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140 A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一四0卷)  2003/11/1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140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四聖諦品」,鄰次十界第六段,東南方,苦滅道聖諦最後的一句,第十句:

      【或名不流轉根。】

      這一句乍看起來意思不難懂,實際上它很深。首先我們先說說「流轉」,流轉就是一般所講的輪迴。輪迴的根是什麼?我們把這樁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,才懂得『不流轉』的意思,才知道「不流轉」的殊勝。輪迴是一樁非常辛苦的事情!世尊把六道比喻作苦海,真苦,迷惑、造業、感果,感果就是受報應。惑、業、苦,永遠不間斷,起惑造業,造業受報,受報又起惑,這就是流轉的根,永遠不間斷。佛要幫助我們不要再幹這個傻事,六道輪迴是傻事,愚痴人幹的。聰明有智慧的人,哪裡會幹這個事情!

      佛怎樣幫助我們?從根上講,就是破迷開悟,斷惑證真,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就為這樁事情。這樁事情,《法華經》上稱之為「大事因緣」,真的是大事,除這個之外,就是小事一樁,古人所謂雞毛蒜皮,不值得一道的。破迷,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,眾生迷得太久了,尤其是最近這一個世紀,年輕人完全沒有接受聖賢的教誨,自以為是,這怎麼行?狂妄自大,不知道尊重別人。今天早晨,我還跟幾個同學在談,做人要謙虛、要誠敬。什麼叫自尊?自尊不是狂妄、不是驕傲、不是自大。狂妄、自大、驕慢,那真正是自己自卑心裡面反應出來的。他的結果,讓社會一般人見到了更是輕視他,這哪裡是自尊?什麼是自尊?尊重別人就是自尊。我尊重別人,別人尊重我;我愛護別人,別人愛護我;我幫助別人,別人幫助我,這個人才叫做自尊、自愛、自助。走到哪個地方都有人歡迎你,都有人尊重你,都有人幫助你。

      世出世間聖賢教人,這是頭一門課程。你看看普賢菩薩十願,第一願「禮敬諸佛」,一切眾生是未來佛!過去父母,未來諸佛,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。我們如果以對父母的尊重,尊重一切眾生;對佛菩薩的尊敬,尊敬一切眾生,這叫學佛,這是佛教導我們的。即使自己殺父之仇,仇敵,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,殺父之仇不共戴天,這個仇一定要報,那是世間法。可是聖人有教導你,如果這個人他現在是作官,你能不能報?不能。為什麼?作官是為人民服務,你要報仇,把他殺了,他是個好官真能替人服務,你把為大眾服務的這個人殺掉了,你的仇不是報了,你對不起人民,你對不起社會。這個事情哪個大?替社會服務這個事大。到什麼時候報仇?他下台了、離職了,他的任期屆滿,離職了、退休了,這個時候可以報仇。

      你看看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,是我的敵人,不共戴天,但是他今天為人民服務,替社會、替國家做的是真的好事,許許多多人民得他利益,我私人的仇要放在一邊,這叫道!道理,要明道,你做的事情才做得恰當。冤冤相報是你個人的事情,如果你損害大眾的話,你的罪業重了。又何況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,佛法不許報仇,為什麼?佛法了知宇宙人生真相。真相是什麼?真相是法界虛空、剎土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,就是自己的清淨法身,你要報仇的話,你是自己對自己過不去。譬如說我們的指甲不小心把臉劃傷了,流血了,這個地方是不是對指甲懷恨,要報仇?不共戴天,我要把這個指頭給它砍掉,行不行?如果知道這是一身,這問題就解決了。我要把它殺掉,是殺自己的生命,不是傷害別人,佛法懂得這個道理,知道宇宙是一體。

