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969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九六九卷)  2008/5/14  華嚴講堂  檔名:12-017-1969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」,經文第三大段偈讚分,第四小段北方功德慧菩薩。偈頌從第六首看起:

      【若得見於佛。其心無所取。此人則能見。如佛所知法。若見佛真法。則名大智者。斯人有淨眼。能觀察世間。無見即是見。能見一切法。於法若有見。此則無所見。】

      這是四首「示其真覺中」,後面的三首。第六首清涼大師註解說得好,「教其真見,謂見佛無取,即是見如,如即佛所知也」。這個如是真如,真如也是個名相,執著名相就見不到真如。但是真如只能夠用心去體會,不能想像,一想像真如就沒有了。所以這首偈教我們怎樣見到真,真是什麼?真是自性,真是法性。所以偈子一開頭,『若得見於佛』,你真的見佛了。見佛是什麼樣子?『其心無所取』,取這個字裡面,包括了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妄想是起心動念,是取的根,分別是取的意念,執著那是行動,一定要據為己有,我們現在講的控制、佔有,那就造業。所以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無數次,我們要能體會到這是佛的苦口婆心,在那裡勸導我們,在那裡提醒我們,慈悲到極處,幫助我們永遠脫離輪迴。為什麼?你輪迴在六道裡頭,第一個因就是執著。不執著,六道就沒有了,六道沒有了,輪迴當然沒有,你就解脫了。根本的第一個因素,我們凡夫不知道,天人也不知道,小乘知道。所以小乘對一切法他能隨緣,真正做到隨緣不攀緣,隨緣什麼都好,自己絕對沒有意思,就是沒有分別執著,叫隨緣;有分別執著,你沒有做到隨緣,你還是在攀緣。做好事,主持正法是好事,做好事沒有私心,他有執著、他有分別,他不為自己,他能為一切眾生,弘護正法是好事,果報是人天福報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這樁事情六祖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上說得好,他說「此事福不能救」,此事是什麼?了生死出三界永脫輪迴這樁事情。這樁事情福報再大,你做到大梵天王、摩醯首羅天王,你都出不了六道輪迴,為什麼?他有分別、他有執著。

      所以我們勸勉同學們,從放下自私自利開始,沒入門,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聞利養、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、放下貪瞋痴慢是剛剛入門。剛剛入門還未必能入進去,真的是到門口,這功夫到門口了。那真的入進去?入進去把身見放下了,不再執著身是我。身真的不是我,人我破了,法我也破了,法我是什麼?宇宙之間所有現象沒有自性,也不存在。這一切諸法你看破了,法我沒有了,人法二無我,只要這個見破掉之後,其他迎刃而解,全破了,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很容易就隨著破了。所以一切錯誤的見解,就是對這兩種執著造成,認定身是我,認定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現象是真的、是存在的,這錯了。錯在哪裡?諸位如果常常能把彌勒菩薩這段教誨,時時刻刻能提起做為觀照,你用這個方法來看一切法,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生滅,哪裡有我?哪裡有法?你真正體會到這個事實真相,才知道佛法所講的「萬法皆空」,這是事實真相。不但你執著錯了,你分別也錯了,起心動念也錯了。可是我們這個錯不是錯了一天,不是錯了一輩子,我們從無量劫以來就一直錯到現在。錯的時間太久,錯的印象太深,拔都拔不掉,這是我們當前的問題。

      上上根人他聽到佛的教誨,能夠立刻放下。說實在話,人有沒有上中下三根?沒有,哪有什麼上中下三根!所謂上根是過去生中,生生世世對大乘佛法薰習的時間久,他一接觸他就明瞭,容易放下。中根,那他過去生中修行,遇到佛法的時間、修行的功夫,比不上上面那個人,差一點。下根就是再差一點,總而言之,差到什麼程度?他聽到生歡喜心,他能相信,也能聽得懂,這下根。下根怎樣?放不下,分別執著都放不下。如果說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還是放不下,那是下下根。從下下根培養到上上根,要多少時間?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無量劫。這個話也是真的,也不是假的,並不是真的是無量劫,也不是假的無量劫。這話怎麼說?因為你在六道輪迴,你不見得生生世世得人身,你不見得得人身生生世世能聞佛法,所以這個時間就拖長了。如果是生生世世得人身,生生世世都得聞佛法,那我相信有十世,頂多二十世,你就變成上上根人。所以這裡頭講的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這個機會一失去,下一次再遇到不知道哪一生哪一劫,所以佛說無量劫。我們要聽得懂他的話,無量劫不是真的,也不是假的。如果沒有機會得人身,得人身沒有機會聞佛法,就空過了。事實上得人身不容易,聞佛法更難,那我們要怎麼爭取法?爭取我們縱然是不能往生,來生還得人身,來生還聞佛法,那要怎麼做法?佛教給我們修三種布施,那就是妙法。你施財你有福報,你施法你跟佛有緣,你施無畏得健康長壽。這是教給我們妙法,得人身聞佛法的方法,我們真的能夠體會得到,就真幹!

