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359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三五九卷)  2000/9/22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359

      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阿修羅王長行,第二句:

      【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,得示現無量劫解脫門。】

      這個法門要用現代的話來說,那真正是高科技。我們現前這個世界,科學還沒有能夠發展到這個境界,這是突破時間的界限,佛法裡面講的念劫圓融。科學家現在的成就,實在講也相當難得,他們發現空間是多維次的。空間跟時間是分不開的,如果這是在科學理論上來說,要有能力超過光的速度,人就可以能回到過去,也能夠進入未來的世界。我們佛法裡面講神通,能夠知道過去、未來,他怎麼知道的?他入那個境界。這一位阿修羅菩薩,他從這個法門修行證果的。我們要相信這一位阿修羅王,用現在的話來說,是科學技術高科技這一個行業裡面的領袖。

      在佛法當中,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夠突破時空的界限?現在科學知道這個理論,沒有辦法。他們是想用加速度這個方法來突破,這個方法在我們佛法裡面來講,是非常笨拙的方法,不是一個聰明方法。佛法用什麼方法來突破?佛聰明,佛有智慧,先要明瞭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這個時間這種現象怎麼形成的,為什麼會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?佛知道原因。不同維次的空間就像佛家講的十法界,十法界是十個不同維次的空間,這個現象又是怎樣造成的?先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然後你才有辦法突破。科學對於時空現象是怎麼樣發生的不知道,知道有這些現象,現象怎麼發生的?換句話說,科學知其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,所以想出種種方法,有時能突破一些,但是障礙重重。佛了解這個究竟,現象是怎麼形成的,所以佛用的方法是簡單容易,輕而易舉就突破了。

      世尊在一切大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,虛空法界原本是一真。人怎麼樣能成佛?我們說個最簡單的話來講,如果我們的心、我們的身,跟虛空法界合而為一,這個人成佛了;你還沒有辦法合起來,你就是凡夫。那我們要問能不能合得起來?能,決定能。為什麼決定能?佛在大乘經裡常講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一心一智慧,他怎麼不能合?當然能合。這一合什麼問題都解決,什麼問題都沒有,合不起來麻煩可多了。所以佛講,那才是真的,叫一真。我們的心行跟虛空法界是一,合一了,這一是真的。

      為什麼不能合?這不能合就是你有妄想分別執著,你就合不來。可是妄想分別執著是虛妄的,決定不是真的。諸位從百法上去看,八個識不是真的,妄心,妄心就是妄想,八個識是妄想,五十一個心所是妄中之妄,那是妄想所起的作用,十一個色法,二十四個不相應行,是從妄想裡面把一真的相分,轉變成不同維次的空間,這把它根源找出來了。為什麼會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?為什麼會有十法界依正莊嚴?都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。這些東西全是虛妄,不是真實,所以《金剛般若》講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又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個相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相,這不是真的,幻相,事有實無,是這麼個境界。那講時間,《金剛經》偈子後面這一句是講時間,「如露亦如電」。你們想想露水不是實在的,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,閃電也不是實在的。說明空間跟時間都不是實在的,都是虛幻的現象。

      現在的問題如何讓虛幻歸真實,這問題就解決了。毗摩質多菩薩,就是從這個法門裡面修行證果的。這就是告訴我們,高科技的修學也能修行證果。哪一法不是佛法?法法皆是,問題只要你會修。宗門大德常常勘驗學人,「會麼?」會了就行,不會就不行。會與不會的差別在哪裡?就在分別執著。會的人,沒有分別執著,就會了;不會的人,死在分別執著裡頭,那就不會了。分別執著的根本就是我執、我見,這是根本,這一關難破。雖然難破,還非破不可,不能不破。不破,你永遠在佛門之外,沒有入門。破我執,才入佛門。

      三界八十八品見惑,頭一條「身見」。六道眾生普遍的執著,把這個身體執著為我,這是頭一個錯誤。從這裡一錯到底,你就注定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。什麼時候你真正覺悟,身不是我,什麼是我?我們在講席裡面常常比喻,譬如我們這整個身,這整個身是個法身,我、真我,法身有常樂我淨。我們現在這個身是什麼?這個身是我們身上一個細胞。執著這個細胞是我,把真的我忘掉。什麼時候叫融合?哪一天曉得了,這個細胞跟那個身體是一不是二,恭喜你,你成佛了,你就成佛了。我們法身,佛講的法身,身是什麼?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這是一個法身。

