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779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七七九卷)  2002/7/1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779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華藏世界品」,第一段風輪,第三小段「所出蓮華」:

      【此香水海有大蓮華,名種種光明蕊香幢。】

      這是講華藏世界。『蓮華』也是表法的,我們必須要記住。『香水海』,香水海是表自性,是表藏識,從香水海裡面變現出大蓮華。清涼大師從這個相上解釋,「所出蓮華,蕊放異光」,蕊是花裡的蓮蓬,花蕊放光,「又發勝香」,不但有光,而且有香,「高出降伏,故立此名」,這個意思就表現出來了。高出降伏什麼?降伏一切眾生的煩惱習氣,降伏一切眾生錯誤的思想觀念,本經所講的妄想分別執著。由此可知,沒有一法不是教化眾生、幫助眾生超凡入聖的設施。懂得這個意思,修行哪有不結果的道理!最重要的意思,接著下面說,「又所發萬行」,萬行是花,「一一覺性」,覺性就是光明的意思。「皆能普熏」,普熏是香的意思。把蓮華名稱表法的義趣說出來了,真正的意思是在這個地方。 

      所以佛門供佛的供具裡面,花很重要,花代表什麼?花代表修行,因!我們看一般的植物,先開花後結果;花代表修因,果代表果報。花開得好,果一定長得好,這就是佛家常講的種善因得善果;花要開得不好,果當然就不好,果可能沒有收成。所以因花,看到花就想到我要修因。 因是什麼?通常是講六波羅蜜,花代表六波羅蜜。供佛,無論供什麼花,有些人說這種花可以供,那種花不可以供,這個觀念是錯誤的,這是妄想分別執著,花並不是給佛看的,不是給菩薩欣賞的。花是什麼?提醒我們自己。我們自己看到花就想到果報,就想到要修行,所以它是代表因。佛前面供果,果就是代表果報。花是因,供的果是果報,因果。供在這裡,叫我們看到,提醒我們要重視因果;因好,果一定好,取這個意思。

      六度是菩薩行門的歸納,為六大類,展開叫萬行,無量無邊的行門,修因!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每一個修行的方法,我們講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每一個法門都能啟發你的覺性。換句話說,每一個法門修學的目的都是教你開智慧的,都是幫助你斷煩惱、開智慧,所以叫覺性,這就是光明。斷煩惱是除暗,生智慧就是光明。『種種光明』就說明因地修行是種種法門,一個法門裡面要細說也是種種。我們今天修的淨土法門,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工作裡頭,處事待人接物,我們活活潑潑的在應用,我們現在人講在落實,那不是「種種光明」嗎? 

      『香』,清涼大師註得很清楚,「普熏」,普是普遍、又是平等,接受佛法的薰陶。我們說得更清楚、更明白一點,就是接受經論的薰陶。經上教我們做的一定要依教奉行,經上不許可我們做的,我們就不能違犯。但是你一定要曉得,眾生的根性不相同,所以在做的時候是活的,不是死的。譬如佛法修學第一個課程,第一個階段的課程,持戒!戒為無上菩提本,不持戒怎麼行,你怎麼能成就?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但是戒是活的,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,你不能不懂;你要不懂,你就死在戒條之下,你不能活用。所以它是活的,這裡頭要有智慧,要通權達變。 

      除了戒之外,還有齋,現在齋的意思大家也不懂了。現在人把吃素當作齋,這個錯了。齋的意思是什麼?日中一食,過中不食,那叫齋。現在很多人不曉得這個意思,錯會了。佛陀當年在世,他們生活方式是採取托缽。什麼時候去托缽?大概九點多鐘就出門去托缽,一定要在十一點半之前吃完。為什麼?不能過日中。我們曉得每天日中時間都不相同,每天差不多相差四分鐘。所以要持齋現在比從前方便,從前是用日晷,但是天陰、下雨,沒有太陽,你就不曉得什麼時候是日中。現在方便,用天文日曆,你到天文台可以買得到,每天日中是幾分幾秒,幾點幾分幾秒,每天不一樣。你不能過這個時間,過這個時間你再吃東西,這個齋就破掉了。但是在十一點半之前,你要是吃完,決定不會違犯。因為這個時間幅度沒有這麼大,十一點半鐘以前,肯定不會破齋。現在我們一般人誤會,把素食當作持齋,這個錯了!不是這個意思。 

      你要曉得世尊當年在外面托缽,所有出家人托缽,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,隨緣而不攀緣。佛法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人家家裡吃什麼東西,他就給你什麼東西,不能給出家人單獨去做,那不叫找人家麻煩嗎?現在諸位如果到泰國、到緬甸去,那邊是小乘國家。印度的斯里蘭卡,你們去看,他們出家人還是出去托缽,施主給什麼吃什麼,沒有選擇的。全世界的佛教都過的是這樣生活,都沒有像中國人吃素食的。我們中國的出家人到外國,人家看到我們很奇怪:為什麼不吃肉?外國人沒有這個忌諱,就是連韓國、日本都沒有這個忌諱。我們知道他那個作法也是正確的,我們這個作法有好處。素食是中國梁武帝提倡的,常識一定要懂,為什麼?到外國不要被人笑話。所以素食只有在中國,外國沒有。 

