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883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八八三卷)  2002/10/7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0883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十海所管之海」,請看第三海:

      【諸佛子,彼金剛燄光明香水海外,次有香水海,名一切莊嚴具瑩飾幢。世界種,名清淨行莊嚴。】

      這能管的是『金剛燄光明香水海』,它外面有九海,第一海名字叫『一切莊嚴具瑩飾幢』。這個地方講的都是大世界,是講『世界種』,不是講的一個佛剎。一個「世界種」我們在前面讀過,是「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」所組成的。這個大世界的名字好,「一切莊嚴具瑩飾幢」,這個世界就像無量無邊莊嚴具裝飾起來一樣,難得。但是在這個地方,我們一定要知道,大世界裡面好的多,不好的少。肯定也有像我們娑婆世界有三途六道的,不過在大世界裡面少,所以無礙「一切莊嚴具瑩飾幢」。

      『世界種名清淨行莊嚴』,《華嚴》在第一大段普賢菩薩所說的,諸菩薩真的是無數次的提醒我們,行為不能不清淨。「清淨」就是「莊嚴」,莊嚴用不著許許多多珍奇珠寶,貴重的這些寶物,不需要這些。諸佛菩薩世界確確實實眾寶莊嚴,它不是人為的,它是自然的,決不是人有心在那個地方營造的,是性德自然的顯現。從依報能看到正報,從正報也能看到依報,這裡頭有真實的、有虛幻的。凡是人為的都是虛幻不實,存在的時間很短暫,真的是所謂曇花一現。所以最真實的是清淨心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、待人接物,點點滴滴無一不清淨。清淨的標準是什麼?離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真清淨!這三樣東西夾雜不得。夾雜妄想,可以不夾雜分別、執著;夾雜執著,肯定夾雜著分別、妄想。這就是說什麼?高的不夾雜低的,低的必定夾雜高的,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由此可知,修清淨行,特別是淨宗同學,我們在講席裡面常說。佛法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所說之法,十方三世無量無邊一切諸佛所說,跟諸位講,佛佛道同。諸佛為一切眾生說法沒有兩樣,為什麼?所證同,他證得的同;智慧同,德能同,相好同,受用同,法身、般若、解脫同。他怎麼會有兩樣?佛法修學入門的途徑,總不外覺、正、淨三門。沒有入門的時候,外面有覺正淨三個門;入進去之後,一而三,三而一,「一入一切入」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要想入門,三門一定選一門,不能說走兩個門、走三個門,那進不去的。我們這個房子有三個門,你在外面,你能同時從三個門進來嗎?不可能的!你想想這個道理,一門深入!我們今天選的是淨門,淨門是修清淨心,清淨心必定離一切染著。總的來說,必須要離迷邪染,這是佛法從總的綱領上來講。這個說法通大小乘,通顯密,通宗門教下,通一切諸佛所說之法、一切菩薩所修之行。

      現前我們怎麼落實?虛偽是迷、是邪、是染污清淨心,清淨心就是當人自性,這個要知道。那我們今天要學佛,要真的求解脫,求脫離生死輪迴、脫離十法界,那就不能跟一般人一樣,不能跟自己過去一樣。過去我們對一切眾生沒有誠意,自己認真反省,全是虛偽的。就是說以誠意待你,這裡頭還夾雜著疑惑,對你沒有信心!怕你欺騙我,怕你傷害我。諸位想想對不對?如何能像諸佛菩薩一樣,對一切眾生,即使造五逆十惡地獄眾生,也是一片真誠,對他一點懷疑也沒有,一絲毫防範的念頭都沒有,那個心才到純淨。所以我們難,難在哪裡?唯恐受到傷害,這是我們的大病。你要說這大病是什麼?堅固的我執。你們想想對不對?因為執著一個「我」,「他騙我,他傷害我」,我們的根在這裡,麻煩的根。佛說的是什麼?無我!我們偏偏把這個我看得這麼重,把這個身看得這麼重。所以菩薩、佛對最惡劣的眾生,為什麼也沒有防範、也沒有懷疑?他無我。因為我有「我」,我怕人騙我,如果「我」都沒有了,你還怕什麼人欺騙?你還怕什麼人傷害?

