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509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五0九卷)  2001/12/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509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同生眾,十普菩薩第九句:

      【普寶髻華幢菩薩摩訶薩,得普入一切世間行出生菩薩無邊行門解脫門。】

      這位大菩薩也是弘護正法的典型人物。清涼大師說:「若無大悲,不入生死,則不能出菩薩行門。如不入海,安能得寶,此即化他成己。」註的意思很清楚、很明瞭。菩薩的德號顯示他所契入的圓滿,『普寶髻華幢』;「普」是平等,「寶髻華幢」,華是表菩薩行,幢是表高顯,寶髻是圓滿的福德,髻也是高顯之意,所以從名號上顯示他福慧圓滿。他所修的法門『普入一切世間』,這一句重要的是「普入」;普入是平等入,是清淨入,入一切世間。換句話說,我們一般講「一切世間」是九法界,如果從《華嚴經》上說,這是盡虛空、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,哪個地方有感,菩薩自自然然就到那裡去應化,決定沒有空過的。所以佛菩薩說法,經典上常常把它比作海潮音,很守信用,真的是一分一秒都不差,到時候潮水一定上漲,落潮的時間到了就準時落潮。這是比喻諸佛菩薩對眾生感應的信用,這是我們應當學的。雖然現前沒有這個能力,決定有這個心量,決定沒有國家的界限,沒有族群的界限,沒有族類的界限。族群是從人分的,族類是從萬物分的,包括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決定是一律平等對待,決定沒有厚此薄彼,這是佛菩薩的心。所以人家的心清淨,人家的心平等,我們一定要學習,要很認真很努力的去學習,這就是拓開自己的心量,這是真正的修行。

      入一切世間去做什麼?只有一樁事情:『行出生菩薩無邊行門』,這個「行」就是我們現在社會上所講的行業,你到這個世間來,你在哪一行工作;菩薩到這個世間來,諸佛如來亦復如是,從事哪一個行業?總的來說,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,這是總的來說。多元文化社會教育裡面的科系繁多,這個世間應有盡有,一樣也不缺少,所以說菩薩無邊的行門,這就是四弘誓願裡面第三句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我們要問,菩薩是同時的還是有先後的?可以說兩者是圓融的。為什麼?眾生有感,菩薩就有應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。空間是一切世界,時間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,我們想十方三世與菩薩有感的眾生大概是無量無邊,菩薩的應當然也是無量無邊,這個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。等覺菩薩就是圓滿的佛果,他有這個能力能現這個現象,數量等一切眾生;我們前面讀過的,十方三世有多少眾生,佛與大菩薩可以同時現這麼多身。每尊佛都有這個能力,每位菩薩摩訶薩也有這個能力。所以老實說,佛菩薩比眾生的數量多,多得太多了;眾生數量不算多,眾生無量無邊,諸佛菩薩現的相是無量無邊的無量無邊。

      我們從這個地方再看起,才能夠體會得到佛家常講的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體會到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,很難想像,沒有法子想像。這是真實的慈悲,沒有絲毫希求在裡頭,決定沒有講的報償。你看世間人無論做什麼事情,一說馬上就想到回報,有多少回報;經營一個行業,多長的時間才能收到回報?諸佛菩薩沒有,有這個念頭,心就不清淨,心就不真誠,決定沒有絲毫回報的意思在裡頭,圓滿的付出。這是教化一切眾生,讓一切眾生看看菩薩是怎麼生活的,菩薩是怎樣入世的。真正看懂、看明白了,自自然然會效法菩薩,佛陀教學的目標就達到了。人人只知道付出,只知道為社會、為別人服務,那個回報的念頭都沒有,給諸位說,這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者,這是真正的共產黨。

