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678 B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六七八卷)  2006/12/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678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賢首品第十二」,第四段「無方大用」,我們看清涼大師的《疏鈔》。「略辨十門三昧業用,一、圓明海印三昧門」。《華嚴經》所說的海印三昧十義,第一條,「無心能現,謂如來三昧,法性平等,離諸名相,不加功用,而能顯現一切諸相」。學《華嚴》,學一乘佛法,這個海印三昧的十義非常重要。前面跟諸位介紹過,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,都是依海印三昧。無方大用就是無量無邊的作用,就是現身說法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應該說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。所以佛沒有身,佛也沒有法;如果有身,就不能夠隨心應量,如果有法,就不能夠應機說法。

      所以第一條裡面就給我們說明無心能現。無心是真心,無心是說什麼?沒有妄想心、沒有分別心、沒有執著心,是說的這些。如果再要跟你細說,那就是無量無邊。六祖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略略舉個例子,就講了十幾種。沒有不善的心,沒有邪迷心,沒有害人的心,沒有惡毒心,沒有嫉妒心,沒有諂曲心,乃至於貢高我慢,統統都沒有,不善的;善的也沒有。善、不善統統都沒有,那就是真心。講到究竟之處,無心是不起心、不動念。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起心動念是無明,就是妄想,所有一切善與不善統統從妄想裡面變現出來的。妄想,起心動念是個根。你果然做到不起心、不動念,恭喜你,你真的成佛了。

      到這個時候你才知道,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,虛空世界十界莊嚴,全是真心所現,就是無心能現。真心所現跟無心能現是一個意思,為什麼?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。你看佛在經上講,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能現就是德能,相是所現,德是能現,相是所現,智慧是能知、能覺。這是自性本具的,要知道!

      所以說法性平等。這個平等,佛有,眾生有,眾生裡面講的十法界,十法界都有。不但十法界有情眾生有,無情眾生也有,無情眾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礦物。像植物還是屬於生物,有生老病死是動物,植物有生住異滅,都算是生物。礦物就沒有這個現象,礦物有成住壞空。那我們要問,礦物有沒有智慧德相?有,礦物是相,相分。能現的是無心,就是真心,真心具足能所,具足能知、能覺。所以沒有一法不具足,沒有一法不平等。這裡面曉得,它無名無相。相是幻相,要知道這個幻相不存在。我們在華嚴會上講了很多次,有沒有聽懂的?沒有。怎麼知道沒聽懂?因為聽懂你就入了境界,你就不是凡人,至少你也是十信位的菩薩。十信位菩薩是聖人,不是凡人。

      初信位的菩薩,見思煩惱裡面的見惑斷掉了,雖然沒有離開六道輪迴,決定不墮三惡道,決定沒有錯誤的見解,就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的看法絕對沒有錯誤,聖人。我們沒有一個人達到這個境界,那也就是說沒聽懂,只是聽說有這麼回事情。聽說有這麼回事情也算不錯了,為什麼?阿賴耶識有個種子。這個種子現在不起作用,什麼時候起作用?我們的煩惱斷了,它就起作用。不再執著身是我,這是見惑裡頭第一條。見惑也是無量無邊,世尊說法為了方便起見,把它歸納為五大類,這第一大類。不再執著身是我,你再想想,他會不會執著我所有?我都不執著了,怎麼會執著我所有?這個衣服是我所有的,我們今天住的房子是我所有的,所謂是資生之具,這些用具統統都是我所有的。初信位沒有證到!初信位證到了,這些念頭沒有了。在這個世間什麼都隨緣,知道什麼都不是我的,包括身體。那什麼是我?靈性是我,這就對了。

      不再執著邊見。什麼是邊見?我們常常講,自己跟一切人事物有對立,這個對立的念頭就是邊見。譬如什麼?有我、有你、有他,我不是你,他不是我,二邊,這個見解是錯誤的。什麼是正確的?你看看大乘教裡面講不二法門,不二是正確的,二就錯了。眾生跟佛,眾生不是佛,佛不是眾生,這個觀念錯誤。什麼是正確的?眾生就是佛,佛就是眾生,生佛不二,這正確。所以,給你講正確的你不相信。哪有這種事情?眾生不是佛,佛不是眾生,這是正確的;凡夫永遠執著錯誤,不知道正確。佛家講「正知正見」,我們的見解錯誤了。雖然讀了佛經,講得頭頭是道,毛病、習氣總是改不過來,在日用平常當中依然執著,堅固的執著,你說怎麼辦?所以說不了解事實真相。這個事實真相,佛經裡面講的諸法實相,不知道!