      有意無意的傷害,不能報仇,沒有仇、沒有恨,只說是不小心犯的過失。所以諸位常常聽到佛經裡面所講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你們想想「同體」兩個字怎麼講法?同一個生命共同體。大乘教裡頭佛講的多,常常講,常常提醒,唯恐我們忘掉。《華嚴》給我們講「一切諸法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《楞嚴經》告訴我們「諸法所生,唯心所現,一切因果,世界微塵,因心成體」,都是給我們講一個生命共同體。大乘教裡又常說,中國人聽的耳熟,「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」,這兩句話講得好。心,心是體,「因心成體」,這是我們自己的本體,一切眾生的本體跟我自己的本體是一個體,不是兩個體,宇宙萬有的本體。大乘教裡面稱之為法性,稱之為真性、真心、真如、第一義,名稱很多很多。佛為什麼對一樁事情說這麼多名稱?意思就是告訴你,言說不是真的,名相也不是真的。多幾個名相,多一點言說,你要懂得說的是一樁事情就行了,不要執著言說相,也不要執著名字相,這是幫助我們開智慧,讓我們在名相裡頭恍然大悟。佛說這麼多名相,是在不同場合說的,對不同根性的人說的,實際上是一樁事。

      我們要覺悟、要明瞭,要懂得佛說法的真實義,自己得受用;明瞭虛空法界、剎土眾生是我的清淨法身,是我永恆不滅的法身。法身不生不滅,那才是真正自己,我們現在這個身,這是報身。不是如來的報身,如來的報身是智慧的報身,就是對於虛空法界剎土眾生的真相徹底明白,知道是一個共同生命體,就是一法身,所以他是智慧的報身。我們這個也叫報身,叫業報身。過去生中造的善惡業,造了善業,這一生來享一點福報;造的惡業,這一生要來受罪,要來受苦受難,消你的業障。所以,迷惑顛倒的眾生,生生世世都在學習。學習裡面確實有個現象,這個現象就是進退,有進步也有退步。大概在六道裡面的眾生,進的少,退的多,進步的機會不容易遇到,退步的機會太多太多,這苦了。十法界裡面,四聖法界跟六道這個情形恰恰相反,四聖法界裡退的機會少,進的機會多。佛法都稱之為凡夫,有內外之分,六道叫內凡,四聖叫外凡。

      為什麼叫凡?他不知道用真心,那就是凡夫,凡聖差別就在此地。你會用真心,你就是聖人;你用妄心,你是凡夫。妄心是什麼?八識五十一心所,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。你用妄想分別執著,你是凡心,你是凡人。十法界眾生都是用妄想分別執著,但是,四聖雖然是用妄想分別執著,輕。他們最殊勝的緣,就是能夠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,隨順佛菩薩的教誨,所以他進的機會多,退的機會少。六道凡夫用妄想分別執著,堅固的執著、堅固的妄想,他隨順自己的妄想,他不聽佛菩薩的教誨,這一來,退的機會多,進的機會少了。所以,唯有隨順佛菩薩的教誨,我們才會有進步,才能夠提升自己的靈性。在十法界裡頭不斷的往上升,自己修行功夫到家,緣成熟了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就是聖人,不再是凡夫,超凡入聖,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,其他的不是。其他的都是輪迴業,不了解事實真相,輪迴心,妄想分別執著是輪迴心。輪迴心焉能不造輪迴業?輪迴心、輪迴業,就叫你永遠流轉相續,這個麻煩大了,生生世世不容易解脫。

      世間人愚迷太嚴重了,遇到佛法不知道珍惜,不知道認真修學,雖學佛,實在說不解如來真實義。這個原因就是什麼?讀得太少了,聽得太少了。我們這樣的根性,沒有接受過童蒙養正的教育,就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,遇到佛法還是沒有這個能力。你要問原因在哪裡?原因在煩惱習氣太重,貪瞋痴慢的習氣太重。沒有把佛菩薩放在眼裡,沒有把學佛當做人生第一樁大事,所以不解如來真實義。這不但是許多在家同修疏忽了,甚至於許許多多出家的大德們也疏忽了。

      我們如果不是有幸遇到好老師,師生之道,緣分!方老師、章嘉大師、李老師,親近他們的人很多很多,有在身邊三、四十年的,但是所學到的東西不多,什麼原因?中國古人所謂的良師難求,而在老師那一邊,英才難遇。在歷史上多少好老師,一生沒有一個學生能傳他的法,遇不到傳法的人,法器遇不到。原因在哪裡?親近的人很多,煩惱習氣很重。不但這個好老師沒有辦法感化他,佛菩薩再來也沒有辦法,正是經上講的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」,這個力量是相等的。

