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377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三七七卷)  2000/11/20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377

      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諸神眾,主晝神長行,第四句:

      【華香妙光主晝神,得開發無邊眾生清淨信解心解脫門。】

      菩薩修行證果的這個法門,對於我們初學來說非常重要,我們應當怎樣去學習。清涼大師在這一句,註解得不多,但是註得很重要。「法雨潤種,已含實者解開,善未芽者信發」,這就是普度一切眾生。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句,「法雨潤種」。由此可知,世出世法裡面教學最重要。

      人,包括十法界的有情眾生,沒有證得究竟圓滿佛果之前,即使是等覺菩薩位還是要學習。中國諺語裡面常說,「活到老,學到老,學不了」,這個意思很深很長。實在講,還是佛法講得真實、講得徹底,等覺菩薩還是要學習,還是要勇猛精進,才能夠圓成佛道。如果我們自己覺得,修得已經差不多了,不需要再學,這是自暴自棄,永遠不會有成就。虛心學習,是一個真正有智慧、有志氣的人,他必具的德行。天天在學習,時時在學習,念念都在學習,道業才能快速成就。一切時、一切處,六根接觸的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無一不是我們學習的地方,「菩薩學處」。我們在經典裡面學習到的是一些原理原則,這些原理原則必須要落實在生活行為當中,才是真實智慧,才是真實的受用。由此可知,世出世間第一功德是什麼?學習。儒家的書籍《論語》,展開第一句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。《論語》上記載,夫子有時候一天不吃飯,一夜不睡覺,想來想去,最後得到一個結論:「不如學也」。聖人,他為什麼能夠成為聖人?好學。我們再看看哪一個佛菩薩不好學?於是我們才體會到,學習是世出世間第一真實功德。

      我們學什麼?學佛,佛是世出世間究竟圓滿的德行,他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,做了一個模範。佛在哪裡?佛在經典裡面。經典裡面所說的是佛之心、佛之言、佛之行,我們能夠依教奉行,這就叫學佛,學聖人、學賢人。一生幹這一樁事情,生生世世都幹這一樁事情。成了佛之後,這是功德圓滿,真的是畢業了,畢業之後要不要再學?還是要學。為什麼還要學?學給眾生看,不是為自己,是為眾生學的。就如同一個家庭,父母真正愛護兒女;現在真正愛護兒女的人我沒見過,一個都沒見過,那個愛都是假愛,都是害兒女,不是利益他;真正愛護兒女,父母要學,做給兒女看,帶著他學。像居士林,「耕心園」小朋友念《弟子規》,父母真正天天學《弟子規》,他的兒女一看到,爸爸、媽媽都學,他當然就學。你叫他學,你自己不學,小孩看到的時候,「你們做得都不合規矩,跟講得都不一樣」,到最後一揭穿,假的,他不學了。所以父母真正愛護兒女,學給兒女看。

      然後你才曉得,佛菩薩大慈大悲,他學,學給我們看的。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世間,「八相成道」。八相成道就是他一生修學的過程,他還要修學嗎?《梵網經》上告訴我們,他這一次到世間來示現是第八千次,不是初學成佛,不是的,早就成佛了。這一次是第八千次來表演,做出一個修學的樣子給我們看,我們照這個樣子去學習就成就。現在人能體會到這一點的,就不多了。

      這一次我在香港,我到廣州住了兩天,到海南島住了兩天,那一邊也有不少人發心做功德,做什麼功德?蓋廟、造大佛像,那都花不少錢。我就勸導他們,我說:這個功德不大。什麼功德大?菩薩捨身利益眾生,捨身救苦。中國內地現在開發大西北,大西北裡面很多非常貧苦的眾生,他們衣食都不足,沒有受教育的機會。諸位要曉得,普賢菩薩在《行願品》裡面告訴我們,「諸供養中,法供養最」。什麼是法供養?教育是法供養。為什麼不拿這些錢,到這些偏遠地方去建學校?李木源居士去看過,他還到內蒙看過,他告訴我,他看了流眼淚,哭了。他是很不容易流淚的人,看到那個情形哭了,全心全力幫助他們辦學。他告訴我,在那些地區建一個小學,人民幣只要十五萬。這一個小學建立,至少可以用五十年,五十年培養多少學生?你造一尊大的佛像、菩薩像,聽說要用幾個億,幾個億的時候你就想,我估計一下可以辦三、四千個學校,三、四千個學校你做的那是真實功德,這是真正的好事。