      我們在這個世間,「共產」是個理想,永遠做不到,六道裡面不可能的。如果做得相似的,都得四聖法界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們他們做的是相似的;真正做到,《華嚴經》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為什麼?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。不但四相沒有,四見也沒有,「無我見,無人見,無眾生見,無壽者見」。這是社會主義,只有群體,沒有個人。個人盡心盡力無條件的為群體服務,個個都如此,這是要圓滿智慧,要圓滿的福德,普通人哪能做到?起心動念會想到「我的利益」,起心動念還想控制一切人事物,起心動念還想佔有一切人事物,這怎麼能談共產?怎麼能談社會主義?於是我們曉得,真正的共產主義、真正的社會主義是華藏世界、西方極樂世界,那是真的,那不是假的。

      所以你看看經上,菩薩「普入一切世間,行出生菩薩無邊行門」,到這個世間來是做這個示現的。幫助一切眾生,幫助他什麼?他需要哪一種幫助,佛菩薩就幫助他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;諸佛菩薩有大智慧、有無量的德能,換句話說,任何一個行業他行行通,你想做什麼、你想學什麼,全都幫得上忙,一定能滿足你的願望。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,再提升他的境界,這是佛法,幫助他破迷開悟,幫助他了生死、出三界。你的理想很高,志願很大,但是在六道凡夫裡面你決定得不到,你要不離開六道,這裡頭只有一個理想而已,這個理想是空的,不切實際的,這是事實真相。菩薩滿足眾生的願望、滿足眾生的理想,他可以幫助你證入華藏世界,可以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,那是個大同世界,那是個平等世界,在佛法裡面稱之為法界。

      菩薩無邊行門裡面有總有別。別說,《華嚴經》自始至終我們所看到這裡面講的法門兩千多個,這是從綱領上說的;細說,佛法裡頭常講「八萬四千法門」,這個八萬四千不是隨便說的,確實有這個事實,這是真實的,一點都不假。而實際上是無量無邊的法門,這個地方講「無邊行門」,這是真的。可是無量無邊的行門總有一個綱領,聰明人、會學的人抓綱領,這個細目就不難掌握了,首先要把綱領抓住。佛在經論裡面就綱領上說也有很多種,這個綱領就是講的原理原則。我們淨宗學會的同學,淨宗學會當年在美國成立,以後我們在台北「華藏淨宗學會」接著也成立,我在緣起裡頭就抓住五個科目,萬行的綱領。這五個科目第一個就是三福。諸位一定要記住,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,無論你是學哪個宗派、哪個法門,你要知道基礎是淨業三福。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面講得很好,這三條是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」,那我們就知道無論修學哪個法門,這是我們的根基;沒有這個根基,不管哪個法門你都學不成功,你最後一定落空。我們把它擺在第一。

      第二,我們掌握六和敬,非常重要。我們在這個世間不能脫離社會大眾獨立生活,不可能的,一定要跟一切眾生往來。跟一切眾生往來最重要的是和睦相處,儒家所說的:「禮之用,和為貴」。儒跟佛把「和」這個字看得非常非常之重,佛家尤其是令人佩服、令人仰慕,為什麼?他不要求別人,他要求自己。不要求別人跟我和睦相處,要求我要跟他和睦相處,這個難。我怎麼能跟他和睦相處?普賢菩薩教給我們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六和才能做得到。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是來表演,就是表演這個事情,表演三福給我們看,表演六和給我們看。我們要學菩薩,就是學菩薩表演,學表演、常常表演就變成真的了;從「為人演說」下手,真的去做,做到最後自自然然就是這個樣子,自自然然就入佛境界;「普入菩薩眾會」。所以不做怎麼行?一定要做出來,一定要落實。學佛,這叫真學,要學得像,學得一模一樣。這是基礎,三福六和是基礎,你在這個世間這是好人,佛經裡面講的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。