      再有成見,我們講成見很深。佛把成見歸納為兩大類,一個是因上的,一個是果上的;修因上,佛叫戒取見,果上叫見取見,全錯了。那要怎麼樣才不錯?你把執著放下就對了,不再執著了。執著放下少分,就入華嚴境界,就是我們講學《華嚴經》,你就證到《華嚴經》初信位的菩薩。放下一半,你就證到阿羅漢,這《華嚴經》裡面講的,六信、七信的菩薩。如果再能夠把分別妄想統統都去掉、都斷掉,你真的明心見性,明心見性就是佛,在《華嚴經》是初住以上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就是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,法身菩薩。法身菩薩就是真佛,不是假佛。他無明破了,也就是說他再不會起心動念了,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嘗味,絕對沒有起心動念。這個境界叫大般涅槃,前面跟諸位說過,這是真功夫。我們學佛,在哪裡學?就是在一切境界上先學不執著,你要是離開這些人事環境,沒有地方修。

      蓮池大師《竹窗隨筆》上有個故事,對我們來說很有啟發性。他記載一位老法師,也是蓮池大師的朋友,住山,在山上修行,跟村里隔絕,不下山。多少年?二、三十年,心地清淨,受人尊敬。有些人上山看到老法師修行這麼好,於是禮請法師到城裡面去講經、去說法,他答應了。下山之後,在城裡沒有住多久,分別執著統統都起來;換句話說,貪瞋痴慢都現行了。所以蓮池大師就跟他說,他說有老修行住山,幾十年不下山,下山沒有多久心就動搖,自己沒度,被信徒度走了。他就問,是誰?哪一個?蓮池大師說,就是你老兄!一句話把他點醒。這說明什麼?不接觸大眾,你的定是假的,沒有經過考驗,境界現前自己做不了主,煩惱習氣統統現行了。

      真修行,古人說得很好,水裡面開的蓮花有什麼了不起,很平常;火裡面開的蓮花才希奇。火裡是什麼?經過鍛鍊的。你在紅塵裡面,充滿了誘惑,你還不被誘惑,你還能守住清淨心,真功夫!道理在此地。這個大家想想真難,財色名食睡放在面前能不動心嗎?怎麼樣才能不動心?首先曉得是假的。所以,佛法確實知難行易。為什麼會起心動念?不知道事實真相,知道事實真相就不會了。對於事實真相說得最透徹、最明白的,無過於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它告訴我們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它告訴我們,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。不可得裡面你要得,不可得裡面你要起心動念,不可得裡面你要分別執著,那你不叫自找麻煩嗎?這就叫迷惑顛倒。

      了解事實真相之後,那就不一樣了,你的心永遠不動,無心,無心是無念,絕對不會起心動念。來到世間你不是業力來的,因為你沒有業,不起心、不動念還有什麼業?起心動念造業,無始劫的習氣都會現前;不起心不動念,沒有了,業消掉了、消盡了。雖有習氣,不礙事,習氣不起作用,習氣決定不礙現身說法。它對於覺性有點障礙,就是你覺得不圓滿,但是決定不退轉,淨宗講的圓證三不退。在這個地步的時候,決定是無心,所以他能現、能說。像釋迦牟尼佛當年應化在世間,能現、能說,為什麼?無心。

      在中國出現一個我們可以說真的是活佛,不是假的,禪宗六祖惠能大師。他能現身,他能說法,為什麼?他無心。怎麼知道他無心?你看他說的偈子,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」,那就是無心。神秀大師不如他,神秀大師他有一物,所以他還有染淨,還有能所;換句話說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,只是比一般人淡一點而已,沒斷。能大師他斷了,我們要學就要在這上下功夫。這個經重不重要?不能說重要,也不能說不重要。沒開悟之前,做一份參考資料,這就重要;悟了之後,不重要。你想想,惠能大師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無論什麼經,你念給他聽,他全懂,他就能跟你講解。他需不需要經?不需要。經在哪裡?自性本有的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不離自性,在此地講不離海印三昧。他證得海印三昧,海印三昧就是自性本定,就是一般所講的大般涅槃。

