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343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三四三卷)  2000/8/16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343

      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迦樓羅王長行,第一句:

      【復次大速疾力迦樓羅王,得無著無礙眼普觀察眾生界解脫門。】

      梵語『迦樓羅』,翻成中文意思是金翅鳥。那我們想像佛究竟表哪一個法門?在我們現前社會裡面他代表哪個行業?然後我們才知道怎麼學習。這一類代表現前社會叫航天的行業,凡是做航空的、做太空的,都是屬於這種行業。最普遍的,現在每一個航空公司,飛機的這些研究部門、發展部門、製造部門、經營部門,都是屬於「迦樓羅王」,迦樓羅王是這裡面的領導人,各個階層的領導人。

      我們看他名號當中都有「速疾」這兩個字,快速,他速度快。『大速疾力』,我們現在講超音速,這是個很大的速度,迦樓羅王。他得的是『無著無礙眼普觀察眾生界』,他從這個法門裡面修行證果的。『解脫門』,就是證入無上佛果的門徑。所以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?哪一法不能成佛?飛機駕駛員也能成佛,他就從那個行業上修行,他就能修行證果。關鍵就在迷悟,他一念覺了,他證果;他一念迷了,迷了是貪圖享受五欲六塵。航空是高科技、高收入,這個收入拿來自己享受,享受五欲六塵之樂,你就墮落了,凡夫。他要懂得「無著無礙眼」,他就成佛。「無著無礙眼」非常重要!

      我在早年還沒有學佛的時候,親近方東美先生,跟他學哲學。他告訴我,一個哲學家在一生當中,不能不坐一次飛機。我們那時候很年輕,才二十幾歲的時候,他告訴我們。為什麼叫你坐一次飛機?飛到高空去體驗一下,高空看到底下才知道人身的渺小。現在飛機飛到高空在上面看不到人,看到下面的房屋,一棟房屋比一粒芝麻還小;天氣非常晴朗的時候飛越都市,看到下面的房屋,街道上走的車輛看不見,才知道人是多麼渺小,人身是多麼脆弱。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,「人命無常,國土危脆」,在高空上面你才能體會得到。

      在空中飛行沒有障礙,「無著無礙」,不像在地面上,地面上開車一定受地形道路的約束,在空中沒有約束。用這個「眼」來「普觀眾生界」,眾生是什麼?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相。界就是類別,現在科學大分為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在佛法裡面還包括著自然現象,都叫做眾生,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。清涼大師在這裡註解註得好,「智無著故見無礙」。我們今天六根起作用,為什麼會有障礙?有執著。我們有妄想,妄想是障礙;有分別,分別是障礙;有執著,執著是最嚴重的障礙,障礙了自性本具的智慧。智慧不能現前,德能、相好都不能現前。

      每一個凡夫,有情眾生都希求相好。相好的範圍包括很大,不僅是我們自己相貌端莊,身體康健,包括我們居住的環境一切美好,像往生經裡面給我們說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那叫做相好。所以我們看到佛經上講相好,不要單單想到佛的身相,這個範圍太小,不是佛說的本意。佛說的相好是依正莊嚴,這是相好。相好是自性裡面本具的,不是從外來的,本來就是這個樣子。《華嚴》講華藏世界,淨土裡面講極樂世界,極樂跟華藏是一個世界,不是兩個世界。佛為什麼又說極樂、又說華藏?佛教我們不要執著這些名詞,你要會通他的意思,華藏就是極樂,極樂就是華藏。不但佛所講的我們要懂得會通,別的宗教裡面講的我們也要會通,宗教與宗教之間就不會產生誤會。

      上一次我們參加伊斯蘭教的一個座談會,他們提出一個問題,伊斯蘭教講的是天園,天上的花園,基督教、天主教是講天堂,天堂跟天園是一不是二,跟我們講的極樂世界也是一不是二。我們修淨土的講極樂世界,學華嚴的講華藏世界,學基督教、天主教的講天堂,伊斯蘭教講天園,其實是一個地方,還有什麼好打架的?在這裡打得頭破血流,到那個地方,「原來你也在此地」,這不叫冤枉嗎?所以要懂得,特別是《華嚴》上說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多是方便說,一是真實說,一多不二。這些道理、事實,我們總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們的心就清淨,妄想分別才真正能放得下。否則的話,一看,我佛教,他是基督教,這個分別執著永遠不能破,你的智慧就不能開,你就不能入佛的境界。佛的境界是什麼?叫不二法門,記住!基督教不是佛教,佛教不是基督教,這是二,你就入不了門。什麼時候基督教跟佛教不二,那恭喜你,你成佛了,你入了不二法門。他們觀念當中有二,我們不二,我們入進去,他在門外。

