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2097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0九七卷)  2010/2/2  華嚴講堂  檔名:12-017-2097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.十住品第十五》,「治地住」最後一段文,勝進。

      我們在前面學到《淨土指歸》,「十種無礙」前面五種,這十種無礙,與此地勝進的經文有密切關係。十無礙也是法身大士所證的,所以我們能夠體會得,對菩薩的勝進就會很清楚,知道應該怎樣學習,幫助我們提升境界。今天我們從第六看起,第六是「勝劣同體。應機大小,法體不動」。這是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的境界,我們能不能學?能學。不能跟他們完全一樣,可以做到相似,能做到相似位,對我們自己境界就會有很大幫助。這一句是講教化眾生,眾生根性殊勝,佛菩薩,此地講的菩薩是法身菩薩,這一定要知道的,就是經上常常念的摩訶薩,摩訶薩就是法身菩薩,我們講大菩薩。這些人雖然住在實報土,他有能力與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。如果是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,他就會現殊勝的應身,那個應身你看起來跟報身差不多。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地球上,我們地球上人的根性劣根、劣機,怎麼知道?人壽平均壽命一百歲,這就是劣。勝怎麼講?人壽最長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,這個劫的時間計算法就從這來的。人的壽命最長八萬四千歲,八萬四千歲之後就每一百年減一歲,減到十歲,十歲是人壽命最短的,這叫一減;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,加到八萬四千歲,這叫一增。一增一減是一個小劫,這個諸位可以算得出來的,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,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。

      佛經上通常講的劫數都是講大劫,用這個來做為時間的單位,那個大劫的時間就很長了,你看一增一減是一小劫。所以人在壽命長的時候有福報,那個時候見佛現的相也殊勝,人壽一百年的時候這是相當短暫。釋迦牟尼佛去我們現在三千年,現在人的壽命平均壽命是多少?七十歲,所以中國古人以前常說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。這一百年減一歲,減到十歲那時候人最可憐,幾乎沒有福報,現在還勉強。但是現在人因為疏忽聖賢的教育,迷失了自性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跟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。相背就是造業,造業就招來果報,這個果報對自身來說,就是你的身心不健康,煩惱多、憂慮多,表現出來心浮氣躁,這是病態,這不是正常;有福報的人心平氣和,身心清淨,就有福報。所以現在人的價值觀錯了,什麼叫有福?地位高有福,擁有億萬財富這叫有福,錯了。聖賢人的價值觀不是以這個為標準,是以你身心清淨、智慧、健康,以這個為標準。你身心健康、有智慧、有定功、有德行,他的標準在此地,跟世間人這個標準完全不相同。所以有道的人,他們的生活是真正的幸福美滿,世間人沒有。明心見性的人,確實有常樂我淨四德;六道凡夫沒有常樂我淨,常樂我淨我們可以說有名無實。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,求道、修道是我們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大事,為什麼?快樂,真樂!也就是說我們要把真正的常樂我淨找回來。

      常樂我淨是性德,自性裡頭本具的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沒有失掉,因為它是性德,性德是永恆的,不生不滅,它怎麼會失掉!我們現在呢?現在是迷失,迷了不知道它的存在,所以沒有法子去享受,是這麼回事情。為什麼會迷?這裡頭有障礙,這個障礙在佛法裡稱之為業障。業是什麼?業是你造作。你造作種種不善產生的障礙,叫業障。如果業障消除,你的性德就現前,你有德,你跟佛菩薩起感應道交,我們有感,佛就勝應。我們現在閻浮提眾生福很薄,佛菩薩到這裡來現身就現劣應身。釋迦牟尼佛現的身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我們覺得已經不得了,我們凡夫三十二相,一相都沒有,他能現三十二相,人中極品,我們世間人講大富大貴之相。勝應身呢?勝應身,佛在經上講的,「身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」,就不是三十二,三十二、八十太少了,身有無量相、相有無量好,我們能不能相信?能相信。你學過賢首國師的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》,你就相信,你就明白,真的是無量相、無量好、無量壽、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才藝,一切都是無量的。為什麼?性德是無量的,自性是無量的,所以自性的德行當然是無量。佛陀教育終極的目標就是教導我們回歸自性,回歸自性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在《華嚴經》上稱為妙覺位,就這個意思。

