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701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七0一卷)  2002/5/8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701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界成就品」,讚勝勸聽偈頌最後兩首,第九、第十:

      【一切剎土入我身,所住諸佛亦復然,汝應觀我諸毛孔,我今示汝佛境界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給我們講這十首偈,前面八首都是讚歎法門無比的殊勝,後面這兩首才是勸聽。普賢菩薩大慈大悲,勸我們要好好的來聽教。諸佛如來境界不可思議,我們從經論當中細心去體會,在這首偈裡面得到了證明,真正是無比殊勝希有。第一句說『一切剎土入我身』,虛空法界,正如本經所說,一切世界海微塵數的剎土眾生,這是一切剎土。「入我身」,這裡最重要的一個字眼「入」。這個話普賢菩薩說的。「入我身」,入哪裡?可以說入全身。全身裡面每一個毛端、每一個毛孔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全身每一個細胞、每一個原子、每一個電子、每一個粒子。我們常常這樣的觀想,對於這世間的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減少。

      人在一生當中,一天到晚都在想,想些什麼?說老實一句話:胡思亂想,沒有一念是正經的想法。這就講你一念想正經的叫正念,一念不是正念叫胡思亂想,胡思亂想叫妄念。妄念紛飛,這是凡夫;正念分明,那是佛菩薩。《華嚴經》上教導我們,這是正念,這才是事實真相。「一切剎土入我身」,我身上每個細胞,細胞你再去分析,把它分成原子、電子、粒子,每個粒子裡面都是一切剎土。不要說別的,就是這個身體,你就曉得多麼複雜。每一個毛端、每一個粒子裡面都是虛空法界,無量無數無邊的剎土眾生都在其中。我們的肉眼很糟糕,你看到毛孔你注意看,怎麼看也看不出來!跟諸位同學說,佛如是,菩薩如是,我們如不如是?你細心去想想,亦如是!生佛不二,生佛平等。不一樣的在什麼地方?一個覺、一個迷,我們跟佛菩薩不同就是這麼一點。我們如果一覺,凡夫成佛;如果不覺,那就六道輪迴。

      由此可知,世出世間什麼是最珍貴的?或者什麼是最寶貴的?覺。覺這個字是真正寶貴,究竟圓滿無上的珍寶。覺,要自覺。話是這麼說,我們能覺得了嗎?有把握嗎?馬鳴菩薩在《大乘起信論》裡面給我們透了一個訊息,他老人家講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,不覺就是迷,覺是我們本有的,迷是我們本來沒有的。我們今天的麻煩在哪裡?本來沒有的現在有了,本來有的這個心裡真的連痕跡都找不到;本來沒有的,完全代替了本來有的,這是凡夫最悲哀的事情。佛經裡面我們常常讀到,佛很感嘆的講「可憐憫者」,可憐憫者是什麼人?就是這一類眾生。可憐憫者是什麼事?把迷認作覺,把覺忘得乾乾淨淨。我們要問,這個覺還在不在?在。大乘經上常講,「六根門頭,放光動地」,那就是你的覺性;在眼曰見,在耳曰聞,在鼻能嗅,在舌能嘗,這是本覺,這是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並不是說迷了之後你的本覺真的不見了、真的不起作用了,哪有這回事情?照樣起作用,而且這個作用從來沒有間斷過,與生死不相關。你活著它起作用,你死了以後它還起作用。

      如果它要不起作用,那就不會有來世,那就變成斷滅,它依舊起作用。它起作用是它再去輪迴、再去投胎,再去繼續不斷的幹,永遠沒有休止,這是佛在經上所說的「生死疲勞」。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它的活動從來沒有間斷過。晚上睡覺它作夢,它也沒有間斷過,不分晝夜、不分年節,它是永恆的。可惜的是他在迷,他沒有覺悟;他要一覺,就回歸到正知正見,就回歸到一如諸佛如來的正受,我們講正常的享受。迷的人,九法界眾生特別是六道凡夫,他們日常的受用不正常。無論是哪一類的享受,總離不開苦樂憂喜捨這五大類,佛經上講的五種受,六道凡夫離不開。這五種受是不正常的,不叫做正受。離開這五種受,那個享受就叫做正受,佛經梵語的名詞,稱之為三昧。三昧翻成中文是正受,你的享受恢復正常了。這是什麼人?最低的地位,法身菩薩其中的十住菩薩;「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」,這是初住菩薩,他得華嚴三昧,他證得清淨法身,所以他的享受是正常的。這個地方我們自己一定要認知,要承認、要知道,我們凡夫的受用不正常;知道不正常,你才會發心,發什麼心?發菩提心,菩提是覺悟。覺心是我要恢復正常,我要過一個正常生活,我想做一個正常人,正常的人、正常的生活就是佛菩薩。