      心能現、能變,佛是覺悟的,凡夫是迷惑的,覺迷的力量是相等的。從迷轉覺要靠緣分,緣分不是一生一世修的,多生多劫。佛度眾生不是一生,一生哪能成就?生生世世無量劫來,這個道理要懂。眾生迷惑顛倒,佛菩薩鍥而不捨,正是所謂是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。佛為什麼要對這些叛逆的眾生還要那麼照顧?佛知道那是自己的一體,同體悲心流露。好像我們手上長了個瘡,全身每個器官、每個細胞都關心他,他長瘡是業障,不能一下就得好,慢慢來,等他。為什麼長瘡?有業障,他造的不善業!一定是等他的業消了,慢慢復原、康復。真的全身每個細胞都關心他,他跟我是一體,同體。

      佛菩薩知道同體,所以佛菩薩有沒有跟一切眾生對立?沒有,同體,怎麼能對立!沒有對立,沒有矛盾,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、行為都沒有,才真正做到純淨純善。純淨純善是真有,不是假的,本來是純淨純善。所以純淨純善是性德,法爾如是,對虛空法界一切剎土、一切眾生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遍法界,哪有一絲毫不善!什麼人做到?覺悟的人做到。給諸位說,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真性的人他就做到了。這個人超越十法界了,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我們這一生當中,能不能做到?答案是肯定的。為什麼你能做到?你本來就是這樣子,你本來就是純淨純善,《華嚴》、《圓覺》佛說,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,你看看這句話說的這麼肯定,一絲毫疑惑都沒有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你本來成佛。

      你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子?一念不覺,起了無明。在無明裡頭你愈陷愈深,就是你相信自己,以為你自己想的是正確的,你自己看的是正確的,你自己所作所為是正確的,你錯了!你細心展開經卷,跟經卷裡面對一對,你就明白了。經論裡面所說的是佛菩薩的知見,我們常講「佛知佛見」、「正知正見」,這是個標準。能夠與經論思想、見解相應,這是「不流轉根」;如果與經論所說的完全相違背,你自自然然就搞六道流轉相續,沒有辦法超越,沒有法子脫離,這樁事情擺在我們面前。所以學佛的同學要覺悟,世尊入滅之前,教給我們「四依法」。怕我們,特別是末法時期,「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,你沒有能力辨別,你往往錯解了經義。縱然遇到善知識,善知識給你講解,有時候也會把他的意思錯解了,這是常有的事情,自古至今!問題是我們會不會把意思錯解了?難免。所以,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見,放下自己的分別執著,讓自己回到戒、定,能夠與戒定有幾分相應就得利益了。

      修學大乘的人,最重要的是認知,認知就是宇宙萬有是一個共同生命體。你對於一切萬事萬物就會和睦相處,「和」,你就得到了,和是寶!世出世間無與倫比的大寶是和,儒家講「和為貴」;人與人之間要和,人與自然界萬事萬物要和,人與天地鬼神要和、與十法界要和、與無量無邊世界要和。上要跟諸佛菩薩和,下要跟地獄、餓鬼、畜生和,這我們不能不知道。佛教導我們「六和敬」,佛弟子必須要遵守,佛弟子能遵守六和敬,道業沒有不成就的。六和敬頭一個「見和同解」,就是你的見解思想要純要正,就和了。這是和的基礎,也就是我們特別強調的,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的認知。能變宇宙眾生的是一個法性,心能現,能變?能變是識,識能變。性識是真正的自己,我們現在講是自己的靈性。所現所變萬事萬法,萬事萬法的體就是這個靈性,同一個靈性。所以遍法界、虛空界是一體,我們現在用最白的話來說,就是宇宙萬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。我們能在這上面建立共識,六和敬的基礎就得到了。大家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,真叫不費吹灰之力,為什麼?法爾如是!本來就是這樣的!