      這裡面是平等的,這裡面是沒有差別的。像這個身體一樣,釋迦牟尼佛也是個細胞,阿彌陀佛也是個細胞,我們也是個細胞,平等的,佛佛道同,生佛平等,生佛不二,這個佛教常講的。李洪志不在這個法身裡面,為什麼?他說他比一切諸佛還高,那他不是這個身的細胞,不知道他從哪兒來的?佛家稱佛叫如來,如來是什麼意思?今佛如古佛之再來,所以稱如來。決定是平等的,哪有說今佛比過去諸佛高,今佛比過去諸佛大?沒這個講法,佛法是平等法!

      佛講十法界的因行,因行當然很多,非常複雜,第一個因素佛是平等心,菩薩是六度心,辟支佛是緣覺心,阿羅漢是四諦心,天人是十善心,天比人高,十善還要加四無量心:慈悲喜捨,下面惡道,餓鬼道是貪心,畜生道是痴心,地獄道是瞋恚心。如果我們把佛教這一些粗淺的教義明瞭,這個世間是非真妄邪正,我們就有能力辨別。這一點粗淺的常識都沒有,這很可憐,很容易被這些邪門外道迷惑。世間大眾承認的正教,許多宗教是正教,它不是邪教。邪正的標準都在此地,都是教人為善,幫助人破迷開悟,幫助人斷惡修善。許哲居士講得好,「宗教就是愛,愛就是宗教」,她的話講得非常有道理。所有宗教的根本都是「仁慈博愛」,所有宗教對社會、對眾生,都是幫助他離苦得樂。尤其是佛法,「佛法在世間,不壞世間法」,如果說障礙世間法、破壞世間法,這決定不是佛法,我們要懂這些道理。

      現前這個時代,世尊在楞嚴會上說得很好,「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,我們怎樣去辨別?太難了!如果是細心的人,那他真的有福了。這裡有個原則能夠揀別,凡是幫助我們身心清淨,智慧增長,煩惱減輕,這是正法;如果我們遇著這個法門,修學效果恰恰是相反的,這就不是正法。佛法,這不是我們個人講,在中國普遍公認,兩千多年來大家都這樣公認,「純正之法」。我們學佛,學了不開悟,學了還生煩惱,不是佛法不正,是我們學得不正,我們修學的態度出了問題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

      修學的態度要從小培養,我們從小沒有人教過,這正是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所說的,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。修學的態度在哪裡?在《弟子規》裡頭。現在居士林小朋友這個班「耕心園」,現在在教《弟子規》,你們有沒有把《弟子規》拿來看看,這裡頭我們做到了幾條?《弟子規》都沒有做到;換句話說,我們連幼稚園的資格都沒有。《弟子規》是幼稚園念的,幼稚園小朋友學的,我們處事待人接物還生傲慢,怎麼會有成就?

      所以時空這一種現象,就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。用什麼方法突破?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突破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你能夠放下執著,世出世間一切法再沒有執著的念頭,你對於時空就突破了一部分,這證阿羅漢果;執著是見思煩惱,見思煩惱斷了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阿羅漢的能力,能夠知道過去五百世、未來五百世。要以中國的講法,一世是三十年,三個十,三十年叫一世,這是最低的限度。如果說人這一個受生階段叫一世,那這個時間就更長。阿羅漢有能力突破五百世的這些障礙,知道過去、未來。但是他還是有範圍,五百世以外,他就沒有能力。菩薩的能力比他殊勝,菩薩知道的比阿羅漢多。我們知道菩薩也有很多等級,通常在佛經裡面講十信位的菩薩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愈往上面去能力就愈大,突破的時空維次就愈多。到如來果地,完全突破,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了。

