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643 B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六四三卷)  2006/10/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643

      諸位法師、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賢首品第十二」,十地位第六段,有兩首半的偈子,我們先將經文念一遍:

      【若知一切眾生行。則能成就諸群生。若能成就諸群生。則得善攝眾生智。若得善攝眾生智。則能成就四攝法。若能成就四攝法。則與眾生無限利。若與眾生無限利。則具最勝智方便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的提示是「六二頌半,明七地」,七地是遠行地;「謂初一」,就是前面的四句,「明有中殊勝行;後一頌半,明空中方便智,準釋可知」。這兩首半的偈頌不難懂,清涼為我們提示提得很好,前一首是有中,後面一首半是空中,空有不二。

      先看前面這一首,『若知一切眾生行』,這一句是第六現前地所證得的大智行,六地菩薩開慧了,智慧大開,所以他能知一切眾生所有一切的活動,我們常講的理事因果千變萬化,他都能夠通達明瞭。遠行地有這樣的智慧,所以他『能成就諸群生』。諸群生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,生就是眾生,群是講眾生無量無邊。我們現在科學所分的,動物、植物、礦物;佛法裡面分兩大類,有情世間、器世間。有情世間就是動物,器世間包括植物與礦物跟大自然現象,諸群生全都包括了。由此可知,如果沒有智慧就不能成就眾生,要想成就眾生,不能不求智慧。

      智慧,佛給我們說是本有的。成就眾生,當然先要講成就自己;自己不成就,怎麼能成就眾生?成就自己,就我們凡夫位上來說,有次第。孔子當年教學,他分四科,四科是次第。第一個「德行」。沒有德行,換句話說,不會做人。人都做不好,還能有什麼成就?頭一條是德行。第二條「言語」。言語很重要,古大德常說「口為禍福之門」,所謂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,古人對言語這樣的重視不是沒有道理。所以古聖先王教人「謹言慎行」,說話要很謹慎,行為要很慎重,這是大德。

      然後才講「政事」,這個政事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技術、技能,你有一技之長,你這一生可以謀取生活,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工作。古人重視真實的學問,現在人講的是職業教育,你學哪個行業,你將來在哪個行業裡面工作,使你自己的物質生活能解決。然後你這物質生活很豐裕、很豐富了,再可以學一點「文學」,文學屬於精神生活。可見得物質生活在前面,精神生活在後面,先有物質生活,而後再談精神生活。這就是所謂「民以食為天」,一個人在世間最重要的是衣食,能吃得飽,能穿得暖,這是基本的要求。

      孔夫子確實多才多藝,你看他有三千弟子,各行各業都有,他怎樣指導?我們要問,夫子是不是各行各業都通?他是知道很多,但是如果說各行各業都通,恐怕夫子也做不到。他怎麼指導?指導的是原則、是原理,原理原則那就是智慧。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,最重要是什麼?德行、言語重要。有德行,能夠謹言慎行,無論從事哪個行業,相信都能夠做得好。

      釋迦牟尼佛教學也不例外,你看他教菩薩。菩薩不是神仙,這個諸位要搞清楚,菩薩是學生。佛是老師,菩薩是學生,阿羅漢也是學生,這都是古印度梵語的音譯。菩薩的意思是覺悟,阿羅漢的意思叫無學,是一個階段。第一個階段修學圓滿,就好比說小學,小學畢業了,這稱阿羅漢:中學畢業了,叫做菩薩;大學畢業了,就叫做佛。由此可知,佛教的三個術語,實在講是三個階段學習,你在哪個階段,這個我們要懂。你要是懂得之後,你就知道佛法確實不是宗教,它是教育。

      佛教菩薩,第一個要發心,我們中國人講的立志,佛門講發心。發什麼心?現在的話說,為人民服務。佛講的範圍比人民大,在六道十法界,人道是其中的一道,佛教學生要為一切眾生服務。一切眾生,這就是六道十法界全部都包括,範圍大!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這一句話就是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那個「度」就是服務的意思,用現在的話就是服務。眾生無量無邊,我要立個誓願為他們服務,要發這麼大的心,這是菩提心,能夠捨己為人,把眾生擺在第一,我在第二。佛就是這樣帶頭做給我們看,所以學生不能不服。