      人沒有受教育,沒有文化,永遠沒有前途,永遠沒有辦法發展,智慧是第一重要。所以我們發心幫助那個地方建小學、建中學,至少要教人能夠完成高中教育,他就能夠改善他自己的生活環境,他有謀生的能力。我們為什麼不去這樣做?為什麼要去蓋些廟?廟蓋好了,天天燒香,超度佛事,提倡迷信,將來這些出家人死了之後都到三途。我講的話不好聽,但是是真話。如果我們都懂得興教的話,到處建立學校,幫助兒童能夠受到好教育,我們出家人也可以到學校去教書。你們看到,天主教的神父、修女到學校上課的人很多,我們要走向這個道路。佛法,我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它是多元的社會教育。我在台灣的時候,我在學校教過書,那個時候叫文化學院,現在改成文化大學,我在那裡面教了五年。在當時出家人在學校教書只有兩個,曉雲法師跟我一個。我們要走進學校,這個重要。

      不走進學校,這些道場,李木源居士邀請我到這裡來,為我建的講堂,居士林五樓講堂是為我建的。我告訴他,講堂不可以有柱子,所以他上面加強結構,柱子取消了。我們經常在那邊講經,這是教育,社會教育。過去我是每天講,培訓班成立之後我講一天,把時間讓出來讓同學們練講。我們培訓班沒有什麼特長,沒有什麼特色,是古老私塾教學的方法。這個方法不是我們創造的,是祖宗代代相傳。歷代弘法的法師怎樣培成的?複講培養成的。我早年在台中求學,跟李炳南老居士學講經,就是複講。複講從什麼人開始的?諸位要曉得,阿難尊者開始的;集結經藏,阿難複講。所以佛家傳統這種教學,是阿難尊者傳下來的,他是第一代祖師。

      學教沒有別的,專心聽講,專心去複講、練習講,講到熟透了,自己就開悟,熟能生巧。我在台中求學的時代,我有心得,我曾經跟李老師講過,學會講一部經,這一部經要以最快的時間,連續不斷的講十遍,為什麼?熟。你要不很緊湊的連續講十遍,你會忘掉、生疏。所以到處找地方講,聽眾三個、五個都好,不一定要很多人。到人家家裡去講,人家家裡客廳,那怎麼個講法?張家星期一,李家星期二,王家星期三,我都約了好幾個同修家裡。因為什麼?你每天在人家家裡講,人家不行,不能接受的;一個禮拜一天,他歡迎。所以我就找個七家,我就天天都講。天天講什麼?講一樣的東西,這樣的時候,我這一樣就講了七遍。這七遍講完,再找七個人家,我就講十四遍。你要不這樣認真努力去幹的話,你怎麼能學得出來?

      所以跟同修們結緣是比什麼都重要,哪些人?老師的聽眾。老師講經聽眾很多,那個時候我們在台中,李炳南老居士一個星期講一次經,星期三在慈光圖書館,聽眾有四百多人。我們跟這些人結緣,搞得很熟,自己學會,才會到他家裡去講。你要跟他沒有緣的時候,他不答應你的。所以在老師道場跟大眾廣結善緣,結緣是為他們服務,照顧他們。我們在門口,就像現在的義工一樣,照顧他們,跟他們結緣。這樣就很熟了,將來我學了,跟他商量商量,「我禮拜一到你家去講好不好?」他就邀幾個朋友來聽。所以這種環境要自己去創造。