      本經「入法界品」,五十三位善知識表演給我們看。這五十三個人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出家的只有六位,其餘統統是在家。無論在家、出家,無論男女老少,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,都是諸佛如來,都是法身大士。佛法教學的目標、教學的結果,都在這個地方。這一品經是佛法修學成績展覽館,你到那裡一看,修學成績,你就看到了。回頭想想自己是不是?自己與這個展覽的統統都相應,各個項目都相應,你自己入境界了;如果不相應,那還是凡夫,依舊在搞六道生死輪迴。「一切剎土入我身」,你再看底下:

      『所住諸佛亦復然』,每一個剎土裡面都有佛,有佛在那邊教化眾生,都有無量無邊菩薩海會圍繞,那是佛的學生。菩薩如是,我亦如是。菩薩明白,我糊塗,我不知道。明白的人知道,一粒微塵、一毛孔、一毛端都是究竟圓滿的法界,明白的人知道,糊塗的人是永遠不知道。你要跟他說這些事情,他會罵你,「你頭腦有問題,你思想有問題,你神經有問題,你怎麼胡說八道?這毛端裡什麼東西?什麼也沒有。」拔一根汗毛下來化驗化驗看,世間人搞這個,他相信他化驗的結果。用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,用這些科學的儀器來化驗,化驗到最後什麼也沒有,這裡頭哪有虛空法界?哪有剎土眾生?這不思議解脫境界。不但凡夫跟他講他不相信,前面第三首裡頭講的,小乘人不相信,阿羅漢、辟支佛不相信;「著諸有」的,權教菩薩也不相信;修學的大乘的菩薩,你跟他講這個話他半信半疑,為什麼?不是他的境界。

      哪一種人能相信?前面不曉得說了多少遍,修普賢行的人他相信。什麼叫普賢行?全部的「大方廣佛華嚴」就是普賢行。我們一般人不明瞭,一般人充其量講普賢行,他就會想到《四十華嚴》最後的這一卷經,裡面講的十大願王,以為這個就是普賢行。沒錯,那是普賢行的綱領,普賢行的細則你不知道。好像看書一樣,你只看到這個書名,「禮敬諸佛」是書名,「稱讚如來」是第二本的書名,「廣修供養」是第三本的書名,一直到「普皆迴向」,你看到這十部書的書名。書裡頭講什麼你不知道,書裡面所說的就是這部經。這部經說老實話,字字句句還是這個書名下面的小標題,內容沒有接觸到。內容是什麼?內容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器世間、有情世間、智正覺世間的全體。所以二乘權小不知道,不是他的境界,又何況六道凡夫?

      我們今天讀《華嚴經》,能夠體會到經裡面一點意思,是什麼原因?前面說了,我們有清淨信心,我們有堅定信心,我們天天親近善知識。善知識是經本,是《大藏經》。我今天有多少時間,我就讀多少經典。把我的工作做好了,剩下來多餘的時間,我要讀經,讀經是親近毘盧遮那如來,親近阿彌陀如來,親近十方三世一切如來、一切法身大士,真善知識!我天天親近他們,一時一刻都不離開他們,我怎麼會不成就?哪些人不成就?遠離善知識。什麼是遠離善知識?不肯讀經,不肯深入經藏,不肯深解義趣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隨順煩惱習氣,增長自私自利,增長名聞利養,增長貪瞋痴慢,搞三途六道的事業。我們沒有覺悟之前,又何嘗不是?所以見到這些人我們不能夠譏笑他,不能夠輕慢他,為什麼?我過去跟他一樣嘛!只是我很幸運,我終於能夠醒過來了。醒過來之後是什麼樣子?把這個東西擺脫掉了,心裡頭再沒有世間事。佛法裡頭講還不是世間事,我這是方便說,佛經裡面講的是:再沒有世間意。世間事還是照做,沒有世間意。

