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923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九二三卷)  2008/2/2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923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」,經文第三分,偈讚分。

      我們先看清涼大師的開示,「第三偈讚分中,十菩薩說,即為十段,初一是總,餘九為別」,這是先把段落交代清楚。這一品經一共分為三大段,第一段集眾,第二段放光,第三段就是偈讚。偈讚這段很長,也是這品經裡面正宗分,就是正說。有十位菩薩,前面介紹過了,從法慧菩薩開始,每一位菩薩代表一住,像法慧是初住,第二是一切慧菩薩,治地住,第二住,第三位修行住,註疏裡頭,《疏鈔》都有介紹。所以總共有十段。第一段是總讚,讚十住菩薩,從第二到第十這是別讚,有總有別。《疏》裡面告訴我們,「以法慧是說法主故,總敘此會本末事義,總顯佛德」,這就說出這一會經,第三會法慧菩薩是會主,就好像大會的主席一樣。佛法是平等法,大會主席是輪流做的,所以主是很尊貴的,主伴圓融。主不是獨一,不是永遠是他一個人做主,不是的,輪流做主,很像現在所講的民主社會。它不是獨一,它是任一,所以它是平等法,主伴圓融,主伴沒有高下,這個我們必須要知道。但是形式上有,實際上是平等的,譬如我們一個人的身體,頭是在上面,腳是在下面,頭腳的分量是相等的,缺一個都不可以,所以它是一般大。雖然一般大,它有上下尊卑之分,這叫道,這叫自然,這不是人為的,本來就是這樣的。人身體每個器官、每個肢體都能發揮它的功能,這個人是健康的人,這個人是有作為的人。所以,人全身每個器官是平等的,每個肢體都是平等的,必然是互相的尊重,互相的敬愛,互助合作,這叫道德。我們現在忘掉了,總認為什麼?頭是最尊貴的,腳是最卑下的。儒家的禮,帽子跟鞋子不能放在一起,這就不平等,這是人為的。就是說形式上是有這樣,有這個事情在,理上是平等的。理上有頭沒有腳不行,沒有腳你不能行動,你是殘廢的人;坐輪椅,輪椅也代表腳,你還是要靠它,這個道理要懂。有沒有尊卑上下?有,但是尊卑上下是一體,一體裡面那就沒有了。一定要知道是一體,形式上有,實際上沒有,就是事上有、理上無,這是符合大自然的法則。

      法慧菩薩這是說法主,他所說的有十首偈頌,讚歎的。他是讚歎這一會,總讚佛德就是讚歎十住菩薩之德。「餘九歎佛差別之德」,後面的九位,有總有別。「總別共顯如來無礙之會」,總是別之總,別是總之別,還是一法界圓明大會,前面《疏》裡頭總結的,這個會才殊勝。「此十菩薩名,亦表十住,其所說法,表位勝進。」這裡頭有兩個意思,一個是本位的,表位的,一個是勝進,勝是殊勝,進是進步。也就是說在本位裡頭應該修哪些法?為什麼要修?是為了要提升自己的境界。譬如初住要提升到二住,二住要提升到三住,永遠沒有停止的,一直要向上提升。提升到究竟圓滿,那就是妙覺位,妙覺再上去沒有了,妙覺就是自性圓滿的顯露了。

      古人用月亮做比喻,這是初住菩薩,初住菩薩好比是月牙,剛剛放一點光明。應該在什麼時候?初一看不到月亮,初一是朔,這個月亮,陽光照的那一面不對著地球,所以地球上人看不到月亮。這個位置是在什麼地方?太陽、月亮、地球排成一個直線,我們就看不到月亮,初一。星球在空中運行二十四小時之後,它偏差一點,偏差一點我們就看到月牙,娥眉月,看到月牙,應該是在初二、初三看到月牙了。用月牙代表初住,剛剛看到。雖然是個月牙,很微弱的光,它是真的月光,它不是假的。到十五,星球的排列是太陽、地球、月亮又排成一條直線,陽光照的那一面完全對著地球,所以地球上人看到是滿月。滿月代表妙覺位。從月牙到滿月把它分做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這個比喻也非常好。