      我們現在講經,聽眾我看了一看,大概都超過一千人,你們同學們也要懂得廣結善緣,跟他們關係搞好,為什麼?我們同學多了,一個星期輪到一次不行,一個星期講一次學不出來。所以我們底下這個培訓班開學的時候,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,我把同學分成十個班,一個老同學帶一個班,你們這十個人就是天天有機會講。輪不到的,你自己動腦筋想辦法,找信徒,到人家裡去講,你才能夠練得成功。一個弘法的人才很不容易培養出來,一定要自己本身肯幹,本身不肯幹,再好的老師也枉然。老師只能教規矩,不能教你巧,熟巧一定要靠自己努力。在這個時代,工商科技都講分秒必爭,我們的練講也要分秒必爭,你才能搞得成功。而居士家裡面,能夠經常有法師到他家裡講經,他家有福,三寶護念、諸佛護念、龍天善神保佑,真正是自利利他。

      學講經的人一定要學釋迦牟尼佛,用人間的話來講「徹底犧牲奉獻」,不可以有絲毫名聞利養的念頭。諸位要曉得,有絲毫這些念頭,你的心裡夾雜不善,你智慧不會開,你的煩惱習氣不能斷。你要想把經講得好,要開智慧,憑記憶、憑讀誦,這個不行,這死的。連儒家都說,《禮記》裡頭有,「記問之學,不足以為人師」。要什麼學問?自己真正開悟。佛家講開悟,儒家也講開悟;中國古聖人講開悟,外國古時候聖人都講開悟。悟了之後,你的智慧、你的言語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,這是真實智慧。古德、佛菩薩的經典是個引子,引導我們,把自性智慧引導出來。你自己不認真、不努力,怎麼行?萬緣放下,不要怕死。一般人不肯放下是怕死,「我一切都放下了,明天沒得吃會餓死,沒得穿不凍死了」?就怕這個,所以不敢放下。我在好多年前,有一年基隆大覺寺老和尚,靈源老和尚,結夏安居請我去講《楞嚴經》。講堂的後面就是韋馱殿,隔一個牆那一邊供的韋馱菩薩,我就告訴大家不要怕死,如果我們真正發心弘法利生,續佛慧命,如果餓死了、凍死了,韋馱菩薩撤職查辦。他幹什麼的?他護什麼法?接受這麼多人供養,他的職責要是做不到的話,你想想看他是不是應該撤職查辦?

      「信佛」非常重要,只要我們心地真誠,沒有一絲毫委曲相,必定得諸佛護念,護法善神保佑,你操什麼心!你就敢放下了,一絲毫的罣礙都沒有。由此可知,我們學佛的人,真正能相信佛的太少太少了,沒有幾個人相信佛。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,這有什麼法子?所以常講佛菩薩不靈,佛菩薩當然不靈,你相信你自己,佛菩薩不再管你、不再為你操心,你自己會想辦法。我們必須把一切都交給佛菩薩,自己專心向學,自己這一生無論是順境、是逆境,全是佛菩薩安排的。這個方法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我相信,我接受。頭一個決定沒有怕死的觀念,生為佛法,死也為佛法,我們道業才能成就。絲毫的疑惑,畏首畏尾,都是道業上的重大障礙。佛在經上都說的,《無量壽經》上也講過。

      由此可知,今天我們要講到真實功德,真實當中的真實,是培養弘法人才。這是真實當中的真實,能夠幫助一個人成就,比你建一千所大寺廟的功德還要大。建廟、造佛像固然有不思議的功德,但是沒有人弘揚、沒有人講解,它就變成迷信,變成誤導眾生。人能弘法,非法弘人,所以培養弘法人才是世出世間第一功德,誰知道?可是這樣的人才,不要說出世法,世間法好的人才,古人常講可遇不可求。學人本身要具足善根,這個善根是多生多世所修的,不是這一生培植的。這一生遇到了善知識,遇到了殊勝的法門,遇到一些同參道友,這是緣、增上緣,因緣聚會,成果就現前。李木源居士在此地辦培訓班,這是緣;諸位同學發心到這個地方來學習,過去生中都有非常深厚的善根;沒有這個善根,縱然遇到這個緣,也不能成就;必須善根因緣聚會,你才能成就。