      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例外的,皆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這《華嚴經》上說的。真正把這一些意思、這個經義參透,你得大歡喜心,真的是心開意解。這是「無著」,破執著了。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你得到了。得到之後,這是智慧現前,你的見,就是你的觀察沒有障礙,你觀察一切眾生界,就是你觀察十法界依正莊嚴;迷而不悟的眾生,永無休止的在搞六道輪迴,決定不會停下來,造業不停,受報也不停,你就會看清楚、看明白;再往上看看諸佛菩薩,在十法界示現不停、教化不停,也沒有停止過,這才看到事實真相。

      清涼末後這個註解好,「悲普觀故通悉調」。智看沒有障礙,佛還有大慈悲心,看到一切眾生,像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,眼到手到。就是我剛才說的,看到十法界眾生相永無止境的造業受報,一真法界裡面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,也是永無止境的大慈大悲,在十法界裡面隨類現身,隨機說法,也是永遠沒有停過的。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,這能去休息嗎?不能!雖然說不能,我們在世間法裡面看,確實歷代都有高人,有道德、有學問,他們隱居山林,每天遊山玩水,逍遙自在;出家人當中也有一些一生住山,不下山的。這些人我們現在人觀念當中,他是不是逃避現實?是不是自己貪圖享受?不能說沒有,但是極少數。我們從這個地方要細心去體會,佛菩薩教導我們,什麼時候可以過這種清淨的日子?我們自己的道業成就了,這個成就就是開悟、證果,開悟就證果。這個開悟是指明心見性,這個證果是圓教初住菩薩,《華嚴經》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你證得初住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你可以住山,你可以自己靜修。但是在什麼狀況之下?沒有法緣。

      因為佛法是師道,這個一定要懂得。師道一定要有人來禮請,如果沒有人來禮請,你自動下去教人,別人輕視你、瞧不起你,說你不值錢,「我沒有要你來,你就來」,他不尊重。不尊重你,教導他,沒有用處,你白費精神。必須他要以隆重禮節來禮請,你應該下山,為什麼?他尊重。印光大師常說,「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」。眾生十分恭敬,你下山去講,他得圓滿利益;如果他毫無恭敬心,決定不得利益。所以一個人修行證果之後他住山,在山上等待機緣,等人家來請他。這個不是擺架子,不是好名、好利,是看眾生可教不可教,這是義,這是師道。師道是「只聞來學,未聞往教」。求學,我們要到老師那裡,親近老師,跟他學。像現在有所謂家庭教師,在古時候沒有的,家庭教師你家裡面的兒女對老師沒有恭敬心,很難教。那個老師是什麼?呼之即來,揮之即去,一文不值。養成這個子弟一個很不好的理念,「輕視老師,不懂得尊師重道」,這哪能有成就?

      我們懂得尊敬老師,怎麼來的?父母教的。我在六、七歲的時候,好像念了四個月的私塾,以後就沒有了,以後私塾也漸漸的被小學代替。我們住在農村,私塾一個老師,課程都是古籍,那個時候一般課程,大概是《千字文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唐詩》、《古文》、《四書》這一類的。一個老師教二十幾個學生,年齡不一樣,從六、七歲到十五、六歲都有,每一個人念的書本也不一樣,各人念各人的。年歲比較大的,我們那個時候還記得,老師給他們上《古文觀止》、上《四書》;我們年歲很小的,念《百家姓》、念《千字文》、念《唐詩》,念這些東西。上學的頭一天,這個學校在祠堂裡面,祠堂的大殿就做為禮堂,當中供奉孔老夫子的牌位,是個很大的牌位,「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」。我們上學先要在孔老夫子牌位面前行禮,我父親在前面,我跟在後面,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,就跟從前見皇帝一樣;拜完了至聖先師之後,請老師上座,也一樣的,我父親在前面,學生在後面,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,再送禮物供養老師,我們從這裡學會了尊師重道。家長這樣隆重的禮節對老師,老師要不好好管教學生,對不起家長,這叫師道。現在沒有了,現在老師要管學生,學生回家告訴父母,父母立刻就告狀,老師還能教嗎?所以我還接觸到古老教學的邊緣。

      現在沒有教育,現在人不懂禮,什麼都不懂,不會做人,不會生活。人與人之間關係是一無所知,完全憑著自己意氣用事,廣結冤仇,前途一片黑暗。我們過去看到這個事情也非常難過,讀到《無量壽經》這個心情才輕鬆一點,放下一些了。為什麼?佛在《無量壽經》裡說了,都說現前的社會,大眾無知,胡作妄為,把這個社會搞成這個樣子。其根本原因經上所說的,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。我們今天對於這些造作罪業的眾生不能怪他,他的父母、他的長輩沒有教好他。沒有教就不造罪業,這是聖人,這不是凡人,那是佛菩薩再來的才行。凡人要教,這不教怎麼行?