      佛法裡面只有講不殺生,吃三淨肉。什麼叫三淨肉?不見殺,你沒有看到殺;你沒有聽到殺的聲音,叫不聞殺:不是為我殺的。這個肉就可以吃,叫三淨肉。如果你看到殺,不忍心;聽到殺的聲音,不忍心;為我殺,我有過失。所以施主布施供養的,你沒有見到殺,你沒有聽到殺,他不是專門為你殺的。佛教出家人外面托缽吃三淨肉,佛出去托缽亦復如是。佛教傳到中國,當時那些法師大德也是吃三淨肉,接受中國帝王的供養。我們知道佛教最初來到中國是竺法蘭尊者、摩騰他們兩個人,接受中國皇帝,那是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求法,這二位法師發心到中國來。來的時候,接受中國帝王大臣的供養,那個時候他們也是吃三淨肉。到梁武帝的時候,梁武帝讀《楞伽經》,佛在經上說:菩薩大慈大悲,不忍心吃眾生肉。梁武帝看到這句經文非常感動,觸動他的善根,他發心素食,把肉食斷掉了。他是佛門的大護法,在寺院裡對出家人提議,我們搞素食運動。所以梁武帝發起的素食運動,當時寺院出家人就響應。當然那時候響應不是全國,是局部,以後慢慢的全國都受到影響。不但出家人受到影響,在家居士也受到影響,都採取素食。

      素食真的好處很多,尤其是近代。近代在這半個世紀,二次大戰之後,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,化學的飼料愈來愈多了。家裡面養的這些畜生都用化學飼料,化學飼料有毒。我前幾年還在台灣講經的時候,有同修告訴我,現在他們養的豬六個月就長得又肥又壯。給牠吃什麼?吃荷爾蒙,長得快!半年就賣去殺掉了;雞,六個星期。所以牠的肉質裡面有毒素。現在人吃肉食得奇奇怪怪的病,病從口入。你們也許問,可能海鮮比較好一點?海鮮從前是好一點,現在不行了。海水污染,特別是沿岸近海。還沒有受到污染的是深海,距離陸地很遠的地方,稍微好一點。河水的污染更嚴重!

      我們是五十年跟肉食斷絕了。我曾經有一次問過方夫人,方東美先生的夫人。我問她:你們現在吃的肉食,吃的豬肉、雞肉,跟三、四十年前吃的肉食,味道相不相同?她大概想了五分鐘,很冷靜的想,最後告訴我,不相同!沒有以前那個味道的鮮美,沒有了。什麼原因?從前一般養豬的人家都是養在野外,沒有殺的時候,牠活得很幸福,自由自在,無拘無束,真的牠很快樂。現在豬隻怎麼養的?從小就關在籠子裡面,天天餵牠,吃完了睡,睡好了就吃,等於說終身生活在監牢獄裡,沒有離開牠的豬圈。你就想想,牠是什麼樣的心情?雞也是如此,雞孵出來之後就在籠子裡養。我們看到養雞場,我們雖然沒有親自看到過,在電視裡面看過。你看養豬,一大群一大群,豬圈;養雞的,排上架子,雞一隻一隻挨在一起。你就想想,牠是什麼樣的心情?哪裡像從前農村裡面養的雞都在野外,沒有殺牠的時候,牠的生活確確實實很自由、很自在的,心情不相同。我們將心比心,畜生跟人沒有兩樣,終身監禁,心情不好就影響生理,牠的肉質怎麼會好? 

      我們這幾年住在澳洲,看到澳洲牧場,那是真的不一樣。它地太大了,那些牛羊都等於是野生的。問主人:你這個牛羊有多少隻?不曉得!所以牠那個肉質不一樣。澳洲,我住在鄉下,鄉下人養雞跟我們從前五十年前的農村一樣,雞在院子裡到處走,不一樣!那個雞生下來的蛋,跟我們現在市場買的雞蛋的味道完全兩樣,怎麼會相同!所以現在一般社會大眾奇奇怪怪的病那麼多,從哪裡來的?從飲食來的,古人講的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,一點都不錯。我們要能守得住。但是科技發展到今天,素食也有問題了,也不清淨了。蔬菜有很嚴重的農藥,素食裡頭都有毒,所以菜要洗很多遍。往年我們在台灣,韓館長在的時候,買的那些蔬菜,回來要用淘米水來洗,要洗很多遍,你說多痛苦,菜的味道也失真了。 

      所以有一年,廣州光孝寺老和尚請我去講經。第一次我住三天,本煥老和尚接待我,辦了素席給我吃。我就跟老和尚說:我們出家人不要這麼客氣,那些東西都很名貴,什麼香菇、木耳這些東西。我說:我們出家人青菜、豆腐就好,不要這樣破費。他說:你喜歡吃什麼?我喜歡吃青菜,綠色的。到第二天開飯的時候,滿桌像菜園一樣,全是綠色的。我吃起來味道好,台灣吃不到的。由這個地方看,那個時候廣東這個地區農民所種植的蔬菜還沒有被污染,化肥、農藥可能還沒有,現在我就不曉得了。味道不一樣。第二次我去講經,隔一年,我第二次去講經,講了五天,在廣州住五天。 