      我們講的勝跟劣,你看勝劣同體,體是什麼?體是法性,也就是我們講的自性。同體為什麼有勝劣?順著性德的就殊勝,背著性德的就下劣,就這麼個道理。應機大小,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是小機,這個機是眾生的根機。我們的根機能說小嗎?你想想看,十善業道都做不到,十條都沒做到。小乘能夠把這十條演變成三千條,阿羅漢是四聖法界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他們跟佛感應,佛在四聖法界現的身是勝應身;在我們娑婆世界,給我們現在人道現的身是劣應身。那我們要問,釋迦牟尼佛去我們三千年,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這個世間,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身出現,今天行不行?今天不行。為什麼?今天人的根性,跟三千年前的根性有很大差別。三千年前根性違背自性是九十度,我們今天違背性德是一百八十度,到了谷底。所以今天佛到我們這個地方來示現,可能示現一個叫化子,示現一個貧窮的人,跟大家在一起和光同塵。所以我們感得佛的法身、菩薩的應身,應身不是他有意思變的,是我們的業力感得的,我們是淨業感得是勝應,我們是染業感得就是劣應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末後看到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五十三位善知識這裡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,那些善知識是什麼人?全是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。你看他現的身不一樣,有勝、有劣,應機大小不同,我們在五十三參上全都看到了。

      可是法體不動,就是能生、能現、能變的這個體性不動,如如不動。我們不要說法體,法體大家不好懂,說法性就好懂,法性就是法體。法性在哪裡?法性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,它不是物質現象,它也不是精神現象。所以雖然是遍法界虛空界它都在,我們沒有法子發現它。它跟眾生感應現相,現十法界依正莊嚴,我們感覺到,為什麼?它現相。那個相是它所現的,這裡頭有物質現象、有精神現象、有自然現象。它不現相的時候我們不知道,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,現相的時候才知道。法性不動,再跟諸位說,法相也不動;法性不生,法相也不生。不生它生了,不生生,怎麼生的?動念就生,起心動念就生;不起心、不動念它就滅。我們看到這些法相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,好像都在面前,沒錯,你知不知道它剎那剎那在變化?這個現在慢慢懂得。這個剎那變化是什麼?是念頭剎那剎那在生滅,是這麼個原因。哪一天念頭沒有,這現象就沒有,相就滅了;只要相在,就說明你的念頭一個接一個,前念滅後念生,這個念頭沒有滅,相續不斷。所以你六根接觸到這些現象,你不知道它是假的,因為不知道是假的,以為它是真的,頭一個以為身是真的,身是我。以為這些萬法都是真的,於是跟萬法生起對立的念頭,引起自己無始劫的煩惱習氣,那是什麼?貪瞋痴慢疑、惡見,引發這些。

      合自己意思起了貪愛,不合自己的意思就起怨恨,看到別人勝過自己就生嫉妒,造業。這佛法講起惑,你起念頭,喜怒哀樂的念頭、貪瞋痴慢的念頭,起這個念頭就起惑,你迷惑,這個念頭變成行動就是造業,造業後面就有果報,貪愛的果報是什麼?餓鬼道。嫉妒、瞋恨是地獄道,愚痴是畜生道,所以六道從哪來的?自己不善的念頭變現出來。回過頭來再看三善道,天道、人道從哪來的?從善的念頭變來的。我們今天的社會,起心動念是什麼念頭?這個諸位心裡清楚,今天起的念頭不是善念,仁義道德沒有了。中國古聖先賢給我們的標準是五個字,叫善念;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標準是十條,就十善。中國古人五個字是仁義禮智信,叫五常,我們起心動念跟這五個字相應。仁,仁是什麼意思?推己及人,古德講「仁者愛人」,我愛自己,我也愛別人,這是仁。愛自己什麼?愛自己的性德,這叫自愛。什麼是性德?中國老祖宗講的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這性德;佛陀給我們講的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六度、十願,我們講十願,通常都講普賢菩薩十願,是性德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與性德相應這是善,那真正叫人天福報。