      從這個比喻上能夠理解,我們的性德,要知道初住菩薩真的是性德流露,就是真心流露,從此之後他用的不是妄心。十信位的菩薩還是用的妄心,就是說跟我們凡夫用的是同樣一個心,不過他那個心裡面純善純淨,不像六道凡夫,六道凡夫這個心不清淨,雜染。心清淨身就清淨,身心清淨外面境界就清淨。所以外面境界,說老實話是人心變的。佛在大乘教裡面常講,我們也常常聽,聽了都耳熟,可是記不得,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都忘掉了。因為忘掉,所以煩惱起現行,起不了智照的作用,這叫功夫不得力。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念念生智慧,把外面境界事實真相照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那我們就只生智慧不生煩惱了。所以為什麼要多聽經、多讀經,希望養成習慣,作用就是在起心動念之處、言語造作之時,你能真起得了作用,智慧當家,不是分別執著當家,那你就成佛了。所以十信位,剛才講了,用妄心,不是用真心。雖用妄心,妄心就是起心動念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妄想,他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因為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我們可以說它是淨土,它不是純淨,純淨,妄想斷掉才叫真正純淨。

      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是淨土,我們的分別執著沒斷,帶業往生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不是給你講清楚了嗎?你生到哪一土?凡聖同居土,凡聖同居土是在六道,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六道。可是這個地方有不相同的地方,這是世尊跟諸佛都介紹給我們,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不是六道,它只有一道,用我們這邊話來講,人天道,阿修羅、餓鬼、畜生、地獄統統沒有,這個就很特別。還有更特別的,他那個凡聖同居土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所以他們的凡聖同居土比我們這個世界的四聖法界還要殊勝,四聖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比這個還要殊勝,這是難信之法。比這個殊勝,那不就是一真法界了嗎?用真心了。對的,但是他們並不是用的真心,還是用的妄心,那個待遇、享受是一真法界的享受,這是彌陀淨土無比殊勝之處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真加持上,沒有到那邊去,彌陀本願加持你,因為你的煩惱習氣太濃厚,加持你你感受不到,沒感覺。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加持分分你都感受到,這個不一樣。所以,我們這一生能遇到這個法門真正是極大的幸運。

      人到了晚年,今天上午有個老居士來看我,也八十多歲了,非常感嘆的說,人老了,社會上人都瞧不起我,兒女也不要我了,感到什麼?很孤獨、很可憐。幸虧自己還有些錢,凡是來找他的,目的都是來要錢的,如果沒有錢就更可憐,被人遺棄了。可是老人積蓄是有限的,時時刻刻又怕人騙,但是騙他的人很多,他自己也知道。所以我們今天就想到養老,這是逼不得已。古時候養老的事情是兒孫的事情,兒孫有養老的義務。父母有教育兒女的義務,就是作之親、作之君、作之師,這是父母的天職。現在母親不教兒女了,為什麼?有學校,小有托兒所,再大一點有幼稚園,再大一點有小學,不要教了。沒錯,你不教他,他將來也不養老,這不是叫一報還一報嗎?這是因果報應。

      在從前,受父母的教誨至少是教到六、七歲,才交給老師教。老師一定是父母選擇的,不是像現在學校,那不一樣,從前私塾,私塾裡請先生是父母選擇的。大戶人家有私塾,小戶人家沒有錢請先生,私塾很多,父母每一家私塾去參觀、去訪問,看看哪個老師教得好,跟自己的小孩有緣分,自己孩子適合這樣的老師來教導,送到那裡去讀書,而且時時刻刻還得監督,父子有恩、有愛。現在確實這個社會跟古時候社會不一樣,所以造成父不父、子不子、兄弟不和、朋友無信。這樣下去,最後的結果那就是世界要終止了,要重新來過,西方人講世界末日,要整個毀滅重新來過。誰製造的?是人類自己製造的,就是違背大自然的規律,違背大自然的法則,中國人稱這個為道德,違背了道德,自然生態要從頭來過。在佛法裡面講大三災,成住壞空。如果依照世出世間古聖先賢的教誨,隨順大自然的法則,隨順大自然的規律,這就叫遵守道德;與人和睦相處,與天地萬物和睦相處,這就對了。確確實實它不是由神在主宰,更不是佛菩薩主宰,是你自己的念頭在主宰,念要清淨,念要善良。

      中國人的祖先告訴我們,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跟佛法裡面講的十善業道完全相應。所以你修十善業你才是個人,虧欠十善業就變成畜生,虧欠得太多就變成餓鬼,完全不遵守道德那就是地獄,就這麼回事情。誰造的?自己造的,與別人毫不相關。這裡頭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大乘法裡面講得透徹。學佛是什麼?學佛就是學做人,學做個好人,學做個標準的人;從標準再往上提升,高人,這是佛法;不斷向上提升,提升到究竟圓滿就叫做佛陀。所以,在自己本分上做好,做好之後要提升。提升用什麼方法?不外乎放下,這個非常重要。放下執著,放下妄想,這是對自己;對別人呢?對別人,自己放下之後為眾生服務,這就叫做大乘。我愛自己的父母,為自己父母服務,把它擴大為天下父母服務,在佛法講,這個人叫菩薩;我愛兒女,我愛天下人的兒女,為天下兒童、青少年服務,這是菩薩。這個叫善心善行,積功累德,這都是為什麼?提升自己,此地講勝進,殊勝的進步。

