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491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四九一卷)  2001/11/2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491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足行神第十句:

      【積集妙華足行神,得開悟一切眾生,令生善根海解脫門。】

      足行神是我們修學的帶頭人,好像我們到哪個地方去旅行,他是我們的導遊。因此在學習的過程當中,這個人非常重要,我們得到他的幫助,就會少走很多冤枉路。最後這一位,他的德號是『積集妙華』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,開頭一位很重要,最後一位表法也很重要,這是總結這一個單元的精義。「妙華」就是比喻修因,總結我們修因,從他修學的法門我們就能夠體會得到。『開悟一切眾生,令生善根海』,「海」在此地是比喻,比喻的是無量無邊,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的善根,足行神要幫助他生起,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他的行門、他的利生功德,確實是值得我們讚歎。

      我們應當如何學習?中國人有一句諺語「顧大體、識大體」,足行神確確實實是表這個意思。我們起心動念,目光之所及,要知道世出世法什麼是最重要的,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最重要;一切諸佛菩薩修行是為這個而修的,證果是為這個而證的,倒駕慈航還是為這一樁事情。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這是慈悲達到究竟圓滿,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,要知道怎樣落實,為了這樁大事,用我們凡夫的話來說,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。菩薩所修,難行能行,頭目腦髓,只要真正利益眾生,沒有一樣不可以捨,沒有一樣不可以布施,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,這是真實功德、無量功德。如果違背了,障礙眾生善根的生起,幫眾生生起疑惑,幫眾生生起退失菩提心,這個罪過也是無量無邊。換句話說,罪福的造作往往在我們一念之間,這一念是迷悟。唯有真正覺悟的人,他才幫助眾生生善根,幫助眾生增長福德,促進眾生聖學的因緣。這個造福是世間沒有法子相比的,這就是法布施,具體的法布施,真是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能夠為比。

     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最重要的作法,就是把如來經教的義趣廣泛為一切眾生介紹。尤其是我們佛門四眾弟子,出家不必說了,你是專幹這個行業的,在家菩薩也有發真正大心的,放下一切,專門做弘護的工作。我常常跟同學們說,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,雖然常說弘護一體,而確確實實護法超過弘法。佛在《涅槃經》上講到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清涼大師註解裡面也引用《涅槃經》這些經文。這個話怎麼說?弘法的人是到課堂直接上課,就像學校裡頭的教員,教員有機會跟學生上課,你們想想他需要什麼條件?他需要學校,他需要教室,他需要學校校長聘請他,他是個再好的教員,他沒有場所,他沒有教學的對象,沒有人認識他,沒有人聘請他,他這一生有再大的長處,也是沒有辦法發揮。所以他需要護法,學校是他的護法,校長是他的護法,有學校,有校長聘請他,這才有學生,這才能發揮他的長處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住持正法是什麼人?聽聽名稱就曉得了,一切道場的住持,他是真正住持正法的,正法久住要靠他,不是靠弘法的人。弘法的人沒有這個力量、沒有這個權,他有權。

      住持是主,講經說法的法師是伴、是賓,賓主我們要分清楚。就服務的面來說,住持所擔負的責任大,工作量多;教員很單純,請你講哪一門功課,你只在這一門功課下功夫,把它講好,如果你又能以身作則,把它做到,你是個很好的教員。論功德還是住持排在第一。由此可知,你是個住持,主持正法的人,這學校你當校長,你要是不聘請教員來教學,這個校長就有過失了。校長一定要招收好學生,聘請好的教員來教學,這個教育是成功的,這個校長有智慧、有德能。所以每一個大大小小道場的負責人,佛門一般稱住持、方丈,他們的責任大,他們是如來正法的主持人。「積集妙華」,這個德號形容他們的無量功德,他們做的工作就是開悟一切眾生。不必自己上課,校長不必自己跟學生上課,聘請好的教員,培養人才,替佛門培養師資,住持正法。

