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856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八五六卷)  2007/10/27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856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賢首品第十二」,第五大段「喻況玄旨分」,大喻第十二段看起,這有三首偈,我們先將經文念一段:

      【天阿修羅共鬥時。諸天福德殊勝力。天鼓出音告其眾。汝等宜應勿憂怖。諸天聞此所告音。悉除憂畏增益力。時阿修羅心震懼。所將兵眾咸退走。】

      我們先看這一段。這段清涼大師的小題目是「天鼓安慰喻」,比喻「菩薩慈音除惱德」。『阿修羅』是六道裡面的一類眾生,原本他在哪一道就算是那一道的人,在天就是天阿修羅,在人間是人阿修羅,畜生也有,鬼道裡頭也有,只有地獄沒有。所以佛法裡面常常講六道,也講五道,講五道就不算阿修羅,講六道把天阿修羅算一道,是這個意思,人阿修羅就不說了,就歸到人道。「阿修羅」是印度話音譯過來的,這個意思老同修都很熟悉,阿翻作無。你看阿彌陀佛,阿翻作無,彌陀翻作量,佛翻作覺,所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,要是完全用中國意思來翻,不是不能翻,是可以翻的,它屬於尊重不翻,這是無量覺。阿也是無的意思,修羅是端正,阿修羅就是他不端正,所以是「無端正」這個意思;也翻作「非天」,他是在天上,但是他跟天人不一樣。

      實在講,天阿修羅的果報反而比諸天還要殊勝,他的福報超過天人,有那麼大的福報。但是他沒有天人之德,天人慈悲喜捨,真的叫有仁有義;阿修羅沒有,阿修羅還是帶著他的習氣,濃厚的習氣,就是他嫉妒心很盛,傲慢心、懷疑心。所以,天上我們看不到,人間,你看大福德的人,你仔細觀察,他有嫉妒心、他有傲慢心,他有疑惑、疑心,他不相信人。我們在細心觀察當中就知道,這個人是人間阿修羅,他也有很大的福報,一般人不能跟他比,在天上也是如此。前面跟諸位介紹過,常常跟帝釋天王打仗,所以天上日子也不好過,戰爭常常發生。發生的原因也都是屬於嫉妒、障礙,真的古人所說的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」。前面跟諸位說的是諸經上所講的。阿修羅雖然福報很大,那麼大的福報,但是在飲食方面,他沒有美食。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他前生修的有不善業,所以他美食得不到。但是阿修羅有美女。帝釋天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,許多宗教裡面講的天主,跟這個境界很相似,天主,佛經裡面也稱為帝釋天主。帝釋天天人他們的飲食好,飲食非常好,但是天人裡面的女子總是比不上阿修羅,所以就互相嫉妒。帝釋天也嫉妒阿修羅,阿修羅是更嫉妒忉利天主,所以常常發生糾紛,這是講戰鬥的時候。

      我們讀這些經文,就應該要深一層的體會到因果的教育,這是真的。因果從哪裡來的?那個來源就太早了,從一念不覺而有無明,因果就在其中。一念不覺是因,起了無明不就是果嗎?無明又是因,從無明這個因就生三細相。三細相,第一個是業相,業相是動。要知道心性是不動的,法界也是不動的;換句話說,法性跟法身都是不動的。六祖說得好,「本無動搖」,大乘教裡面講自性本定。你看入定,入定達到最高的境界就是自性本定。你本來有定,你迷了自性,定就沒有了、失掉了,所以它動搖,動搖叫業相,業就是動。這個動,現在科學裡面講是波動,跟佛講的非常相似。現在很多科學家,連日本江本博士他研究水實驗都跟我說,宇宙之間沒有東西,就是波動。所以他提倡波動的世界,這是真的。光是波動,音聲也是波動,色相還是離不開波動。所以從動又變現出精神,由精神又變成物質,這叫三細相。精神在佛法叫「見分」,物質叫「相分」。確實它是有先後次第,但是速度太快,我們沒有辦法看到它先後次第,幾乎就是同時的。所以大乘教裡面才說,「迷唯一念,覺止一心」,這個話說得太好了,這個說法就是現代尖端的科學。

      精神從哪裡來的?物質從哪裡來的?我們一個人,或者是動物,肉身是物質,這肉身裡面有精神。你有思想、你有見解、你有思惟,這屬於精神,這是阿賴耶的見分。至於那個動,那個動是阿賴耶的自體,阿賴耶的本體。不動,不動是自性,那叫純真無妄。這一動是真裡面附帶著妄,真妄和合,真妄是不能分開的,真裡頭有妄,妄裡頭有真,這是阿賴耶。所以這因果,因果怎麼能離開?所以佛法講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道理就在此地。見性之後成了佛,成了佛還離不開因果,你看眾生有感是因,佛菩薩現身去應那是果。所以經上講「佛法因緣生」,離不開因果關係。

