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76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七十六卷)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檔名:12-017-0076

     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二面第四行,三十三天。

      上一次我們將前面十個段落代表菩薩十迴向,跟諸位做了一個簡單的報告,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說到第八位乾闥婆王,後面還有兩位,一位是月天子,一位是日天子,在這個地方我們以很短的時間把它補充出來。月天子在本經的排列,將他排在欲界天,他代表菩薩清涼慈悲,月亮是照夜晚,夜晚就好比是無明生死長夜。這個意思就很明顯的說出,菩薩在六道,眾生墮落在無明長夜裡面,菩薩以慈悲之心、以真實的智慧來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。上首十位德號都顯示清涼的意思,經文在總結裡面提醒我們,清淨心遇到善緣,這才能引發你的慈悲,引發你的智慧,開啟自性智慧德能。我們每逢夜晚見到月光,要懂得做如是觀想。觀想,諸位同修一定都聽得很熟悉。可是,怎麼觀想?這就難了!知道的人就不多。我們用最普通的話來說,觀想就是改變觀念,這大家就好懂。看到月亮就想到菩薩的清涼慈悲,在夜暗裡面照耀這些有情的眾生,我們應當效法菩薩,以清涼心(清涼心實在講就是清淨心)、慈悲心幫助世間一切苦難眾生,他表這個意思。每天晚上抬頭看到月亮,可不能說「低頭思故鄉」,那就搞凡夫了,所以李白的詩那是十足的凡夫,不是修道人。修道人看到明月,低頭要想行菩薩道,如何效法菩薩心廣度一切眾生,所以這個觀念就改變了,這就叫做觀想。

      觀想力量很大,常作如是觀,就是你常常能夠把念頭拉回來,從妄想裡頭拉回來,這是真正做功夫,這是真正做學問。孟子明白的告訴我們,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平常我們的心很散亂,攀緣外面五欲六塵,學佛之後,佛告訴我們,事事物物都是表法,懂得表法立刻就把觀念換過來。同樣是一種境緣、一種境界,同樣的緣分,為什麼給各個眾生感觸不相同?世間人感觸也不相同,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好,有的人看到歡喜,有的人看到悲傷,各人感觸不一樣,那些都是世俗染心所。學佛的人看到這些境界,能夠想到佛菩薩在經教裡面對我們的教誨,教我們接觸這些境界之後,應該怎樣回頭,怎樣學習佛菩薩,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。換句話說,你就是月光菩薩,月光菩薩不是經上念的,自己變成月光菩薩;常常做這樣觀想的人,時間久了他心地自然就清淨、慈悲。我們學佛最大的難處,真正所謂「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」,讀經聞法常常間斷,所以你的功夫就不得力。

      古德教人讀經聞法「隨文入觀」,隨著經文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,必須要天天改,時時改,這個樣子累積三年五載就收到很好的效果,真的改過來。許多同修學佛很多年,學佛學了幾十年,毛病絲毫都沒有改得過來,原因在哪裡?原因在間斷。所以古德教導我們,「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」,我們對佛法所說的懷疑、夾雜、間斷,無論是讀誦、聞法、修行,都犯了這個毛病。佛在大小乘所有經論當中,諸位仔細去觀察,幾乎每一部經論裡面都教我們修布施,最普遍的,我們學會了沒有?沒有。到寺院道場來捐一點錢,那叫布施?對布施兩個字的用意都不懂,他如何能夠落實?怎麼能改變他的生活?怎麼能改變他的思想?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。過去不曉得,正是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所講「先人無知」,這個不能怪他,他沒有告訴我們,為什麼?他自己也不知道。佛這句話意思很深,說得很重,如果我們明白、我們了解,要做,做給別人看,要說,要說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切眾生就能夠得真實的利益。