      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好,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。覺正淨三門無論修哪個門,先決條件要破四相,要看破!這四相放下了,無論進哪個門都不難,但是還是要一門才能進去。功夫更高的人,不但「我相」不再執著,「我見」也沒有了,「無我見,無人見,無眾生見,無壽者見」。這個功夫深!破四相是破執著,破四見是破分別。破四相契入覺正淨,功夫淺;破四見契入覺正淨,功夫深。怎麼個破法?一定要學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首先肯定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跟我是一體,我覺他迷,這叫看破。看破幫助你放下,放下什麼?對一切眾生再也沒有疑惑,再也不設防,得大自在!

      現在有很多人說這個世間人太壞,我要不設防不行,我自己一點安全感沒有。我們聽聽他說的這個話,有沒有道理?有道理。為什麼?他是凡夫,他心沒有到純淨,不能不設防。如果心地到純淨,他這個念頭沒有了,哪裡還會有這個念頭?諸位要知道「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」,他超越空間維次了!他到這個世間來是觀光旅遊的,遊戲神通,他的生活範圍是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,他怎麼會受騙?怎麼會受害?除非他來表演、來示現;如果不是表演、示現,來做戲的,不可能!一切眾生起心動念、過去未來,信心清淨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又何況在這個境界裡頭,縱然境界不高,因為你真修,你真的走佛菩薩這條道路,你相不相信諸佛護念,天龍善神擁護!

      是有一類的眾生,這一類眾生是魔王、外道,還有自己過去生中冤親債主,想不想來找麻煩?當然,他是凡夫!妨不妨礙?不妨礙!我以自己真實修行的功德與一切眾生共享,我不是獨享!「願以此功德,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」,真的不是假的。這什麼功德?清淨心。思想見解清淨,言語造作清淨,與性德相應,這真實功德。所有一切怨親都化解了,自己真實功德是化解怨親的因;諸佛菩薩、一切善友都來幫助我,那是化解的緣。這裡頭的理很深,事相雖然繁多,它有條理、有秩序,一點都不亂。尤其是修淨土法門,抓住持名念佛。初學的人念念都歸到這一句六字洪名,就是清淨心。起心動念都能與佛號相應,真念佛!真修淨業!再看第二句,第二個香水海:

      【次有香水海,名一切寶華光耀海。世界種,名功德相莊嚴。】

      『寶華光耀』這名稱好,我們一看這名詞就想到,這是阿賴耶識裡面與性德相應的種子,所以它起現行,能現能變的世界種『功德相莊嚴』。我們常常說的形相要好,形相好就是莊嚴的相。這個地方莊嚴相特別著重在「功德」,實在講也是我們這個世間眾生迫切需要的。這個世間眾生不知道修積功德,他們只懂得福德,他不懂得功德。對於福德的理事、因果,大多數人茫然無知,所以在一生當中連福德都修不到。他修錯了,他的思想行為跟福德的因緣恰恰相反。

      我們也曾經看到這個世間有不少真的有福德、富貴之人,他現前所造的因跟緣都不善;我們明瞭,他現前得到這個果報是他過去生中所修的,修得多、修得大,底子厚。這一生當中迷惑顛倒,不知道道德仁義,隨順煩惱習氣,自欺欺人,損人利己,依舊還享福報;剛才講了他過去生中的底子厚,這一生他的思想行為造作惡業,把他命裡面的福報已經折損了很多。雖然折損多,他還有餘福,還有剩餘的,他現在享是享受他剩餘的。如果他的心行善良,他所享的福德、尊貴,超過他現在很多倍!

      所以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、檢點自己的心行,我是在替自己增福?還是為自己折福?你要能想這兩個問題,你已經開始覺悟了。折福的事情不能做,增福的事情要做。以善心、以誠意待人接物,自己有多餘的能布施,能幫助別人,是替自己增福。不但不會做損人利己的事情,連損人利己的念頭都沒有,力行仁義道德,這是為自己增福添壽,真正的福報!修福能夠不著相,用清淨心修福,這個福報就變成功德。功德跟福德的相,在外面看相同的,裡面不一樣。一個是四相依然具足,四相沒破,福德。一個是四相已經破了,真正做到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他所修的是功德。差別在此地。再看第三句:

      【次有香水海,名蓮華開敷。世界種,名菩薩摩尼冠莊嚴。】

      『世界種』的名稱是從比喻上說的,『菩薩摩尼冠』,菩薩戴的帽子,這個帽子上鑲著有摩尼寶珠,所以稱為「摩尼冠」,這是通說。一般菩薩的帽子上都有裝飾,裝飾的花樣不相同,表法的。但是那個裝飾品的質料用摩尼寶就很普遍了,摩尼寶不止一種,無量無邊。「摩尼」是如意自在的意思,如意自在當然是隨自己的心念。這些東西都是化現的,他才如意,如果不是變化所作,那就不如意。變化所作,不但寶冠是變化所作,這我們曉得,連這個身體形相也是變化所作。你看經上不是講了很多嗎?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。哪裡是一個身相?我們看觀世音菩薩的變相圖,展開畫冊,五百尊形相完全不同的觀世音菩薩。這裡頭男女老少,有現佛身,三十二相八十種好;現聲聞身、緣覺身、九法界身、六道身、三途身,什麼身都現。哪一類的眾生有感,菩薩就現同類身,而為說法。說的法也沒有一定,完全是對方當前所迫切需要的。現前不需要的不用說,說了沒用處,所說的一定是現前迫切需要的,幫助他解決問題,那叫救苦救難!再看第四句:

      【次有香水海,名妙寶衣服。世界種,名淨珠輪。】

      『妙寶衣服』,我們在前面說過衣服的表法義趣,實實在在重要,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「知恥」,一定要曉得什麼是恥辱。我們流轉在六道輪迴,這個是恥辱,怎麼生生世世搞這個事情!今天知道了,以前是懵懵懂懂過日子,不曉得自己在受這個恥辱,不知道。現在總算清楚、明白了,明白之後,我們要發憤圖強、勇猛精進,超出輪迴,超出十法界,所以說「知恥近乎勇」。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還跟煩惱相應,還有自私自利,還有貪瞋痴慢,恥辱!佛沒有了,菩薩也沒有了,甚至於阿羅漢也沒有了。佛在經論裡面跟我們講了很多,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;見思煩惱裡面的思煩惱就是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惡見,阿羅漢斷了。阿羅漢四相破了,我們今天還有四相,還有貪瞋痴慢疑,這是恥辱!不反省、不檢點,不知道。認真反省檢點一下才知道,我有什麼了不起?比哪一個都不如!連阿羅漢都比不上!不要說比阿羅漢,比一個小乘須陀洹也比不上。須陀洹見惑斷了,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沒有了;我們今天統統具足。所以跟一切人相處,跟一切眾生相處,小小不如意,貪瞋痴慢就現行、就發作,不知道恥辱。每天穿著這個衣服,有沒有想到?看到別人穿衣服,有沒有想到?表法!看到了,接觸到了,提醒自己,這是修行,喚醒自性覺。再看第五句:

      【次有香水海,名可愛華遍照。世界種,名百光雲照耀。】

      兩個名稱都好,尤其是『香水海』的名稱『可愛華遍照』。我們想想自己,「華」是修因,也就是日常生活當中所造作、所表現的,這花可不可愛?稱性就可愛,不稱性不可愛。我們再換句話說,因為稱性、不稱性很難懂。隨順佛菩薩教誨就可愛,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就不可愛。佛菩薩的教誨就是我們的性德,佛菩薩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,應該遵守的三福、六和、三學、六度、普賢十願,四攝法!如果我們能夠遵守這些原則來生活、過日子,跟一切大眾相處,可愛!一切眾生都歡喜你!你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性德自然流露。自然流露,「遍照」!不能不學。下面第六句:

      【次有香水海,名遍虛空大光明。世界種,名寶光普照。】

      這兩個名號裡面,我們總起來說,心地要正大光明。我們也知道好,為什麼學不到?學不到原因在哪裡?我們有兩大障礙,一個是私,自私;一個是欲望,欲。你有私、你有欲,正大光明就沒有了。要想自己心行正大光明,你就把這兩個障礙除掉,把自私放下,把欲望放下,人沒有自私、沒有欲望,『大光明』是性德,性德就流露了。今天我們的性德就是被自私、被欲望障礙住,它透不出來!這是『寶光普照』。下面第七句:

      【次有香水海,名妙華莊嚴幢。世界種,名金月眼瓔珞。】

      表法的意思都非常明顯,『妙華莊嚴』是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,這個種子,『香水海』裡面講是這個種子,過去生中所修的。所以它能現的世界種『金月眼瓔珞』,「金」是寶,「月」代表慧,「眼」代表照見,「瓔珞」是比喻。諸佛菩薩五眼圓明,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明,菩薩分上分證圓明。佛眼看世間,這個世間無比殊勝莊嚴。第八句:

      【次有香水海,名真珠香海藏。世界種,名佛光明。】

      這個意思都好懂。我們再看第九句:

      【次有香水海,名寶輪光明。世界種,名善化現佛境界光明。】

      這一句裡頭我們要學『善化現』,我們要學,佛菩薩「善化現」!這三個字都不容易做到。為什麼?我們今天到這個世間來是業報來投生的,不是乘願再來的。但是現在我們學了佛,確確實實我們懂得怎樣把業力轉變成願力;轉變成願力,我們這個業報就變成化現。「化現」裡頭要學個「善」,那真的,你學佛菩薩學得滿像了。善是善巧方便,善是智慧的作用,真實智慧起作用就是善巧方便。所以善是權智,權智完全是為利益眾生的。自利是實智,這裡頭沒有權智,權智要對自己,錯了;權智不是對自己,是對別人的,是表演的。表演是為觀眾的,不是為自己的,善化現;你善觀機,善化現。怎麼個學法?在《華嚴經》裡頭學習,《華嚴經》這裡千變萬化,不離自性。最後一句結論:

      【如是等,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。】

      這是說明這一海所管的,都是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』,世界確實是廣大無際不可思議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    諸位同學,我們再看第三海第二個段落,看它最近輪圍山香水海所持的佛剎,請看經文:

      【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,名無邊輪莊嚴底。世界種,名無量方差別。以一切國土種種言說音為體。】

      這個香水海、世界種我們不難理解。『世界種』這是大世界,名叫『無量方差別』。方是方所,世界差別我們在前面都曾經讀過。前面細說一個世界種,然後看到十方、四周無量無邊的「香水海」,無量無邊的「世界種」,每個世界種裡頭又有「無量方差別」。

      『以一切國土種種言說音為體』,一個國土就是一個星系。我們現在不講星系,我們單單講我們這個地球。這個地球上,現在大家都知道陸地少海洋多,海洋把陸地分隔了,所以變成五大洲。在過去,交通不發達,資訊沒有發明,這五大洲的居民往來自然就受天然環境的限制。雖然生到這個地球上來,一生生活的範圍不太大。確確實實鄰近的村莊一生都沒有到那邊去過,老死不相往來。住在鄉下的人,也真的一輩子沒有進過城的,安居樂業。所以造成文化的差異、言語的差異、文字的差異、生活習慣的差異,種種差別!所以佛教化眾生,應機!哪個地方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,應身一定同類身,一定同樣的言語,同樣的生活習慣,才能教!

      所以諸佛菩薩現身不一樣,說法不一樣,但是有一個不變的原則,幫助眾生覺悟。覺悟之後,他的思想、言行隨順性德了,確確實實離苦得樂,他在這一生當中快快樂樂,沒有憂慮,沒有牽掛。功夫高的境界提升了,三苦、八苦都沒有了,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六道凡夫,三苦、八苦是決定不能夠避免的;唯有真正修行人,真正覺悟人,他離開了。那苦從哪裡來的?佛知道,苦從迷來的。樂從哪裡來的?樂從覺來的,覺悟。所以破迷開悟,迷是苦之因,把苦因破除掉,苦受沒有了。開悟了、覺悟了,覺悟是樂之因,樂得到了,隨順法性之樂。我們平常講,過佛菩薩的生活,而不是過凡夫的生活;凡夫生活裡頭有苦,菩薩生活裡頭沒有苦。如何能跟凡夫在一起,也過佛菩薩的生活,高明!那才叫善,「善化現」!和光同塵,依舊過佛菩薩的生活,這是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我們應當要學習,那這一生得人身、遇佛法沒有空過,認真努力的去學。

      所以這個世界種裡頭還是以恆順眾生,以一切眾生「種種言說音」為教體,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多元文化。我們一定要重視,才能夠普度眾生。四弘誓願這發的願,眾生無邊誓願度,這一願才能落實。下面我們看這個世界種所持的二十層佛剎,先從最下面這一層看起:

      【此中最下方,有世界名金剛華蓋。】

      這個世界好!

      【佛號無盡相光明普門音。】

      佛的德號也顯示出不可思議,『世界名金剛華蓋』。我想同學們聽到這個名詞,懂得這裡面的含義;「金剛」是般若,「華」表六度萬行,「蓋」,普遍蓋覆這個世界。這個世界裡面的眾生當然都是修學大乘菩薩法,這個世界好。經文省略了,如果具足,我相信這個世界一定有「純一清淨」,要不然哪有這麼好的名稱!