      清涼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,勝進有兩個意思,這兩個就是兩個目標。近的目標是往下面一個位次提升,「後位」,初住位的菩薩,初住之後就是二住,二住後面是三住,三住後面是四住,不斷的向上提升;第二個目的是究竟果位,「佛果」。就像我們在學校念書一樣,一定要把自己所學的功課做好,為什麼?也是這兩個目標,近的目標是明年要升級,遠的目標,現在學校裡最高的學位是博士,最後一定要拿到博士學位。你看,佛法跟現代教育沒有兩樣,佛果是博士學位。大乘教裡面我們常常講,初住菩薩這是第一個學位,有學位了,十信沒有學位。現在我們知道學校裡面,大學就有學位,學士,上面是碩士、博士。在佛法裡面,學士,三賢是學士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三十個位次,第一個阿僧祇劫圓滿的。這是大乘教裡面的第一個學位,也稱菩薩,統統稱菩薩。如果算小乘,小乘也算有學位,但是小乘沒有見性,在十法界裡面,四聖法界。初住以上脫離十法界,法身菩薩。法身菩薩,初住大乘經教裡頭也稱為初地,圓教的初住,別教稱為初地。那就是第二個學位,我們現在學校第二個學位是碩士。到究竟佛果這才叫博士。

      在《華嚴經》裡面總共講的是五十一個階級,第一個十個階級是十信位,我們可以說是阿羅漢,小乘。從初住到十地,這四十個位次都是菩薩。到等覺可以說等於佛,算是達到高峰,他上面還有個真的佛,這等於佛,我們可以把這兩個位次都看成究竟佛果,「趣佛果」。所以學佛學的是什麼?希望自己不斷提升,勝進達到究竟佛果。這個事難,不是一生能成就的,要很長的時間。我們沒那麼長的壽命,阿彌陀佛慈悲,給我們提供理想的環境: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是長壽國,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他們壽命多長?無量壽;下下品往生,壽命跟阿彌陀佛相同,無量壽。無量壽,如果說是三大阿僧祇劫那算不了什麼,壽命長,保證你一生成就。進度確實有快慢不相同,有的人很精進,他成佛早幾天;有人慢慢的來,他成佛就比較後幾天,但是決定都能達到佛果。所以生到極樂世界就是肯定一生成佛,不要第二生。所以極樂世界是非去不可,你要不到極樂世界,十方諸佛剎土裡面都有生死輪迴,沒有這麼長的壽命。

      那我們要問,為什麼極樂世界這麼特別,總得有個道理!這裡面最基本的一個原理,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緣,這是他基本條件,佛在《阿彌陀經》上說的。我們這三個條件不具足,是差一點,就不能往生,這三個條件是在娑婆世界多生多劫修得的,這個道理要懂。怎麼知道我們這一生當中善根福德因緣成熟?你只要細心去思惟觀察,你就明白了。對這個法門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成熟了;如果還有懷疑、還有夾雜、還有間斷,你沒成熟。沒成熟,這一生去不了。如果真想去,你就加功用行,把不成熟缺少的地方把它補足,你這一生就成功了。懷疑,那要多聽經,多聽經目的在哪裡?斷疑生信,這個重要,我有可能補足。如果夾雜怎麼樣?夾雜那就趕快放下,要記住古大德的教誨,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無事」,你把那些雜念、雜行、雜事統統放下,為什麼?那個不要緊的。第三個,因緣不足怎麼辦?因緣要廣結善緣,在佛法講不叫善緣,法緣,廣結法緣。有能力自己做,沒有能力的時候集合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。這三種條件我們如果在這一生不足,都可以創造出條件出來。