      所以現在就是素食,蔬菜都很麻煩。現在聽說有什麼有機的蔬菜,價錢比普通的價錢要貴。是不是真的有機的?現在冒充的太多太多了,我們怎麼能辨別?生活不容易!我們現在在澳洲,澳洲土地面積很大,我們的小道場有二十多萬呎的土地。我們自己院子裡種菜,各式各樣的菜我們都種。我們沒有用化肥,也沒有用農藥,那真的是有機,味道不相同。我們用肥料是用堆肥,就是草、樹葉,我們把它挖個坑埋在地下,大概兩個星期就腐爛,就變成肥料,這是最健康的。我們淨宗學院在圖文巴山上有兩個菜園,我們的菜供給一百多人吃,吃不完。自己種,不但種很多種菜的品種,我們還種了能做主食用的,我們種花生、馬鈴薯、蕃薯、玉米,這些可以做主食用的。都是自己種。可是在今天都市,人口多,土地面積小,沒有法子自己種。 

      李老師以前常常講,晚年很感嘆的說:我們哪裡是吃飯,三餐服毒。一生素食,現在到晚年三餐服毒,連米都摻著化學東西在裡面,那個米好看漂亮。現在世界到這麼一個程度,這很悲哀!這是我們從普熏、從香的意思來說,所以要懂得。我們中國人採取素食,在現在來講,特別是對中年以上的人,對於他的健康有一定的幫助。我學佛二十六歲,我學佛大概不到六個月我就吃素,知道素食的好處,我吃素吃了五十年。 

      素食裡面戒五辛,這個要附帶跟諸位說說。五辛,佛法講葷腥,那個腥是肉字邊,葷是草,是草字頭;五辛是葷,肉食叫腥,我們要懂這個道理。佛對於初學,五辛要戒。但是托缽的時候就沒有法子,人家給你什麼,你就吃什麼,這個道理必須要懂得。五辛是什麼?大蒜、蕎頭(就是小蒜),蔥、韭菜、洋蔥,洋蔥在佛經叫興渠,那個時候中國沒有,現在都有進口。這五種東西,佛為什麼不准初學人吃?《楞嚴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生吃它影響你的生理,生吃、熟吃都影響生理。生吃容易動肝火、發脾氣,這個對於修行有妨礙;熟吃,這個東西產生荷爾蒙,容易引起性衝動。這個對於修行人真的是妨礙,佛法要斷貪瞋痴,所以佛禁止。但是它有開緣,你必須曉得,開緣是藥用,你生病的時候需要這些東西做藥引,這是開緣。為什麼?那個量少,不起作用,這一定要懂得。 

      在現代人醫學上講,這五種東西對人身體有百利而無一害;實在講它有一害,但是利多於害。這五種東西殺菌,像現在飲食裡面帶的病菌很多,這個東西殺菌,防止疾病的。我給同學們報告,過去韓館長主持「台北華藏圖書館」,規定圖書館每一個星期大眾要吃一次大蒜,要吃一次韭菜,這是韓館長規定的。為什麼?為了健康,為了防止疾病,傷風感冒叫你吃大蒜。我們吃大蒜會不會產生作用?不會。為什麼?量少不夠。生大蒜很難吃,比辣椒還難吃,我們通常能吃多少?兩瓣、三瓣。要發生作用是什麼?像山東人吃蒜瓣像吃花生米一樣,那個我們不行,我們受不了,那個才能發生作用。所以你一定要懂得。

      像酒,酒是五戒裡頭的。酒怎麼樣才能產生過失?酒醉就有過失。你酒要不喝醉,不會發生過失。但是為了防止,所以禁止,不讓你喝酒。早年李炳南老居士跟我們講《禮記》的時候,那時候《禮記》採取的註解是鄭康成的,鄭玄。他講鄭玄的故事給我們聽,鄭玄酒量大了。他離開老師的時候,老師帶著同學到十里長亭給他餞行,每個人敬他三杯酒,他喝三百杯。這個三百杯是有典故的,就是鄭康成,三百杯酒喝下來之後,他小小的禮節都不失,海量!所以李老師講如果我們人人都有像鄭康成這個海量,五戒裡頭不飲酒這一條就沒有了。酒是遮戒,不是性罪,它本身沒有過失,酒醉之後亂性。所以,你要懂這個道理。現在素菜裡面有用酒做佐料行不行?行!為什麼?不會醉。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,廚房裡面給李老師做的素菜,裡面都用酒做佐料,有沒有過失?我們知道沒有過失。所以每一條戒,佛制定的因緣一定要懂。為什麼制定這一條戒?這一條戒我們要怎樣受持?要了解開遮持犯。當我們身體需要的時候,都是開緣,用量你捏住分寸,決定不能超過;超過它就起副作用,不超過,它的作用是正常的。 