      知道這個關係之後,我們就知道,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知道修善因,你才會感善果,不善的因就有惡報。所以六道輪迴是果,人的善惡業是因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。善因、惡因都叫染業,它不是清淨的。為什麼不清淨?這裡面有煩惱。如果用《華嚴經》來說,你就更容易懂了,你有執著、你有分別。執著是最嚴重的染污,所以它果報是六道;沒有執著,六道就沒有了。阿羅漢沒有執著,任何一個人只要是對世出世間法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不再執著,執著的念頭都沒有了,你就證阿羅漢果。這個境界佛經上稱為阿羅漢,六道同時也沒有了,六道變了,變成什麼?變成四聖法界,也就是說凡聖同居土轉變成方便有餘土,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。

      如果你再能夠把分別也放下,不要分別,分別是妄想,最後把起心動念也放下,你就成佛了,完全回歸到自性。《華嚴經》上,你初證得這個境界,你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斷,就稱你作法身菩薩,法身大士,也稱佛。實際上他是真佛,他不是假佛。所以佛有等級,等級從哪裡來的?是你無始無明習氣有厚薄不相同。這個習氣很厚,這個佛的地位就低;習氣很薄,地位就升高了。所以《金剛經》上講諸佛如來,你看江味農居士在《講義》裡面跟我們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這個諸佛不是說很多諸佛,不是這個意思;是無明習氣沒斷,一共有四十一個階級,這稱諸佛。這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,這四十一個位次,諸佛是稱這些人,並不是說很多很多,不是那個意思。

      我們明白更深一層的道理,應當修淨業,不要修染業,這就高了。特別是修淨土的,你要念佛想生西方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是淨土,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去?心淨則佛土淨,你要修淨業,你才能往生。不過阿彌陀佛是真的慈悲,你達不到這個境界也能往生,所以講「帶業往生」,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,叫特別法門。就是你的染污可以帶著去,但是帶著去還是有條件的。這是說帶業我們人人都有分,要是不帶業,在末法時期,沒有一個人能成就。八萬四千法門,哪一個法門都需要斷煩惱才能證菩提,沒有帶業的;帶業只有一門,彌陀淨土,這個要知道。

      還有許多同學有修彌勒淨土的,彌勒淨土沒出三界,在欲界第四層天兜率天。它的門檻比彌陀淨土高,為什麼?它不能帶業,它要消業,要修禪定,才能夠往生。我們知道近代虛雲老和尚他是往生彌勒淨土,那是真的去了,不是假的,人家真有功夫!生彌陀淨土不需要那麼高的定功,能去,而且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報比兜率天要超過太多。各人緣分不一樣!我們虛老和尚喜歡彌勒菩薩,想親近彌勒菩薩,留戀娑婆世界。彌勒菩薩將來下生在這個世間作佛,他們做佛的大弟子,像釋迦牟尼佛身邊的舍利弗、目犍連一樣,他要做這種人,這是各人緣分不一樣。

      我們淨業如果不能達到心地清淨,也應該有這個意念,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,我真想修清淨心,可是做不到。這個也有好處,對於自己進修有幫助,幫助你向上提升。但是執著、分別一定要控制住,盡量的放下執著,盡量的少用分別心,我們用世間法來講,對自己健康長壽有大幫助。世間人壽命雖然有一定的,所以說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誰定的?是自己業力在主宰的,不是別人定。忉利天主不管我們這個事情,閻羅王也不管我們這個事情,佛菩薩更不會管這個事情。所以,六道輪迴是自己變現的。我們這一生雖然是一飲一啄,還是自己定的,自己前生所造的業,定的這一生。這是佛經上常講,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你要想我過去生中造的是什麼業?這一生當中你所受的就是,你受的是這個業的報,你就知道了。「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,你想想我來世會怎麼樣?你這一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是什麼。

      這首偈好,雖然簡簡單單四句,把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統統講到,給我們很大的警惕。起心動念要善、言語要善、行為要善,三業皆善,你得善果。我們這一生所受的許多不如意,那就曉得過去生中有很多不善業所感的。這一生有緣遇到佛法,遇到佛法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。佛法一定要認識清楚,確實是九法界至善圓滿的教育,這是佛說的,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,把這樁事情證實了。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他覺悟了,怎麼覺悟的?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。所以他老人家說的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哪一個不是佛?只要你放下就是;你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不下,你就是凡夫,凡夫跟佛的差別就在此地。千經萬論,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講清楚。講清楚,搞明白了,叫看破;真正的功夫,功夫就是放下。真放下,你得到的是不可思議,沒有人能說得出來,諸佛菩薩也說不出來,你所得到的叫大圓滿、叫大自在。