      像我們為老人,我們建一個老人公寓,我們名稱不叫老人公寓,我們叫山莊、叫別墅。老人公寓的方式,我跟諸位做過很多次報告,用現在旅館、酒店的方式來建造。這個酒店,譬如有五百個房間,我們這房間不是賣的,不是經營給旅客的,我們給念佛同修的。不是念佛同修我們不能讓他進來,進來的都是念佛人,用酒店的管理經營方式。經費是大家集資,五百個房間都可以賣,算成本計算下來一個房間多少錢。在我們想如果在中國國內,一個房間應該十幾萬人民幣,我想不會超過二十萬。這個裡面有大禮堂,大禮堂就是念佛堂,就是萬姓先祖紀念堂,天天到這裡面去念佛,裡面有講堂,講堂是講經。如果說是五百個房間,一個房間至少是一個人到兩個人,夫妻兩個,老夫妻兩個都住在一起。酒店的管理自己不要操心,每天有人來替你收拾房間。大餐廳,自助餐的方式,完全是素食。講經不中斷,念佛不中斷,這緣成熟了,這叫因緣。這個緣就太殊勝,你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緣三個不足,都能用這個方法把它補足。你萬緣放下,什麼都不要操心了,一心念佛、聽經。喜歡聽《無量壽經》,那個講堂是專講《無量壽經》的,喜歡聽《阿彌陀經》,另外一個講堂是專門講《阿彌陀經》的,念佛堂是在一起。還有人不喜歡念佛,喜歡靜坐的,行,我們也可以開一個禪堂。禪堂是什麼?還是念阿彌陀佛,不出聲,默念,不要開口的,那就很安靜。喜歡什麼方式都行,都能夠給你面面都照顧到。喜歡看經的有閱覽室、有圖書館,就是寺廟的藏經樓,沒有其他的雜書,都是佛書。喜歡閱讀的、讀書的去讀佛經,喜歡聽經的去聽經,喜歡講經有小講堂分座講經,你學了之後你可以講給大家聽,把自己修學的心得與同參道友共同分享,一大樂事。

      這麼一個道場,就是山莊、別墅形成了,是個佛教道場,我們相信有很多人都會跟著來做,到處都有,年老的人有歸宿了,非常殊勝的歸宿。社會整個變態了、變形了,我們用這個方法集體來養老,我們自己是老人,照顧一切的老人,老人在一起共同生活。這個山莊、別墅,我們可以跟酒店經營方式完全相同,可以聘請經理、職員讓他們來服務。這些人當然都是要學佛的,我相信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到這個地方來做孝順父母、奉事師長的工作,那是積功累德,修真實功德。這個理想提出來之後,響應的人很多,現在也有些人很積極希望趕快做。佛門同修有從事於旅館這個行業經營的人,他們懂得怎樣經營,這是個好事情。對於青少年那就辦學校,辦學校比這個事情還要困難一點,為什麼?要好老師,真正是有母愛的老師,要把青少年看作自己親生的兒女才能教得好,自己要做出非常好的榜樣讓他們學習。所以,那一種捨己為人、犧牲奉獻就更大。這兩樁事情做好,養老、育幼做好了,可以挽救劫運,可以致世界和平。都靠我們自己覺悟,真的覺悟,再不要搞自私自利,不要為自己,這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因緣。這句經文裡面講的三樁事情,都要清楚、都要明瞭,我們可以把不足的補足,決定得生。現在我們開始看經文:

      【爾時法慧菩薩。承佛威神。普觀十方而說頌曰。】

      這一句長行,長行裡面有著很重要的一樁事情,我們不能夠疏忽,那就是『承佛威神,普觀十方』這兩句話。「承佛威神」,謙虛,不敢說自己有能力,這是做報告,是佛力加持的,承蒙佛力加持,謙虛。又「普觀十方」,十方是大眾,上請佛加持,下面請大眾加持。在這個地方看到謙敬,謙卑、恭敬,這是應當要學的,沒有絲毫傲慢的態度。法身菩薩,我們總要記住人家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放下,都沒有了,還是這麼謙虛、這麼恭敬,上面對諸佛如來,下面對一切眾生。我們看偈頌,菩薩總共有十首頌,註解裡有。

      【佛放淨光明。普見世導師。須彌山王頂。妙勝殿中住。】

      法慧菩薩這十首頌是總讚,《疏》裡面清涼大師給我們說這個意思,「總了佛法」,了是明瞭,初住菩薩明瞭了。為什麼說他可以說「總了」?因為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。就像世尊在本經「出現品」所講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現在他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棄;換句話說,如來智慧德相全現前,總了。我們在講席當中,也常常跟諸位同學報告,釋迦牟尼佛當年給我們做的示現,菩提樹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總了了。這是佛給我們示現的,這句話說得一點不錯。在中國,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忍和尚丈室裡,聽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把妄想分別執著也放下了。這一放下,立刻就明心見性,大徹大悟,總了佛法。佛法,跟諸位說,法是一切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;佛是什麼意思?佛的意思就是上面「總了」兩個字,佛是智慧、是覺悟。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全了了,全明白了,所以五祖忍和尚把衣缽就傳給他。