      今天的教學比過去要困難太多了,過去有基礎,從小教好教,這儒家常常說的「教子嬰兒」。真正有學問、有德行的人,從胎教開始。一般沒有這種大德大能的,都知道小孩生下來之後,兩、三歲的時候就要管教。現代人疏忽了,忙著賺錢,錢賺到了,下一代完了,把小孩交給傭人去照顧。我聽說有很多自己非常忙碌,一個月去看小孩一次,把錢送給傭人,才去看看他。一、兩年之後,這個小孩認傭人是媽媽,自己父母不認識,絲毫感情都沒有。錢是賺到了,家後代毀掉了,得不償失。這一種情況在現在社會,國內、國外都相當普遍,我們都能看到,這是社會的隱憂,我們這個社會能安定嗎?世界能和平嗎?看看現前的人,他想什麼?他說什麼?他在造什麼?這個世界的前途,大致上我們可以預知。

      現在家庭教育沒有了,學校教育也有了嚴重問題。學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;換句話說,老師能不能把學生教好,專看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。做父母的人不尊重學校老師,學生怎麼會看得起老師?「我爸爸都瞧不起你,你算什麼?」他怎麼會聽老師的話?縱然有好老師想教,也困難重重;看到許多障礙,老師也知難而退。我也在學校教過幾年書,老師在一塊聊天聊什麼?我們作老師的目的在哪裡?目的在拿薪水、拿鐘點費,拿回家過日子;學生來幹什麼?學生要文憑。文憑送給他就好了,他是不是真學到東西不管,反正我滿足你的欲望。老師月月薪水拿到,可以過日子。

      方東美先生講現在的學校,叫誤人子弟的行業。他老人家一生教書,談到搖頭,「誤人子弟的行業」。難!必須要有真實智慧,真實智慧一定要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你的智慧才能現前。只要有絲毫妄想分別執著夾雜在你的觀念裡面,你的智慧就不開,智慧被堵塞。你所用的是什麼?用的是妄識,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,你用的是這些。用這些東西對社會真相永遠看不清楚,你的慈悲心生不起來,遇到挫折你就退轉,這不是真智慧。真智慧才有真慈悲,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他不會退轉,總是想方法來幫助眾生、來救度眾生,一定要靠智慧。

      我們看看今天這個教育,今天社會動亂,要想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,只有教育。可是許許多多的國家地區,家庭教育沒有了,學校教育也沒有了,我們講教育是聖賢教育。社會教育,你們天天接觸到的,這個社會的現象教我們什麼?你每天在報紙上看到的,報紙是社會教育的教科書;電視,現在還加上網際網路,都是廣大社會教育的工具,裡面的內容教人殺、盜、淫、妄。小孩一出生,眼睛一張開就看到電視,就看到電視上種種畫面,先入為主,他認為那是正確的。稍稍長大一些,現在小學生都已經用電腦,電腦可以收世界上所有的網路,這個太可怕了。最後再講宗教教育,宗教教育現在一般只重視宗教的形式,教學疏忽了。佛門弟子不懂得學佛,不懂得學菩薩,只曉得燒香拜拜,祈求佛菩薩降福,保佑他、加持他。其他宗教也不例外,都著重形式,不懂得教育。

      我們學佛的同修要學佛菩薩,佛菩薩是我們的榜樣,這才叫學佛。從前李炳南老居士批評佛門四眾弟子,他們不是學佛,他們是玩弄佛法、消遣佛法。自己生活無聊,消遣消遣,做個法會、打個水陸,消遣佛法,玩弄佛法,這個無濟於事。一般宗教徒不能夠學上帝,上帝是我們人的好榜樣,《聖經》裡頭講得很好,上帝是照他自己這個樣子來造人,人應當像上帝才對。造出人,人的樣子像上帝,人的心、人的行為跟上帝完全相反,這上帝造錯了。由此可知,教育多麼重要!