      諸位要曉得,突破就是自己的心行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。所以學佛的人最低限度要知道,虛空法界跟我們的身是一體,一切眾生跟我們這個身是息息相關的。我們這個身體是在這一邊這一個細胞,別人是在那邊一個細胞,都在這一個身體上,沒有離開身體。所以佛給我們講,眾生跟佛不二,自己跟別人不二,自他不二,萬法一如。不但有情眾生跟自己是這樣密切的關係,無情眾生亦復如是,依報、正報是一體,依正莊嚴。如果還分彼此,縱然沒有執著,還有彼此,是十法界的菩薩,分別沒有斷。沒有彼此的念頭,完全融化了,那好,你脫離十法界,你是一真法界的菩薩,我們稱為法身菩薩。

      法身菩薩決定是自己的心行,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統一、合一了。這個境界佛在《華嚴經》裡面有一個名詞,叫「不思議解脫境界」。這個法門的名稱好,不思議,什麼叫不思議?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就不思議。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有思有議,離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思不議,這才能契入一真。一真才是真正的解脫,十法界裡面是相似的解脫,不是真實的。見思煩惱雖然斷了,塵沙、無明猶在,還沒有斷,所以他所證得的是相似的,不是真正的解脫。真正解脫必須分別這個念頭沒有了,完全沒有,妄想沒有斷盡。這個境界我們不契入,沒有辦法理解,必須要契入。契入是自己要真幹,要真正看破、真正放下。我們《十善業道經》很快就要講到「三十七道品」,三十七道品裡面「四念處」是看破,「四如意足」是放下,不放下就不可能有如意,放下就如意,放下就自在;「四正勤」是斷惡修善,是隨緣。所以在經教裡面我們要深解義趣,要冷靜去思惟、細心去觀察,念念都不捨,我們走的是正道,走的是佛道。再看下面這一段,第三句:

      【巧幻術阿修羅王,得消滅一切眾生苦令清淨解脫門。】

      『巧』是善巧,菩薩有智慧、有善巧方便,幫助眾生離苦得樂。巧方便的方法就多了,決不是一個方法。方法決定要契機,這才叫巧,不契機就不巧。方法雖然好,對方不能接受,對方不能夠理解,那就不巧。由此可知,巧方便的基礎是真實智慧。對於現世的眾生,我們要知道眼前是什麼環境。古聖先賢的教誨都丟掉了,而接受現代科學的知識,對於一切人事物的觀察都以科學做為標準,現在是這麼一個時代,我們要清楚、要明瞭。我們要怎樣把佛法介紹給現代的社會大眾,必須也要常常採取科學裡面的講法,用科學來印證,他就相信。科學是要講證據的,我們得要拿出證據給大家看。

      當前最急需迫切的是因果之學,大家都能夠明瞭因果的道理、因果的事實,我們的社會就有救了。人心縱然不善,他要想到將來的果報,他也會回頭,他也就不敢作惡。這是在今天這個社會,佛法教學最重要的科目,無過於因果之說。所以我們要細心去蒐集,歷史上善因善果、惡因惡報這一些記載,要蒐集現在世界上各個地區業因果報的事實,這報章雜誌上常常有這些新聞,真正有心人時時去蒐集。我聽說美國有一個學者,他在這幾十年當中蒐集了兩千多個案例,編成一本書。那邊的同修要把這個書買來寄給我們,這是英文本的,寄來之後希望我們這邊同修把它翻成華文,提供大家做參考。

      最具說服力的是發生在我們本地,發生在我們非常接近的時間,提起來這個地區的人都能夠熟知,這是最具說服力的。我們淨宗學會居士林的林友,陳光別老林長往生,大家親眼看到的,這是最具說服力的。他老人家學佛,過去是跟著大家在一起燒香拜佛,對於佛教經論裡面的義理完全不懂,完全是對佛教的熱情。這種事情太多,我們到處都能看到,家裡老一代人拜佛,子孫也跟著拜佛,佛是什麼不知道,怎麼學佛?每天燒香磕頭禮拜、念念經,這就叫學佛。這種情形多,所以佛教變成宗教、變成迷信,人家這麼說,我們也無可厚非。

      他到晚年生病了,每天躺在床上,無聊沒事情幹,李木源居士很有心,把我們講經的錄像帶送到他家裡。他沒有事情,躺在床上,電視機放在他床前面,我們都去看到了,他身體躺在床上,電視機放在腳頭,抬眼睛就看到。每天聽八小時的經,聽了四年,他懂了,他覺悟明白了,萬緣放下,一心念佛。四年的時間,預知時至,往生的瑞相那麼好。這大家都知道,他三個月之前,就曉得他哪一天走。他家裡人告訴我們,三個月之前,他自己在寫,寫「八月初七」,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,沒有人敢問他,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?八月初七那一天往生。