      「令一切眾生」,一切,得有這個心,九法界眾生,佛是這樣讓我們生起廣大心、平等心、大慈悲心,決定沒有嫉妒障礙。一個好的教員到什麼地方去教學?一般來說是緣分,哪裡有緣哪裡去。這個緣分一般講有三種:第一種是人事,有沒有大德的護法來護持、來禮請?佛家講禮請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聘請,請你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,這是第一個緣。第二個緣是聽眾,要觀察這一方聽眾的根機,我所學的法門、我所弘揚的法門契不契大眾的根機?第三個叫時節因緣,包括時跟處,你看看每一部經一展開,不是有六種成就嗎?那六種成就就是緣。我們要考慮的就是「主成就」,這個主不是講經說法的主,那是釋迦牟尼佛,這個主是邀請我們的人,這個寺院道場的主人,他熱心弘法利生,熱心提拔後學,這主成就有了;「處所成就」,這裡有莊嚴的場所,有很好的學習環境。「時成就」,時節因緣,這個地區安定,我們可以在這裡安心的學習;「眾成就」,有許多同學、有許多聽眾,聽眾都是我們同學伴侶,我們大家在一起學習、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,這是種種條件成就了。

      這個道場從住持、法師、道場本身所有幹部義工,再包括我們所有的聽眾,我們都要有一個共同的理念:幫助一切眾生生長善根。我們要同願、同德、同行,佛法才能在這個世間推廣教學,幫助這個世間一切眾生改惡為善、轉迷為悟,這個功德不可思議。用這個來做足行神的總結,我們想想這個意思很深很長。現在我們接著看偈頌:

      【爾時寶印手足行神,承佛威力,普觀一切足行神眾而說頌言。】

      說偈儀我們念念就行,前面都說過。第一首:

      【佛昔修行無量劫,供養一切諸如來,心恆慶悅不疲厭,喜門深大猶如海。】

      這是寶印手足行神的讚頌,他所修學的法門是「普雨眾寶生廣大歡喜」。我們在讚頌裡面看到,就知道怎樣去學習了。『佛』是講一切諸佛如來,過去生中修行,時劫之長沒有法子計算,大經這樣的句子太多太多。佛說這個話的用意在哪裡?時時刻刻提醒我們,修行是要無量劫,絕對不是短時間能成就的。因此我們一定要發長遠心,永遠沒有休息的這個心。沒有成佛,我們苦修是為了自己成就,自己成就之後還是苦修,為一切眾生示現。眾生無盡,我願無盡,一定要效法普賢菩薩無有疲倦,不厭煩、不疲倦,無有疲厭!沒有長遠心怎麼能成就道業?

      長遠的修行,跟諸位說最大的障礙是遇到挫折、遇到困難、遇到障礙,用什麼方法去突破?用忍辱波羅蜜。佛教導我們「以苦為師」,我們願意吃苦,你才能突破;如果怕吃苦,這苦難自己受不了,必定退轉。古往今來的修行人,從這個地方退轉的不知道有多少,受不了苦難,禁不起挫折,所以修行要無量劫。如果不怕苦、不怕難,勇猛精進,那就是《華嚴經》善財給我們示現的例子,一生圓滿成就,這是我們要懂得學習的。

      諸佛如來在因地修什麼行?這個地方這一句講得好:『供養一切諸如來』,就是修的這一門,把我們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菩提、迴向法界、迴向眾生,就是「供養一切諸如來」。這一句「供養」全都包括了,這裡頭含的意思多廣多深!孝敬父母、奉事師長都在「供養」這兩個字圓圓滿滿包含了。我今天斷惡修善,以這個供養如來,以這個孝養父母,以這個奉事師長;父母歡喜,你能斷惡修善,老師歡喜,諸佛如來歡喜,還有情與無情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歡喜。情與無情也是「一切諸如來」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。有情眾生有佛性,無情眾生有法性,佛性法性是一個性,我們稱性叫如來。在相上我們用「諸佛」,從性上我們用「如來」;如來加個「諸如來」,有情無情統統包括在其中。因此我們一切時一切處,念念之中不忘供養。我們念佛是供養,我們行善是供養,我們持戒是供養,我們讀誦是供養,我們在此地與大眾一起學習是供養,《華嚴經》上講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

