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930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九三0卷)  2008/3/1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930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」,前面我們講到經文第三大段「偈讚」。十位菩薩代表十住,每一位菩薩有十首偈讚佛,我們學到第二段「南方一切慧菩薩」。十首偈頌裡面,第三到第六這四首講到止觀,開頭它講的是真觀、真止。用現代的話來說,怎樣建立正確的宇宙觀、人生觀,也就是說,如何真正把宇宙的真相看清楚、看明白,人生的真相也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真正搞明白了,在佛法裡面就稱你是佛,稱你作菩薩;換句話說,佛菩薩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,就是明白人而已,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他搞明白了。如果是迷惑、不明白,就叫凡夫。佛菩薩差別就在此地,除這個之外沒什麼差別,這是我們一定要講清楚的。所以觀,在哲學裡面講本體、講現象,實在說佛法裡面全都講到。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講宇宙萬有,佛法裡面講是萬法,講它的本體,本體,佛是用一個字做代表,叫性,法性,法就是萬法,萬法的本性這稱為法性。再講現象,現象則稱為法相,法性、法相,法性是講體,講本體,法相就是講現象。講理、講事,事是偏重在相上說的,理是偏重在性上說的。這個世間還沒有講到的一樁事情就是因果,佛法講因果。所以,用六個字把宇宙萬法就解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。你怎麼樣看法,你怎麼個想法,看錯了就迷了,想錯了就造業,造業就會有果報。

      真正看清楚了,他的思想正確,叫正知正見,正知正見也有等差不同,在佛法講上中下三等。下等的叫阿羅漢,阿羅漢在他的境界裡面,佛稱他為正覺。正就是正確的,他真的覺悟了,他的看法、想法是正確的。與事實真相相應就是正確的,與事實真相相違背的,你錯了,你看錯,你想錯了,看錯了是迷,想錯了是造業。這個造業在佛法裡面講身語意,叫三業,想錯了是你的心在造業,你念頭在造業;說錯了,是你口在造業;幹錯了,是你身在造業,叫身口意三業。造業就有果報,業有善惡,你造的是善業,果報在人天;造的是惡業,那就是有惡道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這是惡業變現出的境界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你看思想多重要,思想有善惡,果報有天堂、地獄。但是你要覺悟,六道是染污,不清淨。六道,佛把它比作牢籠,牢是監牢獄,你出不去,在這裡面很苦!阿羅漢思想正確了,他的看法、想法沒錯誤,確實是事實真相,所以他超越六道。超越六道,在佛法裡面講證得小果,他小有成就了,不是大成就,小成就,六道輪迴沒有了。出六道之後到哪裡去?十法界裡頭有四聖法界,十法界下面是六道,上面是四聖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叫四聖。四聖法界裡面是清淨的,它不是染污的,所以它沒有善惡。佛法裡面講善,講真正的善,不是善惡的善。有善惡,善惡是相對的,那都是染,都不是淨。純淨純善,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,善惡二邊都離開,這叫真善。所以,阿羅漢才稱為正覺。我們在《華嚴》裡面常常讀到,阿羅漢的本事是什麼?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。所以要曉得,執著是最嚴重的煩惱,在一般大乘裡面講叫做見思煩惱,見是見解錯誤,思是思想,思想錯誤。見解跟思想錯誤,你的言行哪有不錯的道理?我們的言語、行為什麼人指揮?就是思想、見解在指揮。思想、見解正確了,言行當然正,不學也正。

      阿羅漢再往上提升一級就是菩薩,菩薩所得的叫正等正覺。你看正覺上面加個正等,等是什麼?等於佛,諸位要知道等於佛還不是真正的佛,不錯了,正等正覺。我們現在讀的《華嚴經》,現在讀到十住,十住就是正等正覺。十住之前是十信,十信是正覺,不是正等正覺,十住以上一直到等覺菩薩都叫正等正覺。諸位知道,像觀音、大勢至、文殊、普賢、彌勒,這都是正等正覺,正等正覺裡面真的是高端。再向上提升那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,稱佛陀,他所得的叫無上正等正覺,正等正覺再沒有比他高的,他到頂了,所以就稱為無上正等正覺。由此可知,佛、菩薩、阿羅漢,就像我們現在在學校念書的三個學位,阿羅漢是學士,菩薩是碩士,佛陀是博士,最高的學位。佛法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只要有佛性,一定會作佛。所以佛法是平等的,肯定一切眾生他有佛性,他要認真修行,把這三種障礙除掉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三種障礙放下了,你本來是佛。