      有這個基礎,我們可以真幹了,正式開始學了。正式開始學,佛教給我們的總綱領,就是戒定慧三學,戒學、定學、慧學。修戒定慧的方法多,太多太多了,無量法門、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不修戒定慧?哪個法門不是以三福六和做基礎?這一點你要沒搞清楚,你學佛學得不能成就、學佛出了問題,那是當然的。所以學佛真正要討論這個問題,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是佛法?什麼是佛,什麼是法,什麼是佛法?什麼是佛,什麼是教,什麼是佛教?搞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才有下手之處。佛在一切經論上常說,「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」。小乘教落實在戒定慧三學,大乘教落實在聞思修三慧,那個慧是什麼?慧是戒定慧的慧。你慧沒有開,你那個聞思修是世間法,不是佛法。為什麼?聞思修下頭沒有慧。戒定開智慧了,開智慧之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智慧就生了。我們讀《六祖壇經》,惠能見五祖忍和尚的時候,他跟五祖講: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;他這個報告,五祖心裡就有數了。為什麼?他戒定慧三學圓滿了,智慧開了,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生煩惱,他生智慧。我們今天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嘗味,生什麼?生貪瞋痴慢,這叫煩惱,生妄想執著。我們總得記住,只要是搞這些東西,這叫做搞生死輪迴,這不是佛法。惠能大師那真是了不起,他走的是佛法,他生智慧,不生煩惱。我們要怎樣才能到他那個境界?得修戒修定。

      修戒,我常常勸勉同修,戒從哪裡修起?從十善業道修起,從五戒修起,出家人修沙彌的十戒二十四門威儀,從這兒修起。如果你沒有這個基礎,你的心是散亂的,你的心是胡思亂想,心不定。所以自己要常常檢點自己,每天早晚兩堂功課,我講得很多,早課是提醒自己,晚課是反省、是檢點,這個早晚課做得那是真的有功德,不是應付,是真的做功夫。我們認真反省,當然最好的方法是用功過格,認真的去記。中下根性的人不從這個方法下手,很難收到實際的效果,這是老實話,蓮池大師為我們做了榜樣。一定是從認真的學戒,戒久了,養成習慣了,心就定了,這個心不會再往外頭跑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他心定了。六根還往外面六塵境界上跑,收回來又跑掉了,再收回來不知不覺又跑了,我們功夫為什麼這麼難成就,原因就在此地。所以認真去做,不要怕別人譏笑我們;我們隨順佛陀教誨,絕不隨順別人的閒言閒語。我們不殺生,我們對待小昆蟲都非常尊敬,別人看到:「哎呀,這個人神經病,這個人頭腦有問題。」我們不要去理會他,不要人家這麼一說,哦!我們覺得自己不好意思做了,錯了。我們要做出形象給他看,影響他,不要被他影響了。他那個影響是不善的,我們慢慢做出好樣子來影響,是善的。

      你要不相信你試試看,夏天蚊蟲來咬你,晚上睡覺的時候你可以跟蚊蟲商量:不要咬我的臉,臉上咬了明天很難看,不要咬手,身上你可以隨便咬,咬的時候不要我有癢有痛。牠會跟你合作,真聽話。我們做出這個樣子給人看:你看你被蚊子咬了,你咬了會痛會癢,我被蚊子咬了不痛不癢,這就是你不如我的地方。我讓牠咬我什麼地方,牠都很聽話、很合作,牠有靈性。我講經講了你們都不肯做,肯做的人都有這個效果。他們來告訴我,我很歡喜,證明我講得沒錯,我不是騙人,真有這個效應。所以動物、植物都有靈性,我們尊重牠就是尊重自己。自己真正德行成就,這些蚊蟲跳蚤不會來咬你了。為什麼?牠尊敬你,牠不好意思來找你麻煩。我們在印光大師傳記裡面看到,他老人家七十歲以後,他所住的寮房裡這些小動物一個都沒有。原來有。早年大師侍者想把這些東西清除,不殺牠,把牠趕走。印光大師搖頭說不必。為什麼?「讓牠在,在房間裡面警策我、勉勵我,我的德行還不夠,還不能夠感化牠。」那是修行人的善知識,大師是示現做樣子給我們後學人看的。我們後學人看到聽到了,明白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原本是一體,他怎麼會沒有感應?全是通的。現在為什麼不通?不通是因為我們過分的妄想執著,這個樣子才不通的。假如我們把妄想放下、執著放下,我們跟他就能溝通;他知道我們的意思,我們也知道他的意思,可以和睦相處,可以大家在一起修六和敬。