      如果以普賢菩薩十願來說,禮敬是供養,稱讚是供養,懺悔是供養,隨喜是供養,請轉法輪是供養,請佛住世是供養,乃至於到最後「普皆迴向」,哪一法不是供養?再說菩薩六波羅蜜,布施是供養,持戒是供養,忍辱是供養,精進是供養,禪定、般若樣樣都是供養,這樣才顯示出《華嚴經》上講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;一多不二」。法門平等,任何一門都含攝一切法門在裡面。有些人他不懂這個道理、不了解事實真相,他有分別、他有執著,「我學這個宗派好像跟另一個宗派格格不入」,這是錯誤。學禪的人不看教下的經典,學顯教的人排斥密宗,這些都是錯誤的行為。他不知道佛門裡頭任何一法圓攝諸宗,一法都不漏,這叫大圓滿。大圓滿是任何一法都大圓滿,並不是哪一法獨有的大圓滿,其他的一切法就不圓滿,那你就錯了。不但佛門法法圓滿,世間一切法跟諸位說,如果世間法不圓滿,那佛法還是不圓滿。所以佛法當中才說「哪一法不是佛法!」

      覺悟的人法法都是佛法,世出世間沒有一法不是佛法。佛法兩個字怎麼講?佛法兩個字是覺悟,佛是覺,法就是一切諸法,世出世間一切諸法,統統都覺悟、都明白了,一切諸法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全都明白了,哪一法不是覺法?果然你要是不覺,那這個話就反過來講,哪一法是佛法?迷的人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也不是佛法;覺悟的人,幼稚園小朋友念的課本也是佛法。這才是寶印手足行神善導眾生,所以『心恆慶悅不疲厭』,廣修供養。一門含攝一切法門,生歡喜心,無有疲厭。『喜門深大猶如海』,寶印手足行神,他修的法門是廣大歡喜,「普雨眾寶生廣大歡喜」,所以「喜門深大猶如海」。布施佛法、供養佛法,這個供養是三業圓滿,善心、善言、善行,這才生廣大歡喜。第二首:

      【念念神通不可量,化現蓮華種種香,佛坐其上普遊往,紅色光神皆睹見。】

      這是第二尊蓮華光足行神他的讚頌,他所修學的法門是「示現佛身,坐一切光色蓮華座令見者歡喜」。所以讚頌裡面他就說『念念神通不可量』,神通是自性本具的德能、能力,他能夠化現蓮華寶座,從蓮華寶座出現光色;長行裡面我們讀到的「一切光色」,色就有香,它表法的意思很明顯。菩薩是以戒定慧三學教化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這個歡喜是稱性的喜悅。為什麼?戒定慧三學是性德,九法界眾生迷失了自性,性德不能夠現前。我們要問,性德有沒有喪失掉?跟諸位說沒有喪失,佛法裡面叫迷失。不是真的失掉,是你迷了,你沒有覺察得到,雖有,好像是沒有,是迷失了,不知道自己有。

      戒是行德,我們的生活行為;定慧是我們的心德,就是心意的德能。戒律是我們身口的德行,萬德萬能,這個「萬」不是數字,如果是數字,萬不算多;它是表法的,表多,無量無邊的德能德行。我們都被煩惱習氣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蒙蔽、障礙了,它不能現前。佛菩薩為我們示現、為我們表演,希望我們從他的示現、從他的表演上得到啟示,覺悟到自己的性德,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恢復自己自性本具的德能,如此而已。我們要想成就,那要真做、要真幹。

      這四句偈,前面兩句我們要深信不疑。「念念」是我們的真心、是我們的本性,真心本性的能力;「神通」,通是通達,沒有障礙。性相沒有障礙,理事沒有障礙,因果也沒有障礙。清涼大師在這部經裡面跟我們講的「理無礙,事無礙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這叫通。神在此地是形容,不但我們凡夫感到驚訝,神奇莫測。我們是處處不通,佛為什麼一切通達無礙?以眼來說,佛是五眼圓明,世出世間,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佛都能看得很清楚,沒有障礙。佛告訴我們,阿羅漢的神通只能看五百世,他能夠看到五百世前,也能看到五百世後,超過五百世他就看不到了。他的神通能力有限,佛是沒有限的,我們要相信。佛能夠示現世出世間一切法,這才真正能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眾生希望佛來度他,他就現佛相,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這個眾生看到很歡喜。確確實實有一類人對佛很尊重,不想親近,他喜歡親近觀世音菩薩,覺得觀音菩薩很親切,佛太嚴肅了,有點怕他,那麼佛就現觀世音菩薩來度他。也有一些人特別喜歡地藏王菩薩的,佛就現地藏王菩薩而為說法。我們現在常常在外國走動,看到外國人對佛法不喜歡,喜歡耶穌、喜歡瑪麗亞,我們就懂得佛一定現耶穌身而為說法,他歡喜,現瑪麗亞身而為說法。這就是此地「念念神通不可量」。

