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341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三四一卷)  2000/8/14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341

      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緊那羅王偈頌,第七首:

      【汝觀如來大智慧,普應群生心所欲,一切智道靡不宣,最勝莊嚴此能了。】

      最勝莊嚴王菩薩,在前面長行我們看到,他得的是「了知一切殊勝莊嚴果所從生業解脫門」。殊勝莊嚴的果報是一切眾生所希求的,雖有希求的欲望,未必能得到這個果報,這個原因是什麼,我們必須要曉得。業因果報,這是世出世法的真理。佛告訴我們,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?一切經論當中都告訴我們,從心想生。不是別人的心想,是自己的心想;我們心想善,善的果報現前;心念惡,惡的果報現前。世出世間的現相千變萬化,從來沒有停住過,佛家講剎那生滅,決定不會有億萬分之一秒的時間說它停住了,永遠它不停的,剎那剎那在改變。這個現相怎麼來的?一切眾生妄念造成的。能造成的是妄念,妄念從來沒有停過,妄念所變現的相分它怎麼會停?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

      一真法界裡面,一切現相常住的。像我們念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永恆不變,這又是什麼道理?他沒有妄念,極樂世界的人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他們環境是常住的,樹木花草永遠不會凋謝。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佛說的這個話我們相信。我們這個地方,為什麼有情眾生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異滅,礦物有成住壞空,為什麼會有這個現相?生滅心變現出來的一切物相都是生滅的,西方世界佛的報土生滅心盡了,生滅心就是妄想分別執著,都沒有了,所以現的現相是常住的。常住是真心所現的,我們叫真相,永恆不變,道理在此地。

      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一首偈,菩薩教我們,『汝觀如來大智慧』,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不是從外面來的,每一個人都有。佛的自性智慧決沒有比我們多一分,我們自性本具智慧也沒有比佛少一分,完全平等,完全相同,為什麼我們今天變成這個樣子?不能不反省!你要不反省,你永遠不會覺悟,你勇猛精進的心永遠不會生起。我跟諸佛如來一樣的智慧相好,為什麼他現前能證得,我們現前搞成這個地步?我們要生慚愧心!如果我們沒有,那情有可原。我們有!有,為什麼搞到這個樣子?這是被煩惱習氣攪和了,被妄想分別執著讓我們墮落如此悽慘的境界。無量劫來,我們蒙受貪瞋痴慢的災害,自己還不曉得,還把十惡當作好友,跟這些好友密切往來,十善排斥拒絕,我們的前途就如佛所說的一片黑暗,你愈墮落愈深,你的來生比這一生還要苦。佛這個說法,我們細細想一想,有道理。

      三惡道是惡業所變的現相,我們今天的心不善,起心動念都跟性德相違背。性德是什麼樣子?大乘經教裡面所敘說的性德的現相,我們思想見解、言語行為,跟大乘經教核對一下,就明白了。我們是背道而馳,佛是隨順法性,我們違背法性、隨順煩惱,完全隨順自己無量劫來累積的煩惱習氣,我們幹的是這個。這叫魔業,折磨我們自己的法性。如來智慧,這就是稱性的般若智慧。怎樣才能現前?除掉障礙就現前。障礙裡頭的根本障礙,我們常講自私自利,這是所有障礙的根。這個根要不拔除,什麼都不必談,你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道業,不可能。怎麼樣拔除?把它轉過來,起心動念為眾生、為別人。我們常說諸佛菩薩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,我們要做好榜樣給別人看,從這個地方下手。

      為了自己方便,破壞團體的形象,造罪業!這個事情我們看得很多,哪個團體裡面都有,表現什麼?不合作,這叫破和合僧,他不曉得他的罪名多重。僧團叫和合僧團,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團和氣,互相尊重,互相敬愛,互助合作。煩惱習氣重的人不行,他要做特權階級,樣樣跟別人不一樣,自以為榮;實際上,他破和合僧,這個沒有智慧、沒有德行。今天社會是這個樣子的,我們要想改正社會的風氣,不是靠口說,口說沒用處,要做給人看,做出樣子來給人看。