      韭菜它的作用是清除大腸,我們一般講通大便。大便困難,我們現在一般用西藥來幫助你,但是那個藥有副作用。最好的用韭菜,不過量,幫助你通大便,沒有副作用,這叫藥用。平常菜裡面用蒜泥,大蒜搗碎做為香料用,這個沒有過失,做佐料。特別是對初學在家居士,因為你要是勸他吃素,連這些東西都禁止,這個素食不好吃,沒有味道,他還是吃肉去了。這是開緣,對於初學的人我們對他開緣,這個不禁止。素菜不錯!味道很好,很好吃!他不吃眾生肉,不造殺生的業,這個對他的幫助就很大了。同時跟他說明這些道理,他逐漸明白了,知道怎樣在飲食上調適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。健康的身體不是為自己,為眾生服務,為自己早就選擇往生了。現在眾生還需要這個工具,怎麼樣把這個工具調理好,多替眾生服務。飲食起居是大學問,不能不知道。 

      初學佛的人問你:佛教為什麼這個不能吃,為什麼那個可以吃?你要把道理說出來,別人聽了心服口服,知道學習。我們自己的形相,那是個招牌。特別是七十歲以上,七十歲以上開緣就很多。為什麼?身體體力衰了,衰退了,血液循環緩慢了,幫助血液循環最好的是酒。我在年輕的時候常常親近華嚴蓮社,華嚴蓮社的老和尚,智光老和尚,那是當時的高僧大德。我們那時候年輕二十幾歲,常常到道場做義工,所以老和尚常常叫我們跟他一起吃飯。他沒有忌諱,他每一餐飯有一杯酒,我們看到奇怪,不敢說。以後到台中親近李老師,我才把這樁事跟老師說出來。李老師說:對!年歲大了,他這一杯酒是開戒,這不是破戒,不是犯戒。他身體需要,幫助血液循環。他沒有喝醉,他只有那個小酒盅一盅。我們曉得了,明白了。所以懂得戒條每一條戒都是活的,不是死的,在不同場合當中,你要懂得怎麼樣去做,自他兩利。佛法自始至終活活潑潑,不是死呆板的。 

     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,講到第二段表法。「所發萬行,一一覺性,故曰光明」,註解裡面講「此約表法,但通相表行」。花表六度萬行,如果別說,在《華嚴》裡面講就是十波羅蜜,顯示自性這十種的德能。大師也講了十句,第一「開敷鮮榮」,花開得美,開得好,讓一切眾生欣賞,賞心悅目,這是什麼?這是布施。我們的修學,布施就是放下,在一切時一切處,我們要能捨,要肯放下,為眾生服務。財布施有外財、有內財,法布施有世間法、有佛法;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。佛當年示現在世間,他老人家一生就是修這三種布施。每天教學,不辭辛苦,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二時講經;二時講經就是每天教學八個小時,跟學生在一起。佛所講的多半是學生問的,為學生解答問題,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。無問自說很少,這樣的教學不多。用體力,這是內財布施;教學的內容是法布施;讓這些學生無論是在家出家的,聞到佛法之後,依照佛法修學,各個開悟了,成就戒定慧三學,遠離顛倒恐怖,那是屬於無畏布施。一次把三種布施都圓滿了。 

      我們看到佛的相好,看到佛的光明,看到佛的健康長壽,果報!從形相上顯示出來了。你修行有沒有功夫,不看別的,看你的形相,瞞不過人!這一點一定要懂得。修行有沒有功夫在你的面孔,在你身體的形相,這個不能騙人,欺騙不了人。自己修行得的利益,最明顯的利益就是形相好。再觀察你的生活,你生活有規律,身心清淨,沒有煩惱,沒有憂慮,常生歡喜心,常生智慧,這是現前得的果報。一般普通人都能看得出來,這個就能度眾生。 

      眾生他不知道佛法好處,他沒有這個意願來學佛。但是他要健康,他要長壽,他要相好,他要身體好,這個不管什麼人他都需要。無論是哪個宗教,無論是哪個族群,哪個不希望自己相好,哪個不希望自己身體健康長壽,他希望這個。所以佛的相好,攝受許許多多眾生!跟佛學習的人裡頭,有不少人是因為看到這個果,果報!我修行,把這個果報呈現給你看。

      阿難尊者發心出家學佛,就是看到釋迦牟尼佛這個果報。果報太殊勝,太希有,絕對不是父母所生的,他一定是修行成就的。他想得到這個好的果報,他才發心出家跟釋迦牟尼佛學習。《楞嚴經》一開端就是這個故事。所以相好攝受人心!現在商業,工商業講包裝,講宣傳,佛用什麼宣傳?用形相。佛的形相,就是佛陀教育的包裝,就是佛陀教育的廣告。所以佛教化眾生先把果呈現給你,因為眾生只知道果,他不曉得因。果報給你看到,你歡喜了,你要想得這個果報,你要修什麼樣的因;他就能接受,才恍然大悟。你要想得財富,你要修財布施;你要想得聰明智慧,你要修法布施;你要想得健康長壽,你要修無畏布施。諸位同修要知道,不殺生是無畏布施,吃長素是無畏布施最具體的表現。 

