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224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二四卷)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224

      請掀開經本,日天子偈頌第十首開始:

      【解脫方便自在尊。若有曾見一供養。悉使修行至於果。此是德天方便力。】

      我們從這一首看起。持德天子,他修的法門是「發生清淨相續心令不失壞」,從這個地方成就的。偈頌裡面把他的發心落實了,落實在哪裡?在布施供養。舉一樁事情,我們就知道這裡面含攝境界是非常廣大的,也就是將他的清淨心完全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生活。第一句『解脫方便自在尊』,這句話是雙關語,我們必須要清楚、要明瞭。表面上看,這是讚佛,稱讚毘盧遮那如來;仔細去觀察,這一句說的是我們性德。「解脫」這兩個字,上面是講因,下面是說果。我們凡夫被無明、見思煩惱纏縛住,所以不能脫離生死苦海,不能脫離六道輪迴。佛教我們要把這個因解除,我們除去見思煩惱,就脫六道輪迴;再解除塵沙煩惱,就脫離十法界;再解除無明煩惱,你就圓滿成佛了。解就是放下,不肯放下,你永遠脫不了現前的果報。如果造作惡業,前途就不堪設想,前途一片黑暗,黑暗是三惡道。所以把這樁事情擺在最前面,我們修行證果就從這裡下手。「方便自在」,這是世出世間最可貴的,「尊」就是可貴。「方」是講方法,我們生活的方法,工作的方法,處事待人接物的方法;「便」是便宜,宜是恰到好處,不過分,也不是不及,恰到好處。處事待人接物恰到好處就叫方便,這樣你就得自在了。「方便」的意思無限的深廣,我們要能體會到。

      下面這一句,舉一個例子,『若有曾見一供養』。「若有」是假設,有曾經見到一個修供養的人。這句很明顯說明的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。發心修供養,什麼是「供養」?我們拿著香花、水果、供具去供養佛菩薩,是不是這個意思?不是的,這是形式,不是實質。佛法裡面形式是表法的,是教學用的,是提醒我們。實質是什麼?為社會服務,為人民服務,為眾生服務,就叫做布施供養。你每天以最虔誠恭敬的心,去供養泥塑木雕的佛,有什麼用處?這些佛菩薩需要你供養嗎?所以人家說我們迷信,佛家講你著相。我們學佛人要不要做?要做;做要懂得意思,做要不著相。每天早晚,以香花水果,最低限度一杯清水,供佛菩薩。你要明瞭這個意思,供這一杯水是什麼意思?今天我一天從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,我的心要像這水一樣,乾淨、平等,水是表清淨、平等。如果我這一天,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依舊是損人利己,你這一杯水叫白供了,一點功德都沒有。只曉得樣子,不曉得裡頭的含義。一切供具當中,最重要的是水,水代表心,清淨心,平等心,這是佛心。供養香,燃一支香,香表什麼?信香,對佛菩薩的教誨深信不疑。佛菩薩教我們什麼?教我們要把一切眾生當佛菩薩看待,一切眾生當父母看待,孝親尊師,那是燃香,你這個燃香落實了;否則這個香燃了有什麼意思?世間人無知,以為燃得愈多,佛菩薩愈保佑他;愈多,佛菩薩愈討厭!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這麼大一個房間,如果好多人燒香,烏煙瘴氣,呼吸都困難,怎麼不討厭?我們連呼吸都困難,佛菩薩也一樣。香,只要燃一支就行了。所以學佛要開智慧,要明理,這不是迷信。

      供花,花表什麼?花表因行,植物先開花後結果,花表六度。供這一枝花就表示,我今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、一切作為與六波羅蜜相應。供果,果是我們希求的果報,我們修淨土的人希求的果報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、親近阿彌陀佛。你這些供養不能落實,有什麼用處?白供了。而且所有一切供養還有極不善的心,什麼不善心?自私自利,求佛菩薩保佑我發財,不要保佑他;保佑我長壽,不要叫他長壽;所有的利益都歸自己。供養佛菩薩,跟佛菩薩談條件,說個不好聽的話,天天賄賂佛菩薩,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看待,這個意念就糟蹋佛菩薩,你還會有福?佛法的形式全是表法,全是提醒自己,所以佛法不迷信,佛法不是拜偶像。可是現在人的表現,佛法確實是迷信,確實是在拜偶像。讓別人起這麼一個念頭,說你學佛人拜偶像迷信,我們就在那裡毀謗三寶。我們天天那樣做,人家就毀謗,為什麼毀謗?是因我而毀謗,我帶頭毀謗。地藏菩薩說得好,「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」,你天天這樣幹,將來果報在阿鼻地獄。地藏菩薩在地獄是度眾生,我們墮地獄是受罪,總要明白這個道理。菩薩在此地讚頌的意味深長,他不用別的比喻,用供養。真正的供養,為社會服務,為人民服務,為一切眾生服務,無有私心,不附帶任何條件,這叫供養,你是真供養。你為社會大眾服務,心行完全跟六波羅蜜相應,你是真供養。這個供養裡面,財、法、無畏統統圓滿具足。

