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492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四九二卷)  2001/11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492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足行神偈頌第五首:

      【如眾生數普現身,此一一身充法界,悉放淨光雨眾寶,如是解脫星幢入。】

      這是妙寶星幢的偈頌,他所修學的法門是「念念中化現種種蓮華網光明普雨眾寶出妙音聲解脫門」。示現帶領大眾修行,用現在的話來講那是全方位的。從發心到形象,為眾生演說,面面俱到,就像諸佛如來果地上的示現沒有兩樣,我們看了自然就會感覺到這是諸佛如來慈悲示現。偈頌裡面跟長行合起來看,意思非常明顯。

      『如眾生數普現身』,這才真正顯示出如來果地上的圓滿德能。盡虛空、遍法界有多少眾生,佛就能現多少身,真的是能夠現無邊的色相,這是不可思議,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的境界。我們要學,要學為眾生現身說法。我們沒有佛菩薩這樣的大神通、大智慧、大德能,但是我們要知道如何學習,如何把我們所讀的這些經文落實到自己實際生活當中,這就對了。當然這需要智慧,如果真正發心,我想這樣的智慧佛菩薩會加持。果然有心為眾生、為佛法,不顧自己,自己的利害得失忘得乾乾淨淨,這樣就能得三寶加持。這裡頭我們必須要記住、要明瞭,有絲毫自己的利害得失夾雜在裡面,感應就沒有了,即使有感應也非常薄弱。而實在講,你有利害得失在裡面,這是妄想,妄想足以著魔。

      我們現在在世界許多國家地區,看到學佛的同學,有出家的,有在家的,著魔了。嚴重的實在講很可憐,他的歸宿是神經病院,我們中國人講瘋人院,人發瘋了,醫學裡面講的精神分裂症,我見過很多,聽過的就更多了。他們的家親眷屬來找我,希望我幫助他們,實在說我無能為力。但是我總會反問他一句:「他是不是喜歡感應?是不是喜歡神通?」他說是的。每一個著魔的人都喜歡神通感應,喜歡神通感應是私心,也就是我剛才所講的夾雜著個人的利害得失,以為自己能學一點神通,或者接觸一點神通,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,「別的人不如我,我能通靈。」你只要有這種幻想,有這個妄想,魔得其便。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,釋迦牟尼佛在《楞嚴經》上講得很透徹。

      孔老夫子教導我們「敬鬼神而遠之」,這個態度正確。鬼神有沒有?有,孔老夫子清楚,鬼神確實有。鬼神也是眾生,既然是眾生,他有佛性,我們禮敬諸佛,鬼神也在其中,所以我們對他要禮敬。鬼神裡面有善行的我們要讚歎,不善的不讚歎。我們見鬼神也應當供養,這是平等的,禮敬跟供養是平等的。什麼叫「遠之」?「遠」的意思就是不向他學習,他也是凡夫,充其量他的神通比我們大一點。我們知道天神跟鬼神都有報得的五通,他沒有漏盡通,漏是煩惱,沒有漏盡通這個意思就是說他煩惱沒斷,換句話說,他還有七情五欲,他還有喜怒哀樂,欲界的這些鬼神跟我們人間差不多。

      二十八層天,愈往上面去情欲愈淡薄,他沒有斷。但是,真正的天神是善的。你們想想忉利天,忉利天的業因,他是修什麼樣的因行能夠往生到忉利天?佛跟我們講,他們修上品十善,真的是心善、言善、行善,十善業道在他們的身上可以打一百分滿分;這個人他如果沒有學佛,他不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肯定生忉利天。如果他心地清淨,這就是講他有一點定功,不容易被外面境界所動搖,不受五欲六塵的影響,他就生夜摩、兜率,往上升了。真正定功修成了,心地真正清淨了,外面境界確實不動心,眼見色、耳聞聲,確實在境界裡頭不會起心動念,也沒有分別執著,心地充滿了善行,就跟《十善業道經》上講的一樣,「常念善法,思惟善法,觀察善法,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」,充滿了善心,充滿了慈悲喜捨,他就生到色界天,他不是在欲界。欲界裡面習氣煩惱有沒有?有,沒斷,但是絕不起作用,這是什麼道理?定功伏住了!我們一般講功夫得力了,他能把這些煩惱習氣伏住。見色的時候見如不見,聞聲聞如不聞,在一切境界裡頭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,色界天人!還會有喜怒哀樂,那是什麼人?修羅、羅剎、妖魔鬼怪,他有很重的喜怒哀樂,你恭敬他他歡喜,你稍稍得罪他,他就發脾氣,不是天神。我們常常讀大乘經,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。

