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927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九二七卷)  2008/2/27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927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」,經文第三大段第二段「南方一切慧菩薩」,偈頌第二首看起:

      【是人取諸相。增長痴惑網。繫縛生死獄。盲冥不見佛。】

      這首偈接著前面第一首來的。第一首是說不依真實義,所以見不到真佛,這句話的意思很深,我們許多同學,不但是在家的同學,甚至於出家同學也在所不免,所以真實義太重要了。開經偈是唐朝武則天寫的,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是正式做了皇帝,把國號都改了,她做皇帝那時候不叫唐,叫周。所以八十卷《華嚴》也叫做《大周經》,諸位如果看到《大周經》,你就曉得這是《八十華嚴》。是她做皇帝的時候,這部經到中國來,翻譯完成之後送給她看,她在封面上題了這四句,「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,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」。這首開經偈題了以後,你看看一千多年來,很多人想再做一首,就沒辦法比她做得更好。所以,這首偈就永遠流傳下來,叫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。我們為什麼不能解如來真實義?過去,不要說多,一百年前,在家、出家的這些大德還有能解的,真正有成就的。最近這個一百年,問題出來了,當然與生活環境有關係。外面受西方文化的影響,中國人喪失了民族自信心,不願意再學中國東西,這是個大退轉。第二個,社會的動亂。滿清亡了之後,國內軍閥割據,接著日本人發動八年戰爭,中國人天天忙著抗日。八年戰爭很痛苦,我們親身經歷的,流離失所,家破人亡。忙於自己的生存,沒有時間去追求真理,所以戒律幾乎完全廢弛,規矩沒有人願意遵守。聖賢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在實行,所以有信有解沒有行,就沒有證;沒有行證,那個解就不透徹,真實義一定要靠行解。我們在現前學佛的人不少,在家、出家不少,為什麼沒有古大德那樣的成就?不要說得太遠,說近一點,半個世紀,像印光大師,淨土宗的,天台宗的諦閑大師,禪宗的虛雲老和尚,教下的像圓瑛法師;再近一點,諦閑法師的學生,在香港度過晚年的倓虛法師、定西法師,像這些大德都沒有了。在家,像江味農居士,甚至於在台灣的李炳南居士,李炳南居士的老師梅光羲居士、夏蓮居居士,都沒有了。什麼原因?能說不能行,那就不解真實義。

      我們今天希望正法久住,希望這個世界災難真正能夠化解,不能化解也要能減輕,除了認真修行沒有第二個路子走。所以,讓我們一下就能想起來,佛在滅度之前傳給後人的四依法,如同佛陀在世沒有兩樣;又傳給我們「以戒為師、以苦為師」,能持戒、能吃苦,就跟在世尊面前沒有兩樣。我們要怎麼樣學?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,當然最好還是從觀念上先把它修正過來,現在所說的人生觀、宇宙觀,學術上面的術語叫意識形態,在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,要能理解。唯有真正理解,意識到諸法實相,我們會自動自發樂意的持戒、修行,也就是說歡喜放下,不再有攀緣的意念,這一生道業才能成就。所以,依真實義你說多重要。佛四依法裡面講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,了義就是真實義。佛說法還有不了義的嗎?有,也不少,是講一些世俗的事情。總是有人問,問了佛就會答。了義跟不了義的界限就是六道輪迴,佛給你講這些道理,可以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,這是了義的;不能超越六道輪迴,這是不了義的,這是淺說。如果深說是以十法界為界限,能出十法界,那就成佛,那才叫了義;不能出十法界,還在十法界裡面,也算是不了義,不是究竟了義,這都要知道。阿羅漢雖然出了六道,但是他要出十法界那要有相當長的時間修學。

      所以世尊傳給我們無比殊勝究竟了義,與《華嚴經》有關係,有密切關係,《華嚴經》真的幫助我們徹底看破。而末後,文殊、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這是究竟了義,上中下三根統統得利益,真正叫普度。為什麼?依真實義。淨土法門是依真實義。淨土法門是普賢大法,你看《無量壽經》一開端,還在序品,還沒到正宗分,序分第二段「德遵普賢」。說明西方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在那裡主持,修的是什麼法門?普賢法門。所以,前清魏默深居士,這是佛門大德,他將《普賢行願品》附在淨土三經後面,號稱淨土四經,這個歷史要曉得。佛所講的是淨土三經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,這淨土三經。如果諸位看到淨土四經,這是清朝晚年的事情。魏默深生在咸豐、同治的時代,慈禧太后就是咸豐的妃子,淨土四經是他出來的。到民國初年,印光大師又把《楞嚴經》裡面的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」附在淨土四經後面,稱為淨土五經,淨土還需不需要?不需要了,到這個地方真的叫大圓滿。五經過去我們都講過,特別是《無量壽經》講了十一遍,這真正是依真實義。