      一定要知道人生苦短。我們生在人道減劫這個階段,佛告訴我們,人的壽命,最長的時候八萬四千歲,人的壽命那麼長,最短的時候十歲。這個增減,所謂增的時候,一百年,我們現在是往下降,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的時候,人的壽命就是平均壽命一百歲。一百年減一歲,那照外國人的算法!釋迦牟尼佛過世到現在二千五百年了,那就減掉二十五歲,現在人平均壽命是七十五歲。一百年減一歲,減到十歲,那個時候人最可憐,最苦,壽命只有十歲。十歲是最低,從十歲再開始,再往上升,一百年加一歲,加到八萬四千歲,從八萬四千歲再減到十歲,這個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。我們現在處在減劫當中,所以災難多,業障重,這個世間冤親債主多,佛菩薩少。不是佛菩薩不來,佛菩薩來了,眾生造的業更重,為什麼?毀謗聖賢。可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,善巧方便他還是來,來怎麼樣?來示現的是我們普通的凡夫,你看不出來,你也瞧不起。你看他好像常常他也做錯事,他也說錯話,其實那真的是菩薩,你沒有慧眼你見不到。這就是示現在世間裝糊塗,他不是真糊塗,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。這就是諸佛菩薩無處不現身,無時不現身,眾生愈是有苦難的時候,來的頻率就愈多。現在這個道理我們也能體會得到,人心本善,這是本覺本善,自自然然的感應。這種感應裡面,確實也沒有分別執著,也沒有起心動念,自然的,佛經裡面講「法爾如是」,一切法它本來就是這樣的。感應,我們前面也學了不少,有顯感顯應,顯感冥應,冥感顯應,冥感冥應四種不同。感應是時時刻刻不間斷的,現在講波動,波動是感應,粗的波動我們能感覺。微細的波動我們沒有法子感覺,那要心很細,心很定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八地菩薩,接近究竟圓滿的佛果,他的心清淨,所以他能看得到那種極微細的波動,就是一彈指裡有三百二十兆的波動,他能感覺到,非常微細,七地以前都感受不到。

      佛教導我們,我們要記住,「心無所取」,對一切法都不能有執著。小乘裡面所修的,辟支佛所修的十二因緣,十二因緣裡面,佛教人放下愛、取、有,他就超越輪迴。有佛出世他叫緣覺,沒有佛出世他叫獨覺,獨覺比緣覺聰明,緣覺有佛指導他,獨覺沒有人指導他他能開悟。真正學佛,就要學「其心無所取」,我們在這邊學《華嚴經》也要「其心無所取」。如果你取相,《華嚴》釋迦牟尼佛所講的,是釋迦牟尼佛的《華嚴》。如果你無所取,你聽佛講《華嚴》,你看《華嚴經》,豁然大悟,入這個境界,那是你自己自性裡面的《華嚴》現出來,要無所取你才能見得到,你才能入這個境界。你所悟的《大方廣佛華嚴》跟釋迦牟尼佛悟的完全相同,所以你展開經卷就非常親切,自己的境界。這個關鍵、樞紐,就在這一句話要「其心無所取」,你才能得到。這個取要記住,心無所取,不是事上,事上取不取不相干,要心上無所取才行。事上無所取,心裡還老念著,這不行。大小乘,小乘是論事不論心,他淺,功夫淺,大乘是論心不論事。譬如偷盜,小乘人看到人家財物,想去偷他的,但是沒有,不犯戒,他戒算是清淨的。一定是真的把人家財物偷來了,那才叫犯戒,犯了盜戒。這跟現在法律上判刑的,一定要有物證,證明你有罪;沒有物證,這個沒有罪,這小乘,所以小乘戒好持。大乘戒難了,大乘論心不論事,我想偷他的,只動個念頭,並沒有這個事,已經破戒了;你說殺生,動個念頭想殺他,你就破戒了。小乘人,我恨他,我想殺他,但是我沒有行動,這是不破戒的,小乘戒好持,大乘戒難持。《華嚴》是屬於大乘,所以給你講論心不論事,心清淨,言行一定清淨;心不清淨,言行就不清淨,這非常重要。