      我們從這兩位大德表演示現給我們看,我們不就明白了嗎?要通達明瞭世出世間一切法,要不要去學?釋迦牟尼佛的表演是學了,學了十二年,十九歲出去參學,三十歲開悟,學了十二年。怎麼開悟的?是把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。如果所學的東西不放下,還有分別、還有執著,那就變成所知障,障什麼?障礙你的自性,你不能夠明心見性;佛給我們講障礙有兩種,一種叫煩惱障,貪瞋痴慢、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,這是煩惱障,都是障礙自性,你不能見性。兩種障都沒有了,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自然就現前。所以,學跟不學沒有關係,學,可以學,也可以不學。惠能大師代表的是我沒有學的,字都不認識,沒有讀過書。由此可知,關鍵在放得下放不下。

      《壇經》裡面,他跟無盡藏比丘尼講的話很有道理,說得很清楚。無盡藏比丘尼一生受持《大涅槃經》,她在那裡讀經、在念經,惠能大師在旁邊聽,聽完之後跟她講經裡的道理,無盡藏比丘尼佩服得五體投地。念了多年,意思不懂,經過他一點醒,意思明白了,拿著《涅槃經》向他請教。能大師說「我不認識字」。她說,奇怪,你不認識字,你怎麼會把這個意思講得這麼透徹?「這個與文字沒有關係!」這話交代得明白。你真正要是開智慧,真正要是智慧德相現前,你的智慧、德相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,跟毘盧遮那佛沒有兩樣,你不比哪一尊佛差,今天為什麼搞成這個樣子?不肯放下你的分別執著!這不是佛示現好樣子給我們看嗎?原來放下就是!所以,轉凡成聖在一念之間。前面我們讀過,佛告訴我們「迷唯一念,覺止一心」,這八個字好,這八個字是寶。你一念起,你就迷了;一心,一心沒有念頭,沒有念頭就覺了。心是本覺,心是本善,起一個念就變成不善、不覺了。

      佛菩薩他應化在世間,示現的是什麼?示現得非常高明,而我們凡夫,肉眼凡夫看不出來。他所示現的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不是不看,不是不聽,不是不接觸,樣樣跟我們凡夫示現的沒有兩樣,可是有一點不一樣,他不起心、不動念。看得清清楚楚是慧,那是智慧,沒有一樣不透徹明瞭;心裡怎麼樣?如如不動,不但沒有分別執著,連念頭都不起。所以,他那個看叫照見,我們叫看見,他叫照見,像鏡子一樣照東西,它照得清清楚楚的,它不染。我們現在用的是妄心,妄心是染污的,一照它就染污了,就像照相機一樣,它底下留個影像;鏡子不留影像,照相機留影像,照相機是染。佛的心是真心,清淨不染。這就是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天天在示現,示現了一輩子,沒人看懂。他也不管你懂不懂,反正他永遠在那裡示現,有緣的人哪一天豁然覺悟,看懂了,這個人也會馬上放下。懂了的時候一定放下,懂了就是看破,看破了,看破決定放下。還沒有放下是什麼?你還沒有看明白,你看明白就不一樣了。

      第一首偈裡頭,『佛放淨光明』,這一句裡面就講放光。放什麼光?清淨光。你看跟《壇經》上所講的,惠能大師放下了,第一句話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你們想想看這是不是「佛放淨光明」?是的,沒錯。法慧菩薩在須彌山頂忉利天宮大講堂裡面,首先讚歎本師毘盧遮那如來放淨光明,就是自性顯露。惠能大師講得很清楚,清淨心現前,你看佛的身心多清淨。因為身心清淨,所以整個須彌山就清淨,須彌山變得跟虛空法界一樣大。為什麼?清淨心裡頭沒有障礙,清淨心裡頭沒有大小,清淨心裡頭沒有遠近,清淨心裡頭沒有先後,所以時間、空間維次全突破了。