      你要為別人服務,首先你要具足服務的條件。條件頭一個還是德行,跟孔老夫子沒有兩樣。德行說的什麼?煩惱無盡誓願斷。煩惱習氣是德行之賊,是從迷惑顛倒裡面所生的,完全違背了性德,所以佛頭一個要求學生要斷煩惱。煩惱斷了,你才真正具備為眾生服務的頭一個條件,德行。你真為眾生做好事,你不會害眾生,你會愛一切眾生,你不會怨恨。工作再煩再重,你也不會感到厭倦,就如同慈母為她的兒女服務一樣,任勞任怨,歡歡喜喜,不眠不休的去工作。那是什麼?德行,天性。所以佛要求你斷煩惱,要求你斷習氣。

      佛教初學,《十善業道》裡頭講的,這是初學,十樁事情,這十善業。我們現在一般迷惑顛倒的眾生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跟這個恰恰相反,這迷了,迷失了自性。十善業是自性性德自然的流露,你要是覺悟了,你也自自然然的跟佛講的十善圓滿相應,一絲毫欠缺都沒有。所以十善不是釋迦牟尼佛發明的,不是釋迦牟尼佛制定的,這你要知道,你本來就是這樣的。現在為什麼違背性德?這就像中國《三字經》裡面所說的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我們要講我們的本性性德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,所以叫相近。諸佛如來起心動念沒有絲毫不善,沒有絲毫染污,確實是純淨純善。我們想想實在是非常慚愧。為什麼佛沒有絲毫的不善,沒有絲毫染污?佛覺了諸法真相!

      諸法真相是什麼?《華嚴》前面也說了,後面還會常說,諸法實相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。這一個生命共同體,一般人很不好懂,實在講也不難懂。我們要比喻,我常常用我們的身體做比喻,這個親切,大家好懂。我們這一個身,你看身在外面有眼耳鼻舌,身體,有頭、有手、有足,裡面有五臟六腑,許多不同的器官組成這個身體,這個身體就是所有一切器官的生命共同體,這個你好懂。任何一個器官都不能夠離開這個共同體而獨立的存在,不可能,不可能獨立存在。我們想想,眼睛關不關心耳朵?耳朵關不關心鼻子?關心,一個生命共同體,不會打架,決定和睦相處,你這個人才能活得下去。如果你的器官都打架、都不合作,這個人就要死了,活不成了。這個道理大家懂。

      阿羅漢、菩薩、佛覺悟了,明白了,整個宇宙裡面所有一切眾生就像我們身體各個器官一樣。整個宇宙是我們的身體,叫做法身。你看大乘教裡頭常講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宇宙是我們的法身。宇宙裡面每個眾生,眾生就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,與我們有沒有關係?有關係,就是自己。所以你愛自己,你就會愛一切眾生。像身體一樣,眼睛,眼睛自己愛眼睛,必定愛整個身體每個器官、每個細胞,哪有不愛的道理?哪有不關心的道理?哪有不幫助的道理?這裡面沒有任何條件。

      所以佛家的慈悲,就是世間人講的愛,慈悲怎麼講?叫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無緣,沒有條件,沒有條件的愛法界虛空界裡面一切眾生,沒有條件。為什麼沒有條件?同體,同體大悲,我們共同一個生命體。所以整個宇宙,我們現在明白了,有機的,沒有一樣東西是死的。科學家認為是死的、無機的,在佛法裡頭找不到;科學家認為無機的,佛法看它還是活活潑潑。為什麼?它有法性,法性不生不滅。只要是現相,這個現相是法性變的,它的體就是法性,它怎麼會有生死?哪有這個道理!這些理事很深,一般人不容易了解,縱然佛菩薩給我們說,我們讀這些大乘經典還是沒有辦法開悟,就是對於這個事實真相依舊是不了解。這個不了解,不是佛講得不清楚,是我們自己的根太鈍了。

      為什麼龍樹菩薩一聽就懂,惠能大師一聽就懂?為什麼我們不懂?這就是佛說的,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了。如果把煩惱習氣除掉,我們跟龍樹、跟惠能大師的根性沒有兩樣,我們一接觸也就通達了。這麼一來,你就曉得煩惱習氣要不要放下。煩惱習氣本來沒有!無量智慧德相是本來現成的,不生不滅,佛教我們自己現前證得。這是諸佛菩薩的教誨,他教我們自己去證,你們想想這種教育多殊勝。所以要知道,佛菩薩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給人的,所以他自己很謙虛,謙虛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    《般若經》上說佛不度眾生,眾生怎麼樣成佛的?眾生是自覺、自悟、自度,別人幫不上忙。所以諸佛菩薩對眾生的恩德是什麼?增上緣,就是這些真正的訊息,我們迷住了,一點都不知道,他來告訴我們。告訴我們本來是佛、本來成佛,告訴我們現在這個境界,在六道裡頭搞輪迴,這是作夢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這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你真的曉得這真的是個夢,確實不是真的,你自然就放下,一絲毫罣礙都沒有了。