      我們今天得人身,現前享受的是什麼?現前享受跟餓鬼、畜生沒有兩樣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念頭變壞了。念頭怎麼變壞的?從小沒人教。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得好,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這話講得好。我們生活在今天的社會,不能責怪人,要責怪人那我們又缺德,我們又罪上再加罪。應該怎麼樣?原諒一切眾生,原諒這些造作不善的眾生,真的要原諒他,為什麼?因為他沒人教他。我們老祖宗講得好,「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習相遠,苟不教,性乃遷」。你要是不好好的教他,他就變壞,他跟好人在一起他變好了,他跟不善的人在一起他就自然變壞,就這麼個道理。所以你不能怪他,他很可憐,他迷惑、他造業,他在感受果報,已經很可憐,你再責怪他,你就不仁、你不義,所以你得體諒他。你覺悟了就應當幫助他覺悟,這叫行菩薩道。

      我們不容易,在這種時代裡還能遇到善知識,就跟善財童子遇到的善友是一樣。遇到善友,我們才知道做人的大道理,我們來到人間究竟是為什麼、幹些什麼,將來往哪裡去,這是善知識教導我們,我們才明白,才搞清楚。我們有方向、有目標,無論環境是順境還是逆境,我們都不會改變我們的目標,我們會有成就。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,我們都能夠保持法喜充滿,得到真正的安慰,這不容易。我們也知道怎樣幫助別人,如同過去諸佛菩薩,要幫助別人,自己一定要行道,我們要行在道上。什麼是道?父子有親是道,夫婦有別是道,君臣有義是道,長幼有序是道。尊重比我年歲長的,弟弟要尊重哥哥,二十歲的要尊重二十一歲,他比你大一歲,這長幼有序,懂得尊重,自己懂得謙卑,尊重別人。朋友有信,誠信這是道。五常是道,四維是道,八德是道,起心動念都不離開這個原則,這就叫行道。在佛法裡頭三皈是道,覺正淨,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,道。五戒是道,十善是道,菩薩六波羅蜜是道,普賢十大願王是道。起心動念都在道上,這什麼道?成佛之道。回歸自性是道,我們用中國老祖宗的話來講,回歸本善之道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行這個道,人生才有真正的幸福美滿。

      如果與這個道完全相違背,不仁、不義、無禮、無智、無信,父不父、子不子,違背了倫常,那我們也就要過煩惱、痛苦的一生,這一生沒有幸福可言。有錢也不行,有錢是什麼?富而苦,不樂;有地位,貴,貴也很辛苦,他也沒有人生的樂趣。像孔子講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佛菩薩所講的「常生歡喜心」、「法喜充滿」,沒有,真找不到,這個東西與富貴貧賤不相干。什麼是真樂?得道者真樂、行道者真樂,體不動,你跟法體相應。這一句如果是明白,恭喜你,你的清淨平等覺現前了。清淨平等覺是什麼?是自性彌陀,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告訴我們的,自性彌陀。我們自己自性彌陀現前,你想到極樂世界去,你有把握嗎?當然有把握,為什麼?自性彌陀現前,跟極樂世界彌陀完全相應。我們今天做不到,心怎麼樣?不清淨、不平等,迷而不覺。不能不回頭,一定要曉得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凡聖、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,法體不動,跟我是一體。我們可以把這句話引申來說,勝是十方諸佛如來,劣,最劣的是十方地獄眾生,跟我同體,同一個法性,這個話什麼意思?十法界平等。十法界都平等,眼前我們這些眾生怎麼會不平等?不平等的現象,是從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裡面妄現出來的,它不是真的。真的是什麼?真的是平等的,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變現出來的。我們怎樣才能回歸自性?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回歸。還有妄想,真正能放下分別執著你就見道,人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你就見道。見道是什麼?見到自性,見到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,你就見道。不起心、不動念,你就證得。

      我們再看下面第七句,「一多相即。見一佛,即見十方佛」。這個意思好,這是事實真相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跟多當中是劃等號,相即是等號,為什麼?多是一之多,一是多之一。多是從法相上說的,一是從法性上說的,性相是一不是二,所以一多是一也不是二。這幾句話字字都要清楚、明瞭,你才不至發生誤會。這個理很深,不容易領悟,事非常複雜,為什麼?這裡頭有無量的因緣,你也不容易明瞭。但是它是事實真相,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講的「諸法實相」。諸法是宇宙之間,佛學的名詞叫法界,無量法界裡面性相、理事、因果交錯變現出,《華嚴經》開頭所講的「華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,無比、無限壯觀的宇宙,它是一體。這一體從哪裡來的?是一念所生的。這個一念不可思議,佛說的這一念,真正能懂得一念意思的人太少了,我們看到這個一念,以為我動一個念頭,我口渴了想喝水動個念頭,肚子餓了想吃飯動個念頭,不是這個一念。佛所講的這一念,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個念頭,不但我們沒有法子體會,阿羅漢也不明瞭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什麼人懂得?八地以上;換句話說,七地以下的菩薩都不知道。有些菩薩知道這個事情,聽說的,不是自己見到的,聽說的。跟我們學《華嚴經》一樣,我們學《華嚴經》,學了有二、三十年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聽說的,這個要記住,不是自己的境界。

