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046 B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0四六卷)  2003/5/1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046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離垢世界,這是娑婆世界的西方,如來名號第六句看起:

      【或名樂分別。】

      這『樂』念去聲,愛好。不是如來愛好分別,是眾生愛好分別,如來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我們就以世尊在我們這世間所示現的,尤其是四十九年的教學,教學的對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。其中有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宗教信仰,不同的學派,這些人都歡喜向釋迦牟尼佛學習,以佛為師,接受佛陀的教誨。而佛陀教誨大原則總是恆順眾生,你喜歡學什麼,佛就教你什麼,佛不會勉強你去學一個法門,不會;一定是隨你自己的根性,隨你自己的好樂,恆順眾生的欲念,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。因此佛的教學不像學校開一個什麼科目,你們大家歡喜,你們來學習,成立一個班,佛沒有。佛一生四十九年總是因人施教,就像從前中國私塾教學一樣,幾乎沒有兩個、三個人共同學一個科目的,沒有。即使有,同一個課本學的進度也不一樣,有人這課本快要學完了,有人剛剛來開始學起,老師都教。諸位想想,這要不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,你怎麼個教法?所以佛也樂此不疲,歡喜教化眾生,真正是像普賢菩薩所說的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這一點我們要學,這是真正的慈悲。

      從這地方我們能夠體會得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。淺而言之,只要有人向世尊求教,世尊從來沒有拒絕過一個人,從來沒有排斥過一個人。即使是惡人,他今天發心想來學,佛也教他。為什麼?教育的宗旨就是轉惡為善。那要不教他,他怎麼能轉得過來?他肯來學就說明這人的緣成熟了,如果你不教,你捨棄他,這是不是斷人慧命?這經典上講得很多,斷人慧命比斷人身命那個罪要重得多。身命算不了什麼,現在我們對於這事實真相可以說愈來愈清楚了,愈來愈明瞭了。事實真相是什麼?事實真相,人沒有死。當年佛陀在世,楞嚴會上佛就講得很清楚,身有生滅,性沒有生滅。什麼是性?六根根性不生不滅,不生不滅是自己,有生有滅的身不是自己。這道理總得要參透,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總算是懂得一點點了。

      身有生滅,性沒有生滅。如果他沒有覺悟,人死了之後一般人知道,他去投胎去了。投胎什麼?他又換了一個身體。換什麼樣的身體?那要看他的業報,如果這人在這一生當中善多惡少,他換的身愈換愈殊勝,福報愈來愈大;如果他的心行不善,他換的身體,來世恐怕不如今世,愈換愈差了。福報享盡了,這一生沒有修福,來生就沒有福報,苦樂懸殊很大。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教導我們,人生在世要修能帶得去的,這就聰明了,帶不去的不能修,修了沒用處。什麼東西帶得去?佛法當中常說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。那就是你這一生所造的善業、惡業,這東西帶得去;善業感三善道的福報,惡業必定招來三惡道的苦報。如果我們知道這事實,為什麼不修善?為什麼要造惡?

      善惡的標準,佛經最殊勝,在中國三教都殊勝,你看看道教的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、《孚佑帝君心經》,道教裡面的聖人說善惡因果講得很多。民國初年印光大師教我們念《感應篇》,念《陰騭文》,他老人家特別提倡,有道理。學佛如果疏忽因果報應,不得了,那就是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無不是罪」,罪報這是三途,很可怕。所以,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很樂意為我們分別演說,幫助我們覺悟,幫助我們回頭。第七個名號:

      【或名最勝見。】

      這個「見」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知見,思想見解,我們現在一般人習慣說看法,思想是想法,見解是看法。你對於宇宙人生是如何看法,這是見。凡夫的看法都是在摸索、在猜測。今天科學很發達,人也很聰明,做了很多的儀器,使我們肉眼看不到的,譬如磁場,這肉眼看不到的。我們只聽說有定功的人看到,有特異功能的人看到,甚至於一些練氣功的人他能看到,每一個人都有磁場。在氣功裡面講氣,每個人都有氣,氣的顏色不一樣,大小不一樣,這我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為什麼?你要經過一段時間訓練,你也能看到,你就知道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凡是物體都有磁場,大的地球,地球也有磁場,太陽也有磁場。科學家用儀器觀察到,地球的磁場比地球要大好幾倍,地球在這磁場的中心,它的光非常好看。這些都是看法,可是看法總是避免不了成見,佛法裡面講偏漏執,執著。以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,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,這是許許多多眾生的通病。愈是在三途愈執著,所以他不容易離開惡道,原因在此地。看法要正確了,就不會墮三途。

      佛經裡面常常說,小乘須陀洹、大乘初信位的菩薩,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,證位不退,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,決定不墮三途。由此可知,墮三途的人一定是看法錯誤,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物,他想錯了,他看錯了,所以才有這果報。須陀洹、初信位的菩薩,他們的看法正確,沒有錯誤,就是說把錯誤的看法統統都修正過來了,這叫修行,不墮三途了,保證天上人間七次往返,把你的想法也修正了,見解思想沒有錯誤,超越六道了。六道裡面,換句話說,思想見解都是錯誤的,錯誤太大,這是三途;錯誤的幅度小一點,那就是人天,總而言之,不是正知正見。阿羅漢這才證得正覺,可以說正知正見,知見沒有錯誤了,但是他還有迷惑,他的能力比我們人天殊勝太多,人天跟他不能相比。但是法身菩薩思想見解與佛相應,與性德相應就是與佛相應,這時候沒有錯誤了。無明盡的時候,那就是『最勝見』;無明沒有斷盡,法身菩薩的見解,勝見,他的見解正確,沒有錯誤。

      現在我們怎麼辦?我們今天最怕的就是執著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,最怕這個。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,我們一定要把自己對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放下。為什麼?錯誤的。放下怎麼辦?隨順經教,經教裡面所講的,教你對於宇宙之間一切人事物,你應該怎麼看,你應該怎麼想,那是正確的,我們要信得過,這是我們常常跟同學們在一起互相勉勵。我們知道經論裡頭所說的,是諸佛如來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,所以經論是性德。什麼人的性德?是我自性的性德。隨順經論就是隨順自己的性德,這真是無比的殊勝,非常可貴。

      經論上面教我們不貪,對於世間法、出世間法都不起貪心,這是性德。自性裡頭沒有貪瞋痴,自性裡頭沒有貢高我慢,自性是純善純淨。佛是這個說法,可是我們怎麼樣?我們在這世間對於一切人事物,不能放下貪瞋痴。為什麼?貪瞋痴對我有利,這觀念、這見解就是錯誤的,他把什麼?他把這身當作我;高明一點的人把自己能夠思惟、能夠分別、能夠執著、能夠想像的,把這東西當作我,都錯了!能夠思惟想像、分別執著的,緣慮心,不是真心,它是妄心。把生滅身、把妄心當作我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起心動念在造業,不知道虛妄的妄心幻身當中有真性,他不知道這個。真性裡頭沒有貪瞋痴慢,真性裡頭沒有自私自利,沒有妄想分別執著。我們在自己身體上,在一切人事物上,果然見性不著相,功夫就得力了,那是真修行。

      現在我們對於這樁事情隱隱約約模模糊糊,好像是看到一點影像,這也就不容易了。為什麼?在過去你一無所知,現在經過大經的薰習,好像模模糊糊有這麼一個影像出來了,加功用行,勇猛精進,使這真相愈來愈清楚,愈來愈明顯。我們要把虛妄的捨棄,捨棄不是丟掉,不是不要它,捨棄是什麼?不放在心上。捨棄不是從事相上講的,從見解、從思想上講的。我們捨棄什麼?捨棄八十八品見惑,捨棄八十一品思惑,也就是說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掉,與事實的事相不相干,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好,「事事無礙,理事無礙」。障礙在哪裡?障礙就是你錯誤的見解,錯誤的思想;換句話說,真正障礙是發生在妄想分別執著。