      素食的人身體還不健康,那是另外有因素,他另外有障礙。障礙總的來說,心不清淨!如果心地清淨,能夠採取素食,肯定健康!心地清淨慈悲。清淨心,用我們現在話來說,科學裡講的話,醫學裡面講免疫,你的免疫系統很強。免疫的根在哪裡?清淨心!清淨心是免疫,慈悲心是解毒。現在飲食裡含的毒很多,非常嚴重,慈悲心能解毒。清淨慈悲很重要,飲食起居你有節度,你很小心,你不容易生病。生病的因,最基本的因,佛經常講三毒,貪瞋痴!貪瞋痴三毒,現在人講病毒,貪瞋痴是最嚴重的病毒。你裡面有病毒,外面再有這些污染、感染,你怎麼會不生病?你要懂這些道理。這都是註解裡面所講的普熏,香義。所以別說第一個就是花開得美,鮮豔表布施波羅蜜。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華藏世界品」,風輪,第三小段「所出蓮華」:

      我們講到表法,蓮華的表法,清涼大師在《鈔》裡面給我們講略示十德,表於十波羅蜜。第一句「開敷鮮榮,以表施度」,我們介紹過了。再看第二句「自性無染,以表戒度」,這個地方講的是性戒。自性本來清淨,本來是沒有染污,這是從性上說,從理上說的。如果從事上講,佛菩薩事上也沒有染污,凡夫有染污;凡夫被見思煩惱所染,被塵沙煩惱所染,被無明煩惱所染,我們常常講妄想習氣。如何能夠恢復到自性?這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誨,要認真的持戒。這一點現在非常困難,譬如經論有人講,戒律沒人講了。不但大的戒沒有人講,實在講連五戒十善都沒有人講,我們修行就困難了,不知道從哪裡下手。 

      去年我們完成《十善業道經》的學習,現在我們學習的報告流通了,做成光碟,這裡頭講十善。五戒,我們就是在《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》上講過很多遍,從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,這一大段的經文內容就是講的五戒十善,我們用這個來代替五戒。你要懂得這個意思,你要知道如何修學,一定要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,落實在自己工作裡面,希望因戒得定。我們學《華嚴》能夠得少分的華嚴三昧,那就很有受用了。念佛人一定要入念佛三昧,念佛三昧就是《阿彌陀經》上所講的一心不亂。一心不亂的功夫分三等,上等的,理一心不亂;中等的,事一心不亂;下等的,我們一般人講功夫成片,或者說功夫得力,功夫得力是下品的三昧。如果我們連功夫得力都不能證得,這樣的念佛只可以說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結一個善緣,往生不可靠。

      再上去提升一點,功夫能成片了,什麼叫成片?心裡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,沒有雜念。諸位要知道,這不是事一心,事一心是見思煩惱斷了,你那個地位等於阿羅漢,那個不容易!事一心很難證得。可是功夫成片我們凡夫真的能做得到,這是伏煩惱。這一句佛號得力,念頭才起,這個念不管是善念是惡念,不要理會。念頭才起,「阿彌陀佛」,就把這個念頭換過來,換成「阿彌陀佛」。這樣子功夫用久了,你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沒有雜念了,這個時候叫成片,這個時候功夫叫得力,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,你就有把握了。 

      功夫成片裡面也有三輩九品。如果是上輩的三品,生死自在,所以我們凡夫真能做得到;換句話說,想什麼時候往生,可以,沒有障礙了。大概到了這個程度,沒有不往生淨土的。不往生的只有一個條件,你在這個世間還有很多有緣的眾生要你去度他,就這麼一個條件。如果不是為了度眾生,幫助眾生、成就眾生,沒有理由再住在這個世間。你住在這裡幹什麼?這樣說起來,住在這個世間是不是有苦受?跟諸位說,沒有。為什麼?你能轉境界了!你在這個世間沒有「苦樂憂喜捨」的感受,你的心永遠保持清淨;心清淨,身清淨,環境清淨。這些年來我們常常提倡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這就有一點意思了,你看到這個世間人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常生歡喜心。為眾生,不是為自己,活在這個世間是為眾生活著,不是為自己活著,自己沒事! 

      我們學佛,尤其修淨土,要不到這個境界,你沒有成就。沒有成就趕緊努力,如果你要不努力,你這一生豈不是空過?遇到這樣殊勝的法門,你不能到極樂世界去,你說多可惜,多冤枉!到極樂世界雖然品位不高,但是淨土經裡面給我們講那個世界殊勝,雖然他有四土三輩九品,它是平等的。不像其他一切諸佛剎土不平等,四土不在一起;就連華藏世界都是如此,十住菩薩見不到十行菩薩,十行菩薩見不到十迴向的菩薩,十迴向的菩薩見不到十地菩薩。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,菩薩還是有這些等級,但是天天在一起,這個不可思議! 