      所以佛法不是宗教,宗教裡頭只有一個神,不可以有第二個神;佛教裡面講佛陀,人人都是佛陀,一切眾生都要成佛,所以它不是宗教。佛法裡是平等法,沒有高下,在你沒有覺悟的時候好像有高下,覺悟之後沒有高下。沒覺悟,佛法裡面的高下是師生,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,我們是學生,稱為弟子,差別在此地。你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才曉得佛法是教學,佛法是教育。如果講是宗教,用中國的字彙來解釋,解釋得通,是沒有錯。宗是什麼意思?中國人講宗,「主要的」稱為宗,主要的,「重要的」稱宗。你看到宗,它是主要的,它是重要的。還有一個意思,它是「尊崇的」,大眾崇尚、尊敬,是這個意思。教是教育、是教學。合起來,宗教怎麼講法?宗教就是主要的教育,重要的教學,是一切大眾所尊崇、敬仰的學術,這個解釋正確,這是我們中國人的解釋。可是外國對宗教解釋不是這個意思,外國的確是宗教,它有一個宇宙主宰的神,創造萬物的神,它是這麼樣說法;換句話說,都還沒有覺悟。

      佛法包括所有宗教,為什麼?一覺一切覺,一個法門通了,門門都通。那要怎樣通?這就講到修行重要的綱領,就講到止觀。這四首偈子,前面兩首真觀,後面兩首是真止,真正正確的觀察,止是放下,觀是看破,真正看破之後,哪有放不下的!沒有放下,沒有看破,看破之後自然會放下,不要人勸你。前兩首真觀裡面,我們就講到大乘教裡常講的三觀三止。我們先看看天台智者大師的講法,他講的三觀,這講到第一個空觀,空是講理體,這個我們前面學過了。今天我們從第二「假觀」,假觀是看現象,空觀是看本體。

      「假者,無法不備之謂也」,備就是具足、具備,我們講宇宙萬法,或者是萬物,就是此地講的無法不備的意思。《金剛經》上跟我們講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個現相包括虛空,現在科學裡面講的時間跟空間都包括在其中,所以時間也不是真的,空間也不是真的。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?都是從妄想生的。什麼叫妄想?你看那個「想」字,中國文字,你看想字,想字是心上有了相就是想。心裡有了分別就叫思,你看「思」,心上面畫了格子,心上面有個田字,那就是有分別了。有分別叫思,有了相就叫想。要把田拿掉,相也拿掉,就剩下一個心,那個心叫真心。所以思跟想都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,這是全世界所沒有的。中國文字你甚至不會讀它,它怎麼念法你不知道,可是你要是懂得的,看它的形像你會體會到它的意思,叫智慧的符號。

      假就是指所有的現相,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很好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沒有一樣的現相它是真的。佛法講真跟妄它有個定義,這首先你要知道,憑什麼說真?憑什麼說妄?佛法說真,永恆不變這是真的;如果它會變那就是假的,那就不是真的。像我們人,人有生老病死,這就是假的,就不是真的,真的永恆不變。樹木花草有生住異滅,你看樹木它從種子生出來,慢慢長成一棵樹,開花結果;在一年四季裡面它有變化,春天樹葉發芽,夏天很茂盛,秋天葉子就變色,冬天葉子就落了,你看到四季循環變化,這叫無常,那就是假的,不是真的,真的永遠不會變。再看山河大地,礦物,山河大地有滄海桑田。我在外面流浪一輩子,回到老家去看看,真的滄海桑田看到了。我記得很清楚,我小時候住的房屋是草屋,土牆,上面蓋的是茅草。我們大門打開,面對著是白湖,面積也相當大,距離我們住的地方很近,大概只有一里路,現在講的是五、六百公尺,那個湖邊是小時候常常去玩的地方。現在回去,湖沒有了,乾了,已經變成一個村莊,湖變成一個村莊,不可思議,叫滄海變桑田,湖變成田地。古人所謂江山依舊,人事變化就大了,現在不但人事變化大,連江山也變化了。尤其是現在科學技術發達,把很多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破壞掉,他要開河道、要開公路、要開鐵路、要挖礦產,把自然生態都破壞了,回去都不認識了。我想這個經驗,現代一般上了年紀的人都有同樣顯著的感觸。不是真的。