      六祖惠能大師問永嘉,永嘉大徹大悟之後,轉八識成四智。六祖問他,「你還有沒有分別?」他回答一句:「分別亦非意」。分別是世間事,世間事上我分別,確實心裡頭沒有分別的念頭。事上為什麼分別?事上不分別就把世間的秩序破壞了,這是大慈大悲。怎麼個分別?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。你說這是水壺,我也說這是水壺;絕對不是我有這種分別執著,是你們有分別執著,我沒有。我隨順你們的分別而分別,隨順你們的執著而執著,我自己沒有分別的意思,也沒有執著的意思,這叫放下。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,放下世間意,不是叫你放下世間事。放下世間事,我也不要到此地來講經了,每天到這裡來講四個小時幹什麼?這世間事。講完,講完就算了,心裡頭痕跡都不著;如果著一點痕跡,「我今天講了四個鐘點,我很有功德。」好了,「很有功德」,那叫世間意。說老實話,並無功德。你心裡想這個念頭是什麼?你有福德,落在世間意裡面都是福德,沒有世間意才是功德。功德是沒有痕跡的,功德是清淨的;福德是有跡象的,這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,事是一樣。

      就以我們每天四小時講經來說,講經到底是功德、是福德?稍稍有執著,就是你有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念頭沒有斷,講經說法是福德,這個果報是財富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,是福德;如果每天講經說法,心地清淨痕跡都不著,真正做到「說而無說,無說而說」,這是功德。功德的果報是什麼?功德果報把你的境界往上提升了。從人法界升到天法界,天法界升到聲聞法界、緣覺法界、菩薩法界、法身菩薩法界,不斷向上提升,所以不能有痕跡。在這個世間,世間很複雜,什麼樣複雜的環境我在這裡頭修行,修什麼?修不著。這個不著是心裡頭不著,清清淨淨,淨宗常講「六根清淨一塵不染」,我修這個。別人跟我爭,我要笑面給他磕頭,把他那個爭的意思化解掉,清淨心!你爭、你奪,我統統讓你,你看看我的表態,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,我學佛就是學這個。學了要管用,用在生活上,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。對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眾生,不要說沒有惡意,一點意思都沒有。

      善惡兩邊都坐斷,那叫真善!你落在善的這邊,善對面有惡,你是相對的,相對沒有解脫。相對的最高的境界是九法界,你沒有辦法入一真法界。為什麼?一真法界裡頭沒有相對的。沒有相對是沒有佛、沒有眾生,眾生跟佛是相對的,大乘經上你也曾經聽過,「無佛無眾生」。性相是相對的,是非是相對的,善惡是相對的,苦樂是相對的,離開一切相對,你才契入一真法界。所以,一真法界是心裡頭一念不生。但是這裡頭又要有智慧揀別,果然「好,我什麼念頭都沒有了」,你入無想定。無想跟有想還是對立的,說老實話你沒有離開對立。離開相對,談何容易!什麼人離開相對?「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」,這個人永遠脫離相對了。

      外國科學家講「相對論」,宇宙是相對的,能夠發現這一點很了不起。但是他知道宇宙是相對的,他沒有能夠超越相對,差這麼一點功夫。佛法知道宇宙是相對的,相對都是虛妄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離開這個相對的,這講放下,放下這個相對的,真相就現前。你要能真正懂得這一句話的意思,真正明白了,心裡有所體會,這個經至少要聽三十年,天天不間斷。這是什麼?薰習。長時薰習,你阿賴耶識裡《華嚴》種子它才產生力量,這個力量超過一切煩惱習氣,煩惱習氣不能當家作主,《華嚴》種子可以做得了主,你才能成就。你要沒有三十年以上日夜不斷的薰習,你哪裡能夠入得了這個境界?我自己是個過來人,我清楚、我明白。我有沒有事?跟諸位說,什麼事都沒有了。每天講經說法是不是事?沒事。跟大家見見面,結個歡喜緣,「說而無說,無說而說」,我雖然沒有入這個境界,靠到邊了。古人有個比喻,好像那邊燒火,我還沒有達到燒火的地方,但是現在接近,感覺到有暖氣了。我感覺得有暖氣,一般人講熱氣,感到這個熱氣。自己明瞭距離火的地方不遠了,還要努力,勇猛精進,自己有信心,一定會見到火的。

