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794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七九四卷)  2007/7/2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794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無方大用」第八段,明毛光照益三昧門,我們從二十三甘露光看起:

      【又放光名施甘露。此光開悟一切眾。令捨一切放逸行。具足修習諸功德。說有為法非安隱。無量苦惱悉充遍。恆樂稱揚寂滅樂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
      這是「四等」裡面最後的一段,捨光。要捨些什麼?實在說,達到究竟,有為無為統統都要放下。有為法放下了,無為法還沒有放下,那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還在,也就是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有為無為統統放下了,這才是究竟圓滿的果地。所以『此光開悟一切眾』,這個光就是大喜大捨的氛圍。佛在此地把這個氛圍說之為『施甘露』,布施甘露,這個意義很深。無比殊勝之法才稱甘露,用這個來形容大捨。下面一句就說得很具體,『令捨一切放逸行』,我們在前面一節將六祖大師在《壇經》裡給我們說的,邪惡以及一切不善的習氣,略略的說了一些,希望我們從這個地方能深深體會,舉一反三。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有成就,真正能得到一個結果,這是無比殊勝難得的一樁事,真正是像開經偈上所說的,百千萬劫難遭遇,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因緣,不容易遇到;遇到之後,如果是明白珍惜,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

      我們要問,怎樣才能真正「捨一切放逸行,具足修習諸功德」,怎麼樣才能做到?諸佛如來、祖師大德慈悲到極處,在在處處、時時刻刻教導我們,而是我們自己煩惱習氣太重,粗心大意,沒聽懂。什麼方法?就是這一句六字洪名,教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,這句名號具足修習諸功德,能捨一切放逸行。我們實在是太大意,沒有認真去做。念佛何以能捨一切放逸行?我們前面講的一切邪惡跟習氣統統能捨。這就是說,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境緣,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無論在什麼地方,你只要照顧這一句佛號,像禪宗裡面講,你照顧這一句話頭,把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,心裡面只有這句佛號。這句佛號要是真的念下去,是跟性德相應了,經教裡總說: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我們平常念佛怎麼樣?不相應。為什麼不相應?你對於這個法門沒有堅固的信願。為什麼沒有堅固的信願?你對於這個法門了解不夠透徹,所以你的信願生不起來。從什麼地方看信願生不起來?你夾雜,就是說一切放逸行你沒放下,這一切放逸行是夾雜。你的妄念太多,你的疑惑太多,你的憂慮太多,沒有把這樁事情當作一樁大事去辦。

      念佛的祕訣,大勢至菩薩親口傳給我們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我們六根攝不住就是放逸,六根怎麼攝不住?眼見色,放不下色相,為外面色相所干擾,這就是不能攝受;耳聽音聲,被外面音聲干擾,這一干擾就起貪瞋痴慢,就起喜怒哀樂,七情五欲就動了。七情五欲本來沒有,因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才生起這些東西來,這些東西全是假的!你把假的當真,在這裡面起分別執著;第六意識分別它,分別它好醜,分別它善惡,第七末那識執著,這一執著就造業了。所以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收不回來!

      都攝六根,這是叫你把六根從外面六境上收回來。這個事情怎麼收法?眼不要看了、耳不要聽了?眼不看、耳不聽,那你睡著之後不就六根都收攝了嗎?沒有。怎麼沒有?你還作夢,你在夢中又看又聽,又想又說,可見得從來沒有收攝過。真正收攝六根要智慧,般若智慧,般若智慧是什麼?知道五陰、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、四大全是假的。《金剛經》上一句話總說了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你要真的懂,真的了解,眼要不要見色?眼見色沒關係,儘管見,不為它所動。凡夫不知道,沒有智慧,著在相上;菩薩有智慧,見相就是見性,聞聲就是聞性,嗅香就是香性,這就是《楞嚴經》交光大師在註疏裡面所講的,捨識用根。識是什麼?識是第六意識,第六意識是分別,不分別了,不用第六意識。性是什麼?性是無所有,不可得,性是非有非無,知道這個色相是像幻燈片一樣,剎那生滅,他見到這個,見這個就是諸法實相,那就是見佛了。佛知佛見,一絲毫迷惑都沒有,知道這些現象是自性,法爾如是。