      再往大處去看,這個地球是不是真的?現在曉得地球不是真的,太陽系不是真的。科學家告訴我們,太陽的光、太陽的熱有一天會燒完,它在空中是個火球,現在在燃燒,光跟熱送到我們地球上來,它會有一天燒光了,燒光就沒有了。我們地球上光也沒有了,熱也沒有了,這個星球上所有生物都不能生存。這個星球還可不可能存在?靠不住。星球在空中會爆炸的,星與星在太空有時候會碰撞的,這個現在在天文望遠鏡裡面幾乎天天都可以看到。星球碰撞碰碎了,星球的爆炸,消失了,新的星又產生了。那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世界的成住壞空,所以世界也是無常的。我們今天講世界是講星球,一個小星系,像太陽系,大的星球,像我們現在講的銀河系,銀河系的壽命肯定比太陽系長,但是還是有成住壞空。所以你就曉得,假相,不是真的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,就是對宇宙萬有的看法,《金剛經》末後有首偈說,「一切有為法」,什麼叫有為法?有生有滅、變化無常的法就叫做有為法。我們想想,我們眼所見的、耳所聞、鼻所嗅的、身體所接觸到的,哪一樣東西是沒有生滅的?剛才講了,連時間、空間都是生滅法,都不是常住的。所以這有為法,實在講就包括世出世間的一切法相、一切現相,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下面跟我們解釋這一切現相,「謂觀一念之心具足一切諸法,名之為假。由觀一念假故,一假一切假,無空無中而不假,以三觀皆能立法故也」。這幾句話告訴我們,這些假從哪裡來的,就是宇宙從哪裡來的,為什麼會有宇宙、會有這森羅萬象。這些問題我從小就有,我記得我十四歲就常常想這些問題。人,生到這世間來幹什麼的?為什麼到這世間來?為什麼有這個世間?這世間從哪裡來的?這個世間、這個宇宙從哪裡來的?哲學研究這個問題,科學也研究這個問題,我很年輕就對這些問題很有興趣,就好奇,都找不到答案。有種種說法,似是而非,我們聽了、讀了不能夠心服口服,總是覺得說法都很勉強。現在科學家認為宇宙的起源是由於大爆炸,為什麼會爆炸?什麼東西爆炸的?那個爆炸的東西從哪裡來的?沒法子答覆。我的老師是個大哲學家,他也是一生的經歷在尋求答案,最後在佛經裡面找到的。我跟他學哲學,他把佛經哲學介紹給我,答案在這裡頭。那時候我很年輕,我很驚訝,因為一般人認為這是宗教、這是迷信,怎麼會有答案?到最後的答案還不是宗教裡面所講的神造的,神不能再問了,神造的。不能教人心服!我們會問,神是誰造的?神從哪裡來的?這在宗教裡不許可提出這個疑問。神是永恆的,神為什麼是永恆的?我們總是有疑問。真的到大乘佛法裡面,這個問題迎刃而解。

      我們從小會有這個問題,所以我們就能推理、能想像到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當然也有這個問題。我們知道,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,他出現在這個世間跟中國孔子差不多是相同的時代,比孔子早一些。他十九歲離開家庭,出去求學,學了十二年,他身分不一樣,王子的身分,聰明絕頂。在那個時候,印度的哲學可以說是世界上登峰造極,宗教裡頭、學術裡面造詣都很高。他們用的方法很特殊,他用禪定,用定功,禪定確實心裡面把妄想雜念都放下,讓清淨心現前。清淨心像一面鏡子一樣,把外面的境界就照得清清楚楚,宇宙的真相就現前了。但是他們的定功還是有一定的一個界限,他沒法子突破,這個界限就是六道輪迴。六道裡面的事情他清楚明瞭,沒障礙,可是這個地方存在的是,像我們年輕的時候好奇,我們有這個問題,我相信釋迦牟尼佛同樣也有這個問題,六道從哪來的?為什麼會有六道?六道外面還有沒有世界?我相信釋迦牟尼佛肯定有這個問題。十二年修學,到這個境界,這個問題無法解答。所以他回到恆河旁邊,找到一棵大樹底下,他去入更深的禪定。在甚深禪定裡面把這個瓶頸打破了,這有六道,不但六道打破了,十法界也打破了,這些真相大白,完全清楚,完全明白了,才曉得所有這些現象、幻相從哪裡來的?從一念不覺來的,這把宇宙的根源找到了。

      大乘教裡面說的兩句話,講宇宙萬法的根源,「迷唯一念,覺止一心」,你看這兩句話講得多好。可是迷唯一念這個意思太深,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看得懂的,什麼叫一念?這一念從哪裡起的?這一念沒有理由的,沒有來源的,所以迷,哪有來源!那我要問你,你晚上睡覺會作夢嗎?我問你,你那個夢從哪來的?你為什麼會作夢?夢從哪來的?你是幾點幾分幾秒開始作夢,幾點幾分幾秒你醒過來?你為什麼不去追究這個?從來沒想到追究這個,為什麼?假的,不是真的,你追究它幹什麼?真的要追究,是假的。答案就來了,那個一念迷為什麼不追究?假的,不是真的。一念迷是假的,一念迷所現的現相也是假的,沒有一個現相是真的。所以佛用夢幻泡影來比喻,比喻得好。你天天去研究你這個夢,為什麼會有夢,幾點幾分幾秒進入夢境,幾點幾分幾秒你清醒,你搞這個不叫虛妄嗎?妄上再加妄。所以佛講想,你看上頭加一個叫妄想,妄想生分別,分別生執著,最起頭的是叫妄想。你懂得想是妄想,分別是虛妄的,執著也是虛妄的,就一妄到底了,你怎麼能把這個東西當真的?佛把這個問題解答了,這是哲學上的大問題,也是科學上的根本問題,宇宙的起源,這是科學家現在在追求的。宇宙的起源,一念不覺,相就現出來了。