      所以我們常常記住,對人、對事、對法我們盡心盡力去做,這裡面沒有自私、沒有私心,沒有私心並不是說你沒有執著、並不是說沒有分別,沒有為名利,沒有為自己的好處,常常想著正法久住,幫助一切眾生,福慧雙修,這是好事情。如果分別執著沒放下,人天福報,是福德;如果執著放下了,那就變成功德。執著放下了,還有分別、還有妄想,小果,小果是阿羅漢、是辟支佛。在《華嚴經》第七信的菩薩、第八信的菩薩,第七信阿羅漢,第八信辟支佛。這是講他們斷煩惱就是放下的功夫是平等,可是大乘菩薩的智慧比小乘就高得太多,那小乘人是望塵莫及,講放下的功夫是一樣的,都把執著放下。我們不學《華嚴》,對這些修行最重要的原理原則不知道,學了這些經教才知道,真正曉得什麼叫功德、什麼叫福德。能夠幫助你得清淨心,幫助你得平等性,這是功德,福德得不到。所以都是屬於斷惡修善,用心不相同。

      清涼大師註解裡面講,「謂見佛無取,即是見如」。如是真如,真如就是本性、就是自性、就是法性,見性成佛。他底下這句說得好,「如即佛所知也」,這句話就是《法華經》上所講的「佛知佛見」。《法華》是一乘教,《華嚴》是一乘教,釋迦牟尼佛一生講那麼多經,我們只知道大乘、小乘,大小乘當中還有個中乘,說的人比較少,中乘是辟支佛,小乘是阿羅漢,大乘是菩薩。還有個一乘,一乘是什麼?一乘不是菩薩,不是阿羅漢、辟支佛,一乘是成佛,直接成佛的。世尊在《法華經》上說,諸佛如來接引眾生「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」,沒有二乘、三乘,後頭說「除佛方便說」,那我們就曉得,講二乘、講三乘是方便說。從這裡看到佛法的真平等,為什麼方便說?因為你迷得很深,給你講一乘你不懂,你不信,你不能理解,那就給你講方便法。這就顯示出佛無有定法可說,這是我們一定要學的,沒有定法,佛法裡沒定法。正如同大夫給病人治病沒有一定的處方,把了脈,看了這個人的病,再給他開方子,這個方子對他有效,對別人沒效,每個人害的病不一樣,處方不相同,這個理容易懂。世尊教化一切眾生,一切眾生迷悟程度不一樣,業障、果報也不一樣,所以他教學的方法也就不一樣,這就是所說的無量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,不可能害同樣的病。我們學佛就得注意,現在佛不在,大夫也不在,沒有大夫,也沒有菩薩,也沒有善友,那像什麼?看護護士也不在。我們有病,三藏十二部是世尊當年為眾生處方,開的這些處方,我們要是隨便吃,有的時候要小心,不但不能治病,還送了命,這個道理我想諸位不難懂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佛法要學錯了,就跟害病吃錯藥一樣,你說這個事情麻不麻煩?這也就是很多人學佛,為什麼沒有成就的原因在此地,吃錯了藥。

      可是佛真的是很慈悲,知道他老人家過世之後,後面的這些眾生會遇到很多困難,所以他給我們一個原則,給我們提示,正法時期戒律成就,像法時期禪定成就,末法時期淨土成就。這就給我們一個大的方向,我們知道如何選擇。在正法裡面,這是佛滅度一千年,也有人說五百年,戒定慧三學統統能成就。像法,佛滅度之後一千年,佛教傳到中國是佛的像法初期,禪定成就,所以禪的風氣在中國非常盛行,它正是那個時代。這個時代人的根性比不上正法,持戒不能成就、不能得定、不能證果,所以修禪定,在中國這一千多年來禪風非常之盛。像法也是一千年,像法以後就是末法,末法一萬年,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。現在佛去我們二千五百年,這外國人講的;中國典籍裡面記載的是三千年,諸位查一查就知道,好像是三千零三十幾年。末法時期了,淨土成就,我們選擇淨土就沒錯,這是遵守釋迦牟尼佛的遺教,他老人家指導我們的。除這個指導之外,每個宗派裡面的祖師大德,都是佛菩薩為我們現身說法,我們不能看輕,不能疏忽,尤其是身分暴露。在中國身分暴露,眾所周知的智者大師,釋迦牟尼佛再來的;善導大師,阿彌陀佛再來的。阿彌陀慈悲來了很多次,善導是阿彌陀佛,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,國清寺裡面豐干和尚是阿彌陀佛。現在我們也知道,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,這是什麼?身分暴露了,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再來的。身分一生不暴露的太多了,這是佛菩薩對眾生的恩德,無論從理上講、從事上講,我們在現前有較深的體會。這些祖師大德無論是在家、出家,他們的示現很值得我們做參考。