      菩薩道、佛道,從哪裡修起?我在學佛,剛剛開始學佛,我就向章嘉大師請教。我在方東美先生那裡得到訊息,知道佛法是智慧,方先生告訴我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知道佛門裡面有寶。我認識佛法還不到一個月,有機緣認識章嘉大師,頭一天我就向他請教,我說:我知道佛法的好處,方先生給我介紹的,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就能夠契入?章嘉大師告訴我六個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我問他:從哪裡下手?「布施」,兩個字。可見得這個布施,是佛法裡面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究竟圓滿的果地還是修布施,佛法沒有別的。布施的意思是捨己為人,可是這個事情是愈捨愈多。你捨財,愈捨財愈多;你捨法,愈捨智慧愈多;你能夠捨己幫助別人,這是無畏布施,健康長壽就多多。千經萬論,佛在一生當中不知道講過幾十萬次、幾百萬次,天天講。為什麼收不到好的效果?大家對這話懷疑,表面是相信,實際上懷疑,為什麼?善財難捨,真正叫你捨的時候,這肉痛!捨不得。懷疑,對於佛所講的殊勝果報很難相信,賺錢好不容易,我捨掉了,捨掉錢從哪裡來?夾雜,夾雜自己的妄想,夾雜著你周邊這些人的知見,那些人勸你,「不要迷信、不要上當、不要被人騙」,所以佛法殊勝功德利益你得不到,始終得不到。我勸諸位同修仔細去觀察,個人一個人捨,一個人得福,得無量福,團體捨,這個團體興旺,你細心觀察,有證據在。佛法所說的「三轉法輪」:示轉,指示你、告訴你;勸轉,勸勉你;作證轉,給證據給你看。

      居士林是個團體,大家看到這個道場這麼興旺,怎麼興旺?布施,別人不敢捨,它敢捨。每天三餐供齋,一年到頭不間斷,誰不想做?我知道很多人想做,一聽是好事,但是錢從哪裡來?做不起。這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,不相信佛法,不信佛。佛叫你捨,不相信,不敢捨,怕捨了以後就沒有。佛說捨了以後會更多,但是沒有看到,不相信。你在居士林這裡看到,應當相信,愈捨愈多。最近東南亞的經濟風暴,每個人都受到影響,許多工廠倒閉,失業率增長,許多機構裁員,大家的收入減少。我聽有些同修告訴我,許多道場裡面收入也減少一半,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,道場收入靠信徒,信徒收入減少,當然對道場供養捐獻自然就減少。可是居士林,李木源居士告訴我,不但沒有減少,天天在增加,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布施,愈施愈多,這有事實在此地作證。個人亦復如是,愈施愈多,只要你肯發心布施。做生意的,做生意是以營利為目的,可是菩薩商人不然,菩薩商人他是以服務社會、服務眾生為目的,他經商以經商這個方法來修菩薩道,來修布施,結果他做生意發財,財源不斷而來,這邊來,那邊布施,布施去了,愈施愈多。我們看到個人,這還能不相信嗎?

      清淨信心,《金剛經》說得很好,「信心清淨則生實相」,清淨信心能生智慧,智慧才是真正之寶。智慧是什麼寶?三寶裡面的佛寶、法寶,佛寶、法寶都是真實智慧;信心不清淨,自性裡面真實智慧生不起來。月光是表權智,前面跟諸位報告過,權智是利益一切眾生的智慧,也就是我們講處事待人接物的智慧,權巧方便。所以月天子代表第九迴向,第九迴向叫「無縛無著解脫迴向」,他代表自在。縛是比喻,比喻不自在,好比你被繩索捆綁著一樣,人被繩索捆綁就不能動彈,無縛就是沒有任何法來繫縛你。縛,通常是代表煩惱,也就是說明你心裡面沒有煩惱、沒有憂慮、沒有牽掛,你就得大自在,一切時、一切處心安理得,身心安穩。無著,著是著相,於一切境界相能夠不著,正是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無住生心」,無住就是不執著,生心,生的是智慧的心,清淨心、慈悲心,生心是幫助一切眾生。月天子表這個法門。

      最後一位是日天子,太陽,太陽的光強、明亮,照得很遠,「表菩薩智照」。所以佛在經上用月亮表權智,用太陽表實智,實智是根本智,照破無明煩惱。由此可知,根本智是自受用,後得智是他受用,用月亮代表後得智,代表他受用,所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慈悲,要以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來處事待人接物。對自己要用真實智慧,真實智慧是一念不生,沒有妄念,這才真正叫自受用。《般若經》上講「般若無知」,自受用就是無知,無知無念,一切皆無,你說那個心多清淨,六祖惠能所講的「本來無一物」。到本來無一物的時候,你的自性現前,這是自受用,真實智慧。真實智慧叫照,照見,《心經》上告訴我們,觀世音菩薩,觀自在就是觀世音菩薩,他住真實慧,《無量壽經》上講「真實慧」,他住真實慧。《心經》上說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」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就是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住真實慧,他自在,他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這是自受用,這不是他受用,自受用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萬法皆空,心地清淨到極處,平等到極處,智覺也達到極處,一個妄念都不生,這叫成佛,這叫做證果。在這個境界裡面,就有能力隨類化身、隨機說法,眾生有感他就應,應是權智,就是顯示出來慈悲喜捨,權智,利益眾生。這個意思很深,希望同修們細心去體會。