      我們再看看中國惠能大師,這是了不起的人,這個人覺悟了。什麼覺悟?就是他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一起放下,放下就覺悟。覺悟之後,他把覺悟的境界用二十個字輕描淡寫的告訴我們。釋迦牟尼佛覺悟之後,沒有用這種簡單的話把他覺悟的境界說出來,他是詳細說。詳細說什麼?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就是他覺悟之後說的。他給我們講經說法,第一次講《華嚴》,他講得這麼多,惠能大師把這一部《華嚴經》濃縮成二十個字,完全相同。能大師告訴我們,他見了性,或者說自性,或者說佛性,或者說法性,都可以,都是一個性,是什麼樣子?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。何期是沒想到,沒想到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,從來也沒有染污過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染污是冤枉、是錯覺,沒染污過,你就是墮阿鼻地獄也沒有染污過,會染污那就不叫真的。它為什麼不染污?因為它不是物質,它也不是精神,你怎麼染污法?精神、物質上有染污的現象,它不是精神,它也不是物質。它在佛菩薩位子上沒有增加一點點,在阿鼻地獄,在地獄、餓鬼,它也沒有染上一點點染污,這叫真的,這就不是假的。第二句話說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,不生不滅。第三句話這很重要了,說到我們這個經上現在講到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你說這個宇宙從哪來的?森羅萬象從哪來的?自性裡頭本自具足,它本來就是這樣的。第四句講「本無動搖」,也就是你的真心是不動的,現在心在那裡動,就是念頭在那裡起,念頭是妄心,不是真心,真心如如不動。末後一句,「能生萬法」,宇宙就從這變現出來,就是你一念不覺,整個宇宙就現前。一念覺,宇宙就沒有了,就像夢醒過來;一念不覺的時候,迷了,夢境現前。比喻得好,夢幻泡影!真正的比喻就是那個夢字,幻泡影是陪襯的話。所以,永嘉大師《證道歌》上講得好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」,就是六道輪迴,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覺了之後就沒有了。我們現在怎樣?我們現在在夢中,夢裡頭去尋夢、去研究夢,豈不是大錯特錯,你什麼時候能開悟?所以這個地方教給我們,謂觀一念之心,具足一切諸法,這就是六祖五句裡頭的第三句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這是具足一切法。只要有緣,現相就生起來。就像我們這個心,你每天晚上作不同的夢境,夢境統統是在你心裡生出來的,它本來就具足。到你睡眠,睡得很熟的時候,你這個心自己做不了主,境界就出來,就變成夢境。如果你心是清淨的,一個妄念不生,就沒有夢境。夢境還是你自己心裡本來具足的,沒有妄念的時候,境界就不會現前。所以晚上作夢還是打妄想,才會有現相出來,你要把這個道理參透,這宇宙許多問題都解決了。所以,你不可以把它當真,你把它當真,虧就吃大了。

      由觀一念假故,一假一切假,假是什麼?現相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從相上講,現相上講全是假的,從體上講是空的,叫真空妙有!妙就是假。怎麼是假有?古大德告訴我們,一切法生滅不住,《金剛經》上講三心不可得,過去心不可得,已經過去了,沒有了;未來心不可得,未來還沒有來,哪裡會有?現在,現在不住,說現在,現在已經過去了,所以現在存不存在?不存在。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不能成立。所以現相它是生滅不住,不住就是它不會停止的。就像我們看電影,因為電影這個原理我們都能夠理解,它是用幻燈片快速的放映,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,以為它真的有活動。最明顯的,現在我們做的幻燈片的動畫,你就能看清楚。你看那一張一張的畫,它怎麼會動?不會動。可是你快速通過的時候,你就看到它好像在動。那個動作手抬起來,一個一張,一個一張,一個一張,快速的時候你就看到好像它在動了,其實它根本就沒動。這個道理不難懂,但是這個道理顯示一樁真理,真正的事相你沒發現到。真正事相,譬如你從遠方到這裡來,我用電影的攝影機,我在這個地方把鏡頭對著你,把按鈕按下,一張一張在拍你的照片。你從遠方走過來,走了兩分鐘、三分鐘到我面前,我全部把你照下來。從電影片裡看,你有沒有走?你沒走,一張一張的,就像畫動畫一樣。所以佛法講不來不去,亦不到,你沒有來,這裡頭顯示了很深奧的道理。

      我們動畫的速度一秒鐘才二十四張,你去攝的時候二十四個幻燈片,一秒鐘二十四個幻燈片。佛在《仁王經》上告訴我們,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就是一彈指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,一剎那有九百生滅。我們以自己彈指速度來觀察,我們一秒鐘可以彈四次,四乘六十再乘以九百,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。那就是一秒鐘拍了多少張照片?拍了二十一萬六千張,一秒鐘走過來的。你走過來已經兩、三分鐘走過來,你就想,一秒鐘已經給你拍了二十一萬六千張照片,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?我們講《仁王經》,我常常告訴大家,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說,不是真實說。為什麼?真實應當比這個更快。為什麼比這個更快?因為這個速度跟光速比,它沒有光速快,光速是一秒鐘三十萬公里,所以我就知道這是佛的方便說。