      我們要是懂得這個道理、懂得這種示現,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誤會都能夠化解,所有一切爭執都能夠消除。正如一些宗教所謂的宇宙之間只有一個真神,真神神通廣大,示現無邊,這個地方講『化現』,化現無量無邊。一個真神,我們佛門裡面不叫真神,叫自性。他們叫真神,我們叫自性,能現、能變、能化。所化現的,要記住,是『蓮華種種香』,這個意思你們懂得嗎?自性是如來化現的,決定清淨,「蓮華」表清淨;決定平等,決定不會離開戒定慧三學,「種種香」是戒定慧三學。無論他怎樣示現、怎樣變化,你仔細去觀察,身心清淨一塵不染,他表現出來的。在形象上表現出來的,決定是戒定慧三學;他的言語、行動是有規律的,他的心是安定的,充滿了智慧。我們看看這個世間所有宗教的創始人,確實符合,他怎麼不是如來化現的?

      『佛坐其上普遊往』,「佛」這是從形相上說的,「其上」就是清淨平等,我們今天把它總結為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,這是蓮華,坐在這上面遊化九法界。『紅色光神皆睹見』,紅色光神就是蓮華光足行神,他看見了,他學到了。

      足行神偈頌第三首:

      【諸佛如來法如是,廣大眾會遍十方,普現神通不可議,最勝華神悉明矚。】

      這是最勝華髻足行神的讚頌,他修的法門是「一一心念中,建立一切如來眾會道場」。「如來眾會道場」不在形式而在實質,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能夠體會得,然後才能夠依教奉行,自他兩利。

      『諸佛如來法如是』,不是一尊佛,一切諸佛無不如是。清涼大師註解提示:「內則念念安於理事」,內裡頭念念與性德相應,我們一般講與道德相應。外面是「處處建立道場」,「外」就是講我們的色身、我們的形象,我們色身形象所表演的就是道場,令一切眾生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,都有所感發,有所領悟。現在人講的啟示,就是這個意思。讓人接觸到之後他有所啟示,啟示就是覺悟,覺悟之後自自然然他就發心效法,向你學習。如果過去生中跟你有緣,他就依你為師,向你學習;如果緣要是薄一點,雖然沒有正式依你為師,他暗中在學習,或者你已經往生,不住世,你的著述還流傳在世間,他依靠你的著作來修習,這是緣稍微差一等的。利益眾生,真的是無量無邊!

      足行神這個單元,特別著重在形象,每一句、每一偈裡面我們都能看到特別重視形象,形象不是不重要。我們常常也曾經聽佛門大德說過,「學佛重實質不重形式」,形象就是形式。這個話有沒有道理?有道理,自行是這樣,自己修行重實質不重形式。但是要為了利益眾生,形式就非常重要,所以為什麼要建立清淨莊嚴的道場?眾生歡喜,他看到這樣的道場他就來了。由此可知,佛法裡面莊嚴形式的道場不是為別的,是為了接引眾生。大乘法裡頭常說「先以欲勾牽,後令入佛智」,這個莊嚴道場是欲勾,用這種手段來接引眾生。這個手段是現在在商業裡面講的廣告、包裝,做得好,做宣傳工作,讓大家看到聽到生歡喜心,他就到佛門裡面來看看、來觀察;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生歡喜心,他就坐下來學習了。

      由此可知,形象對於接引初機是多麼重要!這一點我們不能疏忽。自己修行成就之後,作菩薩了,菩薩要接引初機,要以佛的形象出現,還要特別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,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。告訴你,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果報,是福德的果報,果必有因。那我們要問,菩薩在無量劫當中修行,具不具足這個福德?答案是肯定的,當然具足。當然具足,何必還要修?表演給眾生看的,勸導眾生你要好的果報,你一定要修善因,種善因才能得善果。而實際上諸佛菩薩善因善果都已經圓滿,由此可知,他百劫修相好是示現、是表演,做給我們看的。我們要是依照這個樣子來修學,果報確實能得到,一點都不假。