      今天上午有同修問我,佛經裡面講的三身:法身、報身、應化身,是什麼意思?古大德解釋這三身,我們看他的註解,愈看愈麻煩,愈看愈不懂,看了幾十年還沒搞清楚。我用最簡單的方法給他說明,三身就是一身,佛有法身、報身、應化身,我們也有法身、報身、應化身,在哪裡?就這個身體,一體三身。我們這個身從哪裡來?從法身變現出來。法身是什麼?法身是根本智,法身是理體,它是理,它不是事。報身、應身是事,事從哪裡起來?從理起來的,它有個道理。所以法身是理,法身是體,它不是相。相從哪裡來?相從體裡面變現出來。哲學裡面所說的宇宙萬有本體,本體是法身,法身是一不是二,佛在經上常講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這就說明我們跟佛的法身相同,因為每一個眾生都是未來佛,他講三世佛: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,共同一法身,我們的理體相同。從法身變現出報身,諸佛如來的報身,包括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報身,是智慧之身,智慧成就的,有生無滅。法身是不生不滅,無始無終,報身是有始無終,有生無滅。我們這個身也是報身,什麼報身?業報身,不是智慧報身,業報身。業報身,這個報身有生有滅,有始有終,他也是報身。怎麼說報身?你自己生活裡面的感受就是報,你過去生中修善,你生活得很快樂,快樂是果報,是你享受的,你自己所享受的那是報身。過去造很多惡,現在感受很難過,那也是報身,也是你的果報現前。所以從自己生活受用上來說,我們這個身是報身,業報之身。我們以這個身幫助別人,用我們的智慧、用我們的勞力去幫助別人,那叫應化身,應身。我這個說法,大家就好懂。所以每一個眾生都有三身,但是佛的三身跟我們不一樣。佛已經是轉煩惱成菩提,轉生死成涅槃,所以他的報身有始無終,有生無滅。但是佛的應身有生有滅,有始有終,像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,示現八相成道,那是應身,有始有終,有生有滅,這正是佛法裡面講乘願再來。我們是乘業力來受果報,沒法子!他們是乘願再來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示現什麼樣的身相,應該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,他就示現什麼樣的方式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諸佛菩薩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,跟我們人沒有兩樣。

      他們今天還提了一個問題,有很多人問。每個人都學佛,每個人都成佛、成菩薩,這個世間還有誰做工?人人都作佛、作菩薩,家裡還有誰燒飯?社會不就整個完了嗎?說這樣話的人,對什麼叫佛菩薩不懂,以為作佛、作菩薩就像寺廟裡供的像,一個個端端坐在那裡動也不動,他的想法大概就是如此,那樣的佛菩薩太可怕,我們決定不能做。佛菩薩是人,你明白之後,各個人成佛、成菩薩,燒飯是誰?佛菩薩在燒飯;做工是誰?佛菩薩在做工。華藏世界、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情形,他們的活動非常頻繁,全是諸佛菩薩。在我們這個世間偶爾也有示現的,過去國清寺廚房裡面燒火的,寒山、拾得是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,在廚房裡打雜,豐干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,在碓房裡頭推磨。他不知道那些人是佛菩薩。你們又怎麼會曉得,我們這個道場天天給人家端茶,天天給你盛飯,天天照顧你的,諸佛如來、菩薩化身在其中,你還嫌棄他、還討厭他。確實有佛菩薩在此地照顧大眾,要不然道場哪有這麼莊嚴、哪有這麼殊勝?讓你感覺到這個道場有佛菩薩在裡面應化,你的恭敬心才能生得起來,「不可以小看,恐怕他是菩薩再來,不要得罪,多修點福」,這些都是事實真相。