      我常比喻說,我們這個身體是許許多多的器官,無數的細胞組成的,這不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!身體裡頭許許多多的器官,他和不和睦?他合不合作?各人守在各人的崗位上為整體服務,把自己的工作做好,為整體服務,沒有一點差錯,這個人身體健康長壽,幸福快樂。如果這裡面出了矛盾,彼此不合作了,這個人生病了,病重就要死亡,共同體!我們從這個地方建立和,和睦的基礎。整個宇宙是個共同體,一切眾生是共同體,所以,我們對於虛空法界萬有眾生,自自然然的尊重、禮敬、稱讚,互助合作!站在自己崗位上努力工作,服務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,這點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    然後戒同修,「戒和同修」,這從事上講。不同的地區,不同的時代,不同的國家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宗教,不同的文化,統統要接受。遇到了,一定向他學習,遵守他的規矩,沒有衝突,決不執著成見,隨緣而不攀緣。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「上善若水」,水流在這個杯子,這個杯子是圓的,流在這裡面,水就變成圓的。放在個方的杯子裡頭,流到裡面就變成個方的,這叫上善!上善是什麼?隨緣。絕對不是說,我能圓不能方,我能方不能圓,這就不善。怎樣才能隨緣?沒有成見。也就是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能隨一切眾生的緣。要緊的是我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你有沒有關係,我隨你的緣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覺悟了,了解事實真相。你還執著,是你還沒有覺悟,你沒有覺悟,我一定要隨順你。

      所以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乃至於聲聞、緣覺,都學習佛菩薩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。你恆順,於他有恩,他歡喜你,他能聽你的,你就能教他。慢慢幫助他提升他的靈性,幫助他破迷開悟,也能夠認知,原來這個大宇宙跟我的關係這麼密切,是一體,他也證得了清淨法身,就真的永遠不流轉了。所以,「身同住、口無諍、意和同悅、利和同均」,自自然然就做到了。身心清淨,一塵不染,萬緣放下!這時候證大自在,這是大乘道!大乘道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不違背,善緣他隨順,惡緣也隨順,一切境界都隨順。雖然隨順,不染,宗門裡面所謂「百花叢中過,片葉不沾身」。百花就比喻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形形色色,沒有不接觸,沒有不和睦。和睦相處裡面才真正體驗到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入無障礙的法界。所以老子用水做比喻,上善若水,無論流在什麼器皿,它一點障礙都沒有。你是方的,流進去它是方的;你是圓的,流進去是圓的;你是多角形,流進去就變成多角的,一點分別執著都沒有。

      老子拿這個來比喻我們的真性,我們真性隨十法界的緣。在天上,現天的境界;在餓鬼,現鬼道境界;在地獄,現地獄境界。他不是說「地獄、餓鬼不善,我不現他的境界」!現,照現,雖現怎麼樣?一點染污都沒有。法性還是法性,法性決定不染著。隨善緣,現天堂,現天人身,現聲聞、緣覺身,現菩薩身,也不染著。所以那個境界裡頭,真的古德常講的「無佛無眾生」,你要曉得無佛無眾生,是有佛有眾生。為什麼說無?不沾染。隨順佛菩薩,不著佛菩薩的相;隨順眾生,不著眾生相;隨順地獄,不著地獄相,得大自在!這就叫真的不流轉。

      法性在哪裡?法性遍一切時,遍一切空間,無所不在,它是能現,它是能變。起了一念不覺,就能變;不起一念不覺,它能現,這是真正的自己。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這句話重要;後面還有,「一心一智慧,力無畏亦然」,這就說明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究竟果地的如來沒有兩樣。一個是覺,一個不覺而已。覺,不增;不覺,不減,不增不減。我們說是未來佛,諸佛如來說現在佛,這意思很深,諸位慢慢去參究!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  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後面最後總結:

      【諸佛子。饒益世界說四聖諦。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。隨眾生心。悉令調伏。】

      總結後面有兩句話,就是最後這兩句,『隨眾生心,悉令調伏』,這兩句話是諸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總的綱領、原則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所以,如來教化眾生沒有定法可說。法從哪裡來的?「隨眾生心」來的;眾生要沒有心,佛就沒有法。眾生心是病,那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隨眾生心就是隨眾生心的念頭、心的妄想,這不是真心,真心就沒事了。眾生心裡頭的妄想知見無量無邊,所以佛對治的方法也就無量無邊了。不但佛對治的方法無量無邊,佛所示現的形相也是無量無邊,示現形相還是為了調伏眾生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這是總綱領、總原則。現在我們再看下面經文,第七段,西南方,我們把經文念一段:

      【諸佛子。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。彼鮮少世界中。或名險樂欲。或名繫縛處。或名邪行。或名隨受。或名無慚恥。或名貪欲根。或名恒河流。或名常破壞。或名炬火性。或名多憂惱。】

      到這裡是一段,這段講的是『鮮少世界』的『苦聖諦』,名號也是無量無邊,略舉十種。我們先看第一種,『險樂欲』,這個「樂」念去聲,念ㄧㄠˋ,「樂」是愛好的意思,「欲」是指的五欲六塵。貪戀五欲六塵,比什麼都危險。這個地方這個名號是在世間果報裡面,世間果報就在我們眼前,說起來我們有親切的感受。這是娑婆世界西南方的「鮮少世界」,這裡面的眾生大概跟我們娑婆世界都差不多,五趣雜居土,不是清淨世界。清淨世界,那就跟極樂世界相彷彿,這裡頭人沒有作惡的,果報是美好的。此地這個世界跟我們現前世界差不多。

      他這個名稱要用在我們這個世間也很適用,名實相副。尤其是現代社會,諸位想想,哪個眾生不是在那裡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,把這樁事情當做人生第一大事,好像除這樁事情之外,人生就沒有別的事了,這很可怕,非常恐怖!雖然是很恐怖、很可怕,沒有人知道,樂此不疲。偶爾出現災難了,或是天災、或是人禍,有那麼一點警覺心,但是愚痴迷惑,不知道災難根源是自己造的,不曉得是自作自受。這個現象普遍存在這個世間,真的,不分國家界線,沒有種族界線,也沒有宗教界線,普遍存在的現象。

      宗教是神聖教學的場所,非常不幸,現在也被「險樂欲」所染污。這是什麼原因?非常顯然,我們無量劫來阿賴耶裡面含藏著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,這個力量太強大了,聖賢的教誨敵不過。這個話要重說一遍,聖賢教誨沒有過失,肯定能夠化解愚迷,我剛才說聖賢教誨敵不過,是我們學習聖賢教誨的人,我們還是一味隨順煩惱習氣,不肯隨順聖賢教誨,問題出在這裡。果然能夠有毅力、有決心,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,克制自己的煩惱習氣,隨順佛陀教誨,這個人就成功了。但是在現前世界,這種人少,多數還是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,禁不住五欲六塵的誘惑。

     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,我們自己今天是勉強跟五欲六塵來抗衡,雖然不能說戰勝,現在打了個平手,打平手不算嬴,稍微不小心,他就又過界來了。我們今天在菩提道上戰戰兢兢,一點都不敢鬆懈,知道怎麼?一鬆懈立刻就墮落。所以我們今天的道場,希望,不敢講要求,要求是什麼?要求要勉強大家做到。我們要隨順時代,這個時代是民主自由開放,誰也不能夠要求誰。我們只能希望,希望是自動,你樂意,我們志同道合,我們希望我們讀誦、研經、念佛不間斷。為什麼?一間斷,煩惱習氣立刻就滲透進來,就把自己毀掉了,自己的道業毀掉了,你這一生就不能成就。這一生修行不能成就,依舊去搞輪迴,搞輪迴,你就要記住,這個名號前頭第一個字,「險」!非常危險,極端的危險!「樂欲」在勾引你,這是險道,這不是一個平安的道路,必定叫你墮三途。

      尤其出家,那就更不必說了,出家,你的一切受用是十方供養的。十方大德為什麼供養你?憑什麼供養你?就憑著你發願修行,希望你這一生能修行證果,他為這個來供養你。你要證不了果,辜負了他的希望,也不要緊,將來還要還債。真的諺語裡面所說的,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」,佛門不例外,沒有白吃的午餐,古人所講的「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」,你要還債。你要想不還債,那你這一生一定要成就,你時時刻刻要提高警覺,五欲六塵的受用危險,有這樣高的警覺,你才能回頭,真幹!