      聽經、念佛,善因。真聽懂、聽明白,萬緣放下,這個世間全是假的。諺語常說,我們大家都懂得,「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」,有什麼好計較的?有什麼好貪著的?一樣都帶不走。人活在世間,哪一天死、怎麼個死法,自己不知道。「黃泉路上無老少」,不要以為我現在還年輕,將來還活到八十、九十、一百,那是你自己的如意算盤,不是真的。所以自己總要清楚,總要有高度的警覺,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。印光大師教我們常常想著「死」字,這是什麼?這是高度警覺心。我們決定不怕死,死是怎麼回事?轉換一個空間而已,轉換一個生活環境而已,就這麼回事情。如果我們心平氣和,心裡常常存著善心善念善行,死好!死了,轉更好的環境。最聰明的人一天到晚念著阿彌陀佛,這一死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,那是無比的殊勝。可是如果你放不下世間的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你放不下貪瞋痴慢,你這一死轉到哪裡去?轉到餓鬼、地獄、畜生。所以給你講老實話,有沒有生死?沒有,只是轉變而已,哪有生死?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就決定不會貪生怕死。

      眾生苦,最苦的是怕死。佛給我們講沒有死,只是轉變一個環境,換一個身體。這個身體太老了,這機器用得太久,老了,毛病很多,換個新的。你們開車的人,開了幾年那個老車不要了,去換一個新車。那個車就像我們身體一樣,我們的神識,這個車身體是個外殼,神識在裡面。這個外殼舊了、老了,換一個,這個不要了,再換一個新的。生死就是這麼回事情,所以你知道了之後,生歡喜,死也歡喜,知道自己這個身體愈換愈好、愈換愈莊嚴。佛教給我們離苦得樂,真正意思就在此地。

      什麼是苦?六道的依報、正報都苦。你到天去作天王,這個福報最大。忉利天王,更高的大梵天王,再高的摩醯首羅天王,都不究竟,都還有苦。佛教給我們要離苦,要出離三界,出離六道輪迴。六道裡面的苦,分段生死的苦沒有了,在四聖法界裡面還有變易生死之苦,跟分段生死完全不相同,所以還是不究竟,必須要超越十法界,一真法界才叫究竟樂。我們現前這個環境,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,我們一生當中能不能夠轉換成一真法界?佛給我們說能,肯定能。用什麼方法?念阿彌陀佛,往生極樂世界,就成功了。

      佛家法門很多,用其他的法門難,那是真難,決定不是假的。用淨土這個法門容易;雖然容易,諸位要記住,西方極樂世界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,這一句話不要忘掉,我們如果不善,念佛也不能往生。阿彌陀佛很慈悲接我們去,到那裡去跟大家相處格格不入,不要人趕你,自己就要跑了,你就住不下去。所以修善積德就非常重要,修善積德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本錢,最低限度佛講的「淨業三福」頭一條要做到,你念佛求生淨土,你決定得生。頭一條: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

      我們看到許許多多,尤其是鄉下農村裡面的人,老太婆、老阿公,有人教他念佛,他一心念阿彌陀佛,果然往生。他也沒有聽過經,他也沒有受過三皈,也沒有受過五戒,他往生了。他是形式上沒有受,實質上他具足。諸佛菩薩重實質,不重形式,形式上你有沒有受三皈無所謂。形式上沒有受,他真的念阿彌陀佛、想阿彌陀佛,一心想到極樂世界,這就是三皈依。皈依阿彌陀佛,皈依西方淨土,皈依西方世界的諸上善人,他不是三皈依三寶具足嗎?但是他沒有法師給他授三皈的儀式,他有實質的內涵,所以他往生了。他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決定跟十善業相應。他也沒有去受過戒,也沒有去聞過法,這老實人,「老實」兩個字統統就具足了。