      人不能夠離開人群、不能夠離開社會,人是一個合群社會的動物,我們一定要認清楚,我們能離開大眾獨立生存嗎?我們每天吃的東西從哪兒來的?我們穿的衣服從哪兒來的?多少人辛苦合作成就我們的衣食,點點滴滴都要靠大眾供養。學佛同修每一堂功課迴向,「上報四重恩」,拿什麼報恩?只是嘴皮說說而已,打妄語。報恩是要拿行動來報恩,沒有行動,這個報恩是假的。真正報恩的人是菩薩,佛教我們都作菩薩,菩薩是個覺悟的人,眾生是迷惑的人,迷惑的人不知道恩義,覺悟的人知道。他用什麼來報恩救苦?用行動,行動是四攝六度。

      四攝六度裡頭,第一條布施。布施,用現代的話來說,為大眾服務。我們有沒有這個心?有沒有這個意願捨己為人?念念成人之美,成就社會善好的風俗,這是真的服務。稍有自私自利夾雜在裡面,那就像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所講的,你雖然行善,你的善裡頭夾雜著不善,把你的善功破壞了。一百件善功,你修九十九件,有一件不善夾雜在裡面,全盤破壞了。從前李炳南老居士講經常作比喻,他說我們一杯這個杯子裡面盛的醍醐,醍醐是上好的飲料,裡面摻雜著絲毫的毒藥,這一杯都壞了。不斷提示我們不可以夾雜著不善,這是真功夫。不夾雜不善又談何容易,這個不善是我們無量劫來煩惱習氣,哪裡能除掉?除不掉的!

      所以必須天天讀經,讀經是提醒自己。一天不讀經,沒有人提起,忘掉了,老毛病習氣就犯了,天天讀經。這就是為什麼不僅是佛教,世出世間的教學重視課誦,宗教裡面都有早晚課誦,其目的無非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而已。一個念忘掉了,這一念毛病發作,到什麼時候才能契入境界,你自己知道。你要不用功、不發憤,你永遠不能契入境界。什麼叫用功?什麼叫發憤?時時刻刻照顧自己,不要讓自己墮落,這個人真的覺悟,這個人智慧現前。佛給我們做榜樣,給我們做模範。

      『普應群生心所欲』。眾生根性不相等、程度不齊,佛為了教學方便起見,把眾生的根性分為三等:上、中、下三等,好說話,希望我們從這裡面去體會,了解佛說的真實義。上根的人,佛指點他、幫助他超凡入聖;中等人,佛幫助他破迷開悟;下根人,佛幫助他斷惡修善。這三種人都叫做法器,都有成就。下根所得到的是不墮三惡道,中根的超越六道輪迴,上根的超越十法界。經上還說一類人,一闡提,這是沒有善根的人。沒有善根的人,佛也不捨棄,佛給他下種子,跟他結法緣,但是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。他要造作惡業,也可能墮地獄,他要在惡道裡頭吃盡苦頭,那不知道哪一劫再得人身,再遇佛法,阿賴耶裡面佛菩薩種的種子會起作用、會起現行。

      我們要曉得,我們這一生當中,對於聖教能夠信受奉行,是無量劫前佛菩薩給我們種的因。這個上根、中根不是天生的,無量劫的累積,結果的。就像《法華經》裡面講的大樹、小樹、小草,佛用這個來做比喻。大樹是小樹慢慢長成的,上根,無量劫的修行累積的。得佛的法語,你能夠體會,你能夠覺悟,你能夠受用,受用的多叫大根,得的多,中根得其次,下根得最少;沒有根性的人,阿賴耶識裡頭落種子。因此佛法裡頭才說,「佛氏門中不捨一人」,道理在此地。佛教化眾生,成就眾生,不是在一時,生生世世,確實他有耐心、有長遠心。這是說眾生根性不相同,從大的說。

