沒有隔閡。有人說文言文太難了,其實天下事沒有難易,所謂難是什麼?你沒有學就難。什麼叫容易?學了就容易。

      我早年在台灣,手頭上還有十幾本民國初年(就是民國十幾年的時候)小學的國文,那時叫國文不叫國語,小學的國文;也還有幾本,大概有五、六本,六本好像是,小學模範作文。從四年級到六年級這樣的程度,那時候叫高小(高等小學),模範作文。因為這麼多年動亂,沒有固定的住處,真是到處流浪,這些書都丟了,現在還剩三本。我也常常展示給年輕朋友們看。你看那個時候小學十一、二歲寫的文章,現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不但寫不出來,看都看不懂,還去查字典,去查參考資料。你說這個國文程度,古人講「一落千丈」。這個話我們現在聽起來是事實不是誇張,真的是一落千丈。為什麼從前十一、二歲小朋友能寫得出來?他學的,從小學的,他從開始念書就是念文言文。什麼時候開始念書?大概六、七歲。兒童聰明一點的六歲上學,一般普通的大多數都是七歲上學。七歲念到十二歲,古人重要的典籍全都背過了。

      在從前念書的祕訣,不是給你講,因為兒童這個時候理解力、閱歷並不深,只是教你讀、教你背。所以現在有很多人不贊成這個方法,好像把人都學呆了,完全錯誤,這是真實智慧,是因為你沒有接受過這個教育,你不懂。兒童記憶力是一生當中最好的,凡是要記得的東西統統在這個時候完成,這中國古人知道。所以小學教育是教什麼?教德行,倫理道德。倫理道德從哪裡學?從老師身上學,老師要做到,身教。小學教育是身教第一,言教是其次,是輔助的,站在次要地位,最重要是身教。倫理道德,老師要做給學生看,學生要向老師學習處事待人接物,老師不容易,所以老師恩德大。諸位要曉得,佛裡面跟你講佛菩薩的恩就是老師的恩。老師,佛菩薩是老師,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,根本的老師,老師做樣子給我們看。

      書籍方面,老師只教我們背,教你識字、認字,這個要講解的,教你認字,教你背誦。背誦是不看書本你能夠背得過來,然後再督促你,你能背誦了,督促你背一百遍、背二百遍,為什麼?熟了。熟了之後,你一生、一輩子不會忘記,到需要用的時候,到壯年、老年需要用的時候,寫文章引經據典不要去查參考資料,你全都記得。過去我跟李老師在一起,李老師寫文章引經據典不找參考書的,他都能背得。他告訴我們,小時候跪磚頭跪出來的,這我們都沒有經歷過,沒有受過這個苦。李老師大我三十九歲,他吃過這個苦頭,全都在那個時候背下來的,所以我們這個比他就差太遠了。

      背誦,譬如像四書五經、諸子百家;諸子百家是選集,是選的,五經四書是必讀的。像《資治通鑑》是必讀的,像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這一類是選讀。經書是學術、是學問、是智慧;歷史是經驗,是一面鏡子,看看過去人所造的,提供我們豐富的知識經驗;文藝小品那是消遣的,那是經史已經成就了,有了很好的根基,才學一點文藝方面的東西,詩詞歌賦那附帶的。這些東西實在講,這裡面有大樂趣、有大智慧、有大德大能,裡面真有大樂。所以讀書樂,讀書之樂樂無窮,古聖先賢典籍永遠讀不厭的。因為我們小時候生長在戰亂期間,念得太少,現在年歲這麼大了還得亡羊補牢,天天還在讀誦。一天要是不念古書就覺得好像這一天空過了,過得毫無意義、毫無價值。天天讀經,讀古聖先賢的典籍,才真正知道恩德,什麼叫恩德。父母的恩德,佛家講四重恩,老師的恩德,國家的恩德,眾生的恩德;一切眾生對我都有恩德,你要是真正明白,你就曉得。所以菩薩發的這個願,眾生無邊誓願度,這是報恩,一切眾生於我有大恩大德。

      母親照顧小孩都在教,所以中國有胎教,這個我講過很多。一般人即使沒有從懷孕的時候開始教學,生下來之後,小孩眼睛張開,會看了、會聽了,就開始教,全是身教。做父母在兒女面前一定要守禮,讓小孩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全是正面的,全是倫理道德。所有一切不善決定不能讓小孩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,不許可。這是諺語所謂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,真的一點不假,這中國人了解。所以中國人常講「三歲看八十」,三歲還沒有上學,六歲上學。三歲沒上學,就能看到這個人根基如何,就能看到,所以他的善根福德從三歲就能表現出來。「七歲看終生」,七歲上了小學,上學了,親近老師,就能看到這個人的一生。由此可知,六歲之前父母教,作之親,作之君,作之師,君親師,七歲以後老師教,老師接著父母教,無不是以倫理、道德、因果為最主要的課程。在外國人常講教育是在七歲之前,而中國人是講三歲之前。三歲之前是最重要的,三歲之前要疏忽的話就不好教了,學壞了。從這個地方你能夠體會到父母之恩,家裡頭一家人對你的恩德,為什麼?在你面前表現正面的給你看,一家人對你都有恩德,唯恐讓你學壞了。