      可是我們聽說的,我們相信,為什麼相信?相信佛沒有妄語,為什麼?因為佛隨順性德。也就是說十善業道諸佛如來是百分之百的做到,那就叫圓滿性德。十善裡有不妄語,那佛肯定沒有妄語,這是我們信得過的。佛給我們展現的就是圓滿的性德,法身菩薩為我們展現的也是圓滿的性德,都是親證的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親證的。不是像我們聽說的,我們這功夫為什麼不得力?為什麼不到位?不是自己親證的。親證的什麼問題都沒有,沒有親證的時候還有殘餘的習氣,還常常犯過失,殘餘習氣犯過失,這是什麼?不是親證的。那我們知道,知道就努力要達到親證,這是諸佛如來對我們的期望。在我們現前,我們要把心量拓開,不要再固執,不要再分別,我們從這個地方下手,把分別執著逐漸看淡,淡化,見一佛就是見十方佛,見十方佛就是見一佛。譬如在我們現前的世界,我們佛見不到,哪有那麼大的福報?我們見到的是什麼?是泥塑木雕的佛,是金屬鑄造的佛像,是彩畫的佛像。無論畫的是什麼佛像,我們見一尊佛像就是見一切佛像,這好懂,見一切佛像就是見一尊佛像。我們修淨土的心裡念念是什麼?阿彌陀佛,我們見一切的佛像,心裡都現阿彌陀佛,一切佛像全是阿彌陀佛的化身,是不是真的?是真的。為什麼?境隨心轉,這是真理,這是事實真相。

      這個意思一引申,世尊在這部經上給我們講了好多遍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是什麼佛?是阿彌陀佛。我這個講法你相不相信?你會不會懷疑?你不相信,你懷疑。我告訴你,我相信,我不懷疑,一切眾生統統是阿彌陀佛,蚊蟲螞蟻是阿彌陀佛,樹木花草是阿彌陀佛,山河大地是阿彌陀佛。你能說你沒見佛嗎?你為什麼能見到?我是阿彌陀佛的心見阿彌陀佛,就在心,我心裡有阿彌陀佛,我接觸的境界全是阿彌陀佛。我們要問,你接觸基督教的耶穌,是不是阿彌陀佛?是的,一點懷疑都沒有,所有宗教的都是阿彌陀佛。那我再問,你接觸妖魔鬼怪是不是阿彌陀佛?沒錯,是阿彌陀佛,妖魔鬼怪都是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要度那些妖魔鬼怪,一定現妖魔鬼怪身才度他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。要知道阿彌陀佛沒有身相,阿彌陀佛也沒有一定的名稱。我們是執持名號,這是什麼?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,我們沒見性,必須用執持名號我們才能夠回歸自性。這是什麼?八萬四千法門裡頭的一個方法,我就採取這一個方法,我就用這一個方法;不要搞多,搞多、搞亂反而起不了效果。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這個長時長到什麼程度?長到見阿彌陀佛。這才是《華嚴經》上一多相即,你落實,你會用了。

      你對一切眾生,我們世間人常講對你的親人,對你的冤家對頭,這兩個相反的面,一個是你最愛,一個是你痛恨,這兩個平等,那是什麼?那是你修學的功夫成就了。極端不平等裡頭,修成平等覺,這是功夫,這是真正的成就,這與性德完全相應。相應你就會有法喜出現,我們世間人說你心裡面就生喜樂,自自然然的不但破迷開悟,你轉凡成聖。為什麼?你知道最親愛的、最痛恨的,跟我是一體,都是我自性清淨心中變現。這個道理如果你參不透,佛在講經常常用比喻,從比喻當中你慢慢能體會得。比喻裡用得最多的是「夢幻泡影」,其實說了四個字主要就講一個,其他是陪襯的,就是夢。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,你在夢中夢到你最親愛的人,夢中夢到最怨恨的人,你從夢中醒過來,你好好的想一想,這兩個極端是不是平等的?是的。你親愛的人沒有到你夢中去,你痛恨的人也沒有到你夢中來,夢中相從哪裡來的?是你自己意識心裡頭變現出來的。所以夢裡親愛是你自己,夢裡痛恨的還是你自己,你從這個比喻裡一下省悟過來,夢是自己心變現的,夢中所有的人是你自己,夢中的山河大地也是你自己,夢中的虛空法界還是你自己。除了你自己之外,夢中一無所有,對不對?