      所以佛菩薩活活潑潑應化在世間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你仔細觀察他跟一般人不一樣的,他不自私,他為人,他能夠捨己為人,這個人決定是佛菩薩再來,決定不是一個平常人,平常人做不到。平常人哪一個人不自私自利?哪一個人不貪圖享受?佛菩薩有智慧、有能力、有財富、有地位,過的是最清苦的生活,這就很明顯的告訴我們,他不是凡人;凡人決定做不到,凡人有錢一定要貪圖享受。在美國非常明顯,他一個月賺兩千塊錢,他住的那個區大概大家收入都差不多,如果他薪水提高,一個月賺三千塊錢,他趕快要搬家,要搬到三千塊錢那個區去住,表示他的身分高了,凡夫!一個月賺三千塊錢,還住在兩千塊錢身分那裡,他的生活會過得更好、更舒服,他不肯,他要往上去爬,爬得好辛苦,負債累累。這些人一生當中沒有聞到佛法,不知道怎樣過幸福美滿的生活,很可憐!

      日、月在此地代表實智、權智,我們以實智自利,以權智利益一切眾生。日天子是代表第十迴向,第十迴向是「入法界無盡迴向」,用日天子來表法,好!光明遍照,你才能入得了法界。日天子,我們現在明瞭,太陽是個火球,燃燒自己、照耀別人,這是我們講犧牲奉獻,所以用他來表「入法界無盡迴向」,這個意思很深。

      這一大段經文,從阿修羅王到日天子,表十迴向。諸位要知道,十就是一,一就是十,初迴向位就已經具足後面的九種迴向,其中任何一種都具足其餘九種,這才叫圓滿,圓滿才是真實。我們凡夫修行之所以那麼艱難,很難契入境界,就是不懂得圓修圓證,不懂這個道理。爬樓梯,一階一階往上爬,爬得很辛苦,叫漸修。圓頓根性的人好比坐電梯,從下面一直上來,當中每一個階層都沒有漏掉,圓滿具足。這是我們不得已用這個比喻來說,其實比喻沒有辦法比喻得恰到好處,一定要自己細心去體會。《華嚴經》上任何一位具足一切位,所以真的是圓悟圓修圓證,圓證就是圓滿的生活,這怎麼不自在?這是過真正諸佛菩薩的生活,大圓滿的生活,我們要細心在《華嚴經》裡面學習,這個大圓滿是永恆的,你得到之後一得永得,生生世世享用無窮無盡。十迴向就跟諸位介紹到此地。

      下面經文四十二面第四行,三十三天。從這段開始,一直到大自在天王,這裡面也有十段,一共是十大天王,佛用他們來代表十地菩薩利益眾生的因果理事,道理跟這些事相。三十三天王代表初地歡喜地,請看經文:

      【復有無量三十三天王。所謂釋迦因陀羅天王。普稱滿音天王。慈目寶髻天王。寶光幢名稱天王。發生喜樂髻天王。可愛樂正念天王。須彌勝音天王。成就念天王。可愛樂淨華光天王。智日眼天王。自在光明能覺悟天王。如是等而為上首。其數無量。皆勤發起一切世間廣大之業。】

      這是第一段。三十三天裡面的故事,我們就不必說,諸位要曉得三十三天怎麼來由,《佛學大辭典》上有,《法苑珠林》裡頭有,《經律異相》裡頭也有,還有許多古今大德註解裡面都註得很詳細。但是在此地必須說明三十三天是一層,不是三十三層,有很多人誤會,認為佛家講天只講三十三,那是外行,完全不懂佛法。佛家講天一共有二十八層,二十八層天:欲界六層,色界十八層,無色界四層,總共二十八層天;二十八層天就是一個大千世界,一尊佛的教化區。三十三天是第二層,第一層是四王天,第二層是忉利天,忉利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就叫三十三,三十三梵文叫忉利,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天。

      在此地說『無量三十三天』,這句話我們要懂得它的意思,絕對不是說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都有三十三天的名稱,那我們就搞錯了。三十三天是欲界第二層天,那是一切諸佛剎土都有欲界六層天,這是第二層天,為什麼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第二層天叫它做三十三天?這裡頭有個特別的緣故,我們也得略略的說說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諸位必須要懂得,是現在我們講現任忉利天主,忉利天主常常換,不是他做到底的,他做完了,別人要來做,這個諸位要曉得。現任欲界第二天主,佛講過去因中發心修塔,這個福報很大,一個人發起,當然這個塔花費很多,不是一個人力量能夠促成,如果他一個人有力量把它造成,那他就不叫忉利天王,可能有別的名號,就不知道。不是一個人,一個人發起,另外有三十二個人幫助,三十三個人共同把佛塔建起來,果報就生到欲界第二層天,就作天王。發起的人就是帝釋天王,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,他住在第二層天的中心,他的四面每一方還有八個天王,那是幫助他,幫助他造塔,四面就三十二,連他自己總共三十三位天王。相當我們一個國家領頭的人、發起的人,他作總統,果報好像他作總統;幫助他成就這個功德都作省長,這個國家還有三十二個省,那些人都作省長,省長是小的天王,就有這麼個意思在。