      現在我們希望聯合全世界各個宗教,我們推行教育,宗教教育,推行神聖的教育。宗教教育有一個共同點,「仁慈博愛」。許哲修女說得好,宗教是什麼?「宗教就是愛,愛就是宗教」,這個話說得好,一點都不錯。我們看猶太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,「神愛世人」、「上帝愛世人」;我們看回教,這個地區回教徒數量最多,你展開他們的經典,每一段經文頭一句,「阿拉確實是仁慈的」,他們稱上帝稱阿拉,我們要學阿拉的仁慈;佛菩薩一片慈悲。所以「仁慈博愛」是所有宗教共同的根本。

      宗教的目的都是幫助眾生,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。根本相同,目的相同,只是教學的方法手段不相同,這個沒有關係,所以宗教可以合作,宗教可以攜手來挽救社會,消除世間天災人禍的劫難。不僅是彌補家庭、學校、社會教育之不足,還要全心全力去輔導恢復家庭教育,恢復學校跟社會的倫理道德聖賢的教育,這個世界就有救,不至於有世界末日。現在國際上我們常常聽到有宗教的會議,這個好事情,希望這些會議最後都能夠落實到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。可是一定要把社會的病根找出來,從根本上下手,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。根本是什麼?根本是家庭。社會就好像我們一個人的身體,家庭是我們人身上的細胞,細胞要壞了,這個命活不長。每一個細胞都健全身體健康,社會健康、世界健康,所以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。中國自古以來,政治的領導人,沒有一個不重視家庭教育。

      家庭這一個細胞主要的是夫婦,夫婦好和這個家庭健康,夫妻不和這個細胞就壞了。我們看中國的古禮,婚宴不僅是人生第一樁大事,它是社會的大事,是世界和平的大事,絕對不是男女兩個人的事情。兩個人不好,危害社會,危害世界和平,這關係多大!現在沒有人講,也沒有人知道,這什麼原因?沒有人教。我們現在不能不說,不能不多說,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覺。古時候男女結合是道義,他明白這個道理,從小有父母、有師長、有長輩教導他,知道他有責任,決非兒戲。對於自己家庭傳宗接代,所謂是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,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天下平。家是根本,沒有說是不能齊家而能治國平天下的,沒這個道理。所以今天社會這麼亂,世界不和平,根本原因是家沒有齊。哪一個領導人都希求世界和平,都希求社會安定,為什麼做不到?根本原因沒找到。

      這個事情政治不能解決,軍事武力也不能解決,現在講的經濟科技還是不能解決,唯一能解決的還要回歸到教育。四種教育裡面,家庭教育是開端、是基礎,宗教教育是圓滿。宗教教育把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向上提升,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,它不是迷信,我們要細心深入去探討。如果沒有搞清楚、沒有搞明白,「迷信」的帽子加上去,誰迷信?我們自己迷信。「迷信」兩個字的意思要搞清楚,我對於這個事情沒有搞清楚、沒有搞明白,我就相信它,這叫迷信;我沒有搞清楚、沒有搞明白,我不相信它,也是迷信。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信它是正信,我不信它也是正信,我清楚明瞭了。

      由此可知,今天很多人對於宗教,信仰宗教、不信仰宗教全是迷信,尤其是對於佛法。佛法契入進去之後,才真正體會到博大精深。他看得清楚,他看得明白,為什麼?他有真實智慧。真實智慧從哪裡來的?因為他煩惱輕。這個地方的標準,「無著無我」,著是執著;人要到無我,智慧一定現前。我執是自性般若智慧最嚴重的障礙;破我執,這個障礙突破,智慧就現前。智慧現前的人,決定不再執著身是我。那我們這個身智慧開了,說實在的話,六道十法界沒有了;智慧開了,六道十法界就沒有了。但是這個身還在世間,這個時候大慈大悲心起來了,利用這個身幫助沒有覺悟的人,這就是佛家裡面講的「乘願再來」,他生死自在,隨時可以走。隨時可以走,為什麼不走?這個地方的苦人太多了,全心全力照顧這些苦人、幫助這些苦人。