      這個道理要是明白、參透了,回頭想想,現在佛講的遍法界虛空界,森羅萬象、依正莊嚴,全是自性變現的。既然是自性變現的,這身體也是自性變現的,你說它是一還是二?真的是一即是多、多即是一,是一回事情。在這裡面起妄想、起分別、起執著,錯了,為什麼?違背了性德。應該怎麼樣?應該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、沒有起心動念,正確。在這個境界裡面,佛法裡一個名詞,你就證得法身,什麼叫法身?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這叫法身。怎麼證得法身的?分別執著完全沒有了,不但分別執著沒有了,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沒有了。人在這個邊緣上,那叫什麼?將證未證,就是你跟那個證得法身就是一線之隔,將證未證。這種根性,在大乘教裡面叫根性成熟,諸佛如來一定幫助你,因為你熟了,你等於是走到門前,就差一步你沒進來,佛菩薩一定把你引進門來。這一步是什麼?這一步就是起心動念,就是叫你不起心、不動念,進來了。所以,將證未證這個人是在哪裡?在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。十法界最高的是佛法界,他就是到這個門口,諸佛如來要幫助他,幫助他什麼?破最後這一品無明,叫根本無明。根本無明就是起心動念,極其微細的念頭叫他放下,這一放下,十法界沒有了。十法界是一場夢,從十法界裡頭夢醒了,睜開眼睛一看,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,又回來了,醒過來,回來了。所以實報莊嚴土才是我們真正的老家,我們現在是在作夢。十法界是作夢,四聖法界是夢,六道是夢中之夢。

      我們必須要醒兩次才行,第一次從夢中夢醒過來,六道沒有了,回到四聖法界;第二次再醒過來,四聖法界沒有了,一真法界現前,醒過來了。醒過來是回來了,回來了,回來是實報莊嚴土。哪些人等著你回來?諸佛菩薩等著你回來,法身大士等著你回來,天天在盼望,希望你趕快回來,那才是最親密的人。為什麼?那些人都證得諸法實相,都知道法界虛空界森羅萬象的體相、理事、因果,一點都不迷惑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夢中所見的是假相不是真相,但是真妄不二,假相從哪裡見?是你作夢見到,也就是你迷的時候見到的,真相是你悟的時候見到的,迷悟是一不是二。所以你要曉得,動中有不動,就像一個圓一樣,佛法是用圓來表法,圓,周是動的,圓周是動的;不動是什麼?圓心不動。圓心要動,圓就破壞了,就不成為圓,圓心不動,所以動跟不動是一體,不二。你怎麼樣能夠證得不二?動中有不動,我們這個身是動的,身體,諸位知道,我們的細胞新陳代謝一分一秒都沒停過,裡面的經脈、血管暢通無阻是健康的人,這裡面什麼不動?心是不動的。我們這個念頭紛飛,念頭紛飛不是真心,真心不動,真心是什麼?大乘教裡面講的佛性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他將來必定作佛,這都是事實真相。不能夠輕慢眾生,他有佛性,植物、礦物它有法性,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。

      從佛性上來說,迷的時候是受想行識,覺悟的時候是見聞覺知。覺悟了,受想行識沒有了,見聞覺知存在,見聞覺知不生不滅,受想行識迷的時候有,覺的時候沒有,這都要知道。受想行識從哪裡來?迷了以後見聞覺知就變成受想行識。見聞覺知是智慧,受想行識是煩惱。你看佛家講的五蘊,五蘊是色受想行識,那個色是物質,受想行識是精神,煩惱。轉煩惱成菩提,那就是轉受想行識回歸到見聞覺知,就這麼回事情。見聞覺知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。像鏡子,古人有比喻,像鏡子照見外面的境界相,它照得很清楚,它有沒有分別?沒有;它有沒有執著?沒有。所以古德教我們,怎麼用功?用心如鏡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是智慧,清楚明白裡頭不起心、不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那是禪定,叫定慧等運。這話是什麼?定跟慧平等的起作用,同時起作用,這就是諸佛菩薩。