      在佛法裡面稱之為見道,佛法裡面見道位是華嚴圓教初住菩薩。初住菩薩叫發心住,見道了;見道發心就是發菩提心,菩提心真正現前了。菩提心就是我常常講的,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」,這個心現前了。一切時、一切處都是用這個心,不夾雜絲毫虛偽。不夾雜絲毫染污,就是清淨;不夾雜虛偽是真誠,不夾雜絲毫貢高我慢(就是絲毫自己的念頭),那就平等;不夾雜一絲毫的迷惑,正覺;不夾雜絲毫自私自利,是慈悲。所以菩提心最重要就是絲毫不善不淨都不可以夾雜,我在這上用真功夫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裡頭去歷練、鍛鍊。在色相裡頭鍛鍊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」,音聲裡頭鍛鍊,香氣裡頭鍛鍊,飲食五味裡頭鍛鍊。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,天天在鍛鍊,剎那剎那在鍛鍊;沒有一剎那的時間,我們講一分一秒,那時間都太長了。《仁王經》上講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一秒鐘可以彈四次,四乘六十,一秒鐘二百四十剎那,一秒鐘二百四十分之一。你們現在用照相機,照相機的快門,快門裡頭有兩百五十秒之一的,那就是一秒鐘裡面所說的剎那的數字。如果要講生滅,那還要乘九百,那個數字是兩個十萬八千。我們講一剎那都不空過,這才叫勇猛精進,你行菩薩道。

      經文第三句,『汝應觀我諸毛孔』,人看自己很困難,看別人容易。人為什麼不能改過自新?永遠看不到自己的過失,別人的過失看得很清楚。這不是壞事,你要會學。怎麼學法?別人的缺點就是我的缺點,別人的不善就是我的不善,這叫修行,這才真正把自己的毛病習氣找出來了。看看別人善不善的行為,回過頭來想想,「他的善行我有沒有?他的不善我有沒有?」要很認真、很仔細的檢點、觀察,觀察的結果,「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」,這是對於不善的。看到人家不善的,我想想我要是沒有,我要勉勵自己,要知道防止,不犯這個過失;如果有,看到別人過失,他有我也有,我要痛改前非。這裡面最細微、最明顯、最難斷的是嫉妒,不容易斷。看到別人比我好的,雖然鼓掌,心裡不舒服。這個事情我從前有,「怎麼好事都讓別人做了?」我學佛差不多三十年之後,見到別人好事,嫉妒的念頭才沒有了。真正發歡喜心,真正能夠隨喜,能夠全心全力成就他、幫助他,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我很認真努力幹,三十年功夫這個念頭才沒有了。見到別人有殊勝的事情生歡喜心,一絲毫嫉妒都沒有。

      你們諸位想想,你有沒有?有,要用功夫,功夫絕對不是短時間。我一生不離開經典,天天讀經,天天講經,講經天天提醒自己還要三十年這麼長的功夫,這個意念才沒有,心地清淨,清涼自在。《般若心經》講的,遠離顛倒妄想,遠離一切恐怖,無論在什麼驚險的環境之下、大災難的環境之下,不驚不怖,心是定的,沒有恐怖,沒有驚慌。所以我才敢講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,為什麼?人要遇到災難,一驚慌,三途去了。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、不管在什麼處所,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災難,不驚不怖,絕對不驚慌,絕對沒有恐怖,若無其事!你才能生智慧,智慧才能夠解決問題,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。聰明不能解決問題,聰明解決問題往往留有後遺症;智慧解決問題,乾淨俐落,決定沒有後遺症。經文末後這一句:

      『我今示汝佛境界』,普賢菩薩以身作則來勸勉我們,普賢菩薩在這個地方開示,這個地方的「汝」是華嚴會上的眾菩薩。我們今天能展開這個經卷,我們是這個法會裡面的有緣人、旁聽者;從旁聽要變成正式參加,可不可能?可能。你真聽懂了,依教奉行,你就入了這個法會,你就成了他們的會員。華藏海會的會員,真的超凡入聖,哪有不法喜充滿的道理?可是你要能夠保任,現在人講的話,你要能保持,保持得住。這裡頭有一個祕訣,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」,你就能保住了。你能保持,你的境界會不斷向上提升;有一樁放不下,你就又被拉下來,你還是凡夫俗子。什麼都不能放在心上,不能夠貪著,要記住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一絲毫的染著,一切都完了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,許許多多人一生不能成就,就是這個功夫上差了一點,他不能成就。菩薩在此地為我們開示,為我們說明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最後這一首偈:

      【普賢行願無邊際,我已修行得具足,普眼境界廣大身,是佛所行應諦聽。】

      真正勸請是最後這三個字,應該要『諦聽』,「諦聽」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要老實聽、要仔細的去聽。第一句話我們一定要很清晰的理解,『普賢行願無邊際』,普賢的行就是文殊菩薩所說的十波羅蜜,普賢之所行;願,則是講十大願王,這從總綱領上講,細說是全部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「全部的」諸位要聽清楚,不是這八十卷,也不是四十卷,也不是《八十》跟《四十》合起來,到底無邊際的普賢行願是什麼?實在講是包括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剎土眾生,一切點點滴滴,沒有一樣漏掉的,它哪裡有邊際?我們要問,我們今天日常生活、每天工作處事待人接物,這是不是普賢行?給你講真話,不能說不是,也不能說是。怎麼說不能說不是?普賢菩薩的行跟我們一樣,穿衣吃飯、工作應酬。為什麼說不是?普賢菩薩在生活中、工作中、應酬中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,那叫普賢行。我們凡夫在生活裡頭、工作裡頭迷而不覺,邪而不正,染而不淨,差在這裡。

      普賢菩薩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我們的心眼很小,只有自己不能容人,處處嫉妒別人、障礙別人,這不一樣。普賢菩薩無論在生活、在應酬上點點滴滴與法性相應,與性德相應,總的來說,就是與十波羅蜜、十願圓滿的相應,百分之百的相應,一絲毫的欠缺沒有。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自性、與性德可以說完全相違背,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,不同在此地。由此可知,什麼叫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?盡虛空遍法界,佛經裡面講的,這前頭說得很清楚,器世間、有情世間、智正覺世間,一切世間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全部合起來就叫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活的,不是文字。文字是簡介,你要認為這種文字就叫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那你完全看錯了。

      好像你到新加坡來,這裡有個小冊子,《新加坡觀光遊覽指南》,你拿到這個小冊子,「這就是新加坡」,新加坡是什麼樣子,你見都沒有見過。你不要以為這個本子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錯了!它是指南,它是說明書,真正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不在這裡。在哪裡?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之中,生活裡頭點點滴滴。這個生活不是一生,包括你的過去,包括你的未來,生生世世,那這個行願真的是沒有邊際了。又何況前面一再說明的,無數重疊的世界,毛孔裡頭有世界,世界裡頭有眾生,眾生還有毛孔,毛孔裡頭又有世界,重重無盡,到哪裡去找邊際?下面一句,普賢菩薩給我們做了示範:

      『我已修行得具足』,我們為什麼稱他為普賢菩薩?他修普賢行願。於是我們明白了,凡是修普賢行願的人就叫做普賢菩薩。普賢菩薩不是一個人,普賢菩薩無量無邊,你的功夫、你的成績到某一個等級,沒有差別的。這麼多修普賢行願的人,有的人修得很好,我們常講「他修行的功夫到家了」,他是什麼地位?等覺菩薩,等覺的普賢菩薩。比等覺差一等,功夫跟他比不上,差一等的,法雲地的普賢菩薩。再差,那就是九地、八地,七地、六地、五地,一直降下來到最差的,最起碼、最低的,這個地位是什麼?初住普賢菩薩,圓教初住。給諸位說,是真普賢菩薩,這是算分證位的普賢菩薩。分證位我們都沒有學到,還不及格,那就落在相似位。相似位裡面,十法界裡頭四聖法界是相似位的普賢菩薩,他都是修普賢行。我們連這個都做不到,都不及格。我們修普賢行是屬於什麼樣的普賢菩薩?觀行位的普賢菩薩。六道凡夫,沒有出六道輪迴,你修普賢行,依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來學習,認真學習鍥而不捨,你的功夫得力,觀行即。

      功夫得力,何以說你觀行即?你的見思煩惱沒斷,但是你的見思煩惱被你修行的功夫控制住,不起作用了。哪些東西不起作用?自私自利這個念頭伏住了。根沒有斷,怎麼知道根沒有斷?自性本具的能力沒有恢復。如果這個根斷了,見思煩惱的根斷了,能力恢復了。什麼能力?天眼。我們現在睜開眼睛,牆壁那邊我們看不到,沒有這個能力;如果見思煩惱斷了,這個能力恢復。不要說隔著牆壁你能看得見,我們在地球這一邊,我們現在知道地球是圓的,我們底下那一面是美國,我們往地下一看,美國那邊能看到,地球也能看穿。我們不必借任何科學工具,我們能看到其他星球裡面的活動情形,不需要用望遠鏡,天眼開了。而且還能夠突破空間維次,你有能力看到六道裡面的狀況。耳朵靈了,天耳通了,他方世界六道裡面眾生說話的音聲我聽見了;宿命能力恢復了,我知道我過去生生世世一切狀況;他心這個能力恢復了,別人起心動念我都知道。你見思煩惱斷了,就是說你的貪瞋痴慢斷掉了,自私自利的念頭斷掉了,你能力就恢復了。