      四土三輩九品同在一個法會,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。這好比一個比喻,像我們在學校念書,小學跟中學不在一起,小學生見不到中學生,中學生見不到大學生,他不在一個學校。西方極樂世界小學中學大學在一個教室上課,程度確實不一樣,但天天見面,天天在一起。你就知道有一個很大的方便,大學生幫助中學生,中學生幫助小學生,有人輔導你,你就不會退轉了。西方世界永遠不退轉,什麼原因?就是這個原因。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上善是等覺菩薩。我們生凡聖同居土,甚至於下下品往生,好像小學一年級。那個上善之人是等覺菩薩博士班的,我們天天跟他在一起,佔大便宜;聽佛講經沒有開悟,再向他們請教,他們會幫助你。有這麼多的助教,有這麼多人輔導,你怎麼會退轉?西方世界不退轉的緣在此地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學習。 

      淨土法門,古大德常常提倡的,持戒念佛,很重要!持什麼戒?我們不說高的,說最低的,教我們持戒念佛出在哪個經上?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淨業三福是修淨土的基礎。頭一條,三福是三條,頭一條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我們要做到;我們要做不到,念佛不能往生。第二條,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。所以我教在家同學,具足眾戒,五戒;三皈五戒要落實。出家同修要落實「沙彌律儀」,沙彌律儀要不能夠做到,你往生真的有問題。我們不要求很高,我們的目標在凡聖同居土,所以我們持這個戒不多,十善、三皈、五戒,出家加個「沙彌律儀」:十戒二十四門威儀。果然能夠這樣學習,老實念佛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我們這種修學法,於自性無染才有少分的相應。 

      第三句講的是「香氣芬馥」,這十句是配十波羅蜜,香氣芬馥配忍辱波羅蜜。香氣表法的意思前面講得很多,薰習。薰習總不外乎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你在這個境界裡頭要受得了;你要不能忍受,你就不能成就,你就退轉,你就墮落了。要能夠受得了,順境善緣不起貪念,放得下!逆境惡緣不生一絲毫的瞋恚心,沒有一樣放不下。常常要想著《般若經》上講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就是弘法利生都不能著相,應當放下的時候,毫不猶豫馬上放下。為什麼?心地清淨,不生染污。這個重要。 

      如果你真正了解因果,你命裡頭有這個福報,你這邊放下,那邊福報就來了。世出世法是一樣的,丟都丟不掉。佛法裡面又何況有諸佛護念,有諸菩薩善神擁護。你真正發心為佛法、為眾生,佛在經上講的話是真的,他是兌現的,他不是講假話。我們什麼都不要!我跟同學們說過,一九四九年我從廣州到台灣,我身上只有一塊銀元,袁大頭,赤手空拳,什麼都沒有。辭去工作,一心學佛,我全部的財產,兩套換洗衣服,一個三斤重的薄被,衣服打個包袱,行李捲一捲拿著就走了。身上一分錢沒有,真正叫乾乾淨淨。 

      講經講了二十年才有一個道場,「台北華藏圖書館」。過了五年,簡豐文居士供養一個現在的「佛陀教育基金會」。我有沒有放在心上?沒有!我知道那個東西是累贅。你給我,我不敢要,為什麼?我沒有這個福報,我清楚,我沒有能力養這個道場,道場要開銷。我一生沒有求過人,說是要求信徒你們發心來幫助,這個話我說不出。我寧願餓死,我也不會問人家要一分錢,我是這麼樣一個性格,這個性格是一生永遠改不掉的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講經二十年才看出果報,這個小的道場現前了。道場一切開銷是信徒們真的是樂捐,我們不強求,都是自動的,絕對不能給信徒聽眾絲毫的壓力。如果給他壓力,我們有罪。我們是教所有的學佛人大家都生歡喜心,你給他壓力,這個不可以。我們不希望別人給我壓力,我怎麼可以給別人壓力?這些都是屬於忍辱。 

      到講經四十年,果報逐漸逐漸殊勝,有一點小自在了。今年四十四年,看樣子,好像果報有點成熟了,真的,諺語裡面所講的有求必應。我們求,絕對沒有非分的希求,那個不可以!我們所求的,為眾生,為正法久住,為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幫助他們覺悟,幫助他們離苦得樂,我們希求的是這個,沒有為自己。所以在這麼多年當中,我們在美國有一個道場,現在澳洲也有一個道場。澳洲道場在家出家的同修、常住有四十多個人。我們常年辦佛學講座,每一季,春夏秋冬四季,每一季辦一次。一次期限是七十天,就是十個七,每一季辦七十天。一季三個月九十天,我們七十天辦講座,當中休息二十天。這二十天做準備工作,辦一下次的講座,下一次我們要檢討,我們要改進。我們有工作檢討會,不斷的改進提升品質。一年辦四次,四次總共的時間是二百八十天。 