      所以有能力獨自修福的,福大,福太大。但是真正的福田你要認識清楚,很多人看到佛經,建塔、建寺有這麼大的好處,拼命去建,建了將來有沒有這個果報?不見得。為什麼?他只學表面的模式,他不知道其中的內容,外面外表學得很像,裡面完全不是。建一個塔寺,李炳老過去常說,大家在發心籌建的時候,募捐各個都是菩薩,熱心勸募,建好之後都變成羅剎,爭權奪利,這個場是什麼道場?鬥爭道場。那還不如不建,不建沒有過失,建了之後找這麼多人天天在鬥爭,天天在毀謗三寶、侮辱三寶,造作阿鼻地獄的罪業。所以建立道場、塔寺,我們清楚明白,應該怎麼做?先有修道之人,然後再為他建道場,沒有人你建這個場幹什麼?建得愈大,愈容易引起人的貪心,引起人的嫉妒心,引起人鬥爭,你不叫造罪業?你發心建一個大寺廟富麗堂皇幹什麼?你是接引大家入地獄,那是地獄門,進去都下地獄去;幹這種事情不懷好意。

      我們看中國自古以來,中國大陸寺院叢林的建立,你看看他們的山誌、他們的歷史,最初都是一、兩個修行人,修行得很好,受到大眾的尊敬景仰,以後跟他學的人慢慢多起來,小茅蓬逐漸擴充,人數再多再建個殿,建個大殿,建幾間寮房,這樣建成功的。沒有說先建好等人來,哪有這種道理?我們今天建彌陀村亦復如是,為什麼建彌陀村?念佛的人太多容納不下,沒有法子。最初我們想的時候,念佛的人大概也不過是三十人、五十人不得了,沒想到這麼多。這個地方緣成熟,實際上的需要,那這個就是真正的道場,真實的福田,這是我們要認清楚。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,我一生不主張建道場,我沒有勸人發心在道場出一片瓦、出一個柱子,沒有,我勸人印經,我勸人放生,我勸人救濟病苦,我不勸人發心建道場,因為我看到很多道場都不如法,如法當然有,少數,我沒見過。所以我自己一生沒有道場,我行布施,雖沒有道場我住得很自在,我生活得也很自在,這就說明一個人修布施,一個人決定得福報。福從哪裡來不要去想它,自然就來了,決定凍不著,也決定餓不著,我們深深相信因果報應。

      這是三十三位功德主,完成這一樁善事得的果報,我們知道他所建立的塔寺一定是有高僧大德住持,在這個地方弘法利生,他得的是真實功德,真實的果報。這是現任這一任的玉皇大帝,中國人講玉皇大帝,是這麼一個因緣,到下一任不一定也是這個因緣,哪有那麼巧又有三十二個人去修塔,不見得。佛在經上講現任,現前欲界第二層天主是這麼個因緣,我們曉得就行了。說「無量三十三天」,三十三天代表欲界第二層天,十方諸佛剎土都有三界六道;換句話說,都有欲界、都有色界,也都有無色界,這是表這個意思。下面舉出十位上首,名號也是表法。

      帝釋天王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他是以十善業道教化眾生,所以世間人能夠修十善業道修得很好,上品十善,死了以後都生忉利天,這是世間修善的人將來生處,福報很大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,他的壽命一千歲,你自己想那個壽命多長,所以忉利天人看我們這個世間人可憐,壽命不到一天就完了,真的是朝生暮死;他們看到很感嘆,我們認為已經很長命,一百歲了,人家看,一天!他們修十善業道。佛說上品十善業道生天,中品十善業道得人間的福報,下品十善業道大概都墮到阿修羅道,所以阿修羅也很有福報。