      這是什麼能力?阿羅漢的能力。能力不大,你的天眼能看到這個大千世界。一個大千世界、娑婆世界,照黃念祖老居士那個話講,你能夠觀察到多麼大的空間?十億個銀河系,六根的能力是以這個為範圍。你想看極樂世界還不行,看華藏世界還不行,你沒有那麼大的能力。除非特別入定,也許得佛神力加持,你能看見;靠自己能力不行,還要向上提升,再破塵沙煩惱,再破無明煩惱。所以我們今天是觀行即的菩薩,我們什麼功夫?我們今天功夫得力,能夠把自己煩惱習氣伏住,雖有它不起作用。我們就感覺到很輕鬆、很愉快,佛法講這個境界叫「輕安」,一身輕鬆。過去好像有很沉重的壓力,現在這個壓力放下了,感到愉快。世間什麼樣的天災人禍、什麼樣的災難,這些理事、因果清清楚楚。災難現前,不驚不怖,若無其事。生從哪裡來,死往哪裡去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是功夫成片。功夫得力,觀行位,觀行位我們只要肯努力是肯定得到。你能夠證得觀行位,觀行位還是六道凡夫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。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到什麼樣的品位,那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,「總在遇緣不同」。如果你遇的緣非常殊勝,你的品位會很高,上上品往生,不是沒有可能,有可能。自己認真努力,依教奉行。

      普賢菩薩「修行得具足」,具足就是圓滿。圓滿的相下面一句說出來了,『普眼境界廣大身』,他的天眼現前了。不是阿羅漢的天眼,也不是辟支佛的天眼,也不是一般大乘菩薩的天眼,得的是如來果地上的天眼,叫「普眼」。就是前面說的世界海微塵數剎土眾生,無量無邊、無盡無數重疊的世界,他統統看到了,一點障礙都沒有,這叫「普眼境界」。「廣大身」是清淨法身,菩薩現身說法,廣大身是法身。中國禪宗過去大徹大悟的一些大德們,他們說他的境界:盡虛空遍法界是「沙門一隻眼」。這個話什麼意思?他證得「廣大身」。這個境界至少「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」,分證菩薩的境界,分證菩薩就是法身大士,這是說位次最低的。在中國佛教歷史裡面,代代都有這樣的成就,現在人講學習的成績,都能拿得出這麼好的成績來。但是最近這一百多年當中,沒有了,沒有聽說了。

      往年倓虛老法師在香港,你們看看他《念佛論》所說的,他在佛七開示裡面所講的。我過去曾經得到他老人家一個錄音帶,是美國舊金山甘貴穗居士送給我的。我們已經把它做成光碟流通很多了,非常難得!那是他晚年所講的,他老人家往生九十多歲。他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在他一生當中,他看到學禪的人,他說學禪得禪定的他見過,也聽說過,開悟的一個都沒聽說。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在近代一個都沒有,得禪定的,虛雲老和尚得禪定,有!得禪定的人將來果報在哪裡?果報在四禪天。看他禪定功夫淺深,他生到四禪天、生到四空天,是這麼個境界。虛雲老和尚他上生兜率天兜率內院,親近彌勒菩薩去了,這是天道裡頭最殊勝的地方。是老和尚的願力,追隨彌勒菩薩,彌勒菩薩將來下生作佛,他們就是佛的大弟子,就像釋迦牟尼佛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一樣。彌勒菩薩成佛也有常隨弟子,老和尚發願做彌勒菩薩的常隨弟子,各人願望不相同,我們的願望是希望做彌陀如來的常隨弟子,都好!

      佛法是平等的,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很好,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」。一切法,法法都是平等的,這個話是真的。前面我跟諸位說過,生佛平等,性相平等,理事平等,無有一法不平等。你用平等心去看,諸法是平等的;你用清淨心去看,諸法是清淨的;你用真誠心去看,諸法是真誠的;你用慈悲心看,諸法是慈悲的。所以蕅益大師才說,「境緣無好醜」,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物質環境、人事環境真的來說它是平等的。不平等怎麼產生的?不平等是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。與外頭境界有沒有相干?不相干。不相干要硬說它有關係,你這不叫冤枉人嗎?自己冤枉人,自己是一絲毫都不覺得,這叫凡夫,這叫可憐憫者;佛菩薩不如是,佛菩薩跟我們真的不一樣,我們要知道。所以,學佛!