      所以你心定了,你才開智慧。要想心得定,要守住古人兩句話,「於世無求,於人無爭」,你的心就容易得定。如果你還貪求、還好爭,這個定不容易得到。一個爭、一個求,是破壞你禪定最大的一個敵人,我們要遠離。活在這個世間,一切無所求無所爭。你爭,我讓你。所以佛菩薩能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,道理在哪裡?很簡單,你要的我不要,你求的我不求;你跟我做朋友,對你決定沒有傷害。他就歡喜跟你交朋友了,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,你就有資格跟九法界眾生作善友,你說這多有意義、多有價值,這就是佛菩薩嘛!所以一定要開智慧,見聞覺知無一不是智慧,常生智慧。三學後面我們選的是六度,菩薩修學的總綱領,《華嚴經》向下會細說;最後我們選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。所以我們總共五個科目:三福、六和、三學、六度、十願。好記,一定要能記得住,時時刻刻能記得住。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這個大原則,不違背這個總綱領,這樣就對了。菩薩細行這就好辦了,先把總的綱領、原則掌握到。

     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這幾句話講得好:「若無大悲,不入生死」,你就不能行菩薩道。大慈悲心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緣是條件,沒有條件,無條件的愛心。眾生造無量無邊罪業,一點都不責怪他,而且憐憫他、同情他,為什麼?同體大悲。他跟我是同一個法性,在有情眾生上說他跟我是同一個佛性。為什麼他會做錯事?他在迷,我過去在迷跟他沒有兩樣,也常常做同樣的錯事,誰來原諒我,誰來憐憫我?今天我看到別人做這些錯事,要常常想到自己,我們自然就會體諒別人了。他愚痴,他不了解事實真相,同情他、憐憫他,為什麼?他的造作後面有果報。因必定感果,哪有造因後頭沒有結果的道理?你造的善因一定得善果,我們看到歡喜;你造的惡因必定有惡報,我們看到很難過,愚痴、昏昧。

      為什麼會落到這個地步?世出世間聖人告訴我們:他沒有緣分。或者我們就一般世間人所說的,他沒有福氣、沒有福分親近善知識,他沒有這個福分。沒有福分接受聖賢人的教誨,這就是不讀聖賢書之過。我們親近善知識,接受聖賢人的教誨,具體而言就是讀聖賢書。世間法裡面我們讀儒書,出世間法裡面我們讀佛書,這是我們一生的依止,我們依止善知識。儒家《四書》、《五經》是善友,佛法裡面我們現在講的這幾部重要的經典,《十善業道經》、《沙彌律儀》、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、淨土五經一論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、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不必再多了,這些足夠了。我們到這個世間來認真努力修學,對於這些經論信受奉行,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,給諸位說,這就是菩薩應世。誰是菩薩?你就是菩薩!你到這個世間來沒有別的事情,就是幹這個事情,做出這個樣子給社會大眾看。世出世間一切法真的看得破,真的放得下,真的捨己為人,盡心盡力為一切眾生服務,這就是「行出生菩薩無邊行門」。這是就目前我們自己這個環境上來修學,簡單扼要,人人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的。廣說,那就是各個不同的宗派有各個宗派所依靠的經論,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、宗門教下,我們只要把綱領原則掌握到,任何一個宗派的經論都是好的,都是值得讚歎的,都是值得去表演,把覺悟的形象做出來給大家看,感化眾生,勸導眾生回頭是岸。

      「同生眾十普菩薩」長行最後一句:

      【普相最勝光菩薩摩訶薩,得能於無相法界中,出現一切諸佛境界解脫門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只說了四個字「依體起用」,做為十普菩薩最後的總結,這個單元裡面的總結,從體起用。每一尊菩薩無不如是,自己確確實實是住在『無相法界中』,他才能夠起這樣廣大微妙的德用。這裡面給我們透露了一個訊息,我們應當要覺悟,這訊息是什麼?透露了我們自性的德用。所以經上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我們自己的真性、現象、德用,不是說別人,全都是自分。可是我們今天體相用這三者都不能夠顯現,這就是世尊在經論上常講的迷失。我們迷失了自性,所以才出現十法界、六道輪迴的現象,這個現象也是境界,是一個很不善的境界。諸佛如來的境界跟我們的境界相比,最明顯的差別:我們的境界有障礙,他們的境界沒有障礙。有障礙就有苦受,無障礙就無苦,無苦就是樂。然後我們明白了,佛法教學的目的,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;換句話說,就是令一切眾生離六道十法界,回歸到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樂,沒有苦;十法界、六道苦,沒有樂,樂都是假的不是真的,樂為壞苦,佛講苦苦、壞苦、行苦,苦有這三大類,樂是壞苦。世間人不知道,迷惑顛倒。

      我們要怎樣才能夠入一切諸佛的境界?菩薩名號裡頭就教導我們,『普相最勝光』;「最勝光」是智慧,「普相」是無相無不相,普是平等。什麼時候我們在一切現象裡面生平等心了,我們就入佛境界;換句話說,我們過正常的生活。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他們過的生活是正常的,我們的生活不正常。什麼叫不正常?有苦樂憂喜捨,這就不正常,你有五種受;五種受都沒有了,生活就正常。這五種受在欲界裡面最嚴重,我們要明瞭,欲界是被貪欲害了,欲增長貪,貪裡面包括著瞋痴慢,增長貪瞋痴慢。貪瞋痴慢必定是多欲多求,這兩個相輔相成,麻煩就大了,就造成了阿鼻地獄,阿鼻地獄從這兒來的。所以佛教導我們要離欲、要少求。佛講的話是真話、是好話,終極的目的無非是教我們恢復正常的生活而已,正常生活得大自在。一些大眾為什麼不能體會到佛的苦口婆心、佛的慈悲教化?在佛法裡頭只用四個字來說明:業障太重,對於佛的慈悲教誨沒有辦法體會到。在古時候還有父母、尊長、善友在旁邊提醒你、輔導你,給你作增上緣、作個善緣,現在在這個時代,善緣斷掉了。

      現在一出生下來,惡緣就追隨著你,惡緣裡頭最厲害的是電視。電視裡所表演的那些形象是教你幹什麼的?到你稍稍長大了,比電視更厲害的一個惡緣,網路。我沒有接觸過網路,我連電影都不看,電視也不看。我自己沒有電腦,聽很多人給我講,網路裡面那些污染不知道要超過電視多少倍,這怎麼得了!換句話說,你每天所接觸的都是增長貪瞋痴慢、增長貪求五欲六塵,從小就天天這樣灌輸,這個不得了!古人講: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,你將來長大了,這個惡的習氣、惡的習慣怎麼能改得了!現在人墮落了,現在的人變壞了,現代的人把倫理道德完全拋棄掉了,什麼原因造成的?總不外乎這兩種。另外在旁邊上火的,報章雜誌、現代這些文學著作。這樣下去後果是什麼?各個宗教經典裡面所講的末日。