      我在香港,感觸很多!三十年前,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,那一年在香港住四個月,香港佛門裡面的法師我都去拜訪。到這個地方來講經弘法,所謂拜碼頭,暢懷法師陪同我,一家一家去拜,所以法師都很熟。今天三分之二不在了,不但年歲比我大的往生了,還有年歲比我小很多的也不在了。想一想三十年一場夢!這些法師所經營的道場,他走了,一樣沒帶走,他的願望沒有人繼承,全都落空了。

      所以夢幻泡影在哪裡?就在眼前。聰明人看得出來,迷惑的人、迷惑嚴重的人看不出來,依然是醉生夢死。佛菩薩聖賢的教誨沒有別的,把我們在夢中喚醒。真正帶得去的是你的德、業,所謂是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。所以你有智慧,你才成就別人。怎麼成就法?你看看諸佛如來、祖師大德,你看他怎麼做?現身說法,他不是講給你聽,他是做給你看。他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一絲毫都不沾染,沒有得失的念頭。

      你想想,你作夢,夢中得到一大堆的黃金,是不是很高興?如果你曉得是夢,一下子醒過來,什麼也沒有。夢中遭遇困難,遭遇重大的損失,一覺醒來,也沒有事。所以得是假的,失也是假的,沒有得失。而你念頭、你的行為邪正、迷悟,這個東西帶得走。你現在迷,死了之後還是迷,在六道裡投胎還是迷。如果你要是覺悟了,不幹了,過去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打滾,現在不想幹了,不再幹這個,這傻事情,苦不堪言,現在要求生淨土,一心一意把阿彌陀佛擺在心上。

      念佛念了不少年,不靈,阿彌陀佛那邊絲毫的訊息都沒有。於是念久了,懷疑了,到底有沒有阿彌陀佛?到底有沒有極樂世界?念佛真能往生嗎?往生是真的嗎?經上講的靠得住嗎?懷疑了,這叫造業,這個業力會帶走的。你這一生有懷疑,來生遇到佛法也不相信,麻煩可就大!不知道什麼時候你才再能有一點覺悟,遇到的時候生起一點信心。那個信心還要慢慢增長,增長不是一生一世,多生多世,不斷培養你這個信心,不是一樁容易事。

      今天對佛法有堅定信心的人,不是這一世修的,過去不知道修了多少世,而且肯定是很密集。像悟達國師十世高僧,密集的薰修,才堅定,才不動搖、不退轉。所以它不是一生的事情。如果過去生中學得不夠,這一生中遇到善緣。所以緣很重要,這是善導大師講的,他老人家說,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,這個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,總在遇緣不同,可見得遇緣太殊勝。如果遇到緣殊勝,對你的善根、福德的提升有不可思議的幫助,確實在這一生當中會大幅度的提升,能把過去所修行一些缺陷全部都補過來,這個難得。

      我回想自己,過去生中當然有修;沒有修,不可能有這個善根福德因緣。但是自己總是覺得缺陷太多,好在這一生遇緣殊勝,遇到三個好老師。我們對老師完全肯定,深信不疑,依教奉行,還要這麼長的時間,半個多世紀鍥而不捨,才有這麼一點小成就。如果稍稍懈怠、稍稍疑惑,成就就沒有了。由此可知,這個成就要先成就自己。老師成就了,學生看在眼裡,深信不疑,跟定老師。這個跟定,不一定是在他身邊,這個諸位要知道,尤其在現代這個社會,是跟定他所教的。