      『普見世導師』,這個「見」跟示現的現是一個意思,「世」是講世間,佛的示現是為了教化眾生,「導師」是對佛的尊稱,他能夠誘導一切眾生回歸自性,所以稱為導師。世,佛經上講三種世間,佛是三種世間的導師,這更不可思議了。我們今天講的導師都講的有情眾生,我們能夠體會到,我們人接受佛的教誨,畜生、蜎飛蠕動,這些畜生道,這都叫有情眾生。除這個之外還有器世間,器世間我們講的好像是沒有情的,我們現在講植物,有情的是動物,沒有情的是植物,再分還有礦物、山河大地。佛給我們講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這個話很不好懂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曾經在佛光山星雲法師的道場,那時候剛剛開山沒多久,他辦了個學院「東方佛教學院」,請我去教學。那時候山上有會性法師,他自己也教一門課,有兩位居士,一個唐一玄居士,一個方倫居士,在台灣都很有名氣的。有一天我們這幾個老師大家在一起,聊天就談到《華嚴經》上這個問題,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怎樣把它能講圓?有情能成佛,花草樹木能成佛嗎?泥沙石頭能成佛嗎?總是講不圓。也就是說我們在那個時候,五十年前,雖然都出來講經,都沒有辦法把這個事情講圓滿。現在我們講了五十年,能講出一點眉目出來。

      特別是在《法苑珠林》裡面我們看到的,我把它寫在這上面,「佛問彌勒」,彌勒菩薩是唯識專家。現在要講情與無情,怎麼樣同圓種智,就是同樣圓滿一切種智?一切種智是佛,就成佛了;換句話說,這個話的意思是動物、植物、礦物統統都成佛道。跟佛與彌勒菩薩對話的這一段有密切關係。佛問彌勒,「心有所念」,心會起念頭,幾個念頭、幾個相、幾個識?彌勒菩薩說「舉手彈指」,一彈指有「三十二億百千念」。這不是《仁王經》上說的,《仁王經》上只講一彈指六十剎那,一剎那九百生滅,一個生滅就是一念。我們彈指一秒鐘可以彈四次,四乘六十乘九百,剛好兩個十萬八千,二十一萬六千個念頭,二十一萬六千個生滅,這是《仁王經》上講的。我們講這個經的時候也跟大家做了報告,這是佛的方便說,不是真實說。真實,肯定比這個速度要快!

      彌勒菩薩講的應該是真實的,他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。他以百千為單位,我們曉得十千是一萬,百千是十萬,以十萬為單位。多少個十萬?三十二億個十萬,一彈指。那一秒鐘呢?一秒鐘四次,再乘四,多少個億?三十二億乘十萬再乘四,鍾茂森居士算出來了,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念,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生滅;不是二十一萬六千,是一千二百八十萬億。這個話說的,也就是講,佛說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念,就是念頭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「念念成形」,成形就是物質,現在科學家說物質是無中生有,念頭不是物質,但是有念頭它就有物質現象發生。但是物質現象發生,要曉得它生滅的速度很快,也就是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分之一,這麼快。我們今天所看到物質世界是個相似相續相,它是連著不斷的,所以你覺得它存在,其實它每個念頭都不存在。他說念念成形,就是有物質現象生出來,無中生有,只要有物質現象,它就有識。識是什麼?見聞覺知,動物有見聞覺知,植物也有,礦物也有,所有一切自然現象統統都有。菩薩講「識念極其微細,不可以執持」,你要想執著、你要想分別都不可能,為什麼?來不及。你分別執著的念很粗,你那個念起來的時候,不知道多少念頭已經過去了,所以你決定抓不住。

      後面,菩薩說得好,佛的威神能夠「入彼微識,皆令得度」,這不就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嗎?我們前面讀過,這是佛說的,普賢菩薩有能力入極微世界裡面去度眾生。那個世界裡也有很多佛,他去拜佛,他去度眾生,這是等覺菩薩,普賢菩薩。他說「此識教化,非無識也」,這句話非常重要,不是沒有見聞覺知,識就是見聞覺知,植物有,礦物也有,所以它同圓種智。這是《華嚴經》裡面講的科學,所以佛經裡頭有尖端科學。我們怎麼能知道念頭那麼微細,一秒鐘裡頭有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生滅?這沒法子想像。我們看電影,電影放映機裡面的鏡頭開關,開關就是生滅,一秒鐘才二十四次,現在一秒鐘要提升到一千二百八十萬億次,億是萬萬,這個沒法子想像的。我們相信彌勒菩薩所說的這是真實話,這樣微細的念頭他真能看見。所以科學,科學講證據,佛說八地菩薩能見到,才曉得八地菩薩的心多清淨,能夠看到這個微細念頭的生滅。佛說這個,也叫我們去證得,我們不斷提升,提升到八地的時候我們就親自見到了。世間人粗心大意,他見不到,他沒有辦法去想像。所以,導師他是要度有情世間、器世間、智正覺世間,他有能力幫助這三種世間提升到究竟的佛果位。所以這兩句讚歎,讚歎到極處。