      我們對於諸法實相認識、了解了,決定嚮往極樂世界,這叫一了百了。會把求生極樂世界看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,其他都不足以為道了,決定往生。能不能去?善導大師說「萬修萬人去」,一個都不漏。可是這裡有個重要條件,依真實義你才能去得了,不依真實義去不了。真實義就是真信、真願、真行。真行,我們的修行方法是採取持名念佛,這句佛號不能斷,對這句佛號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決定得生,真的是萬修萬人去。很多同修告訴我,世緣放不下。放不下怎麼樣?就夾雜,這一夾雜就把我們念佛的功夫破壞掉了,就是這首偈子所說的『是人取諸相』。這些相,現相,就是你放不下的,你著相,不知道相是假的。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,夏威夷島上的傳統心靈療法,他不是佛教徒,他們沒有看過佛經,這是古老流傳下來的,這些教誨裡有非常重要的概念。譬如他說這個世界從哪來的?世界是你自己創造的。這個話說起來沒有一個人敢承認,世界是我創造的?我怎麼會造這個世界?《華嚴經》上告訴你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「迷唯一念」,這一念迷了,世界就現前,真是自己造的,不是別人造的。佛在《華嚴》裡告訴我們,這個世界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心是自己的心,識是自己的識。心在哪裡?心像什麼樣子?心沒有樣子,心沒有處所。《楞嚴經》上阿難講到心,佛就問他,心在哪裡?阿難很聰明,說了七處,都被佛否定掉。心到底有沒有?佛法用圓做表法,我們現在講的mark,佛教用法輪,法輪是什麼?圓,法輪就是圓。你說圓有沒有心?當然有心,心在哪裡?找不到。圓心不能說沒有,也不能說有,確實是個抽象的概念,因為它不是物質。你說圓,圓心點一點,你點一點在顯微鏡裡面看是很大的面積,那哪裡是點?那是面。所以,點是個抽象概念,幾何裡頭的點沒有痕跡的。線,線有痕跡,點移動,這叫線。它不動的時候,你什麼都看不到,只知道它真有,移動就變成線。線移動就變成面積,就變成面。佛用這個來表法,用圓心來代表我們的心性,能現能變的心性,你不能說有,你不能說無。

      心性都是六根緣不到的,眼看不見,耳聽不到,手也摸不到,心裡想不到,意根都緣不到。唯識學家告訴我們,我們的意識,就是思惟想像,能夠緣到第八識,這很了不起了,緣不到自性。要想見性,必須連第八識也不能執著,也得要放下,才能明心見性。這個放下,放下妄想、放下起心動念,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,真正高等修行人修什麼?修不起心、不動念。五十三參裡面都是示現這個。鬻香長者修禪定,在哪裡修?我們現在講的百貨公司,外國人說的Mall,哪個地方熱鬧到哪裡去。他去幹什麼?他去修定。所以修定他不是在禪堂打坐,他到最熱鬧的地方去逛,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是慧,心裡怎麼樣?如如不動,不但沒有分別執著,起心動念都沒有,定慧等學,高級的禪定。禪堂面壁那是幼稚園的初級禪定,高級禪定是動靜不二,性相一如,那個禪定管用。盤腿面壁這個禪定不管用。為什麼?一放下腿子就出定,他就不行了,他就回到世間來,入定的時候有定的作用,出定他就不行。高級禪定所謂行住坐臥都在定中,大乘教說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,他那個修禪定是不分什麼空間時間,什麼時候都可以,什麼時候都在定中,什麼地方都在定中,那叫真的禪定。定生慧,慧解決一切問題。你要問什麼人到這個地方?法身,《華嚴經》初住菩薩以上就入這個境界,因為他確實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。