      從這些地方證實,佛講宇宙人生的真相,這個真相是「唯心所現」,真相是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是永恆的,都是生滅法,而且告訴你真相,它是剎那生滅,永恆不斷。我們今天這個身體、身相現前,這個身相怎麼來的?緣聚則生,就現相,緣散之後,相就沒有,這是一般人看的粗相。譬如我們這個經本,這經本是一本書,緣聚的時候這本書生了、現前了。這麼多紙張把它釘在一起,這一本書成立,我們叫它一本書,書生了。緣散則滅,我們把這本書一張紙一張紙拆下來,書沒有了,這本書的相不在了,紙的相又現前了,書變成很多紙張。世出世間所有的現象就是這麼生起的,佛叫「緣生法」,因緣生法。你要真正體會到這一切法是緣生的,我們這個身體是緣生的,四大五蘊合起來這個身相現前,四大五蘊要是散開,這身相就沒有了,身相滅了。

      身相滅了,四大五蘊沒有滅。就好像我們剛才用這本書做比喻,這本書是許多紙張聚集起來,我們把它裝釘起來,這是一本書,你看到這本書,書本出現了;我們把書拆掉的時候,就變成一張一張紙了,書的相沒有了。書是緣生緣滅,書滅了緣沒有滅,紙張沒有滅,紙張在。如果你從這個地方細心觀察,一下體會得明白了,恍然大悟,然後告訴你真相,「緣聚不生,緣散不滅」。「緣聚則生,緣散則滅」,這是看假相;「緣聚不生,緣散不滅」,這是看事實真相。真相明白了,我們人有死嗎?沒有!我們緣散了,散了的時候我們這個物質的色身不滅,現在科學家證實了物質不滅,它轉變;精神不滅,精神是我們一般中國人講的靈魂,它又去投胎了,它去轉世了。轉世一點都不希奇,你們聽到西藏很多活佛轉世,其實哪個人不轉世?哪有不轉世的?

      轉世到底轉到哪裡去?心地清淨的人不受污染,他自己知道轉到哪裡去;心地迷惑的人,他隨著自己業力去轉,不曉得轉到哪裡去。但是苦樂憂喜捨的受,他不能避免,這是六道凡夫。如果修行真有功夫,心地清淨不染,見思煩惱斷了,他轉世就轉到四聖法界去了,不在人間。證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的果位,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他沒有了,他是永遠斷掉了。在六道裡面色界天這五種受還是有,很輕微!那是他的甚深禪定伏住煩惱,沒有斷,四禪四空天沒有斷,伏住。到四空天是完全伏住了,實際上就好像是真的斷掉了。但是四空天的壽命是靠禪定,非想非非想處天定功是八萬大劫,八萬大劫到了,他這個定功會失掉,失掉的時候苦樂憂喜捨的煩惱又現前,是這麼一回事情。所以他不是究竟,他那個叫「捨受」,不是真正的禪定。到阿羅漢所證得的,《楞嚴經》上稱之為「九次第定」,這行!為什麼?苦樂憂喜捨永遠不會現前,他見思煩惱斷了。

      因此無論是自身的形象、道場形象,我們今天講硬體建設,要清淨莊嚴。我們道場形象好,裡面住眾四眾同學人人形象好,這是「諸佛如來法如是」。『廣大眾會遍十方』,這種實質、形象表裡一如,這就是修行的功夫,這就是修行的功德,這是真正莊嚴道場,這是真正莊嚴三寶,十方世界的眾生都能夠感受得到。『普現神通不可議』,「普」這個字在佛經裡面就是平等的意思,沒有分別。不分國土,佛法講國土,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,不分剎土;不分族類,像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你看看多少族類?同生眾、異生眾,異生眾裡頭有天眾、龍眾、阿修羅眾,我們現在讀的這一段雜神眾,一共又有十九類,不分族類。現在我們是不分宗教、不分文化、不分語言,平等對待,這叫普。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示現,普示現!這裡面決定沒有偏愛,我喜歡這個地區,錯了;我喜歡這個人也錯了,我喜歡這一樁事也錯了,為什麼?喜歡是煩惱,不是智慧。智慧的顯現是什麼?隨緣,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,感應道交,這個叫示現。