      雖然大乘佛法不重形式重實質,這是大乘佛法,實質是在思想、見解、念頭上轉惡為善、轉迷為悟,是在這上面下功夫,心地功夫。可是心地功夫一定影響外表,古人常講的「誠於中,必然形於外」,表裡一如。所以,看你的功夫從哪裡看?從你外表上就看到,自自然然表現在外面。大乘比小乘真的殊勝,小乘是斤斤著重在外表的修飾,裡面怎麼樣就難說了。但是小乘也不例外,他的修行功夫,從他的外表,你細心觀察還是看得出來。換句話說,無論修學哪個法門,大乘小乘,顯教密教,宗門教下,都要真幹!不真幹,你要曉得這個險道你很難度過,這個險道就是三惡道的果報。

      人間,天台大師講「百界千如」,百界千如裡頭就講到這樁事情。人法界,人法界裡面就具足十界,人中之佛,人中之菩薩,人中聲聞、緣覺,這些人都是隨順佛菩薩教誨,這是正法;人中的天人,人中修羅,人中畜生,人中餓鬼,人中地獄。你仔細觀察,這裡頭有果有因,有人在人中受十法界的果報,有的人在人中造十法界的業因,你只要細心觀察你就見到了。自己見自己是非常非常困難,但是人看別人很容易。所以,古聖先賢教人,你不是看不到自己的過失嗎?看別人。看別人,不能批評別人,那你就不會看。會看的,像佛菩薩,看別人,看了之後回光返照。別人是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,你看到別人善,回來照照自己,我有沒有這個善?善念、善解、善行,我有沒有?看到別人的惡,照照自己,自己有沒有?自己要有,趕快改,我得利益了。我要是沒有,我要勉勵自己決定不能犯這個過失,「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」。

      如果看到別人這個善我也有,我應當慶幸自己,要把我的這個善增長;看到別人有這個善,我沒有,那我要發心,要效法,要向他學習,這就對了。這個人善學,這個人一定成就,這個人就是孔老夫子講,「三人行,必有吾師」,他會學,好學又會學。善人是我的老師,我要跟他學善;惡人也是我的老師,我要藉他來改過,所以善人、惡人都是我的善知識,都是我的老師。他有沒有善惡?他沒有。善惡在我自己念頭裡頭生起來,我看到這外面形象,我用什麼心來做反應?我的反應是純善,惡人也是善人,惡人表演給我看,幫助我改過自新,那怎麼不是善!

      什麼叫純淨純善?佛在《十善業道經》上教導我們「不容毫分不善夾雜」。怎樣能做到「不容毫分不善夾雜」?你能夠把不善轉變成善。我舉個例子,那個人毀謗我,那個人侮辱我、糟蹋我、陷害我,我看到了、我聽到了,我用什麼心態去回應?我要認真反省,他謗我的,我有沒有這些事實?有這個事實,他說的沒錯,我要知道立刻改過自新,他是我的善知識,他提醒我。這就是什麼?把那個惡轉變成善。所以你要會轉,《楞嚴經》上講,「若能轉物,則同如來」,我們要會轉。這個人陷害我,我沒有過失,他無緣無故陷害我,他是善知識,我現在沒有過失,我過去造許許多多的罪業,他這種行為對待我,我的罪業在這裡就報掉了,我合掌念佛感激他。如果他要不用這種方法把我的業障報掉,我將來要墮三途受報的;我明瞭他是我的恩人,讓我重罪輕報。

      這就是會轉,把惡境界轉變成善境界,把一般人怨恨心、瞋恚心轉變為感恩的心,這叫修行,這自己真得受用,受用很明顯,你自己會覺察得到。覺察什麼?煩惱輕,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,一天比一天善良;智慧增長,世出世間法,不知不覺他自然通了,這是智慧增長,這叫真功夫,這叫真正修行。所以真正修行,確實如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所講的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只見自己過,不見眾生過。眾生就是造再重惡業的,他是表演給我看的,提醒我,我有沒有?有,趕快改;沒有,決定不要去犯。我眼睛當中,他是佛、他是菩薩,他示現給我看,他來教我,我得利益,我接受。所以,真正修行人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這是事實真相。你能認識事實真相,你才能脫離險道。

