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530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五三0卷)  2001/12/16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530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座內眾流,說偈讚佛,不思議菩薩讚頌第三首:

      【樹枝嚴飾備眾寶,摩尼為幹爭聳擢,枝條密布如重雲,佛於其下坐道場。】

      頌文全是讚歎道場樹,意思是在讚歎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種種的建樹,我們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。『樹枝嚴飾備眾寶』,樹枝、枝條都是說的分支機構。佛法就像一棵大樹一樣,十個宗派就好比是樹幹;宗派裡面又分小的宗派,那就好比是樹枝。就說禪宗,禪宗在惠能以後變成五個宗,有臨濟宗、有曹洞宗,這就變成樹枝;每一個宗裡頭還分派別,那就變成枝條,取這個意思,我們一定要懂得。一個大的機構做許許多多弘法利生的事業,勢必要延伸許多分支機構。無論分支機構有多少,都不離開宗旨,這個宗旨就是寶,樹枝嚴飾具備無量的眾寶。

      『摩尼為幹爭聳擢』,「聳擢」是直立,像這個大樹的主幹,非常高、非常直立,我們在原始叢林裡面就會看到很多。『枝條密布如重雲』,每一個樹幹都生許許多多枝條花果、樹葉花果,「如重雲」,就像雲彩一樣,一層一層的展布在上空。『佛於其下坐道場』,我們明白這個意思,它表法的義趣你就能想像得到,全部都是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善巧方便的設施。在現代的社會裡面,教學事業就更多,佛教確確實實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大學,它可以辦大學、可以辦中學、可以辦學院,甚至於可以辦小學。為了照顧社會廣大群眾,可以設立各種不同的學校,成年的學校、兒童的學校、寒暑假期間學生的補習學校,這是說佛法正規的活動。如果還有能力、還有人手,是可以辦一些社會慈善福利的事業;諸位要曉得,那是附設,種種建樹只有一個目標、一個方向:弘法利生。一個目標,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。

      佛法確實能辦一般世俗營生的事業,用這種方式來教化眾生、來影響眾生。為什麼?一般社會營利事業是以賺錢為目的、營利為目的,我們佛法可不可以做?可以做,我們以什麼為目的?以服務為目的,不以賺錢為目的。讓社會大眾覺悟,這是佛陀教育的事業,不是普通的事業。像我們在台北成立「佛陀教育基金會」,印送經書、善書,現在還包括錄像帶VCD,為全世界佛教團體或者是個人服務。他有需求,或者是傳真給我們,或者是寫信給我們,我們盡心盡力滿足他的需求。而且我們所有一切出版物沒有版權,為什麼?好書歡迎翻印,功德無量!絕對不是版權所有、不准翻印,決定沒有。常年這樣做,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反思、反省,所以一切是為社會。

      印光大師當年的「弘化社」,可以說是近代法布施的一個開端,以後圓瑛法師也有一個「圓明法施會」。印祖帶頭,提倡法布施,這是佛門的正業。八正道裡面的正業,布施佛法。你要是真正明瞭,世間任何行業佛法都可以做,但是那個目標方向決非營利,是服務社會、服務大眾。在社會上做個帶頭的作用,希望社會善心人士都能夠放棄自私自利,我們把這一生時間、精神、體力,用在服務眾生、服務社會,非常有意義,這一生真的叫沒有空過。世出世間聖賢教導我們積功累德、斷惡行善,惡是什麼?凡是為自私自利的是惡,凡是為利益眾生的這是善。經上所說的這些義趣,實在講在世尊那個時代做得並不多,但是世尊講的是華藏世界,不是他當時那個時代。華藏世界是這麼做的,毘盧遮那佛的這個世間是這樣的。

      今天我們的二十一世紀與華嚴境界相彷彿,所以世尊在《法華經》裡面曾經告訴我們,末法時期要弘揚大乘。為什麼?契機。大乘是民主自由開放,跟小乘完全相反。小乘是保守的,小乘人墨守成規,在那個時代正確。那個時代資訊不發達、交通不發達,許許多多人生長在這個地區,真的與鄰近地區老死不相往來,所以那是正確的,對他們是有利的。但是今天這個社會跟從前完全不一樣,我們一定要懂得。世尊明瞭,所以他教導我們,我們要明瞭世尊的意思。總是利益眾生,決定要捨棄門戶之見,要拓開心量,起心動念我們的對象是盡虛空、遍法界無量無邊剎土眾生,這就對了。第四首:

      【道場廣大不思議,其樹周迴盡彌覆,密葉繁華相庇映,華中悉結摩尼果。】

      這一首讚頌文字上講,枝葉繁茂,第五首也是的。枝葉繁茂講的是什麼意思?用我們現代話來講:法緣殊勝!確實就是這個意思。法緣無比的殊勝,殊勝的法緣從哪兒來的?我們要懂得,從布施來的。法緣殊勝也會引起一般人羨慕,也會引起人嫉妒,這是必然的。因此我們培訓班的同學,要有高度的警覺,要有真實的智慧,有善巧方便懂得進退。什麼時候可以進,什麼時候應該退,我們的道業才能夠保全;換句話說,我們的功德才不至於唐捐。功德是什麼?我們的清淨平等覺。

      我在早年有一個想法,我在講經裡面說過多次,四十歲以前要培養自己戒定慧的基礎。因為我們現在學佛,多半都是中年出家,年輕也是二十幾歲,二十到四十這個階段,一定要把握住,認真努力修學。把自己的德行、學問基礎奠立,也就是說,這是我們的學生時代。在一般社會大學裡面,大概可以拿到碩士、博士學位,也三十出頭了。佛門裡面這些課程科目,決不比大學少,也不比一個大學淺顯,所以我們把時間定到四十歲要完成,四十到六十這二十年要發心做護法的工作。道場誰去管理?如果你在這個道場裡面做住持、做方丈、做當家、做知客,擔任一切執事,你對於佛法茫然無知,你會把正法引導向歧途,你方向搞錯了!而且在這一段期間當中,自己沒有真正的戒定慧,把持不住,面對五欲六塵的境界,要想一想會不會引起自己的貪瞋痴慢?會不會引起自己又去造一切惡業?這個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提防,而且要時時刻刻提防。

      做護法工作,管理道場,擔任道場執事,這是應該的,為道場服務,為年輕的同學們服務。初出家的、到道場進修的在家同修,我們全心全力照顧他們。六十之後要退居,要知道退下來,辦自己的事情。自己什麼事?現在我們修淨宗,我們自己的事情是求生淨土。求生淨土,不能沒有福報,不能沒有智慧;二十到四十求慧、修慧,四十到六十修福,福慧雙修;六十歲之後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。對於大眾照顧,也就是道場實際責任不負,類似像我們現在一般可以充當顧問。他有什麼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,我們要幫助他,我們是過來人,過去做過二十年,有這些經驗,曾經遇到過這些障難,幫他解決。

      還有一樁事情能做的,講經教學,可以專心來做了。辦佛學院、辦培訓班,在這裡面做老師,每天來上課當教員,不擔任職員。不再做職員,做教員,行!為什麼?教員不礙自己修行。這個樣子好,讓佛教裡頭,寺院庵堂領導的這些執事年輕化、制度化。佛法跟世法不一樣,四十到六十擔任執事非常適合,太年輕不太適合,太老也不太適合。如果真的能夠如理如法的修學辦事,辦事就是管理道場,如理如法,完全遵從佛陀教誨,法緣必定殊勝。為什麼?諸佛護念,天龍善神保佑,你得社會大眾的擁護,哪有不興旺的道理?興旺的根源,換句話說,法緣殊勝的基本因素,就是廣修供養。普賢菩薩行願那就非常好,「禮敬諸佛,稱讚如來,廣修供養,懺除業障」,你把這四條做到,依四依法接眾,接待大眾,法緣就會無比的殊勝,這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有一年我到新加坡來講經,在頭幾年大概都是每一年來一次,住一個月。演培法師,就是我的老朋友,在素食餐廳請我吃飯。吃飯之間,他老人家談起來了,他說:「淨空法師,我今天請你吃飯,你知道是為什麼?」我說:「我不知道。你請我,我就來了。」他說:「我有一樁事情要向你請教。」我說不敢當,他畢竟是前輩。早年我還沒有出家的時候,他在台北「善導寺」做住持,常常在那邊講經,我是他的忠實聽眾。我們非常熟悉,因為我坐第一排,跟他面對面。他問我:「你的法緣很殊勝,你能不能教教我?」我說:「你太客氣了,這個事情很簡單,布施!」布施供養,時時刻刻歡喜布施、歡喜供養。我在外面講經、在家裡講經都不例外,自己家裡的道場,結緣的經書、善書非常多,隨大眾拿,沒有限制。外面請我去講經,我們結緣的東西預先都運過去,從開講那一天到經講圓滿,結緣東西每天都是琳瑯滿目,不給大眾結緣怎麼行?