      四王天、欲界天以上的,他們的生活狀況、學習的狀況,佛在經上都說得清楚,所以如果我們有這些接觸的時候,我們要明瞭。像這一類接觸,我們也常常聽說,去年我們在新加坡,居士林念佛堂杜美璇居士被靈鬼附身,講了一個鐘點的話,念佛堂的同修們個個親眼見到鬼神附體,我們人跟他接觸,可以跟他對話。他說出來,借著人的身體說出來,被附身的這個人,自己的頭腦完全被鬼神控制,不起作用,鬼神是取而代之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事後杜美璇居士來看我,把發生事情經過情形詳細告訴我,到她清醒鬼神離開她的時候,她什麼都不知道,旁邊的人把經過的事情告訴她的。這個鬼神是老林長陳光別居士的冤親債主,人數很多,不是一個。從他們口裡頭說出來,證明老林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聽到非常安慰。

      老林長一生護持佛法,但是對佛法沒有正信,也沒有修持,晚年退休在家裡頭養病。他病了四年,在家裡養病。養病沒有事情,李木源居士把我們講經的磁帶、錄像帶送到他家裡去,他每天就面對著電視聽經,他聽了四年,一天聽八個小時。不聽經的時候他就念佛,真修行,四年的功夫真修。每天聽經念佛,累了就休息,電視機就擺在他床鋪靠腳的這一面,他一睜開眼睛就可以看到,這樣他成功了。往生的前一天我去看他,給他做皈依的儀式,頭腦非常清楚,他第二天就走了。他往生預知時至,三個月之前他自己在一張紙上寫了十幾個「八月初七」,家裡人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,也不敢問他。八月初七那天他往生,三個月之前知道,預知時至。所以功夫不能不密集,這非常得力。四年時間,除了聽經之外就念阿彌陀佛,萬緣放下。

      冤親債主看到老林長往生,個個歡喜,不障礙他了,看到這麼殊勝!那個時候我們培訓班的學生,四個人一班,輪流給他助念,這是報陳老居士護法之恩。法師們換班的時候回到居士林,這些鬼神跟著法師到居士林念佛堂,說明他們是善意,沒有一點惡意。居士林的護法神准許他們進來,道場真的有護法神、有道場神。來做什麼?有兩樁事情要求,第一樁事情要求皈依。那個時候我正在香港講經,新加坡同修打電話給我,說出這樁事情,我就吩咐他們給陳光別老居士的冤親債主做三皈。第二個要求,要求聽經,指定聽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。我們告訴他,我們五樓的講堂每天都有法師講經,你可以去聽。他說五樓講堂的光太大,鬼神受不了。最後我們就想到二樓是餐廳,一樓也是餐廳,我們在餐廳裝一個電視,播放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的錄像帶,二十四小時不中斷,他們接受了,他說這個好。所以那個時候電視機日夜播放,主要是給鬼神聽的,他們要求的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新加坡同修都知道。

      我們在台灣、在中國大陸、在許多地方都曾經看到鬼神附身的,凡是這樣的接觸,我們自己一定要有智慧,要能夠辨別他是哪一道的鬼神。大乘經讀多了,你就會了解他是哪一個層次的鬼神,他是色界天的,還是欲界天的,欲界天是哪一天的。可是我們所接觸到的,多分是四王天以下的。為什麼?煩惱習氣很重。忉利天以上,天神來的時候溫文儒雅,你得罪他他也不會發脾氣,寬宏大量;但是四王天以下就沒有這麼大的度量,他會斤斤跟你計較。如果要是魔、靈鬼,計較的心態就非常嚴重,一接觸、一看一聽就明瞭,他們還是六道凡夫。現在這些鬼神他們也在聽經、也在念佛、也在真正修行,這個好事情。凡是聽經修行的鬼神,心態都改變了,真的改惡為善,改迷為悟,確實回頭,我們常講「回頭是岸」。我們今天道場在這邊講經,有沒有鬼神聽?肯定有,鬼神來聽經的數量超過我們現場人數不曉得多少倍!