      五欲六塵可不可以享受?適可而止。不但在家學佛,你不能離開;出家學佛,有些也不能離開,生活在這個社會。但是,順境決定不能夠有貪戀,你要生起貪戀,你就墮落,那是險道;逆境不可以有瞋恚。換句話說,順逆境界裡頭,五欲六塵裡面修清淨心,清淨不染。六根接觸外境,不起貪瞋痴慢疑惡見,不生煩惱。給諸位說,不生煩惱,他就生智慧,他就真明瞭;生煩惱就不生智慧,我們要懂得。惡緣、逆境不生煩惱,順境、善緣不生貪愛,在這裡頭修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,落實在工作裡面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。

      把自己所知、所學、所成就的,貢獻給社會,貢獻給一切眾生。我們今天在此地講貢獻,在佛經裡面的術語就叫「迴向」,我們的成果要貢獻給一切眾生,不為自己。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這裡頭最重要的一樁事情,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覺了「諸法實相」;這是佛學的名詞,就是真正覺了大宇宙一切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。要是覺悟到這樁事情,什麼問題都解決了。內心裡面,無始劫來的跟一切人事物對立,這個對立的意念是非常堅固,現在完全化解了,像是幾萬年、億萬年的冰山融化了,不見了;與萬事萬物矛盾的這個現象也沒有了,人得大自在!對立、矛盾是自己內心裡面的兩大病根,這個病根是三途地獄的根,是六道輪迴的根,化解了,沒有了。沒有了,就是六道沒有了,六道的業因沒有了,六道的果報沒有了,你就超越了。雖然現在這個身還在六道裡頭,即六道而超越六道;一般人看到你這個身是在六道裡頭,你自己沒有感覺得你在六道,不可思議。

      於是我們聯想到,諸佛如來,那些菩薩、聲聞應化在六道,那是什麼樣子?大概就是我們現在所感觸到的,即六道而離六道,離即不二,離即同時,離即同處,這是《華嚴》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的境界!我們加一把力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學習,縱然不能真正契入這個境界,我敢說相似即的境界,我們真正發心學習的人能得到。但是,這裡頭有個關鍵,那是什麼?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見,放下自己的分別執著,隨順經論的教誨,你才能夠契入。放不下,就沒有法子了;放不下,你就看不破。你放下一分,你就看破一分;放下十分,你就看破十分。放下幫助看破,看破又幫助你放下,提升了。

      「看破、放下」是大乘菩薩修學祕訣,總綱領、總原則!我很幸運,第一次見章嘉大師,他老人家就傳授給我。我知道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五十一位菩薩,十信、十住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,都是用這個方法,妙不可言。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,一個階級一個階級幫助你提升。你為什麼提升不上去?那你就是執著自己的成見,你就沒有辦法提升。你要完全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,隨順佛陀的教誨,你就會跟善財童子一樣,從信位提升到十住,從十住提升到十行,十行提升到十迴向,十迴向提升到十地,十地提升到等覺、妙覺,你就圓滿了。

      善財童子何以一生圓滿菩提?沒有別的,就是看破、放下,放下、看破,就這麼成就的。我們今天連初信位的菩薩都沒有證得,什麼原因?不肯放下,這障礙了。放下什麼?我跟大家講得很多,常常勸大家,我講得很明白。放下對世出世法一切人事物的控制,你要有這個念頭,這個念頭是無明,這個念頭是迷惑,是屬於痴。第二,放下一切對人事物的佔有,佔有是貪。你能把這兩樁事情徹底放下,貪瞋痴斷了。貪瞋痴一斷,六道就沒有了,就超越六道,你才能真正入十信位的菩薩,入門!入十信,在六道決定不落三惡道,人天兩道修行,歷事鍊心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

      我們為什麼不能夠證得初信位的菩薩?諸位要曉得,大乘初信位的菩薩,在斷煩惱這個功夫上跟小乘須陀洹相等,但是智慧、德能超過小乘,小乘是比不上的,斷煩惱跟小乘完全相同。你不肯放下就沒有法子,這個東西不是別人障礙你,你自己障礙你。要想放下,我又常說,必須對於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要冷淡,不能樂欲!樂欲你就沒有法子了。這十六個字是三途六道的根,你要不能把它淡化,你就沒有辦法把它放下,所以首先要把它淡化。淨宗法門,祖師大德教導我們「欣厭二門」,這方法好。對於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討厭它,不喜歡它;對於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非常歡喜,希望我們往生到那裡,希望天天親近阿彌陀佛,聽他老人家講經說法,跟他學習。厭離娑婆世界,欣求極樂世界,欣厭二門;你這一生,你決定能滿願,決定能往生。