      本來是無心,本來是無念,你為什麼偏偏起心動念?本來沒有名相,本來不加功用,這是上上乘法,對上上根人說的。我們是什麼根機?自己要承認,我們是下下根。下下根要不聽老人言,你這一生哪有成就!所以我們要培養,把自己的根性往上提升。從哪裡培養?老人是佛菩薩,教我們從哪裡做?持戒、修定、開慧,就是戒定慧三學。你不持戒怎麼行?戒好難持,這條我做不到,那條我做不到。凡是你做不到的,都是你的習氣。習氣是病,戒是藥,這條戒就治你這個病;你要不能持,你的病永遠不能好。

      不殺生,戒殺生的病。我沒有殺生。蚊子咬你,你殺不殺牠?不知不覺一巴掌打下去,死了。走路沒有看清楚,地上螞蟻就踏死了。還有看到不順眼的人,心裡恨,雖然沒有殺他,殺的念頭沒有斷。受人家的侮辱,懷恨,要想辦法報復,這都屬於殺生。殺生的範圍很廣大,你還會有這種念頭。佛制定這條戒,這條戒叫性德,你今天所做所為是違背了你的性德。佛制定戒律沒有別的,無非叫你回過頭來,回歸自性,你才能見性成佛。

      所以,我們常常提到不許可,不是不許可別人,不許可自己。於世出世法裡面,對一切人、對一切事、對一切物有對立的念頭,這個念頭不好,這個念頭是邊見,是屬於見煩惱;換句話說,障礙你入門。《華嚴經》入門是初信位菩薩,你就永遠沒有法子證得初信位。所以不能對立。決定不能有控制的念頭。對立是屬於無明,控制是屬於塵沙惑,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分別,佔有是執著,這是根!無明的根,分別的根,佔有的根,這個根不能有,要把它拔掉。於名聞利養、財色名食睡決定沒有佔有的念頭,不但沒有佔有,控制都不可以有,你才能持戒。這兩個念頭沒有拔掉,十善、五戒你就做不到。

      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要放下。放下什麼?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支配的念頭,放下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,心就清淨了。心要一清淨,十善、五戒自然具足,為什麼?自性裡頭的性德,本有的!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淫欲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自性裡本有的。只要你把,妄想暫時不談,就是把分別執著放下,就沒有了,統統具足。惠能大師二十四歲開悟,五祖衣缽傳給他,他受了戒沒有?連三皈都沒有受過,一次經沒聽過。黃梅住了八個月是做苦工!那個時候,古時候規矩是這樣的,進入佛門,你要想剃度出家,先跟常住做義工五年,修福。你不修福,剃頭之後就去享受,你有多大的福報?

      我沒有出家之前,到寺院裡面去做義工,去服務,服務五年,我修福。我服務大眾,照顧大眾五年,然後我出家,才有資格接受別人對我服務,你看這個多公平,這才合理。自己什麼奉獻都沒有,一下就想別人來供養,釋迦牟尼佛都不是這樣示現的。為什麼?你那個完全違背自性,違背性德,那就是自私自利,錯了。這種錯誤的思想、見解、行為就是你修行的障礙,業障!怎麼消業障?服務。

      我在沒有出家之前,在家學佛,是受了三皈,沒受五戒,只受了三皈,在章嘉大師那裡受三皈。我三十歲把工作辭掉,到埔里印弘茅蓬跟懺雲老法師學習,懺老法師分配給我的工作,就是茅蓬裡面的義工。茅蓬很小,連我自己住了五個人,三位出家人,懺雲法師,達宗法師,菩妙法師;居士,我三十歲,還有位七十歲的老居士,朱鏡宙老居士。你想想看,所以茅蓬裡所有的工作我一個人做,茅蓬的清潔、衛生,一個人做。我還要去砍柴,水不要挑,山上有泉水,我們用竹子,把竹子劈開,裡面的節打掉,竹子一根接一根,把水引下來,從山上引下來,所以水就不要挑了。我燒飯,做廚房,我在山上住半年就做半年,洗衣服、挑糞,一個人幹,一家就一個人。

      山上沒有電燈,晚上點小蠟燭,所以睡得很早,八點鐘就睡覺,兩點鐘起床。起床的時候,拜佛,做早課,早課做完之後,我就開始煮早餐。懺雲法師早晨的稀飯他要加豆漿,所以我就學會自己磨。晚上晚課做完,就是八點鐘之前,把黃豆、花生泡起來,泡一小碗,到早晨時候拿來磨豆漿。那豆漿裡面是黃豆跟花生在一起,很香,煮在稀飯裡面,非常營養。所以我還能做十幾個菜,有些信徒上山,接待,廚房我是大廚,什麼都能做。你不培福,福報從哪來?