      如果就現象來說,阿賴耶識裡面含藏著習氣種子,它才起現行,這個現行是虛幻的相續相,能現所現都沒有自性。無性之性就是法性,你見到一切萬象,你見它無性,你就見到法性了。見到法性就是宗門所說的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所以我們講見性成佛,見性成佛是法身菩薩。換句話說,法身菩薩跟我們見色聞聲,就是六根對六塵境界所見不同,我們著了相,他不著相。他不著相,他就見性。性在哪裡?無有一法不是。這事難懂,我們還從比喻來說,古人講的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把金比作法性,把金器比作法相。譬如用黃金做一個手鐲,這個鐲是相,做一個項鍊,項鍊是相;凡夫是著了相,他有個金手鐲,有個金項鍊,他著了相。金在哪裡?他不知道,他只曉得手鐲,他只曉得項鍊,不知道黃金,金在哪裡不曉得。菩薩知道,手鐲也好,項鍊也好,全是金,除金之外,什麼也沒有。一樁事,兩種不同的看法。

      整個宇宙,實在講,連夏威夷土著他們祖上傳下來的教訓裡頭有這麼一條,他說:我們所居住的宇宙是我們思想的產物。那要問你:什麼是你的思想?整個宇宙森羅萬象、萬事萬物就是你自己的思想,為什麼?思想變現的,能變,在佛法裡不叫思想,叫法性。整個宇宙萬事萬物那是法相,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。性是能變能現,它是真的,永遠存在的;相是所現所變,剎那生滅的相續相,所以它不是真的。真正覺悟之後,你把念頭斷掉,外面相就沒有了。永嘉大師說得好,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什麼叫覺?念頭沒有了是覺。有念是迷,無念是覺,這個要知道。

      我們學佛,什麼叫功夫?念頭沒有了,叫功夫,這個事情很難;念頭少了是功夫,這個你就好懂。今年我的妄念比去年少,這就是功夫有進步,你放下的比去年多,就這麼回事情。沒有一樣是真的,為什麼不放下?天天讀誦大乘,天天研究經教,天天來講經說法,還是放不下。從這個地方就能夠體會到,煩惱習氣是多重,你迷惑的是多深;不能像釋迦牟尼佛那樣,也比不上六祖惠能,人家一下就放下了,那叫徹悟!我們聽了之後能放下一點點,小悟,好事。中下根性的人學佛就是這個辦法,每年放下一點,有進步,進步到每個月都能放下一點,每個星期都放下一點,好功夫!你能夠看到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不一樣,能做到這一點,那就可以說你這一生決定成就。

      每天都能夠放下一些的人,這是佛家講的上上根人,這不是普通人。如果我們學佛,今年妄想執著跟去年一樣,那就是一點進步都沒有。甚至今年比去年執著還要嚴重,你退步了,你沒有進,你退了。所以你遇到這個無比殊勝的法門,這句佛號你抓不住。為什麼抓不住?你的雜念太多,你常常斷掉。你看看佛祖教我們怎麼念佛?第一個不懷疑,第二個不夾雜,第三個不間斷。這個不間斷不是說口裡念佛不間斷,口念不念不要緊,心裡的佛不能間斷。我們口沒念,心裡佛也沒有了;口裡念,心裡佛好像也不在,怎麼會相應?相應是口念心裡頭有,那叫相應。口念心沒有,這就是古人講的「口念彌陀心散亂」,散亂跟此地講的放逸一個意思。這就是說口裡念阿彌陀佛,心裡沒有,心裡還在想別的東西;下面說「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不相應!

      口念彌陀,心裡真有佛,這是真有佛,那個佛也有等級不一樣,所以他念佛的功夫成就不相同!有人念佛生凡聖同居土,有人念佛生方便有餘土,有人念佛生實報莊嚴土,還有人生常寂光淨土,這就是你心裡面的佛不一樣。怎麼不一樣?我們學佛的同修一定是供養阿彌陀佛,供養佛像。我口念阿彌陀佛,心裡面有這個佛像,常常想在心裡,著相,行!生凡聖同居土。除念佛法門之外,在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要是著相,不能成就。所以這個著相叫帶業往生,是這個意思。這是我們凡夫都能成就的,雖然層次不高,這一生能往生無比的殊勝。蕅益大師說得好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我也知足了。這個話的意思很深很深,心裡真有佛。