      結緣一定要布施、一定要供養,我們主要的是法供養,這裡頭也有財供養。一些居士們發心,做出許多這些小點心,供養聽眾,這個方式是從前李老師教給我們的。我們在道場做義工,招待聽經的大眾,李老師講這樣做還不夠,還要怎麼樣?「你要買些東西供眾」。哪有那麼多錢?「簡單!幾塊錢買一包花生米,一個人一粒。」這是他老人家教的,買一包糖果一個人一塊,我們就明白了,給人結歡喜緣。那是特別對我們這些學講經的學生,不是學講經的學生,他不給他說這些。他說你這樣做,你將來法緣就殊勝。這是在初學講經的時候,初學初出家沒有什麼人供養,很微薄,盡心盡力去做,教我們這些方法。

      這一首偈跟底下第五首,都是講的法緣殊勝,道場的興旺。『道場廣大不思議,其樹周迴盡彌覆』,樹就是種種事業的建樹、建立。『密葉繁華相庇映』,這是講的興旺、繁榮。『華中悉結摩尼果』,這一句是講成就,無論哪一種的建樹,都有非常好的成績。再看底下第五首,還是說同樣的這樁事情:

      【一切枝間發妙光,其光遍照道場中,清淨熾然無有盡,以佛願力如斯現。】

      『一切枝間發妙光』,「妙光」就是智慧,以智慧光明。如果要廣說,像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裡面十二光,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裡面十種光明。第一個「大圓滿光明雲」,顯示出你的權智不可思議。權智是應用在生活當中、應用在接待大眾當中的智慧,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做到恰到好處。總而言之,記住一個原則,這個原則不能違背,一切時一切處都不可以違背;佛說的,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」,我們要記住。假如我們在一個地方,這個地方有人嫌棄我們、討厭我們,千萬不能怪他,你要是把責任推給對方,你錯了!要認真反省,「他為什麼嫌棄我?我到底哪個地方做得不對?」從這個地方學改過自新,我們自己的境界、德行不斷向上提升。

      千萬不能有傲慢的習氣,凡是在菩提道上退墮下來,與傲慢有一定的關係。成見很深,自以為是,我常說的起心動念,有意無意都是要想控制外面的一切人事物,有意無意都想自己做一個特權階級,與眾不同。沒錯!你是與眾不同,你自己不知道遭人嫉妒、遭人嫌棄。有某一種因緣在那裡支持著你,這些人對你忍氣吞聲,不會得罪你;你所依靠的那個勢力沒有了,你的日子就很難過了,這種事古今中外歷史上記得太多了。我們一般講,你有靠山,你的靠山很硬,你作威作福,沒人敢說;你靠山倒了,眾人立刻就給你難看。聰明人、有智慧的人,他會利用這個靠山,建立自己最殊勝的法緣,這個聰明!這個作法對!

      譬如我們初出家、初學,我們的德行、智慧、道業都沒有成就,但是我們常常親近老和尚,老和尚有威望,我們常常跟隨他,跟他我們見到許許多多的人。我們很守規矩,遵守佛陀的教誨,遵守老師的教誨,把這些道理、教訓落實在我們自己生活上。別人看到了尊敬,自然會說「名師出高徒」,到老和尚哪一天走了,我的靠山沒有了,自己就起來了,腳跟就站穩了。像走路一樣,老和尚前輩人帶我們走一程,把我們帶上路了,我們自己要會學。如果不會學,養成貢高我慢,養成自以為是,那就錯了!哪一天老和尚不在,沒人理你了。古今中外的史書記載得很多,人不能不讀歷史,中國古時候的教學,重要的課程兩門,一門是經,一門是史。經是道德學問,史是前人的經驗,值得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重要參考。