      再利用工作之餘,誦經、拜佛,懺雲法師要我消業障,每天規定我拜八百拜,早晨拜三百拜,晚上拜三百拜。在茅蓬裡晚上不吃飯,只有早餐,中午的午餐,晚上大家都持午。中午午餐之後拜兩百拜,消業障。我才住半年,拜了十幾萬拜。以後離開印弘茅篷,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,於是我就走上講經教學的路子。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,住在慈光圖書館,我是慈光圖書館裡面的義工。那時候圖書館裡面工作人員三個人,什麼都能做,什麼都會做。我們說我們能幹,還比不上我們老師,李老師也是一流的大廚。我們只能做十幾個菜,他大概能夠做一百多樣菜,樣樣內行。李老師告訴我,單單豆腐,他就可以做二十多種不同的花樣,豆腐席。不但教我們佛法,教我們儒學,生活方面統統指導。我跟他的時候,老人七十歲,我好像是三十一歲,他老人家七十歲。

      所以,無論在家、出家修行,你要是不能吃苦、不能持戒,就什麼都不能成就。世尊入滅之前交代後人,「以戒為師,以苦為師」,我們要知道。所以出家人獨立生活過慣了,不會寂寞,一個人能活得下去。李老師他在台中,他是一個人住,住個很小的房子。他老人家住的房子,大概就是我現在在跑馬地的房子差不多大,合此地講是一千三百呎。什麼都是自己料理,他不讓人照顧他,消業障。學生那麼多,拒絕,每天自己燒飯,自己洗衣服。到什麼時候才接受別人替他做?九十五歲。九十五歲的時候,同修要求,他才點頭答應,九十五歲之前都是自己料理。這個說明什麼?說明身體健康,有能力做。九十五歲之後,兩次食物中毒,身體一下衰下去,接受兩個同學照顧他。你看以前小房子裡面生活一個人幹,現在兩個年輕人幹,兩個年輕人不如一個老人。

      所以我們這個修學,成就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,現在年輕人,這樣的生活他過不了,他認為太苦,他還會有什麼成就?愈來愈艱難,怕苦!從小沒吃過苦,所以怕。我們遇到這個環境,生活在中日抗戰期間當中,生活非常苦。我是從十歲開始,父母就訓練我燒飯、洗衣服、做家事。為什麼?戰爭當中,一下一個戰爭打下來,可能家破人亡。你一個人要能活得下去,所以要受嚴格的生活訓練,你要自己能照顧自己。那是戰爭逼出來的,你要不學,誰都沒法保障你,逃難的時候舉目無親,所以自己什麼都要會。我們現在把這些故事講給人聽,給大家做參考。在生活環境裡面培養出大慈悲心,看到眾生可憐,流離失所。我們自己年輕,看到可憐的人還能夠幫助他、照顧他,積點福德。從小就要學忍辱,你不能忍你就活不下去,在實際環境裡面鍛鍊出來的。

      現在我們提倡的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十善業、《沙彌律儀》,這是儒釋道的基礎。你去看看,你是不是統統都能做到?跟你講,這是性德,你自己本來就是這個樣子。現在怎麼樣?學壞了。不是你有心學的,無意學的,為什麼?環境,惡習氣在薰習。你每天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接觸到的,長時間的薰習,把自己的善根、福德統統障礙住、蓋覆住,智慧沒有了,德能沒有了,相好沒有了。幸虧總是過去生中有點善根,這一生你遇到佛法;如果不遇到佛法,一直這樣被惡習氣薰染下去,你來生的前途是三惡道,人天沒分。

      為什麼?你打開《十善業道經》,中品十善,來生還能得人身;換句話說,十善業展開,你把《十善業道經》念一遍,你自己能不能做到一半?一半沒把握,要做到百分之六十、百分之七十,算是中品,來生不失人身,不容易!為什麼做不到?就是你沒有更下面的基礎,那就是《感應篇》跟《弟子規》,這是做人的基礎。所以我昨天跟大家講,學習弟子規是學做人,我們本來做人就是這樣子。不學弟子規,就是不學做人,不學做人那就到三途去了,餓鬼、地獄、畜生,就三途去了。你要不要做人?你要做人,就不能不學弟子規,不能不學感應篇、十善業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休息幾分鐘。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前面我們學過「無心能現」,接著我們看第二個義。第二個是「現無所現」,這句的意思深了,「謂如來三昧,隨眾生心,現種種相,如光如影,了不可得」。這裡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隨眾生心,正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所以,十法界眾生心不同,自性所現的境界當然也就不一樣。下面告訴我們,雖然現種種相,可是這個相如光如影,了不可得。光是什麼?像我們照鏡子,鏡子裡面所現的,這是光;影,我們人站在陽光下面,看到地上現的影子。就是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夢幻泡影」,了不可得,不是真的。凡夫麻煩在哪裡?把這些夢幻泡影以為是真實,所以他才起分別執著。如果知道事實真相,真相是夢幻泡影,了不可得,雖現相,他決定不會起分別執著。這是什麼人?這就是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。