      許哲一百零一歲了,她為什麼不走?她隨時可以走,她有把握,我相信她的話是真的,決不是假的,隨時可以走。她到哪裡去,她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絲毫恐怖都沒有。為什麼不走?看到還有很多苦難的人需要她照顧。她照顧一些老人,那些老人都沒有她年歲大,七、八十歲的,她一百零一歲,還照顧這些老人、照顧病人、照顧窮人。有很多人樂意她照顧,希望她照顧,那她就不能走。這個身體在世間,是為眾生活的,不是為自己活的。為眾生活的就不能享樂,為什麼?享樂就不能為眾生服務,想到要全心全力為眾生服務,一切物質精神上的享受統統要放下。不是真正覺悟的人,做不到!她一天到晚辛辛苦苦為大眾服務、為社會服務,她有沒有快樂?樂在其中,她的快樂我們一般凡夫沒有法子理解。世間人也常說,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,這一句話我們也聽得耳熟,很難體會。你要真正體會得到,你自己就會去幹,哪個人不喜歡求樂趣?這是最上的樂趣、最大的樂趣、最圓滿的樂趣,世間什麼樂趣都不能跟它相比,但是這種樂趣你體會不到,一定要親身去做。

      大速疾力迦樓羅王菩薩,他的法門歸納起來兩個字:一個是「智」,一個是「悲」,智是看破,悲是放下。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,提起教化眾生的責任,這是他應盡的義務。這裡面決定沒有分別,普度眾生。不分別國土,不分別族類,更不分別宗教信仰,以真誠心、平等心,大慈大悲幫助一切苦難眾生。所以清涼註解裡頭講,「悲普觀故通悉調」。通是平等,看到眾生有苦難,就必須要幫助他。

      幫助裡面,佛雖然講的有綱領,也就是原則性的,落實在事相當中,這叫後得智、叫權智,事情才能做得圓滿。佛教菩薩綱領只有十條,我們要記住、要去做,在日常生活當中天天去做,愈做愈靈活。你這十條在生活當中,應用的得心應手,左右逢源,那就快樂。你要不肯去做,永遠一輩子生澀。這十條就是「四攝」、「六度」,大家都知道。四攝是與眾生接觸的心態,現在講理念、態度。第一個就是「布施」,布施這個理念是如何幫助他破迷開悟,如何幫助他離苦得樂,這是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頭一個理念。我們現在沒這個念頭,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頭一個念頭「怎麼樣利益自己」,自私自利擺在第一。佛菩薩把利益眾生擺在第一,自己忘掉了,沒有自己。所以這個布施是布施的理念、布施的心永遠不間斷,然後才會落實到實際生活當中。

      「愛語」,決定是沒有妄語、沒有兩舌、沒有惡口、沒有綺語,所有一切言詞都是利益對方的,誠誠懇懇幫助對方、教化對方。「利行」,所作所為對社會、對眾生決定有利益。我們每天要吃飯,每天要穿衣,每天要把這個身體養好,為什麼?為眾生的。所以我們穿衣吃飯、保養身體是利益一切眾生,這個東西是為眾生服務的工具,不是為自己。為自己,一真法界、極樂世界比這環境好太多,何必在這兒受苦?換句話說,不是為自己活著的,是為一切苦難眾生活在這個世間,這叫利行。「同事」,用今天的話來說,與一切眾生共甘苦、同患難。以身作則做出一個樣子來,什麼樣子?斷惡修善,轉迷為悟,超凡入聖,要做這個樣子給大家看。念念如是,行行如是,這是你學佛真的回頭,你真的在學習,諸佛菩薩就是這個樣子。

      實際的生活,佛給我們指出六個綱領,菩薩六波羅蜜。波羅蜜是梵語,它的意思就是圓滿,六波羅蜜就是六種圓滿。「布施」,捨己為人,為人服務,服務的方方面面就太多太廣了,都在這一條。第二「持戒」,持戒是守法。對自己來說基本法五戒十善,對社會、對國家來說,《梵網經》裡面佛教給我們「不做國賊」,中國人常講的不做漢奸;「不謗國主」,國家的領導人不可以毀謗,他做錯事情,我們可以諫諍,但是不能毀謗。為什麼?他是一個國家領導的核心,你毀謗他,讓國人對他失去信仰,社會會動亂,國家傷害太大。他縱有錯誤,我們可以建議,可以直接告訴他,但是不能夠公開說。

      規勸的道理要懂得,勸人、教訓人不能有第三者在場。有第三者在場,不言人過;沒有第三人在場,這規勸他。連一般人都要顧全面子,何況國主?大家在一起說過失的只有什麼?父母教兒女,自己兒女那沒有話說的,一個犯錯了,幾個兒女同時教訓,行;老師教學生,行!學生犯過錯,同學在一起可以說;決定不是外人,有外人在不行。像我們現在上課,你們有許多同學都參加,在過去我在台中跟李老師求學的時候,決定不許可。上課只有學生在教室,外面都有人巡迴把守,遠遠的就把你趕走,這裡講話不可以聽的。為什麼?說話很難聽,都要顧全大家面子。我們要懂這個道理,國家領導人也歡喜,你看到我的過失跟我說,你還能顧全我的面子,還對我還能尊重,這是個好人,這是個懂禮的人。這《梵網經》上佛教給我們的。