      我過去親近三個老師,都不是跟在老師身邊。方老師、章嘉大師,一個星期見一次面,兩個小時;李老師,一個星期見三次面,不超過十個小時。諸位要知道,不是跟在老師身邊。老師他的工作忙碌,我們只是聽他課,了解經教的內容,依教奉行。所以老師只是教導你,能不能成就是你自己的事情,你自己肯不肯依教奉行。肯依教奉行的就是真正的學生,來聽課,一堂不缺,但是不能依教奉行的,那是結緣的學生,我們一般講旁聽生,不是真正的學生。真正的學生是依教奉行。所以老師上課聽眾很多,真正能依教奉行的不多。過去常常在台中慈光圖書館、蓮社講經,聽眾有三、四百人,真正能依教奉行的,三十個人都不到,已經很不錯、很殊勝了。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明白之後,我們自己知道怎樣學,成就自己就是成就眾生。

      『若能成就諸群生,則得善攝眾生智』。攝是攝受,我們今天講接引,接引、攝受,這都是佛教名詞,現在怎麼說?現在就是協助,協助眾生的智慧,幫助眾生的智慧,你就懂得這個,統統都是從自己修學裡面得來的,這是四弘誓願。四弘誓願,你真的是發心了,然後你要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斷煩惱。煩惱斷了之後,才能夠學法門。如果煩惱沒有斷,你法門就不得其門而入;那個經,你會背、你會講,你做不到。譬如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只說一句,你這一句做到沒有?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,這一句經文講的是什麼?十善業,就是《十善業道經》,你有沒有做到?善護三業,佛法的修學是從這個地方開始,也是在這個地方圓滿,這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你看看佛門畫的佛像,畫的佛像很容易見到,塑的佛像很少見到。畫的佛像,佛像頭都是有一個圓光,圓光的頂上寫三個字。這三個字,有用梵文寫的、有用藏文寫的,在西藏差不多都是藏文跟梵文,也有用中文寫的,它的發音叫「唵、阿、吽」,這三個字。這三個字是什麼?就是《無量壽經》上這句話,善護三業。唵是身業,阿是口業,吽是意業,唵阿吽就是身口意三業,就是經上講的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。我們看到佛像頭頂上這三個字就知道,十善業是從開頭初學一直到成佛,到成佛是圓滿。行十善業道,就是「善攝眾生」。

      你為什麼十善業道會做得那麼圓滿?智慧。我要幫助一切眾生,用什麼?就是自己要做到,百分之百的做到,自自然然能感動一切眾生,這一切眾生包括天地鬼神,包括聲聞、緣覺、菩薩都受感動。菩薩裡有初學的菩薩,就是初發心的菩薩,權教菩薩。所以什麼人真正能把十善業道做圓滿?做到百分之百?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十信位的菩薩。他再往上提升一步,法身大士。

      所以今天我勸同學們要從《弟子規》做起。真正學弟子規是智慧,他要沒有智慧,他學弟子規很困難。為什麼?他不相信,他懷疑:我為什麼要學這個?真正歡歡喜喜依教奉行是智慧,他智慧開了。諸位,無論在哪個環境,無論你是過什麼樣方式的生活,你真正要在佛法上取得成就,我跟你講老實話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、《沙彌律儀》,這四樣東西你真正能做到,百分之百的做到,你就成就了。你不要求想什麼道場、想什麼徒眾,不需要,你只要這四個成就了,那個時候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你想擁有一個道場,不知道有多少道場想供養你;你講經想聽眾,不知道多少人想聽你的教誨。你只要具足這四個真正的德行,你就能夠攝受眾生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休息幾分鐘。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後面這一首偈,第二首:

      【若得善攝眾生智。則能成就四攝法。】

      我們就看這兩句。所以攝受眾生的智慧重要,我們講得淺白一點,就是幫助眾生要有智慧,不是憑熱情,熱情沒有辦法成就眾生,一定要有智慧,有智慧才能幫助。用什麼方法幫助?用四攝法,『則能成就四攝法』,攝就是攝受。確實,世尊這個「四攝法」真的是不可思議。從一個家庭,組織家庭最小的小單位,夫妻,四攝法能叫夫妻和睦,白頭偕老,你看這個法多妙;擴大,到世界和平。化解衝突,恢復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,和諧宇宙之間一切諸群生,用什麼方法?就是四攝法,不可思議!