      我們佛門的修學,現在大家把這一門功課疏忽了。從前沒有問題,出家學佛大概都有儒家的基礎,這些經與史從小就念。《三字經》諸位知道,那是經史混合的一個綱領,做為啟蒙的教科書,從小這個印象非常的深刻,一生都不會忘記。無論在什麼時候,起心動念都會想到古聖先賢的教訓,那個影響力很大很大。現在一般學校裡面,對於這個課程疏忽了,現在學校多半著重科學技術,人文不重視,有才藝、有技術,沒有道德、沒有智慧。我們辦佛教教育,不能不重視歷史,中國固有文化裡面的經、史要講求。

      經,我們已經很重視了;歷史,過去我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,李老居士給我們選擇的史學這一門教材,是《御批歷代通鑑輯覽》,這一門課老師沒有跟我們講,要我們自己去看。但是《古文觀止》這一門課程,老師用十年的時間把它講圓滿。一個星期講一次,文長的大概三個星期三次講完,短的一次兩次。我在台中十年,中國國學聽了一部《古文觀止》,偶爾選講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裡面的一段,彌補我們這些年輕人對於國學修養之不足。史實,非常非常的重要。所以道場興旺繁榮,顯示出你的道行、你的學問、你的德行,確實令人仰慕,自自然然他到這個道場來集中。

      『其光遍照道場中,清淨熾然無有盡』,「熾然」,這個現相、興旺的氣象我們看到了。興旺不要忘記清淨,這與道相應。很興旺不清淨,又嚴重的污染,那就不是佛道場,是魔道場,魔的道場也興旺。『以佛願力如斯現』,這一句是講得佛力的加持,道場領導的這些大德們、修學的同學們,乃至於充任義務工作的人員,都懂得佛法,都能夠依教奉行。所以道場不能不講經,現在道場不但要講經,真的要像從前「台中蓮社」、「慈光圖書館」一樣,要講國學、要講歷史。現在我們修學,我們把它分作四分,佛法佔兩分,國學佔一分,歷史佔一分,我們才會有成就,才能維持正法道場。

      第六首:

      【摩尼寶藏以為華,布影騰暉若綺雲,匝樹垂芳無不遍,於道場中普嚴飾。】

      這一首是講的華與果茂盛,華是表修因,果是表契入,我們講的修行證果。『摩尼寶藏以為華』,這個世界是眾寶成就的,佛經裡面常常講七寶,七是表圓滿,不是數字,這個我們一定要懂。《華嚴經》裡面常常用十代表圓滿,從一到十。像我們念《阿彌陀經》,《阿彌陀經》就是用七,七的意思是講的四方、上下、中間,這就圓滿,取這個意思,它不是數字。十雖然是個數字,從一到十是個圓滿數,從十到百,從百到千,這是不斷向外擴展,都是代表圓滿。「摩尼寶藏以為華」,我們看到是眾寶所成的,這個意思更深、更廣、更為圓備,圓滿具備。華多,寶多,華表八萬四千法門,表無量法門,這真是大方廣佛華嚴!無量無邊的法門。

      『布影騰暉若綺雲』,「綺」在此地是形容詞,像綢緞一樣,美不勝收。「布影」是展布光影,「騰暉」是互相映照。我們想想這一個景觀、這一個現相,是代表無量無邊的法門交相映暉。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,都懂得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法門雖然不一樣,斷煩惱是一樣的,證菩提是一樣的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佛常講: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」,《金剛經》上就說。念《金剛經》的人有多少,為什麼還有門戶之見?為什麼還有自讚毀他?「我的法門殊勝,他不如我」,違背佛陀的教誨,不知道佛陀教學用意,這都是我們自己修學粗心大意之處。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,「若要佛法興,除非僧讚僧」,佛法今天衰微到極處,衰在哪裡?互相毀謗,彼此不能相容。不是外面力量毀滅了佛法,自己互相詆毀,佛法焉能不衰微?

