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849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八四九卷)  2007/10/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849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賢首品第十二」,最後一個大段「喻況玄旨分」,這段一共有二十個比喻,我們現在看第二個「日月現影喻」。

      【譬如日月遊虛空。影像普遍於十方。泉池陂澤器中水。眾寶河海靡不現。菩薩色像亦復然。十方普現不思議。此皆三昧自在法。唯有如來能證了。】

      這是用水,特別是講的月光,月亮,中國古人常說「千江有水千江月」,月亮是一個,但是什麼地方有水,水裡面都能夠看得見。佛用這個來做比喻,佛身是一個,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有感,佛同時能現,舉水中日月做比喻。這個比喻是容易懂,可是理太深。一個人行嗎?人能像月亮嗎?眾生是不是像各種不同的水?大大小小的水?所以偈頌的末後兩句才有這是『三昧自在法,唯有如來能證了』。實際上來說,諸佛菩薩是心現的,自己的身也是心現的,眾生身還是心現的。如果這個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這個比喻就不難理解,確實能現。

      在前面一段,第一段裡面我們看到一身能現多身,多身能為一身,這是講分身。諸佛菩薩跟一切眾生的感應,要不要分身?不要,確實像比喻所說的,心能生萬法。惠能大師開悟之後他老人家所講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心就是性。所以佛在大乘教裡面常說,整個宇宙、一切眾生從哪裡來?心現的。為什麼會有十法界?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?識變的,這都講得很清楚。識是什麼?識是妄想分別執著。妄想分別執著能把心現的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、變成六道。那就是世尊在經上常說的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那個一切法是世間法,世間法是心想生。世間法包括六道,再引申過去,也包括四聖法界,為什麼?四聖法界的眾生還沒有明心見性。凡是沒有見性都叫世間法,都是識變的,這個理我們懂!然後才曉得,菩薩色像在十方普現,眾生有感他有現,而且現什麼相狀都能現,這就不可思議了。水裡面現太陽,白天看就是個太陽的影子,晚上看就是個月亮的影子,它不會變成其他的影子。可是佛菩薩不一樣,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裡面講三十二應,三十二種不同的形相,其實還不止。要跟你細說,三十二是三十二類,每一類裡面不知道有多少,確實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。這應以什麼身是眾生的心想,眾生心裡想什麼,他就會見到什麼,這是真的。

      有些人,人要誰來度?人要鬼來度,他真的見到鬼了,他才相信有佛菩薩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認識一位朱鏡宙老居士,我那年二十六歲,他老人家六十九歲,祖父輩的。虔誠的佛教徒,也是皈依印光大師的,跟我們李老師是師兄弟,他們兩個同年。告訴我他學佛的因緣,鬼度了他。實在說他見了很多不思議的事情,常常講故事講給我們聽,那個故事都是親身經歷的。章太炎這是民國初年在中國是非常有名的漢學家,是他的老岳丈。曾經在袁世凱做大總統的時候,被袁世凱抓去坐牢坐了一個月,什麼罪名?他不肯罵袁世凱。有人告到袁世凱那裡去,說章太炎不罵你,他為什麼不罵你?他說不值得被他罵。袁世凱惱火了,當然這也不是死罪,就找他的麻煩。他在坐牢的時候出了一件怪事情,東嶽大帝請他去做判官,東嶽大帝就是山東的泰山,判官就好像祕書長一樣,地位很高,請他去當判官。每天晚上就有幾個小鬼來迎接他,抬了一頂轎子,那個時候還抬轎子,他就坐上轎子到陰曹地府去辦公去了,第二天早晨天剛剛亮送回來。他說鬼道,鬼道的社會跟人道差不多,只是一樣,它的天是灰色的,灰暗色的,看不到日月、太陽。像今天的香港,今天香港的天氣有點像鬼道。他做了一個多月,白天回來有的時候跟好朋友聊天,就講昨天晚上那些事情,奇奇怪怪事情很多。他覺得地獄裡面刑罰炮烙,炮烙就是罪人抱著柱子,那個柱子是銅柱,火燒燒得很紅,人去抱那個。他就給東嶽大帝建議,他說這個刑罰太殘酷,能不能把它廢除掉?東嶽大帝派兩個小鬼帶他到現場去看,他到現場的時候,小鬼說到了,他看不見。章太炎老居士是學佛的,他忽然明白這是業力變現的,不是陰曹地府設的刑罰,是他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。所以他沒有這個罪業看不見,鬼道裡頭也看不見,章太炎去的時候看不到才明白。

      像這些事情,他都沒有相信,他小時候聽到這些業因果報的事情可太多了,都沒動心。學佛因緣是抗戰期間,他老岳丈也不在了,他也算是個學科學,他學財政的。抗戰期間他做四川、西康稅務局的局長,管財稅。他說有一天晚上跟朋友們打麻將,打到深夜,大概已經晚上兩點鐘才散場,散場那個時候沒有車,走路回去。最初他也不在意,在路上的時候那麼深夜了,前面有個人,他也沒有注意到。他說他差不多走了半個小時,他忽然想到,前面是個女孩子,怎麼女孩子半夜出來,沒有人陪著?這一想的時候寒毛直豎,嚇得一身冷汗,但是也沒法子跑。看到什麼?看到前面那個人有上身沒有下身,這嚇壞了,現這個相給他看。一身冷汗出來之後,寒毛直豎,那鬼不見了,沒有了。