      世界從哪來的?世界是自己念頭變現的,起心動念世界就現前。全世界,這個全世界不是講地球,地球是一個小世界,全世界是佛法講的遍法界虛空界,那才叫全世界,無量無邊諸佛剎土。佛也是你創造的,自性彌陀,自性毘盧遮那,自性釋迦牟尼,佛是自己創造的,自性觀世音,自性地藏王。離開自性什麼都沒有,這個要知道。器世間,器世間就是依報,我們所活動的、居住的這些星球叫器世間,山河大地、樹木花草,這是器世間,還是心性變的,叫唯心淨土。極樂世界是唯心淨土,我們這個世界,娑婆世界,唯心娑婆;我們這個銀河系,唯心銀河系,唯心太陽系,唯心地球。這個事實真相要知道!真有假有?非真非假,你不能說它沒有,相有,體沒有。怎麼體沒有?剎那不住,叫無常。前面跟諸位做出的報告,彌勒菩薩講的,就是講這個相,相就是法相。我們現在這個身是相,所有一切現象都是相,就是物質現象,精神的現象、自然的現象,都屬於相。相在佛法叫六塵,色聲香味觸法都叫相。相從哪裡來的?迷的時候起來的,一念不覺,現相就生起來。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說得好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就是自性裡面是圓滿的,沒有絲毫欠缺。只要有緣,相就現出來;沒有緣,沒有緣相現不出來,隱了,隱藏了,有緣它就暴露了。他末後講了兩句話意思很深,他說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在本無動搖的時候這個相不現,就是大光明藏,那是什麼相都沒有;動了一個念頭,相就現前,能生萬法。動念頭才能生萬法,不動念頭,萬法沒有了。自性裡頭有具足,就像那個原點一樣。所以要曉得萬法皆空,能現的心性、能變的性識都是不可得,因為它不是物質,也不是精神,六根都緣不到。在哪裡?無所不在、無時不在、無處不在,遍法界虛空界都是它變的。所以事實真相,真相是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這是真實義。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你才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放下就是法身菩薩,法身佛。

      大乘經教裡頭佛說得好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我成佛了,我跟阿彌陀佛的身怎麼能合成一起?我成佛了,我跟釋迦牟尼佛怎麼能合成一起?為什麼不能合成一起?你著相了,著相就不能合,相沒有了就合。所以《楞嚴經》上,世尊用海水跟水泡這個比喻好,細想想不難體會到。有分別執著的是什麼?就好像大海水裡起了好多水泡,你著了相,著了水泡,這個水泡不是那個水泡,那個水泡不是這個水泡,你著了相。如果你知道事實真相,本來沒有水泡,水泡是臨時的,它會破,破了之後它又回歸大海。佛是什麼?佛是大海。眾生是水泡,你什麼時候破了,破了就是你放下,你就回歸大海,那不叫一法身嗎?哪有二身!佛經上這個話說得太多了,共同一法身、一心一智慧、十力四無畏、十八不共法,統統是一樣。這個給你講真的,這是真實義。

      所以,人不知道真實義,不知道真實義那就著相,著相怎麼樣?增長貪瞋痴慢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貪心增長、愚痴增長、瞋恚增長、傲慢增長、疑慮增長,你不叫麻煩嗎?有了這些東西,碰到境緣他就造業。要曉得貪瞋痴慢疑這是輪迴心。我在講席裡頭常講,我講十六個字,這十六個字有一個,我們在菩提道上就寸步難行,你在原地踏步,你一點進展都沒有。這十六個字是「自私自利」,想想我們有沒有?「名聞利養,五欲六塵,貪瞋痴慢」。這十六個字有一個,你就取相了,「是人取諸相」就是自己不是別人,這是說我,不是說別人,我得要承認。有這十六個字,你想想看,是不是天天『增長痴惑網』?「網」是比喻,像在水裡面捕魚的漁網,魚已經落到網裡,牠還能逃掉嗎?『繫縛生死獄』,這個「生死獄」就是六道,六道輪迴就是個大網,你出不去了。大網裡面還有小網,小網是什麼?欲界。欲界裡頭還有小網,那小網是什麼?三惡道。那個網一個比一個小,最小的是阿鼻地獄,那叫真可憐。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?都是不依真實義,迷惑顛倒。