      在十法界裡頭最嚴重的就是分別執著。我們講捨棄,是捨棄這東西,捨棄分別執著,捨棄錯誤的想法、看法,這樣子境界裡面就不會有障礙了。境界無不是美好的,逆境惡緣都能轉變成善緣順境,轉境界。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,我們不會轉境界,隨著境界轉很苦,身苦,心苦,苦不堪言,就是我們轉不了境界。學會這本事,能轉境界,逆境轉成順境,惡緣轉成善緣,你怎麼不自在?得大自在。再看第八句:

      【或名調伏行。】

      這「行」念去聲,應當念行(ㄏㄥˋ),它是動詞,它不是名詞,行動,行業,所以我們一般都稱修行。我們的行業不善,把不善的行業修正過來。現在人稱行為也行,為是作為,行為的範圍就大了,事相無量無邊,佛把它歸納為三大類,就是無量無邊的行業總不出這三大類,這三大類是什麼?能造。懺悔偈裡面所講(普賢菩薩教我們的),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痴,從身語意之所生」,所以行業再多總不出身、語、意這三大類。我們稱為身業,身的造作叫身業,口的造作是語業,念頭起心動念是意業,總不出這三大類。這三大類造作不善,如何能把它轉惡為善,這叫修行。

      『調伏行』就是修行,調伏是修,「調」是對意業說的,起心動念,「伏」是對於身口說的,身口要降伏它。佛所用的方法,對於身口用戒律,用戒律來調伏,對於意業則用定慧。從這地方我們也能夠體會得到,調伏身口容易,一個戒律這兩樁事情都調伏妥當了。意業難,起心動念太難了,你看用定、慧兩個方法來調伏一個意業。意業必須覺悟才真正調伏,沒有覺悟靠定功,定是伏;覺悟,智慧開了,調順了,化解了。

      由此可知,行為,錯誤的行為感召不善的果報,嚴重的是三途,其次的是你這一生當中挫折凶禍,事事不如意。這是什麼?這講的現報,現世報,來生後世三途,三途叫果報。佛經上講的現世的叫花報,這是比喻植物,植物先開花後結果,這花不好,果怎麼會好?實實在在說,我們無始劫來煩惱習氣太重,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,不肯放下,不知道修福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,我們冷靜想想是不是損人利己?要認真反省。許許多多人天天在造作,自己並不知道,這叫迷惑。自己曉得,但是還是要做,不知不覺的還是要做,那是業障太重。

      修行是真難,各人善根福德因緣不同。善導大師講遇緣不同,但是有些時候機會是可以創造的,有些機會在現前你要能掌握得住,你會成功。世出世法都不例外,有些人適合於一個人進修,有些人適合於在大眾共修,各個不相同。我是屬於哪一種,要通過實驗才行,不通過實驗自己也不曉得。所以你跟大眾在一起共修,你覺得怎麼樣?如果覺得很好,這很好是什麼?心情能夠安定,煩惱輕,身心感到輕安,這現象好。如果跟大眾在一起薰修,感到是非多,煩惱多,自己身心不安,你不妨試試一個人進修,實驗一段時期就曉得了,一個人行不行?各人根性不相同,但是修行的條件要具足,條件不具足無論是與大眾共修或者自己自修,都有障礙,條件不具足。什麼條件?信解,這是修行基本條件。修行的道理你懂不懂?方法你懂不懂?境界你明不明瞭?你對這三樁事情都有相當基礎了,然後問你,你信不信?真信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,行,這叫先決條件,你不能不具備的。信解,這要參學,要尋師求道,至少把這三樁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我今天修淨土法門,淨土法門的道理一定要清楚,淨土修行的方法要知道,淨土修行的境界要認識,你不至於走錯路。這三樁事情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看什麼樣的方式合適,當然這裡頭還是要具足緣分。