      『須彌山王頂』,「須彌山王」就是忉利天主,忉利天王,這是山頂。『妙勝殿中住』,妙勝殿,殿是因法而得名,佛在這裡講妙勝大法。勝是殊勝,無比的殊勝;妙,我們可以用今天的話來說,哲學跟科學的最高峰,這就稱妙。五十七年前,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,說佛經是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。我們那個時候反應,以為這是先生對佛經的讚歎,怎麼可能是最高峰?現在想想是真的,不但是哲學最高峰,科學最高峰。科學只知道、發現到物質是無中生有,而且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,我們不知道他是用儀器觀察的,還是從數學裡面推演出來的。可是佛經裡面具體給我們講出來,就是物質現象存在時間有多長?是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分之一秒,無法想像。也就是說,一秒鐘這個物質現象的生滅已經有一千二百八十萬億次了。

      知道這些事實真相,你才真正明瞭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你真的相信了,這是事實。了解事實,你還要不要執著?你還要不要分別?自然不執著,自然不分別,自然不起心、不動念。只要你能放下執著,你就成正覺,你就是阿羅漢;你再放下分別,不但不執著,分別也沒有了,那你就是菩薩,但是這個菩薩是十信位的菩薩;如果再不起心、不動念,你就是初住以上,初住菩薩。初住菩薩剛剛把起心動念放下,出離十法界,住一真法界。須彌山頂是比喻一真法界,你到達最高峰了。

      清涼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,「故勝進中云,欲令菩薩於佛法中心轉增廣」。這個勝進,文裡頭有,但是不明顯,為什麼?文裡面是表法,「須彌山王頂,妙勝殿中住」,這是講,希望菩薩在這裡能體會,於佛法中把心量再要擴大。你看看,原本妄想分別執著只要一放下,他的心量就遍法界虛空界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心量就大了,真心就現前。由此可知,妄想分別把我們真心變小了,變成很小的小心量。尤其是執著,執著身是自己,執著家庭是自己,你在社會上有事業,執著你的公司行號是自己,你說心量多小!妄想分別執著一放下,心量拓開了。心量雖然拓開,還需要不斷再拓開,心轉增廣。

      「文中觀佛現用,及與往修,皆周遍故。」你看到佛,佛過去修行,在因地當中,他也是從初信、二信修上來的,他也經過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成等覺、妙覺。所以你看佛,佛現在在忉利天主宮殿裡面住下來,你看佛的示現,你看佛的作用,觀佛現用,看佛的示現跟他的作用,示現跟作用都是利益一切眾生。他能利益一切眾生,都是與過去修行有關係。由此可知,佛教化眾生最重要的還是身教,言教在其次。身教是做出來表演給你看,他的表演就是在此地放光。放光我們現在人講磁場,佛坐在這個大殿裡,你看他磁場多殊勝。這是什麼?這是智慧的磁場,這是道德的磁場,這是累劫度化眾生恩德的磁場。前面講三德,智德、斷德、恩德統統現前。看到果就要想到因,佛是怎麼修的,我們能明白這個,心裡面才生羨慕的心,想學佛,想早一天成佛。

      這個地方給我們提示的,末後這一句皆周遍故,這句重要。佛是念念周遍法界,你說這個心量多大!遍法界虛空界是他的心量,是他的弘願,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,有情、無情眾生同圓種智,同自己一樣圓滿一切種智。一切種智是如來證得的,菩薩證得的是道種智,阿羅漢證得的是一切智。你放下執著,一切智現前,一切智是知道宇宙萬有的體,理體;理體是空的,叫萬法皆空,阿羅漢知道萬法皆空,所以他不執著。菩薩不但知道萬法皆空,所有現象是假有,不是真的有,就像彌勒菩薩剛才所說的這幾句話,所以他不分別。現相根本不存在,你分別它幹什麼!你分別,不叫打妄想?不叫自找麻煩?再提升,不起心、不動念,你就證得一切種智,就是一切智跟道種智圓融了,是一不是二,這是究竟果位。統統從放下當中得來的,曉得這個道理,不放下行嗎?自己一定真的鼓勵自己要放下,要真放下。從哪裡放起?從身外之物放起,幫助需要的眾生,幫助苦難的眾生。