      佛菩薩能現身,我們學習佛菩薩,『此一一身充法界』,這是佛菩薩明顯能做到的。我們今天利用科技、利用網際網路也充法界了,至少充我們人法界,在全世界打開網址都能收到。我們現在念念當中想,如果大家都這樣想,這個力量就很大。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想什麼?我們想有一個衛星電視頻道,現在雖然沒有這個力量,想、常常想、多想,總有一天想到,這個緣成熟了。我們今天為什麼抓緊時間來講這部大經?就是希望將來這部大經,我們這些錄像帶能夠在衛星頻道上廣播。頻道我們如果拿來了,沒有東西播,那就難了。所以我們現在沒有拿到的時候,我們要充分準備軟件;我們有足夠的軟件,用這個來感動諸佛菩薩。佛菩薩在當年能夠送一個道場給蓮池大師,蓮池大師的道場是感應來的,所以他主要的大殿不叫「大雄寶殿」,叫「神運殿」,這個大殿是神明造的。我們將來感應到的頻道,叫「神運頻道」。我們所有這些講經錄像,都可以在這個頻道上傳播,全世界都能收聽得到。我們天天在想這個,現在我們抓緊時間來講這些大經,這是具體的枝幹。如果要是快,大概我們這部經還沒有講完,這個願望就滿了。

      我們不為自己,我們為一切眾生,把如來最微妙的大法介紹給廣大的群眾,幫助他們過美滿的生活、有成功的事業、幸福的人生,我們不求自己的幸福快樂,希望看到一切眾生幸福快樂,所以「此一一身充法界」。『悉放淨光雨眾寶』,電視放光,內容是法寶,是諸佛菩薩、古聖先賢的教誨。這個解脫門,這種修行方法,妙寶星幢足行神他得到了,他從這個地方契入。真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要常常作如是觀,常常作如是想,當然我們也會入這個法門。從心思、從形象、從妙音,圓滿的奉獻,圓滿的供養。第六首:

      【如來境界無邊際,普雨法雨皆充滿,眾會睹佛生歡喜,此妙音聲之所見。】

      這是樂吐妙音足行神,他修學的法門是「出生無邊歡喜海」,我們從他的讚頌看到,他是身教、言教二者俱到,這是一位真善知識。天台大師說了一句名言:「能說不能行,國之師也」,我們求善知識,要懂得天台大師的意思。天台大師是這個說法,清涼大師也是這樣教我們。我們要求一個完全沒有過失的善知識,這樣的老師找不到;清涼大師講得很透徹,完全沒有過失,只有如來一個人,你找不到過失。除如來之外,大聖大賢,要求自己一生沒有過失,難事!不容易。

      我們求善知識怎麼求法?應當看他的正面,看他的善行,不要看他的缺點,不要看他的過失。清涼大師講得很好,即使這個善知識真的有過失,我們用什麼態度?我們要捨他的過失,取他的法,他說的法是正確的,沒有說錯。大師後面又說,這個善知識在世間示現,應機說法,像五十三參裡面勝熱婆羅門、甘露火王、伐蘇蜜多女他們所示現的貪瞋痴,反面的,那是什麼?大權示現,他用這個方法度那一類眾生,那一類的眾生根性不一樣,他就服這個。這是大權示現,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。如果你要是對善知識懷疑,自己錯了,自己把大好的機緣失掉了。清涼大師這個話,是在文殊菩薩教善財童子參學的一番重要開示,清涼大師在末後有這樣一個註解,為我們解釋,真正的學人不見善知識的過。在唐朝時候,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講得更清楚、更透徹: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世間一切眾生的過失都不見,何況善知識!六祖能大師一生成道,不是偶然的,這一點我們要把它學會,學會了得大利益。

      過去我離開台灣,住在新加坡,依李木源居士的護持,我寫下「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」,我寫了六條。這六條諸位仔細去看,「不見世間過」,才能成就自己的清淨平等慈悲,才能成就自己的真實智慧。還有一點不平的意氣,錯了!我們學佛學什麼?學佛、學菩薩,佛菩薩對九法界眾生是平等的,沒有不平;我們要是有不平,那是凡夫,那不是學佛。學佛就是學佛的清淨、學佛的平等、學佛的真誠、學佛的正覺、學佛的慈悲。試問問我們二六時中是不是學這些?