      現在我們學淨土,我們要依靠印光大師。我學佛的時候親近李老師,李老師的淨土法門是印祖教他的,他是傳承印祖的法。我們跟李老師學的時候,接受李老師的教誨,老師謙虛,都是給我們做樣子,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,不敢為人師。所以李老師對我們這些學生教學的身分,他是用學長,我年歲比你大,我學得比你多,我們是同學,我來幫助你。不敢以老師自稱,我們稱他老師,他稱我們同學,我們在一起學習。我跟他五年,他就直截了當告訴我,他說我只能教你五年,往後我給你介紹個老師。我說誰?印光大師。印光大師他不在了,印光大師的《文鈔》在,他送了我一部《印光大師文鈔》。那個時候只有正集、續集一共四冊,現在多了,現在全書出來,還有第三集,精裝本七冊,以前只有四冊。他告訴我修學淨土,依《文鈔》所說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,決定不錯。所以他把他的老師介紹給我做老師,我們變成同學。

      我對於這個感觸很深,所以我這一生教學我不敢稱老師,我們都稱同學。我也介紹給諸位,介紹一個好老師,老師是誰?我把無量壽佛介紹給大家,無量壽佛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依照《無量壽經》裡面的理論、方法修學,我們就是阿彌陀佛的學生,我們都是同學。經本我們依照夏蓮居老居士的《會集本》,這個本子當時提出來的時候爭議很多。李老師接受了,接受在台灣沒法子弘揚,阻力很大,把這個本子給我。我第一次講會集本在美國、在加拿大,在華僑裡面弘揚開來。以後台灣、國內也逐漸有些人接受,國內還有個大德黃念祖老居士,他是夏蓮老的學生,夏蓮老的傳人,給《無量壽經》做了個註解,做得好。所以在那個時代,講這部經的只有我們兩個人,在國內他講,在海外我講。難得這個因緣我們見面,我們彼此互相合作。

      現在這個本子漸漸被大家肯定,國家宗教局也承認,我看到宗教局印的《淨土五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就是選擇夏蓮居的會集本。會集是可以的,不是不許可的,如果說會集不如法,那問題就嚴重。為什麼?我們每天寺院裡面道場用的,《朝暮課誦》是會集的,在佛門裡面許多的懺儀,像《水陸懺儀》、《梁皇寶懺》、《慈悲三昧水懺》、《大悲懺》,這些種種懺儀統統是會集的。如果說會集不如法的話,那這個東西統統都要禁止,所以要曉得是可以會集。尤其是《無量壽經》,《大藏經》的原譯本有五種,五種內容大同小異,如果不會集,那你就得五種本子都要去讀,這很費事,很費時間。所以宋朝時候王龍舒居士他是舒城人,離我們這裡不遠,第一個會集,這個會集本被收在《龍藏》裡面,那就是承認了。這些帝王不承認,當代大德要不承認,不可能收入《藏經》,收入《藏經》就是代表肯定。

      以後魏默深第二次會集,夏老第三次會集。乾隆時候修《大藏經》,以後就沒有再做第二次,如果有第二次、第三次,我相信這個會集本統統都會收到裡面。會集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,讀這一本五種原譯本統統讀到,他的譯本會集確實會集得好。我們有理由相信梅光羲居士的話,世尊有預言將來佛法滅,一切經都滅掉了,最後還有《無量壽經》在這個世間,那很可能就是這個版本。所以這個版本,我們在這麼多年來大量的流通,包括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,我也是多次給它翻印。這就是說我們修淨土,必須要找到一部真經做依靠,至於修行受持是愈簡單愈好,明理是愈詳細愈好。彭際清居士給我們指出來,他說《無量壽經》就是中本《華嚴》,我聽了這個說法非常歡喜。《華嚴經》太長,講一遍不容易,《無量壽經》就是中本《華嚴》,這就方便,我講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講《華嚴經》的精華。所以我過去曾經講過一次《華嚴》,講了一半就改講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講了十遍,不想再講《華嚴》。