      從細的方面說,眾生所欲不一樣。欲望不一樣,愛好不一樣,現在說興趣不相同,佛才說無量無邊的法門。這些法門並不是教我們統統要學,不是的,你要那麼想,你就錯了。經典裡面常常有比喻,把佛比作一個大夫,治病的大夫,所以佛為大醫王。眾生是什麼?眾生是病人,是這個大夫的病號。這個大夫非常高明,對於每一個人的病他都清楚,於是他給每一個人開的處方,你依照這個處方去服藥,藥到病除,這個道理大家容易懂。這些處方就是佛所說的無量無邊的法門,再告訴你,你要把無量無邊法門統統都學,就好像大夫把所有人那些處方、那些藥,你統統都拿來吃,准死無疑。你們想想是不是有道理?你非死不可,不是佛把你害死,是你自己糊塗死了。聰明人懂得什麼?佛替我開的處方我吃,替他開的處方,我才不吃他的。

     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開的什麼處方?他老人家當年在世,當然沒有問題,你向他請教,他給你說法,決定應機;依照他給你說的,你自己去做,你一定成就。可是今天佛不在世,佛去我們三千年,我們今天依靠什麼?今天所看到的是一大堆都是給別人的處方,我們面對這個,頭痛!所以大經上說,「佛法無人說,雖智莫能解」。可是佛很慈悲,佛有智慧、有能力,不但知道三千年後社會狀況,千年萬載之後的社會狀況他都知道,所以佛在《大集經》裡面告訴我們一個原則,就是在法門當中選擇的原則,「正法時期戒律成就,像法時期禪定成就,末法時期淨土成就」,這是佛給了我們一個大的方向,我們懂得怎麼選擇。我們現在生在末法,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,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,那我們接受佛的指導,我們取淨土法門,這個方向沒錯。

      淨土法門裡面,經典也有很多種,修行的方法更多,我們取哪一種?大勢至菩薩是淨宗的導師,夏蓮居老居士在《淨語》裡面講得好,《淨修捷要》裡明顯的給我們點出來,「淨宗初祖大勢至菩薩」,他指導我們的原則是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告訴我們修學的果德,是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這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指示。現在在中國,《無量壽經》有九種不同的版本,《阿彌陀經》有兩種版本,三經、五經,包括過去祖師大德的註疏,也相當可觀,這所有法門裡面我們只要取一種,一定要知道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,取哪一種?取自己喜歡的,適合自己程度,適合自己修行環境,守住大勢至菩薩指示的原則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都攝六根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一門深入,淨念相繼就是長時薰修,就成了。

      對於不同的法門、不同的經典、不同的註疏,一定要平等的恭敬,決定不可以自讚毀他。我這個法門好,你那個法門不好,不可以這樣說法。我這個對,你那個不對,你的對你未必能往生,他那個不對他真的往生,這個事情很多。你的對為什麼不能往生?你有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你不能往生;他那個不對,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老老實實念佛,那就成就。現在這個社會自作聰明的人多,古人說得好,聰明反被聰明誤。世出世間成就的人,我們仔細去觀察,他們有個共同點,這個點是老實,老實人有真成就。不老實的人,縱有成就,也是曇花一現。他那個成就是什麼?過去生中修積的福德,雖然現前,因為不老實保不住。老實人能成就。

      偈頌裡面第二句觀機,第三句授法。我們想想,我們現在這個社會、這個地球上眾生,普遍是什麼樣的根機?你要常常聽聽、常常看看,現在地球上的眾生,他想些什麼?他要的是什麼?他說的是什麼?他做的是什麼?我們要仔細去觀察,在這裡面要得出結論,他是善的、還是不善的?從業因我們就看出果報,如果因不善、緣不善、果不善,頭一樁事情我們要反省我有沒有?你要想幫助眾生,先度自己,我們自己找不到自己的缺點,看別人,覺得別人做的這個不對、不如法,立刻回頭想想自己我有沒有?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,自度。能自度,才能夠幫助別人。

      我們用什麼方法,幫助這些錯誤的眾生回頭,幫助一些正念正行的眾生發菩提心,發心廣度眾生?怎麼個度法?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要給社會大眾做善良的榜樣。所以你要看到社會不善的那一面,然後我們要做出善行的這一面,要做,不做怎麼行?現在社會忽略了孝道,不孝父母,我們要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孝養父母的榜樣;現在社會大眾不知道尊敬尊長,我們要做出來,尊重長輩,尊重賢人。要做出樣子給他看,很不容易、很難,佛家常講難行能行,難在哪裡?難在自己的習氣很重,知道這好事,不甘心、不情願,別人對我都不善,我為什麼以善意回人?這個思想是凡夫的思想,這個思想不是聖人的思想。