      真實的成就要歷事練心。華嚴會上善財童子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,善財童子沒有逃避現實,他融入眾生的社會,每天跟什麼人往來?男女老少,各行各業,歷事練心,在這裡頭修什麼?修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,這是佛法裡頭最高級的修行方法,最殊勝的修學方法。這不是普通方法,普通方法要選擇修行環境,善財不選擇,善財隨緣,什麼環境都好;人事環境,物質環境,善緣惡緣統統好,決定沒有障礙。他在順境善緣裡面修什麼?修不貪不痴,在惡緣、在逆境裡面修不瞋。你說怎麼不好?沒有挫折,沒有惡人,忍辱波羅蜜你到哪裡去修去?大乘經教上跟我們說得很清楚,忍辱波羅蜜是禪定的前方便。我們曉得這八萬四千法門,修行的總樞紐是禪定。六波羅蜜裡頭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這四樣東西都在戒學裡頭,都屬於戒學;「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」,六波羅蜜是把戒開成前面四個。你要禁不起逆境的考驗,你忍辱不能成就,你哪來的禪定。禪定是在一切境緣裡頭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調伏;三學六度調伏我們身口意三業行為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繼續看離垢世界如來名號第九句:

      【或名眾苦行。】

      這一句不但是佛法裡面講求,我們細心觀察,世界上所有宗教沒有不講求苦行的。不但宗教裡面講苦行,中國儒家道德,古聖先賢也都重視苦行,這是什麼原因?這意義很深很深。唯有一個人真正能夠甘心吃苦,才真正能做到犧牲奉獻;自己不能吃苦,不能受委屈,怎麼能幫助一切苦難眾生?在我們眼前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,許哲居士。這兩天她到雪梨去訪問,一百零五歲,一生沒有享受過一天。雖然她是在家人,她的思想、她的行持是一個標準的苦行僧,所以她一生做出的是犧牲奉獻,是修行人的好榜樣。

      在近代中國,苦行代表,虛雲老和尚當之無愧,一生穿百衲衣。老和尚,我們是後生晚輩,沒有緣分見到他,但是我們看過他很多的照片。他穿的衣服,我們就沒有發現有一張照片穿的衣服上沒有補丁,都是東一塊西一塊補了好多的補丁,這是真正修行。在中國佛教裡面,受到大眾的敬仰,豪門貴族、王公大臣拜他做老師,跟他學習的人不知道有多少,你說難道他沒有能力做一件新衣服穿嗎?供養太多了,法緣又殊勝,在中國近代出家人,沒有人能跟他相比,為什麼還要過那樣苦日子?我們曉得他是做給我們看的。那個十方供養到哪裡去了?我們知道這個老和尚一生修廟建廟,供養年輕的出家人,他一生專幹這個,救濟貧苦。所以,自己能夠多吃一點苦,許許多多苦難眾生就能減少一分苦,這是佛法裡面所說的代眾生苦,老法師給我們做示範。

      近代在中國最受人尊敬的,除虛雲老和尚之外,印光法師,淨土宗的。印光法師我們這裡看到他照片有好幾張,他穿的衣服很整齊、很乾淨,也是一生穿舊衣服,一件衣服穿幾十年。印老的威德在近代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,四眾供養多。他跟虛老不一樣,虛老蓋廟,護持硬體的佛法;印光大師一生印經,所有一切供養統統印送經書,護持佛法的軟體,這兩個人的風格不一樣。印光大師晚年,在蘇州報國寺成立一個弘化社,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佛經流通處,印經布施結緣,一生幹這事情,不做其他事情。我們在上海息災法會開示當中知道,印光法師跟大眾講開示,一生只有這一次,法會七天,最後一天傳授三皈五戒。我們在這裡面看到,當時中國北方有災難,他是從印經的款項裡面提出三千(那個時候是銀元)去賑災。我從這地方看到他老人家一生做一樁事業,印經,做法布施,確確實實得印祖法施利益的人很多。弘化社印的書都印得不錯,版面很整齊,很大方,校對很嚴,很少有錯字,稱得上善本。並沒有用四眾供養來改善自己的生活,沒有。他的飲食跟常住完全相同,衣著都是舊衣服,沒有做一件新衣服。信徒們供養他老人家這些新衣服,轉手就布施了。年輕初學的出家人沒有人供養,得一件衣服相當不容易,老法師有人供養的放在旁邊,看到有合適的就布施,自己沒有受用過。這些都給我們做了榜樣,這就叫代眾生苦。