      第一尊『釋迦因陀羅天王』。「釋迦」是印度話,「因陀羅」也是印度話,釋迦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能仁、仁慈,所以我們的本師德號叫「釋迦牟尼」。可見得這個天主很仁慈,他能夠仁民愛物。因陀羅也是梵語,意思就是主,如果是用釋迦因陀羅直接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天主,能天主,釋迦翻作能,能主。剛才說過,他是以十善業道教化眾生,把他列在第一位,意思就是教我們要修十善,要持五戒,五戒十善是修學的大根大本。戒跟善在形式上差不多,實質上不同,五戒裡面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,十善前面身三善完全相同;五戒裡面的不妄語,十善裡面說得更詳細,把不妄語這一條展開為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;而五戒裡面有個不飲酒,十善裡頭沒有,十善後面是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。十善是善因,善因必定得善果,而五戒不一樣,五戒是出世間的善,為什麼?他希求的果報不一樣,修十善是希望得善果,修五戒的人不是期望得善果,希望得什麼?得定,因戒得定、因定開慧,所以它是出世間的善。五戒是出世間的,十善不出世間,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換句話說,界限還是我們一念的心,一念希求人天果報這就是善,五戒也變成世間善法,如果一念不希求人天福報,希求超越世間,了生死、出三界,十善也變成五戒。

      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得好,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裡面所說的內容,把五戒十善融合成一體,如果能遵照佛教誨去修學,發願求生淨土,你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,這是我們要明瞭、要記住。一個人在一生當中,如果不求生淨土,可以說他沒有成就,生到忉利天不算成就,忉利天的壽命還有限,我們看起來很長,好像值得非常羨慕;實際上就是像我們看水面上小蟲在水上游來游去,我們叫蜉蝣,人可以活上幾十年,蜉蝣的壽命幾個小時。正如同忉利天看我們人間一樣,我們人看蜉蝣,就跟忉利天看我們人一樣,你說有什麼意思?我們看小蟲朝生暮死,壽命那麼短,忉利天人看我們就跟小蟲一樣,可是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看忉利天人壽命,也就是我們看蜉蝣一樣,不能比!一比就曉得不行。六道裡面壽命最長,是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,佛告訴我們壽命八萬大劫,這是最長的。八萬大劫要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人來比一比,西方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,看到非想非非想天人也是朝生暮死。所以必須要知道,三界六道裡面只有苦沒有樂,全是假的,全是一場空。

      佛教給我們是真實的,一定要覺悟,決定求生淨土,這是一生成就,真實的大圓滿。如果我們要在一生當中真正成就,一定要依照《無量壽經》的教誨去修學,經上講的殊勝功德利益我們決定得到,沒有絲毫懷疑。你們如果不相信,你去問李木源居士,他在新加坡這個地區送了幾十個往生的人,往生的瑞相親眼看到,那一天在這裡給我們報告,兩個小時只說了幾個例子,他肚子裡還有不少,什麼時候有機會請他多講幾個,增長我們的信心。他講的錄音帶,雖然是一個自己修學生活的報告,諸位要把它當作經來聽,學東西不是一遍、兩遍就學會,沒那個事。一遍、兩遍就會了,那是佛菩薩再來,哪裡是凡夫!凡夫怎麼學法?我過去教人念《了凡四訓》,天天念,決定不間斷,念三百遍,為什麼?他有印象,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,會想到書本裡怎麼教我的,他起作用,不是熟透起不了作用。

      今天我們要替阿彌陀佛工作,要替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工作,要替一切眾生來工作,特別是替一切眾生當中希求這一生往生不退之人來工作,你要懂得護法,護法到哪裡去學?李居士那兩個錄相帶,你們也要聽三百遍,你護法的心就發出來,你就知道怎麼護法。我看到許多同修聽了非常受感動,聽完之後不再聽,感動一下後頭沒有了,有什麼用處?沒用,像水燒開,燒開之後火熄掉,過不了一段時期又涼了,涼透了,不起作用。所以要多聽,密集的聽,一個星期聽一次沒用處,「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」,不起作用。每天聽,每天聽繼續不斷你聽上一個月,你護法的心真的發起來,你才能把護法工作做好;你能把這兩個錄相帶每天聽,聽上三年,你就是護法菩薩再來,不是假的是真的,你就是護法菩薩,你就成佛,就成就。