      現在這個世間苦難眾生太多,我們從哪裡做起?幫助老人,幫助老人是因為他時間不多,幫助他往生淨土,這功德無量無邊。我們想的這個老人樂園,我們名稱用山莊、用別墅。我去看過雞足山,看過大理,我在那個地方就跟他們當地一些領導、同參道友們談這個問題。我說如果在大理建個這樣的老人樂園,不要叫老人樂園,大理著名的蒼山,「蒼山別墅」,它有洱海,「洱海山莊」,用這個名稱,不要叫人想到一個老字。這就是道場,是新時代的道場,不是寺廟庵堂,是五星級的旅館,叫山莊,幫助老人往生。老人退休了,不再做世間工作,讓他讀經、聽經、研究佛法,念佛、參禪往生淨土,這個好事,沒有比這個更好。另外一樁事情是教青少年,辦學校,辦書院、辦學校,這個學校是著重倫理道德的教育,學校裡面所學的課程照樣修,加倫理道德進去。而幼稚園、小學是以倫理道德為主,要非常重視這個,在青少年把德行基礎奠定。我們用古老的教學方法,相信一定很有效果。古老的方法,古人好,那個心大公無私,為天下後世著想,所以沒有絲毫隱瞞,這個跟國外不一樣。

      最重要的原理原則,頭一天就教給你,沒有隱瞞,《三字經》上前四句就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教育的指導核心、指導的原理原則,四句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這第一句,教育、教學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,不善不是本性,習性,這個要分清楚。第二句,總共是四句,《三字經》上一句是三個字,兩句是一樁事情,四樁事情,頭一個肯定人性本善。第二個告訴你,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這是講各人本性都是一樣,人人本性都是善,可是習性不善。習性,如果沒有教、沒有去學,習性跟本性愈來距離愈遠。教育,為什麼要教育?教育就是從這裡興起來的。在中國至少是五千年之前,我們老祖宗就明白了。「苟不教,性乃遷」,這一句就是為什麼要辦教育,辦教育的原理就說出來了,不辦不行,要不教的話,隨著習氣那愈來愈遠。怎麼教?也是六個字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,跟佛法裡所講戒定慧三學這個理念完全相同,因戒得定、因定開慧,所以定是樞紐。戒是什麼?戒是守規矩,規矩從哪裡來的?規矩是大自然的法則,是大自然的規律,不是哪個人制定的,不是哪個人發明的,是細心觀察大自然而領悟到的。所以,自然的規律法則稱之為道。我們人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能夠與自然的規則、自然的運作相應,這叫德。不能夠跟自然原則相違背,違背就破壞自然的法則,破壞大自然的現在講環境的生態。你破壞它,大自然就要報復你,大自然的報復就是現在所講的自然災害,洪水、火山爆發、地球溫度的上升、南北極的冰快速的融化。

      前天有個同學從網路上下載一段訊息給我看,聯合國呼籲的,呼籲全世界人要吃素,拯救地球。為什麼?飼養這些動物、家畜排出來的廢氣,嚴重性超過現在飛機、汽車排的這些二氧化碳,還要嚴重,大概要比這個要還加一倍,加速地球溫度的上升。希望每個國家領導人注意這個事情,來提倡,提倡素食,這不是佛教搞的。網路上這段文字,我想大家要是留意到,把它印出來,放到我們公告欄上給大家看,多印一些。科學家在呼籲,希望大家發心拯救地球,他的預測,如果要是還繼續這樣子反常下去,到二0一二年,嚴重災難就現前。這個說法跟我們從前聽到的預言,很多預言講,也是講世界末日是二0一二年,這地球上有大災難。二0一二年距離我們現在五年。

      所以修淨土的人,五年的時間真的把一切放下,一心念佛,五年求生淨土是決定夠用的,這時間夠了。我們看許多自古以來念佛往生的人,大概都是三年。三年是他的功夫成就了,絕對不是壽命剛好到了,不可能有那麼巧的事情,那不是一個、兩個,太多人了,三年都能往生。所以,念佛三年往生是正常的,你不能夠往生是你的雜念太多。念佛要求的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這三樣你要是缺一樣的話都不能成功。三年我真的不懷疑、不夾雜,就是一心專念,念念相續,這就夠了。所以,要有高度的警覺心,心量要大,要像佛一樣周遍法界,發大慈悲心,發大菩提心。

      下面清涼大師給我們講的「十頌分三」,分三段。初有五,有五段,「敘因佛光,見多盛事」,因為佛光你才看到許多殊勝不可思議的事情。這是初五裡頭第一,「敘此品放光」,這是讚歎在這一品經開端的時候佛放光。佛是從腳指放光的,表示初住,表示這個意思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