      我們再看菩薩的讚頌,『如來境界無邊際,普雨法雨皆充滿』,這就是樂吐妙音足行神他所學習的境界。真的學佛像佛,學得很像,於一切境緣當中不起分別執著,他才能做到「普」,普度眾生。由於自己普度眾生,這才真正度了自己;如果不能普度眾生,怎麼能度自己?這是什麼道理?你普度眾生,你的心廣大,你的心清淨,就像大乘經上所說的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你才能做到普。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其實就把自己度了,自己超越十法界;不但是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了,豈不是度了自己?度別人真的把自己度了。不肯度別人,你的心量狹小,小心量出不了六道輪迴,換句話說,自他都不能得度。大乘法的妙就是妙在起心動念度他,起心動念為九法界眾生著想,不為自己,這樣就普度了。

      眾生需要什麼法門,我們就供養什麼法門;我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,我們可以在世尊遺教裡面去選擇,選擇契機的這個法門。我們針對現前的社會,哪一個法門最合適?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這部經你要問我,「是不是法師你選擇的?」我跟你說不是的。哪一個選擇的?弘一大師選擇的。我對於他老人家的選擇贊同、歡喜,他選擇的確實是好。直接為我介紹的是方東美教授,這是直接教導我的。我前面的兩位大德,一位是出家大德,備受大眾景仰的弘一大師;另一位也是我的親教師,方東美先生,所以我學習這部經是有師承的。為我講解這部經的是李炳南老居士,我在台中聽他老人家講《華嚴》,然後細細的去讀誦,才明瞭這部經針對現前的社會。二十一世紀的社會非常複雜,這些眾生確實像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,「剛強難化」到極處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這一付藥很對症,所以我們大家在此地讀誦學習,都非常歡喜。

      足行神是我們修行的引導,是我們修行的帶路人,他帶領我們走向佛道、走向覺道。所以看看每一位真的都是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我們要把聖賢教誨在一切時一切處,以善巧方便介紹給大眾,要肯定我到這個世間來就是幹這麼一樁事情;除這一樁事情之外,我沒事,什麼事都沒有。『眾會睹佛生歡喜』,「眾會」就是說我們所接觸的一切眾生,聽到了佛法、看到了形象,這個「佛」在哪裡?佛是自己,自己是佛的代表。我出家,佛示現的出家身分;我在家,佛示現的在家身分。

      怎樣才像個佛?淨業三福,這是根本。無論在家出家,你所表現的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你要把這個做出來,從你的相貌、從你的風度顯示出來給人看,這是佛。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細行要學。細行太多了,我奉勸諸位,至少我們要學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。我們真幹,真的是佛的樣子,釋迦牟尼佛的樣子。我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,學生總得像老師;老師的形象是學生的表演,學生是老師的模樣。古人講「觀其徒而知其師」,看到這個徒弟的形象,就知道你老師。老師會不會教,老師有沒有真的學問、真的德行,學生學到了幾成。「觀其友而知其人」,看看你交接的是哪些朋友,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;你是善人,你是惡人,你跟哪些人在一起,「人以類聚,物以群分」。果然表現的是佛菩薩的形象,所有眾會就是一切聚會當中,這些人看到你都生歡喜心。『此妙音聲之所見』,就是樂吐妙音神他見到了。下面一首偈:

      【佛音聲量等虛空,一切音聲悉在中,調伏眾生靡不遍,如是栴檀能聽受。】

      栴檀樹光足行神,他修學的法門非常契合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。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,代表娑婆世界眾生選擇法門,他說得好: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」,講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,六根耳根最利。所以世尊當年在世,用音聲作教體,每天跟大家講經說法,上課用音聲,不用文字。再看看古老的中國,孔老夫子教學生也用這個辦法,用音聲。確確實實證明文殊菩薩講的沒錯。栴檀樹光足行神,他用的是這個方法。『佛音聲量等虛空』,周遍法界;『一切音聲悉在中』,九法界眾生的音聲,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,佛說法眾生得真實利益。

      足行神偈頌第七首:

      【佛音聲量等虛空,一切音聲悉在中,調伏眾生靡不遍,如是栴檀能聽受。】

      栴檀樹光足行神,他所修學的法門是「以香風普覺一切道場眾會」。前面雖然說了一些,意思還沒盡,我們在此地做一個補充。『一切音聲』當中,音聲的內容是『調伏眾生』,後面三個字好:『靡不遍』,無有不遍,遍是普遍,遍及。這一句裡面為我們顯示出諸佛菩薩無盡的慈悲,為眾生設想得周到。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,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所以有能力對治。那我們要問,佛既然有這樣的能力,對我的煩惱習氣觀察得這麼清楚,又有方法來對治,我今天為什麼還不能成就?就像去年我在吉隆坡遇到一個小乘法師,跟我談話,埋怨釋迦牟尼佛,他說:「佛講眾生度盡我才成佛,我還沒有度,釋迦牟尼佛怎麼能成佛?」責怪佛菩薩。我告訴他,你錯了!佛菩薩對你很了解,佛菩薩教導你也非常周到,問題在哪裡?你自己沒有依教奉行,你怎麼能怪佛菩薩?「哪一點叫我不責怪佛菩薩?我哪一點沒有奉行?」佛菩薩教你忍辱,你做到了沒有?學佛還一肚子怨氣,般若波羅蜜你沒有,禪定波羅蜜你也沒有,忍辱波羅蜜你也沒有,布施、持戒統統都沒有,你怎麼責怪佛菩薩?

      所以孟夫子講得好,境界現前的時候,聰明人、有智慧的人「反求諸己」,遇到挫折、遇到障礙,回過頭來反省,過失在自己這一邊,不在別人,別人那邊哪裡有過失?孟夫子尚且懂得這個道理,何況佛菩薩!經上講的話句句真實,我們不能成就,實在講,怪我們聽不懂佛的話。天天在讀,天天在聽,沒有聽懂。不要說別的不懂,淨業三福就不懂。為什麼說你不懂?你沒做到,懂的人一定做到,沒有做到的人肯定不懂。這是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的,他老人家跟我講,「佛法知難行易」;行易,你不能行,你不知。這句話以後我愈想愈有道理,確確實實如是,佛法不是知易行難,佛法是知難行易。佛法如是,使我們聯想到所有一切聖賢教誨都是知難行易。怎麼證明?我們看看三四歲的小朋友,你教他他能做到,這是行易,這是我們真的看到了。

      現在在台灣、在中國大陸,有一些人發起兒童讀經。我聽楊老師告訴我,教《弟子規》。他在台灣教的時候,三四歲的小朋友他做到,反過頭來看他父母沒有做到,他會告訴父母,「這一條你沒有做到,那一條你也沒有做到。」他做到了。行真的是易,知實在是難;真正知道了,哪有做不到的道理?所以「調伏眾生靡不遍」是一句實話,我們今天沒有得到世尊的調伏,是我們自己粗心大意。實在講我們讀的也不少了,聽的也不少了,沒有聽進去,沒有看懂,所以日常生活當中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不能得大自在,不能隨眾生緣,還一味執著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,那當然生煩惱。放棄妄想分別執著得自在,真正做到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。第八首:

      【一切毛孔出化音,闡揚三世諸佛名,聞此音者皆歡喜,蓮華光神如是見。】

      蓮華光明足行神,他所修學的是念佛法門,我們在前面看到,他所主修的是「一切毛孔放光明演微妙法音」。「微妙法音」,我們從偈頌裡面明白了,微妙法音是『三世諸佛名』。聞佛名的功德不可思議,一歷耳根永為道種。所以佛在一切經論裡頭,讚歎諸佛名號,名號裡面所詮釋的是圓滿的功德。我們這些年來,在經教裡面看出來了,就像梅光羲老居士在《無量壽經》序文裡面,所引用的隋唐大德,那個時候不僅是中國的這些大德們,還包含著高麗、日本當時在中國留學的這些高僧,他們共同來觀察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哪一個法門,也就是今天講哪一部經典講得最圓滿、最殊勝?幾乎不分宗派,所有這些大德們都肯定足以代表整個佛法的,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稱這部經叫根本法輪,一切經是華嚴眷屬。一切經都是講《華嚴》某一個部分、某一個單元。所以從前方東美先生告訴我,《華嚴經》在整個佛法裡面,它是概論;像我們研究哲學,哲學概論,無所不包。