      我們知道,通常講佛有法身佛、有報身佛、有應身佛、有化身佛。你能夠念佛的,《華嚴經》上講十種佛,十種佛是一尊佛,毘盧遮那佛的十種身,阿彌陀佛的十種身,你念法身,你念智身,生實報土;你念佛的願身,佛的大願四十八願,這個品位就高了;只念應化身,那就是執著這個相,剛才講別的法門不能成功,淨土法門能成功,我就想這個佛像。可是要明理,為什麼?幫助你放下,至少要放下幾分執著,執著不能完全放下,能放下幾分,幫助你往生。

      如果不明道理,堅固執著,一絲毫不能放下,執著念佛也不能往生,這個道理要懂!為什麼?那你來生到哪裡去?你來生就到佛像裡去了。木雕的佛像裡面會生蟲,我還見過,就在香港見過,木雕的佛像很大尊,跟人一樣高,老鼠在佛像裡面蓄窩,牠沒有離開佛像,牠就變成這樣情形,這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彩畫的佛像,它生蛀蟲。所以你雖執著,也要知道放下,要懂得所有一切現象都是自己自性變現出來的。相不能捨,相也不能執著,這就對了,完全正確,不能捨!每天我念佛的課誦完全照儀規去做,這就是不捨;雖做的時候,心地清淨,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一絲毫不執著,這對了。這是大乘菩薩法,能具足修學無量功德,具足修習諸功德,這無量功德!

      無量功德在哪裡顯現?在你生活當中,你穿衣吃飯,你工作,你待人接物,無一不是功德。功德是什麼?即相離相。我做的沒有一樣不如法,沒有一樣不跟戒律相應,跟戒律相應是事如法,跟經論相應是理如法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沒有一樣做得不好,沒有執著,更高明的沒有分別,再高明的沒有起心動念。沒起心動念,你是法身菩薩應世,法身菩薩再來的;你還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你已經到菩薩的階層。如果只做到一項,沒有執著,你是阿羅漢這一級,發願求生淨土是方便有餘土,不是凡聖同居土,這些理事統統要清楚。

      在事上,我們剛才說了,這些規矩,像我們現在所講的《弟子規》上的規矩,儒家的規矩好,非常之好,它跟性德相應,《儀禮》上所講的。《儀禮》,它在儒裡面就像是佛裡面的戒律;《周禮》,那是治國的法律,像現在所講的憲法;《禮記》,那是《周禮》跟《儀禮》的解說,說明。真正的戒律是在《儀禮》裡面,現在沒人學了。最近這二、三百年來,在學術上,一般讀書人著重在《禮記》。所以講四書五經,五經裡面有《禮記》,《儀禮》、《周禮》都沒有了,十三經才有。但是《儀禮》裡面重要的、必須要遵守的,在日常生活當中,還好《弟子規》就是的,《弟子規》屬於《儀禮》。

      基本的戒律,我們照做,很認真的去做,那是修習福德,你能照做是有福。我能照做又不執著,心地很清淨,用清淨心去照做,那恭喜你,你是功德。你看功德跟福德在事上講沒有兩樣,在用心上講就清楚明白,著相是福德,不著相是功德。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不著相、不分別是功德,分別執著是福德,這要清楚。所以此地,你看教菩薩具足修習諸功德,他們很了不起,他們樣樣事情都認真。你說既然是一切都不執著,何必還認真?他不認真就沒功德。那他還執著功德,他還想得什麼功德,那想修功德,他是不是有貪心?我們都要問。他沒有,他也沒有貪心。他為什麼要修諸功德?他是修給迷惑顛倒的人看的,學為人師、行為世範,他不是為自己。做出來是什麼?做出來就是教眾生,眾生迷惑顛倒,樣樣都做出最好的榜樣,是為人不是為自己。如果為自己,福德,來生得人天福報;為別人是功德,自己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,他出世了,超越了。

      所以你要曉得,佛菩薩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,具足修習諸功德,是給我們看的、是教我們的,叫身教!他早就成佛,尤其是圓滿了,釋迦牟尼佛早就圓滿成就了。這次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,三千年前來的,他在《梵網經》上說,這是第八千次。他來的次數太多了,每次來就像唱戲一樣,舞台表演。舞台表演不是給自己欣賞的,是給觀眾欣賞的,是教觀眾的,自己什麼都沒有。這個道理,我們要懂得,我們要學習,做種種示現給別人看!