      即使是示現,有沒有起心動念?跟諸位說沒有。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的時候,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,講經三百餘會,說法四十九年,他示現的是八十歲滅度。這八十年的過程當中,有沒有起心動念?跟諸位說,沒有!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。為我們示現形象,佛在經上講得很多,「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」,作是示現,無作就是不示現,示現跟不示現是一不是二。從眾生「感」這一方面看到佛「應」,佛示現了;眾生只看到外表,只看到假相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他看到假相,真相沒有看到,這個道理很深。

      什麼人能看到真相?法身菩薩,法身菩薩心地清淨,智慧現前,他看到真相。九法界眾生都看不到真相,為什麼?九法界眾生無明沒破,沒有見到真性,沒有證得法身,他見不到。四聖法界都見不到,何況我們凡夫!我們只是在大乘經裡頭聽說而已。但是從許多原理原則我們來仔細觀察,佛講的這個話是真的,理沒有問題,事當然可能,理事不二!如果在這個地方能夠稍稍有一點體會,那對我們修學就有很大的幫助,至少我們不會迷失方向,不會對大乘經生起疑惑,歡喜信受奉行。我們樂意向佛菩薩學習,雖然學得不像,只要真學,總靠一點邊,那個利益就無有窮盡。學習的方法就是形象跟實質兩者兼顧,自行化他,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。這裡面最重要的是觀機,不但說法要應機,示現也要應機。

      現在這個社會,眾生最嚴重的病就是貪、瞋、痴三毒煩惱,真的是達到了頂峰。貪而無厭,為了貪瞋痴不擇手段,這個太可怕了!所以感得的果報是世界末日,是無間地獄,不是餓鬼道。舉世之人造極重罪業,這還得了!菩薩在這個世間,最重要的示現是什麼?無貪,要示現一絲毫的貪心都沒有;要示現大布施,讓一切眾生看到聽到肯回頭,讓一切眾生真正相信佛所講的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什麼道理?眾生不是貪財嗎?佛說財從布施來的。我們試試看,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來修布施,看看我們財富會不會增長?果然那個財富源源不斷而來,這就證明佛講的話沒錯。世間人還要貪什麼財?

      希求財富不要用不正當的手段,用不正當的手段是造罪業;用正當的手段是歡喜布施供養。我財源源源不斷而來,我們來證實佛所說的話。法布施增長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增長健康長壽,我們真幹!世間許許多多學佛的同修,佛經上這些話讀得很多、聽得耳熟,為什麼不肯幹?沒有信心,「我要真的這樣做了,把我的錢統統都捨掉了,那明天我吃飯誰來管我?」對於大乘經教佛所講的教誨,疑慮重重!他不是沒有聽見,他不是聽不懂,他懷疑,不敢接受,不敢嘗試。於是裹足不前,佛法裡面殊勝的功德利益他得不到;表面上學佛,內裡面還是被煩惱所轉。財從哪裡來?不貪。「不貪怎麼會來?」還是起貪心,還是要騙人,不騙人怎麼會發財?觀察觀察這個世間發大財的人,好像他們的手段都是不正當的,想的、做的無非是損人利己,於是損人利己之道大行於世,世間許許多多人都在學習。佛菩薩聖賢的大道沒有人過問了,聽起來「說得是很好,這是理論,這不是事實,不是真的!」

      我們佛弟子,有義務、有使命把佛陀講的話,讓它字字句句都兌現,這是救世之道,這樣才真正能夠挽救劫運。我們要做,要認真努力做,要趕快去做,遲了就來不及。世間人好吃、貪吃,吃的是眾生肉;看到我們素食的人,他們批評我們素食沒有營養,對我們的健康有妨害。我們要怎樣跟他說明?最好的說明,我們這個身體的形象,形象很重要,你是肉食,我是素食,我們兩個比一比,我不但不輸給你,比你超勝很多。這是說什麼?素食是有道理的,素食對於健康長壽是有好處的。他要是看清楚、看明白,真正體會得了,他要希望健康長壽,採取這個方法你就能得到。