      我們今天雖然天天在學佛,天天在講經說法,還是不老實。我們講的勸別人,自己不肯幹。勸別人幹,自己不幹,也不錯,別人往生了,自己還搞輪迴,這果報就是如此。自己要真覺悟,不要搞到我們講經聽眾都往生了,將來我們自己不能去,你說這個多難為情!怎麼好意思再見面?自己要更認真、更努力,他現在先往生,陳光別老居士往生,我們將來往生品位要在他之上,這個好見面;品位不如他,見面就難為情了。常常想到這個地方,就不能不真幹。真幹沒有別的,放下萬緣,我們常講決定要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聞利養、放下五欲六塵、放下貪瞋痴慢,一心念佛專求淨土,這就是成佛的大道,無上菩提的大道。我們有信心、有決心、有毅力,勇猛精進,絕不回頭,這就成功了。千經萬論,到最後總歸結,不過如是而已。說到放下,首先要把恩怨放下,冤親債主決定不放在心上。隨緣修善,善法裡面第一善法,勸導大眾認識佛法、認識淨土,理解淨土、修學淨土,這是第一善法。末法時期只有這一門,能令一切眾生平等得度,這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得很多、講得很詳細。

      清涼大師在這一段註解裡面說得也很好,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示,「以多法門入佛境界,則苦滅心淨。種種法門,亦如幻也」。這後頭兩句是告訴我們,法門也不能執著,執著法門也是錯誤。這裡頭文字雖然不多,「以多法門入佛境界」,是幫助不同根性的眾生,這不是我們初學人眼前的事情,初學人得一門深入。要切記四弘誓願修行的次第,首先要發大心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為什麼?大心一發,才能夠破自私自利,破這個障礙。你人自私自利,心量很小。我今天發普度一切眾生的心,自私自利就沒有了,念念想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心量擴大了,這是先決條件。心量拓開之後,那就要斷煩惱,要斷煩惱就要修十善。斷煩惱是什麼?斷十惡,修十善,從這個地方入門。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這十惡是所有一切煩惱的總綱領,煩惱無量無邊都出不了這十大類,所以這十大類十惡展開是無量無邊的煩惱惡業。反過來是十善,斷十惡業,然後這才能夠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才能夠學多法門,幫助多眾生入佛境界,才有能力。

      我們看到這幾句,「以多法門入佛境界」,好,我們大小乘經論找到許許多多都來學,結果到最後不能成功,怪清涼大師害了我們。實際上清涼大師沒有害我們,我們錯解了意思。這是第三個階段的事情,我們現在在第一個階段。第一個階段在發心,我們是不是在第一個階段?我們的心沒有發出來,天天念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還是自私自利,看到那個人討厭,我才不度他,這就不行。什麼時候看到冤親債主,甚至於侮辱你的人、陷害你的人,我還是發心要度他,這才行。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他發心將來成佛頭一個度他。忍辱仙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,釋迦牟尼佛成佛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,憍陳如就是那個時候的歌利王,說話兌現,決定不是說的空話。人家心量多大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

      能夠把心量拓開,真正覺悟了,覺悟什麼?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。至少要把一切眾生,看作自己的父母、兄弟姊妹一樣,一家人,不分彼此,全心全力去照顧、去幫助,當中沒有條件好說的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這才能透得出來。在這個階段裡面,自己一定是一門深入,求根本智。根本智是清淨心、是禪定。念佛這個法門,世尊在《大集經》裡面說「深妙禪」。所以念佛是修禪,修甚深極妙之禪。禪定得到了,禪定在淨宗的名稱叫「念佛三昧」。念佛三昧得到之後,才能夠廣學多聞。智慧開了,學教容易,不難,一接觸就通達、就明瞭。沒有得三昧,學教非常困難。

      昨天晚上李文發居士,我們見了面,談了很多。他告訴我,你們同學當中現在在講經錄像,感到很不滿意,要重錄。不必,現在錄的是我們現前的成績,你能夠覺得不滿意是你進步了。這一遍講完之後,再講第二遍,絕對不可以說,「我這一次講得不好,我要重講一下」,你永遠不能成功,你就沒有辦法進步。我這一遍講完第一遍,然後我重新再講第二遍,第二遍講完再講第三遍,給你們說,遍遍都不滿意。我講經常講的,有很多人要我寫書,因為我從來都不滿意,那書怎麼寫法?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,四十九年講的經遍遍不滿意,所以他從來沒有寫一個字,後來學生給他搞出來。這是古往今來做學問人都遇到的一個狀況,為什麼?不滿意就證明是你的境界提升,你要滿意就壞了,你就停止住了,你就沒有進步。所以每一次留下記錄,好,從你看的時候遍遍在進步。