      釋迦牟尼佛當年為什麼不建寺院?為什麼不建道場?為什麼天天在山林樹下?做這個樣子給我們看的。為什麼?真正修行人用這個方式,利益大!有大道場樣樣莊嚴,就有人起惡念,想控制,想佔有,這個道場造成這些心行不善的眾生他們將來墮三途,佛不忍心,所以什麼都不要。這個用意多麼善,我們要知道。所以後人要知道,縱然建設要簡陋,可以居住就行了,這種房子給人,人家都不要,這就對了。那麼在中國,這是個特殊情形,這是要知道的。中國的出家人是帝王禮請他們到中國來,帝王把這些出家人都當老師看待,中國人尊師重道,所以他們居住的環境跟皇宮一樣,是這麼個道理。我們不能不知道。對於道場的供養,世尊也給我們做了示現。你看祇樹給孤獨園,竹林精舍,這些都是大富長者、王宮大臣他們的別墅花園,禮請釋迦牟尼佛到這邊來講經教學,這些場地來供養他使用。佛是什麼態度?佛接受,佛不要所有權,房地產還是你們自己的,我只是借用而已。這都是教我們後人不要有財物,有財物就有累贅,有財物,心就不清淨。所以在中國,除這個寺院國家建立之外,也有修行人自己在山上建個茅蓬,這是正確的,茅蓬非常簡陋,自己建的。

      中國大陸的,我們從小就住茅蓬,也不是出家人,在鄉下的時候都住茅蓬,就是茅草屋。建築非常簡單,砍幾棵樹做幾根柱子,牆用土牆,每個人都會做。鄉下三五個人,兩天的時間就搭個小屋,你就可以住。我是從小就住這種茅屋,上面蓋的是茅草。這種茅蓬住起來真舒服,冬暖夏涼,那土牆很厚,能隔熱,能防寒,至少差不多都有一尺多厚,上面蓋茅草。通常這一間屋裡面可以隔三間,一邊是臥房,一邊是廚房,當中是個堂屋。堂屋裡面多半都是供祖宗牌位的,這是民間,因為那個時候我們不知道佛教,堂屋供祖先牌位。這種居住的環境好。現在這種茅屋很少,在從前農村裡面全都是的。現在確實物質生活水平提升,提升得太多了。在從前磚牆瓦屋,好像是蓋瓦的,那都是富有的人家、富貴人家,一般農民不可能的,哪有那麼好的房子住?大富人家,這地上是鋪磚的。我們茅蓬裡面,這地下什麼都沒有鋪,就是地上土地。所以你每天掃地一定有灰,掃出很多灰塵,它真的是土地。所以功德跟福德一定辨別得很清楚。真正能放下是功德,有一絲毫放不下全是福德。這不能不知道,也應當認真去學習。

      第二首偈,『說有為法非安隱,無量苦惱悉充遍』。這兩句話很重要!什麼叫有為法?《百法明門論》裡面,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為法。總的來說,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,這就是有為法。無為法,無為法是沒有生滅的現象。所以在一切物質現象裡面來看,什麼是無為法?虛空是無為法,虛空裡頭沒有生滅;但它不是真的無為,相似的無為。真的無為只有一個,叫真如無為,就是法性。法性是真的無為,它不是精神,它也不是物質,它沒有生滅,它永恆不變,能生萬法。法性,法性是自己,不是別人,明心見性就是見到這個性,見性,那就成佛了。我們見不了性是什麼?就是我們妄念太多,我們的心叫生滅心,就是念頭,前念滅了,後念就生,妄心。妄心在相續,它不斷;因為相續,才造成生死輪迴,如果它斷了,輪迴就沒有了。只要念頭接著不斷,就是輪迴的現象,輪迴的原理,輪迴的真正原因。有念就有輪迴,有念就有果報,有念就是有為法。無念行不行?無念還是有為法,為什麼?你還是有念,你有「無念」。有有念、有無念,所以統是有為法。那個有無念的人,是不是真有這個?有,修無想定的,他執著他無念,果報在哪裡?果報在第四禪,第四禪有一個天叫無想天,他無念,什麼都不想。實際上,他執著那個我無念,我什麼念頭都沒有了,生無想天,沒解決問題。所以無念的念頭也沒有,有念、無念統統都沒有,這才真能超越。