      你看跟她一起走了半個多小時,絕對不是眼花,他說從這兒相信了。他說那個大概是觀世音菩薩變成鬼的樣子來度他,他就這麼入佛門。他老人家講的就非常可能,應以鬼身而接引之,菩薩就現鬼身來度他。把他小時候所聽到、所見到的全部證實,這他親自看見,這不是聽說的,是親自看見。他把他自己學佛的因緣告訴我,跟我講許多這些故事,他說每一樣都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。他到台灣去之後,年歲也大了也沒做事情,他是浙江省的國大代表,政府也照顧他。他集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,都是學佛的,大家出點錢辦個「台灣印經處」,台灣印經處是他辦的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有些佛書都是他老人家提供的,免費贈送。

      現身,不定現什麼身讓你覺悟,讓你回頭。不但能現人身,他能現花草樹木身,能現無情身,能現山河大地身,這個範圍就太大了。這是什麼原因?「三昧自在法」,如來知道。此地的如來是法身菩薩,只要是破了無明見到本性,見到本性你同時就證得法身。這些事情全都明白了,理事因果全知道,叫無師智,沒有老師,不必有老師全都知道,自然智、無師智全現前。關鍵在見性,見性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。所以阿羅漢沒見性,阿羅漢只有八解脫,三德密藏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阿羅漢只有八解脫,法身沒有證得,般若智慧沒有現前,因為他斷煩惱只斷了執著,妄想分別都在。在佛法裡面他是剛剛入門,菩薩登堂,見性的菩薩是入室。阿羅漢六種神通就很不可思議,你就想想,這些大菩薩,法身菩薩他們的智慧、德能、神通變化,叫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想。這是知道菩薩有能力應一切眾生的感,菩薩能應。

      感,我們在前面也做過幾次報告,感有四大類,應也有四大類。感有顯感,很明顯的,我們求佛菩薩保佑,在遇到災難的時候求佛菩薩來救我,真的,佛菩薩真的幫助你。佛菩薩應,有顯應、有冥應,顯應是你看到,像朱鏡宙老居士遇到鬼的事情是顯應,很明顯的。跟他一起走路,她在前面,他在後面,走了半個小時。他要不想還沒事,一下想到這個奇怪,半夜這個時候,怎麼一個女人自己出來走路?這一想的時候變化就產生。沒注意,這一注意看的時候,這個人怎麼有上身沒有下身?這一驚一怕,不見了,沒有了,這是顯應。第二種,眾生有感,顯感,要求,沒有明顯,譬如講病痛、災難的時候它自然就化解,這感應。也確實過去我們一個朋友,廣化法師,他在得病的時候,病得非常嚴重,他有痔瘡,又遇到感冒,還遇到重要的法會非要他參加不可。在這個時候就求觀世音菩薩救他,晚上拜觀音菩薩,拜到手足都不靈了。他說沒有關係,手足不靈,我還有嘴巴:觀音菩薩救我,觀音菩薩救我。到最後嘴巴不能說話,不能說話我還有念頭,我心裡想著觀音菩薩救我。到第二天就好了,這是什麼?冥應。這是兩種。

      眾生的感還有冥感,自己並沒有求他,並沒有求佛菩薩,佛菩薩來了。那個冥是什麼?你的機緣到了,雖然你還沒有起心動念求佛菩薩,佛菩薩也來了。像朱鏡宙老居士那個事情,就是冥感顯應;廣化法師得病的時候,那是顯感冥應,感應道交,不可思議。有顯感顯應,有冥感冥應,冥感冥應多,可以說最多,就是冥冥當中佛菩薩加持你,你也沒有求他,他真的加持你。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加持你,你自己不知道,到事後你會愈想這事情是真的,真的是佛菩薩在加持。所以感應有這四種,誰知道?見性的人知道,四種感應他都會很清楚、很明瞭,他能給你作證,了是明瞭,他能明瞭。我們再看第三個比喻,也是兩首偈:

      【如淨水中四兵像。各各別異無交雜。劍戟弧矢類甚多。鎧冑車輿非一種。隨其所有相差別。莫不皆於水中現。而水本自無分別。菩薩三昧亦如是。】

      這第三個比喻是「水現四兵喻,喻菩薩海印現像德」,菩薩海印。我們先講海是比喻,大海,海比喻什麼?海比喻法海,海比喻心海,這裡面現相,也是很自在的現相,自自然然的現相。這講『淨水』,像面鏡子一樣,多半是指在什麼地方?像古時候的城有城河,護城河,這個水是乾淨的,水是清淨的,沒有什麼波浪的,像鏡子一樣,外面的境界相都能照得很清楚;池塘,多半是這種水裡面。『四兵』是軍隊,古時候,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軍隊分為四種,所以叫四兵。有戰車,古時候的戰車是馬拉的,人坐在車子裡面打仗的,這叫車;有騎馬的,騎兵;印度有象,還有乘在象上的象軍;底下一種就是步兵,徒步的,這四種。軍隊一定有四種,四隊兵,或者在行軍,或者在操練,湖水裡面照得很清楚。這四隊兵都很清楚的看見,『各各別異無交雜』,一隊一隊的,你會看得很清楚,用這個來比喻。他們帶的武器,『劍戟弧』,弧是弓,古時候弓有很多種,所有的弓總名稱叫弧,『矢』就是箭,這都是指武器,武器多半用來攻擊對方。下面講『鎧冑車輿非一種』,鎧冑車輿,車輿是戰車,是講防禦的。盔甲,我們看到古時候的裝備,這你就看到,特別在中國,能看到好像秦始皇的兵馬俑,你去看看。那裡頭沒有象軍,象沒有。車有,有戰車、有騎兵、有步兵,印度有象。所以你能看到他們帶的這些武器裝備。『隨其所有相差別,莫不皆於水中現』,在水裡面你能夠看倒影,你會看得很清楚,就像鏡子一樣,這個比喻好懂。

      重要的就在後面這一句,『而水本自無分別』,水沒有分別,水能照見。用這句來比喻『菩薩三昧亦如是』,菩薩的心就像水一樣。這裡面很深的意思,就是《心經》裡面所說的,《心經》大家都念得很熟,《心經》講觀自在菩薩。觀自在菩薩不是指一個人,太多了,只要你修這個法門,你就叫觀自在菩薩。所以觀自在菩薩有從初發心的到等覺,到妙覺位也叫觀自在佛,為什麼?他是修這個法門成就的。像現在學校念書一樣,你有志於哲學,進大學念哲學系,你哲學系一年級學生、哲學系二年級學生,四年念完拿到哲學學士學位。再念研究所還是學哲學,這拿到哲學碩士,最後拿到哲學博士,以後成為哲學家。所以這個要知道,觀世音菩薩、觀自在菩薩不是指一個人,它是個學科,這個一定要懂。要是某個人,後頭要加上名字,這個觀世音菩薩是某某人,某某某觀世音菩薩,這個才行。要不然只稱觀世音菩薩是統稱,這個常識學佛的同修一定要知道。

      我們怎樣能跟菩薩相應?一心就相應。無量無邊的法門,無量無邊的名號,都不離一心,所以一心不可思議。你要真正得一心,上與諸佛菩薩起感應道交,下面與一切眾生也起感應道交,所以佛法的教學重視一心。誰能得一心?任何一個人都能得一心,為什麼?一心是你自己的真心,是你自己本來有的。你現在起念頭就麻煩了,念頭一起一心不見了;你什麼時候念頭不起,一心就現前。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,你有這個東西,一心就沒有,你心就亂了,叫三心二意,這佛門常講的。一心不見了,你才動一個念頭,所以說迷唯一念。這一念生了,這一念就是我們常講的起心動念,六根接觸境界的時候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就是迷。這一迷,就把自己的本性變成阿賴耶識,阿賴耶識就是本性,因為迷,起了一念,就不叫它做本性,叫它做阿賴耶。阿賴耶立刻三細相就現前,這就稱為阿賴耶,你要曉得自性裡頭沒有三細相,自性如如不動。三細相第一個「無明業相」,業是什麼?業就是動,它不是靜的,是動的。這一動就現第二個,阿賴耶識裡面的見分,叫「轉相」,它就轉變了,變什麼?精神。我們現在講精神跟物質,要用《心經》的方式講是受想行識,就是心法,這個東西起來了。有心法,受想行識就有分別執著,這一分別執著,物質現象就出來了,所以能生萬法。其實能生萬法包括心法,《心經》講的「色受想行識」在一念之間幾乎全部完成,全部都有了。不動念不生萬法,沒有萬法,覺後空空無大千;一動念,一切萬法統統現前。佛經上講整個宇宙一切萬法叫一時頓現,實在講就是一念頓現,一念迷的時候它統統現前。

      這樁事情我們要細細常常想,世尊在經典裡面常常用夢來做比喻。我們每個人都會作夢,學佛的人應當在夢醒的時候,很冷靜去思惟,夢什麼時候有的?什麼時候結束?夢為什麼有的?為什麼不見?它跟宇宙沒有兩樣,是一個道理。夢怎麼有的?夢也是你的精神、意志不集中,阿賴耶裡面的業習種子就會起現行。種子裡面有善、有惡、有福、有禍,所以你做的夢千奇百怪不一樣。有做好夢,學佛的人天天念佛,會夢見佛菩薩,會夢見佛的法會;常常想著損人利己,他就會做惡夢。像我們過去年輕的時候,遭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,跟日本人抗戰八年到處逃難。以後到了台灣,戰爭結束之後,常常作夢還夢打仗,也在夢逃難,夢到後面有追兵,也嚇了一身冷汗嚇醒。這什麼?阿賴耶識這些種子起現行,不學佛的時候不知道,學佛之後才曉得。清醒的時候,這個種子能夠控制住,它不起現行;睡覺昏沉,精神不集中的時候,它就會起作用,這麼回事情。所以,佛常常用這個來做比喻,我們現在整個所看到六道,或者看到十法界,是夢中境界,不是真的,跟作夢的原理是一樣的,一個道理。