      厭離不是說我要逃避,那你就錯了,你把佛說法的意思錯解了。厭離,不再放在心上,事要不要做?事要做。為什麼?事不障礙,事事無礙。釋迦牟尼佛沒有逃避事相,沒有一個人躲到深山去修行,他每天講經說法,接觸大眾,沒有離開社會,沒有離開大眾。每天聽講經的人不曉得有多少?經上給我們講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那是常隨眾,那是追隨釋迦牟尼佛的學生,佛到哪裡去,他跟到哪裡去,不離開的。除了追隨的這些人之外,臨時來聽經的人數可多了。早年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,我們常常跟老師的常隨眾,有三十個多人,老師到哪裡講經我們一定跟著去。但是他每次講經,除了我們這些常隨眾,來聽經的人比我們不知道要多多少倍!至少十倍以上。世尊當年講經說法,我相信亦復如是。

      所以離欲,離世間,不是脫離這個事實上的世間,是心裡頭不染著,這叫離。就是我剛才講的總原則,沒有控制的念頭,沒有佔有的念頭,就離了,就離世間,所以是即世間而離世間。事沒有離,念頭離了,事不礙,不礙事,礙事的是念頭。你有這個心、有這個念頭,造成了障礙;你沒有這個心,沒有這個念頭,沒有障礙。所以真正的功夫,歷事鍊心!善財童子給我們做了榜樣,五十三參。五十三參是離世間,即世間而離世間。那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菩薩化身,男女老少,各行各業,他都去參訪,都去接近。參訪,看他們做些什麼?他們想什麼?他們說什麼?他們在幹些什麼?樣樣清楚、樣樣明瞭,智慧!通達明瞭,如如不動,一塵不染,這是禪定。所以,戒定慧三學在哪裡修?在一切境緣當中歷事鍊心,在這裡頭成就真正的戒定慧,這個戒定慧不是假的,是真的。

      離開這個社會,跑到深山寂靜地方修,那是初步的鍛鍊,那是教室裡面的作業。學了之後,你要踏進社會,不踏進社會,你學的東西有什麼用處?所學非所用,學了要有用。用在哪裡?用在接觸眾生,接觸不同族群的眾生,像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。你看那個範圍多大?不但人類你要接觸,畜生要接觸,樹木花草、自然環境要接觸,天地鬼神要接觸。樹木花草在《華嚴經》上講的都有神,樹神、山神、水神、河神、海神、草木神。於是對大自然這些環境禮敬之心、稱讚之心油然而生,那就是普賢行!你怎麼能不接觸?虛空法界無量無邊一切神眾,三惡道裡頭鬼神都包括在神眾裡頭,你說你接觸的面多大,哪有不接觸的道理?接觸裡頭修清淨心,「外不著相,內不動心」,就是《金剛經》上所講的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。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,不是在深山石洞裡頭修,不是在那裡,不是在人跡不到的地方。

      深山,人跡不到之處,是培養初學。初學的時候,你煩惱習氣重,禁不起誘惑,所以要在這個地方培養。培養出來之後,你要去度眾生。菩薩弘願只有一願,這是我講過多次,這一願就是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所以佛菩薩令人尊敬,道理在此地。真的是救苦救難,救度一切眾生。後面斷煩惱,斷煩惱成就自己德行;學法門,成就自己學問;成佛道,成就自己的究竟圓滿,然後你才能普度眾生。換句話說,我斷煩惱、學法門、成佛道,都是為了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不是為自己。這是大乘菩薩的弘願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所以,只要離對一切人事物的控制,離對一切人事物的佔有,樂欲就不是險道了。如果有這個念頭,那是險道,那是三途六道的業因。如果說能離,離是心裡頭不沾染,那是菩薩道。凡聖一念之差,果報大不相同,這個果報就是苦樂大不相同。好,今天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