      有為法無量無邊,佛菩薩將它歸納為九十四類,這在教學裡面就好講了,這裡分的心法、心所法、色法、不相應行法,又分為這四大類。這四大類都是有為的,另外有六法是無為的。無為裡頭你記住,真的無為只有一個,其他叫相似無為,為什麼?因為它沒有生滅的現象,像虛空一樣。虛空沒有生滅,三千年虛空是這樣的,三千年之後虛空還是這樣,只有它不變,其他統統都變了,沒有一樣不變,所以虛空列入無為。

      心法,佛說了八個,阿賴耶、末那、意識、前五識,這是心法。八識它的根、它的源頭就是阿賴耶,阿賴耶從哪裡來的?佛在經上說得很多,所謂是一念不覺,就叫阿賴耶。阿賴耶裡面有三細相,第一個「業相」,業相是什麼?業相是動。要知道法性不動,智慧不動,它是定的、是靜的,所以後面第三句講『恆樂稱揚寂滅樂』。法性是寂滅的,是如如不動的,我們心一動了,這個動就是有為。所以動叫業相,業是什麼?造業。這是極其輕微的業,可是這個業裡頭,它馬上就產生「能見相」跟「境界相」。能見相是什麼?就是我們今天講精神,境界相是物質。所以精神跟物質從哪裡來的?業相變現出來的。精神也叫做轉相。阿賴耶的三細相,這三個相出現速度太快,確實它有先後次第,但是速度太快,我們所謂是億億億分之一秒它就完成了。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!從三細相再演變,變六粗相。所以宇宙從哪裡來的?一切法從心想生。這個夏威夷的土著很了不起,他們沒學佛,他說整個宇宙是你的思想,不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嗎?一個意思!很了不起。他沒有佛法講得那麼透徹,他說的一點都不錯。他今天看到世界上這樣的混亂,亂到叫居住在地球上人已經無法忍受了。所以大聲疾呼,這個宇宙是自己創造的,自己念頭創造的,念頭不善,災難就太多了;如果念頭都善,災難都沒有。他說這是救世的,幫助我們真正來拯救地球。一般人講地球病了,這是真的。

      地球怎麼病的?人的念頭與性德完全相違背。我們中國老祖宗講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現在是什麼?現在不善。佛說人性本淨,清淨;現在人不清淨,完全相違背。所以地球上的天災人禍頻繁,而且愈演愈嚴重,為什麼?現在大家相信科學。科學總是從物理、從數據來判斷。地球為什麼變暖?我們燃燒這些燃料、能源,排出來的廢氣,造成溫室效應,改變地球的正常氣溫,他從這上來說,說得也滿有道理。用佛法講,科學從緣上講,因他不知道,佛家講因緣果。科學只能從緣,不知道因,因是什麼?因是人心,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。如果人心與性德相應,與本善相應、本淨相應,我們的身生理正常,生理正常就是沒有病了,外面環境正常了,天災人禍沒有!這從因上講的。科學不相信這些。不過夏威夷這個土著,他們祖宗傳下來古老的方法,解決問題的方法,他們一直在用,用得很有效,讓這些科學家感到驚奇,不可思議。他在聯合國也表演幾次,很成功,現在引起科學家的注意,好事情!

      心心所,心所是什麼?心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「心理作用」。這個心理作用就有善、有惡、有不善不惡,這三種。不善不惡好,跟性相應。善惡,自性裡頭沒有善惡,法性裡面沒有善惡,法性沒有善惡就是善惡二邊都沒有,這個與自性相應。所以佛菩薩講純淨,什麼叫純淨?染淨二邊都沒有叫純淨;什麼叫純善?善惡二邊都沒有叫純善,是這個意思。這真正是自性性德。所以有善就感善的果報,有惡就有惡的報應,跟世間人講這個,他好懂;講非善非惡,他不懂。所以教初學,佛教初學,菩薩教初學,祖師大德教初學,都叫我們「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」,從這裡下手,慢慢再提升,一下提升提不上去,不是那個根性,所以一步一步來,先叫他斷惡,叫他修善。諸位想想看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,就是這一類的課程,往上再提並沒有把這個課程捨掉,而是什麼?斷惡不執著斷惡的念頭,修善不執著修善的念頭,所謂三輪體空。事上還是斷惡修善,心裡面一塵不染,那就向上提升。不是說一塵不染,弟子規也不要做了,十善業也不要了,不是這樣,那就錯了,全錯了!那個跟法性性德又完全相違背了。