      而使我們退心,使我們退轉,這在佛法裡面講,統稱之為魔障。惡緣多,太多太多了,《楞嚴經》裡面佛給我們講五十種陰魔。五十種,種是種類,每一類裡頭都無量無邊,所以菩提道上要想一帆風順,這是決定不可能的。你要有能力認識魔障,有能力克服魔障,你才能成就。哪些是魔障?你一定去讀《楞嚴經》,經裡頭說得詳細。五陰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每一條佛說了十種,經文佔了一卷半,確實說得詳細。我們今天所接觸到的那些魔障,都不出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。昨天我們聽說一個同修練法輪功出了問題,也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魔,那不是佛。

      《八大人覺經》裡面只提了一個綱領,講四種魔,四類。四類:頭一個是「五陰魔」,第二類是「煩惱魔」,第三類是「死魔」,第四類叫「天魔」。天魔是什麼?包括現在我們身外六塵種種誘惑,我們講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,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六塵,五欲六塵在外面誘惑你,這是屬於「天魔」。其他三類都是屬於本身的,五陰是本身的,煩惱也是本身的,死魔也是本身的,我們要認識清楚。所以真正覺悟,他一定是有高度的警覺,在我們周邊步步都是陷阱,處處都是跟魔在接觸。魔沒有關係,你認識他,他就不能害你;你不認識他,你就被他所害。佛教給菩薩六度法門,「六度」就是破六種魔障。布施,布施是對付慳吝的魔障,貪慳這是魔障;持戒是對惡業,忍辱是對瞋恚,精進是對懈怠,禪定對散亂,般若對愚痴。這是菩薩六大障礙,佛教給我們這六個方法對付它,我們要懂得。

      在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十善是基礎,無論修學哪個法門,無論修學哪個宗派,不論是大乘、小乘,顯教、密教,宗門、教下,這是基礎,都要從這個地方學起。佛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面講「淨業三福」,淨業三福是基本法、基礎,頭一條: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《十善業道經》就是講這四句,詳細給我們講解,怎樣把十善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應用在菩薩六波羅蜜,怎樣應用在四攝法裡頭,這個我們前面都讀過。

      今天我們讀這一段經文,菩薩他『得開發無邊眾生清淨信解心』。這是四弘誓願裡頭一條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他落實了。要想落實度眾生的本願,頭一個要度自己,這是佛在經上常說的。菩薩沒有度自己,而發心度他人,無有是處。我們要記住,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,怎麼能度別人?可是有些大乘經上也說,自己未度,先度別人,這是菩薩。那是什麼菩薩?地藏菩薩。自己沒度,自己還是菩薩,沒有成佛,叫沒度。他是等覺菩薩,先幫助別人成佛,然後自己再成佛。不是說我們,我們是凡夫,生死輪迴都出不了,還先度別人,怎麼個度法?

      先度別人,再度自己,那是什麼人?最低限度是阿羅漢。他已經超越三界,他見思煩惱斷了,已經證得正覺,無上正等正覺他證得正覺,這個時候發了大慈悲心,自己不想把自己的果位向上提升,就在現前果位,停在現前果位,幫助一切大眾,是這個意思。經文,千萬不能會錯意思,會錯意思的還真有,真不少。我就遇到一些法師,也都算是不錯的,看到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他搖頭。我問他,他不想生淨土,他做什麼?來生還當法師度眾生,他發這個願。這個願發得沒錯,來生能不能得人身?問題嚴重了。來生如果墮三途怎麼辦?這些他沒想到,他就不懂了。

      我們今天把這個道理搞清楚,事實真相明白了,我們發心先取淨土,決定往生極樂世界。只要跟阿彌陀佛見了一面,你發大慈悲心要度這些苦難眾生,行!極樂世界打個轉回來,你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你不會退轉。四十八願末後的五願,就是為這一類眾生發的,他真正能夠捨已為人。捨己為人的基本條件,是在六道輪迴裡頭決定不迷,決定不會隨業流轉,他有這個本事、有這個能力。如果還會隨業流轉,你是凡夫;凡夫發心行菩薩道,不可能。所以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能力,到什麼時候我才可以怎麼個作法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知道怎樣幫助自己,也知道怎樣幫助別人。