      這次是第二次再講,三個人來找我,第一個是台灣台南的開心法師,先後找我差不多有十次之多。每次找我的時候,都是要求我把《華嚴經》講一遍,講一遍完整的目的是留給後人做參考。很難得,他的心很好,這老和尚都不在了;第二位就是黃念祖老居士,我聽了也很感動。最後一個就是韓館長,往生之前的三天提出一個要求,希望我能夠《華嚴經》再講一遍,當時她在病中,我答應她。所以她往生之後,我到新加坡,跟李木源居士談到這個事情,他很歡喜,他發心護持。所以第二次講,開頭就在新加坡的居士林,他還特地建了兩個塔,華嚴寶塔,塔底下藏著《華嚴經》,做為一個紀念,就是這次講的。這次講得很詳細,因為經很大,我的講法每一會都是圓滿的《華嚴經》。所以諸位有緣來聽一次,聽兩個小時,都是圓滿的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。重要的是這個大經不容易遇到,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聞《華嚴》談何容易!所以有一次機會也不能空過。我們也叫每個同學都能在《華嚴經》上種善根,與這個大經有緣。這個大經是一乘經,直接給你講成佛的方法,不是叫你作菩薩的,是叫你作佛的。所以一切經裡面,就是《大藏經》一乘經只有三部,大乘經很多,一乘經只有三部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梵網》。《梵網經》沒有傳到中國來,現在這個經失傳,只有一品「菩薩戒品」,《梵網經》裡面只有這一品傳到中國。所以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,這是《梵網經》裡面的一段,《梵網經.心地戒品》上下兩卷。這是教你直接成佛的,我們要珍惜。

      所以重視真正明瞭諸法實相,諸法實相就是此地講的如。『如,佛所知法』,佛所知法就是「如」,所以這個如,我們在這邊要加個標點,如,不是說不可以連下來,如就是真如,真如是佛所知法。你要所知,你能夠知道真如,你就成佛,應該要這樣子念法。底下一首,『若見佛真法,則名大智者,斯人有淨眼,能觀察世間』;換句話說,我們沒有見到真法。這個法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,一切萬法的真相是什麼?沒人知道。只有見到真相的人他才曉得,真法的現象是什麼?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,萬法皆空。這個萬法就是性相事理都是空的,後頭還有一句,因果不空,這是一切法的真相。我們今天沒見佛,沒有見性,對這些事情是在《華嚴經》上聽佛說的,我們是聞說,不是親證。怎樣親證?佛也說出來,佛對一切眾生沒有絲毫隱瞞,這是我們要學習的,那叫不妄語,他真做到了。所以他告訴我們,我們見不到性是有障礙,有業障,把你的法眼障礙住了。每個人都是五眼圓明,不是只有佛有,《金剛經》上講的,有肉眼、有天眼、有慧眼、有法眼、有佛眼。一切眾生本來是佛;換句話說,這五種眼圓滿光明,五眼圓明是我們自己本來有的。現在我們變成只有肉眼,其他四個都沒有,是被障礙障住。

      最嚴重的障礙是執著,其次的是分別,最後的是無明。無明,《華嚴經》上稱之為妄想,妄想就是講起心動念,把我們眼的功能障礙住了。天眼現前,你就沒有障礙,能透視;我們現在這個肉眼,隔一張紙就看不見。如果是天眼,這麼大個地球,我們往下面一看,下面是美國就看得很清楚,沒有障礙。有天眼,我們能夠看到六道輪迴,天眼能看到;慧眼是小乘,阿羅漢、辟支佛,比天眼高明多了,能看到六道以外的世界。但是他只能看娑婆世界裡面,有界限,娑婆世界之外看不到。法眼是菩薩眼,那個見量就大,他能看到遍法界虛空界,範圍大了。最後是佛眼,佛眼跟法眼是一樣,佛眼看得清楚,法眼有時候還有點模糊,沒有佛那麼清楚,沒有佛看得那麼透徹。古人有個比喻說,法眼看東西好像是隔羅看月,羅是非常細的紗,絲織品,看好像是透明的,我們拿個,以前做扇子,你看晚上的月亮看得很清楚,隔那麼一層;佛,佛沒有這一層。這是我們的本能,天眼就能看過去、未來,如果有天眼,像四川地震他早就看到!地震從哪個地方,怎麼震法,他全知道,無需要儀器去測量,儀器還測不準,他看得很清楚。這是講見此地的佛真法,就是《般若經》上講的諸法實相。你能看到一切法的真相,這個人是「大智者」,這大智是真的,你的自性般若現前了。