      我們看大自然的現象,無論是動物、植物,你細心觀察,春生夏長秋收冬藏,這是自然在那裡變化、在運作,它有沒有分別?沒有。它有沒有執著?也沒有。它有沒有起心動念?它也沒有。絕對不能說,它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那好,春天也不要生了,夏天也不要長了,自性不是這樣的,那就變成什麼?變成邪見,叫斷見,就是一切都否定了,這是錯誤的。執著這個東西一切都是有的,叫常見,也是錯誤的。為什麼會有這個?這就是佛法講的因緣生法,法爾如是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要跟性德相應。雖跟性德相應,也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,但是心地清淨一塵不染,那就完全正確,那才叫真正的純淨純善。

      純淨是講心地,純善是什麼?是講你外面現的相。相上純善,性上純淨,這是教我們。我們為自己要不要修相好?要,為什麼?釋迦牟尼佛講過,菩薩成佛,你看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相好,他有沒有著相?布施,實際上你要懂得,修相好是為眾生,眾生喜歡相好,貪戀相好,用這個。所以大乘教裡面講,先以利欲勾他,後令入佛智。如果佛菩薩的相長得像醜八怪一樣,人家一看遠遠就跑掉了,不願意親近你。所以相好是攝受眾生、接引眾生的一種方便。需要,用這個可以能教很多很多眾生,特別是初機的,初入門的,不是為自己,沒有一樣不是為眾生。自己怎麼樣?自己是作而無作、無作而作,修而無修、無修而修。真幹,幹得很勤奮,讓大家看到都來學。這裡頭的密義太深,學佛總得要相當長的時間,慢慢你才能夠體會。

      如果是有為的心,有為的心就是你有妄想分別執著,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有無量苦惱。寂滅樂的時候,就是無為法,無為法稱性。細心去體會,那個示現最清楚、最明瞭的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法在哪裡?在他面孔上,在他微笑當中,在他身體上,在他動作上,在他生活上,在他工作上,在他待人接物上,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他都表現出來了。真正會看的人,什麼人真正會看?沒有念頭的人,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的人,一看全就明白了。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一念當中他完全通達了,這講時間,大乘教裡面講「念劫圓融」,念是一念,劫是無量劫,無量劫可以變成一念,一念可以變成無量劫,念劫圓融,是一不是二。我們帶著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妄心,那就是無量劫,好長好長!如果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一念就完成了。這事是真的嗎?學東西哪有那麼麻煩,真的。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到外面去求學十二年,那是長時間!菩提樹下打坐入定,一念,那一念超過十二年。那一念當中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智慧德相,他全都得到了。那一念是什麼?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,徹底放下了,就那一念。

      你要是不相信,你回頭看看中國的惠能大師,他就是一念放下了,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教德相,他也統統具足了。他沒念過書,不認識字,所以這是緣,你看還是要因緣,你把經念給他聽,他就明白了,他就給你講得頭頭是道;你要不念給他聽,他不知道。般若無知,他不知道,你念給他聽,無所不知。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。他只要見到,只要聽到,只要接觸到,無所不知!他不聽、不見、不接觸,他無知。為什麼?他沒有起心動念。別人念經給他聽的時候,這是感,眾生有感,他聽了之後,自然就有應,應到什麼程度?跟你自己現前程度恰好相等,為什麼?他無心應,他不是有心。有心不能應,無心才能應。你是法身菩薩的根性,他應你是法身;你是小乘根性,他應你的是小乘;你是人天根性,他應你的是人天。實在講,就像我們照鏡子一樣,一定跟你示現的完全一樣,不會加一點,不會少一點。無心,我們照鏡子就是現前這個像,不會現出來的像比你的像更美一點,沒有,或者比你更差一點,也沒有,一定跟你完全是一樣的,那是應。

