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203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0三卷)  香港九龍  檔名:12-017-0203

      請看經文,三十三天偈頌第四首:

      【我念法王功德海。世中最上無與等。發生廣大歡喜心。此寶光天之解脫。】

      這首偈是寶光幢名稱天王的讚頌,他得的法門是「恆見佛於一切世主前現種種形相威德身解脫門」。我們聽他的讚頌,一定要能明瞭他所得的法門。世主,用現代的話,就是國家社會的領導人。一個國家的國王是世主,大的世主;像中國一個省的省長,像美國一個州的州長也是世主,這是中等的世主;每一個縣市長,這是小的世主。由此可知,佛家所講的世主,就是現在所說的領導人。把這個意思引伸,每個行業裡面的領導人也是世主。尤其是現在社會裡面大的企業家,跨國的公司行號,往往他們的員工有幾萬人,乃至於幾十萬人,那也是世主。世主是集人間之富貴,富是有財富,貴是有地位,他在這個世間有崇高的地位,得到群眾的尊敬,他有很大的財富,為一切眾生造福。凡是有地位、有財富,我們都曉得,這是過去生中所修積的福德。佛告訴我們,富貴是果報,果必有因,修因才能夠得果報。佛告訴我們,財富是果報,財布施是它的因,真因。過去生中,歡喜以財物布施給貧窮苦難之人,他這一生得財富。他布施得多,他得的財富就大;他布施得少,他得財富少。一般世俗人常說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命中注定。命中不是別人給你注定的,是你自己給自己注定的,佛把所以然的道理給我們說出來了。聰明智慧是果報,法布施是因;健康長壽是果報,無畏布施是因。

      作世主,集人間的大富大貴,我們要問這是什麼果報?當然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他都有,還要為一切眾生服務,無私的、無條件的盡心盡力幫助世間一切眾生,這個果報就是世主。你的心量愈大,你布施的範圍愈廣,你就是大世主。佛在經上說,這個世間最大的世主叫輪王,金輪聖王、銀輪聖王,這是在我們現在地球上沒有見到的。如果能做這個地球上的王,統治整個世界,統治這一個地球,在佛法裡面講這個王叫鐵輪王;如果他能統治好幾個星球,這個福報就更大,這在佛法裡面稱之為銅輪王;如果能夠統治一個星系,我們今天講太陽系,能統治一個星系,佛法裡面才稱之為金輪王,這是人間福報最大的。福報更大,那就作天王,像我們現在讀的這一段,三十三天,三十三天是忉利天,他不是人王,是天王,這福報就更大了。天王也算是世主,因為佛家講的世間範圍非常廣大,講到六道輪迴,都算是世間。欲界天上面還有色界天,色界天上面還有無色界天,無色界天是個平等法界,它沒有王,所以我們講世主講到最高的說到第四禪。四禪天,摩醯首羅天王、大自在天王,這是世主裡面最高的,福報沒有比他更大的。這些世主,色界天以上的他們有定有慧,所以煩惱習氣都以定慧的功力伏住,貪瞋痴慢不起現行,我們所看到的,他們是慈悲喜捨、清淨平等。可是欲界以下,沒有達到這個功夫,還是有尊貴驕慢,還有這個意識。在欲界天裡面,愈往上面去尊貴驕慢的意識形態愈薄弱,愈往下面去就愈顯著。這種事情我們在世間只要留意,你就能夠觀察出來。你看縣市長、鄉鎮長,那個威風架子就很大,你很明顯看出來,他總覺得與眾不同;你看到省長,那個意識形態比縣市長要高明,看到是和藹可親;你要看到一個國主,就更顯得慈祥。地位愈高,福報愈大,顯示出來祥和,所以有大福德相。