      非常難得,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給我們透了點消息,統統放下之後,你的清淨心現前,你的真心現前。古印度許多宗教所追求的大涅槃,大涅槃是什麼?不生不滅,宗教裡面講的永生,大涅槃是永生,放下就得到了。你本來是永生的,本來沒有生滅,你的智慧、你的德行、你的才藝、你的福報沒有一絲毫欠缺。前面說了,你的心從來沒有動過,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,而且整個宇宙是心性變現的。這是惠能大師給我們透出的一點消息,我們學佛,終極的目的就是要證實這樁事情。怎麼證實法?不是經書讀得多,不是這個的,也不是你佛號念得多,也不是你參禪定功多高深,這些都不是重要的,重要是放下。只要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放下就是!所以凡夫成佛一念之間。為什麼說無量劫,說三大阿僧祇劫?就是因為你不肯放下,所以才說這麼長的時間。真肯放下,放下就是。

      真正聽到之後立刻就放下的,有沒有這個人?有。我們所曉得的,在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釋迦牟尼佛,他頭一個放下;在中國代表性的就是禪宗六祖惠能,聽五祖說法,當下放下,這不能不佩服他。一放下,境界就現前,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。所以他這五句話二十個字,把諸佛如來所證的究竟果地說出來了,五祖衣缽馬上就傳授給他。那時候惠能大師二十四歲,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。悟了之後他就通了,法法皆通,他沒有障礙了。你拿到經典,你向他請教,你念給他聽,他就講給你聽,他沒有一樣不知道。對佛法如此,對一切法都如此,就是一通一切就通,對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。他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,我們相信了。沒有這個樣子,佛在經上講是理論,總還有疑惑,真的嗎?真能做得到嗎?

      這也是昨天有同修問的,大徹大悟與頓悟是不是一樣的?境界是一樣的,學習過程不一樣。頓悟,像釋迦牟尼、像惠能大師,那是頓悟。但是頓悟是大徹大悟,可是大徹大悟,有人沒有辦法頓悟,需要幾年的工夫他才能頓悟,逐漸提升了,就是積小悟就成大悟,積大悟才成大徹大悟。這就是什麼?我們不能夠立刻完全放下,一點一滴的放下,一年比一年放下多,放個三年、五年,境界提升,再放個十年、二十年,可能就大徹大悟了。我們在中國佛教史裡面看到很多,還有三十年、四十年、五十年開悟的,都不錯了。為什麼?一生成佛,他不要第二生,這一生當中就成就了。所以,一定要懂得放下,要懂得捨棄。菩薩修行雖然是六門功課,實際上就是一門,布施,布施就是放下。布施裡面有三種,有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你看看菩薩修的六個科目,持戒、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。你是個持戒的人,大眾對你沒有恐怖心,無畏。譬如錢財,現在人講財不露白,他有很多財,你看到了,但是他知道你是持戒的,你不會偷盜,你不會起心動念奪我的財產,他很放心,這叫無畏布施。忍辱也是無畏布施,有意無意得罪你了,他修忍辱波羅蜜,他不會怪罪我,他不會報復,心安了,這是屬於無畏。精進、禪定、般若是法布施。六個科目,你要把它合起來看就是一個布施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。所以,菩薩到大徹大悟很多不是頓悟,都是漸漸修的,漸悟,不是頓悟。我們頓不了,頓不了就走漸悟。這是過去老師常常教導我,我的三個老師都告訴我,惠能那個人學不得,沒有那個本事。惠能之前,在中國歷史上沒有見到,惠能之後也沒有見到一個。大徹大悟有,很多,都是慢慢修的,不是頓悟。

      由此可知,布施真的是成佛之道,布施是因。果,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它有果報。得的果報怎麼?得了果報更要施,要施出去,不可以留住。有財富,這個世間還有許多苦難的人,需要財富,我們要幫助他,沒有任何條件,沒有任何疑慮,布施供養。法布施更重要,法布施是幫助他開智慧,幫助他明瞭宇宙人生真相。在經典裡面,哲學與科學,這是法布施,高級的法布施,真的幫助他一生成就。如果他業障習氣很重,沒有辦法放下,那就講淺一點的。淺一點是什麼?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。這是出不了三界的,雖出不了三界,你不會墮三途,你在六道裡面三善道,很有福報。所以經論裡面講這五個科目我們要懂得,那就是哲學跟科學是高級佛法,高級佛法是討論宇宙人生真相。初級的是教你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在六道裡面不斷向上提升。這一生在人道,來生至少到欲界天,欲界天好好再修,到色界天、到無色界天,天有二十八層,慢慢來。所以這是應該要懂得的。

      無畏布施,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,健康長壽,你要利用你的健康為眾生服務。沒有健康的身體,不但修法布施不容易,修財布施也不容易。所以人在這個世間,中年以後,健康是最大的福報,不是財富跟地位,健康是第一福。有健康的身體,我們就有長時間來學習,會把自己境界不斷向上提升;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,壽命短促,那就沒有法子提升,這個我們自己體驗很深。如果我們四十、五十壽命到了,這個高級佛法我們連邊都沒沾上。雖然讀了,雖然聽了,不懂,充其量只能學到一點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來生再可以得人身,或者到欲界天,能有這個果報。這個果報好不好?不能說不好,也不能說好。為什麼?縱然有人天福報,你很難再遇到佛法。所以佛說,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得人身、得天身,如果遇不到佛法,可以說是你這一生空過了。怎麼空過?你不能再向上提升,這叫空過。假如不懂得修善積德,你這一生福報享盡,惡業現前,必然墮落,這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。這個不可以不知道,不能不警惕,要認真學習。