      果然沒錯!佛問彌勒菩薩,彌勒菩薩說了真話,一秒鐘拍多少張照片?照彌勒菩薩所講的,一秒鐘應該是一千二百八十兆,或者是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生滅,這是說真話。光的速度跟這個比,那叫大巫見小巫,連光的速度都能照得清清楚楚。這叫什麼?這叫生滅不住,這叫無常。所以佛在經上講,這種現象如幻如電,幻是變魔術,我們搞攝影機照相,這就是幻,電是閃電。《金剛經》教給我們,「如露亦如電」,露是露水,相續相,太陽出來它就沒有了;閃電是代表什麼?代表不住,指這一剎那不住。所以諸法不可得,你要說有可得的話,那是妄想,你怎麼能得到?身體得不到,身體怎麼?剎那剎那生滅。你要曉得一秒鐘我們整個身體的生滅已經是一千二百八十兆,這是佛給我們講的真相,念念不住。

      所以三世之法,佛講三世有兩種講法,大乘裡面講的世間,有情世間,動物;器世間,植物、礦物,就是自然現象;智正覺世間,智正覺世間包括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包括極樂世界,包括華藏世界。諸佛剎土也是念念不住,是一個道理,沒有例外的,因為它有現相。到沒有現相就是常住,常住叫常寂光淨土,一片光明,什麼都沒有,精神、物質都沒有,那常住,叫大光明藏,就是說真正沒有念頭的時候是那個境界。所以,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,我們要問,他有沒有起念頭?他有沒有一念,你們想一想?他當然有一念,他要沒有一念,他不能現相。但是他有那一念,他不迷,這就厲害了。我們有這一念是念念都迷了,他就能保持在一念上,他不繼續迷,這叫什麼?這叫三昧。這就很管用,不但保證自己不墮落在十法界,他確實在十法界幫助眾生,為眾生做種種示現,他不落在十法界,就是他能保持,保持什麼?保持不分別、不執著。於是我們就懂得,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。

      早年我講經講到不變隨緣,我講過四種,不變隨緣四句,好像這是古人沒說過。那時候有個老聽眾,是老佛教徒,我那個時候好像四十多歲,他七十多歲,他是跟過印光大師的,所以跟我們李老師是同學。在台北常常聽我講經,聽到我這四句他跟我說,淨空法師,好像這個古人沒講過。我這四句是「不變隨緣」,這就是佛、法身大士,他們在十法界,眾生有感他有應,雖然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現什麼身,他不變隨緣。不變就是什麼?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他不變。第二種「隨緣不變」。你看第一句是不變隨緣,第二句是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是佛,《華嚴經》上法身菩薩。隨緣不變是什麼?四聖法界,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,他們隨緣,隨緣練不變,練功,那就叫真修行,修什麼?修不變。什麼叫不變?說得更白一點,就是他在這裡頭修不分別、不執著、不起心、不動念,就這四句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。在人事環境裡面、物質環境裡面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練這個功,這是真菩薩。第三種人,「不變不隨緣」。這是什麼?阿羅漢、辟支佛,小乘,他不執著了,但他不隨緣,不隨緣就是不度化眾生,他只有自利,沒有利他。為什麼?利他,他怕被別人拖下水,功夫不到家。這是好事情,不是壞事情,只有自利,不能利他。另外第四種就是「隨緣隨變」,這是什麼?凡夫,隨著緣隨著變。這個不變隨緣四句,這裡面佛、菩薩、小乘、凡夫,懂得這些現象之後,就曉得我們應該怎麼修法。我們要學菩薩,隨緣裡頭學不變,要認真幹,在日常生活當中、工作當中、處事待人接物當中,認真去學看破放下,再給你說得具體一點,就是學不執著、不分別。如果我們對一切人事物,執著的念頭一年比一年淡薄,你的功夫就有進步。如果我今年對一切人事物的執著跟去年差不多,那你沒有進步,你在原地踏步。如果你是個修行人,今年對於一切人事物的執著比去年有過之而無不及,那你就退步了。真正檢點功夫是這個,這才真正是標準。