      於是這些大德們再深入的觀察,發現《無量壽經》是《華嚴經》的歸宿;《華嚴》能夠得到究竟圓滿,是最後結歸在《無量壽》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於是大家也是公認《無量壽經》第一。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皆是《無量壽經》的引導,引導我們入《無量壽》,這才得究竟圓滿。所以前清初年,乾隆時代,彭際清居士說《無量壽經》即是中本《華嚴》;《阿彌陀經》就是小本《華嚴》,這個話說得有道理,沒有說錯。《無量壽經》,現在我們真正是希有難逢,見到夏蓮老的會集本。我們再深入觀察,這四十八品裡頭哪一品是第一?最殊勝、最重要的?當然是第六品「發大誓願」,彌陀四十八願。四十八願這四十八條,哪一條第一?這個不必我們說,古大德已經給我們說出來,第十八願。十八願是什麼願?十八願就是「諸佛名號」,臨終十念決定往生,所以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。於是我們就明白,名號功德第一。

      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名號的註解、詳細說明;一部《無量壽經》是四十八願的註解;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《無量壽經》的註解;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是《華嚴經》的註解。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觀察,才知道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的功德不可思議,包括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佛法。釋迦如是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,為一切眾生說無量無邊的佛法,也不超過這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『闡揚三世諸佛名』,「三世諸佛名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。『聞此音者皆歡喜』,九法界眾生,甚至於包括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我們一心稱念,不夾雜一個妄想,念這一聲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十法界的一切眾生沒有不歡喜。由此可知,我們如果想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應該怎麼做?念佛。

      淨業三福最後一條「深信因果」,這句話怎麼講?我在初學佛的時候,看到這一句不懂,我想了三、四年,有一天忽然明白了,為什麼?淨業三福三條,頭一條是人天福報,第二條是小乘福報,第三條是菩薩的福報,大乘。「深信因果」放在第一條我不會懷疑,因為我們凡夫都知道,種善因得善果,造惡業要受惡報,這個「深信因果」我們凡夫都知道,菩薩還要修嗎?我大惑不已!這個疑問在心裡三四年。有一天忽然搞通了,才曉得那個因果不是普通因果,是什麼因果?「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」。我從什麼地方明白的?從佛在大經裡面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忽然悟出來了。一切法裡頭包括佛,從心想生。大勢至菩薩講的「憶佛念佛」是因,「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是果,見佛就成佛。所以我才真正懂得這一句,「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」。我這才把淨業三福這十一句講清楚了,搞清楚搞明白了,這個地方是證明。「聞此音者皆歡喜,蓮華光神如是見」,這是專修專弘念佛法門。第九首偈:

      【佛身變現不思議,步步色相猶如海,隨眾生心悉令見,此妙光明之所得。】

      這是微妙光明足行神他的讚頌,他主修的法門是「其身遍出種種光明網普照曜解脫門」。這一個修行帶頭人是以身作則,現身說法,不僅是言教,也是身教。讚頌裡頭第一句『佛身變現不思議』,跟我們說明佛沒有一定的身相,隨眾生現相。『步步色相猶如海』,海是比喻深廣無際,「步步」就是指一切時一切處,決定是以眾生心隨機應化;眾生心是感,佛身是應。感的人有心,應的人無心。我們跟眾生為什麼不能感應道交?我心想他,是感;他心想別的東西,這就不能應。如果要是正好我這個時候想他,他這個時候想我,就會有感應,沒有這麼巧的事!佛的妙,妙在哪裡?佛沒有想,所以眾生有念頭想,佛立刻就應,通的!沒有障礙。我們是妄念紛飛,我們可以感佛菩薩,佛菩薩能應我們,我們對眾生就很困難,道理就在此地。佛菩薩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,不可思議。