      四攝法,同學們也都很熟,這佛常講的四條,「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」,就這四條。四條,你學了,要給你考試,你也能考滿分,一個字也沒答錯。可是怎麼樣?你不懂得它的意思,你不知道它怎麼做法。你要懂得四攝法,我們一般講,你的人緣就好得不得了。為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裡一切眾生,你都能跟他和諧相處,決定不會發生衝突。做人做到這個樣子,這是佛菩薩不是普通人,內心裡面絕對不會對人事物有絲毫的對立。為什麼?有對立就是煩惱,就沒有智慧。智慧開了,對立沒有了,知道整個宇宙是自己,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你會全心全力幫助他。

      但是眾生迷得太深,你幫助他,他不接受。遇到你,他想接受,那不是真的。為什麼?真的,是你教導他的,他真的明白了,真覺悟了,真正能落實了。所以攝受眾生,也不是眾生一天到晚跟在面前,不是的,你要這麼想法就錯了。攝受最淺的意思,依教奉行,真的攝受。我們把《弟子規》做到了,真正是我們五千年老祖宗的好子孫,孔老夫子的好學生,祖宗攝受,孔子攝受;孔子距離我們二千五百年了,老祖宗距離我們五千年了,依教奉行。我們對於佛的教誨就是十善業,十善業要是真正百分之百的落實,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,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好弟子,這不可思議。如果我們做不到,天天跟在釋迦牟尼佛的面前,不是他的學生,所以這樁事情不能不懂得。

      所以學《弟子規》,智慧,真正是捨己為人,我們佛門裡面講的再來人,要不然哪有這麼好教?再來人裡面也有很多種類,有諸佛再來的,有菩薩再來的,有阿羅漢再來的,也有過去是人天,生生世世薰修佛法,善根深厚再來的。所以他一聽就懂、就明瞭,他就能發願,我們一般講,他就能夠立志,就能夠把名聞利養捨棄掉,而來參與倫理、道德、因果的學習。要沒有真實的智慧,怎麼能做到?他在世間有一份很好的工作,有很高的待遇,現在人講,他有很幸福美滿的家庭,全都能捨。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王位也捨掉了,榮華富貴、妻子兒女全都能放下。不是真智慧,怎麼能做到?所以他真有攝受眾生的智慧,又得到佛的方法(攝受的方法)。總的來說,就是德行,我們講德行的感召,沒有大德怎麼行?

      我們世間人的大德,就是倫理道德,這是世間人的大德,你能夠做得好,你決定不墮三途;積功累德,你來生的果報一定在天上。如果情欲還沒有能完全放下,果報在欲界天。欲界天有六層,那就是你對於欲,我們一般講愛欲,這個愛是廣義的,不是狹義的,程度上有不同的差別,愛欲愈淡,你提升的就愈高。所以到第六天,他化自在天,愛欲就很淡了。再往上去就斷掉了,這一點點的愛欲斷掉之後,他就到色界天。色界天裡面沒有愛欲,愛欲是不是真的斷掉?不是,定功伏住。所以他是伏斷,不是滅斷。如果滅斷,就證阿羅漢果,就超越六道輪迴。他是定功伏住,定生慧,慧能降伏煩惱,但是沒有斷滅,只是伏住,不起作用。

      色界有十八層天,再上去是無色界,無色界的天頂叫非想非非想處天,我們不能夠不曉得。非非想處天突破,就是六道超越了,超越六道是阿羅漢。三果聖人阿那含他還在六道,在什麼地方?在四禪天。四禪是凡聖同居土,四禪有九天,四天是凡夫天,另外五種是聖人,他們在那邊修行。修行,如果他的功課學完,學得很好,很有成就,就提升,就超越六道,到四聖法界聲聞、緣覺這兩道去了;學大乘的到菩薩去了。一層一層往上提升,這叫成就。

      四攝法裡面,第一個「布施」,跟六度裡面的布施,名詞相同,意思不相同。為什麼?四攝法是幫助別人的,這你要懂得;六度,六度是度自己的。所以六度的布施著重在放下,放下慳貪。人有貪心,這個貪心是最嚴重的煩惱,頭一個你要放下。貪,是你有希求,希望得到;慳吝,是你有的你不肯布施,就是你不肯給別人,我們講吝嗇。這是眾生一般的毛病、通病,這個毛病要是不能改過來,果報都在餓鬼道,所以說貪心墮餓鬼。我們世間一般人,這中國人常講,人死了都做鬼。明明是六道,為什麼人死了都變成鬼?沒有說人死了,他又到人間來了;人死了,他生天了,那沒說。人死了,都變成鬼了。這個話雖然是不正確,但是細細的你去觀察,不能說它完全沒有道理。你想想看世間人,幾個人不貪?學佛了,世間法放下,不貪了,佛法貪愛,這就糟糕了。佛是教我們斷貪心,不是教我們換對象,換對象不行。學佛要沒有離開慳貪,還是要到餓鬼道,這個道理你不能不懂;你要不想到鬼道,慳貪要放下。所以布施是要把慳貪布施掉,這是六度裡面的布施。