      具體的,具體就是戒律,一條一條給你寫出來。古聖先賢的教誨,那是什麼?大聖大賢的教誨,給諸位說是性德的流露,你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,你現在迷了,迷了它就變質。譬如我們中國老祖宗教我們人性本善,《三字經》上就是依著這個話變成三個字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這個性本善跟我們前面所講的,不是善惡的善,善惡的善,這不善了;沒有善惡,這真善!現在我們有善惡的心,善惡是什麼?善惡是分別、是執著;善惡的心是分別,善惡的執著就是造業。有分別執著你就出不了六道,六道裡頭很苦!說老實話,真的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決定離不了因果的關係,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。像儒家總結給我們做人的原則,《弟子規》,《弟子規》是性德的流露,《弟子規》就是倫常道德的落實,你說這個東西多重要。這個在佛門裡面叫根本法,學佛從哪裡學起?要從這本小冊子學起。道家的《感應篇》,我們這幾天從《感應篇》裡面節錄了五十六句,在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裡面節錄了三十幾句,呂洞賓,呂祖他有個《心經》,不長,我全部把它收起來。道家這些東西教人偏重在因果教育。那麼佛法,《十善業道》我也做了個節錄,大概不到六百字。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根本戒律,一定要學的。你不從這裡下手,麻煩就大了,不但出不了六道輪迴,在六道輪迴多半在惡道,為什麼?這個東西是講善惡的。

      所以,學佛要以這個為基礎,離開這個基礎那不是佛法,那不叫學佛。把佛經當作一門學術去研究,那叫佛學,佛學不能解決問題,也就是說不能解決六道生死問題,不能斷煩惱,不能開智慧。你只要有分別執著,你再用功、再努力,你所得到的是知識,經典裡面佛學的知識,除這個之外,你什麼都得不到。知識不能解決問題,解決問題要戒定慧三學,它真解決問題。戒律可以給你解決六道裡面你不墮三惡道,它有這個好處。定學那就更高深了,不但你不墮三惡道,你有定學的話,你不在欲界。這三界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你有定你到色界、到無色界去了,不在欲界。慧那更不得了,慧一開至少是阿羅漢,六道就超越了。這叫學佛!學佛能解決問題,佛學不能解決問題,這總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      學佛是要真幹,真幹就真放下。搞佛學是可以不要放下,但是不管用,在六道裡頭還是受業力支配。該往上升總是欲界,到不了色界,欲界六層天,這是向上。如果業做得太多,惡業做得太多,往下墜落,下面是畜生、餓鬼、地獄。這些東西真有嗎?哪裡真有,都是假的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假的不能說沒有,夢是假的,你不是天天晚上作夢嗎?有人作美夢,有人作惡夢,作美夢就好像升天堂,作惡夢就好像下三途,就這麼個道理,這叫事實真相。所以,佛菩薩、祖師大德教我們觀一念假,一念所現的現相,能生萬法,宇宙之間森羅萬象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你總要記住,所有一切現相,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    空假中這三觀都能見性,這就是說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。八萬四千法門,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,方法、門道很多,但是方向是一個,目標是一個,明心見性。所以這個三觀,空假中三觀都能夠立法,就是建立佛法,佛法就是覺悟的方法。一切都是假了,空也是假嗎?空觀也是假嗎?中觀也是假嗎?對的,都是假,這你才是真的看破了。如果你在這裡,空觀是真的,中觀是真的,你就落到二邊去了。二邊是什麼?真假還對面,真對面有個假。大乘教裡是絕對的,沒有相對的,跟你說真,一切都是真,真從哪裡?從性上說,假從相上說。到最高境界的時候,你能夠圓融貫通了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這就正確了。說真,空假中都是真;說假,空假中都是假;說中,空假中都是中,這就對了。

      下面說,「蓋空立真諦之法」,立是建立,「假立俗諦之法,中立中諦之法,三法皆立,即為妙假,是名假觀」。它對真俗中來講的,在哲學裡面講的是本體、現象,佛法裡面還加一個作用,作用是中,中才管用。空假二邊都不著,二邊都不立,你用中道,用中是佛、是菩薩。小乘不會用中,小乘著到真,他不會用假,所以他不變不隨緣。菩薩他用中,他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,性是空,相是有,空有不二,空就是有,有就是空。《心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,色是有,色是色相,假相,空是體。能生能現的是空,所生所現的是色,色後頭還講受想行識,就是精神跟物質都是屬於假的,假有。所以,他不離真空而行假有,這隨緣。菩薩隨緣裡面學不變,諸佛如來已經達到不變能隨緣,不礙事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在隨緣裡面,他不會起心動念,最高的。

      其次的,像我們今天學的,我們對起心動念是沒辦法的,決定做不到,決定是起心動念,我們學什麼?學不分別、不執著,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嘗味,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學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叫真學佛,這是真菩薩。只學不執著,還有分別,實在講這是初級的菩薩,我們知道,在《華嚴經》也讀到,十信位的菩薩。尤其十信,七信以下學不執著,七信以上學不分別。到初住怎麼?初住不起心、不動念了。不起心、不動念超越十法界,這個菩薩住在一真法界裡頭,這個法界跟諸佛如來是一樣的,應化在十法界裡頭是不變隨緣,這是高等功夫,不是普通的。所以我們要曉得,要知道怎樣學,可不能學阿羅漢,阿羅漢不接觸,不接觸你就學不到。你要接觸才在這裡頭磨鍊,真的不執著,真的不分別,你得經過試驗才行,經過測驗,這就是科學的方法。沒有經過測驗,你說你不分別、不執著,假的,靠不住,要通過測驗。