      我們是錯用了心,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頭用的是什麼心?用的是執著的心、分別的心、妄想的心,都用錯了,自性裡頭沒有這三種東西。妄想分別執著沒有,但是我們現在有了,你要知道這個東西不是真的,要放下。起心動念現什麼?現實報莊嚴土。起分別呢?分別就現方便有餘土,給諸位說,方便有餘土就是四聖法界,就現這個;再有執著,那就現六道染土,叫凡聖同居土,就是六道。我們就明白,我們一切不執著,六道就沒有了;一切都不分別,四聖法界沒有了;沒有妄想,不起心、不動念,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,剩下是什麼?常寂光淨土,這是永恆存在的,這就是自性。所以明心見性見什麼?見常寂光。見到常寂光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他的地位,初住菩薩見到常寂光,但是他住在實報莊嚴土。為什麼不能回到常寂光?他妄想的習氣沒有斷乾淨,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他還有,所以他見到常寂光,他暫時還不能回到常寂光。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無明習氣有四十一品,這四十一品無明習氣沒法子斷,為什麼?你一斷就起心動念,馬上就墮落。所以法身菩薩他們修行的方法叫無功用道,古大德有一句話形容得好,「此處用不得力」,此處是什麼?是哪個地方?實報莊嚴土。

      可是無明習氣沒有妨礙,只是妨礙你回歸常寂光。像諸佛菩薩對十法界這一切眾生的感應,初住菩薩就一點障礙都沒有,他跟果地上的佛一樣。果地上這是妙覺位,無始無明習氣完全斷乾淨,四十一品這個習氣統統沒有了。初住菩薩是帶了四十一品的習氣,跟果地上完全不帶習氣的諸佛如來,他們在感應上,眾生有感,他們應,毫無差別,他能應。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能現什麼身,像前面講的勝應身、劣應身,他都現,應該給眾生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,沒有障礙。也就是說他智慧圓滿、德行圓滿、相好也圓滿,能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,有這種能力,應現在十法界教化一切眾生。應現在十法界裡面,他會不會有習氣?沒有了,他沒有習氣。所以他永遠不迷,他永遠不墮落,他是真成就,他是真的成佛,《華嚴經》上稱他們為法身菩薩。對一切眾生感應道交,那就是他們的修行,隨著時間慢慢的,無始無明習氣自然就沒有了。

      但是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我們才讀到兩位,發心住,現在是治地住。我們看到他也有修行,自分上的修行,提升境界的修行,勝進是提升自己境界。我們凡夫看到已經起心動念,已經有執著,所以我們總是六道凡夫,總還有這麼多習氣斷不了。而他們呢?他們這些示現是講他示現在十法界,用什麼樣的身分來幫助眾生,我們這一看就全明瞭。他們有沒有起心動念?沒有。如果有起心動念他就不是法身菩薩,他就出不了十法界,有起心動念他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,就四聖法界,你看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他出不了十法界。真正不起心、不動念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裡會有分別執著!真菩薩,他是真正來應的,眾生有感他來應的。他為什麼來應?因為跟眾生是一體,真正原因是什麼?是一體,眾生有苦他怎麼會不來!眾生在受苦受難他就感,他就來了。如果在天上,眾生在享樂、在享受,欲界還享受五欲六塵的樂,那也有感,只要有感,他就來應。來應是什麼?幫助你覺悟,幫助你離苦得樂。苦是什麼?六道苦,十法界也苦。得樂是只有樂沒有苦,在哪裡?一真法界。就是諸佛實報莊嚴土,也叫一真法界,那裡面沒有苦,永遠離苦得樂。