      如果我們能常常提起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,你看你一彈指的時間,彌勒菩薩講,我們現在算出來,他講的,他的文字上是「三十二億百千念」。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把它算出來是三百二十兆生滅,念就是生滅,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。兆是什麼?萬億,萬億是兆;萬萬是億,十億、百億、千億、萬億,萬億是兆。這一彈指的時間。我們彈指彈得快,一秒鐘還可以彈四次,那再乘四次,一千二百八十兆,一秒鐘。這是說什麼?所有一切現象的存在的時間,這麼短!我們看到好像都在眼前,那是什麼?那是相續相,一個接一個、一個接一個,像我們看電視屏幕、看電影的銀幕一樣,是相續的相。特別是在電影,電影放映機裡面我們會看得很清楚,那個鏡頭的開關,一張一張底片在那裡換,它速度快了,我們在銀幕上看不見。電影的速度,這個諸位曉得,一秒鐘才二十四,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。鏡頭打開,生了,關起來,滅了,不就是生滅嗎?一秒鐘二十四次。現在一秒鐘多少?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,這是我們現實的真實相,彌勒菩薩講的。

      所以我們才曉得,《仁王經》上世尊方便說。《仁王經》上世尊講,一彈指六十剎那,一剎那九百生滅,用這個說法,那一秒鐘是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。二十一萬六千次跟彌勒菩薩相比差太遠了,彌勒菩薩是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生滅。我們常常腦子裡有這個東西,用這個來觀察宇宙人生,就不迷了,就真正知道所有現相不可得,那你就真實入了般若,一切法確實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,這是真實義,這是事實真相。由此可知,我們起的分別執著、起心動念全是假的。佛是什麼?佛是自性,禪宗講得好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什麼叫佛?見性成佛;再換句話說,了解事實真相叫成佛。從這個話來說,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法,佛是個了解事實真相的人,就叫佛,不了解事實真相的人就叫凡夫,凡夫跟佛差別就在此地。再說得簡單一點,佛是個明白人,凡夫是個糊塗人,這就好懂,不能不曉得。如果我們還著相,這個地方問題非常嚴重,我們學佛還要著相,還不了解,雖然念佛,不能往生,無論你造作什麼都是生死業。為什麼?你是輪迴心,輪迴心學佛也是造輪迴業,輪迴業裡面的善業,果報在哪裡?在人天。因為你欲沒有斷,你出不了欲界;換句話說,你修得再好,學到頂了你也是在他化自在天,這到頂了,再不能上去。情執要很重,那很麻煩,情執很重,人道以下,到人道就頂了。人道再往上去天道,情執就輕了,有情執,比我們人間輕。輕就往上升,重就往下墜,情執最重的就是阿鼻地獄。

      我們看清涼大師這首偈的註解。「後偈」,後偈就是我們剛才念的第二首偈,「明其有損」,損就是損失,他這個損失可大了。「由上」,上是上一首偈,上一首偈講不依真實法,「由上不依真實,則取相乖真」,著相了,乖是違背,你跟事實真相就相違背,不相應了。佛跟我們說的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因為你著相、取相,你跟佛的距離愈來愈遠了。佛是自己,愈來愈遠,你變成凡夫。在中國,古聖先賢告訴我們人性本善,人之初,性本善。你要是不依本善,你跟本善就愈來愈遠,就變成不善了。清涼說「但長集網,繫於苦獄,盲無慧眼,冥然不見佛之法身」。長是增長,集是造業,這講苦集滅道。苦是果,所以繫於苦獄,苦獄是講果報。這個苦獄,獄不當作地獄講,當六道,六道就是苦獄。這個苦獄裡頭有輕重不相同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所以佛說「三界統苦」,把六道比喻作什麼?苦海,苦海無邊。集就是煩惱,煩惱裡面有見思煩惱,見是什麼?看錯了,思是你想錯了。你每天看這個、看那個,想這個、想那個,全是錯的,沒有一樣是跟真實相應的,全看錯了。

