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939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九三九卷)  2003/1/15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0939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威光得益」,十法、十個法門裡面,第九門看起:

      【證得增長信解力大願。】

      這一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講,「盡眾生界,荷負無疲,要令信解,為大願也」。荷負無疲,前面跟諸位說過了。底下這一句很重要,「要令信解」,這才是真正的菩薩大願,這個『增長信解力』的大願著重在這一句。由此可知,對眾生如是說,對自己也不例外,我們自己本人對於佛法有沒有信解?如果自己不能信解,怎麼能夠幫助別人信解。這是佛常說的一句話,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無有是處」。我們用同樣的話來說,自己不信要叫別人信,那當然也是無有是處;自己不解欲令人解,也無有是處。由此可知,佛法的修學弘揚要從自己本身開始。

      我們為什麼不信?原因是不解,解得不夠深、不夠廣、不夠透徹,所以我們的信心游移不定。說實實在在,入佛境界,信都有問題,怎麼能入?入是第四個階段,信解行證,入是證。首先,我們能不能信佛的境界?這個事情很難,難在哪裡?我們沒見到,凡夫之人總得要自己親自見到,才算是會相信,才算信,自己沒有親見,聽別人說的,難,太難太難了!所以什麼人能夠相信?具足善根福德的人能信,他們沒有問題。聽佛說的時候,他肯信。我們不能瞧不起那些學佛的老阿公、老阿婆,他們確實不解,佛是什麼他不知道,他就能信。他的信心比我們堅定,只要是佛說的,他都不懷疑,他都能奉行,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,他不敢違背,這種信叫仰信。仰慕佛陀,佛陀偉大,佛陀知道的道理太深太深了,我們不曉得,佛陀講的話我們要相信。這是善根深厚!

      如果不是宿世深厚的善根,怎麼可能?一般人善根淺薄的人辦不到,你要足以有使他相信的道理,他聽了,這個有道理,這個可以相信、可以接受,著重在解。所以要上課、要講解,不但要講解,還要做出樣子來給他看。這是中下根性的人,長時間的薰習,慢慢的,這個道理漸漸明白了,他相信了。尤其看到事實上的證據,譬如最淺顯的也是一般人最重視的,財布施得財富,真做給他看,喜歡布施財用不缺乏,一點都不假;喜歡法布施,增長聰明智慧;喜歡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。那個果報在那裡,他看到了。他看到這個學佛的人,這個人是做生意買賣的人,賺到錢他都布施,他總賺錢,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,他還賺錢,證明佛在經上講的沒有錯。絕對不是說布施完之後就沒有了,沒這個道理,愈施愈多。

      理要講得透徹,我們自己本身就是這個作法,做得果然有效果,那他看了就不一樣;真有效果,他就動心了,佛講的話真的。從這裡慢慢的幫助他建立信心,解得愈深信心愈堅固,解得愈透徹信心愈清淨,堅定清淨的信心又能幫助你更深入的理解,這是大願。我們首先幫助自己,真正信解怎麼不如實覺悟?真的信解表現在行為上,自自然然的是慈悲喜捨,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。如果慈悲喜捨你做不到,你沒有智慧,你信解也很淺,深度不夠。從這些地方自己要常常反省,我到什麼樣的程度?我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?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別人,別人相信了;不能成就自己,那就談不上成就別人了。威光菩薩確實我們在這裡看的是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,遇到佛光這一照,他的善根福德就現行,得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,不可思議!現在我們看最後一句:

      【證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辯才門。】

      這一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,「所有辯才,皆入佛智,自他俱照,是曰光明」。這一句在最後是後得智的大用,證得無礙的辯才。辯才從哪裡來的?從智慧,我們一般講高度的智慧,對佛來講、法身菩薩來講,圓滿的智慧。所以大師在此地講,所有辯才皆入佛智。這一句話我們懂嗎?宗門大德講:會麼?