      你真正能把它看破,你就曉得,人生如夢,人生如戲,你才真的肯放下。為什麼你現在不肯放下?就是你不知道它是假的,你以為是真的,才放不下。所以佛法的薰修有好處,常常薰修,薰修時間長了,慢慢也變成習慣,自然就放下。雖然放得不徹底,煩惱習氣是愈來愈淡薄。從反面來看,你的智慧愈來愈增長,煩惱淡一分,智慧就長一分;煩惱淡兩分,智慧就長兩分。一個明,一個暗,暗去明自然就恢復,就這麼個道理。我們如果不接觸佛法,你天天跟世間法的薰習,那是煩惱。那是煩惱天天增長,無明天天增長,智慧、德能都沒有了,都不能現前,連作夢都不能現前,這個事情就麻煩了。

      水確實沒有分別,能現相。三昧,「菩薩三昧亦如是」,三昧是清淨心。菩薩清淨心裡面能現一切眾生的幻相,菩薩清淨心能現十法界的相,能現六道的相,自然的。雖現相,菩薩動不動心?菩薩沒有動心,菩薩也沒有起心動念,真的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他要起心動念他就變成凡夫,他就不是菩薩。所以菩薩證得法身之後,絕不會再退轉。三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到開悟,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的時候,念不退了。所以他能現,就像水裡面,外面這個士兵,或者是在操練,或者在行軍,你在河邊你會看得很清楚,這在佛法叫法爾如是,性德。

      這裡給我們很大的一個啟示,只要我們心淨,用現在的話說,很多事情你能夠預知。為什麼你能見到?你能見得到,你能聽得到,你能感覺到,甚至於你可以接觸到,沒有別的,清淨心。這個清淨心不需要很深,就是佛在經上常常教給我們的,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這句話它的內涵淺深廣狹沒有邊際,此地比喻裡面都離不開這個原理。但是所舉比喻裡面有很多,譬如下面講的神,「善音,辯才」這都是天神。前面講的聲聞,妄想分別沒放下。阿羅漢是執著完全放下,三果以下的執著沒有完全放下,執著只是去了一部分,比一般人的執著淡,起的作用我們凡夫覺得就不可思議。這些天神亦復如是,他有貪瞋痴慢,他有欲望,比我們淡薄,所以他的智慧、德能、神通,凡夫跟他不能相比。我們從這地方就能體會到佛陀的教誨,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這佛講的。

      那我們中國聖人有沒有講?有,中國人講「至誠如神」,跟這個意思是一樣的。神是神通,至誠,真誠到極處,誠就是制心,就是佛經上講的「制心一處」。曾國藩先生所講的,什麼叫誠?「一念不生是謂誠」,還不就是制心一處。這個制心一處,貪瞋痴慢都沒有斷,只是怎麼樣?伏住了。心專一的時候,貪瞋痴慢暫時不起作用,常常保持這個境界,你的智慧、能力就恢復,恢復不大,雖然不大,比一般人就大多了。跟這些修行證果的人不能比,但是比一般凡夫高明太多,這是真的事情。

      中國的讀書人都懂得這個道理,「大學」一開頭就把這些道理、方法都說出來。所以中國學問也是了不起,它的目標是「大學」前面的三句,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」,這是目標。明明德就是佛法講的見性,它沒有佛法講得那麼透徹,講得那麼清楚,學了佛之後再去看它,才曉得它也講到這些。講到功夫、講到方法,「知止而後有定」,這頭一句。止是什麼?止是滿足,什麼事情你要滿足,你知止你心才定得下來。我們日常生活,生活所需要懂得知止,就沒有貪心了。顏回為什麼那麼快樂?「一簞食,一瓢飲」,孔子說的,這種生活狀況在別人是感到非常憂慮,等於說吃不飽、穿不暖,貧窮。可是顏回不改其樂,無論什麼時候你看他快樂,為什麼?知止,我這一點夠了,能吃飽、能穿暖還有什麼求的?不求了,知止而後有定,他懂得。