      辦這個講座真正的目的是把我們家裡這些人,發心講經的、學教的,講座讓他們去練講。他們有機會上講台,天天講,天天跟同學們開討論會,來解答大家的疑難雜症。我們建十個教室分班上課,你喜歡學哪一部經論,你進哪個教室,我們是一門深入,專學專攻。這裡面也有共同科目,共同科目是屬於戒學。不管你學哪個法門,戒律是根本,所以戒學是共同科目,大家在一起上課。像《十善業道經》、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、《弟子規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沙彌律儀》,這是共同科目,是在大教室裡上課。其他要學,像學《彌陀經》的、學《無量壽經》的、學《普門品》的、學《金剛經》的,那是另外教室。不管你學哪一部經論,共同科目一定要學,早晚課念佛,解行相應。 

      這個短期講座我預定是三年,要辦十二屆。這十二屆辦下去,大概我們學講經的這些同學們,他們每一部經講過十二遍,這有相當的基礎了。然後我的學院就開始招生,為什麼?有老師了。這些老師一部東西都講了十二遍,也經過這麼多同學提出問題研究討論,大概在解行上都有相當的基礎,可以正式開班教學,我就招生。招生的時候,我們的學程就是十二年,我要認真來培養繼起的弘法人才。所以三年,頭三年是培養師資,等於說是研究所一樣。我要辦講座,不辦講座他們沒有辦法上台練講,也沒有人提出問題來向他請教,這個方法教學相長。到這個學院來參學的人,他也得利益,教學的人是得圓滿的利益。我們不能不用一些方法,善巧方便。所以沒有耐心,你就不能成就。 

      第四「寶莖堅固」。蓮華,蓮華有莖,這個莖是襯托著蓮華,它表精進波羅蜜。世出世法,成功一定靠精進,懈怠就肯定退轉、墮落;決定不可以懈怠,勇猛精進。無論哪一部經典,義理都是無有窮盡的,你要深入。佛在經典上常常教導我們深解義趣,說個老實話,十二年專攻一樣,你要跟菩薩們比,你才懂得一點皮毛,這給你講老實話。你可不能驕傲,你要一驕傲,自以為是,錯了!一有驕傲的心態你就止步了,不能再往前進了。 

      「寶葉扶疏」,蓮華一定是有綠葉陪襯它,這個花才顯得美。沒有荷葉,單單有花沒什麼好看,所以顯出花的美,一定是有綠葉來陪襯。寶葉扶疏是表禪定波羅蜜,禪定是心裡面有主宰,有主宰不為外境所動搖;會受外面境界影響,自己心不定。我們學佛,如果是真正念佛的道場,這個道場在共修,一句彌陀念到底,不夾雜。覺明妙行菩薩給我們講念佛的祕訣,「不懷疑,不夾雜,不間斷」。他老人家說的這三句話,實際上從哪裡來的?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出來的。 

      大勢至是我們念佛的第一個祖師,淨宗法界祖師,盡虛空遍法界,第一個提倡念佛的是大勢至菩薩。普賢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初祖,釋迦牟尼佛示現第一部講《華嚴經》,華嚴會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普賢菩薩第一,娑婆世界初祖。大勢至菩薩是法界初祖,你看看他老人家怎麼教我們,念佛方法是什麼?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都攝六根就是禪定,六根不向外面境界攀緣叫都攝。眼隨著外面色相起分別執著,耳隨著音聲起分別執著,你的心動了、心亂了,那是凡夫,那樣念佛不能成就,「口念彌陀心散亂」!所以功夫要想得力,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,見而無見,無見就是我沒有分別沒有執著;見如不見,聽而不聞,我是聽到了,沒有放在心上。 

     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你不能不接觸,那是事,事沒有障礙,心裡頭沒有,痕跡都不著,就是《壇經》上講的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。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見色,阿彌陀佛,聞聲阿彌陀佛,順境善緣阿彌陀佛,逆境惡緣還是阿彌陀佛,這樣就成功了。一句阿彌陀佛,把順逆境界、善惡之緣全部擺平了,這叫「都攝六根」。淨念相繼,不懷疑才叫淨,不夾雜才叫淨,懷疑夾雜心就不清淨了;相繼就是不間斷。所以覺明妙行菩薩講的三句話,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淨念相繼。如何能做到淨念相繼?一定要都攝六根;換句話說,外面境界你要能放得下,你要能不受干擾。接觸外面境界心就亂了,起妄想分別執著,這樣修行你怎麼能成功? 

      為什麼接觸境界會起疑惑、會夾雜?說個老實話,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,你迷惑!怎麼治?讀經、聽講。現在讀經有困難,所以娑婆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,多聽。往年,這也就是一兩年的事情,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長陳光別居士是我們最好的榜樣。他生病,晚年生病四年,四年當中每天聽經八個小時,在家裡聽我講經的錄相帶。那個時候還沒有光碟,我們提供他的是錄相帶,每天聽八個小時。聽完之後就念阿彌陀佛,他一切放下。兩年,他往生就有把握了,他就想走。而是居士林的李木源居士要求他,不能走,只要他在,居士林方方面面能穩得住。老林長幫助李木源居士,又住了兩年,使李木源在居士林他的地位鞏固了,把林長交給他,他預知時至往生了,三個月之前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 

      你就曉得經不能不聽,不聽你怎麼能懂這個道理,你怎麼能了解事實真相?人生第一大福報就是聽經,再沒有比聽經這一樁事情重要了。聽經能開智慧,聽經能幫助你看破放下,能幫助你自在往生。在道場做義工,不聽經,你所求的是什麼?人天福報,你求的是三界有漏的福報,不能不知道。講經的人要不能夠修行,講經也是三界有漏福報。由此可知,聽經最重要的是修行,不聽經不知道怎麼修行。以為自己平常都不錯了,聽經才發現自己過失,把過失改過來才叫修行。心裡頭有主宰,不被外面境界所動搖,重要! 