      『悉使修行至於果』,這是諸佛菩薩加持你,所謂是諸佛菩薩保佑你、幫助你、滿足你到達你所希求的果報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教導我的,他告訴我,你有所求願而得不到,是你自己有業障,只要把業障懺除,所希求的果報就現前。這是說明,為什麼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你要是懂道理,如理如法希求,真有不可思議的感應。如果你的希求不如理、不如法,你要是得到,那就是諺語所謂「是福不是禍,是禍躲不過」,不如理、不如法,求得來的,禍害來了。中國古人造字,所以我們看到中國這個文字,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,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都找不到。「禍」跟「福」很像,這就是提醒你要仔細看清楚,不要把禍看成福,不要把福看成禍。這個文字,文字是符號,裡面充滿智慧。特別是在現代社會裡面,許許多多人把福看作禍,把禍看作福,顛倒!佛經裡面常常講「顛倒錯亂」,「可憐憫者」,末法的現代,佛這兩句話我們讀了體會特別的深刻,佛在三千年前看得這麼清楚、這麼明白。

      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就是所謂的感應,眾生有感,佛菩薩必定有應。經教裡面跟我們說的,像觀世音菩薩,那只是一個代表,「千處祈求千處應」。可是有人說,我求佛菩薩,好像沒有感應。可能!為什麼?佛菩薩對人的感應,他有個原則: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你要求享受,增長貪瞋痴,你怎麼求,佛菩薩不會感應。如果你求這些東西,感應來了,那不是佛,那是魔。魔喜歡幫助你增長貪瞋痴,幫助你自私自利,幫助你造作惡業,然後看到你墮阿鼻地獄,他很開心,魔來了,佛不來。佛是成就我們的善心、善行,這個有感應。我們求,到底是佛來還是魔來?今天的世界魔多佛少,你看看《楞嚴經》就曉得。《楞嚴經》把魔分成五十類,每一類裡頭不知道有多少。在哪裡?到處都是,都在我們四周圍,你不細讀《楞嚴》,你不知道。佛通常在經教裡面為了講經方便起見,只給我們講五陰魔,《楞嚴》上每一個陰魔又細說十個,五十種陰魔。所以是佛是魔我們也要能辨別清楚,心正、行正,魔也變成佛;心邪、行邪,佛也變成魔;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境,是在你的內心。這也就說明,佛講的話沒錯,境隨心轉。心正,外面境界都是佛;心邪,外面境界全是魔。是佛是魔,這個主宰不在外,在內。我們念念遵守佛陀的教誨,言語造作完全依教奉行,那是佛境界。佛示現來幫助我們,應以什麼身幫助,他就示現什麼樣的身分。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,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這給我們很大的信心。

      所以菩薩讚頌一開頭就講「解脫方便」,這個意思很深,我們要能體會,一定要從斷煩惱習氣開始,一定要真正明瞭教理,我們的修行才如理如法。我們凡夫真正想得解脫的自在,唯有放棄自己的煩惱習氣,放棄自己的成見,決定遵從佛菩薩的教誨,隨順佛菩薩的教誨,我們才能得解脫。法身、般若,那還要進一層,解脫可以先得到。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這叫三德,阿羅漢、辟支佛只得解脫,般若沒有現前,法身更不必談了。由此可知,真正得到解脫,必須要斷見思煩惱,放下一切執著;如果要得般若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分別的念頭斷掉了,妄想伏住了,自性般若才能夠現前,清淨法身才能夠證得。我們沒有能力,但是不能不學。沒有能力,實在說是自己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;你能夠伏住你的煩惱習氣,你跟佛菩薩本來沒有兩樣。諸佛菩薩能,我們為什麼不能?儒家說「人皆可以為堯舜」。大聖大德,人人可以做,只是你不肯做而已。肯做,佛菩薩幫助你;佛菩薩在哪裡?社會大眾,芸芸眾生,無一不是佛菩薩應化的,都在幫助你,你自己不認識。什麼人認識?真正修解脫的人,真正修方便、真正修供養的人,他認得。所以這句話是實實在在的,不是假的,這是德天子的方便力。我們再看下面一首:

      【一法門中無量門。無量千劫如是說。所演法門廣大義。普運光天之所了。】

      普運行光明天子,他得的是「普運日宮殿,照十方一切眾生,令成就所作業解脫門」,這個意思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。清涼大師在這一首有註釋,第一句就是「能照法門,猶一日宮,千光並照。隨舉一法,有無量門」。『一法門』是比喻太陽,這一段是日天子,以這個來表法,它的確切含義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,就像太陽一樣遍照十方,千光並照。清涼說這裡頭有兩個意思,第一個意思從相上說,「約相類,如一無常門,有生老病死,聚散合離,得失成壞,三災四相,外器內身,剎那一期,生滅轉變,染淨隱顯,皆無常門。餘亦如是」。這一段我們念了,大家懂了沒有?這個意思是講,任何一法都圓滿具足一切法,所以《華嚴經》上說,一切即一,一即一切。舉一個例子,譬如佛說無常,無常是一門,世出世間一切法,哪一法不是無常?『無量千劫如是說』。他這裡舉個例子說,動物有生老病死,這是無常的現象。生老病死,幾個人能夠知道它的真相?很少人懂得,不是真正修道人不懂。給你講生老病死,你以為真懂?你要真懂了,你對於無常,佛說的無常,你就開悟了,你跟普運光天沒有兩樣。你真懂了,你就是法身大士,你絕不是普通人。生老病死在剎那間!我們以為:生,這小孩出生了,過了幾十年他慢慢老了,生病死了;我們都會會這個意思,這不是本意,你要懂得它的本意。

      本意很難懂!現在科技發達,照相機我看每個人至少都有一台,還有的人好幾台。你們玩照相機的時候,有沒有體會到無常,生老病死?你快門按下去之後,生老病死統統具足,現象都在其中。你再按第二張,絕對不是第一張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體會到,我們進這個教室來的我,跟我出去的時候不是一個我,你要是認為一個我就錯了。進來那個我已經滅了,現在的我生,說生,立刻就滅了。我們是迷在生滅相續相裡面,不知道真實相。就好像玩照相機一樣,前一個快門按下去,跟後一個快門按下去,照了幾張,這幾張一樣的,其實不一樣,完全不一樣。你按下去那一剎那,那一剎那就是生老病死全具足了。我們就用這個做比喻,這張照片,你快門一打開,影像生了;手一拿起來,不拿起來也行,那個快門已經關起來,關起來就滅了。老的相是時間相續,病的相是產生變化,原來一張空白的底片,現在被污染,就病了,再不能恢復,死了。生老病死在剎那之間,這是真相。

      引伸的相,「聚散合離」。緣聚就生,緣散就滅,聚散是講有情;合離是講無情,無情的眾生緣合就現相,緣離,相就消失。「得失」是講有情,「成壞」是講無情。我們迷在無常裡頭,得失也無常。得,真得到了嗎?連自己的身都得不到,何況身外之物?所以佛教給我們要隨緣,隨緣你就自在。什麼叫隨緣?沒有一點點自己的意思在裡頭,就是隨緣;有一點自己的意思在裡面就是攀緣,就不是隨緣。攀緣造業,業不是善業就是惡業,你都要遭果報。隨緣是淨業,這裡面沒有三途六道的果報。普賢菩薩教我們「隨喜功德」,那是隨緣,隨緣是功德;攀緣,縱然是一些善行、善事,是福德,不是功德;這個我們要辨別清楚。