      在《大學》八目裡面,頭一個是「格物」,格物是放下了,物是欲望、物欲,對於物質的欲望你放下,格是革除,你這個放下之後,智慧就現前。第二個是「致知」,智慧現前意才誠,菩提心才現前。意誠、心正,我們今天講的真誠,真誠是意誠,後面講的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我們老祖宗用兩個字在代表,「正心」,這個心是正的,沒有偏、沒有邪。佛說得詳細。心正,身才修,那當然修了;心正,行當然就正,你的行為就正了。什麼樣是正的行為?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是正的行為,十善業是正的行為,不要修、不要學的,是你自己本來有的。所以在中國,我們讀《壇經》,你細細去想想,惠能大師沒學過,他也沒受過三皈五戒。他跟祖師往來沒有失禮,對任何人他恭敬、謙虛,說話有分寸。他從哪裡學來?沒人教他,這是什麼?心正了,行為自然就沒有毛病。修是把毛病修正過來,他沒有毛病,身修了。身修而後家齊,你家才得到整齊,就是說有秩序了。你這個團體,團體的整齊就是佛家講的六和敬,自自然然它是六和敬的團體,是個最幸福美滿的團體。從哪裡來的?從帶頭的人身修了,他這團體就整齊了。為什麼?他是每個人的好榜樣,每個人的好樣子。

      我們今天現在這個時代,家不像家,每個團體都有問題,原因在哪裡?身沒修,心不正,意不誠,智慧不開,貪瞋痴慢不斷。不就是這個問題嗎?這樣子到人間來混個幾十年,有沒有好處?你細心去想想,一點好處都沒有,你到這個世間來是造業的。你這幾十年造了一身罪業,來生到哪裡去?三途去了。不學佛的人迷惑顛倒,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,他怎麼會想到這些事情!學佛的人怎麼樣?學佛的人天天去讀經,我們受五十多年經教的薰修才發現,才覺察到,沒有這麼長的時間薰習覺察不到。想想從前,你看我們學佛十年的時候、二十年的時候,覺察不到,我差不多學到四十年的時候才覺察到,也就是心愈來愈清淨,照愈來愈照得清楚了。

      開頭是渾水,是照,照不清楚,有那麼點影子,不起作用,日常生活還是煩惱習氣當家,佛法學了做不了主。所以鍥而不捨,中下根性的人,鍥而不捨,再十年,再十年明白了,心水愈來愈淨,照得愈來愈清楚,知道應該怎麼做。把自己的毛病找出來了,看看別人跟我也差不多,也是這樣的,可是別人還沒照見。照見不是照見別人,照見自己,照見自己五蘊皆空,不是照見別人,這才管用。照見別人,沒有照見自己,還是要造業,沒有用處,一定要照見自己五蘊皆空。「菩薩海印現像德」,能現像就是自性本有的德能,它自然現像,沒有任何原因,沒有任何理由。現像也是一念頓現,念念頓現,在不起心、不動念法性裡面頓現。

      下面第四段,「善音巧辨喻」,這是比喻「菩薩總持巧說德」,這是菩薩在十法界應化,隨機說法。巧是善巧,說是無礙辯才,他需不需要學?不需要學。為什麼?這個能力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。能大師告訴我們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是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辯才,無量的德能,無量的相好,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的,這是我們自己本來面目。我們現在搞成這個樣子,不知道慚愧,還認為自己很了不起,你要到什麼時候才覺悟?真的是難!覺悟就有回頭的希望,就有改過的希望,你才能夠返本歸元,回頭是岸,回歸到你自己本來面目,你是佛,你是個究竟圓滿佛。要知道所有一切眾生無一不是,都是迷了,我迷了,你迷了,大家都迷了。我們看經文:

      【海中有神名善音。其音普順海眾生。所有語言皆辨了。令彼一切悉歡悅。彼神具有貪恚痴。猶能善解一切音。況復總持自在力。而不能令眾歡喜。】

      後面兩句是法說,前面六句是比喻。這是什麼?海神,我們講的龍王。龍王的名字叫『善音』,是從牠德行上建立的名號;換句話說,這個龍王的音非常之美,非常之善。『其音普順海眾生』,海裡面的眾生很多,水族。現在人深入深海,能潛入深海,發現海裡面的眾生計算是以萬為單位,是不是統統都發現盡?沒有,數不盡。海裡面所有一切眾生,善音龍王都能夠隨順這些眾生。那些眾生牠也是一族一族的,你去看水族,魚是一群一群,跟人一樣,一個團體一個團體。牠有牠的言語,牠有牠們的社會,牠有牠們溝通的方式。善音龍王難怪牠是大神,是海龍王,所有一切水族言語牠統統都能夠暢通沒有阻礙,都能辨別。『令彼一切悉歡悅』,牠接觸所有水族的時候,水族都喜歡牠,都擁護牠,所以牠才能夠勝任龍王的職責。『彼神具有貪恚痴』,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斷,凡夫,凡夫又能『善解一切音』。我們也是凡夫,牠也是凡夫,我們不能跟牠相比。原因是什麼?雖是凡夫,牠的心比我清淨,我的妄念比牠多,這肯定的,道理在此地。