      應化在十法界裡面,有相,不是沒有相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確實示現跟我們人相相彷彿,在這世間也度過八十年,他老人家八十歲入滅的。我們在佛經上所看到的,所謂八相成道,這是示現。像祖師、菩薩、羅漢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,他們現的有相,雖現的有相,他跟我們不一樣的,就是他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我們今天吃的虧,就是我們在不可得裡面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我們錯在這裡。跟諸佛菩薩應化完全不相同!我們有煩惱、有業障、有生死、有輪迴,日子過得不自在,苦不堪言。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沒有生死、沒有煩惱、沒有業障、沒有輪迴,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我們要怎樣才真正能夠學得像佛菩薩?沒有別的,佛在經教裡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本來就是!你為什麼不肯放下?

      從什麼地方放下?從日常生活當中放下,放下分別、放下執著。執著是什麼?我想怎樣怎樣,我要怎樣怎樣,嚴重的執著。你有執著,就不能隨緣,不能隨緣,一定跟別人起矛盾、起衝突,那就造業了。所以要知道隨緣,隨緣就是學不執著。我的老師,兩個老師,早年是章嘉大師,以後跟李老師,這兩個人都不執著。我親近他們的時間都很長,現身說法,做給我們看。很隨和,什麼都好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,沒有一樣不好。飲食很簡單、很隨便。我們有的時候,這個太鹹了,那個太甜了,他沒有這種念頭。實在吃得太鹹,你要去向他請教,他會跟你說,鹹有鹹的好處、鹹的味道,淡有淡的味道,一笑了之。絕對不會說,你這個太鹹,你那個做得不好,沒有,從來沒有聽到他說過這些話。

      因為我常常跟李老師在一起吃飯,很多場合當中,有人請客,他都帶著我,讓我坐在他的旁邊。碰到什麼狀況?飯菜壞了,特別是豆腐,豆腐餿了,味道不對了。他嘗一口,他就碰碰我,不要吃這個。為什麼?這是衛生。我們是凡夫,不能轉境界,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會生病。李老師是個好醫生,好中醫,他在飲食方面只注意衛生,不注重口味,也不注重品質。只要沒有變壞,統統接受,沒有不接受的。別人特意送給他的,他曉得是壞了,他還要當著學生面前吃,讓他生歡喜心,好心來供養的。他是北方人,喜歡吃麵食,煮的麵條供養他。那個麵條味道也變了,可是他還是吃下去。他的醫術很高明,吃完之後,回去吃解藥,真的就化解了。

      那是什麼麵?就是市場裡面買的,一把一把的麵條。這個麵條我們都知道裡面有防腐劑,沒有防腐劑它不能放那麼長久。可是時間還是有期限的,中國人不講求。譬如它的期限只有三個月,或者是五個月,這個期限之後,最好就不要吃了,過期了。大概這個學生買的麵沒有注意到這個,一定是過期了,所以它就有毒。老師第一次碰到這個事情,用解藥解掉了。過了差不多將近半年多以後,又碰到第二次,碰到這個情形,他還是吃了,吃了回去再用解藥解,來不及了,毒已經散了。這一下身體吃了大虧,病了二、三個月,到底是九十七歲的人,不像以前那樣的抵抗力。他在九十歲之前,身體都非常好,我們看到他老人家,估計他至少可以活到一百二、三十歲,他自己也有這個信心。就這麼兩次食物中毒,抵抗力衰弱了,飲食不能不小心。

      所以在生病的時候我去看他,給我講過二、三次,千萬不要到館子裡吃東西。他知道館子裡面東西不乾淨,他們只懂得調味,他們不重視衛生,用調味的方法可以把那個很不衛生東西掩蓋住。但是你吃了,你年輕,抵抗力強,沒有關係;五、六十歲以後的人,抵抗力衰了,就很容易得病。這個說明中年之後,飲食起居的健康衛生要特別注意。這是我們說到真正有修行的老人,老一代的,他們的分別執著確實很淡,不是沒有,相當的淡薄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