      除這個見思煩惱之外,塵沙煩惱,塵沙是比喻,是形容煩惱之多就像微塵、就像恆河沙那樣多,數不盡的。到最後跟你講無明煩惱,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。諸位想想看,如不是大乘教裡面這樣教我們,我們怎麼知道這些現相是假的?連電影,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,可是看電影也被這個假相迷了。銀幕裡假相那個人笑,你跟著笑,他哭,你跟著哭,你不是被它迷了嗎?那個你知道假,你也被它迷了,現在這些眼前的現相速度太快,快到怎麼?你不知道它是假,你怎麼能不迷?可是迷會造業,業一定感果報。要知道迷是假的,造業也是假的,果報也是假的,你不知道是假的,不知道是假的你就得受,你受苦。佛菩薩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,他知道是假的,他不迷,所以他在這裡面好像也在造業,種種示現,講經說法教化眾生,他也在造業。可是人家有個本事我們沒看出來,什麼本事?所有一切造作都沒有起心動念,都沒有分別執著。所以,他造等於沒有造,受等於沒有受。這叫真功夫,這叫真本事,這才叫一個明白人,叫做覺悟的人,他了解事實真相,念念都跟事實真相相應。

      我們在這裡受苦受難,他得大自在,示現受苦受難還是得大自在。為什麼要示現受苦受難?不示現這個,這些凡夫說佛沒有良心,佛沒有同情心,他就造業毀謗,毀謗那個罪更重了。佛不叫這些眾生毀謗,看到眾生苦的時候佛也很苦,佛很有同情心、很有慈悲心。這都要知道,佛是在演戲,我們是真的被他感動,佛是假的,佛哪有真的!我們是假戲當作真的,真演,他是真演假戲,不相同,這總得搞清楚。所以他得解脫,得大自在,我們真的是煩惱,確實繫於苦業。所以這十二個字,「取相乖真,但長集網,繫於苦獄」,這十二個字我們要常常記住,常常提醒。我們這一生要想成就的話,起心動念一定要與真實法相應,什麼是真實法?經上所講的全是真實法。

      後面的偈頌還會詳細跟我們講,教我們怎樣觀空,看菩薩是如何觀察這一切諸法。我們就看錯了,「盲無慧眼」,雖有眼睛,你看不到,等於眼睛瞎了,沒有慧眼,看不到佛的法身。前面曾經說過,知道法即是佛,佛即是法;法無量無邊,佛也無量無邊;法非空非有,佛也是非空非有。佛是法性,身是法相,法相是法性變現的,所以法相就是法性,法性就是法相。古人講,譬如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器就是金,金就是器,是一不是二。佛在哪裡?法就是佛,你了解真實你就見到了。所以「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」,六根接觸無一處無一不是,你才真的見到佛身。為什麼?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。其實我們跟諸佛菩薩從來沒有兩樣,不同的地方就是因為我們無緣無故起了妄想分別執著,這裡頭沒有理由的;有理由就是真的,沒有理由才是假的。所以念叫妄念,妄念是假的,所以佛的名詞他講得很清楚,你一直都被它迷在裡頭。我怎麼有妄念?你知道你是妄念,放下就沒了。我們是念念都執著有個妄念,都分別有個妄念,你說糟不糟?壞就壞在這裡。然後我們就曉得,什麼叫真修行?真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知道什麼?念念都是妄念,行行都是假有,不是真的。然後才能學到諸佛菩薩那樣隨緣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廣利眾生,自己修行就是利益眾生。

      所以這個夏威夷島上傳說的,說「宇宙是我思想的產物」,跟佛講的一樣,宇宙怎麼來的?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是你起心動念才有宇宙。說「沒有任何一件人事物是身外之物,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以思想型態存在於自己的心中」,跟佛說的沒有兩樣。夏威夷古時候那些人,我們能想像的是佛菩薩化身再來的,所謂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,他不是現佛身,但是跟佛講的是一樁事情,沒有兩樣。還有一個重要的訊息他告訴我們,他說「我們在生命當中」,就是一生當中,「所遭遇的一切事物有幸有不幸,幸與不幸都不存在」,剎那不住,「全是反映我們個人內在的世界」。