      學佛,要知道密集的薰修。許多同修告訴我,念佛堂開張才三個月,很多在裡面念佛的人容貌變了,體質也變了,舉止行動、言語都變了,好事情!這就是天天在薰修,他心定,妄想少,智慧增長,所以他的舉止與過去確實不一樣,這個念佛堂要是繼續念上三年,他怎麼不成佛?當然成就,這個很重要。學教,我們提倡一門深入,深入你才能開解,才能開悟,你才能得受用。五戒十善這麼重要,為什麼不能做到?念得太少,所以我們把這段經文節錄出來做為晚課,用意在此地。每天念一遍,《無量壽經》太長,怕大家沒有時間去讀誦,節錄兩段,將「四十八願」做為早課,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是一個大段落做為晚課,全經這兩部分最重要。早課勸你發願,晚課勸你懺悔,反省懺悔、持戒念佛,我們才有救,我們編課誦本是依據這個理念來編的。

      諸位要認真做,決定會有效果,早課就是發願,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,晚課與阿彌陀佛同德同行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課誦本的編製,完全是根據我們這個時代現前大眾所犯毛病來訂的,決定不是不尊重古人,古人編的課誦本在那個時代有利益,治那個時代眾生毛病,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眾生病比那個時代嚴重,那一服藥拿到今天來已經不靈,收不到效果,所以藥方裡頭不能不換幾味,不能不加強,道理在此地。有許多人找麻煩,說我不尊重古來祖師大德,自己要編一套東西,他們不了解事實真相。我編的課誦本也沒有勸他修,沒有,我編的課誦本是我自己用的,我沒有勸別人,大概有一些人跟我的毛病差不多,看到我這個課誦本生歡喜心,我們毛病相同,用這個方法還有效。古時候那個課誦本我們的確不起作用,早晨楞嚴咒、大悲咒、十小咒,念完之後什麼也不知道,念得再如法也是落在無明裡頭,清涼大師講「有行無解,增長無明」,我們天天何必去增長無明?從前人行,現在人不行,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
      所以五戒十善,在十地菩薩初地第一句就提起來,釋迦因陀羅天王,這是我們修行的基礎。能奉行五戒十善的人歡喜,法喜充滿,他的前途一片光明,他代表歡喜地,這豈不叫善因得善果?我們如果真正能學到常生歡喜心,一定要認真奉行五戒十善,你就能常生歡喜心。

      第二尊『普稱滿音天王』。「稱」是稱說、是宣揚,「普」是普遍,「滿」是圓滿。圓滿之音,稱揚什麼?就在這一個小會、小段裡面來講,稱揚五戒十善。有沒有人這樣做?有,印光大師就是這樣做法。印祖當年在世,可以說是盡畢生的精力勸世間人斷惡修善,他老人家一生所奉行的、教化眾生的,十六個字,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」,他做到了。敦倫怎麼講法?愛護同類。我們生活在這世間,我們得的是人身,第一個我們要愛護一切人,人是動物一類,愛心要擴大愛護一切動物,動物屬於生物一類,再擴大愛護一切生物。敦睦倫常,把你的愛心從自己,從父母、兄弟姊妹、親戚朋友,擴充到鄰里鄉黨,擴充到國家社會,擴充到整個世界,讓自己生活在愛心之中,這是敦倫,佛法常講護念、關懷、愛護,讓我們生活在這個裡面,那你就是諸佛菩薩,這才叫大慈大悲。盡分,盡自己本分,應該盡的義務一定要做到,知道我在社會上是什麼樣身分,是什麼樣一個地位,扮演什麼樣的角色,要做好。決定是服務社會、服務人民、服務一切眾生,無論你在哪一個工作崗位,都要認定我是義工。忉利天主也是義工,也是為一切眾生服務,他的職務是天王,天王的職責是君親師,「作之君、作之親、作之師」,做一切眾生的君親師,君是領導人,親是父母,老師,父母要養育他,老師要教導他,君王要領導他,這是他的職責,要盡到他的本分。我們今天發心出家,出家人扮演什麼樣角色?什麼樣身分?是一個義務社會教育的工作者,我們一定要把社會教育工作做好,這個教育不是一般教育,是佛陀教育。佛陀是什麼意思?大覺、大智,這是大智大覺的教育。換句話說,一定要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每一個接受佛教育的人都變成大智大覺,這個教育才成功。不是教人迷信,現在人聽到佛教就是迷信,這是誤會,是錯誤。佛教是智慧的教育,所以佛教教學的目的,是徹底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,是以這個為目標。然後才曉得盡分,盡分要把五戒十善做出來給人看,不但要稱說,還要做出來給人看;只是稱說而做不到,別人也很難相信,自己一定要做到。