      前面我們讀過世尊在對大梵天王開示裡面曾經說「知法即是佛」,那個「知」就是宗門裡面講的大徹大悟。「知離即是法,知無即是僧」。什麼是三寶?法、離、無,自性三寶,知就是覺,大徹大悟!大覺光明自他俱照,這是佛智,起作用就是無礙的辯才。世出世間一切法,沒有一法會難倒他,難不倒的,這樣的辯才才叫無障礙,沒有障礙的。如果不入佛智,這個入佛智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知法、知離、知無;通常我們用很淺顯大家容易懂得的話來說,覺知宇宙人生真相。宇宙人生真相,體空寂,相雖然有,相無常,《般若經》上講「如露亦如電」。你了解真相之後,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放下了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真正覺悟,真正契入諸佛如來的智慧了。照自己這個身,是智慧身、法性身;照別人,能為一切眾生種善根。眾生善根將要成熟的人,你的智光照他,他能開悟,像威光太子一樣。

      末後清涼大師為我們做一個總結,「此上十法,初三」,就是前面三句,第一句、第二句、第三句是屬於「功德法」;「次四」就是四、五、六、七,這四句「熏修法」;後面三句,八、九、十這三句「起化」,就是教化眾生的方法。十句裡面都講大,大,「境界無邊」;都說稱性,「境界無邊,稱性廣大」,我們在這裡著重大、稱性。「智契貫達,並受證名」。所以,這十句是他證得的,就是威光太子他的智慧能夠契入,對於理事、性相、因果他能夠貫穿,他能夠明達,所以叫證,光這一照,他就證得。請看第四段偈讚如來,請看經文:

      【爾時大威光太子,獲得如是法光明已,承佛威力,普觀大眾而說頌言。】

      底下有十首頌,威光太子他悟了,這個因緣一接觸真的是大徹大悟,這個『獲得如是法光明已』,這「如是法光明」,前面十句所講的。這是『承佛威力』,得佛力加持;不得佛力加持,他沒這麼大的能力,得佛力加持,他就有能力勸化大眾。「承佛威力」,我們通常講上求;『普觀大眾』,這是下化。在這些句子裡面,我們能體會得到太子謙恭有禮,這一點很重要!中國古人常說「學問深時意氣平」,如果他的意氣不平,心浮氣躁,那是一個普通的凡夫,我們也可以講毫無修養的凡夫。縱然他讀書,他學佛了,他沒有得到修學真正的利益,也就是說他修學沒有功夫。我們常講功夫不得力,表現在生活上、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還是心浮氣躁,這一點很重要。我們可以用這個標準來看人,這個人學佛功夫得不得力從這裡看,也能夠檢點自己,我自己修行功夫到底怎麼樣?可以從這些地方檢點出來。人貴自知之明,自己不知己,怎麼能知道別人?知己知人這是聖人。下面有十首頌,第一首:

      【世尊坐道場,清淨大光明,譬如千日出,普照虛空界。】

      這一首是讚佛,為大家介紹現在這個世界有佛出世,佛是世間的大勢聖人,希有難逢,這個機會太難得了。大威光太子知道明瞭了,還沒有去見佛,看到佛光照觸,他就開悟、就明白了。凡是真正覺悟的人決定沒有貪慳,他不吝法,看到對眾生有真正的好處,馬上要介紹給大眾,愈快愈好,那是慈悲的表現,真正有慈悲心。這四句偈是介紹佛現在『坐道場』。佛所在之處就是道場,不說一句話也是道場,為什麼?他示現那個形象就是教化眾生,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他的身體、他的作為是世間人最好的榜樣,所以他所在之處就是「坐道場」。『清淨大光明』,讚歎佛的心真誠沒有虛偽,清淨沒有染污,平等沒有高下,正覺沒有迷惑,慈悲沒有自私,清淨大光明!普照虛空法界,利益一切眾生。所以下面這兩句是比喻,『譬如千日出』,一個太陽非常明亮,一千個太陽,這都是比喻。『普照虛空界』,你看看佛的心量多大?起心動念遍法界虛空界,我們要學。再看第二首:

      【無量億千劫,導師時乃現,佛今出世間,一切所瞻奉。】

      這首偈就是講的人身難得,佛法難逢,遇到了要珍惜,不能空過!佛確確實實『無量億千劫』可能你遇到一次。『導師』就是佛,他能夠引導九法界眾生破迷開悟,超凡入聖,所以稱他為「導師」。世出世間九法界裡頭沒有這樣聰明智慧的能人,能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,轉凡成聖,除佛之外沒有人,所以我們稱佛為導師。『時乃現』,是眾生有感,眾生什麼感?過去生中所修學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。不容易!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,這三個條件要具足,善根就像大威光太子一樣,一接觸就明白、就覺悟了。明白是解,從解裡面這生起真正的信心、信仰,自自然然他就為大家介紹,這個因緣希有難逢。

      『佛今出世間,一切所瞻奉』。這個「一切」是九法界眾生,我們通常講的;在《華嚴經》裡的那個一切,不止,那一切怎麼講?你要看前面一首偈「普照虛空界」,所以這個一切包含的是遍虛空法界所有一切剎土裡面的眾生,只要是覺悟的人、明白的人(迷惑的人不知道),真正覺悟明瞭的人沒有不瞻仰。這個瞻仰裡面就是有信心,你要不信他,怎麼可能生起瞻仰?仰是仰慕,奉是奉行,依教奉行,非常歡喜接受佛的教誨,這一句話是這麼個講法。

      這兩首偈清涼大師註解裡頭註得好,「示佛出現,既滅闇難遇,不可失時」,這兩首偈大意如此。「示」,指示。佛出現在這個世間,世間人迷惑顛倒不認識。勝音世界這個時候的居民善根福德都非常深厚,所以這裡面的人民智廣福大,但是福智還是有差別,那不能跟大威光太子比。大威光太子確實福智是這些人中第一,我們在底下偈頌裡面能看得出來,大威光這麼一提醒,大家統統都覺悟了,很快的覺悟了。

      像我們這個世間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這個世間示現成佛,沒人知道,他在野外坐在菩提樹下,示現大徹大悟。這個時候佛的光明遍照,世間人迷惑麻木了,佛光照觸不痛不癢沒有知覺。在這個狀況之下,佛覺得沒有人來啟請,那只有入般涅槃,馬上就走。四禪天裡面,淨居天人看到佛光,看到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球上菩提樹下坐道場示現成佛,一看沒人來啟請,淨居天人下來,到這個世間來,變化為這個世間的居民,請佛住世,請佛轉法輪。淨居天人代我們請的。如果他要不代我們啟請,釋迦牟尼佛就滅度了,我們在《釋迦譜》裡面讀到的,世尊答應了,這才住世。

      住世在二七日中,在定中,那是沒有人知道的,為法身菩薩演說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所以《華嚴經》是在定中講的,凡夫沒有資格聽。凡夫看釋迦牟尼佛鋪了一堆草在上面打坐,哪裡知道佛在定中講這麼大的一部經?這一部經講完了,佛出定起來,這個世間沒人懂。《華嚴》是世尊說他自己親證的境界,成佛親證的境界。出定之後觀察這個世間眾生的根性,這樣的大法不能接受,那怎麼辦?辦小學,為地球上這些眾生,這個眾生當然還是有緣眾生,有緣是對釋迦牟尼佛景仰的,樂意跟他學。說實實在在話,你跟釋迦牟尼佛見過一次面,談過一次話,都是過去生中與佛有緣,這個緣淺。緣要是深,那你就一定做佛的常隨弟子。常隨弟子跟佛緣深,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他就跟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沒有離開佛,佛無論在哪個地方講經說法,他都參加,長時間的薰習,所以哪有不證果的道理!證的果,經典裡面說的這些話我們要會看,為什麼?都是意在言外,他們所證的阿羅漢果。