      下面說「三災四相」。三災是貪瞋痴所感的水火風三災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火燒到初禪天。所以天人福報比我們大,他究不究竟?他還會遭火災,初禪天,欲界就不必說了,水災淹沒二禪天,風災吹到三禪天,這是水火風三災。二禪天人瞋恚伏住了,所以他沒有火災,但是慳貪還有,所以他有水災。三禪天人,瞋恚的念頭伏住了,貪瞋都伏住了,他還愚痴,能夠將貪瞋伏住就不遭水火這兩種災,他愚痴,愚痴還要遭風災。四禪天人有福,四禪天叫福天,他把貪瞋痴的煩惱完全控制住,心行一片慈悲喜捨,所以三災沒有了,娑婆世界六道裡面這才叫真正福田。看風水的人常講,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。什麼人是福人?四禪天人是福人。什麼地方是福地?四禪天是福地。可是諸位要記住,淨土經裡面所說的,西方極樂世界是上善俱會一處,我們心裡還有貪瞋痴,那怎麼行?還有是非人我,有貪瞋痴慢,怎麼能往生?李炳南老居士以前常講,一萬個念佛人,真正往生二、三個而已。什麼原因?你不能把煩惱習氣伏住。所以念佛講功夫,什麼功夫?煩惱習氣伏住。

      古德常講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念是煩惱,貪瞋痴慢念頭起來,起來不怕,為什麼?煩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,時時刻刻自然會現行,它要不現行,那你就是佛菩薩,你就不是凡人。凡人決定煩惱會現行,現行不怕,要覺悟得快。什麼覺悟?「阿彌陀佛」。只要念頭一起,頭一個念頭起了,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,用阿彌陀佛取而代之,這叫會念佛。這句佛號治病,治我們妄想習氣的毛病。這個功夫用久了,功夫就有力量,自自然然把你的妄念控制住,這叫功夫成片。就是念頭起來都是佛號,決定不起貪瞋痴,決定不起自私自利,起心動念決定是利益眾生,這是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,往生凡聖同居土,你決定有把握,功夫成片了。自己要幹,別人對我們怎麼批評、怎麼讚歎都不相干,不是說他讚歎你就會往生,他毀謗你就不能往生,沒這個道理!如果讚歎能往生,我們大家都讚歎讚歎,他不就往生了嗎?哪有這種道理!對外面境界毫不相干,完全是自己內功,心地功夫。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,要了解事實真相,自己曉得怎麼修行,不要耽誤這一生大好的機緣。尤其《華嚴》,《華嚴經》長,講得詳細,《華嚴》是大本的《阿彌陀經》。彭際清居士說,《無量壽經》是中本《華嚴》,《彌陀經》是小本《華嚴》,這三個經裡講的是一樁事情。大本說得特別詳細,而且是多次的重複,目的是讓我們多次薰修,我們這才能記得住。小本《彌陀經》便於受持,那是淨宗的綱領,掌握住綱領,功夫容易成就。所以行門《彌陀經》最好;解門是《無量壽經》,《華嚴經》更殊勝,幫助我們明白這個道理。

      「四相」,就是講生老病死這四種現象。「外器內身」,器是我們生活環境,器世間;內是我們的根身。「剎那一期」,注意這句話,一期就是一個階段,生老病死一個階段。「生滅轉變」,生滅就是講無常,就是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生滅它不會終止的,它不會在那裡停一下。你說生,生之後它能夠停一下,不可能,立刻就滅了。生滅不斷在轉變,我們今天是被轉變矇騙了、蒙蔽了;轉變是相續相,我們錯在這個地方。「染淨隱顯」,隱是不明顯,顯是明顯。佛經上常說,十法界,一個法界顯現出來,九法界隱了;隱不是沒有,有,只是我們六根的能力接觸不到,不是沒有,它存在。確實有天道,我們看不見,我們也聽不到,也接觸不到。為什麼?境界不相同。人鬼雜居,住在一起,人見不到鬼,鬼也見不到人。這種狀況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,全世界幾千個電視台、幾萬個電視台,都在放射訊息,我們這一架機器完全能收得到,現在看是撥頻道,撥這個頻道,這個畫面顯,其他的畫面不是不存在,隱而不顯,就是這個道理。不能說我看這個畫面,其他的畫面沒有,你換個頻道,立刻就現前。