      在這段經文裡面,上首菩薩一共有一百位,這第一位我們把他的意思縮小來說,約束在五戒十善上,如果要是展開,那就是整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這才是止於至善。如果就淨宗法門裡面來講,這兩位天王合起來,「持戒念佛」,釋迦因陀羅王是持戒,普稱滿音天王是念佛,持戒、念佛,決定往生不退成佛。這是普稱滿音。

      第三尊『慈目寶髻天王』。名號裡面意思很清楚,教給我們以慈眼視眾生,「寶髻」是什麼?慈悲是真正的寶,慈悲能夠化解一切的災殃,因為一切的災難殃咎都是貪瞋痴慢累積的結果,慈悲能夠化解,所以佛法提出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方便就是權智。然後你才曉得慈悲是實智,真實智慧。慈悲用種種方式表達在外面,那就是權智,那就是方便,從真實愛心裡面流露出來,這叫寶髻。髻,前面講了很多,跟幢的意思一樣是高顯,讓社會大眾聽到、見到都能夠明瞭,這就是寶髻意思。

      第四位『寶光幢名稱天王』。佛法裡面講的寶,通常講三寶,三寶是什麼?覺正淨這叫三寶。正覺,一切通達明瞭,這是寶;正知正見,你的思想見解跟諸佛如來一樣。我們初學的人要隨順如來,不能夠隨順眾生,隨順眾生錯了,要隨順如來。隨順如來這句話很空洞,無法落實,所以我們不得不把這個標準再降低,我們隨順《無量壽經》,這就容易多了,我們真能夠找到一個依靠。隨順《無量壽經》所講的道理,隨順《無量壽經》講的方法,隨順《無量壽經》講的境界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就能夠獲得幸福美滿,這一生過得很自在,來生決定往生不退成佛,這是究竟的大圓滿,這是寶。可見得這個地方講的寶,是自己的自性,不是從外面來的。

      有許多對佛法排斥的人,我們遇到怎樣幫助他?自己要懂得,你可以問他:不信佛不要緊,你相不相信你自己?他一定很自負,「我相信自己」;佛是什麼你曉不曉得?佛就是自己,佛是自己的真心,佛是自己的本性,不信佛就是不相信自己有真心,不相信自己有本性,這是跟你講真話。佛不是自心之外還有個什麼人,不是的,佛法稱內學,不在外面,外面學不到,信佛就是信自己。蕅益大師講信願行三資糧,「信」他說六個,第一個信自己,人要沒有自信心,在這個世間無論修學什麼法都修不成功。自己不相信自己,能成就嗎?他怎麼會能成就?小偷也相信自己今天一定可以偷到東西,他才能偷到,他如果不相信的話,他也偷不到。惡事尚且如此,何況善事?信心排在第一,學佛的人沒有別的,就是要信自己,自己性德裡面有無量的智慧、無盡的寶藏、無量的德能,你首先在這個地方建立信心,然後再想辦法開發自性寶藏,你才得受用。如何開發?那得要問過來人,諸佛菩薩是過來人,他們已經開發了。我們向他請教,他用些什麼方法,我們可以模仿、可以參考,以他為借鏡,幫助我們開發自性寶藏。

      「光」是代表智慧,「幢」是代表顯著、明顯,這就是自性的覺正淨放光了。後頭「名稱」兩個字太好了,名稱就是寶光幢的總體,就是自性的德號,這個德號是什麼?諸佛如來的名號就是自性的德號,諸菩薩的德號就是修行的方法,菩薩表因地,如來表果地,修因才能夠證果。而諸佛如來的總號就是阿彌陀佛,我們怎麼知道?世尊在《無量壽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,世尊是代表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,世尊這個讚歎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的總讚,八個字。所以我們才曉得,阿彌陀佛的名號是自性的總名稱,總名,念這個名號等於全部你都念到,自性智慧德能一絲毫都沒有漏掉,圓圓滿滿在這個名號之中,稱名功德不可思議,在《無量壽經》都跟諸位詳細說明過。阿彌陀佛就用名號這個方法,普度虛空法界一切有情眾生,而這個方法無比的奇妙,博得一切諸佛共同的讚歎,這不是一尊佛讚歎,一切諸佛都讚歎這個方法,這個方法太妙、太殊勝、太稀有!我們今天很幸運,明瞭這個道理,接受這個方法,能不能成就看我們是不是依教修行;如果依教修行,決定成就,毫無疑惑。今天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