      現在我們碰到這個,很多預言家說今年有災難。巴西這個預言家說,今年九月,南寧跟海南島當中有個9.1級的大地震,那很恐怖。他說會引起三十米高的海嘯,他說這個海嘯可能衝擊到日本,這不幸。幸與不幸都不存在,那是事實真相。但他後面說這全部都是反映我們個人內在的世界,我們個人內在世界是什麼?是貪瞋痴慢、是損人利己,才有這個不幸的事情發生。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反過來,「勤修戒定慧」,念念都為苦難眾生著想,這個事情馬上就改變,就沒有了,這個地震、海嘯馬上就沒有了。為什麼?境隨心轉,這個世界是自己心現的。為什麼極樂世界上沒有這些災難發生,我們這個世界上這些災難頻繁,什麼原因?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居民人心不善。尤其現在最近這一百年,相信科學,西方人不相信上帝了,東方人不相信聖人了,都以為藉著科技我們有超人的能力,有超越神的能力。這是違背了自性,造作嚴重的惡業,所以感得來嚴重的苦報,是這麼回事情。他的預言說這個災難裡會死一百萬人以上,傳這個訊息的人也告訴我,前幾年他預言日本兩次大地震,他說那個死亡也非常嚴重。在前年,日本這兩次地震,如他所說的時間真的爆發了,可是損失很小,跟他講的數字只有十分之一。傳遞信息的人他自己加了點意見,他說可能日本人知道這個訊息,知道這個預言,日本神道教的信徒這些善男信女,日夜為這個災難祈禱。災難還是爆發了,但是傷害程度大幅度的降低,只有像他說的那個災難的十分之一。祈禱是人心向善,雖然祈禱的人不多,產生很大的作用。如果我們華南這個地區,廣東、廣西連福建,往上面去浙江,這些地區宗教徒,無論是信什麼樣的宗教,能為這個災難祈禱,佛教徒能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,我們也相信這個災難縱然不能避免,會大幅度的減輕。真修的人愈多,祈禱的人愈多,力量愈大,日本神道教信徒給我們做了好榜樣。

      所以,我們要改變這些災難,必須先改變自己,把自己不善的心所放下,恢復到善;把自己迷惑顛倒放下,恢復到智慧。什麼是智慧?依教修行是真智慧。佛在經上所講的字字句句是叫我們去證實,那你得真幹。理證實了,是智慧現前;事情照做,就是戒律照修,德行成就了。佛所講的,總而言之,不外乎戒定慧三學。戒要從哪裡學?戒要從《弟子規》學。有不少人來問我,學佛為什麼要從《弟子規》學?這個話也問得不錯。沒有《弟子規》、沒有《感應篇》,《十善業道》做不到,這個你要曉得,你不知道從哪裡做起。在佛法裡面,佛說過「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,小乘是大乘的基礎,修學不能夠躐等,要循序漸進。特殊的天才太少了,那個不能做例子,一般都是上中下三根,這叫普通人,都必須依照規矩去做,不依規矩,不成方圓。中國過去是依教奉行,佛法傳到中國來,真的都是從小乘學起,唐朝中葉之後才放棄小乘。為什麼放棄?在家、出家這些大德,對佛法修學有了成就,才發現中國傳統的學術儒跟道,不亞於小乘。要以這個做基礎,比小乘還契機,於是佛門就用儒跟道代替小乘。所以自古以來,唐朝中葉以後這一千多年,要講一千三百年,佛門裡面無論是哪個宗派,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出家的這些大德法師們,在家這些居士,哪一個不懂儒?哪一個不懂道?都懂。佛教從漢朝傳到中國來,中國這些大德們研究佛學,在沒有研究之前,儒道的基礎都很深,所以早年你看經的這些講義、註解都是引用儒跟道來解釋。

      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慧遠大師,在廬山建念佛堂,「東林念佛堂」。集合志同道合一起發願求生淨土的一百二十三個人,有出家、有在家,在一起修學。那時候依靠的經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一本。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跟《阿彌陀經》都沒有翻出來,有沒有到不知道,但是都沒有翻出來,所以他只依一本《無量壽經》建立淨宗道場。你再看看他跟陸道長、跟陶淵明,陶淵明是儒,他們的交情,他們平常的往來,你就曉得儒釋道已經融合在一起了,遠公大師對儒道的基礎很深。虎溪三笑,千百年來傳為美談,你從這裡你就曉得。就是包括近代虛雲老和尚、印光大師、圓瑛法師,哪一個不是從儒裡頭起家的?沒有學佛之前,都有儒家深厚的基礎,這就說得很清楚了。所以,儒釋道在中國是形式上有分,實際上分不開,佛,學儒、學道;儒,也學佛、學道;道,也學佛、學儒。所以才造成中國長治久安的社會,這個歷史我們要了解。所以他們有慧眼,他們不盲目,他們真正見到佛的法身。在禪宗叫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在教下叫大開圓解,在淨土叫理一心不亂,宗派不同,名稱不一樣,但是境界完全是相同的。你深入去觀察,無不是依戒定慧做為最高的指導原則,這一定要懂。