      於是使我們想起來科學家曾經給我們說過,就在這個地球上,過去曾經有很多次的高度的文明被大的災難毀滅了;毀滅之後人類又從頭來起,又發展到最高度的時候又被毀滅了。科學從考古裡面證實地球上至少有四次,現在發展到這個時代,大概又要遭毀滅,為什麼?人性沒有了。這個人性反常招來的災難不僅是人禍,人害人,人報復人;人任意的破壞自然生態平衡,自然生態會報復;人任意的毀滅聖賢的教誨,鬼神會報復。聖賢人有慈悲心,不會報復你,我們知道每一個宗教都有護法神,護法神是凡夫,不是佛菩薩,護法神真的會很生氣。天地鬼神會報復,自然生態會報復,人與人之間互相報復,末日就來了。

      我們現在冷眼在這裡觀察,這個末日一天一天接近,說不定就是明年,說不定就是後年,到底是哪一天,沒有人確實知道。我們在預感裡面,好像這個日子愈來愈近。這個災難能不能避免?答案也是肯定的,只要人覺悟,只要人回頭。從前方東美先生說,報紙雜誌一律停刊,電視、廣播一律禁止,一律關閉;我想他老人家說的話用意很深。其實報紙雜誌不必停刊,電視廣播照樣播放,修改這裡頭的內容,世界就有救了。一般人所講的黃色的、灰色的、黑色的一律把它淘汰掉,把聖賢人的教誨、善良的教誨、正面的多報導一些;這些大眾傳播媒體如果能遵守孔老夫子「思無邪」這三個字的原則,這世間就有救了。我們一定要想到,我這個節目播出去讓看的人他想些什麼,如果他看到、他聽到、他接觸到,他的思想絕對不是邪知邪見,那你成功了。所以報紙、雜誌、廣播、網路,是社會教育裡頭最重要的工具利器,它影響到每一個人。如果不是善根深厚、具有大福德的人,不可能不被它影響,不可能不受它傷害。所以世界末日從哪裡來的?從這兒來的。這個比核子戰爭還可怕,整個人心、整個社會精神被摧毀掉,這還得了!誰來挽救?佛菩薩、諸天善神也挽救不了。挽救不了只有退出,在旁邊看到你毀滅,毀滅之後再來吧!

      科學家說這個文明的毀滅,想的大概是大洪水,如果南北極的冰都溶化,海水會上升五十米,沿海低窪的地區全都被掩沒了,這是一個說法。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講小行星撞擊地球,使地球產生空前的震動,大地震。有這幾種說法,這幾種說法都很可能出現。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,就自己這一生的遭遇,從童年、少年、壯年到老年一生的經歷,不是進步,是在衰退。不是說一個時代比一個時代好,老年不如壯年,壯年不如少年,少年不如幼年。我自己這一生這個生活環境衰退了,大幅度的衰退,退到這個時候感覺得人生乏味,對這個世間產生真的是一般人講厭世;所以許許多多人的厭世在我想像,那是必然的結果。他要不厭世,那只有兩種人,一種是他頭腦清醒,他覺悟了,他明白了;另外一種人他麻木不仁,否則你看這個社會,倫理道德、善惡的標準年年在衰退,退到現在完全沒有了,這個日子真的是過不下去了,生不如死。所以我現在不怕死,因為我自己感覺當中是生不如死,死比生一定還好。每天看到這個現象,心裡頭真難過。為什麼會搞到這個地步?追究其原因,實實在在講,近代的科技發達、傳播媒體的進步,造成普遍的墮落,這是災難真正的近因。遠因,千百年中累積的一切不善業,但是現在眾生一年所造的超過過去百年都不止;從前一百年這個世界上人造的惡業,大概現在一天就能夠抵得過它。愈想愈可怕!