      清涼大師註解裡面說得好,前面兩句是講「證真」,剛才我們說的。後面兩句是「了俗」,「斯人有淨眼,能觀察世間」,這個世間是六道,把範圍再擴大一點十法界,他有能力見到十法界六道的依正莊嚴。佛經我們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,肯定了《華嚴經》裡面有高等科學,不僅僅是高等哲學,是高等科學。只要我們把障礙去掉,科學是講證據、講實驗,學佛的人這個實驗不需要儀器,不需要藉外面東西,完全靠自己修定,就是放下,從心裡面放下,「其心無所取」。你只要肯真放下,你的煩惱輕、智慧長;智慧長,實在講就是你天眼、慧眼、法眼慢慢會現前。你所見的跟佛菩薩所見沒有兩樣,叫佛知佛見,《法華經》上所說的「入佛知見」,你跟佛菩薩所見的完全相同。大智是佛,大智者就是對佛的稱呼,仁者是一般對菩薩的稱呼。仁是大慈大悲,這個慈悲是沒有條件的,附帶條件的不叫大慈大悲。無條件的愛護一切眾生,我們常講關懷、照顧、幫助、成就一切眾生,這是大慈大悲,菩薩行!能達到這個境界,這自己成就了,自己成就不是為自己,是為別人。

      所以我們一定要成就,為什麼?不能成就就不能幫助別人,縱然想發心幫助別人,依舊免不了造業。為什麼?沒有智慧,心是個好心,好心做錯了事,好心做錯事還是有果報,所以說因果不空。釋迦牟尼佛是再來人,我們知道早已經成佛了,這次在這個世間示現,那是表演,不是真的出家修行證果,不是,早就成佛了,他把他過去最初那種修行證果,再表演一下給我們看,是這個意思。世間有災難,飢荒的時候佛出去托缽,沒有東西吃,這個地區人民沒飯吃,哪有飯菜施捨給你?有三個月吃馬麥,餵馬的拿來供養佛,三個月馬麥之報。孔老夫子是世間聖人,周遊列國的時候在陳缺糧,這是說什麼?示現的什麼?示現的因果不空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看到人有苦難的時候,趕快伸手,全心全力幫助。我們會得兩種果報,第一個不受這個苦報,第二個,縱然遇到這個報的時候,有人幫助我們,佛遇到荒年還有馬麥可以吃。所以想到報應,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,希望有人幫助我們,現在有人遇到困難趕快幫助他,盡心盡力幫助他,我們這一生不會遇到有災難。

      時時刻刻為眾生著想,不要去想自己,想自己都是造業。自己一定要學佛菩薩,斷惡修善,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個人真學佛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人身難得得人身,佛法難聞聞到佛法,一生當中又遇到一個稀有難逢的緣分,我們在此地結七念佛。不是一個七,一百個七,在中國佛教史上史無前例,過去沒有,一百個七,七百天。我們抓住這個機緣,這七百天自己要有成就,真的沒有白過。把心定下來,萬緣放下。現在有個道場,有機會學經教,有機會念佛,有機會修三時繫念。經教是解門,幫助我們信解;念佛,行門;繫念,幫助我們證果,因戒得定。所以我們堅持,認真努力落實四個根,在這一百個七裡面要求自己,不要要求別人,要求別人就全錯了。落實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、《沙彌律儀》,別人做到,歡喜讚歎,向他學習。他沒有做到,他在做表演給我們看,我們自己要認真努力把它做到。所以外面境界,無論是順境,無論是逆境,對我們自己學習都有幫助,都是善友,都值得我們尊敬,這就對了。