      如果是契入境界的,證果的人,那就沒有問題,為什麼?他有能力轉變境界。我們看金山活佛的故事,在台灣有兩種版本,一個是樂觀法師寫的,一個是煮雲法師寫的。這兩位法師我都很熟,兩位法師的年齡都比我大,煮雲法師好像大我五歲,樂觀法師就大更多,大十幾歲,兩位法師都不在了。金山活佛他的法名叫妙善,鎮江金山寺的出家人,民國初年,距離我們不算遠。樂觀法師跟他在一起住過,對他很了解。而煮雲法師年輕,沒有見過,聽說,他到處把聽講的記錄下來,寫了一本傳奇。

      樂觀法師告訴我,他說他是真的,不是假的,行跡有點像《濟公傳》裡面講的濟公一樣。不修邊幅,一生沒洗過澡,就穿一件衣服,他沒有第二件。那個衣服從來沒洗過,衣服領子厚厚的一層油垢,很髒,可是不難聞,你聞聞,清香,是這麼一個人。飲食一點沒有拘束,什麼都吃,生的、冷的、壞了的他都吃,他也不生病。他也可以很多天不吃,也可以一餐吃幾十碗,有這個本事。

      有一次是樂觀老法師見到的。這個活佛來了,信徒們都很喜歡他,每個人盛一碗麵來供養他,他都吃了,一下吃了二十多碗。樂觀法師說不行,你們不可以這樣,老和尚撐壞了。他若無其事。樂老就問他,怎麼樣,是不是吃太多了?他答覆一句話很妙,「不增不減」。真的是有神通。更奇妙的,他在街上撿到什麼字紙,還有人家供養他的錢,鈔票,他就把它吃掉。鈔票多髒!多少人手上摸的細菌,他全吃掉;還有撿那些破銅爛鐵,他都把它吃掉,這麼個怪人。這是什麼?我們今天在理論上懂得,他有能力轉變這些物質,所以說境隨心轉,他有這個能力。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,這是真功夫。

      我們生病了,病是什麼?是細胞染上病毒,人才生病。有這種能力的人他不需要看病,他能夠用他的意念把病變的細胞恢復正常。這個道理我們懂,這是說明佛經上講的境隨心轉,他的心清淨,他的心沒有染污,就能轉境界。如果我們心裡面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就不行,我們被境界轉。真正到清淨、平等,沒有分別執著,你就能轉境界,什麼都能轉。這裡面是兩種人,一種是什麼?是什麼都能忍受得了,忍辱波羅蜜。一種是什麼?一種是他吃了之後他把它轉變了。太辣了,他可以把它轉成不辣;太鹹,他可以轉成不鹹,他有能力把它轉變,那是要功夫。沒到這個功夫,那是忍耐,修忍辱波羅蜜。好,忍辱才能得定,定就能轉。忍辱是禪定的前方便,預備功夫,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所以你要是真正曉得現無所現,你就得大自在,你在境界裡面就不會被境界轉;不被境界轉,你能轉境界,那怎麼會不自在!你首先要認識,我們自己的身體,跟我們生活環境裡面森羅萬象,統統不是真的。現在科學都證明了。我們在講席當中做了多次報告,這個現象是什麼?是相似相續,不是真的,相似相續,古大德講的,講得好!我們很難理解,我常常用電影,電影片,逐漸電影也會被淘汰掉,現在電視代替電影了。從前電影是用幻燈片,一張一張的幻燈片,每張不一樣,沒有相同的。在放映機裡面快速度的,快門,快速的快門開關,讓你在銀幕裡頭看不出它是一張一張的幻燈片。一秒鐘放映二十四張,就把我們的眼睛欺騙了,我們認為好像是真的一樣,其實完全是假的。

      我們現實的世界,生滅的速度比電影超過一萬倍都不止。《仁王經》上所講的正是一萬倍,它一秒鐘是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,電影是一秒鐘二十四次生滅。所以,我講這段經文的時候,我說這是世尊的方便說,不是真實說,《仁王經》上的。真實說比這個還要快,叫億萬分之一秒,你怎麼能夠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,是如光如影,了不可得,你不知道。什麼時候才看出這是假的?經上也有說,八地菩薩。八地菩薩的定功可深了,甚深禪定裡面,覺察到物質現象的生滅。就好像你看到底片,放電影的時候你看到放映機上的底片一樣,八地菩薩看到了。