      幫助別人裡面,續佛慧命是第一。過去我聽說趙樸老講過,佛教裡頭他說第一是培養人才,第二還是培養人才,第三還是培養人才,這是真正肯定認識到了。培養人才需不需要辦個培訓班、辦個佛學院?如果有這個緣分,這是好事;沒有這個緣分,教一個、教兩個也行。達摩祖師到中國來,沒有辦培訓班,沒有辦佛學院,只教一個慧可,就行了。慧可也只教一個僧燦,前面五代都是一脈單傳。到第六代,惠能大師他教得多了;但是他也沒有開佛學院,也沒有開培訓班,他教了四十多個人。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祖師做出榜樣給我們看,我們有個小小的道場,有個兩、三間小房子,住兩、三個人就行,就可以教。教的方法沒有別的,天天練講。如果我們有兩個人,有一個人跟我學,我就讓他天天講,我做他的學生,我來天天聽。他真的講個三年、五年,他學成了;講個十年、八年,他根紮下去了。問題就是你有沒有這個心願,你肯不肯這樣作法。決定不是一定要開班教學,不是的。真正開班教學,這是最近,這個歷史很短。前清以往,都沒有正式開班教學的。

      古時候,弘法的法師是怎麼樣學成的?古時候寺院庵堂都是學校,每天講經;而且講經就是上課,時間長。我們在史傳裡面看到,清涼大師他老人家住五台山,一生講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五十遍。你們想想,我們在這裡學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要從頭到尾講下來,一遍我們現在都覺得要好多年,他一生怎麼可能講五十遍?我給他老人家算,他一年講一遍。一年講一遍行不行?行!怎麼個講法?每天講八個小時。一年一部《華嚴經》,一天八個小時。我們現在這個講法,我們實在講無論在體力、在智慧,在各個方面,我們不能跟祖師相比。我們如果每天講兩個小時,這一部《華嚴經》四年圓滿,可以講得下來;一天八個小時,一年圓滿。清涼長壽,活了一百多歲,他行。

      傳法的弟子是從聽眾裡面選拔出來的,選什麼樣的條件?有能力複講。這是你的才,再看你的德行。才與德俱優,老和尚就選拔這個人擔任複講,各個都是複講成就的。複講的標準是要能講到八成、九成,不容易。你今天聽經聽兩個小時,明天你來複講,複講老和尚今天兩個小時所講的,你去上台講不可以少過一個半小時,少過一個半小時不及格,你沒有能力學。你要能講到一個半小時,或者能夠講到一點四十分、一點五十分;你有這個能力,你可以學教;你沒有這個能力,你不能學教。所以這樣的人一定是心地清淨真誠,而且博聞強記,他能記得住,聽了一遍他不會忘記,他能記得住。複講只能講老師的東西,不可以加一點自己的東西進去,決定不可以,是這樣培訓出來的。我們要照古人這個標準,可能一生一個人都找不到,你到哪裡去找?

      古時候學講經不容易,現在利用這些科學工具,中人之資都能夠學得出來。為什麼?我一遍聽了沒有聽懂,我再聽第二遍,再聽第三遍,甚至於我把這個錄像帶聽一百遍、聽兩百遍,行了,都會講了,只要肯真幹。過去我在美國洛杉磯,有一位趙立本居士,他專門學《六祖壇經》跟《金剛經》,他就學這兩部。拿到我的錄音帶去聽,他聽了二十多遍的時候來跟我見面,告訴我他聽了二十六遍,非常歡喜。他告訴我,他一生只學這兩部經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,問我可不可以?可以,決定沒有問題。要學講經,這二十六遍還不夠,我跟他講至少要聽一百遍,他相信,他真幹。聽說現在在美國,到處講《壇經》講《金剛經》,很受歡迎。他原來是大學教授,加州大學的教授,現在退休,到處去講經。這正是古人所謂,「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」。你自己要有這個認知,要有願力,還有一分歡喜,這是一樁樂事,不是苦事,苦事就不能夠耐久。你在學習裡頭快樂,有樂趣在裡面,那時間就會長久,真的是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。有喜悅在裡面,你就會成功。