      再看看釋迦牟尼佛,《本行經》裡面講佛在過去生中行菩薩道的時候,也就是求學這個過程當中(成佛是畢業),真正是難行能行,難捨能捨,為專心求學,捨棄了國城妻子。他的父親是國王,迦毘羅衛國的國王,他是長子,繼承王位的,捨棄了,捨棄國城,捨棄妻子,出家修道。為什麼?為報眾生恩,為報古佛恩,他才這樣做。這樣才能讓自己專心,一心一意、全心全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,提升自己高度的智慧,到處求學。這我們不能不知道,知道之後應當要效法。世出世間聖賢,哪個不是苦學出來的?求學不能怕苦,看看孔子怎麼成就的,孟子怎麼成就的,釋迦牟尼佛怎麼成就的。他們的精神,他們的毅力,他們這種好學的精神,不畏一切艱難困苦,我們要能體會得到,沒有自己絲毫名聞利養。這個身體活在世間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,服務的項目很多,他就做一個好老師,做一個好的教員,用這個身分來為佛法、為眾生做出真實圓滿的貢獻。

      佛經上有一首偈子說「假使頂戴經塵劫,身為床座遍三千,若不傳法利眾生,畢竟無能報恩者」,這首偈講得好。這個意思是講我們把父母頂戴在我們頭上,多長的時間?經塵點劫;我們把身體當作床座,父母要休息的時候就坐在我們身上,這身多大?遍滿三千大千世界,能不能報恩?不能。要怎樣才能報恩?要傳法利眾生。傳是承傳,就是讓古聖先賢的道統一代一代的傳下去,不能說到我這個地方就斷掉了,這是中國人常講的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。這個後就是沒有後代承傳,這就大錯特錯。所以你兒女再多,如果不能承傳家業,這個兒女不可貴。兒女當中一定要有能繼承家業,家的道統代代不衰。在中國最典型的,孔子,一直到今天真的是代代都有傳人。這個傳人不是他後代都有成就,孔老夫子的著作、傳下來的東西他們都念得很熟,都能夠依教奉行,才有承傳,所以有家風、有家法。

      事業不能承傳那是其次,道業不能承傳就壞了,就對不起祖宗。佛法,你看看各個宗派最重要的就是傳人。傳法,不是像今天拜一個師父,師父把第幾代、第幾代祖師寫個書卷傳給你就算是傳法,不是的,傳道。從前代代祖師是傳道,你真的成就了。我們淨宗沒有傳人,但是淨土宗也有祖師,那個祖師不是一個傳一個的,那是什麼?後人推選的,所以淨土宗的祖師是民選的,不是老師一代一代傳下來的。民選怎麼個選法?這個法師他對淨土宗的修持、對淨土宗的弘揚,他的影響確實有很高的成就,讓大眾心裡面敬佩,承認他是我們這一代的祖師。所以淨土宗的祖師不是活著傳的,都是過世之後底下一代的人推崇,是這麼來的。但是淨土宗之外,每個宗派都是代代相傳。所以淨土宗確實是很特殊。

      淨土宗如果說承傳,我們可以說是承傳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。什麼法?三經一論,最重要是三經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,這三經你要熟透,這三經你要依教奉行,真正能落實,那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,你是阿彌陀佛的弟子,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。這是承傳,這是淨宗的承傳。在中國歷史上,華嚴宗傳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不但你能解得,你要能做到。天台傳的是《法華》,法相傳的是唯識經論,三論傳的是《中論》、《百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,後來又加了一個《大智度論》。每個宗派有它主修的經論,要在這裡面,當然學的人很多,在這裡頭選拔最優秀的來傳法。所以真的是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,這句教訓我們要牢牢的記住。

      傳人實在是可遇不可求,到哪裡去找?找不到。這總是宿世的因緣遇到了,遇到要好好的栽培,要好好的教導,所謂師資道合,老師跟學生當中這分感情超過父子,真正傳法。接受傳法之後,這一生的使命就是教學,弘法利生,再去尋找底下一個傳人,那就很圓滿。如果實在這一生當中一個傳人都找不到,古人就著書。希望後代有人讀到這個書,他悟了,他來繼承,這是個好方法。實在講這個方法在中國是孔子開的。孔子當年在世沒有傳人,沒有說傳法給他哪個弟子,到最後誰傳他的法?孟子。孟子出世的時候,孔老夫子已經過世,孟子跟誰學的?孔子的書在,他老人家的著作在,他很喜歡、愛好、佩服,他就學孔子,學得很像,所以變成孔子的傳人。我們今天講孔孟,沒有說別人,真的,在中國歷代肯定孔子是至聖,孟子是亞聖。這就是用這種方法,當代找不到,我們留下著作,這些著作啟發後人,希望後人有接著幹的,都是很不容易。歷代(朝朝代代)這一生真的找不到傳人的人很多,這從前李老師常常給我談這些故事。