      諸佛菩薩教化世主,顯示出圓滿的福德相,天王見到了,『我念法王功德海,世中最上無與等』。「法王」是佛陀,王是一個形容詞,形容他自在。一個國家的國主,他發號施令,這一國的人民都要服從他的命令,所以他在這一個國他是主,他得自在,所以稱之為王,王是自在的意思。佛與大菩薩在一切法裡面他得自在了,所以稱他作法王。法王的功德深廣無盡,所以用「海」來比喻。這是說諸佛菩薩無量劫來積功累德,這個功德的殊勝,世間沒有人能夠相比。佛積的是什麼功?我們要懂得,佛的功是斷一切煩惱,破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功。不但六道裡面的世主不能比,天上的世主也不能比;不但欲界天不能比,色界、無色界天也不能比。色界、無色界諸天,只是在伏煩惱,煩惱沒斷,妄想分別執著只是不起現行而已,並沒有斷除。佛不但斷,永遠斷除,這是無量劫的修功。他的德是什麼?德是自性圓滿的顯露。我們知道自性本具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德能,我們凡夫也有,但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,被無明煩惱掩蔽住,雖有,不能現前,不起作用,也就是說我們沒有修行的功夫,所以性德透不出來。諸佛菩薩修功圓滿,所以性德現前。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德相,我們在大經裡面常常念到,「佛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」。無量的相好從哪裡見到?從他的隨類化身,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眾生,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,這就是無量的身相,無量的相好。佛有能力應機說法,這顯示出無量的智慧。智慧、德相都是自性本具的,無量無邊,無有窮盡,用海來做比喻。

      「我」是寶光天王自稱,他常念,念諸佛「功德海」,這就是念佛。世尊教我們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這名號裡面就是功德海。這個名號要是翻成中國的意思,阿翻作無,彌陀翻作量,佛就是功德海的意思,佛是智慧,佛是大覺,所以世尊在經典裡面,給我們解釋這個名號的意思,用無量壽、無量光。無量壽是福,無量光是慧,福慧這兩種都圓滿了,所以稱為無量光壽。我們在三皈裡面所念的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,這個二就是光跟壽,就是福慧,這兩樣都圓滿了。這是功德海,這是真正念佛。「世中最上無與等」,不但在六道,在十法界裡面,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是最上的,沒有能夠跟他相比。天王明白了,天王認知了,所以『發生廣大歡喜心』。這個「廣大歡喜心」就是大菩提心,他明白了。明白之後,我們能夠想像得到,他一定要開發大菩提心,他一定要將自性無盡的寶藏開發出來。如何開發?佛是我們的好榜樣,我們向他學習,他用什麼方法明心見性的,他的方法值得我們做參考。已經證得佛果的人很多,他們所用的方法並不完全相同,所以才說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每一個法門都能明心見性。佛在經上講得好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我們明白了,我們懂得了,因此對於任何一個法門我們都歡喜讚歎,因為門門皆成無上道。至於我們自己要修學哪個法門?如何選擇?一定要依自己的根性,這叫契機。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皆契理,契理不成問題,問題在契機。機裡面一定要講求方便,哪一種法門我們修學方便,我們就採取哪一個法門,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。我們懂得這個原理原則,你就會生歡喜心修學自己所選擇的法門,看到別人所修學的跟我們法門不同也非常歡喜,知道我這個法門我修學能夠明心見性,他修那個法門也能明心見性。因此我們對於任何一個法門,就會生歡喜心、生尊重心,決定沒有毀謗。這是寶光天王他所證得的解脫門,我們要知道。如果不了解這個道理,不知道事實真相,而在無量法門裡面生起妄想分別執著,就錯了。尤其是自讚毀他,那是大錯!在此經末後「入法界品」裡面,更是明顯的教導我們、啟示我們,我們應當如何學習。再看底下一首:

      【佛知眾生善業海。種種勝因生大福。皆令顯現無有餘。此喜髻天之所見。】

      發生喜樂髻天王,他得的法門是「得知一切眾生城邑宮殿從何福業生解脫門」。這尊天王他所修學的法門是了知一切眾生的福德因緣,經文上所舉的雖然是一樁事情,一樁事情能夠涵蓋他這一生所得的福報。城邑是他居住的大環境,宮殿是他享受的小環境,他是什麼樣的福報、什麼樣的因緣而獲得的,這在前面我們也曾經講過,世出世間法總離不開因果。所以佛法中常說,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。這個道理很深,這是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。明瞭真相的人,我們就稱之為佛、稱作菩薩,不了解真相的人我們稱他作凡夫,凡聖的差別就在此,除此之外凡聖沒有差別;換句話說,覺迷不同而已。而在理與事上並沒有覺迷,覺迷在一念,一念覺就是佛菩薩,一念迷就是眾生,理與事上都沒有覺迷,所以說迷悟不二;迷悟不二是從理事上說的,迷悟不同是從人心上講的。人心有迷悟不同,理事沒有迷悟,這樁事情唯有佛菩薩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。所以佛知道眾生善業海,一切眾生無量劫來,身語意三業的造作有善、有惡,也有非善非惡,這叫無記,大概一切造作總不出這三個範圍。福報小的人,他所造的業惡多善少,你的福報就小;福報大的人必然是善多惡少,所以他享大福報;沒有福報的人,哪種人沒有福報?地獄眾生,換句話說,他所造的業,惡業做得太多,善業太少,這是墮地獄。這個道理我們總要懂得,天堂、地獄的果報不是別人賜給我們,我們一味的希求、禱告,實際上得不到。我們求佛菩薩保佑,佛菩薩能賜給我們嗎?我們求上帝、求天神,天神能給我們嗎?不可能的。我們要明白真理,佛菩薩能保佑我們,天神能夠幫助我們,是我們自己有這個福報。如果我們自己沒有這個福分,怎麼幫都幫不上,這才是正理。所以諸佛菩薩、天地善神都勸我們修善,勸我們斷惡。佛說得更好,佛教導我們「離一切相,修一切善」,那個果報更殊勝。因為你不肯離相修善,也就是說你修善還著修善的相,還念念不忘我做了多少好事,沒忘記!能不能得福?得福,三界裡面有漏的福報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。如果離一切相,修一切善,果報超越六道輪迴;不但超越六道輪迴,而且超越十法界,到哪裡去享受這個果報?一真法界,你看這多殊勝!與如來果地、與法身大士等同,這個話只有佛才能說得出。世間的天王、天神都說不出,為什麼?他們沒有離相。如何離相?怎樣才算是離相?《般若經》上講得很好,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才叫做離相。換句話說,如果我們還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你斷惡修善,你沒有離相,你的果報在人天。如果我們真的明白,離四相,修一切善,那個殊勝的大福就等同諸佛菩薩了。

      天王在讚頌裡面說明,『佛知眾生善業海,種種勝因生大福』。無論你是著相修善、離相修善,佛都知道。你所得的福報,跟你所修的善因決定相應,『皆令顯現無有餘』。由此可知,我們這一生當中種種受用,都是自己過去或是今生所修積的善業。明瞭之後有什麼好處?好處大了,諺語所說的「心安理得」,這就是大好處,這就是真正的享受,心安了。不明瞭事實真相,你的心永遠不安;明瞭之後,心就安了。心安,你才得到真正的幸福,你才得到真實的受用。往年方東美先生告訴我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諸位要知道,最高的享受不是大富大貴,最高的享受就是心安理得,理得心安。道理明白了,心安,這是最高的享受。一切明白了,縱然我們物質生活很艱難、很困苦,也不怨天不尤人。我們在《論語》裡面讀到,夫子讚歎顏回,顏回的物質條件很差,生活非常清苦,簞食瓢飲。吃飯連個飯碗都沒有,用什麼盛飯?用竹子編一個竹簍,簞是一個竹簍,用那個盛飯;喝水連一個杯子都沒有,用什麼?葫蘆瓢。瓢飲水,簞盛飯,你就想他的生活清苦到什麼程度!孔夫子看到很感嘆的說,這種生活要給其他的人,「人不堪其憂」,別人過這個生活,心裡憂慮、憂苦,心憂身苦,而顏回怎麼樣?「回也不改其樂」,顏回天天快樂得不得了。他為什麼快樂?理明白了,心安,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諸位一定要懂得,最高的享受決不是大富大貴,最高的享受是把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這是人生真正的幸福,真實的享受,這是真實的大福,都能夠現前。

      理得心安了,諸位想想看,雖貧賤,不怨天不尤人,過他本分的生活,社會就安定,天下太平。人人都生大歡喜心,富貴人歡喜,貧賤人也歡喜,這個功在教化。所以我們想到《學記》裡面兩句話,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,這有大道理在。一切眾生,一切世間,貧富決定是不平等的。為什麼不平等?每個人造的業不一樣,果報怎麼會一樣?所以要明白這個大道理。我們看人家生活過得很富裕,我也想,能不能做得到?能做得到,修善因。他那個享受是有因由的,我們能夠修善因,必定能夠獲得果報。實在講,真正明白,真正通達,他所修的因是大善,他所積的是大德,決定不在乎現前生活環境,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他都得大樂,都得大自在。這個意境不是凡人所能夠理解的,凡人永遠在迷惑顛倒,縱然得福報,他也不快樂。我聽說香港有一位非常富有的人家,但是沒有人知道他住在哪裡,為什麼?他怕人綁架,時時刻刻要躲避、要隱藏,你想想看一生過這種日子有什麼幸福?我們明瞭那是什麼?財富害了他,害他不能見人,害他失去自由,他想在街上逛逛不敢去,住在哪裡沒有人知道,常常搬家,你說可憐不可憐!這就是不明理,不了解事實真相。如果他也學佛,明白道理,通達了,這個財富布施給十方,救濟一切苦難眾生,走到哪裡人家都歡迎他,決定不會有人害他。不了解道理,雖然有這麼多財富,生活那麼可憐!我們要懂得,世間最可貴的不是財富、不是地位、不是權力,是智慧,這是世間最可貴的。我們再看第六首:

      【諸佛出現於十方。普遍一切世間中。觀眾生心示調伏。正念天王悟斯道。】

      這是第六尊天王,端正念天王,他的讚頌,他的修學心得報告,他修的法門是「得開示諸佛成熟眾生事解脫門」。我們想想他所得的法門,他有能力開示,開示什麼?諸佛成熟眾生事。我們細心去想想,他要不是佛,他怎麼能夠說諸佛成熟眾生事。所以這些天王都是諸佛如來化身的,《普門品》裡面所說的,應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現天王身而為說法,他不是凡夫。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,他們是佛,是諸佛如來化現的。讚頌裡面講『諸佛出現於十方,普遍一切世間中』,這兩句話重要,他說的是事實真相。我們求佛,佛在哪裡?不知道。佛普遍一切世間中,這個範圍可大了。什麼叫一切世間?佛將世間歸納為三大類:第一個「有情世間」,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動物,凡是有感情的叫有情世間;第二類叫「器世間」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植物、礦物,這叫器世間;第三類「智正覺世間」。如果從十法界來說,有情世間是六道裡面的有情眾生,我們講正報,器世間是六道裡面的依報,智正覺世間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我們講四聖法界,這三種世間把十法界包括盡了。普遍一切世間中,誰知道?佛知道,真正修行契入境界的人知道。清涼大師註解《華嚴》,將這部經分成四分,也就是四個大段落:信解行證。證入法界的人知道,末後「入法界品」,不入不知道,入就知道了。所以正念天王,他這個讚頌裡頭是入法界了。

      在中國大乘佛法裡面,入法界是禪宗裡面常說的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什麼叫入法界?見性是入法界,法界就是自性、就是法性。法性比佛性的範圍更大,通常講佛性是對有情眾生說的,法性是有情、無情都包括在裡頭。見性成佛,你見到一切眾生的佛性,見到一切眾生的法性,你就是佛了,你就是法身大士;雖然不是究竟佛,你至少是分證位佛,天台家所說的,你是分證即佛。入這個境界之後,我們來說那是什麼樣子?我們提出來的修學的綱領,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就是這個樣子,他那個心確確實實就是這十個字;他的生活,處事待人接物,確確實實是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」,入法界了,我們講修行證果了。念念與這二十個字相應,時時與這二十個字相應,這個人就入法界。他看一切眾生,我們常講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一切人事物都是諸佛如來。所以說是成佛,見虛空大地一切眾生皆成佛道,這個人成佛了。如果說我成佛了,他還是凡夫、還是眾生,他決定是凡夫,他決定沒有成佛。所以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,佛菩薩看凡夫都是諸佛。你好好的去想,好好的去思惟,你什麼時候成佛,不要問人,自己清楚,自己明瞭。什麼時候能真正看一切眾生都是佛,蚊蟲螞蟻都是佛,你的禮敬、稱讚、供養遍虛空法界。這是如來,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,是他們的意識形態,是他們的生活狀況。

      第三句,『觀眾生心示調伏』。這個眾生指的是誰?指的是我們自己,我們自己現在的心是眾生心。眾是眾多,就是講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,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是眾生心。諸佛如來觀我們自己的眾生心,四弘誓願裡面講「自性眾生誓願度,自性煩惱誓願斷,自性法門誓願學,自性佛道誓願成」,這就叫先度自己;自己不成佛,怎麼能度眾生?所以佛法度人先度己,四弘誓願是回歸到自性的誓願。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六根對六塵境界就生妄想分別執著,錯了!諸佛如來他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那就叫諸佛菩薩;我們會起心動念,會分別執著,我們是凡夫。我們要學佛學什麼?就要學佛菩薩這一套的本事,根境相接觸的時候不生煩惱,只生智慧。妄想分別執著是煩惱,不起煩惱,只生智慧。智慧是什麼?智慧是一切通達明瞭;看得清楚、聽得明白是通達明瞭,決定不會起心動念,沒有妄想分別執著。所以,示現調伏。這個地方眾生,眾生就是我一個,我一個是眾生,外面都是佛菩薩示現;他們不是眾生,我是眾生,我才能夠得度。我們今天修學,你看看修多久?無量劫到現在,為什麼不能成就?就是把眾生是他不是我,「這麼許多芸芸眾生」,所以不能成就。無量劫搞到現在還是這個樣子,還在搞生死輪迴,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,怪誰?怪自己錯會了如來的意思,開經偈講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我們是錯會如來真實義,經典展在我們面前,不懂!