      但是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的是什麼阿羅漢?皆是大阿羅漢。那個「大」字裡頭意思可多了,絕不簡單!這個阿羅漢很大,大到什麼程度,你這樣想法就錯了。這個大是什麼?大乘。大乘阿羅漢,跟小乘阿羅漢差別太大太大!小乘是四果羅漢,大乘阿羅漢是法雲地的菩薩。阿羅漢是梵語,阿翻作無,羅漢翻作學,阿羅漢的意思「無學」,無學就是畢業了。小乘人畢業了,稱阿羅漢,大乘人畢業了,加個大阿羅漢,所以大阿羅漢是十地菩薩的法雲地菩薩,他上面是等覺。這個果位還得了嗎?四十一品無明他已經破了四十品,差一品。我們在常常讀經,那個「大」字疏忽掉了,不知道這些人的身分。這些常隨弟子長年跟著釋迦牟尼佛,聽經聞法薰修,這麼高的果位。不要說這出家人,在家人,在家人多!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上看到「賢護等十六正士」,在家居士,他們是什麼身分?比大阿羅漢還高一級,他們是等覺菩薩。十六個人都是在家等覺菩薩,不得了!我們真的是疏忽了,真的是小看他們了。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如是,現在怎麼樣?跟諸位說,現在亦如是。

      在家修行裡面確確實實有大菩薩在裡頭,有諸佛如來示現在其中,我們肉眼無珠,不認識!民國初年佛門在家的大德不少,大家都知道的、都聞名的江味農居士,註《心經》的周止菴居士,蔣維喬居士,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大德。歐陽竟無居士,早年我在台灣追隨的李炳南老居士,真正是在家菩薩!他們做如此的示現,真正的身分我們不知道。這個會集《無量壽經》的,普通人做不出來!我們想想看,宋朝時候王龍舒第一個會集的,做會集本的。幾百年之後魏默深居士又做一次會集,這個當中還有彭紹升為《無量壽經》做了個節本。為什麼到民國年間還需要再做一次會集?當然有它的道理在,這些大德是普通人嗎?不是普通人。我們都應當要知道,佛菩薩再來以居士身應化在這個世間,仔細去觀察,他們的思想言行都是大菩薩境界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  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大威光太子讚頌第三首:

      【汝觀佛光明,化佛難思議,一切宮殿中,寂然而正受。】

      從這一首一直到第七首都是勸大家觀佛德,「令觀佛德,有德有慈,真可歸也」。這個「歸」是歸依,這個人靠得住,我們投靠他,這是證入。前面兩首最重要的意思是說佛出世非常希有,這種機會一定要把它抓住,千萬不能夠失掉。這一首不難懂,勸大家觀看,看佛的光明。『化佛難思議』。這個「化佛」是「光中化佛無數億,化菩薩眾亦無邊」,這說化佛。我們前面說過,就像《普門品》裡面所講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佛沒有一定的形相。在中國史書裡面記載的也不少,不僅是出家的比丘僧、比丘尼僧、沙彌、沙彌尼,在家的優婆塞、優婆夷,有時候還現宰官身,政府的各級官員,現這種身,也現各行各業身。你仔細去觀察,無論他現什麼身,他的作用都是教化眾生,都是幫助眾生信解。我們不要忘了前面大威光所證得的,他十句裡頭第九句,「增長信解力大願」,我們從這個地方細心去觀察,你會看到佛菩薩在這個世間,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裡面現身。他所做的,他所想的,他所行的,仔細去觀察思惟跟經教相應,他不是化佛、不是化菩薩他是誰?尤其是在這個五濁惡世,濁惡到極處這個時候,他在這裡面現身格外的明顯。他不會隨順一切的染污,他不會造作一切的罪過,他的心正、言正、行正,這個很可能菩薩化身來的,所以說是「化佛難思議」。

      『一切宮殿中,寂然而正受』,這個「一切宮殿」,宮是私人的住宅,居家所在;殿是大眾聚會的場所,我們今天一般人講的辦公室,從前稱之為殿;辦公的地方、開會的地方、集會的地方稱為殿。這一句話我們就明瞭,無論是他在家燕居,或者在大眾當中,大眾集會當中,他的態度都是「寂然正受」,這個我們要微細觀察。「寂然」是講身心清淨,特別著重在心地上,因為它後頭有「正受」,正受是講身行,身體行為,都在戒定當中。他的身有威儀,心清淨、身清淨、語清淨,我們用身語意三業清淨跟這一句經文相應。一切時一切處就是儒家所說的,「進則兼善天下,退則獨善其身」。宮中,獨善其身;殿堂,兼善天下。跟大眾在一塊的時候肯定是影響大眾,幫助大眾破迷開悟,最重要的一個課題,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做這種表現。這些佛德,我們做佛的弟子應當要學。再看第四首:

      【汝觀佛神通,毛孔出焰雲,照耀於世間,光明無有盡。】

      這一首偈裡頭說佛的神通,說佛的照耀,他的神通、智慧、德能顯現在世間不是自受用,他受用!『神通』,首先我們要把這個名詞含義搞清楚,「通」是通達明瞭,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通達沒有障礙,我們對這樁事情上面再給它加一個「神通」,說明他那種通達的能力神奇莫測,超越我們凡夫的想像,超越我們凡夫的常識,我們沒辦法理解的。沒有一樣他不通達,沒有一樣他不明瞭,這是什麼?這是圓滿智慧的起用,這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無障礙,神通是無障礙。清涼大師給我們總說這部經「理無礙,事無礙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稱這部經是四無礙的法界,這個法界是一真法界,這個法界就是法身如來,神通廣大無量無邊。這首偈威光太子給我們舉一個例子,『毛孔出焰雲』。「毛孔」是身上汗毛,汗毛孔裡面出生「焰雲」,焰是火焰,雲是雲彩,實際上就是彩雲。但是不能用彩,彩雲只有美,焰裡面呢?焰裡頭有表法,火焰它是光,它代表智慧,它有熱。你們想想看這個字裡頭熱情智慧,熱情是慈悲,焰雲就是慈雲,慈雲裡頭還有智慧。

      『照耀於世間』,佛的智慧、佛的慈悲從什麼地方看?每一個毛細孔,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全身放光。你看這個佛的身相,無論從哪個地方看,就從極其微小的毛細孔裡面去看,都能夠覺察他的無盡的智慧跟慈悲。所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頭,他這幾首偈總註,你看佛有德有慈,這個德裡頭包含著有智,威光勸大家皈依佛。『光明無有盡』,無盡的光明。第五首:

      【汝應觀佛身。】

      你再細細的觀察佛身。

      【光網極清淨。】

      這個『光網』不好懂,我們中國人講氣氛,外國人講磁場,就是這裡講的「光網」。它的氣氛、它的磁場無比的清淨,所以你接受之後,你會感覺到非常舒服,在他這個光網之下,身心清淨,妄念不生,有這麼大的威德。

      【現形等一切,遍滿於十方。】

      這個『現形』,前面講的化身,前面說「化佛難思議」,化佛、化菩薩這個現形沒有一定的形相,《普門品》裡面講的三十二應,是講三十二類。《華嚴經》末後五十三參,五十三種不同的現形。既然『等一切』,那就是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有什麼樣的身形統統能現,遍滿虛空界。我們看佛的身形,想想前面清涼大師引用《思益經》佛的開示,什麼是佛身?知法即是佛。這個「佛」,法身佛。法身佛是體,報身就是一切諸佛如來現前的身相,依法身而現的;應化身的佛是依法報身而變現的。所以三身就是一身,一身就是三身,無不遍滿虛空法界。

      『遍滿於十方』。這樁事情要很細心去體會,佛三身明顯,我們有沒有三身?當然有,既然佛在這個經上說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。這個身是屬於相,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那個「皆有」當中有我一分,我在皆有之中,不是在皆有之外。那我們現在三身到哪裡去了?迷失了,不是沒有,有,迷失了,迷失不是真失。換句話說,有,就在現前,自己不知道,茫然無知。什麼時候要覺悟了,你就曉得,原來久遠劫以來一直到今天,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,一念迷把我們搞成這個樣子。迷的相是什麼?迷的相是放不下。看不破,放不下,迷!覺悟的相是看得破,放得下。佛跟凡夫差別就在此地,除此之外,沒有一絲毫差別。但是這一點差別受用懸殊,那真是天壤之別,不能比。佛有大智慧、大神通、大自在,我們什麼都沒有。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應當明瞭。再看下面第六首:

      【妙音遍世間,聞者皆欣樂,隨諸眾生語,讚歎佛功德。】

      這是讚歎佛的語業;身語意,語業。我們學佛尤其要學,這首偈就是普賢菩薩十願裡面「稱讚如來」。如來在哪裡?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如來者,諸法如義」。你要懂得這幾句經義,你就知道怎樣學習。在一切時一切處,我們對人對事對物,你看到他與清淨相應,與平等相應,與正覺相應,與慈悲相應,要稱讚,這就是『妙音』。如果與性德不相應的,佛教導我們禮敬,沒有讚歎。禮敬是平等的,對九法界一切眾生沒有不禮敬的,即使對自己的冤親債主,對自己的仇敵,還是要禮敬。他要害我,甚至於要把我害死,我對他還是禮敬,為什麼?我隨順性德,我是佛的弟子,我要依教奉行。我知道那個怨家、那個敵人他本性是善的,我知道他有佛性,他今天用這個態度來對我,我要反省,他為什麼不用這個態度對別人?那麼我跟他過去一定是有一個不善的業因。

      這些事情,我們看到鍾茂森居士從美國帶來的,美國一些學者專家,在這半個世紀研究前世今生這些報告裡面,我們看到他們的報告跟佛經所說的相應,足以證明佛講的是正確的。前世有過節,前世我曾經殺過他、害死他,這一生當中遇到了,沒有什麼緣故,他就是看你不順眼,就是想整你害你,前世有原因的,不是無緣無故的。既然了解事實真相,對於怨敵一切的加害我們承受,決定沒有絲毫報復的念頭,瞋恨的念頭,我這個帳到這裡結了消了,就是被害死了,心裡也很快樂、很平靜。為什麼?下次再遇到了,好朋友!世出世間聖賢教導我們化敵為友,重要!化怨為親,千萬不能夠迷惑,不能顛倒,遇到這些冤家對頭生瞋恚心,生報復的念頭,這麻煩大了。將來的果報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彼此雙方都痛苦。這些誤會的產生,都是由於不了解事實真相。我們明瞭事實真相,從今而後再也不幹這個傻事了。

      在我們一生當中會不會有冤親債主?當然有,沒有學佛之前有意無意造了許多的罪業,得罪許多眾生,這些眾生遇到緣了,哪有好臉色給我看?不可能的!我自己清楚明瞭,他以惡意待我,我以誠懇心對待他,這個樣子他對我的報復自然會減輕,為什麼?我沒有抗拒。你要罵,我恭恭敬敬在聽,一句話不回,他罵累了,他就不罵了,減輕;他要打,我就讓他打,決定不還手,他打累了就不打了。化解怨懟的方法,我們求和平,我們求化解,我們不要繼續再作對。這個道理、這種方式可以把它應用在化解社會的一切衝突,可以落實世界真正的和平,那是無量功德!

      所以,諸佛菩薩、世出世間聖賢,所有一切的教學都是「妙音」。雖然他們的妙音遍滿虛空法界,我們眾生業習深重,有耳不聞,有眼不見,必須要諸佛菩薩到我這個世間來,現跟我一樣的同類身來教導我。如果我過去生中還有一點善根福德,那遇到這個緣分,我們現在講他信佛了,他學佛了,就這麼個道理。諸佛菩薩要不示現凡夫身,示現佛身、菩薩身或者是天神身,我們都沒有辦法接觸,我們看不到,我們聽不到。所以真是難得,他能現千百億化身,他能現等眾生身,這對我們幫助就大了。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,示現跟我們的身一樣,做種種示現讓我們看、讓我們聽、讓我們接觸,幫助我們覺悟,幫助我們醒過來。

      『聞者皆欣樂』。我們今天讀佛的經典,看古大德、祖師大德們的註疏,我們在一起學習,在一起研究,能生歡喜心。「聞者皆欣樂」,樂是愛好、樂好,這句話我們證明了。我們對這個要不能夠生欣喜愛好,怎麼能在這個經典裡面五十年不疲不厭?證明了這句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