      佛法在現前衰了,跟一般宗教一樣,變質了。了解這個現象,來生再到人道裡面來,你願不願意來?不願意來了。為什麼?正法聽不到,真正的佛法不容易遇到。這一生要把這個機會抓緊緊的,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決定成就就要把世緣放下,這個世間各種緣分不可以執著,最低限度你要放下這一點;分別不能放下,執著能放下就行,有這個條件,往生淨土就夠了。帶業往生,我們還帶著執著,還帶著分別、妄想,但執著已經少了,不那麼嚴重。特別是前面所講的五欲,財色名食睡,不太計較,不太執著,有很好,沒有也很好,不必斤斤計較,對念佛往生才幫得上忙。斤斤計較,一定要怎樣,就難了,非常之難。

      所以,修福德、修功德,一定要辨別清楚什麼是功德、什麼是福德。福再大,《壇經》上說得好,「此事福不能救」,此事是生死大事,福報不能幫你了生死,福報也不能幫你往生極樂世界,這個要知道;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是功德,不是福德。功德跟福德在形式上看你看不出來,要從心上看,形式上都是斷惡修善,心理不一樣。如果分別執著沒有放下,就是屬於福德;分別執著很淡,它就是功德,一樣的事情,所以這個很重要。真正學佛學什麼?就是學放下。我接觸佛法,頭一天跟出家人見面,章嘉大師,他老人家就教我放下,教我看破放下,這個緣不容易。

     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,『諸天福德殊勝力』。天人修大福報,為什麼出不了三界?這全清楚了,他沒放下,他分別執著沒放下,所以他是福德,他不是功德。但是福德感得天鼓,這他有福報,他們有這種設備。這種天鼓,也許我們的科學家也能夠造得出來,現在電腦很進步。但是天鼓能懂得人的意思,這個對科學家是個考驗。人在懈怠的時候、懶散的時候,天鼓它就出音,它就說法,遇到困難的時候它也說法;前面是放逸,這個地方是遇到困難。由這個地方來看,天鼓實在是非常奇妙,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機器,完全能夠懂得人的心理,懂得人的作為。

      諸天跟阿修羅作戰的時候,你看天鼓勉勵他們,『汝等宜應勿憂怖』。「汝等」是天人,忉利天人,你們大眾應該不要「憂怖」,不要憂慮、不要恐怖,這是對他的安慰。這一句裡頭關鍵的字眼就是「宜應」,宜是最適當的,應是應該。最適當的應該是什麼?修德致勝。修德能轉境界,我們看到夏威夷土著用心靈治療的報告,那就是一個證據。這個心理醫生給人治病,跟病人不見面,只是拿著病歷,用自己的內功,什麼功夫?修德,我們佛法講迴向,自己修積功德迴向給他,那個人病就會好了。你看連打仗都可以用這個方法,天鼓叫天人用這個方法來應敵,你不要憂慮、你不要恐怖。這在佛法裡面講得很多,我們一般聽經都不留意。「境隨心轉」,佛經上常講,「心外無境,境外無心,心境一如」,所以他有感應。你真正修德,那邊敵人不忍心下手,這才真正感人。不是說怕你,他並不是怕你,他不忍心下手,自然他就退兵,他就離開了。這是天鼓教他的。天鼓教他們,我們今天學到了,我們也懂得怎樣致勝,怎樣遇到這些苦難的時候,或者自己懈怠的時候,知道應該怎麼做法,學以致用。特別是許多同修遇到有眾生附身,冤親債主附身,你如何來應付?這個經文就管用了。修什麼德?修戒定慧,修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決定有效。