      我們要想證得清淨法身(這是廣大身)、證得普眼境界,當然要拓開心量,你的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,你要能愛人,慈悲一切。你不從這個地方下手,你就不得其門而入。一定要用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對一切人、對一切物,物裡面包括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。小到微塵,大到虛空法界,一味真誠,自己沒有一絲毫虛妄,沒有絲毫雜念,你就能入普眼境界,你就能證清淨法身。證清淨法身是肯定、認知虛空法界是自己,一切眾生是自己。像我這個身體一樣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我的身體,所有一切眾生是我身上的細胞。細胞偶爾出了麻煩的時候,它生病了,某個地方有痛、有癢,麻木了,那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冤親債主。它不是我身外之物,它跟我有密切關係。所以你如果是真正明白、搞清楚,這些惡道地獄眾生就是我身上麻木的這一部分。

      我怎麼對它?要幫助它恢復。不能用外科手術把它割除掉,這不可以的,你割不掉的。那就得做種種示現,教化是什麼?教化就是治療。示現無量無邊身,演說無量無邊法,這是法藥,來治療。幫助這一切眾生覺悟,恢復正常,這身體健康。所以你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、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要自己身體健康,我們要地球健康,我們要宇宙健康,到宇宙健康這是法身。我們要自己身心和諧,身體健康;我要社會和諧,我要與一切眾生和諧,然後再推展我要做到宇宙和諧。能不能做到?能!從哪裡做起?從自己心地上做起。你要問這是什麼道理?佛在經上講得很多,可惜你粗心大意,你沒有留意。佛講「境隨心轉」,虛空法界是境,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剎土眾生,都是自己的境界。

      諸佛菩薩、一切有情眾生是我的人事環境境界,山河大地、虛空剎土是我自己的器世間環境。佛說「境隨心轉」,所以你在哪裡修?在你自己心地上用功,不在外頭。佛法稱之為內學,你懂嗎?什麼叫內學?佛經稱之為內典,佛法用功不在心外,完全在心地功夫。所以這些年來我歸納世尊教導我們的總綱領、總原則,這在一切經裡面提煉出來的精髓: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。我們修心,就修這個,簡單明瞭。我們修行,行是外表,事相上的,六根跟六塵境界打交道的。我們也抓到了原則: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。念佛做總歸結,念佛就是「求生淨土,親近彌陀」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化眾生的能事,我們全部得到了,圓圓滿滿的得到了。得到之後你會不會用?用在哪裡?用在起心動念之處,這叫修行,這叫功夫。心量確確實實拓開了,平等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。恭敬我的、讚歎我的,平等心對他;毀謗我的、侮辱我的,平等心對待。一心,無二心,一心是真心,二心是妄心。你對我恭敬讚歎,我對你好一點,你對我毀謗侮辱,我對你差一點,你的心不平等,你的心不清淨、不真誠,沒有智慧、沒有慈悲,你修什麼?還是搞六道凡夫,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你沒有學佛。

      什麼是佛?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」就是佛,你跟這個背道而馳你就不是佛,所以上聯這十個字是佛心,是自己的真心,是自己的本性;下聯「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」,是自性的德用,是行門的綱領。普賢十願是講的心,文殊十波羅蜜是講的行,總而言之不外乎存心、行為,總不外乎這兩樁事。你存的是什麼心?你行的是什麼事?這是兩個總綱領,世出世間法都不離開這兩個總綱領。真正覺悟了,凡夫不就成佛了嗎?沒有覺悟,還當凡夫,繼續不斷的再搞六道輪迴。覺悟的人時時刻刻在關照你、在照顧你,什麼時候你可能覺悟了,覺悟的機緣到了,這佛菩薩都來了。機緣沒有到他不來,什麼叫機緣沒有到?你不相信,你不能理解,你不能依教奉行。你的緣沒有成熟,沒有成熟佛菩薩不來,來了則什麼?來了怕你造業。你毀謗佛菩薩,你造的業就重了,佛菩薩不來是大慈大悲。