      四攝法裡布施,四攝法是幫助眾生的。幫助眾生,首先要跟眾生結緣。你跟眾生沒有緣,佛法常講,佛不度無緣之人。佛很慈悲,這個眾生跟佛沒有緣,佛就沒有辦法度他。為什麼?不聽、不接受。所以佛常常講,要跟一切眾生結法緣、結善緣,不要結惡緣。別人對我不善,我對他善,這樣就好。凡事總有因,你要把因找到,從因上消除。人與人之間,絕大多數的這些不善都是從誤會當中產生的。其實怎麼樣?其實沒事,都是誤會。誤會必須要澄清,澄清要懂得四攝法。

      所以四攝法裡布施跟六波羅蜜布施的意思、精神不一樣。這個地方的布施,我常常給同學們說,這個布施就是我們對人往來要懂得多請客、多送禮,這個布施就是這個意思。四攝法就是佛教導我們跟一切眾生交往的方法,現在講公共關係法,是這一類的。人與人交往應當要懂得,所謂是交際的方法,跟大眾相處的方法。所以這不是自己斷煩惱提升自己靈性,這不是的,這是跟大眾往來。所以這個布施是我們說多請客、多送禮。

      請客、送禮,他都不接受,那怎麼辦?還有個方法,我們每天修積這些功德,讀經、念佛,把所有的功德迴向給他,這也是布施。把我自己修行的功德天天給他迴向,到一定的時間,對方明白了,我對他很不好,常常毀謗他、糟蹋他、侮辱他,甚至找他的麻煩,刁難他;他對我這麼好,每天誦經念佛給我迴向。三年五載、十年、二十年,一旦知道,他的內心慚愧。他會想想在這一生當中,交往的人很多,這樣的人從來沒有遇到過。所以這一回頭,什麼誤會都沒有了。

      我們對人是真心、是誠意,不能摻雜絲毫虛妄,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來做布施供養。布施供養也要做得很如法,決不是去巴結,決不是諂媚。譬如我跟許多宗教往來,我們常常修布施,他也非常歡喜。什麼原因?那些宗教都辦很多慈善事業,他們辦醫院、辦養老院、辦孤兒院,還辦很多慈善的事業,我們主動樂意的去捐助、去幫忙,這好事情,這是他需要的,不是給他個人的,而是他在幫助一些苦難的人。用現在的商業術語來說,人家做這些好事,我們拿錢去投資,他做的那些好事有功德,我們也沾了一分。你能夠這樣想開來,怎麼會不歡喜?而且真的會全心全力幫助他、成就他。中國古人的教誨,成人之善,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他做的事情不如法,不是真正的善行,你可以不必,那個用其他的方式布施。其他的布施,多半叫法布施。所以布施裡頭有財布施、有法布施、有無畏布施。每種布施裡面,那又不知道分多少類別,你都要通達、都要明瞭,你會做到恰到好處,布施就有恩惠了,跟人就結了緣。

      在家庭,夫妻之間要懂得四攝,這是人與人之間,你要懂得這個道理,沒有一個不能相處,沒有一個處不好,所以你要會用。小禮物,表示關心,表示尊重,表示敬愛,禮不在多。常常記住,世間人情執很深,他的喜慶節日,逢年過節,他的生日,還有一些就是紀念日,你都能夠送一個小禮物,甚至於送一個賀卡,人家就:這個人對我沒有忘記。這統統屬於四攝法裡頭的布施。

      「愛語」,不是甜言蜜語,不是的,真正愛護他,愛護他的德行。愛語,你就很容易體會到,這是教導,我跟人往來沒有廢話,句句話都是提醒他、都是幫助他。在現前的社會,要特別著重因果的教育,講因果報應的故事給他聽,提醒他,讓他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想到,有因必有果,有果必有因,自自然然他就會收斂,真的愛他。也就是說,幫助他破迷開悟,幫助他斷惡修善。