      佛是如何為我們說法?『隨諸眾生語,讚歎佛功德』。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就這一句「讚歎佛功德」,佛性的功德,佛法的功德,佛智的功德,佛能的功德,讚歎不盡!所說的一切經不論是大乘是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你在《大藏經》裡面隨便取一卷,隨便看這個經裡面一段兩段、一句兩句,字字句句都是讚歎佛功德,一點都不錯。讚歎佛功德,讚歎自性功德,讚歎諸法功德,記住《金剛經》上這句話「如來者,諸法如義」。所以知法就叫做佛,知離就叫做法,知無,無所有,知無就叫做僧。說佛功德,法、僧當然都包括在裡面,三寶!自性三寶,不是別的三寶,自性三寶一切眾生共有的,無論哪個眾生,你也沒有一絲毫欠缺,所以佛法才是真正的平等法,我們應當要學。諸位想想自己要不能契入這個境界,你從哪裡學起?所以歸根結柢首先要成就自己,成就自己講修行,毘盧遮那佛的修行修持就在這一卷經。修因當然就會現果報,果報就是前面十卷所講的,前面十卷是佛的果德,果報。

      「世主妙嚴品」,那一品經長,五卷經文,「世界成就品」、「華藏世界品」給我們講的依正莊嚴。這種依正莊嚴什麼原因來的?為什麼會有這個?「毘盧遮那品」這一品經文告訴我們,這個地方諸位現在有沒有看到一點消息?如果是聰明人,你一定會看到消息了。毘盧遮那如來、大威光太子因地,你看人家是怎麼樣悟入?怎麼樣修行?這個做樣子給我們看的,這就是「大方廣佛華嚴」行門的落實,修因的落實。

      在這首偈子裡面,我們對一切人、對一切事、對一切物,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是不是想到對方的利益?如果確確實實是為了利益對方的,你這個言語就是「妙音」;如果你起心動念是想障礙別人,是想破壞別人,你所有一切的音聲那就不是妙音。那是什麼音?邪音、惡音,不是妙音。但是你說的話很好聽,說得很有技巧,那是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。妙音肯定是令眾生覺悟的,不覺悟不能叫妙,這是諸佛菩薩在九法界幫助一切眾生最重要的一個課題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這比什麼都重要,我們要學。妙音也不見得完全是好聽的聲音,有的時候罵人都是妙音,你這一罵他,他開悟了;打人那個聲音也是妙音,這一打他覺悟了。不在這個形上看,在心意上看、在效果上看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
      真正覺悟的人,給諸位說,世間所有一切音聲全是妙音,不一樣!真正修行人,我們常講的少分契入境界的人,這不是多分,少分,聽到別人惡意毀謗,惡意的侮辱陷害,加到我身上了,我聽到這個聲音,我明白了。明白什麼?明白佛的教誨,依照佛法教誨修行,修正自己的毛病過失。我聽到人家毀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接受。我沒有瞋恚心,沒有報復心,那個音對我是妙音,為什麼?它消我的業障,提升我的境界,好果報!在佛法裡稱之為「逆增上緣」,它幫我增上,智慧增上、德行增上。那我對於這個毀謗的人、侮辱的人、陷害的人,我們是什麼態度?感恩,不但沒有瞋恚、沒有報復,感恩。他將來有困難的時候,我要去幫助他,報答他的恩,他把我的境界往上推升提升了。所以那個音在覺悟的人,真正修行的人,哪有不是妙音的道理!

      這就是佛在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。邪惡的音轉變成妙音,他那裡發作的時候真的是邪惡,我這裡收到的是妙音,我們有這樣的功夫,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。即使把我這個身害死了,死有什麼了不起?有生必有死。死,身死,靈性不隨著這個身死,靈性往上面提升,不往下墮落,好事一樁,不是壞事。這一生在那裡做人做得很辛苦,他把我害死了,我沒有瞋恚、沒有報復,精神提升了,我生天了,你說我要不要感謝他?至少我將來是要生天的,他現在把我提前了,提早生天了,我感謝他。如果我往生了,提前往生了,提前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,去作佛去了,更要感激他,怎麼可能怨恨他?沒有這個道理。所以這是真正學佛人他會轉境界,把這個惡、不善的緣都能轉變成善緣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