      所以我們自己不斷提升自己,那個應就很殊勝。怎麼提升?放下是真的提升!古大德有一句話說:放下真的是向前。這個話說得有道理,你不放下,你永遠沒有進步。你看我要往前走,一定把後面這一步放下,才走到前面;你放不下,你就走不到前面。上樓,你不放下第一層,你上不了第二層;不放下第二層,你上不了第三層。放下原來是向前!佛菩薩、祖師大德講得這麼清楚,幾個人真的聽懂、真的搞明白?真聽懂、真明白了,沒有一個不願意放下。為什麼?念念當中都希望提升自己的靈性,提升自己的智慧,提升自己的德行,乃至於提升自己的福報!不放下不能提升。不放下,你命裡有的就止於這個境界,不能提升,放下就升。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,無論是在精神上、在物質上都沒有例外。

      世尊當年在世不要道場,放下了,你看他老人家滅度之後,現在全世界建了多少道場供養他!你細心去想想,這些道場從哪裡來?放下來的。當年在世他要是執著,後人就沒有這個,誰紀念他?後人給他蓋這麼多,他要不要住?不要,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,與他毫不相干。他留下那些教法,當年這些種種示現,我們後人應當細心去體會,認真的學習,我們也能跟他一樣。所以這裡面最重要的信心,真的是《華嚴》大論裡面都講,「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。信什麼?信自性,那叫真的信,不是信外面。

      六祖惠能大師講的二十個字,信自性,是自己的自性。自己的自性跟一切諸佛的自性、跟一切眾生的自性是一個性。自性「本自清淨」,這句話裡頭告訴我們,從來你就沒有染污。如果你真的相信,你是清淨沒有染污的,你的相貌自然就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,為什麼?相隨心轉。你的身體決定沒有絲毫毛病,金剛不壞身,自然是這樣的。我們今天要健康、要長壽,健康長壽從哪裡得來?真的,清淨心裡面具足的。第二句他說「本不生滅」,沒有生死,這就是大小乘教裡面所講的大般涅槃。大般涅槃是印度話,意思就是不生不滅,每個人都是不生不滅。你現在有沒有生滅?沒有。現前生滅是這個色相、色身,色身不是自己,色身是自己錯誤思想變現出來的幻相。實際上,這個幻相也沒有生滅,在這個幻相裡頭找生滅找不到,是你看錯了,誤會了。性不生不滅,相哪裡會生滅?

      第三個「本自具足」,不要向外求了。自性裡面一切具足,智慧具足,道德具足,能力具足,福報具足,沒有一樣不具足,樣樣具足,像什麼樣子?像《華嚴經》上講的華藏世界,像往生經裡面講的極樂世界。諸位要曉得,華藏、極樂是你心想生,那是什麼心想?清淨心,就是純淨純善的心。純淨純善的心自然就現純淨純善的境界,不需要想的,自然就現了。同樣道理,善心現善境界,三善道;惡心現三惡道,現惡境界。現在的人心貪瞋痴慢疑,是這個心。貪瞋痴慢疑現的是什麼樣的境界?是三惡道的境界。現在三惡道,不要到三惡道去看,我們這個世間就是,已經現出來了。這些理事不能不懂,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所以你說心有善有惡,這都是有為,你說多苦!三惡道苦,我們現在已經受到了,天災人禍,災難頻繁。三善道也苦,三善道,天道,欲界天苦,我們能想像得到,色界天有壞苦,無色界天有行苦。《法華經》上佛告訴我們「三界統苦」,我們看起來好像是有輕重差別,但是在他們那個境界裡,那個受苦的感覺,實在講沒有兩樣。這些道理我們細心冷靜去思惟體會能覺察到幾分。所以講到這感受,你要是了解事實狀況,你也不再想生天了,為什麼?還是苦。你也自然會想到超越六道,這才是一個正確的思惟,為什麼?六道都苦。苦日子,過去世、生生世世受的苦不談,只談這一生。所以在這一生當中,貧窮的人容易體會,富貴的人不容易體會。這就是經上常說的「富貴學道難」,他沒有受過苦,你跟他講三界統苦,他沒有辦法體會;除非一個大災難出現了,他才知道真苦。他到哪一天沒東西吃了,他曉得飢餓苦;什麼時候他沒有衣服穿了,他知道凍的苦,必須到他失掉的時候,他才知道苦。