      所以《華嚴》到末後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就是通過試驗。你看他親近這些善知識、善友,這些善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群眾。因為這五十三個人裡頭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出家、在家,出家少,出家只有六個,其餘統統在家的。你在這個裡面,才真正看到你不執著了,你用清淨心、用真誠心、用平等心、用正覺心、用慈悲心去接觸,也在接觸當中成就你的菩提心,你不接觸怎麼行!小乘雖然修得很好,沒通過測驗,到底是真的是假的靠不住。有人一接觸,分別執著就起來,就不行了,那就墮落了。什麼時候才去測驗?智慧開了,就可以學善財。有定,智慧還沒有開,不行,你還不夠參學的資格。必須從定開慧,慧是什麼?慧它照,照見五蘊皆空,這就講觀照,無論他是假觀、空觀、中觀都行,他能提得起觀照功夫。如果沒有智慧的話,他沒有照。沒有照,這個定功一接觸很可能定就沒有了,他煩惱起現行,所謂煩惱就是分別執著起來了,這個一定要懂。

      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分別執著一起來就曉得,覺到,那就不錯了,所以宗門大德常講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。分別執著起來,這就是念起,要覺得快,這個念頭只有一念,分別執著才起來,第二個念頭就把它控制住了。我們念佛人控制住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頭一念是有分別執著,第二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把念頭擺平了,這叫真功夫,這叫真念佛。這樣天天念天天念,念久了,到不念也能夠伏住,接觸的時候自自然然他不起分別、不起執著,你就曉得你得三昧了。我們用念佛法門來修,那叫念佛三昧,就是不要用心來控制,自然的它不起來。有這個能力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了。所以我們自己有沒有把握往生,不要問人,自己清楚,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自己能做得了主,不會被外面境界引誘。可是這個裡頭有止觀有大關係,知道外面不管什麼樣境界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你就不會被它誘惑。順著自己意思的境界沒有貪戀,我們講順境善緣沒有貪戀;逆境惡緣,不順自己意思的,不生瞋恚。諸位要曉得,貪愛、瞋恚都是執著,練功!這真修。從哪裡修起?從五欲六塵修起,財色名食睡,你接觸的時候你有沒有貪愛?有沒有瞋恚?有沒有嫉妒?真的這個先是很淡,淡薄了,慢慢就沒有了,到沒有了,念佛三昧最初級的你得到了,這叫功夫成片。有這個功夫,生凡聖同居土決定得生,只要你念佛想去,決定得生。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做功夫是這樣做的,不是說你每天佛號念多少,每天拜佛拜多少。如果一天拜三千拜,佛號一天念十萬聲,境界現前的時候還是控制不住,沒用,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。

      由此可知,真正功夫全在看破放下,觀是看破,止是放下,這是真實功夫。真實功夫現前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這是你的真心,這就是中國幾千年古人傳的性本善,善是什麼?就是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善!自然流露出來。這個心對外面境界,對一切人事物,他沒有分別,他是平等的。不是我對這個人好,對那個人我就要差一點,不是,平等的。對這個好,對那個不好,你還是分別執著,那不是菩提心,那是什麼?輪迴心,輪迴心造輪迴業,出不了輪迴。所以,清淨心、平等心這是菩提心,這個不造輪迴業。這種心待人接物就是淨宗裡面所講的淨業,你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是淨業,不是染業,染就是輪迴。如果學佛的人、修行人連這個都不知道,他怎麼能不墮落在盲修瞎練?明白這個道理,那就不是盲修瞎練,他的功夫真得力。

      我們再看後面這一段,「中觀」,你看看空觀是觀萬法的本體,本體是空。這個空不是無,不是什麼都沒有,那你就搞錯了,為什麼?它能生萬法。為什麼說它空?因為它不是精神,也不是物質,我們六根接觸不到,你看不見,你也聽不到,你也摸不到,你也想不到,你怎麼去想都想不到。想是什麼?想是妄想,妄想只能想虛妄的,妄想想不到真實。所以現相你可以想,為什麼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妄想能對妄相,可不能對本性。自性、本性、法性、佛性,你都想不到,所以叫空。它有,它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,它不生不滅、本自清淨、本自具足、本不動搖、能生萬法,這是宇宙萬法的本體。哲學裡頭講的沒有這麼清楚,講得很多,叫你看到的時候看不懂。你看六祖把宇宙本體,就是法性,二十個字描繪出來。所以空不是什麼都沒有,什麼都沒有,這個空釋迦牟尼佛怎麼會講二十二年?什麼都沒有叫空,三歲小孩都懂。你就曉得,佛法的空義太深了,深廣沒有邊際。