      古聖先賢的東西,現在人愈來愈淡薄了,不知道那個東西好。你講,他聽了很高興,也很讚歎,最後怎麼樣?那是理想,做不到;那是過去的社會,現在社會不作興。過去社會孝順父母,現在可以不要孝順父母,行嗎?孝順父母的人,一家和合,一家歡樂;不孝順父母,父子都像冤家對頭生活在一起,你說這個生活多痛苦。你說哪一種好?一家人天天生活在歡樂的心情裡面好,還是一家彼此懷疑、彼此敵對的好?這個清清楚楚就擺在面前了。那要怎樣讓一家真正的做到家和?《弟子規》,弟子規能幫助你家和萬事興。這個東西在中國做了五千年,效果卓著,今天的社會還是不能離開它。所以我是多次在國際會議上,提到用倫理道德來化解衝突,來恢復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。

      我在國際和平會議曾經有七次主題講演,可是與會的這些朋友們聽了之後都很讚歎,你的理想很好,做不到。沒有人相信中國古聖先賢這一套東西現在還能起作用。我是被這些話逼著沒有法子,一定做試驗。所以我們才選擇湯池小鎮做個試驗,把弟子規搬出來,勸導這個小鎮的居民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大家一起學。我本來想,恐怕都要費三年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,沒想到半年就看到效果了,一年,讓我們生歡喜心。真的,去年十一月開始做的,現在十月,一年。整個社會風氣改變了,人心改變了,才想到這個人是這麼樣好教。如果這個方法要推行到全國,推行到全世界,問題就化解了。

      其實推行難不難?不難。只要國家領導人真正懂得這個道理,利用現在的衛星電視來教學,就很容易普及。老師上課教學,國家領導人也在聽,也在課堂裡面,這個鏡頭傳播到全國,每個人都看到了,上行下效!居上位的人在那個地方很認真學習,底下人全部效法。所以在過去,帝王(那人都很聰明)邀請這些專家學者,在過去是儒釋道三家,這些高僧大德,宮廷裡面去講經、去教學,皇上帶著文武大臣來聽課。這一傳出去,沒有人不歡喜,沒有人不學習。所以一個政權建立,三、五年教化就遍行國內,社會就安定,安定和平這麼來的。現在試驗還是有效,所以我們感到非常的欣慰,沒想到人民是這樣容易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。我們原想三年,一年就完成,真的是難得,我覺得是祖宗保佑。

      我們這個成效一出來,你看聯合國就有這個活動,邀請我們參加。主要就是把我們這個教學的成果在聯合國展覽,我們在那裡推薦、介紹。我們做了一次介紹會,介紹給全世界。教科文組織,參加的是一百九十二個國家,希望大家了解這個事實,知道我們所說的不是理想,可以落實。這個試驗成功了,我就退下來了,以後不再搞這些事,國際、國內所有一切活動我都不參加。我做的,做到這個地方功德圓滿。往後我的工作,講經,還是在攝影棚裡面講經,跟電視機前面、電腦前面的同學共同學習大乘經典,這是我們的本行,現在要回歸到本行。

      真正志同道合的,我也希望我們能在一起學習。所以前天就有人報名,我說我這個不接受報名。將來這些志同道合從哪裡來?是從各方面推薦而來的。第一個來源,就是湯池文化中心的老師。所以你要想參加我們將來一起學習,先到湯池去做老師,到那邊去學習,在那邊教個幾年,我們大家都了解了。為什麼?在那裡教學,必須要百分之百的落實弟子規。所以,弟子規不是考試卷裡面考試的,不是的,是要在那個地方去教一年,得到那個地方同學們、老師們的推薦。我想我們將來人數不多,只幾個人,是這麼來的。你必須具足真實的德能,真正發心捨己為人,沒有私心,沒有名聞利養,真正做出犧牲奉獻,向佛菩薩、向祖師大德學習,成就自己,成就眾生。

      我們的教育是五種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後面是智慧、是科學。所以你必須要具足倫理、道德、因果這三門,有這個基礎肯定有成就。所以大家真的想學習聖賢之道,你必須先把我所講的這四門,這是根,儒家的根不能夠忽視。儒家的根是佛家根本的根本。如果你不用儒跟道,行,你就用小乘,你先學小乘。小乘要學多少年?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是十二年,講阿含十二年,不容易。我們用儒跟道,那在時間上節省很多。中國的大乘佛法是用儒跟道來扎根,是這麼個道理。所以儒跟道是決定不能夠輕視的,是我們的根本。