      也許有人問,你怎麼曉得這個眾生心是自己?《華嚴經》後面有很明顯的證據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所以佛慈悲用善財做一個樣子,將大乘修學做出來給我們看。善財是眾生,自己一身之外,依正莊嚴都是諸佛如來的示現,都是成就善財的。所以善財是什麼人?善財就是自己,自己真正發心修學大乘,真正發願這一生當中要成無上道,這個人就叫善財。你一定要懂得,十方世界依正莊嚴都是諸佛如來化現來度我的,讓我在一切人事物當中覺了事實真相。覺了就成佛,迷惑就是凡夫。一切諸佛如來化現,這句話是真的!諸佛如來是什麼?諸佛如來是自性。經上不是講得很清楚嗎?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心是佛,我的身心也是佛,自性佛。我現在迷了,變成凡夫,我還要依靠自性變現的法界來啟發我、來覺悟我,我明白了,覺悟了,自性佛就現前,修行證果就是這麼一樁事情。普賢菩薩十句的教誨,哪裡要學,自自然然就做到了。「禮敬諸佛」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就是諸佛,決定不敢有絲毫輕慢之心對待,第一條禮敬諸佛就做到了,哪裡還會有貢高我慢的心?是非人我、貪瞋痴慢自然就沒有了。《金剛般若》裡面講的四相,一般人講這個好難做到!給諸位說,自然就消除了,有什麼難處?因為自性裡頭本來沒有。理明白通達了,煙消雲散。

      修學關鍵就是「觀」這個字。每位同修對於《般若心經》都非常熟悉,《般若心經》頭一個字就是把修行的綱領提出來了,「觀自在」。我們凡夫不會觀,凡夫是想,想就不自在,想是什麼?胡思亂想,你怎麼會自在?觀就自在。什麼是觀?不落在心意識裡頭叫觀,落在心意識裡面叫想。所以我們佛法叫參究,不叫研究,研究是用心意識,參究離心意識。怎樣叫離心意識?識是分別,意是執著,心是落印象;換句話說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不分別就是離意識,不執著就是離末那識,不落印象就是離阿賴耶識,阿賴耶是心,這叫離心意識。離心意識叫參究,觀!凡夫用心意識,就迷了。可是迷從哪裡來的?迷從悟來的,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,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第一念是觀,第二念墮到心意識去了,諸位想想有道理。諸佛菩薩的本事,永遠保持第一念,絕不墮落到第二念。凡夫從第一念,一剎那之間就落二、三,那叫唯識所變,他就變了。佛菩薩只有唯心所現,不變,觀,所以他得自在。智慧自在,神通自在,受用自在,沒有一樣不自在,從哪裡來的?從觀來的,永遠保持第一念來的。觀與般若就相應,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」。想就不自在,想跟煩惱相應,跟妄想分別執著相應,跟是非人我、貪瞋痴慢相應,想不得!所以大乘法修行提出的綱領:觀照。念佛也是觀照,但是現在念佛人不懂得觀照,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;念佛要是懂得觀照,功夫哪有不得力之理?觀照功夫得力就照住,照住是得定;再提升是照見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智慧開了,自性的智慧德能完全顯現是照見,第三個階段。我們生生世世不會用這個辦法,所以生生世世修行,說個老實話,只是跟佛法結一個緣而已,依舊是用輪迴心造輪迴業。用輪迴心來學佛,學來學去還是超不了輪迴,道理在此地,我們不會觀,不會觀我們起心動念,我們的念頭太複雜太複雜了。你能夠觀察到,你才能調伏,諸佛菩薩所示現的,我們看了,我們聽了,接觸到了,自自然然就調伏,妄想分別執著就沒有了。正念天王悟斯道,天王的名號叫正念,這就叫正念,與這個相違背的是邪念。我們今天起心動念,妄想分別執著,一天到晚搞是非人我、搞貪瞋痴慢是邪念,我們不是正念,如何從邪念轉到正念,這是真正修行。《華嚴》好!這部大經學了之後,要不能夠轉過頭來,不能在這一生成無上道,那真叫冤枉學了,真叫白學了。今天時間到了,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