      中是講用,中國古人也講中,《中庸》,你看四書裡頭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。《中庸》是哲學,《大學》是科學,《論語》是孔夫子落實的報告,《孟子》是孟夫子學習的心得報告。四書是中國傳統學術的精華,現在國內在編「儒藏」,四書是儒藏的心經。所以用中,孔夫子懂得用中,孟夫子懂得用中,在佛法裡頭菩薩懂得用中,凡是懂得用中的就是菩薩。「中即中正」,中的意思是什麼?不偏,中;正,正是不邪,不偏不邪叫中。「絕二邊對待之謂也」,空假是二邊,也就是性相是二邊,理事是二邊,因果是二邊,中是什麼?中是把二邊調整變成一體,性相不二。

      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大德,這是佛門大德,他說佛教不是宗教,不是哲學,不是宗教我們容易懂,怎麼不是哲學?他說了一個原則,哲學裡頭有能所,能所是對立的,佛法裡頭也講能所,它能所不對立,能所不二,這就跟哲學不一樣。這個說法我們能接受。譬如佛法講能生所生,一切法心現識變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想是能生,一切法是所生,它能所是一,一切法就是心想,心想就是一切法。一切法如果沒有心想,這個法就沒有了,就不存在。怎麼會不存在?你要是了解前面我們舉的例子,你就懂得了。我們看一法是什麼?是相續相,它為什麼相續?就是心想才相續,心想一中斷,相就沒有了。就如同我們看電影,在銀幕上看,你看銀幕上的相存在,它是相續的;如果放映機一關,馬上斷了,立刻就沒有了。這就是能所是一,它不是二,它不是對立的。科學把能所分開,是對立的,能生不是所生,所生不是能生,它不是一;佛法是一體的,講能講所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所以歐陽先生講它不是哲學。

      我們方老師說它是宗教,它也是哲學,每個人看法都有道理,我們要細心從當中去體會。現在我們搞了半個世紀,實在講很難得,天天在幹,鍥而不捨,這麼長的時間,我們才真正,不斷放下,放下才能契入,不放下不能契入。契入才有體會,才真正了解這裡頭的意思,不但是圓滿的哲學,而且是圓滿的科學。你看科學對於宇宙起源、生命的起源到現在都沒有講清楚,《華嚴經》上講清楚了,講得叫你心服口服,沒話說。

      在應用上,我們面對著六道眾生,迷而不覺,那要怎樣?用中。不偏於真,也不偏於俗,不偏於空,也不偏於假,心裡面有主宰,能把持住。三觀三止不二,你就會應用得很恰當。應用得很恰當是什麼?那就是幸福美滿的人生,方老師講人生最高的享受。在應用裡面,你決定不會捨去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是自性裡面的性德,自然流露,不學就會了。可是,對於覺悟還不到家的人要學習,學習是幫助你得定,幫助你開悟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基本的科目,儒家的《弟子規》,道家我們現在也編了一點點,編出來了,佛法裡面的《十善業》,這是中國傳統學術儒釋道的基本的學習法。要從這裡扎根,就像植物一樣,有了根你慢慢會茁壯,會開花結果。如果不從根本上修,那就不行,那就變成儒學、道學、佛學,真正的利益你得不到。真正的利益一定要學佛、學儒、學道,學儒要《弟子規》扎根,學道要《太上感應篇》扎根,學佛要從《十善道》扎根,這太重要了。沒有這三個根,你搞的是儒學、道學、佛學;有這三個根,你是學佛、學儒、學道,差別就在此地。所以這三門東西是儒釋道的根本戒律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

      下面他提出具體的觀法,「謂觀一念之心,非空非假,即空即假,名之為中」。這個一念之心,一念是太微細了,這個念頭太微細。我們聽到這個就要曉得,一念是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,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那叫一念之心。這個一念之心非空非假,不可得;即空即假,空假不二。空是體,假是現相,本體跟現相是一,絕對不是二,絕對不能分開。所以你要是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你用這個事實真相就沒有過失了。偏在空上,你想想看你還是沒有離開分別執著;偏在假相上,還是分別執著,你都沒離開。如果說離開了分別執著,自然就是中道,唯有中道才能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沒有一樣不好。

     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你看一生給我們表演出來,你看他教學,他生活,他待人接物,那就叫中道。他生活方式是托缽,每天出去托缽,歡歡喜喜,不管人家給什麼都好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如果這個菜好,生歡喜心,那個菜托得不好,心裡面有點難過,你看是不是依舊墮落在空假裡面、依舊墮落在分別執著裡頭?所以,中道的落實就是放下分別執著。到最高的境界,是把起心動念也放下,那是圓滿的中道。如果不能把執著放下,中道是永遠做不到的,你的心有偏,你的心有邪,不正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