      現前一般貧窮的人家,他不覺悟,怨天尤人,為什麼自己生的這麼苦?為什麼他們富有?要想辦法去鬧革命,去奪取他,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。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真正懂得因果報應,那個人富貴是他前生修善積德的果報;我沒有修善積德,我今天受這個果報,各人修各人得。你要是想奪取別人的,那造的罪業更重,不但你奪到的這個東西,你享受不到,你來生會更苦。為什麼?這種因果報應,現在外國人知道,欠命的要還命,欠債的要還錢,不但要還,還得要加利息。你說這個事情麻不麻煩?夠了,誰還願意過這種生活,負債過日子?沒有人願意過這個生活。尤其是東方人,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,再辛苦都不要負債,你心裡踏實,貧窮有貧窮的樂趣,生活過得快樂,不羨慕,不怨天,不尤人。西方文化跟中國不相同,他們要是遇到這個災難會怨天尤人。中國人懂得三世,那麼你想法、看法就看得長遠;不知道三世因果,認為人只有這一生,沒有來世,眼光很短,看東西看得很淺,那造業就重了。

      所以解決現代社會問題,最重要的聖賢的教育,要把聖賢教育講透徹、講清楚、講明白,不是一樁容易事情。要怎樣才能夠講得好?自己必須契入聖賢境界,你才能做到,不入境界做不到!怎麼入境界?如果從因上講,大家平等,人人具足。因是什麼?佛說的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這是因;我們的老祖宗說「人性本善」,這都是因。聖賢教育,佛菩薩應化世間沒有別的,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目的,幫助一切眾生回歸自性,就這一樁事情,再沒有第二個念頭,幫助你回歸自性。回歸自性,一切圓滿了,我們學佛明白這個道理。我們學佛的目的是反璞歸真,回歸自性,這就對了!不是搞名聞利養,不是貪圖享受,也不必要修什麼苦行。

      佛是不贊成修無益的苦行,就是沒有利益、沒有好處的苦行,佛不贊成。佛菩薩有修種種苦行的,那是做種種示現,幫助人、成就人的一種好榜樣。那個榜樣目的在哪裡?就示現什麼?離欲,儒家講的格物,做出來給你看,佛法裡面講的破執著,做給你看,不執著。你看到之後,你才會生起信心,你才會發心去學習、去模仿;你沒有見到,跟你講不容易接受。所以佛法對經教上教後學、教菩薩,叫三轉法輪,這是教學的三種方式。對上上根人簡單,指示就行了,他就覺悟、就明白了。他一示現那樣子,你一看就開悟了,上上根人。對上、中根人?勸轉,示他還沒有辦法體會到,要勸導。下根人,勸他也不聽,他也不願意接受,做實驗,做出來給他看,他明白,你能做得到,我也能做到,這下根人。

      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間,下根人多,你不做實驗怎麼行?要拯救今天的世界,就是要做實驗。實驗頭一個,我自己要做好,我自己能夠做別人的好樣子。忍辱,你看我能忍,你能不能忍?做出來!真誠恭敬,就是我們現在講的,我們對人要學習謙虛,要學習卑下,從我自己做起,我做給你看。對別人要尊敬,我們常講現在最基本的,現前需要學習的,謙虛,尊重別人、敬愛別人、關懷別人、照顧別人、幫助別人,我真做到!《弟子規》是細節,這五條是綱領。我從我自己做到給你看,自己做到了,儒家講的身修,修身的功夫做好了,齊家,你影響你的家人,你一家都好。你的家好,你會影響你的鄰居,這一家人多好!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婦和睦,對待外人有禮貌,有誠意、有誠信,誰不羨慕?一切都要從自己本身做起,影響你的親朋好友,樂意教化別人,你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。

      佛菩薩加持,給你很多的機會,讓你擴大教學的效果,這是機會。機會來得有早有晚,為什麼有早有晚?眾生的機緣什麼時候成熟有一定,他不成熟,不能教他。不能教他的時候,怎麼辦?提升自己。所謂是「退則獨善其身」,沒有緣分,退一步,獨善其身;有緣分,進一步「兼善天下」。兼善天下就是佛門講的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這個願念念不忘,有機會就幹,沒有機會就提升自己。「法門無量誓願學,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沒有機會的時候,幹這兩樣;有機會的時候,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。

      一切示現當中,要示現有為苦惱,要示現寂滅常樂,要示現這個。在在處處做這個示現,對自己真的提升靈性,對別人有大利益,給人看。真放下,徹底放下,放下得大自在。這是成就大捨,大喜大捨,成就這種的影響,這個氛圍。此地講的毛光照益,用現在話講就是影響,我們做自然產生影響,這叫毛光照益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「四等」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