      佛家的《沙彌律儀》跟《太上感應篇》、跟《弟子規》性質完全相同。《十善業道》只舉了綱領,細目怎麼落實?《弟子規》是它的落實,《感應篇》是它的落實,《沙彌律儀》是它的落實。而且這十善,無論是理論或者是事相都是深廣無際,就像大乘教裡常講的包虛空,遍法界。從初發心一直到證究竟佛果,沒有一天離開、沒有一念離開,這叫真修行。為什麼?它是性德的自然流露。這個要重視!我們要明心見性,我們的性德被煩惱蓋住,不起作用。這些真正證了果的人,大修行人,人家性德流露。《感應篇》、《沙彌律儀》是佛家講的性德流露,《弟子規》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自性本善的流露,人之初,性本善,《弟子規》是本善的流露。本善跟本性是一不是二,你不從這裡下手,你從哪裡下手?從這裡真正下手叫真修,跟真實義相應。捨棄了,那叫盲修瞎練,違背了本性;違背了本性你自己去想,你每天是不是增長集網?集網不好懂,我講得白一點,你每天是不是增長自私自利?每天是不是增長名聞利養?每天是不是增長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?每天是不是增長貪瞋痴慢疑?你是不是這樣的?如果是的,那底下「繫於苦獄」。這個苦獄我們可以把範圍縮小,欲界天以下,這是你生活的空間。行種種善,在佛門裡面行善,你的果報在天道。

      像梁武帝,在佛門裡面修功德是著名的代表人物,他在位的時候護持佛法,為佛法建立四百八十個道場,大規模的寺院叢林,護持、供養出家人幾十萬人,這是大施主。果報在哪裡?果報在忉利天,不高,欲界第二層天。這些例子要曉得。我們願不願意幹這個事情?有些人聽到很歡喜、很滿意,我能生欲界天,生忉利天,不錯了。忉利天主是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,福報大,壽命長。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,這福報是很大,壽命長。天上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,但是要記住,人家一天是我們一百年,他的壽命一千歲。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地球上,滅度,中國歷史記載的,佛滅度到今年三千零三十多年。那在忉利天,一個月,它一天是我們一百年,三千年就是忉利天的三十天,這個要知道。千萬可別被忉利天迷住了,這個地方不錯,那你就大錯特錯了。要知道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,生在忉利天,你在那個地方感覺到時間長短,跟我們在人間幾乎沒有兩樣。我們這邊日子過得快,它那裡也一樣。你不能體會,你就想想蜉蝣,古人常常教我們觀察蜉蝣,小蟲,小河旁邊水面上的那個小蟲。牠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,大概十一、二個小時牠壽命就完了,牠那也是一生。所以牠看到我們人活幾十歲,活上一百歲,那不就像我們看天人沒有兩樣嗎?你這樣一觀察你就了解,這不是辦法,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
      真正解決問題,要相信佛陀的教誨。我們在這一生真的煩惱業障非常重,也沒有高的智慧,能夠遇到大乘,這很幸運。讀誦、聽聞、學習,一心念佛,求生淨土,這是世間第一等聰明人,這個人就具足了真實智慧。也許有人問,我業障重,我接觸佛法到晚年才接觸到,大好時光都空過了,還來得及來不及?來得及。你看看《往生傳》、《淨土聖賢錄》,自古以來念佛往生需要多少時間?在一般講三年,只要你還有三年的時間,你能成就。可是關鍵,你要能放下萬緣,你要是放不下,三十年也不夠用,要真放下。一心專求淨土,這個世間不要再過問了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有能力,或者是以自己的體力,或者是以自己的財力,護持正法,幫助一些貧窮苦難的人。做這些好事,不求果報,不求人天的福報,把這個功德迴向往生淨土,提升自己的品位,這個正確,這是應當做的。最好的方法是建小念佛堂,印光大師教我們的,人數不要超過二十人,小茅蓬的形式就可以,這個花錢不多。真正那個地方有同修真念佛、真是想求往生的,清淨道場。國內有,真修的,真的修苦行,不怕吃苦,真有成就。有真修行人,佛法才能真正常住世間;廟蓋得再大、蓋得再多、蓋得再輝煌,沒有真正修行人,不能夠幫助正法久住。從前李老師常講「有廟無道,不能興教」,一切都要從自己做起,這一點非常重要,從自己做起。有緣的人遇到的時候要幫助他、要成就他。