      佛在經教裡面常常勸我們,「制心一處」,你的功夫就得力,制心一處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專心、專一,學東西要學一樣,不能學太雜太多。今天早晨有個陳老居士來看我,告訴我,他每天念的經咒念得很多,他心很亂。每天他念兩部《無量壽經》,念大悲咒,念楞嚴十小咒,還念《地藏經》,念得很多,他說他佛號都沒有時間去念,來跟我講。我說你錯了,你學得太多。他最喜歡的《無量壽經》,我說好,《無量壽經》一天念一遍,不要念兩遍,其他統統不念,就念一句佛號。聽人家講的,這個法師說這個經好,那個法師說那個經好,哪部經不好?每部經都好。貪多,貪多到最後什麼都得不到;你不貪,專學一樣,一樣念通了,什麼都得到了。大徹大悟之人決定沒有貪心,決定不是學得很多。佛菩薩教導我們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這有道理,你只能學一樣,你不能學太多,學太多,智慧不開。那要靠你的記憶力,廣學多聞,你記得多,所謂博聞強記,你記得多。那個學問,連世間法儒家都說叫記問之學,不是智慧。記問之學是什麼?不是你自己的,你所記得的統統是別人的,不是你自性裡面露出來的,所以不足以為人師也,你不夠資格教人。由此可知,世間在從前的老師都要有點悟性,你才能教人,為什麼?你教人開悟,你自己沒有悟,你怎麼會教別人開悟?自己開悟,自己有經驗,我是怎麼開悟的,我才能幫助別人;自己沒有開悟,不會幫助別人開悟。這是佛法裡頭常說,自己未度,你就不能度人,經上常說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無有是處」,無有是處就是沒有這個道理。

      學經教最好就是學一種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要懂得經教的義理,要如教修行。修是修正,行是自己錯誤的行為,錯誤的行為很多,總的來說,不外乎妄想、分別、執著這三大類。你要修正,那就要放下,你放下你煩惱就淡薄,智慧就慢慢往外透。這位海龍王,這海神,聰明,有智慧,這個智慧是世間智慧,不是佛菩薩的智慧,為什麼?他執著沒放下。雖沒有放下,他的執著比別人淡,他顯示出來的就比別人高明。真的,淡一分就比別人高明一分,淡兩分就能高兩分,他就能做這些眾生的領導者。最怕的,居在領導的地位,貪瞋痴慢增長,貪而無厭,那就糟了,那就壞了。這樣的人有沒有?有,在現在這個世間,你到全世界去看,不少。這些事相我們明白,那是面鏡子,我們照見了,照見了回光返照看自己,就有用。這樣回光返照,自己覺悟了,對面那個人對我來講,他是菩薩,他示現反面的現象讓我回頭。我們的心是清淨的,心是平等的,心是真誠的。如果我們看到別人都是自私自利,貪而無厭,起心動念、一切造作都是幹損人利己,我們很怨恨他,我們去批評他,完全錯了,他墮落,我跟他一樣墮落。你自己好好去想想是不是這樣的?他迷,你也迷,你迷得不比他輕。你們兩個調個位置,將來你做了這個,可能你跟他是一樣的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    覺悟的人是什麼?覺悟的人看到這個,馬上想到自己,他讓我能夠回光返照,他讓我能夠做深深的反省,這個人是我的善知識。所以《論語》裡面講,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」,哪個不是我的老師!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哪個人不是他的善友?那五十三個人是代表,代表我們社會上所有的人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的。你要真是善財,學生就是自己一個,除自己一個,沒有一個不是我的老師,沒有一個不是我的善知識。為什麼?他的示現,善的,我想我有沒有?我要是沒有,我要跟他學;我要是有,好好保持。看到惡的,想我有沒有?有,趕快改正;沒有的時候,不要犯,統統是老師。所以他一生成佛,他不要到第二生。他的恭敬心、謙卑的心全出來了,那是性德,對善人、對惡人都謙卑。一個心待大眾,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接眾,一生當中成就圓滿的智慧,是這麼學來的。

      所以一個人這一生當中有什麼成就,完全在(佛經裡面講善學)你能不能做到善學。首先善學,進一步善解,然後你才有善行,才有善德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好老師,哪個不是好老師?你能懂得這個,人人都是佛,人人都是你最好的老師。就怕你不會,不會怎麼樣?不會,天天批評老師,善的也批評他,不善的也批評他,那就完了。那就像夫子所說的,《論語》裡面講的,「其人」,假設有這麼一個人,「如周公之才之美」,這是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一個人,周公。孔老夫子佩服,我們覺得周公真了不起,到現在留給我們的一部書《周禮》,《周禮》是什麼東西?周朝的憲法。用現在的話說,就是治國的一套理念跟方法,周公作的,我相信孔子一定是看到這個,佩服到極處。周公寫這部書,他的理念、文字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,沒有一個私念,沒有一個說為我周朝朝廷、為我們周家,沒有這個念頭,為天下蒼生。所以,方東美先生早年給我說,如果周朝後代的子孫統統都能夠遵守《周禮》,現在還是周朝。在中國歷史上享國最久的是周朝,周朝八百年;後世子孫不守這個規矩,亂套了,這才亡了國。