      人真正能夠放下身心世界,這是不容易的事情。我們淺而言之,能夠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對五欲六塵的享受,放下貪瞋痴慢,你的冤親債主看到你,他不忍心害你。縱然跟你有很深的怨恨,但是看到你現在真的是好人,他看到尊敬你、佩服你。如果你又能懂得每天誦經、念佛給他們迴向,這些人都變成你的護法神,他怎麼會害你?由此可知,如果我們的心行不善,我們有自私自利,我們貪圖名聞利養,我們享受五欲六塵,念念還都起貪瞋痴慢,鬼神瞧不起你,你天天念佛、拜佛他也沒把你看在眼睛裡面。為什麼?你是假的,你不是真的。你在走運的時候,他不會理你,他在旁邊等著;到你運衰的時候,他就來了。這是我們常常遇到的,在國內、在國外,我們遇到太多了,每年總遇到好多次。幾個道場一起合起來看,幾乎每個月都有,每個月都有一、二次,二、三次,這很頻繁。不能怪這些附身的眾生,怪自己修得不好,我們自己德行沒有辦法感召。『諸天聞此所告音』,天鼓不是人,鼓在那裡說法,就好像我們錄音用錄音機一樣,錄音機是先把音灌進去,它沒有,它完全自動的。下面,『悉除憂畏增益力』,這一句說這些諸天他們接受了,他們聽懂了,真正提醒了他們,要認真修德,修德才能化解問題。我們現在這個社會,在整個世界歷史裡從來沒有的混亂,叫亂世,大亂之世。恐怖事件每個月都有好多次,聽到很多次。所以這世界上有很多的人都在那裡思惟、都在那裡研究如何化解,想不出化解的方法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化解的方法用鎮壓、用報復、用戰爭解決不了問題。

      聯合國召開世界和平會議,已經開了三十多年,一年不曉得開多少次,還是解決不了問題。我們在大會裡面建議,用古聖先賢的教誨,辦班教學。辦班教學教什麼?還是提升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管用。初步的效果我們看到了,這個效果如果能夠擴大、能夠加深,社會問題可以解決,和平的方法才能解決。這種方式在中國已經用了五千年,所以我們對它有信心。看到佛經上所說的,釋迦牟尼佛沒到中國來過,跟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沒有見過面,沒有開過會,居然他們所想的、他們所說的、所作為的完全相同。這是諺語裡面所講的「英雄所見,大略相同」,這都不是普通人,英雄豪傑。一般人聽到英雄都認為是戰場上的,那你把意思錯解了。什麼叫英雄?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,這稱為英雄豪傑。你要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世間人稱佛為大英雄,你看佛教的寺廟,裡面供養釋迦牟尼佛的這個殿叫什麼?大雄寶殿,大雄是大英雄,別人做不到,他做到了。做到什麼?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。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這大英雄;妄想放不下,分別執著能放下,那是英雄,不是大英雄,是英雄,這就不是凡人。所以英雄跟大英雄從理上講人人都有分,沒有人障礙你,這是你自己的事情,你肯不肯放下!

      放下之後,這明心見性了,你也知道了整個宇宙跟自己的關係是一體。這個時候,大慈悲心,沒有條件的,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,這是你的事情,這叫菩薩事業,這可貴。如果這個心發不起來,我自己清淨就好了,何必去找這些麻煩?你還有這個念頭,這個念頭是妄想,你妄想沒放下,頂多你是放下分別執著,這什麼人?二乘人,阿羅漢、辟支佛。我們現在懂得了,他是執著全放下了,分別放下少許,無明是一點都沒有放下,就是妄想一點都沒有放下,在四聖法界下面兩層,聲聞、緣覺,這我們知道。他們是不是永遠就當聲聞、緣覺?不是。佛說得很清楚,他依舊是迷,心發不出來。他要迷多久?佛說得很好,阿羅漢兩萬劫,兩萬劫之後他會發現,他會覺得我不夠,我還要往上升。好像念書一樣,念到中學畢業,不想念了。混個幾年之後,發現還是要念,不念不行,不念,找工作找不到好工作,再去念書,就這樣的意思。阿羅漢兩萬劫,辟支佛一萬劫,迴小向大。所以他不是永遠當阿羅漢、永遠當辟支佛,不是的,中斷一個時期,他還是要往上去進取的。我們看到這些,知道我們要學的是什麼東西,這學了才有用處。

      這些天人很有善根、很聰明,聽了之後他就振奮起來,憂畏真的除掉,不再憂慮,也不害怕了,「增益力」,增長他的智慧,增長他的德能。人家修德進業,阿修羅就受感動了,這不跟治病一樣嗎?『時』,「時」就是這個時候,前面講的這兩句,「諸天聞此所告音,悉除憂畏增益力」,就這個時候。這個時候阿修羅心震動、害怕了,這些人都是善人、都是好人,想對他用武,就是下不下手。『所將兵眾咸退走』,撤兵,這個仗不能打了。這樣的戰爭,我們在中國歷史上,古代有。古代縱然是皇帝派大將帶軍隊想滅那個國家,這個將軍到那個地方把城圍起來一看,這裡的人都是好人,自動撤兵,就不打了。聽到你這裡面真的有善人、有好人,絕不輕易挑釁。從前人都講倫理道德,打仗也不例外。可是在現代這個社會恐怕行不通了,為什麼?現在人真的是迷惑了,沒有能力辨別是非、邪正,糊塗!能不能起感應?也能,那要很大的功力。在過去,你只有小小一點功力就能感動別人,現在要大功力,絕對不是小功力。也就是說,他要多次來考驗你,看你是真的還是假的。這個考驗,輕一點的,毀謗你、侮辱你;重,那就要傷害你,你能不能忍受?能不能心地清淨?像《金剛經》上舉的例子,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那是受到最大的傷害。這個故事在《涅槃經》,《涅槃經》有詳細的說明,《金剛經》只是引用,所以只提了一提。我們在今天這個世界,時時刻刻你要禁得起考驗,毀謗,你動不動心?你聽了之後,你有什麼感受?有沒有怨恨?有沒有不平?有沒有報復的念頭?統統沒有才行。到傷害你,奪取你的財物,不管他用什麼樣的手段,讓你損失財物,甚至於損失你親愛的人,你有沒有怨恨?這就很難了。真正都能忍受,最後會有感動。所以,現在這個感動比從前困難。為什麼他會感動?中國古聖先賢告訴我們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是他的良心,這個感動是良心發現,他才能受感動。如果他良心迷失了,當然感動就相當困難。