      印祖為什麼叫我們建小道場?這裡頭有大道理,這裡頭有真實智慧。一個大道場,香火鼎盛,裡面的莊嚴金碧輝煌,最容易引起人的貪心。出家人想到這個地方出家,不是真出家,想去享受、去享福。衣食住行都是最考究的,他去享福去了,他不是去修行。換句話說,他不修行,住在那個道場他是造業,讓社會大眾看到他這樣子,對佛法喪失信心,於是產生毀謗,這是滅佛法,不是興佛法。所以一個很小、很普通、看不起眼的這些小茅蓬,一、二十個人在裡頭真正念佛修行,世間人瞧不起,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保佑。你的修行功德加被一方,這一方人雖然造業,災難也能夠減輕,因為有這麼多真修行人在這邊,這叫積功累德。

      在家同學經營生理,多做一些善的行業,譬如開素食館,善事,勸人吃素。我們最近想到的是幫助老人建老人樂園,幫助青少年使他們能接觸到聖賢的教誨,可以辦學校,幫青少年。老人院也就是老人大學,讓退休的人有機會接觸到佛法,接觸到淨宗。老人院裡面有講堂、有念佛堂,這都是大好的事情,這真正是正法久住。再其次的更容易做的,印經、流通光碟。這個光碟有講經的光碟、有讀經的光碟。有很多文化比較低,經文他讀不懂,我們帶著讀,口齒伶俐,咬字清楚,我們製作有聲的經書。譬如《彌陀經》我們從頭念一遍,速度不要太快,接引初機的。他在螢幕上能看到文字、聽到聲音,不要有其他的任何形像,這會很受歡迎,這都是流通正法。尤其是幫助一些有志求學的、深入經藏的,那要讀誦古大德的註解。譬如《華嚴經》清涼大師的《疏鈔》,我們也用這個方法,把《疏鈔》從頭到尾念一遍,文字打出來,有音聲,幫助好多的人,這個事情都不難做。所以說護持正法要做的事情做不完。有這麼多的內容,以後要辦佛學院,或者是再利用網路、衛星做遠程的教學,你資料非常豐富,這都是我們應該要做的。

      清涼大師這一段後面還有幾句話,「然此遮取相,故假設長時,無有多劫,全不了義,以見如來,增智慧故」。遮,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批評。這些取相的人,取相就是執著,分別執著。所以經上講長時,這是假設,雖是假設,也是真話,因為經上講「假使百千劫」,上面有個假使,實在說也是真話。無有多劫,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,全不了義。這就是回過頭來想想我們自己,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,不要說多劫,一生當中沒有緣遇到佛法的人太多了。遇到佛法的人真的覺得時間不長,可是無論在信、解都不圓滿,不能說不信,但不是真信。什麼是真信?做到才算真信,解都不算真信。所以說解,不了解,做不到,這個信就是世間人講的迷信;能解不能行,解得沒有錯,叫正信,他有理論的依據;如果能做到那是真信,真信才管用。正信不是真信,還是得不到真正受用,真信才得受用。所以這全不了義。為什麼一定要了義、要真實義?因為見如來就是見自性,增智慧故。這個智慧是要通過實驗才能夠現前,智慧才現前。所以你不去做,這個智慧發不出來;你真正肯幹,幹就是真的放下,這一放下,智慧就增長。天天放下,智慧天天增長;年年放下,智慧年年增長;要放不下,就沒有智慧,增長什麼?增長煩惱,增長習氣,這個要知道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增智慧,這個東西不放下的話,是增長煩惱。學習經教增長所知障,在日常生活當中,增長煩惱障,這兩種障沒有法子突破,那就永遠出不了欲界。我們不講六道,六道裡頭的小圈圈,出不了欲界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