      真肯幹,我相信這個七百天,大概到三百天、四百天的時候,功夫用得力的人就能得三昧,這念佛三昧、華嚴三昧;五、六百天就可能有開悟的,這個道場多殊勝。道場的殊勝不是人多,不是香火盛,是這個地方有幾個得三昧,有幾個開悟,有幾個證果。我們這裡是大乘,不是證小果,大乘初住以上難,是不容易,那要明心見性,十信的果位可以證得。初信相當於須陀洹,二信是二果向,三信位斯陀含。一級一級往上面去提升,七信位阿羅漢,八信位辟支佛,九信位菩薩,十信位就是佛,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,沒有離十法界。再向上提升就超越十法界,那就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,這個經上所說的初住菩薩,真的成佛了,天台大師所講分證即佛。十信裡面四聖法界,也就是七、八、九、十是相似即佛;六信以下的,天台大師講觀行即佛,真有功夫。以這樣的修行迴向求生淨土,那就恭喜你,你一生圓滿成就,生到極樂世界就圓滿。我們今天有這麼多的四眾同修在一起,一百個七剋期求證,萬緣放下,是好因緣、好機會!不是非常必要不離開道場,所以心要定,定才能成就,心不定不能成就。這個緣是稀有難逢,我們這一生遇到非常幸運,應該要把它抓住,不可以把機會輕易放過。

      清涼在此地說,「證真方能了俗」,見佛真法這證真,觀察世間是了俗。你對這世間法,世間法是什麼?就是因緣果報,六道就是搞這個。道教裡面所講的,它講得更通俗,講得更清楚,六道搞什麼?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在這裡總是不外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我們佛家講冤親債主,冤是報怨的,親是報恩的,債有還債、有討債,這就是六道。如果六道裡沒有這些關係,你就不到六道來了,你來就是幹這個事情。可是報恩、報怨,又跟人結恩、結怨;討債、還債,又跟人家欠債。這個事情就是沒完沒了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,所以佛說可憐憫者。我們不容易,很幸運,聽了佛菩薩的教誨明白了,那今天我們在這世間,我們還債,我們化解怨恨。我們過去施恩對人不求報,我要求報來生還要來,不求!欠我的債我不要了,欠我的恩不求他來報恩,我欠的債我還債,我欠的怨,這些佛法功德統統迴向給他們,就一筆勾消,所以這冤親債主就沒有了。斷惡修善這些功德統統給他們,這問題不就化解了嗎?修積一切功德還自己執著,那麻煩,你離不開輪迴,你還在這裡受果報。生生世世幹這些傻事還自以為聰明,真正覺悟了,不再幹傻事,你才能見佛真法,你才能明心見性,你才能觀察十法界依正莊嚴。

      再看下面這首偈,『無見即是見,能見一切法,於法若有見,此則無所見』。這話什麼意思?為什麼說無見就是見?我們最怕的是怕自己無見,最怕這個。我們要是有見,我看得很清楚,我看得很明白,你就想想,我是不是有執著?我看得明白、看得清楚,是不是分別?你對於事實真相沒見到,就是因為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。離妄想分別執著那叫無見,你真的見到了。這句話很難懂,古人常常用鏡子做比喻,你看一面鏡子,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,它有沒有見?諸佛菩薩用心如鏡,他真見!一樣都不漏,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個時候的見叫照見、叫了見,把一切法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全看透,那是見。能見一切法,這一切法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看透了。又像水沒有染污,沒有分別執著就是沒有染污,沒有妄想分別就是不動搖,水是平的,水沒有染污,水沒有波浪,水像一面鏡子,外面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,那叫能見一切法。起心動念就微波,水就動了,分別執著染污了,它那個見也能見,見的不是真相,外面的倒影支離破碎,不是個完整的真相。古大德常用這兩個比喻,希望我們在這比喻裡面能夠體會到。所以要清淨心、平等心才能見,你才見一切法,見一切法的真相,《般若經》上講的「諸法實相」,一切法的真實相你才見到。