      佛菩薩不來是不是把我們遺棄掉呢?不是的,佛菩薩還是來,換個身分來,不用佛菩薩的身分來。用佛菩薩的身分來,那你造的業太重了,你謗佛、謗法、謗僧,你造阿鼻地獄罪業。用什麼身分?用凡夫俗子的身分來。那你毀謗他、罵他沒有那麼重的罪,減輕你的過失,你才曉得佛菩薩是怎樣的慈悲。這裡面佛菩薩的用心,我們要很細心去體會。他真的是以佛菩薩身分出現了,你要是輕慢他、不恭敬他、侮辱他,就得罪,那個罪都很重。他要換個身分,你想想看,我們在《虛雲老和尚年譜》裡頭看到,老和尚朝五臺山,中途在曠野之中都找不到人家的地方病倒了。他是三步一拜,很辛苦,昏過去了。這個時候文殊菩薩來了,菩薩一路關照他,在這個困難的時候菩薩化身,化一個乞丐,一個討飯的叫化子。看到這個和尚很可憐倒在地上,把他扶起來,照顧他。他在外面討的飯分一點給他吃,找一點藥草幫他治療,找個破廟給他安身住幾天,把他身體養好。

      他繼續去朝五臺山,路上兩次生病,兩次都遇到這個討飯的叫化子。他向他請教,「你叫什麼名字?」他說:「我叫文吉。」「你家住在哪裡?」「我家住在五臺山。」他說:「你到五臺山去打聽,人家都知道我。」老和尚到五臺山之後問人家,「我在路上遭兩次難,幸虧這個叫化子救了我,他叫文吉,你們知道他是什麼人?」人家告訴他,「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。」菩薩示現這個身分的那就不要緊,你輕慢對他沒有關係,你沒有罪業,示現凡夫身分。可是另外一樁事情你要知道,如果他示現的是個在家居士、是個出家的法師,你毀謗他有沒有罪?沒罪,過失不大。但是這個法師、居士如果是做弘法利生的事情,你把弘法利生的事情破壞了,障礙他,你有沒有罪?對他沒有罪,就是跟他這方面沒有罪,跟眾生那方面有罪。這個罪是什麼?眾生聞法的機緣你把他斷掉了,罪是從眾生那裡結的,跟法師不結罪。法師如果是菩薩身分,那就有罪了。慈悲,慈悲到極處!

      這裡頭的密義,常常讀佛經的人知道,不讀佛經的人不知道。在現前的社會不肯讀佛經的人多,《大藏經》印得是很多,許多居士家裡頭都有《大藏經》,不看。他擺在書架上放著,可能放一輩子,到老死都沒有去翻過,你說這個冤枉不冤枉?你要是真的多讀、多看,你就明瞭,你才知道,佛門裡頭有一句話說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這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慈悲到了極處!總是盡量減少讓你墮落的機緣,希望幫助你、成就你,那個心多麼的真誠!多麼的懇切!凡夫無知,辜負佛菩薩,自造罪業,你自己要受果報。我們今天學佛,無論在家、出家,為什麼你不能成就?為什麼你煩惱習氣這麼重?順你心意的你就起貪心,貪婪無厭;稍微有不順心的事情馬上就憤怒,得理不饒人,為什麼有這樣嚴重的習氣?這個嚴重習氣多生多劫帶來的。這一生沒有能好好的學習,沒有善知識指導你,父母沒有教你,長輩沒有教你,老師沒有教你,甚至教你也不聽。

      什麼原因?我們生活環境不好,社會的誘惑力太大,社會的壞樣子太多了。你學壞了,你以為那個樣子都是好的,你被環境轉了;你沒轉環境,你被環境轉了,原因在此地。真正遇到諸佛菩薩、遇到真善知識,也只能夠旁敲側擊來點你。你能省悟,很好;省悟不了,等來生來世吧!回不了頭嘛!哪裡知道諸佛菩薩的恩德,不知道!你知道你才有報恩的心,你才有報恩的行為;你不知道,所以你不可能生起報恩的念頭。佛菩薩並不要你報恩,報恩是我們自己受人家的恩惠,自自然然從良心上生起的報答。但是今天這個社會,教導你什麼?教你忘恩負義,告訴你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,哪有什麼恩德?「恩德是假的,仁義是古人騙人的」,教你這個。但是這種教學所造成的結果是社會動亂、天災人禍,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?世界毀滅。許許多多宗教裡頭最後講到世界末日,末日從哪裡來的?末日是從這裡起來的。我們在此地念的,要明瞭、要能體會。『是佛所行』,全部《華嚴經》是佛所行,應諦聽,你應該好好的來聽,應該好好的來學習。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圓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