      素食的人也確實有很多不健康的,原因在哪裡?原因在心不清淨、煩惱多。諺語說得好:「憂能使人老」,憂慮能使人老化;這句話裡頭還有很深的意思,憂慮會給你帶來疾病。所以佛陀教導我們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既然是虛妄,你還有什麼好憂慮的?還有什麼好牽掛的?把一切憂慮、妄想、牽掛統統放下,身心自在,你的身心跟宇宙合而為一,這是最健康的;跟大自然合而為一。澳洲土著裡面就有一部分人他們做到了,確實是健康長壽;不但是健康長壽,而且生死自在,因為他心清淨,他沒有憂慮、沒有牽掛、沒有煩惱,所以他知道他過去生中從哪裡來,將來死後到哪裡去,他有這個能力。他到這個世間來遊戲神通,到這個世間來玩的,什麼時候想走,他說只要把身體各個器官的開關關住,兩分鐘就走了。他知道全身器官的開關在哪裡,他喜歡關的時候,立刻就把它關閉,兩分鐘就走了,不生病,生死自在。我們人身體的器官是不是有開關?真有開關,我們凡夫不知道,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想過這些事情;澳洲土著他們知道,他們很清楚,所以他們的心行很值得我們做參考。

      「普現神通不思議」,佛如是,菩薩如是,我們應當學習。『最勝華神悉明矚』,最勝華髻足行神他明瞭,他為什麼明瞭?他學到了,他做到了,所以他才明瞭。如果不認真學習、不完全落實,那就沒有辦法明瞭。落實在實質,就是心性上;落實在形式,就是色相上。第四首:

      【十方國土一切處,於中舉足若下足,悉能成就諸群生,此善見神心悟喜。】

      這是攝諸善見足行神,他教給我們「舉足發步,悉調伏無邊眾生」,我們從他讚頌裡面看到,這就是他自己修學的報告。『十方國土一切處』,這是講處所,說「一切處」當然就包括一切時,一切時一切處。『於中舉足若下足』,舉足下足也是表法,實際上說的是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。諸位要知道「一切處」是沒有邊際的,無論在什麼時候,無論在什麼處所,只要我們人身體在這個地方,也不論是白天晚上,也不論這個房間有人沒有人,沒有人的時候有鬼神。我們建築這個牆壁可以障礙凡夫,凡夫在外面看不到裡面,不能障礙鬼神。我們在攝影棚裡面做出隔音,牆外面聽不到我們的音聲,鬼神沒有障礙;隔音設備做得再好,也障礙不了祂的眼,也障礙不了祂的耳,這個事情我們要知道。兩年前,在中國東北有一位法師閉關,關房裡面山神進來了,八個山神出現在她關房裡面,門窗都沒有開,祂怎麼進來的?所以障礙不了鬼神。

      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,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都是要成就眾生,『悉能成就諸群生』,這句話說得好,這個「群生」是九法界眾生。我們的心正、我們的思想正、我們的行為端正,九法界眾生都歡喜讚歎,向你學習,你就能廣度眾生。如果你要是懈怠、放逸、懶散,這些天龍鬼神看見你,搖頭離去,善神遠離。佛在經上講「惡鬼屯門」,為什麼?你不善的心行感召來的是妖魔鬼怪。人常常跟妖魔鬼怪在一起,還會有好日子過嗎?所以你的思想,胡思亂想。這個胡思亂想,諸位要曉得,因是業障,自己的業障習氣很重;緣,就是這些惡鬼、不善的神靈,他們給你做增上緣,讓你頭腦不清楚,一天到晚迷迷糊糊,現出這種果報來。世間人對於這其中的道理,他不清楚,這是找高明的大夫都沒有法子,為什麼?大夫能治的是生理的病,這個諸位要曉得,你精神的病、業障的病,再高明的大夫都束手無策。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,要保持身心健康,要知道消業障,要知道遠離惡緣,自己有純淨的心、純淨的思想、健康的身體。攝諸善見足行神他懂得,他從這個法門證無上道,提出他自己修學供給我們做參考。現在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