      「喜悅」,你是真正得到佛法殊勝功德利益,這個利益是智慧。真的幫助你開智慧,真的幫助你斷煩惱,幫助你逐漸契入佛菩薩的境界,過佛菩薩的生活,你得大自在。雖然跟一切眾生在一起,和光同塵。你對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,跟世間人完全不相同。這是佛法裡面講的「轉迷為悟,轉凡成聖」,確確實實在一生當中可以做得到的,問題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做?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放下煩惱習氣,這是頭一個關鍵。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勉勵同學,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聞利養、放下五欲六塵、放下貪瞋痴慢,這十六個字是菩提道上的嚴重障礙,這十六個字裡頭有一、兩個字你就成就不了。根本的就是自私自利,在《金剛經》上講我相、我見,自私自利就是佛講的我相、我見。你還有我相、還有我見,你是凡夫,你不是菩薩。我見、我相這個念頭,這叫輪迴心。輪迴心學佛,還是不能夠離輪迴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所以真正學佛是從這個地方轉過來,把輪迴心轉變成菩提心,從這裡學起。

      三十七道品,今天我們早晨在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講到的,「四念處觀」就是轉輪迴心為菩提心。這個方法講得很具體,教給我們,這是古德所謂「最初方便」。如果我們把這一條疏忽掉,以輪迴心來修佛法,《楞嚴經》上世尊有個比喻,譬如蒸沙作飯,因地錯了。你想煮一碗飯,但是你用沙去煮,沙怎麼會煮成飯出來?你完全搞錯了。怎樣才能成佛?菩提心才能成佛。菩提心才能超越生死輪迴,才能超越三界,輪迴心是決定不能超越的。學佛的人多,太多太多了,成佛的有幾人?什麼原因?輪迴心修學佛法,最後還是不能脫離輪迴,道理在此地。

      我們首先如何能叫自己得「清淨信解心」。這裡說了一個「信」、一個「解」,信、解要加上「清淨」,清淨是決定沒有疑惑。你有疑就不清淨,你夾雜就不清淨,信解心很難建立。頭一個是信,清涼大師判《華嚴經》為四分:信、解、行、證。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,「道」是修道、證道,「元」是根源,無量無邊的功德是從信心生的,所以稱為「功德母」,「母」是能生的意思。我們要怎樣建立自己的清淨信心,有清淨信而後才有清淨解,這個實在講是最難的。看起來好像容易,實實在在太難太難了。

      我自己學佛,學佛七年才出家。這七年我學會講經,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,白聖法師就邀我到他三藏學院去上課,講經教學。出家兩年之後,才受戒。我教佛學院的時候只是剃度,沒有受戒,不但比丘戒、菩薩戒沒有受,沙彌戒也沒受,我就在佛學院上課。兩年之後,才受戒。受戒完了之後,到台中看老師,李炳南老居士。我還沒有進門,他遠遠就看到我,笑著指著我:「你要信佛」。到我走到面前,還說了幾聲,「你要信佛」。我們已經學佛這麼多年,已經出家了,還在佛學院講經教學,又受了大戒,教我兩個字要「信佛」,那難道不信佛嗎?他在用這個做題目,給我做了一番開示,我這才恍然大悟。他說:多少老和尚出家一輩子,活到八十、九十,死了,都不信佛。

      諺語裡頭有一句話說,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」,為什麼?不信佛。什麼叫做信佛?信裡頭要有解、要有行、要有證,才叫做信。單單信,信裡頭沒有解、沒有行、沒有證,這不信。所以我們才懂得,信、解、行、證這四個字,每一個字裡頭都具足其他的三個字;如果不具足,那就都不是。《華嚴經》上說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,就這個道理。「信」裡面有解、有行、有證,「解」裡面有信、有行、有證,「行」裡頭有信、有解、有證,「證」裡頭有信、解、行。老師把這個意思告訴我們,我們才知道。單單說「我相信了」,問你佛法是什麼?一竅不通。這不是真信,這迷信。社會上稱佛教徒是迷信,說的話沒說錯,說得不為過,迷信的人真多。