      現代的科學家我們也非常佩服,我們相信他是從數學裡面推論出來的。不久,大概是四、五年之前,美國太空總署發表一篇論文,講物質是假的,無中生有。無就是無心,生有就是能現,無心能現。可是他說速度很快,物質一生立刻就滅,速度非常快,幾乎是什麼?生滅同時。科學講的這個道理,他說宇宙之間什麼都沒有,只有場,科學家的名詞叫場,只有場存在。場是什麼?現在我們所謂的能量,只有能量,沒有物質。能量稀薄的時候,就是空間,能量在集中的時候,它就會變現物質,就會產生物質。這個物質的現象,我們看到物質現象,是物質的相似相續相,其實沒有,什麼都不存在,連大自然的現象都不存在。

      所以這是個非常奧妙、非常奇妙的現象。這個現象人參不透,佛講自性法爾如是,佛只是用這麼個名詞。法就是萬法,宇宙之間萬事萬法;爾是什麼?爾就是自然,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。絕對沒有一絲毫意思在裡頭,不加功用,沒有一絲毫意思在裡面,自然的。我們再從很粗顯的地方去觀察,用觀察,不要思惟,為什麼?你思惟不到的。像動物,動物跟人都具足有五官,眼耳鼻舌身,人有,畜生有,鳥獸有。都有眼睛、都有耳朵、有鼻子、有嘴巴,裡面有心肝脾肺,誰造的?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科學沒法子解釋。佛經裡面說的,叫法爾如是,自然就是這個樣子。植物跟動物不一樣,礦物跟植物不一樣,雖然不一樣,它有共同的東西,共同什麼?性是一樣的。相不一樣,性是一樣,所以這很奇妙。

      這個事實真相,到什麼時候能明瞭?大概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明心見性,法身菩薩知道了。佛在經上有說明,說明我們人體的構造,所說的絕不亞於現代的科學技術對我們身體的了解。我們今天所了解的是物理的現象,佛更明瞭的還有個心理的現象,心性的現象,我們人類還沒有能達到這個境界。所以真正了解,我們要相信佛菩薩,他不是胡造謠言。而且佛菩薩是非常開明,他所說的,叫我們去證實,這就是開明的地方。不是說他說了就算,說了就是對的,你一定要相信,佛不是這樣說的;佛說了,你去證實。所以佛法,信、解、行、證,你照著佛教你的方法去做,最後你把它證明,證明到佛講的一點都不錯。證明到整個宇宙界,整個生命界,萬事萬物,無心能現,現無所現,你真的把它證明了。

      到你證得的時候,那就是你自己的,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了。像惠能大師,他契入境界,他證實了,佛所說的一切是他親證的,自他不二,自己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。釋迦和諸佛那種智慧、德能,他統統具足,世出世間一切法圓滿通達,沒有絲毫障礙。你要問他為什麼?他說得非常簡單,放下就對了。大乘教裡佛常講,放下對於一切人事物的執著,你就證阿羅漢;再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分別,你就成菩薩;最後再把妄想放下,你就成佛。講得多乾淨、多俐落、多清楚,你肯不肯放下?放下就是!你要不肯放下,那還要搞六道輪迴。為什麼不肯放下?不了解事實真相。

      我們讀誦大乘,聽佛講解,逐漸明白過來了。明白多少就要放下多少,你才是真的明白;聽明白了,不肯放下,你是完全沒有明白。哪有明白的人他做不到?這是當年章嘉大師跟我說的,佛法知難行易,放下很容易。為什麼不肯放下?不知道,知太難了,知是智慧。所以,佛教我們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慧開了你自然放下;慧不開,那個放下是不乾不淨。放下的功夫若有若無,好像放下了,可是有的時候它又現行,這個沒有用處,出不了六道輪迴,念佛都念不好。這個在前面我都講過。深圳黃忠昌居士,二年十個月念佛能往生,預知時至,他憑什麼?沒有別的,放下,真放下了。所以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裡面,我們看到許多例子,大概念佛就是三年到五年他就成就。是不是他壽命剛好只有三年到五年?不是的,沒那麼巧。偶爾有幾個,這是巧合,大多數人都是這樣,這不是巧合。那是什麼?他有壽命,不要了,到極樂世界去,看破了。

      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,需要多長時間?三年足夠。你不善用心,你一點辦法都沒有;你要善用心的話,三年足夠。我這一生當中見到很多的例子,十幾個,說明這樁事情真實的,一點都不假。對於這個世間不能有絲毫留戀,不能有絲毫牽掛;換句話說,控制的念頭、佔有的念頭徹底放下,你的身心得大自在。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,念茲在茲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這是大乘教裡頭最簡單、最容易、最穩當、最快速的方法,遇到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不容易!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,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,你能不把它抓住嗎?