      我們在湯池做的實驗,讓這個小鎮四萬五千居民,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《弟子規》。這是中國五千年老祖宗的教誨,內容是什麼?內容是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。最初我們心裡想大概總得教二、三年才能收到效果,也就是把人們的良心喚醒,要這麼長的時間。因為我們丟得太久,至少丟了八、九十年,沒有人教了。但是沒有想到,實在沒想到,沒有人敢這麼想法,三個月就喚醒了。人不願意做不善的事了,做不善的事覺得很羞恥,就像現在胡主席提出來的,榮恥心發現了。知道做什麼事情對我們是光榮的,幹什麼樣事情對我們是恥辱的,他明白這個道理了。像現在很多人去參觀,去參觀過的人都知道,不孝父母是錯誤的,現在大家懂得孝順;對人沒有禮貌是錯誤的,現在人跟人見面有笑容、有禮貌。還有一個事情要大家曉得,上海有個商人坐計程車把皮包忘掉了。這個計程車司機離開差不多有二十多公里之後,才發現後座有個皮包,剛剛那個人忘掉了。再把車開回去,皮包送給他,送還去,裡面還有七萬塊現金,拾金不昧。這是什麼?這是他知道對主顧的服務、照顧是應該的,如果他要拿回去,這就是偷盜,這是恥辱的。他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他會送回。而且說了一句話,「你的東西留在我的車上我會還你,湯池鎮任何一個計程車,你掉東西,他都會還你」,這很感動人。這就是大家學《弟子規》把良心找回來了,這個很難得,知道這個事情該做不該做。像這些阿修羅,阿修羅也有良心,看到忉利天人大家都認真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這個仗不能打,只好退走了。我們再看末後這首偈:

      【甘露妙定如天鼓。恆出降魔寂靜音。大悲哀愍救一切。普使眾生滅煩惱。】

      後面這首偈非常重要,因為在現前魔障實在很多。早年我在美國,大概十五年前,在加州講經,遇到一個年輕人,眾生附身,冤親債主附身。他是念大學,好像是念碩士班還是博士班,還沒有畢業。學佛學了一年,就被病魔纏身。他的家人來問我,有沒有方法救他?我就問他:你家裡這個小孩是不是很喜歡神通,很喜歡感應?他說:是的,他學密宗。這不是學佛,他是想求感應、求神通,神通感應就來了,就找到他身上去。最後沒有法子,送到精神病院,以後情形我就不了解了。這就是心不清淨,為什麼來學佛?羨慕神通,想學神通,這跟鬼神就有感應。鬼神裡頭冤親債主很多,善的鬼神有,不善的鬼神更多。諺語有所謂「請神容易送神難」,你跟他常常交往,你會受害,到你受害的時候沒有法子救。在剛剛發的時候行,比較容易,你能夠覺悟,比較容易;到嚴重的時候,附體時間太長了,就很不容易。我們還發現的,一個人身體有很多眾生附身,甚至於一百多個,你說多麻煩。勸他離開,有的願意離開,有的還不願意。可是你真正修德,他就都會離開;別人替你修,沒用,這是你自己造的。別人如果修了管用,我們自己還用得著修行嗎?不用了,佛菩薩很慈悲,都代我們修了,那就變成宗教了。所以佛不是宗教,佛說,你造的業,我沒有辦法代替你,你要受果報。佛很慈悲,佛在那裡看著,等你果報受盡了,再來幫助你。這很合理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

      由此可知,我們對佛菩薩的仰賴是有限的。仰賴什麼?仰賴他的教誨。就跟學生對老師一樣,老師教你,你能不能得受用是你能不能理解,你能不能依教奉行。這個教誨能懂、能理解,又肯依教奉行,你就得利益,你的冤親債主就走了,他不會再找你麻煩。所以「冤家宜解不宜結」,冤親債主要懂得化解,化解是自己認真學習,提升自己的道德,提升自己的智慧,這些冤親債主看到就會很感動、很佩服,不再找麻煩。因為找麻煩,雙方都不利,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。解決問題的辦法,對方他既然積功累德,斷惡修善,他將來成就了我會沾光。為什麼?我跟他過去有這個緣分,這就是佛法講的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,他成就了,一定會幫助你,就不會找麻煩了。你要懂這個道理,對這個道理、這樁事情要有信心,不能懷疑,這是真理。修行一定要著重定,定是修行的樞紐,就是清淨心。常常保持心地清淨,沒有邪思,沒有偏見,沒有損害別人的念頭,鬼神尊敬你,你的冤親債主看到也尊敬你,他知道你會成就。