      第六句「寶蕊光幢」,這是講到蓮華的蓮蓬,講到什麼?講到蓮華的核心,這是寶。為什麼?它裡頭含種子,含的果,華裡頭有果,這是表般若波羅蜜。六度前面的四條是戒,都是屬於戒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都是屬於戒,禪定是屬於定,般若是屬於慧。六度就是戒定慧三學,把戒講成四條。在《華嚴》把般若又開為五條,般若是根本智,後面有後得智,方便、願、力、智。「寶蕊光幢」,幢就是蓮蓬,也顯高顯之意。智慧高,所以高出降伏,能降伏你的煩惱;智慧不開,煩惱伏不住。智慧開了,煩惱就變成智慧,轉煩惱成菩提,轉散亂為禪定,轉懈怠為忍辱,他統統轉變了。這是什麼?智慧開了! 

      第七句「相巧成就」,相是相狀,巧是巧妙。智慧開了,我們常講你的相貌改了,相隨心轉。你的面相改了,你的體質改了,你居住的環境也改了。居住環境,我們中國人講風水,為什麼?你的智慧現前的時候,你這個人就真正有福報了,那就是風水家常常講的「福人居福地」。你是個有大智慧福德之人,你住在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就是福地。為什麼?這個地方的風水隨著你轉,不是風水轉人,人轉風水;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。這是方便波羅蜜,善巧方便。這個善巧非常明顯的轉了境界,《楞嚴》裡面講: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。 

      第八「含藏蓮子」,蓮蓬裡面有蓮子。蓮子表什麼?願,菩薩的大願,大願是種子。菩薩、如來在十法界裡面現身說法,幫助無量無邊眾生,這個活動是什麼力量?願力在推動的。我們今天這些芸芸眾生,在這個世間每天拼命在工作,在努力,什麼力量推動他?名利,不是為名,就是為利。現在在這個世間,說實在話,為利的多,為名的不多,除非什麼?利他已經滿足,然後他求名。利還沒有滿足的時候,實在講是為利。天天拼命工作為賺錢,如果沒有錢賺,沒有名、沒有利,他就懈怠,他就不幹了。我們想想諸佛如來、諸大菩薩,既不要名又不要利,他在十法界裡現身說法教學,這是什麼力量推動他?願力!這個願力是屬於智慧,沒有智慧哪來的願!智慧起了作用,變成願力。 

      第九句「寶臺堅住」,這個臺是蓮臺,堅是堅固。這一句就是配十波羅蜜裡面的力度,他有能力。願一定要落實,落實就是力量,就是能力。單有願,不能落實,這個願是空的,虛願。所以願一定要有行,堅定的行持,知道自己所做的沒有過失,確確實實自利利他,沒有過失,力波羅蜜。 

      最後一條「普放光明」,這一條是什麼?這一條是成績的表現,這個智是後得智。實在講方便、願、力也都是後得智。最後這個智是你的智慧完全現前了,一般人都能夠覺察出來,也就我們講的能夠看得出來,而且非常明顯。這個人聰明,有智慧,你看他的生活是智慧,你看他的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,沒有一樣不是高度智慧的表現,把十波羅蜜都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,這是一個真正修行人。這是第三小段「所出蓮華」裡面表法的義趣。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,這是長行最後一段。 

      【華藏莊嚴世界海住在其中。】 

      華藏世界在哪裡?在這個大蓮華裡頭。 

      【四方均平,清淨堅固,金剛輪山周匝圍繞,地海眾樹各有區別。】 

      這是第四小段「所持剎海」,這個剎海是毘盧遮那佛的教化區。我們這段經文,從最小的、最基本的風輪,這個風輪的名稱,我們在前面看到了,「平等住」,平等住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基本的粒子,佛法裡講的極微之微。你看這樣一步一步它這個組合,組成一個大世界。前面跟諸位講的香水海,講的蓮華,你要體會到裡面表法的義趣,都是講的自性,都是講的藏識,全都是講的性德!到這個地方才講到大世界。華藏世界不是一個佛土,不是一個佛的世界。這個大世界裡面,像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這個世界,不知道有多少。佛在經上講「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」,你就曉得這個華藏世界從大的方面來講,千百億化身就是千百億個世界;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如來,那是從小的方面來說。不可思議的境界!這個大世界,『四方均平,清淨堅固,金剛輪山周匝圍繞』。這是敘述大世界的形相,這個形相是從大體上來說,不是細說。現在時間到了,這一段意思沒有辦法講完,我們下一點鐘接著來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