      方老師雖然給我講過很多次,勸我去看,我始終沒去看它。以後得到十三經,十三經裡面有這部書,偶爾的翻一翻,沒有去念它。老師很鄭重的介紹,因為我們的志趣,對政治沒什麼興趣,所以以後學佛了。佛是什麼?佛是教育,這要搞清楚,確實是教育。佛陀教我們的經典的內容,你細心去觀察,我把它分成五大類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、哲學、科學。為什麼要學這個?我們覺得人生一世不能白過,人生一世最重要的一樁事是提升自己,回歸自性,這個重要,其他的不重要。方向、目標認識正確,貧賤就不在乎,根本就不放在心上,每天真正能做到煩惱輕智慧長,就不亦樂乎,不造業。過去迷惑顛倒的時候,造作許多的罪業,現在明白了,統統化解,這是功夫。怎麼樣化解?經教裡面教我們太多了,最具體的、最有效果的莫非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。你要真懂得,真正落實,什麼業障都消掉,什麼問題都化解了。

      你看菩薩教給我們,第一句禮敬諸佛,只要這句做到,我們就相信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業障就化掉了。這個不難,真正懂得之後,我要謙卑,對任何人都要謙卑,我要學尊敬。一個謙卑的人,懂得尊敬別人的人,尊重別人、敬愛別人、關懷別人、照顧別人、幫助別人,你業障都消掉了。以德報怨,尤其是這一生遇到的,遇到人看我不順眼,惡意的毀謗、羞辱、陷害,我們知道他為什麼不對別人,他對我?過去世的怨憎會!這八苦裡頭不是有嗎?現在遇到了,果報現前,怎麼化解?我們對他更尊重,我們只看他的本性,不看他的習性。他的本性是本善、本覺,他本來是佛,我應當尊敬他。他毀謗我,我讚歎他,他有一百個不好,總有一個好,我就讚歎他那一個好;那一百個不是處,一句不提,不放在心上,這就對了。時間長久了,慢慢他也聽到,怨就解掉了。

      所以,絕不批評人,絕不說人過,要知道古時候說過失、教訓人的人兩種人,一個是父母,一個是老師。父母、老師教訓你,那個時候都懂得,你沒有成年,小孩子,教訓你的時候,在廣庭大眾上沒有關係。到你成年了,女子十六歲,男子二十歲,有第三人在的時候決定不能說過失。說過失在什麼?關起門來,沒有人看見,這個時候批評你,說你過失。他內心感激你,你給他留面子。有很多人在一塊的時候,那會結怨仇,為什麼?你不給他面子。過失,對人的基本態度是隱惡揚善,在人面前讚歎他的優點,善的地方應當讚揚,惡的地方應當隱藏,不可以隨便說的。「口為禍福之門」,現在人不懂,在言語上結深仇大恨,不知道有多少,到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莫及。所以我們明白、懂得、學到了,而對於毀謗我的,羞辱我的,陷害我的,我們都存感恩、感激、報恩的心。人家問說,你已經原諒他就不錯了,還有什麼好感激?是的,消我的業障。真的是消業障,我完全接受,這消業障。

      要感恩的心報答他,他跟我對立,我不跟他對立,至少我用個真誠恭敬心,我在佛菩薩面前給他立個長生牌位,我每天修學功德迴向給他,這應該的。學佛的人如果都懂得這些方法,都知道這樣修,你說人與人之間,還有能不和睦,還會有衝突嗎?連對立都沒有了,哪來的矛盾、衝突!所以,祖宗教給我們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你跟人,特別是人事,人與人的關係碰到障礙,回頭想自己,問題出在自己這邊,不在別人。如果什麼事情都推到別人,是永遠不能夠化解,問題就愈來愈嚴重。解決再難的問題,從自己這面解決就很容易;你要想從對面那邊去解決,可能是永遠沒有法子解決。這是化解問題的祕訣,小是個人,大,族群跟族群,國家跟國家,沒有不能化解的。所以,大乘佛法是要宣揚,這個課程是要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聽到,都能夠學到,都能學到的時候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有戰爭,為什麼?軍隊沒用處了。人跟人之間沒有對立,沒有矛盾、沒有衝突,還要軍隊幹什麼?

      你就想想,每個國家現在花在軍備上的錢有多少?那個錢省下來,要改善人民生活,不需要軍隊,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。佛菩薩的世界裡沒有軍隊,不但沒軍隊,警察都沒有,西方極樂世界找一個警察找不到,華藏世界沒警察。什麼原因?十大願王做到了。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,你看《無量壽經》,在第二品裡頭「德遵普賢」。你就曉得,你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普賢十願要認真去學習,為什麼?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修普賢十願。可是說到這個地方,不管學什麼,基礎決定是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,這是根。弟子規、感應篇、十善業道是什麼?小善,小教。你不要疏忽了,小教不會,大教就落空,小德不修,大德怎麼會成就?哪有這種道理!