      在佛法裡最高的,是不起心、不動念,那是佛心;第二個層次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是菩薩;再下一等的有妄想、有分別,沒有執著,這是阿羅漢、是辟支佛,都是聖人。如果三種障礙都具足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,這叫六道凡夫,六道凡夫包括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不見,諸法實相他見不到,他所見到的是相似相。縱然像現代的科學技術發明了許多先進的儀器,來探測宇宙、觀察宇宙,得到的結論是什麼?你們諸位想想看,是相似的境界不是真實的,真實的永遠見不到。儀器幫助你觀察,因為觀察的人的心,它還是有妄想分別執著。儀器觀察,好像是我們精密的眼球,能觀察到我們眼睛見不到的,顯微鏡把它放大,我們從那裡面看到的。可是我們這心裡的障礙沒去掉,妄想分別執著沒去掉,還是什麼?肉眼所見,不是天眼見的,不是法眼見的。天眼、法眼用不著儀器,諸位從這裡面細心去思惟。你要是明白之後,佛是一切智,佛經裡有這麼多高等的科學理論,為什麼佛不發明這些儀器?為什麼?沒用處!佛叫你放下執著,你真能放下執著,所有科學儀器都沒有用處,而且你真的見到諸法實相,一切法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你真看到了,儀器就看不到,這個就他們不需要。交通,你看現在飛機多麼便利,太空梭飛行的速度多麼快。為什麼佛陀不發明這些機器?佛菩薩告訴我們沒有必要,那叫自找麻煩。

      佛菩薩的應現不可思議,你想觀音菩薩,觀音菩薩在你面前,你看那速度多快。你想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在現前,無處不現身,無時不現身。現在我們在經教裡懂得了,在你見性,你見到諸法實相的時候,時間、空間沒有了,空間沒有了就距離沒有了,你要交通工具幹什麼?我們在廬江縣想見你,你就在我面前;那個人在美國想見你,你就在美國。這是回什麼事情?我們現在講能分無量身,他能分身,他能同時在許多不同地方出現。這個科學現在做不到,科學只能搞個交通工具叫你快一點,快一點也得要幾個小時才能到。你說佛法比科學是不是高明多了!只要你一起念,人就在你面前,為什麼?沒有空間。而且告訴你沒有時間,所以印度人不重視歷史,中國人最重視歷史,世世代代記載起來。印度人不需要,你要看五千年老祖宗,老祖宗馬上在你面前,時間沒有了;你要想看一百年後的世界,一百年後世界就在你眼前,你就看到。他要歷史幹什麼?他有他的道理在,印度人不糊塗。

      這用什麼方法能獲得?禪定。禪定的原理就是放下,你放不下你就得不到定,放下就定了,定功的淺深跟你放下多少完全成正比例。所以佛法的修學,確實是非常簡單,大道!放下幫助你看破,你放下執著,你就能看到六道輪迴,六道裡面的時空完全突破了。你再放下分別,你法眼現前,你能看到十法界,十法界的時空突破了,沒有了。你再把起心動念放下,你的佛眼現前,你所見的是遍法界虛空界,今天講宏觀世界,法界沒有邊際。看微觀世界,一微塵裡有世界,跟這個宏觀世界一樣,一點欠缺都沒有。你看一個大象,大象很大,那麼大的體積,你看牠有眼睛、有耳朵、有鼻子、有嘴巴、有四肢,肚子裡五臟俱全。你看到外面飛的小麻雀,一點點大牠也五臟俱全,牠一樣也不缺。大小不二!一微塵裡面有世界,一切微塵裡統統是亦復如是,這科學沒講到。所以佛法裡頭高等科學、圓滿的科學、圓滿的哲學,我們從《華嚴經》上看到。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對我們一般人來講的、俗人來講的,圓滿的倫理、圓滿的道德、圓滿的因果,可以給社會帶來圓滿的秩序、圓滿的和諧、圓滿的安樂,這麼好的教科書。

      五十七年前,方東美先生把《華嚴經》介紹給我,告訴我這部書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書。那時候我跟他學哲學,他說這裡頭圓滿的理論、精密的方法還帶表演,五十三參是表演,做出來給我們看。這種教科書在全世界,國內、國外都找不到這麼完備,在佛經裡頭。所以我們學了這麼多年,我們現在總結《華嚴經》的內容講什麼?講倫理、講道德、講因果、講科學、講哲學,都講到登峰造極,都講到究竟圓滿。《華嚴》這部經確實可以辦個大學,民國初年好像是有,應慈法師提倡辦華嚴大學,由於局勢的動亂沒有辦成功。如果將來再有一兩年,社會上災難減輕、化解了,要靠我們的努力,我們斷惡修善,社會災難就能化解,和諧社會現前。華嚴大學確實有必要,這一經通,三藏十二部全通了,世出世間什麼問題都解決了,希望同學們要認真努力,這個方向、目標純正。將來如何能夠實現?先把四個根穩住,這四個根真正落實了,諸佛菩薩這個願望就會在你們手上實現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