      我們是怎麼學法?我們沒有佛的神通道力,也沒有如來的智慧方便,我們怎樣把這個教誨落實?那就是我們一般常講的察言觀色。我們要是看人多了,你看看算命看相的、看風水的,這些人從事於這個行業,靠這個吃飯的,因此他對於一個人的觀察就很細心。不像我們粗心大意,我們不是搞這個行業,不依這個吃飯,所以就不留意;他們靠這個行業吃飯,觀察人真的是觀察入微,他看的人多了,經驗豐富。所以我們講到察言觀色,他們真是一流,這樣才能夠應機說法,我們在這裡學這個。

      接觸眾生,我們聽他的音聲,看他的表情,就知道我們應當給他說些什麼,他能接受,他不會排斥;如果是很適合他的心意,他就會非常歡喜,不太歡喜的時候他也不至於反對。如果我們一提出,跟他談話的時候,他的表情就不好,就表現出不能接受,這個話立刻就要終止,不能再說下去,說下去就傷感情、惹是非,甚至於叫對方記仇恨,禍從口出。對方不是佛菩薩,不是高等的天神,他有瞋恚,他有嫉妒,他心量狹小,我們雖然好心好意把聖賢大法貢獻給他,他未必樂意接受,未必領你的情;甚至於還起反作用,「你拿這些東西來教訓我!」反目成仇,這個麻煩大了。

      清朝從開國,宮廷裡面就常常講《無量壽經》,一直到咸豐的時代都沒中斷過;咸豐皇帝死了,慈禧太后執政,就把宮廷裡講《無量壽經》廢止,她不喜歡聽。她喜歡什麼?喜歡聽戲,宮廷裡面天天演戲,搭上戲台。為什麼不喜歡聽?大概我們看到這個經文裡面所講的,可能她犯了不少毛病,聽了不舒服。自己稱「老佛爺」,釋迦牟尼佛可以擺在旁邊了,她自己是老佛爺,誰還敢在她面前講佛法?她所樂聽的都是奉承的、巴結的、讚揚的,清朝的國運一落千丈,最後亡在她的手上。這是說明察言觀色是多麼重要。

      第三句講得好,『隨眾生心悉令見』,滿眾生的心願。你心量小跟你說小法,你心量大跟你說大法,你喜歡空,跟你說空法;你喜歡有,跟你說有法,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菩薩所修的。這樣才真正能夠利益眾生,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我們一般人講辯才無礙。往年我們學經教的時候,李老師對於觀機這一門非常重視,他教初學,這是一個重點的科目。另外一個重點科目是結緣,你要不結緣,你的成就再高、辯才無礙,你跟聽眾沒有緣,縱然你講經講得天花亂墜,沒有人喜歡聽。他老人家舉出很多例子跟我們說,鼓勵我們平常要廣結善緣、廣結法緣,到你將來發心弘法的時候、上講台的時候,聽眾多,法緣殊勝。

      要想法緣殊勝,不能不修布施波羅蜜,布施才能跟人結緣,這是個重點。要想契機,那你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,你才能夠應機,絕對不可以隨順自己,你要懂得恆順眾生。隨順自己,「我想怎樣怎樣」,不行!他又想怎樣怎樣,你怎麼辦?意見就不和,不和麻煩就來了,障礙就來了。所以佛菩薩修忍辱波羅蜜,自己沒有意見,隨順別人的意見,調和別人的意見。要懂這個道理,這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。我們看看古往今來,人與人之間許多誤會、許多衝突,乃至於導致不幸的戰亂,原因是什麼?堅持自己的意見,不肯接受別人意見所導致的。佛菩薩清楚,聖賢人明瞭,所以教我們忍讓。處處忍讓,學隨緣隨喜,學隨心應量。這個地方妙光明菩薩,微妙光明足行神,他在這裡教我們。最後一首:

      【十方普現大神通,一切眾生悉開悟,眾妙華神於此法,見已心生大歡喜。】

      這是積集妙華足行神他的讚頌,他主修的法門是「開悟一切眾生,令生善根海」。這是總結修行帶頭人必須具有的德行,他才能夠領眾,他是一個稱職的領眾。『十方普現大神通』,這就是現身應機說法。『一切眾生悉開悟』,這一個目標很不容易做到。說法不能不契機契理,所以佛經稱之為「契經」,上契諸佛所證之理,下契眾生可度之機,稱之為契經,跟世間書不一樣。世間的典籍有契理不契機的,有契機不契理的;佛法理機雙契,才能令一切眾生開悟。這一切眾生不開悟怎麼辦?我們曉得一切眾生根機不相等,我們在經典上常常讀的,成熟的根機一聽就開悟,這種人不多。