      虛空法界訊息無量無邊,我們今天是撥在哪個頻道,哪一個畫面顯現出來。可惜我們自己不能夠隨心所欲控制,要能夠隨心所欲的控制,隨心所欲來調撥,那就是所有一切境界我們都看到,我們都聽到、都接觸到。有沒有這種人?有!《華嚴經》上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。他能力從哪裡來的?本能,不是從外面來的。佛給我們說,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能力,你現在能力為什麼失掉?因為你有煩惱,你有妄想,你有分別,你有執著,這些東西把你的能力障礙了。所以佛說「佛不度眾生」,佛沒有能力度眾生,佛只是把事實真相告訴你,你自己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恢復了。佛所知道的你也知道,佛所見到的你也見到,你就入佛境界。那我們為什麼不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?昨天下午,我到此地書城去看了一下,我看到書架上琳瑯滿目,看了之後有什麼感想?這個世界應當從頭來起,太複雜了,太亂了。你看看這個出版的東西,想到這個時代人腦子裡胡思亂想。所以西方人講世界末日,一切從頭來起,有道理!中國古時候,讀書的人所涉獵的典籍:《四書》、《五經》、《十三經》,再看歷代這些大德們的註解,所以他的思想不複雜。現在看看,我是感慨萬千!看到那個地方,書店的磁場會叫人頭昏。本來書店應當是很溫馨的,書香氣息,現在進到裡面頭昏腦脹。這裡頭東西不是正法,正法不一樣,你進去會生歡喜心,心地清涼自在。所以我們看看趕緊就離開。你再看看書面,書面印的那些圖畫是妖魔鬼怪。所以有人說這個世界要從頭來起,我看了一看,想想是有道理,不是沒有道理。

      大師在此地舉這個例子,讓我們從這個例子上去引伸,世出世間一切法,法法皆是無常。既然是無常,你就知道不可得;既然曉得不可得,你還去追求它幹什麼?所以什麼事情,隨緣。這幾天,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居士在談唐城這個事情,我們的意見是一致的。我們要不要跟他談?要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;我們需不需要堅持?不需要,隨緣。我們不是為自利,我們如果有這麼一個機會,讓我們對社會、對人民、對眾生有更多的服務,這個事情我們要做;如果沒有,沒有這個機緣,謝天謝地,我們省事,哪要操這麼多心?哪要受這麼多辛苦?所以我們有願,我們沒有心,我們並不想一定要得到。所以自己一定要衡量,我能力可以做得到的,有這個機會我要做;做不到的不做,絕不勉強。對方對於我們的心態也逐漸了解,我們不是為利潤,很可能這個地方會交給我們。交給我們,我們很辛苦,每個人都要加倍的辛勞,為社會安定服務,為世界和平服務,為一切眾生幸福去服務。我們自己深深明瞭,「無智亦無得」,我們什麼都不要,什麼念頭都沒有。

      服務是什麼?六波羅蜜,我們在修六波羅蜜。布施,完全是個服務的心,服務的行為;持戒是守法,如理如法;忍辱,耐心去做,求三寶加持;精進,不斷在工作裡頭、生活裡頭吸取經驗,改過自新;禪定,絕對不受外界的誘惑,不受名的誘惑,不受利的誘惑,不受位的誘惑,也不受權力的誘惑,這叫禪定;般若是對事對理對因對果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我們是佛弟子,奉行佛陀的教誨,修六波羅蜜。所以這個事情成了,這個地方的福報,眾生有福。看這個樣子,眾生還真有福,我們每個人要多辛苦一點。昨天我聽李文華居士告訴我,我們製作光碟的機器到齊了,他的動作很快,我看到外面牆已經做好了,下個月就可以生產。這個機器開動了,我們每個人也要加倍的辛苦;你要有東西給他做,沒有東西給他做,機器停擺,那也沒有意思;機器要開動,那我們要加倍努力。我們要提供母帶讓他去做CD、做VCD,這是為社會服務,我們的產品一分錢都不賣,全部是結緣贈送。所有VCD的光碟要把字幕配進去,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,我們每一個同學在這個地方努力,做這樁事情。

      所以,「人生以服務為目的」,這句話就是四弘誓願裡面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一個意思,兩個說法。眾生無邊誓願度,古時候的說法;現在的說法,人生以服務為目的,但是沒有古人那句話圓滿,人生以服務為目的,服務的對象沒說出來。佛說出來了,佛那個度就是服務,為誰服務?為無量無邊的眾生。眾生無邊,不是為一個眾生,不是為一個地區的眾生,也不是為我們這個地球上眾生,地球外面還有外太空,要為無盡眾生服務,這是個覺悟的人。為什麼要這樣做?現在我們也偶爾聽說有些人讚歎,你們的心量為什麼這麼大?心量本來就這麼大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你的心也是這麼大。現在你的心為什麼變得那麼小?自私;這一自私,把你大心量就變小了。你把自私放下、捨棄,你的本心、本性就現前,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。清涼講第二個意思就是這個說法,「就性融」,自性圓融來說,「不可盡也」。