      韓國曉巒法師今年八十六歲,他到新加坡來看過我,我心目當中這個法師是菩薩再來;悲天憫人,憐憫一般年輕的出家人敵不過環境的誘惑,許許多多墮落了,他對這個事情非常痛心,跟我提到用什麼方法來挽救。他有救世的心,八十六歲了,真正難得。我們現在在現前也是盡力而為,把如來究竟圓滿的至善之法跟我們幾位少數的同學在一起學習。凡是參與學習的,無論是在家出家,無論你是在電視機面前還是在網路面前,你們是真正的善知識,經上稱的善男子善女人,你們不是凡人;只要能夠保持不退轉,你們在這一生當中念佛決定得生淨土。在這種環境裡頭,你們還能夠認真的在聽講經,發心講經,實實在在是非常希有。不但世間一般人做不到,甚至於許許多多出家人都做不到,你們能做到。我的想像當中一定得到諸佛讚歎,龍天善神保佑你們。世間善人多,就能夠化解災難。我們為這一切造作惡業的眾生,要全心全力做出一點貢獻幫助他們,不必讓他領情,不必讓他感激你,甚至於他對我們還諷刺、譏笑,我們都要忍受。那要怎麼作法?心地純善,要求自己不容毫分不善夾雜;心地純淨,不容毫分不淨夾雜。我們能修到純善純淨,大家一起來修,一起來念,這個力量就大了。

      早年在二次大戰的初期,夏蓮居老居士在北京發起「佛教同願會」。他那個辦法很有道理,他希望全世界的佛教徒在月圓的這一天,因為大家好記,月亮圓的這一天,大家在一起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,為全世界祈求和平,消災免難,念兩個小時;大家在一塊念,同時念,同一個時間我們一心一意,這個力量大。在全世界每一個地方,月圓的時候我們統統都念,每一個地方兩小時,你要曉得,合起來二十四小時不中斷;月圓的這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,因為每一個地方都有人接著在念。我們現在知道這有時差,一個月有這麼一天,這一天的力量不可思議。這個方法很值得提倡。

      當然我們現在這個淨宗修行的道場,我常常勸導大家,我們的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不間斷,念佛堂二十四小時開放,隨時可以來念佛,念累了你可以休息。有些道場有休息的房間,有休息室,休息室裡頭也有床舖,休息的時間也很短暫,需要靠一靠休息;休息室裡面有枕頭沒有被子,休息的時候不脫衣服,在念佛堂念佛都穿著海青,不脫海青,休息好了趕緊上念佛堂去念佛。在家同修只要你有假期,歡迎你進念佛堂來。出家的同修你在常住你都有工作,當你有空閒的時候應當記住,不要忘記到念佛堂去念佛。工作的時候,如果不需要用思考,佛號也可以不中斷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這是『出現一切諸佛境界』最方便的一個法門,念佛功德不可思議。念佛法門的經論實在講要常講,如果有這個機緣能夠在電視網路上傳播,要多多重複的播放。為什麼?這個不是娛樂節目,娛樂節目人家看一遍,不希望看第二遍,這是教學。教學,古時候中國跟印度這些大聖人他們的想法、作法幾乎是一致的,那是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

      古時候教童蒙,私塾教學,學生都是兒童,六七歲到十一二歲,沒有講解的,就是叫你念,叫你背誦;老師天天在督促,讓你大聲的念,老師聽到,你不至於偷懶。老師來測驗你讀的這段課文,念十遍就要能夠背誦。如果十遍不能背誦,那你的分量太多了,要減少。所以從前老師教書叫上書,上課,那個字多少是講行數的,你的能力能夠念多少行,大概一行是二十個字,五行就是一百字,十行就是兩百字;大概中等根性的人可以上十行,根性稍微差一點,大概是五六行。取一個段落叫你背誦,一定是十遍之內就能背誦。能背之後就叫你看著書高聲朗誦;要念多少遍?念一百遍,再下課,才可以休息。每天上午一堂課,下午一堂課,他們那個課是這樣算法的。到第二天上課,要把頭一天的重複背一遍,再教新的課文,不斷的在重複。根性差的人老師督促更嚴,遍數更多;記憶力好、聰明的學生通常是一百遍;天賦差一點、比較魯鈍一點的人背兩百遍,加一倍。為什麼?讓他這一生當中都不會忘記。