      我們有《弟子規》、有《感應篇》,再落實十善業就一點都不難。你沒有《弟子規》、沒有《感應篇》,你想想看,你十善能不能做到?這都是布施、都是愛語,真正關心你,真正成就你。你要沒有落實這些基礎的東西,如果出家,還要落實《沙彌律儀》,就四門,沒有這四門東西,你要進到道場,你是來破壞的。你一個人不能成就,你叫大家都不成就,這就不好、不善了。所以你進來要給大家做好榜樣,不能做壞樣子,要做好樣子!你是成就你自己,成就道場,成就眾生,這一定要懂得。決定不能夠障礙道場,不能破壞道場。破壞道場,這過失很大,罪很重。

      「利行」,我們所作所為,對一切眾生肯定是有利益的,決定沒有破壞,這個原則一定要堅守。一切時、一切處對一切眾生要負責任。末後這條,「同事」,用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平等、公平,大公無私,人家才服你。如果不平等,有厚薄,別人就不平了,這心不平,這一定要懂。跟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差別的觀念,眾生所好的,我們一定跟他相同。眾生確實好德好善,他為什麼不能夠修德行善?他人迷惑,沒有人教他,看到別人這麼做,他也去做了,不知道那是錯的。有人教,講清楚講明白了,恍然大悟,他自然就行善了。

      湯池有位計程車的司機說得很好。上海有位客人到湯池去,坐他的車,下車的時候把皮包忘掉了。他回頭,回到家裡才發現客人一個皮包在他的車裡面。打開來一看,裡面有很多東西,還有幾萬塊錢。他一想,趕快開車找到這個顧客,把東西全部送還他。這個客人非常驚訝,湯池有這麼的好人。這個司機跟他說:我們現在受到中心的倫理道德的教育,知道應該怎樣做人。如果在從前,恐怕這些(這裡頭好幾萬塊錢)我們都會沒收了,不會給你了,你也找不到我們。他說:現在我們知道,我們從前想法、做法是錯誤的,現在我們明白了,做人應該是這樣做法。他說:不但你的這個包留在我的車上,我會送還你;我們湯池小鎮所有計程車的司機,我相信每個人撿到都會送給你。這是我們弟子規教學的成就,沒有一個人不歡喜。他也歡喜,他一家人都歡喜,拾金不昧,原封奉還。人家再給你一點,不接受,小鎮的光榮。這個人真能夠愛自己、愛家庭、愛我們的小鎮。我們在那個地方這一年當中所教的,才只有一門《弟子規》,如果再加上《感應篇》、再加上十善業就更完美了。

      中國五千年來傳統的教學,佛是最後進來的,在中國兩千年了,這兩千年儒釋道三家。這三家的根你要知道,這三家的根就是中國幾千年來安定和諧的基礎。現在這個社會為什麼會動亂?這三個根都沒有了,整個世界動亂也是沒有這三個根。這三個根是講的人性,人性本善,人性本淨。所以純淨純善是你的本性,你本來是這個樣子的。只要有人教,有人提倡,一喚,他就省悟過來,真快,出乎人意料之外。所以喚醒的人是我們中心這批老師。這批老師自己本身百分之百落實,你要做到;你不做到,你就不能教人。你教人,人家一問你,你沒有做到,誰還相信你?所以你自己要做到,處事待人接物,你自然就懂得規矩了。

      你看,你們來找我,你們的心態,你們的舉止,我一看就清楚了,沒有學過。你說你學了,學了是你天天在背,你天天在聽講;你會講,你會背,你會寫,你沒有做到!這個根本的東西,不是叫你背的,不是叫你講的,是要求你在日常生活當中,生活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統統做到。只要你做到,人家跟你一接觸,對你就生起尊敬的心;你沒有做到,你會背、你會寫、你會講,講得天花亂墜,別人還是瞧不起你,要做到!

      基本的精神,四個字,誠敬謙和。真誠、恭敬、謙虛、和睦,這四個字是精神。三家,儒家的讀書人、修道人、學佛人,哪一個處世待人不是真誠、恭敬、謙虛、和睦?所以這個統統在四攝法裡面表演出來,才真正能成就眾生無量無邊的利益。這個利益就是我們講的家和萬事興,一直到族群跟族群的和睦,國家跟國家的和睦,達到最後宇宙的和諧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