      我們自己學佛要常常想到節儉,不可以浪費,浪費折福,自己要想想自己有多大的福報。今天我們在這地方接受四眾同修的供養,我們生活條件衣食住行,比印光大師,比虛雲老和尚,不知道要好多少倍。老和尚們出門行腳,沒有交通工具,虛雲老和尚常常朝山,三步一拜。我們的享受超過他太多,我們的行持不如他太多。我們自己有沒有想過這問題?人家有成就,我們有什麼成就?如果修行沒有成就,古人講的話「信施難消」,我們這福報消化不了。修行沒有成就,古人講的話不是假話,「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」。我在講席裡頭,我記得我講過很多次,出家人這一碗飯最難吃,比要飯的難得多,要飯是人家施捨給你的,無條件的,你可以受用。出家這一切人供養的,他是有條件的,他不是無條件的,他為什麼來供養?他聽說三寶是福田,他到這裡來是種福的。那要問問看我們究竟有什麼福給他種?

      我們的修學有成就,接受這供養應該的,自他兩利,受供養的人自他兩利,發心供養的人也是自他兩利。如果我們修學不如法,這一生不能成就,甚至於還墮落,那個麻煩就大了。墮落這是自己的罪報,罪報受滿之後再去還債。六道裡頭現在我們很清楚、很明瞭,六道裡頭的一切眾生不外乎報恩報怨、討債還債,真的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你果然明白、清楚了,你就曉得人生在世間,沒有吃虧的,沒有上當的,也沒有佔便宜的;我這一生佔別人便宜,來世他佔我的便宜,還掉了。

      討債還債這裡頭有一個很麻煩的事情,什麼麻煩事情?你要了解事實真相,我吃了虧,上了當,還債,這債了了,好,真的了了。如果不甘心,我吃了虧,上了當,不甘心,我要想辦法報復,這事情就麻煩。這念頭要不覺悟,果報就是生生世世冤冤相報,這一定要到哪一生哪一世,這當中有一個人覺悟回頭了,這帳才能了。如果他心裡頭這結放不下,他不肯饒你,這就是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臨終,在臨終之前一、兩個星期,有的時候病重的時候,一、兩個月,你仔細觀察,冤親債主纏縛著。

      你活的時候,你的氣很盛,一般人講陽氣還足,冤親債主不敢貼你的身,你陽氣還盛;到病重的時候,病危的時候陽氣衰了,陰境現前,這現象很普遍。他還能說話,告訴身邊的人,某人來了,在門口,在哪裡站著,他所講的全是他的冤親債主,已經過世的。這事情不是一個人,幾乎每一個生病病危的人都是這樣的。只有一種人,病重的時候,氣太衰了,沒有聲音說話,這時候你看他的神情,他不能說話,表情上我們能看到。他見到的那些討債的人,他有恐懼,神情顯示出不安。念佛的人臨終見到佛菩薩他很安詳,見到冤親債主不安,這是稍稍留意你都明瞭。特別是醫院裡面的醫生護士,他們常見。一般人不相信有鬼,做醫生、做護士的人他們相信。