      第二條裡面講的現相,現相是十法界依正莊嚴,是眾生心變現的。前面一條是性現,自性現相,唯心所現;這個地方講的現,是唯識所變,因為它講隨眾生心,唯識所變。唯識所變就十法界,十法界是夢幻泡影,不要說六道是夢幻泡影,四聖法界也不例外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統統了不可得。我們修行過程當中,如果不是往生極樂世界,一定要通過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四個法界一定通過。你現在就知道,它是如光如影,了不可得,你證得聲聞、證得緣覺、證得菩薩,你都不會留戀。你知道什麼?我走路,這是我的中途站,這不是我的目的地。你就很容易把它放下,不生貪戀,十法界依正莊嚴了不可得。

      第三,「能現所現非一,謂如來三昧,能現之智與所現之境一念圓融,十方普應不同」。這個地方每條第二句,如來三昧,這一句要記住,如來三昧就是海印三昧,就是自性本定;三昧是定,如來是自性,自性本定,它能現能變。這個東西有沒有失掉?沒有失掉。諸位要記住,我們雖然有妄想分別執著,妄想分別執著礙不礙自性本定?不礙。如果要是障礙了,就不能現,沒有法子現境界;如果障礙萬法,那就不能有所現。所以你要曉得那個障礙,能現、所現都不能障,所以它是虛妄的,它不是真的。我們用三種顏色做代表,就像三副眼鏡一樣,一個黃色的、一個藍色的、一個紅色的。三種顏色合在一起,我們戴這個眼鏡看到外面就是模糊的。這三個鏡片有沒有傷害眼睛?沒有,眼睛能見。有沒有傷害外面色相?沒有。只是鏡片,所以它是虛妄的。

      佛就教我們,你只要把這個虛妄的拿掉,放下,就成功了,真相大白。我們凡夫這三個鏡片就是不肯拿下,那就沒有法子了。所以我們做了一個「凡聖迷悟示意圖」,我們做成光碟,諸位同修要常常看看這片光碟,會開悟!真正明白到底這是怎麼回事情,搞清楚了,你只要把它去掉。執著去掉,這個經你真聽懂了。你今天聽經得不到受用,為什麼?不開悟。原因在哪裡?沒有放下,執著沒放下。執著總得要淡一點,不要太過分。十分的執著你能夠去掉三分,還有七分,你就能入華嚴境界,初入,初信位菩薩。如果你的執著有增無減,年年在增長,那個麻煩可就大了。雖然這一生學佛,用功精進努力,還是搞三途六道。不造罪業,來生在人天;如果造的有罪業的話,依舊在三途,搞六道輪迴。

      執著雖然淡掉三分,還有七分,你還沒有出六道;雖不出六道,你是個明白人,你不是糊塗人,在六道裡頭你決定不墮三途,人間天上都在修行。再希望能把執著完全斷掉,完全斷掉,六道就沒有了,你就到四聖法界。再去破分別、破妄想,分別妄想斷掉,十法界沒有了,真正入華嚴境界。不是相似的,真的!所以,總不離自性本定,如來三昧就是自性本定,這是真的。在迷也沒有失掉,在悟也沒有增加,不增不減。如來究竟果位並沒有比我們多一點,我們跟如來相比,並沒有比他少一分,完全相同。

      能現之智,與所現之境,這個能現之智,你看跟前面講的無心能現,怎麼這裡又出了個能現之智?這個智是識,識為什麼叫智?能覺、能知是識,不是真智慧。真智慧裡面沒有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這個裡頭有,就是說這個智,是我們在《華嚴》裡面講的後得智。錯用了,帶著妄想分別執著。與所現之境一念圓融,十方普應不同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。能現之智是法性,所現之境是法相,性相是一不是二,性相不二,但是十方普應不同,普應是眾生的感不同,所以應化不一樣。前面講的,隨眾生心現種種相。因為眾生迷悟不同,所以佛說法不一樣,佛無有定法可說,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。這條意思還沒講完,時間到了,我們明天繼續還要學這條,這個能現之智跟所現之境一念圓融要搞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