      這是一樁非常令人痛心的事,造這種惡業的人,果報我們不說,同學們自然就清楚。我們常常要自己反省,我自己有沒有造這個過失?我是不是常常讚歎自己的法門?這是可以的,我學這個法門,我當然讚歎這個法門,我不讚歎,我學它幹什麼?我學這一部經典,我一定讚歎這一部經典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但是決不能毀謗別的法門、別的經典,那你就錯了!即使是小乘經典、啟蒙的經典都不可思議,又何況華嚴宗人常講,「圓人說法,無法不圓」,這個說法確實與《華嚴》教義相應。由此可知,法圓不圓融,不在法門,在人!不圓滿的是眾生,法確實是圓滿的、確實是圓融的、確實是無障礙的。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法法盡成無上道。

      第三句講的是『匝樹』,匝是圍繞,圍繞在道場四周的這些寶樹,『垂芳無不遍』,枝條華果,繁茂嚴麗,美不勝收。『於道場中普嚴飾』,普是普遍,莊嚴裝飾。它表法的意思,這個道場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學系,我們用現在教育裡頭的名詞,它有無量無邊的學院、有無量無邊的學系、有無量無邊的課程,任何一個課程都能夠圓滿證得無上道;要用佛法的說,任何一個法門都能證得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法門平等,因此我們對於所有法門要平等的禮讚,禮敬讚歎。第七首:

      【汝觀善逝道場中,蓮華寶網俱清淨,光燄成輪從此現,鈴音鐸響雲間發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註解說,這首偈是讚場地;前面六首是讚道場樹,道場裡面的設施建樹,這是讚場地。『汝觀善逝道場中』,善逝就是世尊、就是佛陀,或者我們今天說為佛教;如果怕一般人誤會,再多加兩個字,佛陀教學的場所。你仔細去觀察佛陀教學的場所、佛教教育的場所,這樣大家不至於誤會了。『蓮華寶網俱清淨』,清涼大師註解講「蓮華布地」,蓮華是代表這個道場的大地,「則下轉光輪」,這地放光,「寶網羅空」,網是羅網,珍寶所造的羅網稱為寶網,這是空中的莊嚴。「俱清淨」,蓮華寶網都表清淨,這個道場無論你修學哪一個科目,確實能看出來「蓮華寶網俱清淨」。從哪裡看?佛門的教學,不論是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、宗門教下,都不離戒定慧三學;「戒為無上菩提本」,戒是清淨,定是平等,慧是大覺。所以清淨平等覺,在我們這個地方、在這個道場,普遍你能看到。

      如果這是一個學院,這是個大學,這裡面很多的院系,我在早年初出家的時候就想,想了五十年,現在還沒有能實現。希望有一所佛教大學,這一所大學每一個宗派是一個學院,華嚴宗是一個學院,天台一個學院,戒律一個學院,禪宗一個學院,淨土宗也是一個學院,密宗也是一個學院,十大宗派,十個學院。每一個學院裡面,它又分很多學系。我們淨土宗,大分我們有五經一論,就六個系;這六個系裡頭如果再分,每一部經論祖師註解不一樣,我們依據哪一種註解,也能成立一個學系,為什麼?這個教學一定是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你才能契入境界,你才能明心見性,否則的話,不行!其他宗派分的科系比淨土宗更多,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看到這樣的佛教大學。真正的佛教大學,培養各個宗派、各個法門的傳人、師資,佛教就完全興旺起來,眾生有福!

      現在由於科技交通便捷,世界縮小了,所以前幾年我又在打妄想,希望這個世界上能出現一個宗教大學。每一個宗教是一個學院,佛教是佛教學院,基督教學院,天主教學院,伊斯蘭教學院,猶太教學院,印度教學院,所有世界不同的這些傳教師,我們同一個大學裡頭念書的,是同學,我們的院系不相同,這樣成為一個世界宗教大學。學院裡面,像佛學院,我們佛學院十個宗派就分十個學系,好!宗教大團結,宗教與宗教之間通了,誤會沒有了,消除了,障礙沒有了,每一個宗教都尊重,平等!互相讚歎,互相敬愛,互助合作,帶動全世界的宗教教育。宗教教育實在講就是道德教育、人文教育,雖然各個宗教所依據的經典不相同,可是仁慈博愛相同。哪個宗教都講仁慈,都是講要愛護一切眾生,不分國家、不分族群,也不分宗教,平等的愛護,互相合作。我們在佛法裡面確實看到這個依據,《華嚴經》就是多元文化,它的境界是盡虛空、遍法界,哪一個宗教超越了虛空法界,不在這個虛空法界裡面?都在!那就都在這個範圍裡頭,統統包含!從理上講,全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當然是一家人。