      我們以禪宗為例,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,難道每天盤腿打坐一句話不說?這個想法是違背常理,他除了打坐的時間,他也吃飯,他也會散步,也會跟大家聊聊天,也會跟大家討論一些佛法,沒有一個開悟的。但是雖不開悟也要說,給這個眾生種善根。後來遇到慧可,慧可開悟了。一切眾生裡頭有一個開悟了,沒開悟的是根沒成熟,沒有成熟怎麼辦?幫助他增長善根,這就對了。沒有善根的人,幫他種善根,這就是前面講的隨眾生心而授法,把法傳授給他。絕對不是每一個眾生都是根熟的,這不可能。有一些根利的,並沒有在身邊,他開悟了,六祖會下的永嘉大師就是的。永嘉大師開悟是沒有遇到六祖之前,他遇到行策,跟行策討論佛法。行策非常驚訝,行策說:「你確實不是凡人,你的見解是明心見性的大德。」永嘉就跟他說:「你給我印證吧!」行策說:「我不行,我的聲望資歷太淺了,你應當不辭辛勞到曹溪,請六祖能大師給你印證。」所以永嘉就到曹溪,去禮拜六祖。果然沒錯,一見面幾句話談下來,六祖就給他印證。諸位要知道,印證,六祖就是他的老師,永嘉就是他的法子,得法的弟子。老師給你印證,你沒錯。印證之後,永嘉大師調轉頭就要走了,六祖留他住一晚,明天再走,他在曹溪住了一晚。所以也留下了佳話,「一宿覺」。這是根熟,雖然沒有在自己會下,根熟,熟透了,一見面就成就了。

      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,向佛菩薩學習。沒有善根的,幫助他種善根;有善根的,幫助他增長善根;善根成熟的,幫助他開悟,一定要知道,眾生的根性不齊。我們自己也是一樣,想想自己學了多少年,修了多少年,我們自己是如何取得進步的?自己想想,然後再看看別人,你就知道這裡頭難,不容易!老師苦口婆心,反覆叮嚀。

      我自己學佛,雖然在方東美先生那裡聞法,章嘉大師那裡三年奠定了根基,如果沒有李老師十年的薰陶,不會成就。跟他十年,天天聽他的教訓,天天觀察他的威儀,他老人家以身作則,做給我們看,真的放得下。他一手創辦的「臺中蓮社」,首任的社長是他,任期到了他就交給別人;創辦「慈光圖書館」,他首任館長,第二任交給別人了。把這個事業建立成就,基礎規模都上軌道了,立刻就交給別人,自己一生專門做講經教學的工作,講經教學是他一生沒有中斷的。他在台灣講經要遷就當地的同修,當地同修年歲大的聽不懂國語,需要用台語翻譯,他也培養三四位翻譯的人才,翻得很好。都是做給我們看的,真正是提得起放得下,沒有一絲毫留戀,沒有一絲毫牽掛。我們十年接受他老人家的言教、身教,沒有這樣的薰陶,現在社會風氣這樣惡劣,我們在這個社會裡沒有被淘汰,談何容易!

      離開李老師那個地方,得韓館長三十年提供講經的道場,這是她全心全力,讓我每天有講臺練習。這三十年講臺上練習,天天講給別人聽,天天講給自己聽。換句話說,我從學佛到今年五十年,我二十六歲開始學佛親近章嘉大師,五十年沒有中斷,今天才有這一點小成就,實實在在不容易!我追隨老師,我聽話,如果是陽奉陰違,那就不能成就。我們同學二十多個人,成就的人不多,什麼原因?沒有完全依教奉行,沒有能夠把老師的教誨落實在自己生活上,所以不能成就,原因在這個地方。

      『眾妙華神於此法』,積集妙華足行神,他在這個法門裡面成就了。『見已心生大歡喜』,見是見道,見道就是證道,大乘佛法裡這是圓教,見道位是圓教初住菩薩,見道了。初地叫歡喜地,這是在此地示現,他示現做個修行的帶頭人,好比我們大家在一塊共修,我們選他做班長,他是這麼一個身分,歡喜地的菩薩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