      『甘露』是比喻,在此地就是最美好的,『妙定』,就像前面忉利天宮裡面的天鼓一樣。『恆出降魔寂靜音』,就是經常不斷的他會生出降伏魔怨的智慧,這句是這個意思。智慧從哪來?從定來的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這是教我們怎樣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,沒有魔障,這兩句講得好。我們念佛,我們修的妙定,是在妙定裡面無比殊勝的妙定,念佛三昧,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很多,「念佛三昧,三昧中王」。為什麼不念佛?不肯念佛,不認真念佛,沒有別的,對念佛這個法門認識不夠透徹,了解不夠清楚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不用人勸。念佛不一定在口上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你心裡面這個佛不會中斷的,跟佛起感應道交,他怎麼不生智慧?你不念佛,不念佛你生煩惱,煩惱是妄念,生貪瞋痴慢。不生這個東西,他也無明,無明是糊塗,沒有智慧。你要想變成個有智慧的人,念佛是個很好的方法。念到功夫成片,就生死自在,你就得大自在了。念到功夫成片,你要來聽講經的話,一聽就懂,經典展開,你一看就懂。為什麼?你心清淨,清淨心是佛心,佛心是清淨的,我們能夠清淨幾分,跟佛的心就靠近了,佛經中流出的這些經教,你哪有不懂的道理!用不著學。像惠能大師不認識字,他為什麼所有一切經都懂?他不會念,別人念給他聽,他就講給你聽,什麼道理?就是他的心跟佛心是一個心,從佛經、佛心裡頭流出來的,跟他心中體會的完全相同,相應了,道理在此地。

      我們要想化解災難,尤其是魔怨,我們通常講冤親債主,現在我們知道了,最好的方法修念佛三昧,要真幹。初學是有難關,像瓶頸一樣,必須突破,突破要毅力、要決心、要有耐心。苦,開頭一段期間苦,苦盡甘來。像念佛堂打佛七,平常不常念佛的人感到很苦、很難過,處處受約束。可是七天念佛,常念佛的有經驗,第一天最難過,第二天還咬緊牙根忍受,第三天就輕鬆了,到第四天念佛就有樂趣了,第五天可以說真正入境界,有一點念佛三昧的味道了。但是到第六天就不行了,第六天怎麼不行?明天就圓滿了,他的妄念又起來了。所以念佛堂七個七是有道理的,進入狀況,至少要五天,才能進入狀況,五天之後你就會念得很歡喜;如果連續四十九天的話,真的有利益、有好處。所以功夫不能斷,一斷,又得從頭再來。拜佛也是如此,譬如教你每天拜三百拜,大概前面一個星期到半個月都很辛苦,可是半個月之後,你感覺到很舒服,你感覺到非常好。拜佛時候心地清淨,沒有妄念,身體每個部分都運動到,非常好的運動,就像一般早晨起來打太極拳一樣,他天天就會幹了。打太極拳沒有拜佛好,拜佛跟佛相應,打太極拳不相應,只有鍛鍊身體這部分的好處,沒有其他的。但是拜佛好處太多了,說不盡,真的消業障,真的降伏魔怨。所以這兩句開示講得非常好。

      後面說,『大悲哀愍救一切』,這是菩薩,大悲觀世音菩薩,慈悲感應救度一切眾生。這個一切眾生,不是說地球上,地球上太小了,遍法界虛空界。真的嗎?真的。怎麼知道是真的?因為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。我們今天心為什麼變成這麼小?執著。你看妄想一動,界限就出來了;沒有妄想的時候沒有界限,無限大。念頭才一動,就有界限;從妄想再生出分別,分別的圈就又小了;從分別再起執著,就更小了,圈圈愈來愈小。現在這個世界,你細心去觀察,有人小到什麼程度?小到連自己都不能包容,真有這個人。到自己不能包容自己,他就去自殺了,你們想想對不對?兩個人不能包容就太多了,真的是佛在經上講的怨憎會、愛別離,這苦!你喜歡的人、喜歡的事偏偏要別離,不能常常聚集在一起;天天見面的都是冤家,想離開離不開。學校念書的時候,冤家對頭偏偏排座位排在一起,這常有。這些統統離不開因果的關係,這個我們要相信。