      偈頌後面兩句,『無量千劫如是說』,千劫是比喻,不是數字;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這個說法,佛佛道同。『所演法門廣大義』,「演」,演說無量無邊的法門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;為一切眾生,法門無量要誓願演;不但是說,做出來給一切眾生看。怎麼做法?隨類現身,隨機說法,普度一切眾生。理跟事,我們都要通達明瞭。基督教的牧師是不是佛菩薩?是,我完全肯定。佛看到那個眾生,應以基督身而為說法者,即現基督身而為說法;應以神父身而為說法者,他就現神父身而為說法。我們眼睛裡全是諸佛如來的化身,無論他是什麼身分,男女老少,各行各業,統統是諸佛如來的化身。愚昧的人,不明事理的人,他才有分別、才有執著,所以看不到事實真相,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厚此薄彼,造業了。縱修福,那個福也很小、也很有限,與性德不能相應。這個實在講,不讀《華嚴》之過!《華嚴經》第一個大的好處,幫助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真相,幫助我們拓開心量。這真正是大經,真正教我們解脫,不但脫離六道,脫離了十法界,脫離一切錯誤的思想、錯誤的見解、錯誤的觀念,真正認清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心、一個法身、一個智慧,究竟圓滿的般若智慧,心開意解,成就方便自在尊。

      清涼末後這兩句話說,「一門歷事,則劫劫難窮。方便多門,終歸一極」,他這兩句話說明了事實的真相。這個事實真相在我們的分上,我們不知道,完全沒有覺察到。誰覺察到?法身大士知道。我們在講堂常說,起心動念、一切作為,點點滴滴都遍虛空法界、都遍過去未來。現在科學家講波動,這個地方也是說波動,什麼波?心波,現在科學界裡面所講的思想波。思想波是起心動念,不論聖凡,念頭一動,周遍虛空法界。不但跟諸佛菩薩有感應,跟所有一切天地鬼神統統都起感應,《太上感應篇》裡面給我們透了這個消息。我們起心動念,天地鬼神知道,真的知道,一點都不假。我讀了這個書,聽了這個話,絲毫都不懷疑,為什麼?理上講得通,理在《華嚴經》上。一念分別執著,全真即妄;一念捨棄妄想習氣,全妄即真,真妄是一不是二。凡夫只能夠體會到妄的這一面,二乘能夠體會到真的那一面,兩面合不起來;權教菩薩總想兩面融通,還融不過來;法身大士這才完全明瞭,透徹了,融通了。

      「所演法門」,這個法門是任何一個法門,佛家講的八萬四千法門,任一,無量法門。《華嚴》告訴我們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,那個一是任一,不是獨一,不是專一,是任一。任何一門都融通一切法門,為什麼?都是一個自性顯現的,一個情識所變的。真心、妄心是一個心,覺悟的時候這個心叫真心,迷了的時候這個心叫妄心,真妄不二,性相一如。佛教跟其他的宗教,中國人跟其他外國人,漢族跟全世界各個民族,當然能夠融通,當然能夠和睦,當然能夠相處;什麼道理?一個自性變現的,哪裡會有衝突?不能相處,不能夠和睦,不能互相尊重,不能互助合作,原因都在不通,什麼不通?理沒有通,情沒有通,事沒有通。不通就是迷,通了就覺悟。我們今天在此地的工作,工作是什麼?學佛,學佛就是學通,我們跟不同的族群要溝通,不同的宗教我們要融通。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融合?真誠心,沒有一絲毫的虛偽。對人、對事、對物清淨心,沒有一絲毫的佔有;如果想在這裡頭得一點便宜,心不清淨了。無私,無條件,清淨。平等心,各個是第一,人人是第一,法法是第一,沒有第二。我們在《華嚴》上看到,各個第一。諸位在《楞嚴》上看二十五圓通,各個都說第一,沒有人說他第二。這個我們要肯定,各個都是第一,這才平等。正覺心,覺悟,不迷,覺而不迷;慈悲心,愛護一切眾生。以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大覺的慈悲,對一切人,對一切事,對一切物,這是「所演法門廣大義」。普運光天從這個地方修行證果的,我們應當要學習。今天我們將這一段講完了,下面是另一個單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