      這些道理、這些事實真相,我們不能不知道,不知道,你對於大乘佛法就起不了那種嚮往的心。嚮往的心沒有,你怎麼可能會有修證的心?你怎麼會去真幹?所以學大乘,為什麼總是做不到?不能真幹,沒搞清楚。所以搞清楚,就是教下裡頭常講,解了之後你才能行,清涼判這個經四分,信、解、行、證。首先要幫助你建立信心,幫助建立信心也要有相當程度的理解,信心才會生。這個信心的生起是有兩種,一種是過去你的宿根深厚,過去生中你學得久,這個善根非常深厚,一接觸就相信,他就真幹,所以他的進度非常快,這不是這一生修的,宿世善根深厚。第二種人宿世沒有這麼深厚的善根,要靠什麼?要靠解。解到什麼?解到你理明白,你就相信,這個相信是有根據的,理論是依據,這不是迷信,理明白了。理明白之後,事很複雜沒搞清楚,事也搞清楚你就真信,真信之後他就真幹,也就是真修,真修什麼?真修就是放下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,他是世間一切人所希求的,他統統都擁有,都得到。世間人要爭地位,他是王子,他在兄弟當中他是老大;換句話說,名符其實的是他繼承王位,他放棄。這是地位,他捨棄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;富貴,富有,在物質、精神生活享受方面,他也得到圓滿,他捨棄。為我們所示現的,他十九歲就捨棄,放棄了出去求學。求學過什麼樣的生活?苦行僧的生活。

      所以他老人家滅度之後,教導後世的弟子們,「以戒為師,以苦為師」,他做出給我們看。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一生過這個生活。最後走,他不是走在房子裡面,他在樹林裡面,他老人家圓寂在樹林裡頭。這個樣子真是做到圓圓滿滿,他為什麼這樣做?他做給我們看的。閻浮提就是地球,地球上的這些眾生,對於榮華富貴、五欲六塵的執著非常嚴重,不肯捨離。不肯捨離,你造作的是輪迴業,不肯捨離的念頭是輪迴心,輪迴心造輪迴業,你怎麼能出得了六道輪迴?六道是非常痛苦的。這是世尊慈悲到了極處,為我們做出這樣的表演,幾十年的時間,他這個表演,就十九歲出家,七十九歲圓寂,給我們表演了六十年。他出去參學,學了十二年開悟,怎麼開悟?放下才開悟的。你看看求學的時候就把名聞利養放下,把五欲六塵放下,照佛經上講的,煩惱障他放下了,但是還有一個所知障,他還要求學,我們今天講好知也是欲望。他求學十二年,十二年之後他三十歲,他把這個所知障也放下,二障沒有了,這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他給我們表演的,十九歲放下了煩惱障,三十歲放下了所知障,回歸自性。我們學佛對於老師,我們稱本師,我們稱老師,他老人家在世,那個六十年的表演裡頭有很深的意思。你要能看透,你要能看出來,你才會得受用,你才會真正生起信心、生起願心,我也要這樣做法,也要向他老人家學習,一生當中成就無上菩提,這就對了。

      他做這種示現沒有別的用意,就是來接引有緣的眾生,什麼是有緣?你真正把他裡面真正的含義你看出來,就有緣,你真照做了,這就是有緣。然後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三千年當中,在中國歷史上記載,釋迦牟尼佛滅度到現在是三千多年。諸位可以查查,上一代的老和尚都還是用中國史書上的記載,應該是三千三十多年。現在我們一般用的是外國人的,外國人所說的二千五百多年,這外國人講的。究竟哪一個準確,這個不必去分別執著,這個毫無意義,我們不用去考證這些東西,這是什麼?這都是妄想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我們要緊的是求清淨心,就是放下分別執著,這個重要;時間、空間都不是真的,都不重要。所以我們明白道理這個重要,見一佛是見十方一切佛,明白一法就能明白一切法,這是真正大乘,這是真實智慧。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修什麼?修清淨心、修平等心,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。釋迦牟尼佛一生就給我們做這表演,開悟之後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一天都沒有空過,慈悲到極處。一個人找他,他也教,兩個人也教,佛氏門中不捨一人,能找到他,見到他、找到他就是有緣,他慈悲教導你。教什麼?看你的根機,看你的需要,根機利的,想學大乘的,就引導你學習大乘。根性差一點的,留戀世間,想生活過得好一點,他老人家也不排斥,幫助你。現在講你想發財,他就幫助你發財,你想得到這個世間名聞利養,他也就幫助你得到,真的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。