      連美國預言家凱西都說過,他說,全世界的人,每天你所遭遇的,都跟前世的因有關係。絕對沒有一樁事情,在你一生當中,有一樁事情是與前世沒有因,突發的,他說沒有,沒有一樁是突發的,什麼事情都有前因後果。這個話說的我們學佛的人聽到相信,一點都不懷疑。佛家常講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這是講小事情,你每天喝幾滴水,吃了幾粒米,都前生注定的,過去是因,這一生是果報。什麼人能夠擺脫因果?幾乎不可能。但是,因果可以轉變,這是真的。了凡先生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,孔先生給他算的命太準確了,二十多年,年年跟他所說的對照一點都不差,了凡先生不能不相信。所以知道既然一切都是命定的,那就算了,那還有什麼好做的?做跟不做都逃不出命運。所以他的心就定了,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,居然不起一個念頭。雲谷禪師佩服、讚歎他,很不容易,平常人做不到,你的功夫很不錯。結果了凡先生說,我是因為命被孔先生算定了,二十年絲毫不差,起念也沒用處。雲谷禪師聽了這個就哈哈大笑,我原來以為你是英雄豪傑,原來你還是個凡夫。了凡先生就問:我怎麼是凡夫?他說:你的命被人算定,自己動彈不得,你不是凡夫,誰是凡夫?

      教他改造命運的方法。我們每天起心動念,真的對自己過去生中命運都有加減乘除。我動一個善念,加一分;起個惡念,減一分;起個大惡念,除;起個大的善念,就乘了,天天有加減乘除。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,所以命還是人家算得很準,因為差不了多少,你還是在那個水平線上,你沒有太大的起伏。如果是大的善惡,命運就變了。大的惡,你的壽命減短了,你本來能活八十歲,大概四、五十歲就壽命終了,那是造大惡;大善,壽命延長,延壽了,本來是四、五十歲的命,可以活到八、九十歲,那就是大起大伏。把這些道理跟他講清楚,他才完全明瞭。明瞭之後就振作起來了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一絲毫沒有懷疑,遇到善事一定要做,在佛菩薩面前許願要行三千樁善事。不容易,十年,三千樁善事就滿了。他這個願心一發,命運就改了。那一年他去考試,孔先生算他考第三名,他考第一名,就不對了。收入,每年收入都是一定的,這個願一發之後,他收入增加了。所以知道命運可以改。這三千樁善事做完之後,迴向,在佛前迴向,又發三千樁善事,太太也幫助做,四年圓滿。你看第一次難,第一次十年,第二次四年。命裡沒有功名,功名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學位,他沒有,他只有秀才,舉人命裡沒有,進士就更沒有了。他去考,考中舉人,考中進士,這都是命裡沒有的。

      考中進士,朝廷任命,任命他做寶坻縣的知縣。寶坻是個大縣,直接歸京師管的,就是首都,歸首都所管的,這是個大縣,他去做縣長。發願做一萬樁善事,他的太太就跟他說,你發的這個願發得太大了,這一萬樁善事哪一天才能做得完?他想想也犯愁。結果晚上作夢,天神托夢給他,你那一萬樁善事已經圓滿了。他說,我沒有行善,怎麼圓滿?他說,你不是減租嗎?減租,是有這個事情。他覺得農民納稅太多了,所以把田租減少。這一減少,每個農民都得到利益,都得好處,他縣裡不止一萬人。所以你看一樁事情,你要不在這個位置上,你做一萬樁善事難。在這個位置上,所以說公門好修福,這一個善的,讓老百姓都得利益,一樁事情,一萬樁善事就圓滿了。他得了個夢,自己很疑惑。以後有位法師從他那邊經過,五台山的幻余法師,向法師請教。法師說是,有道理,你做的這個事真的是圓滿了。他就放心了。

      由此可知,自己在有權力、有能力的時候,要做一樁不善的事情,你那一樁不善就是一萬樁不善,不就這麼個道理嗎?所以修福容易,造罪業也容易。不像一般平民,平民修福難,造罪業也難。我們看外國的報告,外國有許多心理醫生用催眠術來治療,居然發現有很多人前世也是人,這投胎來了,太多了。這是什麼?統統都是平民,都不是大富大貴,沒有權勢的。大富大貴的很少,什麼原因?大富大貴他大起大落,做善的,生天去了;造惡的,墮三途去了。所以,普通人來生得人身的多,道理在此地,他沒有什麼大善大惡,在人道沒學得好。應該是人道裡面修好的要生天才對,就好像讀書一樣,你考試及格了,你年年升級,這是正常的;沒有什麼大善大惡,留級;造太多壞事就降級,降級就降到三途了,不就這麼個道理嗎?這個道理不難懂,你細心一觀察,你就明白了。

      這是講一個菩薩,大慈大悲像觀世音菩薩,有憐憫心,有救一切眾生的願,『普使眾生滅煩惱』,就跟天鼓安慰的意思一樣。佛菩薩確實,所以佛不度無緣人,什麼叫無緣?不肯接受就沒法子。只要你肯接受,就是有緣人,你就能遇到正法,認真好好修行,這一生會有成就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