     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假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遇不到真正善知識,可以找古人。譬如你學《華嚴》,找不到好老師指導你,行,清涼大師註解是好的指導,李長者的《合論》也不錯,那你就找到兩個老師了。你好好的依教奉行,研究他們的這些註解,幫助你理解經中的大意,你就變成清涼、李長者的傳人,你會有成就的,所以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親近老師的時間要看緣分,有人緣分很短,親近幾天、幾個月、幾年,但是他有成就。有些人時間緣分長,可以親近十幾二十年、三十年,都不是一樁容易事。在現在這個時代,像這樣殊勝的緣分愈來愈不容易遇到。我這一生不好動,好動學東西就有困難。我總想靜下來,像古人一樣一生住在一個山上都不下山,我很希望過這種生活,但是沒有這個福報,所以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。在流浪裡面能有一點成就,非常非常不容易。現在年歲大了,還是想找一個地方定下來,一直到現在還是沒有緣分。我這個意念並沒有捨棄掉,總想能過個幾年安穩的生活,能夠有幾個同學在一起互相學習,我就心滿意足了。

      所以國城妻子他都捨棄掉,這是最難捨的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放下了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跟他學的這些學生,在經上我們常常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真的是志同道合,也都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也是日中一食,三衣一缽,樹下一宿,都能夠真正做到難捨能捨、難行能行。每天跟釋迦牟尼佛在一起,聽他老人家的教誨。他老人家也真的是有大智慧,為什麼?天天跟大家講,你看講了四十九年都講不完。現在我們一般做老師的到外面去教學,我們準備些功課,教幾個月就教完了,後面就沒有了,釋迦牟尼佛居然能夠教四十九年還沒有教完,這不能不令人佩服。所以永遠講不盡、講不完的。

      展開這部經,字字句句裡頭有無量義,你怎麼會講得完?這要靠什麼?對我們來講是長時薰修,一天都不間斷,天天要讀書,天天要修行。修行,你要抓到總的綱領。總綱領是什麼?放下。我常說放下對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的執著,再不執著了,那就是阿羅漢;再能放下,更進一步放下分別,不但不執著,對於一切人事物統統不分別了,那就是菩薩;如果有一天對一切人事物,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起心、不動念,那就恭喜你,你就成佛了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好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我們要牢牢想著這句話,這是一個總的綱領,只要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成佛了。所以有人問佛在哪裡?你看到沒有?我說我知道,佛就在眼前,我看到了。什麼樣子?就是你。你只要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是如如佛!我能放下,我是佛;你能放下,你也是佛。

      三個,妄想放不下,分別執著放下,那你就是菩薩;三個裡頭兩個放不下,妄想分別放不下,執著放下,那你成阿羅漢;三個都放不下,你是六道凡夫。佛是凡夫做的,聖凡不二,你放下就是佛菩薩,你放不下就是凡夫。我們要想作佛,要想作菩薩,沒有別的,放下就是,為什麼不肯放下?真能放下,什麼都不幹,這是阿羅漢;自己放下之後能夠為一切眾生服務,這是菩薩。捨己為人,底下講燃燒自己,照耀眾生,這就是菩薩;用現在人的話說,做出極大的犧牲奉獻。你看自己不要名、不要利,財捨掉了,色捨掉了,名捨掉了,沒有一樣不能捨的。

      身,從自己身體上表現出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、宗教,這是四種教育,在哪裡?在我一身,我做到了,做給別人看就是身教。有身教而後才有言教,別人聽了,他能相信。如果自己說得天花亂墜,做的跟說的完全不是那麼一樁事情,沒人相信你,你是假的,你不是真的。所以一定要像諸佛菩薩一樣,要像古聖先賢一樣,學不厭,教不倦。天天在學,天天在教,教學相長,天天有進步,天天有收穫,快樂無比。天天在教就是有收穫,教的學生很多,學生裡頭一定有一些聽懂了,有一些覺悟了,有一些回頭了,有一些真幹了,那怎麼不快樂!

      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時代,這個時代是悲慘的時代,就是科學技術、物質文明真的是突飛猛進,而倫理道德、因果宗教逐漸在沒落,人文沒有了。這個趨勢如果還繼續不斷,不能夠調整,繼續不斷,這個世界走向末日。這個話是科學家講的。這樁事情在地球上已經發生過好多次,凡是這種現象出來之後,這個世界就會毀滅,外國宗教裡面稱之為末日。

      我們要曉得,我們這一生當中非常幸運,得人身,聞聖賢之道,沒有走錯路,我們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成就,就看你能不能放下。難捨,你能不能捨?難行的,你能不能行?難行就是無條件的,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無條件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。服務還不算,還要受氣,還要受他冤枉,這叫難行能行。不是人家很歡喜你、很支持你,不是!人家在旁邊看笑話。到我們真正做出有成就,他勉強點點頭,不錯!還不見得讚歎你,旁邊還說你是傻瓜,你要能忍受,這個難行能行。難行能行比難捨能捨還要難,所以你不能跟諸佛菩薩心心相印就很不容易做到。真的心心相印,志同道合,我們得佛菩薩精神的鼓勵、精神的加持,所以難行也能行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