      所以教學要知道要懂得重複,要知道遍數多你才真正得受用。絕對不是娛樂,娛樂歡喜開開玩笑,以後就沒有了;這是要一生受用的,那在佛法講生生世世的受用,你不下這個苦功夫,古人講的死功夫,你怎麼能成就?所以古時候教學,重要的典籍六七歲到十二歲完成,完成背誦,沒有講解,好處太多了。為什麼?人規矩了,規矩就是戒律,戒學了,守規矩,按部就班。每天在那裡讀誦,沒有講解、沒有研究討論,修定。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童年這樣打下的根基,才真正是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,他的定得到了,慧就開了。

      到智慧開了,第二個階段求學,太學,國家辦的,這裡面老師是講解了,不是背誦是講解,跟你在一起研究討論,相互發明。有的時候學生的見解超過老師,老師歡喜,慧開了。老師講給學生聽,學生回來再講給老師聽,可以發表他自己意見;有的時候學生比老師講得還好,所謂是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」。學生成就再高、成就再殊勝,對老師的恩德終身不忘。你雖然有很高妙的見解,但是你的見解是老師見解把你引發出來的,你要沒有老師這個增上緣,你的境界不能往上提升,老師的功不可沒。

      我們要問,何以學生超過老師?這當中有道理,學生的心清淨。你不要看他才十三四歲,他從六七歲奠定這個基礎,他心很純,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,聽老師講經,他能夠領悟,他有悟處。老師年齡大了,決定免不了受社會的影響,他的心沒有學生那麼清淨,沒有學生那麼單純;換句話說,有些時候確確實實學生見到、悟到的,老師在那裡也受利益,教學相長。換句話說,老師在教學生,學生也在教老師,就是幫助老師,這個學習非常快樂。所以《論語》開宗明義第一句話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,那個不亦悅乎最明顯的在私塾。古時候就是在私塾、在太學,真的是不亦悅乎!

      太學裡面研究討論這些經論、書籍,都不需要用課本,為什麼?都會背!你說講《論語》,講《論語》還要用書嗎?老師從小背得滾瓜爛熟,學生也個個都背熟了,不要用書。跟你上課,講到第幾頁第幾行大家都知道,為什麼?從前你要說中國不科學,這個話很難講,中國古書每頁一定是十行,每行一定是二十個字,沒有標點符號。不管哪個地方刻板、刻書都要遵守這個規矩,因此不管哪個地方印的書,你要說第幾頁第幾行一定完全相同;不像現在的書本,每一家出的不一樣。所以從前教書好教,跟你講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,大家都曉得,很合乎科學的方法。讀書真樂,研究討論都不需要帶書本,也不需要當場做筆記。筆記什麼時候做?下課之後回去做,當場沒有人做的。這種學習你說快不快樂?中國這一套學習的方法,佛教學習的方法跟中國儒家完全相同;非常可惜,近代中國人接受西洋的文化,把自己的東西忘得乾乾淨淨,完全捨棄了,很遺憾!

      這一段裡面我們特別要著重它的精神,「能於無相法界中」,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句;無相是什麼?就是我們常常講的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這叫無相。只要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、「無我見,無人見,無眾生見,無壽者見」,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,出現的自然是諸佛境界。為什麼?沒有私心,沒有私欲,真的是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也確確實實落實虛空法界是自己的真心,剎土眾生是自己的法身,所現的一切當然是諸佛境界,諸佛境界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。所以第一個瓶頸必須突破,就是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,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見,學著能夠恆順眾生。起步從哪裡學?能夠學聽別人的意見,接受別人的意見,放棄自己的意見,從這個地方下手。處處執著「我要怎麼作法」,不容許別人的,你永遠不能入佛境界。那別人意見是錯的呢?錯的沒有關係,錯得不太離譜就可以;如果錯得太離譜,我們要勸導他。隨順要有智慧,不是用感情,感情的隨順那就是佛家常講的「慈悲多禍害,方便出下流」。要有高度的智慧、高度的善巧。今天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