      我們常常有這個念頭,我們走的是六道,很可能走的是三惡道,沒有省悟過來。省悟過來的人,我們走佛道、走菩薩道。佛道、菩薩道,不念舊惡,不憎惡人,儘管別人毀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全不放在心上,若無其事,對待他們一片真誠、一片慈悲,這教化社會。不但不恨這一些冤家對頭,反而更尊敬、更愛護這一些冤親債主。你要問為什麼?人生是演戲,他演反派,我演正派,沒有那個反派,怎麼能襯出我這個正派?一定有反派,才把我正派顯示出來,他的功德多大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讓社會大眾在這個表演當中,覺悟了,這教化眾生。

      佛菩薩的心是平等的,永遠是平等的,像一池靜水永遠不起波浪。我們為什麼要感恩這一些惡人,道理在此地。沒有逆境、沒有惡人,你的善心、善德、善行表現不出來。中國人都羨慕岳飛的盡忠報國,岳飛的盡忠報國是誰把他襯托出來的?秦檜。秦檜是岳飛的大恩人,沒有他,我們後世誰知道岳飛?不可能有人知道,他那一腔忠孝誰知道?秦檜把他顯露出來。所以你們認為秦檜是惡人,我看他這人不錯、很好。由此可知,是非善惡有沒有標準?沒有標準。標準在哪裡?標準在人心。你心地清淨、心地平等,就像佛一樣,順境跟逆境平等,善緣跟惡緣平等,佛是平等心。我們今天為什麼變成凡夫?不平等,順境跟逆境不平等,善緣跟惡緣不平等,貪瞋痴跟戒定慧決定不平等,凡夫、六道凡夫!不平等就是你的心不清淨、你的心不真誠,夾雜著自私自利,夾雜著主觀成見,毛病在這個地方,我們總得要曉得。知道自己,也知道別人,知道社會大眾,我們這才能幫助自己、幫助社會眾生。

      『一切智道靡不宣』,這一句就是佛家講的無量法門,「一切智道」是無量法門、八萬四千法門,同時開演。所以他天天教、天天講,我們天天學、天天聽,什麼樣的經教都可以學、都可以聽,長自己的智慧,可是不能修。就給我們跟一個大夫一樣,看他治病,開方子用藥,我們在旁邊看,長智慧,那個藥吃不得;不是治我病的,吃不得。我們在旁邊看,這個行,廣學多聞。自己修,一定修大夫給我處的藥方,這是對我的,我有受用。所以自行是一門深入,化他是廣學多聞。大夫天天給別人開方子,他不會統統自己吃,他自己曉得自己狀況,也只取一味藥而已。我們從這一個道理,從這一個事相去思惟、去觀察,然後知道自己怎樣學教、怎樣演教。演是完全表演給別人看的,表演給別人看,實在講是與自己不相干的,看到眾生有毛病,我們怎樣幫助他,表演一個方法給他看,啟發他、覺悟他,意思在此地。希望我們同修要從這個地方深入,要細心去體會。

      『最勝莊嚴此能了』,他明瞭業因果報,善因善果,惡因惡報,種善因決定得善果。再看底下這一首:

      【業海廣大不思議,眾生苦樂皆從起,如是一切能開示,此華幢王所了知。】

      微妙華幢緊那羅王,這也是菩薩。他得的法是「善觀察一切世間業所生報解脫門」,這個法門完全講的是業因果報,這是十法界的真相。『業海』,「海」是比喻,「業」是造作,起心動念是意業,口裡面的言語是口業,身體造作是身業,造的業無量無邊。能造業就是這三種:身、口、意,無量無邊的業不出身口意這三類,所以佛家講三業。三業是業海,廣大不思議。