      佛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大學問,我們看經文字字句句含無量義,而且每一個意思都是圓滿的,每一個字也是圓滿的,任何一個字都把整部經文融攝在裡頭。我們要能看得出來,要能體會得到,才真正能成就自己的「清淨信解」;有清淨信解,而後就有「清淨行證」。後面有個『解脫門』,「解脫門」就是人家證入了;不證入,哪裡能有解脫?從「清淨信解」,以「行證」,成無上道,「信解行證」是教學。

      我們從這裡一看就知道,華香妙光菩薩,這個主晝神是菩薩,是諸佛如來示現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,這是現主晝神的身分來幫助一切眾生的。主晝神在佛法裡面表法表哪一類,我們要清楚。白天從事於工作的都是主晝,後頭還有「主夜神」,主夜神是什麼?是夜晚工作的。現在有很多人工作,有人白天,有人上夜班,有小夜班、有大夜班,上夜班的主夜神,白天工作的都是主晝神。神是站在領導地位的,站在指導地位的,都是屬於這一類。

      主晝再加上主夜,這就是晝夜不間斷。佛教給我們,「晝夜常念善法」,晝跟夜合起來就是不間斷。念佛法門,佛菩薩教導我們,念佛重要的原則是「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」。大勢至菩薩在《念佛圓通章》裡面,跟我們講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「淨念」就是清淨信解、清淨行證,那是淨念,裡面沒有懷疑、沒有夾雜,「相繼」就是日夜都不斷,這是念佛法門最高的指導原則。「都攝六根」這一句話的意思,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,決定不會被外境誘惑,不會被外境動搖,這就叫都攝六根。不是叫你眼不看、耳不聽,不是的。攝是什麼?不為它影響,就是禪定的意思。禪是不被外境誘惑,叫做禪;如如不動,這叫定;都是從《金剛經》裡面說出來的。

      佛在《金剛經》裡面教須菩提尊者教化眾生,教化眾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?告訴他兩句話: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不取於相就是禪,如如不動就是定。六祖在《壇經》裡面講禪定,這個意思是根據《金剛經》來的。我們今天說得淺顯一點,外不著相是禪,內不動心是定。再說得白一點,外不受誘惑,這就是禪;內裡頭不起心動念,這是定。所以功夫在哪裡用?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用,看看我眼見色、耳聞聲,還會不會動心、起念頭?如果動心、起念頭,錯了。天天在這上練功,練到境界現前,順境不生貪愛心,逆境不生瞋恚心,永遠在境界裡面保持清淨心,你的功夫就在增長,就進步。順境裡頭起貪愛,逆境裡頭起瞋恚,你煩惱現行,你就墮落了,你所修行的功夫全毀掉了。將來怎麼樣?那是李老師常講的,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,你還是搞六道輪迴,你還是免不了三途苦報。

      真正功夫不是說每天佛號念多少,每天經念多少遍,那不是功夫。真正功夫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你還會不會起心動念,你還會不會起貪瞋痴慢,這叫真功夫。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要把這些貪瞋痴慢放下,一心求生極樂世界。所以心才動,趕緊「阿彌陀佛」,把這個念頭壓下來。在順境不生貪戀,逆境不生瞋恚,一句阿彌陀佛把我們的心擺平,心恢復到清淨。所以供佛時,供具裡頭最重要的是一杯水,其他的,香都可以不燒,燈都可以不點,最重要的供一杯水。水代表什麼?「清淨信解」。那不是佛喝的,佛菩薩不喝,是提醒我們自己,看到這一杯水,「我的心要像水一樣清淨,要像水一樣平等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決定不起波浪,決定不被污染」,這叫真功夫。這個時候你想生極樂世界,只要發個願,就往生了。為什麼?心淨則佛土淨,你的淨業成就了;只要你想去、肯去,阿彌陀佛一定來接你。換句話說,你的心不清淨,你想去,阿彌陀佛也不會來接你。為什麼?因為你到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人都是清淨的,你不清淨,天天跟他們要吵嘴、要打架,把極樂世界的秩序都搞壞掉,所以佛不會來接引,一定要懂這個道理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