      我講《大乘無量壽經》,這一次是第十一遍,前面講過十遍,哪一遍我滿意的?現在這樣講講得詳細,還是不滿意。《華嚴經》我這是第二次講,第一次講我們沒有這些設備,早年我們連錄音的設備都沒有,所以沒有留下這些記錄,我也沒有講稿。但是第二遍講比第一遍講得詳細,在第一遍講的時候,大概我一個小時可能這一段都講完,這十句都講完;甚至於還把那些偈頌也講完。遍遍不一樣,年年境界不相同,月月境界不相同,好現象。所以不要把這些事情放在心裡,我們知道你有進步,你不斷的在進步。我告訴李文發居士,同學們錄像帶一定要保留,不必重新再講。等你這一遍講完之後,再找時間給你講第二遍,第二遍重頭講到尾。然後第二遍跟第一遍一比較,就曉得你有很長的進步。

      經要講得好,一定要有修行的功夫,沒有功夫,只是蒐集一些資料,那不是真的。你有再多時間去準備,蒐集的資料再多,說的時候說得很好聽,說得天花亂墜,人聽了也很歡喜,出了大門就忘掉了,不得受用。要人家聽了之後還有餘韻,還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回味,你的東西才有價值。這要出於真誠,解跟行要相應,解跟行不相應就沒有這個境界,解跟行相應這個境界才會現前。所以行是解的基礎,解要幫助行,行要幫助解,解行永遠是相輔相成,這樣才把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。解是看破,行是放下,這是從前章嘉大師教導我的。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就是這兩種方法相輔相成,不斷的向上提升。這樣讓心得到清淨,讓心回歸到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

      要曉得這十個字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性德,不斷的斷惡修善、轉迷為悟,標準就是與這十個字相應。與這十個字相應,就是與自己的性德相應。這是這麼多年來,我們在大乘經教裡總結的,做為自己一生修學的綱領。起心動念都不離這十個字,言語造作不離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。這二十個字過去我們曾經詳細講過,每一個字都圓滿含攝其他十九個字,少一條就不圓滿。真誠裡頭少了清淨不是真的真誠,少了慈悲也不真誠,少了念佛也不真誠,一個都不能少。什麼叫真誠?後面十八個字是真誠的解釋。什麼是念佛?這上面十八個字是念佛的解釋。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決定不能夠偏廢。這樣我們才有入處,古德講的入處,入佛境界。我們才能夠真正脫離惡業,脫離十惡業,脫離六道三途的染污,超越十法界。

      一生當中可以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,問題就是自己肯不肯發心真幹?夏蓮居老居士在《淨語》裡面講得好,這個事情關鍵就是「真幹」。這一次得人身、聞佛法,這是無量劫希有的因緣,因緣具足了。世尊在《彌陀經》上講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這三個條件具足,你就去作佛了。我們現在因緣具足,換句話說,我們是不是真的有善根、有福德。什麼叫善根?對這個法門能信能解,這是善根。什麼是福德?發願求生,一向專念,是福德。如果我們善根福德具足,這肯定往生。三個條件在一生當中同時具足,難!

      我記得有一年我在台灣,藍吉富居士來問我,要怎樣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?我就把這個話告訴他,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同時具足。他聽了之後,難!是真難。這三個條件我們在今天真的具足了,關鍵就在我們肯不肯真幹?不肯真幹,那還是枉然,還是落空。我們要知道,這一落空,下一次這個善根福德因緣再要能合在一起,不知道到哪一劫去。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古人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話,彭際清居士講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」。我們這一些迷惑顛倒肉眼凡夫,不知道這個機緣的可貴,不知道這一種因緣遇到的艱難,往往輕易疏忽。疏忽在哪裡?信得不真,願不切,行不力。這叫當面錯過,這一生當中只能在淨宗法門,跟阿彌陀佛、極樂世界結個法緣,不能去。要真去,深信切願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,放下萬緣,修十善業。這樣就能『得消滅一切眾生苦,令清淨解脫門』。好,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