      《瓔珞經》,《瓔珞經》是在家菩薩戒,也有重要的兩條開示。一個是「不漏國稅」,我們常常講怎麼樣逃稅,這個不可以的,這是違背佛法的。國稅是國家的稅收,是社會建設的費用,我們有義務去支援,怎麼可以逃稅?如果這個稅收還有貪官污吏他們拿去享受,那個罪是他的,我們不能說他做非法我們就不納稅,不可以。我們做的是正的,我們是善因善果,他是惡因有惡報,業因果報要搞得清清楚楚。第二條「不犯國制」,這個制就是法律,絕不犯國家法律,守法。我們人人能夠守這四個戒條,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。

      持戒是守法,對於個人來講決定要遵守五戒十善,這是身修,身修而後家齊。夫妻之間為什麼不和,原因在哪裡?妄語,不老實。先生騙太太,太太騙先生,這怎麼會和?彼此互相不信任,這個家庭壞了,不懂得夫婦是一體,不能有絲毫隱瞞。佛在《十善業道經》上教給我們,菩薩怎麼樣成了菩薩?晝夜常念善法,晝夜是不間斷的,看人家的好處,不看人家的缺點。尤其是夫婦,大概在沒有結婚的時候,專看對方的好處,所以很可愛;一結婚之後,專看對方的壞處,那完了!如果你一生永遠都看對方的好處,不看對方的壞處,夫妻好和。佛的話講得對,教你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觀察善法,不容毫分不善間雜,我們的身才能夠修,家才能齊。這是大根大本,五戒十善。五戒十善是治國平天下的大根大本,怎麼能忽略?儒家講五常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內容跟五戒完全相同,那我們再看看其他宗教的經典都說。我們得到一個結論,五戒十善是所有宗教教人修行的根本,這個我們要懂得。

      真有智慧觀察世間,觀察之後還要幫助這個世間解決問題,誘導世人斷惡向善。要把這六種圓滿首先落實在自己生活上,守法、守規矩,每一條裡面境界都無盡的深廣。現在交通便捷,出國觀光旅遊的機會很多,要懂得入境隨俗。每一個地區他們的法令規章不相同,到哪一個地方要遵守哪一個地方的法令規章,要隨順他們的風俗習慣,那一邊人就歡迎我們。這就是佛家常講的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絕不堅持自己的成見,到別人國家順從他們的風俗習慣、法律制度,這才能行得通。

      要有耐心,「忍辱波羅蜜」就是耐心。「精進波羅蜜」就是求進步。進步從什麼地方求得的?廣學多聞。我們接觸的人事愈廣泛,智慧增長,就會有進步。看到錯誤的地方,我們反省我們自己有沒有?改過自新;看到別人好的地方想想有沒有?如果沒有,就應當學習。現在觀光旅遊的風氣很盛,觀光旅遊不是講一種休閒的娛樂,那就錯了,是教育。觀光旅遊是最好的教育,到處去看看,看看人家的優點,看看人家的缺點,幫助自己改過自新,提升自己方方面面的進步。我們在五月應中國的邀請,到中國做了十二天的旅遊,我們看到北京機場的建設,我們看了很歡喜。看到中國高速公路比美國建得還好,這什麼原因?諺語常講「後來居上」。我相信這一些工作人員都到外國去考察過,外國道路好的我們學來,缺點我改進,那就比它更好,這叫後來居上。進步快速,出乎人意料之外。外國很多不了解中國,我們看了之後,我們講最好讓外國人多多到中國來看看,他就了解;不親自去看不行,聽別人說靠不住,一定要親自去看。

      「禪定」,是自己胸有主宰,不會受外面的誘惑,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。不輕易動搖,不輕易受外面的引誘,這是禪定。「智慧」,是樣樣清楚、樣樣明白。佛教菩薩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六個條件,叫「六波羅蜜」,六種圓滿,都是從無著無礙智慧裡面流露出來的。佛教導我們,我們不能夠落實,是因為我們有執著、我們有障礙,所以怎麼學都學不像。什麼時候能把「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」真的放下,學菩薩不難,能學得像,會學得很像。這是我們向迦樓羅菩薩學習的第一段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