      『光燄成輪從此現』,「光燄」是在表智慧,「輪」是代表圓滿,這四個字我就不依清涼的註解了,清涼的註解講不圓滿。我把這四個字解釋為「圓滿的智慧」,要知道任何一個學系、任何一個宗派、任何一個法門、任何一部經典,都是圓滿的智慧,這才真正是「圓人說法,無法不圓」。不但佛經,任何一部典籍是圓滿智慧。我看基督教的《新舊約》,伊斯蘭教的《古蘭經》,無一不是圓滿智慧,看你怎麼解讀。佛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,經典是法,是佛說的;所有一切註解,菩薩來註解的,都是人,提供我們做參考,我們一定要依據經文,這個不可以有違背,善導大師說得非常詳細。「光燄」表智慧,「輪」表圓滿,「輪」表性相不二、理事不二、體用不二、動靜不二、空有不二,很有趣味!

      『鈴音鐸響』,鈴是小的鈴鐺,大的鈴就叫鐸,音聲的美妙。大大小小鈴不一樣,它發的音就不相同,合起來就像交響樂。『雲間發』,為什雲間發?因為這些大小鈴鐺都是繫在羅網上的,羅網在空中,羅網上繫的鈴大大小小不相同,音色各個不一樣,微風吹動的時候就像交響樂一樣。如果大小一樣,那是一個音聲。諸位要是留意,你看看我們一般懸掛的風鈴,風鈴是用金屬管子做的,一般少的有三個,多半是五個管子,那個管長短不一樣;如果是大型的有七個管子,七種音,音色才美。這些都是比喻,表法的意思一定要懂,這個教學場地殊勝,法音宣流。末後這一句法音宣流,智慧圓滿。再看末後三首,是「歎樹自在」。第八首:

      【十方一切國土中,所有妙色莊嚴樹,菩提樹中無不現,佛於其下離眾垢。】

      這一首是歎這一棵樹、一種建樹,把所有一切建樹統統都收到這裡面來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『十方一切國土中』,這個「國土」是剎土,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。『所有妙色莊嚴樹』,這個諸位要懂得,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種種設施、種種建立,『菩提樹中無不現』,這菩提樹在哪裡?神秀大師說的,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」,確實沒有錯,身是菩提樹,就在我們這個色相裡面顯示出來。佛,佛指誰?佛是覺悟的人,在這些樹下煩惱斷盡,「垢」是煩惱的代名詞。你進入這個道場,自自然然遠離塵勞煩惱,你進入這個道場,自然感到清涼自在,現在人講磁場非常好、氣氛非常好,感到輕鬆自在。第九首:

      【道場廣大福所成,樹枝雨寶恆無盡,寶中出現諸菩薩,悉往十方供事佛。】

      後面這兩首講「出生」,前面這一首是講「收入」,有入有出。入,是十方諸佛所證的、所說的、所弘揚的一切諸法,在這一個色身上顯示無遺,顯示出來。出,這是講什麼?末後兩首,是講他對一切眾生的影響,我們一般講對九法界眾生的影響,有多麼深、有多麼廣!道場是『廣大福所成』,不是小福,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福德。我們常常讚佛二足尊,智慧、福德都圓滿。從這個地方,我們就能夠體會到,世間還有什麼樣的場所能跟佛相比?世尊是福德圓備。

      『樹枝雨寶恆無盡』,這一句意思是說諸佛如來種種建樹、種種設施,無一不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。那個覺是寶,戒定慧稱為三寶,戒定是手段,慧是目的。因戒生定,因定開慧,所以佛為我們制定戒律,那是他的樹立,這是寶。佛教導我們修定,幫助我們開智慧,智慧開了,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,才恍然大悟,明心見性。無量無邊的法門,就像樹枝落下來的寶一樣。『寶中出現諸菩薩』,依照這些法門修學的人,功夫得力,修學有了成績,證得菩薩果位。『悉往十方供事佛』,供養、承事,這是「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」。我們怎樣報恩?要拿出修學的成績來,用這個成績報恩,用成績迴向給一切苦難眾生,幫助他們消災免難,感化他們斷惡修善,回頭是岸,這叫真正迴向。

      我們天天念迴向偈,我過去也常常提醒同學們,迴向偈是念了,到底拿什麼來迴向?「願以此功德」,什麼功德?你真正有修積功德,你才能拿來迴向。由此可知,功德這樁事情要時時去修、處處去修,一定要抓住大好的光陰機會,不能錯過。光陰一去不復返,尤其是一個人六十歲以後,晚年來日無多,更要抓緊時節因緣,趕快做,認真努力去做;否則的話,壽命一到,想做,機會沒有了,那真的叫可惜,我們要懂得、要明瞭。第十首:

      【諸佛境界不思議,普令其樹出樂音,如昔所集菩提道,眾會聞音咸得見。】

      這一首跟前面的意思相同,都是說明佛陀教學的影響,也說出佛陀教學的成就。他的影響,在空間是十方無際,在時間上講影響到三世,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所以這個境界不思議。是以無盡的時空為教學的場所,是以無盡的眾生為教學的對象,我們在這首偈頌要如是學習。『普令其樹出樂音』,音聲就像音樂一樣,這是比喻諸佛菩薩演說妙法,辯才無礙。經上常常讚歎的四無礙辯才,就像樂音一樣,你聽了悅耳,聽了生歡喜心。『如昔所集菩提道』,這一句是說他的樂音裡面的內容,諸佛菩薩講的是什麼?是他往昔跟我們一樣從凡夫地,無量劫修行證果,把他自己所修學的這些經驗成果,奉獻出來供養一切大眾。

      總的來說,《般若經》上講的諸法實相,我們用現代話來說,宇宙人生真相。他是怎樣證得的?怎樣契入諸佛如來的境界?原來是個凡夫,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是一無所知,迷惑顛倒,他怎麼覺悟的?把他生生世世修學的經驗,為一切眾生做出誠懇的報告,這就是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。講些什麼我們要懂,我們為了方便初學起見,我是粗略歸納三樁事情,第一樁事情,教導我們真正明瞭人與人的關係;第二樁事情,讓我們明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,我們居住的小環境是地球,大的環境是太陽系、銀河系,再大的環境那就是盡虛空遍法界,環境跟我們有什麼關係,我們要清楚要明瞭。第三個,教我們明瞭我們自己與天地鬼神的關係,如果你要不相信有天地鬼神,那我們用科學家的話來說,你相信科學,科學家講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,你相不相信?佛法裡面講的天地鬼神,實在講跟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,是一樁事情,我們講的名詞不一樣,一樁事情!我們跟他們有什麼關係?這三種關係,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宇宙人生真相於是大白!你就清楚就明瞭了。

      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之後,才曉得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剎土眾生,跟自己原來是一體,關係太密切了。什麼是一體?虛空法界剎土眾生,都是唯心所現。能現的這個心是共同的,一個心,所有一切萬物不相同,能變的心是一個!你要是聽了沒有法子理解,你覺得很奇怪,我們舉個比喻來說。你有沒有做過夢?有,有作夢的經驗。能作夢的心是不是一個?想想,不錯!你每天晚上做的夢不一樣,夢裡頭有人,有自己,有很多人物,也夢到山河大地;一個作夢的心,會變出許許多多不同的夢境,就是這麼個道理。我們的心是一個,變現的境界是虛空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、無量無邊眾生。

      這是一樁什麼事情?我們的真如本性在作夢,全是真如本性裡頭的夢境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。如果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現在在作夢,我知道這個夢境全體都是我自心變現的。我對夢中所有一切人,看作是我自己,我這個身是我自性變現的,你的身也是自性變現的,他的身還是自性變現的;畜生的身也不例外,餓鬼、地獄全是自心變現,平等!不再有分別,不再有執著,不但所有一切動物,人是動物,植物、礦物、虛空、法界,全是自性變現的,一個自己!所以佛法當中講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原本一體,禪家所謂「識得一,萬事畢」,你就畢業,你就圓滿了。你的心完全定下來了,絕對不會在外面境界起什麼妄想分別執著,沒有了!你自性裡面放光,這個光普照法界。什麼光?真誠光、清淨光、平等光、正覺光、慈悲光,你的光明自自然然照虛空法界剎土眾生,這就是菩薩、諸佛如來往昔所集的菩提大道。

      『眾會聞音咸得見』,這個眾會也是虛空法界,所有一切眾生聚會的處所,見到光、聞到音,都能見到。但不是所有一切眾生都能見到,哪一類眾生?覺悟的眾生他見到了。如果我們把這個意思說得窄狹一點,學《華嚴》的眾生見到了,與這個經教相應,學習《華嚴》的人會見到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