      早年我在台灣,我有一個同學,中學時候的同學,他在榮民總醫院服務,他管行政,住院組的組長。我問過他:你相不相信有鬼?他相信,醫院裡頭醫生、護士這些職員常常見到。他告訴我,人臨走的前兩、三天,這病房門口會有鬼出現,無常大鬼,我們常講的白無常、黑無常。只要這鬼在他門口出現,這病人不會超過三天,一定就走。這是醫院裡頭的醫生、護士告訴我的,他們常常見,知道這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冤親債主多,自己的氣很衰,他住的那個病房磁場就很不好,我們一般講有一股陰氣,人在裡面感覺得很不舒服。如果這病人生病,他病會好,這病房裡頭決定沒有這現象。一家醫院如是,我想許許多多的醫院都不例外。另外一個就是殯儀館,你進去之後看的時候,裡面陰森森的。一般人進去,真的膽小的都不敢進去,寒毛直豎,陰氣逼人。

      這是苦,生老病死苦,誰人能免得掉?釋迦牟尼佛就為這樁事情出家的,出家是不是真的把這事情解決了?真的,一點都不錯。修行,苦行重要。所以,世尊在入滅之前交代後人兩句話,「以戒為師,以苦為師」,交代後來的學生(修道的人)不要忘了持戒,不要怕吃苦。肯吃苦、能吃苦有很大的好處,因為一切煩惱的根是貪。無量無邊的煩惱,佛法把它歸納為八萬四千。這八萬四千是有頭數的,不是隨便說的這句話,真的一條一條給你說出來。八萬四千煩惱再歸納成一百零八,一百零八叫百八煩惱,對於初學還是不方便。天親菩薩把它歸納成二十六,這二十六分為三類,根本煩惱、隨煩惱;隨煩惱裡面又分大隨、中隨、小隨。二十六再歸納那就是六個根本,六個根本煩惱再歸納,貪瞋痴,叫三毒;三毒還可以歸納,歸納到最後一個,貪。人能修苦行,不怕吃苦,願意吃苦,把這煩惱的根拔掉了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。

      苦,前面加一個眾苦,世出世間什麼樣的苦都能受,都歡喜受,決定沒有絲毫抱怨。別人享福我吃苦,沒有不平,為什麼?我要離苦得樂。今天不吃苦,你就離不了苦。離苦,三界苦,欲界裡頭,苦苦、壞苦、行苦統統具足;色界裡面雖然沒有苦苦,他有壞苦,有行苦;無色界身體都不要了,我們稱之為靈界,沒有身體就沒有壞苦,但是他還有行苦,所以佛說三界統苦,好比火宅。唯有能吃苦,你才能真正斷貪瞋痴,貪瞋痴是苦的因,你把苦因斷掉,苦的果報當然就沒有了。

      釋迦牟尼佛一生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這沒有改變過。他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,絕對不是說教我們要以苦為師,他自己享受,沒有這道理。他自己確確實實修苦行,給我們做榜樣、做模範,教導我們這是修出離行最殊勝的方法。我們如果想出離六道輪迴,出離十法界,這是最好的方法,離了六道十法界才有真樂。我們中國諺語有所謂「苦盡甘來」,那個真樂,永恆的樂你得到了。你現在不能吃苦,你怎麼能得樂?華藏、極樂那是真樂,你現在為什麼不能去?因為你貪圖享受。這享受什麼?享受增長貪瞋痴。人能夠安於苦行,貪瞋痴的煩惱肯定天天淡薄,這是一定道理。怕苦,貪瞋痴決定天天增長,煩惱增長,智慧就沒有了;煩惱輕,智慧才增長,這道理不能不懂。

      我們今天讀到這一句,會想到離垢世界的人,那一邊的眾生,我們前面跟諸位報告過,想必善根深厚,煩惱輕,智慧長,佛在那裡用這名號。因為這世間,我們從佛種種名號裡面體會到,這裡面的眾生有慧有福,智慧福德都不是我們這世間人能夠相比的。佛在這地方做這樣的示現,用意很深,希望他們捨棄世間五欲之樂,效法如來的苦行,才能成就無上道。最後這名號:

      【名具足力。】

      『力』是我們現在一般人所講的能力,在佛法裡頭經典上常常講,如來果地上有十種特殊的能力,叫十力,菩薩不能比的。十,我們知道是表法的,就是此地講的『具足』,具足就是圓滿。「具足力」在能力上來講,我們通常講德能沒有絲毫欠缺,我們知道這種德能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,本來具足的。我們要知道自性裡頭具足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能力、圓滿的相好;如果不具足,他怎麼能現得出來?