      發財有發財的道理,真發財,沒有過失,發財不是去欺騙別人,欺騙別人發不了財的。想發財,佛就教你布施,財布施,財布施是因,得財富是果報,愈施愈多,佛教你這樣發財。所以「捨得」,這是佛學的名詞,捨是因,得是果,可是果報現前之後還要捨。所以捨得它有兩個意思,第一個是捨得,第二個是把得也捨掉。得捨掉之後你得的就更多,你永遠在捨,你永遠不斷的在得,那得是沒有止境的。所以捨財得財富,捨法就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捨無畏得健康長壽。這是世間人所希求的,財富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,佛教你,你就這樣去做,是不是真的?真的。怎麼證明?我給你做證明。我沒有財,沒有財富,你找一些算命看相的,你把我的出生生辰八字你拿去給他們看,有一些真不錯的。這是早年,我出家講經十幾年了,那以前護持的我們韓館長韓鍈,她還有個很好的朋友,李建興的二媳婦。我記得很清楚,她們拿著我的八字,好像到關西有個算命的,聽說有一點功夫,把我的八字拿去給他看,當然拿了很多人,他們自己家人都有。這個算命的看到我的八字之後,他就皺眉頭說:這個人還在嗎?她們兩個說:在。他說:他幹什麼的?她說:他出家的。「出家那另當別論」,她說:為什麼?他說:他這個八字過不了四十五歲。我那個時候差不多是五十歲的樣子,她說:他還在!這就說明我沒有求壽命,壽命延長。

      沒有財富,命裡沒有財富,這講貧賤之命,沒有地位、沒有財富。所以我自己很清楚,不求了,遇到佛法之後,只求念佛求生淨土,其他的什麼念頭都沒有。所以別人供養我的錢,轉手就布施,真的愈施愈多,想做什麼事情心想事成,這樁事情需要多少錢,就有人送來,也不會送得太多,剛好把這個事情做圓滿,你說多麼自在!聰明智慧,因為天天講經是法布施,年年向上提升,諸位常常聽我講經,你就會聽得出來,境界年年不一樣。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,無畏布施我沒有間斷,布施醫藥幫助病苦,我們不斷在做,這是老師教導的。章嘉大師我跟他學的時候二十六歲,那個時候他老人家六十五歲,他會看相,看到我這種人命很薄,就教我修三種布施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真的,這三種果報,財富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,我都得到!命裡只有四十五歲的壽命,我今年八十四歲,多活了四十年,這證據證明在此地。你們不相信,拿我的八字你去找人家算算看,你讓他給你講講。佛氏門中沒有妄語,佛氏門中有求必應。所以你要是求世俗的,佛也能幫助你滿你所願;你要是學大乘的,你要是想一生成佛,他也滿你願。你看遇到這樣的善知識,你多幸運!你要不求無上菩提,你豈不是當面錯過嗎?

      今天佛陀雖然不在世,經典還留在世間,經典會不會消滅?會。佛說了一部經叫《法滅盡經》,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,佛法在這個世間將來會毀滅,一切經都滅了,最後滅的一部經是《無量壽經》,所以《無量壽經》最後滅。《無量壽經》滅了之後,這個世間只有一句佛號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能夠一心念這個佛號都能得度。從這裡你就曉得,淨宗法門是多麼殊勝,這無比的殊勝!我們看到現前這麼多災難,看到「2012」的電影,如果真的世界變成這樣子,佛法經典就滅掉,你怎麼能保持得住?現在唯一我們想把這個經典保存下去,只有大量的翻印,到處儲藏。我們相信這個世界縱然是有災難,天翻地覆,它不是全面的,還是有一些地方會很平安保存下來的,我們到處都放,總會有幾部留下去,留傳下去。可是最重要的是人,經典留下去沒有人能夠讀誦,沒有人能夠講解,這個經典沒有用處。所以要發無上菩提心,真正學習經教依教奉行,在災難當中不貪生、不怕死。如果災難過去了你還存在,那你的使命就是弘揚經典,幫助一切眾生深入經藏,依教修行,斷惡修善,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這是佛弟子的使命。我們相信十方三寶加持你,龍天善神保佑你,縱然有災難你會平安度過,因為你有使命,你有重責。如果不發這個心,那可能跟災難一起就消失,也好,念佛求生淨土,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將來有緣再倒駕慈航,幫助苦難眾生。怎麼都好,這才是真正的釋迦如來弟子。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,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