      『眾生苦樂皆從起』。所造的業是惡業,違背自性。自性難懂,我們初學不容易體會,我們換個意思來講,違背聖賢教誨,這個好懂。經論裡頭是善惡的標準,那我們要問這經是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?是不是以釋迦牟尼佛為標準?不是的。我們中國在過去讀書人都以孔孟學說為標準,再問問一部《論語》是不是孔老夫子所說的?不是的,是孔老夫子口裡面說出來的,身體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的。那怎麼不是他的?確實不是他的。他自己也說過,他一生述而不作,這一句話給我們講清楚。他心裡所想的、口裡所說的、身所做的,古聖先賢教導我這麼說的,不是自己天生就會的。清涼大師註解《華嚴經》,諸位在註疏裡面可以看到,佛有沒有法說?佛沒有,佛所說的是古佛所說的,自己沒有創作,都是走古聖先賢的老路。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,孔子也不例外,孔子是祖述堯舜文武周公,這是他從前面這一些大聖大賢,釋迦牟尼佛是祖述過去的古佛。我們現在的人聽了這個話搖頭,創造才是英雄,跟到別人走不算好漢。好,你創造,儘去創造地獄、三惡道,好漢!要曉得古聖先賢,千萬年那些人智慧德行的捷徑,這才是叫真的真理。

      儒、佛,說實在話,要用一個字來說明,就是「誠」,真誠到極處。這是古佛教的,古聖先賢教的,不誠無物。誠到極處的時候,你的心清淨,你的心平等,清淨平等是定慧。人心到清淨平等,智慧開了;換句話說,我們自性般若智慧不能現前,就是心不清淨、不平等。像水一樣,這個水起波浪,動的,照外面的像就照不清楚;如果這個水是很乾淨、很平,沒有波浪,它像一面鏡子一樣,外面的東西照得清清楚楚,那叫自性般若智慧。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照?就是你的心動了。你的心裡頭起了妄想分別執著的大風大浪,所以你的智慧德能完全失掉,這就造業了。造作的業是善業就變現出三善道的果報,造的惡業就變現出三惡道的果報;造的業是染業,染業沒有放下自私自利,這個業是六道,六道的果報;如果造的是淨業,淨業是什麼?把自私自利放下,沒有自私自利,這個淨業你就感得四聖法界的果報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有四個層次,四個層次是講你心清淨的純度。

      所以能把自私自利放下,起心動念都想一切眾生、都想幫助別人、都想成就別人,你離開六道了。我們念佛,求生淨土,最低要有這個程度。真的是想幫助一切眾生,念念都想感化愚迷的眾生,我們往生淨土才有把握。可是覺悟很難,作兒女奉事父母,我想做個樣子,父母都不在了,我想做個學生的樣子給你們看,老師也不在了,緣沒有了。現在所能做到的,慎終追遠,只能做到這一樣。我們教室只能供奉老師、護法的遺像,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。至於老師在的時候,我們用什麼樣態度去侍奉,你們就沒見到;換句話說,你們也不曉得從哪裡學起。

      古人教學,上一輩決定要給底下一輩做榜樣。就是在家庭,父子之間,父親一舉一動都規規矩矩的,不能隨便。這隨便什麼?小孩學會了。父母的言行舉止是想到給兒女做好榜樣,現在人哪懂?所以現在是作兒女不聽父母的話,當然的,你沒有教。古德教導我們,教兒嬰孩,從什麼時候教起?儒家講從胎教,懷孕的那一天教起,所以小孩會孝順父母,會聽話、會懂事。現在人不教,不教要想叫他聽話,哪有這個道理?你自己做的不好的樣子,他都看在眼睛裡面,他都學會了,學得比你更多,你壞他比你更壞,你有什麼法子?

      這樣的一個趨勢,我們很清楚,世界末日。今天社會的現象是世界末日的預兆,我們很清楚、很明白。這樣下去還能維持多久?我們看到西方很多預言講,世界末日從一九九九年開始,有的人說一九九○年開始到兩千零二十七年,這個說法很多很多。這個大劫難過去之後,還不錯,預言裡面講這個世界有一千年的太平日子。但是在這個災難當中,那說得很可怕,世界上的人口頂多只剩十分之一;換句話說,十個人當中,有九個人會死,死在這個劫難當中,這個世界一切從頭再做起。