      所以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,高僧大德沒有了,為什麼沒有?大家不學。不學他來幹什麼?他沒有必要來。不相信,不肯學,當然更不會理解,佛菩薩隱沒了。如果我們一旦覺悟了,這個重要,我們認真要學,這些佛菩薩就出現,那是我們的感。我們今天的感是什麼?我不想學,迷信,不要,我們是這個念頭在感,佛菩薩滿你的願,都沒有了。哪一天覺得這個好,我們要,我們很想學,佛菩薩都出現了。現在這個社會真的迷的人多,覺悟的人少,可是這少數覺悟的,能夠帶動多數迷惑的,帶他回頭,可能。現在科學工具很好,用這個方法就行。

      前幾天有幾個同學來看我,他們是搞這一行的,我看到很先進的寬頻網路電視,畫面、音聲不亞於衛星電視,成本低了很多。我們曉得衛星太貴。這樁事情幾年前我就想到,我想到衛星電視可能五年之後就被淘汰掉,很可能,是我想像當中的。將來取而代之的是寬頻網路,而且接收非常容易,將來在手機可以接收。它們有個小電視機,就像香煙盒一樣,可以裝在口袋裡,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看,二十四小時都能看。而且有個最大的好處,可以點播,不受時間的限制,現在的電視受時間限制,像我們講經幾點鐘到幾點鐘,一定要在這個時候才看到。如果點播,譬如我們今天晚上講的,晚上同時可以看,明天早晨點播可以看到,中午也點播,隨時隨處這就方便了,不受時間限制。也不受我們次序限制,我現在想看,我們現在是有一千多集,我現在想看第五百集,五百集就跑出來;我想看第六百集,六百集就跑出來。不需要按照順序,想看什麼這個畫面就現前,我們現在已經講了十二品,所以這非常先進。

      這些人到台灣去設台,把這個事情落實,台灣傳媒沒有限制,政府完全不管了。從前是控制,現在完全開放給民營,誰做都可以,沒有一絲毫限制。這在全世界還很少有,政府不管媒體,這樁事情我還是最近才知道的。所以過去陳彩瓊搞華藏衛視,我一直到現在才明瞭她怎麼會搞成功,原來台灣開放了。因為我住在台灣那個時候,是管制非常嚴格,沒有想到以後開放了。這也就屬於是大眾傳播一樣的,「其音普順海眾生,所有語言皆辨了,令彼一切悉歡悅」。

      底下這幾句重要,「彼神具有貪恚痴,猶能善解一切音」,神,龍王是屬於畜生道,牠不是人道,牠也不是天道,畜生道。牠裡頭有修行,畜生修行證果的也不少,我們不能小看牠。世間人一般人都知道什麼?狐狸會修行,狐仙。狐狸從畜生身牠先要修得人身,要修多少年?五百年,五百年牠可以現跟人的身一樣。這些龍王,龍神也能現人身,有靈性,雖有貪瞋痴,牠有修行,牠能把貪瞋痴降溫。我們做的這套道具做得很好,我們有兩套,以前那一套顏色深,就好比貪瞋痴很重。這套顏色很淺,你看三張合在一起,我們看外面還是看得很清楚,這就是什麼?這是貪瞋痴比較薄,所以這兩套很有味道。

      這就是有修行的畜生雖然有貪瞋痴,貪瞋痴比我們少、比我們薄,所以牠的智慧、神通就比我們高,這是一種說法。另外一種說法,牠的前生,牠現在做龍王,像安世高那個同學不也是龍王嗎?牠前世是比丘,出家人,那個因就不一樣。出家人他明經好施,就是有瞋恚,貪瞋痴沒完全放下。所以,死了以後他沒有提升,他墮落了,他墮到畜生道去做龍王去了。福報很大,這個龍王很靈,有求必應,是因為什麼?過去生中講經,通達教理,無論他在哪一道,在鬼神道,他靈性比別人高;肯布施,福報比別人大,這又是一個原因。所以,一個果報很多因素,無量因緣,《華嚴經》上佛所說的。所以牠能解一切音,這是講一個龍王,欲界裡頭的,沒有離開欲界,用牠來做個比喻。

      『況復總持自在力』,這是菩薩,住三昧者,就是得到三昧。得到三昧的人就得總持,總一切法,持一切義,就是把一切諸法的總綱領抓住。像釋迦牟尼佛示現菩提樹下大徹大悟,那就是大總持法門他得到了;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面覺悟,也是得大總持法門。所以他一悟之後一切都通,在逃難期間當中,頭一個在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。無盡藏比丘尼受持《大涅槃經》,常常她念《大涅槃經》,他在旁邊聽,意思完全明瞭,講給她聽。無盡藏比丘尼非常歡喜,拿著經問他,他說:我字不認識。她說:你不認識字,你怎麼會懂得意思?他說:佛法義理與文字不相干。這就是得總持法門。

      得總持法門,他怎麼不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!這當然可以。龍神都能做得到,龍神是對大海裡面水族,菩薩是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們現在需要的,總持也是我們性德,都是自己本分上本有的,為什麼把它丟掉?你想到這個地方,妄想分別執著一定要把它放棄。你不放棄永遠不能恢復,不放棄這個,你永遠在造業,永遠會在三途受果報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