      佛在這經上說的虛空法界,這法界包括一真法界,包括十法界,我們今天的話來講,無量無邊的世界。通常我們講世界,講太陽系,講銀河系。這虛空裡頭銀河系、太陽系沒有辦法計算,我們也只能套一句佛話說「無量無邊無有窮盡」,這是真的,這是事實。佛在經上也這麼說法,但是佛說得更精細,佛講每一個微塵,那裡面都有像現在這世界相同的虛空法界剎土眾生,每一粒微塵裡頭都有。佛這說法,我們在學佛這麼多年能夠體會得到,佛說這話我會點頭,我會承認,每一粒微塵裡頭都有圓滿的法界,世界重重無盡!這一微塵裡面現的法界,法界沒有縮小,微塵沒有放大,什麼原因?自性裡頭沒有大小,沒有遠近,沒有先後;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,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。

      現在說沒有時間、沒有空間,科學家已經發現了,他說在某種條件之下,確確實實空間跟時間都不存在,但是沒有大小,我們還沒聽說過。佛法這一點還有待科學家更進一步去發現,不可思議!這是什麼?這是自性,這是性德,自性法爾如是,本來如是。所以這個力是圓滿的,一絲毫欠缺都沒有,能現虛空法界,能現剎土眾生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這是總的說。

      別說,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,佛的六根沒有障礙,眼見沒有遠近,沒有前後;沒有前後就是我們今天講超時間,沒有遠近超空間。十方剎土諸佛如來在講經說法,坐在那裡講,看得清清楚楚,佛經上比喻「如對目前」,清楚的程度什麼?就像在眼前,沒有遠近。沒有先後是什麼?無量劫前的事情也在眼前,無量劫以後的事情還在眼前。無量劫之前的事情有倒也罷了,無量劫以後的事情難道沒有變化嗎?我們知道一切法變化無常,我現前見的就是現前這一剎那的事情,你說再過若干年之後它又起了變化,若干年的事情還是眼前的事情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這是講你眼的能力,在佛法裡面講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,超越空間時間。耳聽亦復如是,鼻嗅舌嘗六根的能力統統沒有障礙,具足力。

      這沒有什麼神奇,也沒有什麼了不起,為什麼?諸佛如來有,我們一切眾生哪個人沒有?《出現品》裡講得好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德就是能力,就是此地講的具足力,相是相好,這相好是什麼?依正莊嚴,一切眾生統統有,跟如來一樣。如來的智慧德相並不比我們多一樣,我們的智慧德相也沒有比如來少一樣,完全平等,完全相同。但是問題出在哪裡?出在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這是佛一語道破。我們這十法界眾生為什麼搞成這樣子?這一句話比什麼都重要,這一句話是當頭棒喝。如果我們在這地方一下驚醒過來了,把妄想分別執著馬上放下,你就成佛了,你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前了。「大方廣佛華嚴」原來就是自己,自己就是「大方廣佛華嚴」。現在麻煩怎麼樣?你放不下,這一棒打下去你沒有醒過來,還是糊裡糊塗。那怎麼樣?天天打,總有一天把你打醒。天天怎樣?天天接受經論教誨,天天不離佛法,知道多少(這最重要了),要落實多少,那你就快速了;要真肯幹,真肯學。我們看末後這一句總結:

      【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,令諸眾生,各別知見。】

      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