      這個災難我們也許都能親身遇到,遇到的時候不要害怕,怕沒有用,怕不能解決問題。知道這一個事實狀況,努力念佛,努力修善,這個世界毀滅,我們可以移民到其他世界去。你有善功、你有善德、你有善業,你的去處愈來愈殊勝,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。如果你造作一切不善,你的前途是黑暗的,那是深可怖畏。所以知道我們眼前遭遇到這個環境,不是不好,我覺得很好,提高我們的警覺,不放下也得放下!為什麼?不放下,我們知道我們就往三途走,肯定的;放下之後,我們走佛菩薩的路,我們走上帝神聖的道路。

      要真正的愛世人,要真正慈悲一切,以一個純善的心來處世,全心全力幫助一切苦難眾生。苦難眾生在今天是普遍的,我們不要看到,他生活很優裕,他有億萬財富,他有崇高的地位,他還是個苦難人。為什麼?沒有覺悟,沒有放下自私自利,沒有放下名聞利養,沒有放下貪瞋痴慢,他還是個可憐人,死了以後,前途不光明。我們要做好榜樣去幫助他們、啟發他們,讓他們覺悟。所以一定要細心觀察,看到別人缺點,我們想想自己有沒有?有,要有勇氣改過,這是真正叫大勇。諸佛聖賢所讚歎的,大勇是什麼?肯改過;大智是什麼?是知道自己過失。人能夠知道自己過失是大智,改變自己過失是大勇,大智大勇一定是大仁,仁慈博愛,這才真正是離苦得樂。

     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開示眾生的就是這些,『如是一切能開示』。「開」,用現在的話說,啟發我們。「示」,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,示現。這是我們要學的,佛到這個世界上真做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榜樣,他把世間法放得乾乾淨淨,自己的生活三衣一缽,一無所有,他一樣都不缺乏。一無所有是智,一樣都不缺乏是福,福慧具足。現這個開示的樣子給我們看,我們今天信不過,自己不能夠不積蓄。不積蓄,怕明天日子過不去;要多積蓄,希望物質生活過得舒服一點。這是迷惑,這是顛倒,這是錯誤,不知道愈是簡單的生活,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。

      生活裡面,第一殊勝的生活是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那個生活是最健康的、最殊勝的。我們做不到,為什麼?我們有分別、有執著,分別執著完全沒有斷盡,只可以說是比社會一般人輕了一些,病根沒有拔除。病根拔除,不一樣了。古時候有一個濟公長老,這個大家曉得,他吃東西他不講究的,一點分別心沒有。民國初年,金山寺有一位妙善法師,人家稱他作金山活佛,他傳記裡面所講的,他吃東西是人家丟到地下垃圾裡撿出來他吃;人家供養他的鈔票,鈔票是最骯髒的,每一個人手上去摸,細菌不曉得有多少,人家供養他的,他都吃掉;他身體健康,一生不生病。而且春夏秋冬就那麼一件衣服,冬天他不冷,夏天他不熱;吃的東西,別人吃剩的、吃丟掉的,丟到垃圾桶裡,他吃得很自在。

      我們看到煮雲法師跟樂觀法師給他寫的一些傳記,煮雲法師所寫的是他蒐集的一些資料,樂觀法師所寫的是他親自跟他在一起生活過,跟他在一起住過幾個月,那不是傳說的,實實在在的。他吃東西也不曉得有饑飽,吃一點點也行。樂觀法師有一次跟他在一起,有信徒大概是做得不少好吃的東西,每一個信徒都拿一碗來供養法師,「法師,這我供養你,你吃」,好像他一次吃了二十多碗。樂觀法師在旁邊看到,這還得了,這會吃壞的!他告訴樂觀法師,很有趣,他為什麼能吃那麼多?他入不二法門,多少不二。一次吃個一百碗,他說:我也沒事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他行。餓了幾天不吃,也沒事,他有這個本事。都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展現給我們看的。這一個妙善法師,跟剛剛往生的普陀山妙善法師,名字完全相同,都是這兩個字,不是一個人。佛菩薩、祖師大德給我們開示,我們要能體會,要在這裡頭省悟過來,真正覺悟過來,成就自己的道業,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行,我們就沒有辜負佛菩薩的教誨。這是華幢菩薩他了知的,他明瞭。他為什麼明瞭?他做到了;他要不做到,那不是真明瞭。唯有自己真正做到,這是真明瞭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