      金剛般若通一切宗派,在中國大小乘十個宗派。小乘兩個宗派,從南宋以後逐漸就消失了,沒有人學了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對這個事情感覺得很奇怪,佛陀的教導明明是說「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;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。你看這樣重要的教誨,為什麼小乘在中國會失傳?我請教過老師,這到底怎麼回事情?小乘經典,中文的翻譯相當完備,現在《大藏經》裡面的四阿含,小乘經!跟南傳巴利文的經典做一個比較,巴利文經典比我們大概只多了五十幾部;由此可知,小乘經到中國來是相當完備。為什麼中國人不學小乘專學大乘?老師告訴我,中國小乘之所以不發達,實實在在是被儒家跟道家代替了。我這才明瞭。儒跟道他們教學的內容,人天,以人天為主。但是儒道的思想、見解通大乘,心量大。所以從前學佛,尤其是出家人,哪一個沒有念過儒書?哪一個沒有念過《道德經》?沒有念過《莊子》的?幾乎找不到。有這樣的基礎足以代替小乘,我這才明瞭。

      這在過去行!有儒、道的基礎。可是現在社會麻煩了,現在學佛的人沒有四書五經的底子,也沒有道家的基礎,又不學小乘,直接就學大乘,難怪他不能成就。我們這些人很幸運,遇到好老師。我在台中十年,李老師幾乎是以一半的時間教儒學。我們算是中年學佛,三十歲了,儒、佛並進,這個樣子奠定了一點基礎。沒有儒決定不行,儒裡頭最重要的是四書。五經裡面,老師教我們選讀,但是四書是我們主修的課程。早年我們在台北建立華藏圖書館,我要求同學們學習七門功課奠定我們的基礎。這七門功課裡頭特別著重的,德行!七門功課裡面有《四書》、有《了凡四訓》、有《太上感應篇》;《太上感應篇》是道家的,《了凡四訓》跟《四書》是儒家的,我們很重視!所以看到「金剛華蓋」,我們明瞭這個世界莊嚴,金剛般若智慧落實六度萬行,這多麼莊嚴的事情。

      『佛號無盡相』,平常佛在經上跟我們講,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。你看看這個地方,佛「無盡相」!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應身佛。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,釋迦牟尼佛來示現的,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。我們世間人,一般人都認為這個相好、那個相好,這個相書上所講的好相,釋迦牟尼佛統統都有。相好是果報,每一個相好都有它的因行,你不修因,哪來的果報?因好,果就好。譬如我們常常聽到佛有廣長舌相,這三十二相之一。佛的舌頭很薄,伸出來之後能把臉蓋起來,我們凡夫做不到。佛在經上說,我們一般人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,佛講三世不妄語。那麼釋迦牟尼佛他的舌頭伸出來把臉蓋起來,告訴大家生生世世不妄語。三世不妄語舔到鼻尖,他能把臉蓋起來。佛跟人家說我講的話是誠實言,決定不欺騙你,你看我的果報,應身!「無盡相」是報身,這是我們在大乘經上讀到的,報身佛,實報莊嚴土的報身佛,佛有無量相、相有無量好。從果上來看,那個因多殊勝。

      我們在此地看這一尊佛的德號「無盡相」,無盡就是無量。『光明』,智慧、般若德;無盡相,相好德、般若德;『普門音』是解脫德,得大自在。這樣才能夠普度法界一切眾生,他沒有障礙了。所以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確實有能力為一切眾生三轉法輪,有智慧、有無礙的辯才,「普門音」給你說法,這個示轉。佛大慈大悲,具足他心智,具足宿命智,知道你過去生生世世你的業因果報,佛說法契機!有能力勸你回頭,最後示現相好給你作證明。三轉法輪,示轉、勸轉,最後作證轉,拿證據來給你看。再看下面一段:

      【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。】

      過十個佛剎,這就第十層。

      【有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。】

      跟我們娑婆世界,娑婆世界也是二十層,第十層『金剛幢』,我們現在講高度是同等的。有一個世界,這個世界:

      【名出生寶衣幢。佛號福德雲大威勢。】

      在這個地方我們又看到『寶衣』。諸位想想,一再提示,一遍、兩遍怕你印象不深,你容易忘掉,一再的提醒。所以佛家常講大慈大悲,無盡的慈悲從哪裡看?就是從他這裡不斷的提示,無數次的重複,從這個地方看出佛的慈悲。世間哪有一個這樣的人用這樣的方法?這苦心!我們在世間,只看到慈母對她的兒女出遠門,真的是千叮嚀萬囑咐,從前有,現在沒有了。為什麼?現在交通便捷,出遠門也等於是近距離。諸位想想,一個世紀之前,要從中國來到澳洲,坐的是帆船,縱然順風也得要兩個月;如果風向不對,很可能要半年才能到,三個月能到是很正常的。出這個遠門,父母怎麼會不掛心?怎麼會不念著?所以反覆叮嚀,希望你能記住。佛對一切眾生跟慈母一樣,無數次的提醒,是因為你還沒有做到,這不提醒能行嗎?做到之後,佛還是不停的再提醒,為什麼?你做得不夠圓滿,你沒有達到佛所要求的標準。佛的標準是什麼?佛的標準是成佛。你縱然證到等覺菩薩還不夠圓滿,還要不斷的再提醒你,從這個地方看到大慈大悲,無盡的慈悲。

      如果說佛法很囉嗦,老是講重複的,那我們曉得這個人善根少,業障深重,佛菩薩對他這麼慈悲,他都不能夠理解。那我們曉得這一類的眾生,在這一生當中阿賴耶裡面,種一個善根而已,他在這一生會不會成就?肯定不會成就。縱然學佛,毛病、習氣一點都不會改變,肯定的!真正的孝子,對於母親反覆的叮嚀,感恩,一定記在心裡頭,時時刻刻不忘記母親的教誨。為佛弟子,亦復如是!真正佛弟子,怎麼會不感謝如來反覆的開示?想像中,我真沒有做到!縱然我很認真努力在做,距離佛所說的標準還相差甚遠!對於佛所說的,哪有不感激的道理?

      『佛號福德雲大威勢』,說老實話,我們有沒有福德,就看你對於諸佛菩薩那種慈悲的教誨,你懂不懂?你要是不懂,你沒有福德。有福德的人聽得懂,有福德的人不厭其煩天天要聽。現在這個世間有福德的人太少太少了!我所遇到的許許多多,我們今天社會上講的高級知識分子,大學生,無論學什麼東西,一遍。我給他提到的經:這個經我聽過了。絕對不肯聽第二遍。怎麼聽過?囫圇吞棗。經典裡面不要說甚深的理趣,就是淺顯的開示,他也不懂!聽過一遍不想再聽第二遍,跟古人這個學習心態完全不相同;古人學教,沒開悟,沒有大開圓解,就是希望多聽。

      往年李老師告訴我,唐朝終南山道宣律師聽《四分律》聽二十遍,當然不可能哪一個大德會給你講二十遍,不可能。不管什麼人講《四分律》,他都會去聽,所以他能夠成為律宗的開山祖師。在現在,現在的緣比過去殊勝,過去譬如你想聽《金剛經》,你請一個法師來給你講一遍,可能。聽完之後:法師,你再給我講一遍。恐怕就不可能了。所以聽經的時候全部精神貫注,你很不容易將來會有聽第二遍的機會,你的機會只有一次,一定要非常認真努力把這個機緣抓住。確實這個學習會有心得,會有成就。可是現在有了錄相,又有錄音,學生的修學心態鬆懈了。為什麼?「我這一遍沒聽清楚沒有關係,我再打開機器,我重複再聽。」他有這麼一個鬆懈的心,他學得成學不成?不容易學成,他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。所以錄相這個東西有好處、也有壞處。壞處是什麼?對跟在身邊的人很不容易有成就。好處是什麼?不在身邊的人,遠處的同學,由於許許多多的條件,不能在一起修學,他拿到這個當寶貝,全部精神貫注來聽、來學習,他得成就。學習有沒有成就完全在心態,你的心理、你的學習態度;方法其次又其次。所以一個人有沒有福德,要從這個地方看。

      早年我們親近李老師,我親近他十年!前面幾年,在台灣錄音機都很不普遍。大概到最後的兩年,美國有個同學送給我一台錄音機,那時候還是用轉盤的,那現在就是很古老的。我把這個機器帶到老師的講堂,希望能把它錄下來,我們可以聽第二遍。李老師絕對不准錄,他說:你要錄我就不講了。為什麼不准錄音?他就說明白了,有這個東西你的心不專了,你聽經的心態鬆懈了,「沒有關係,聽不懂還可以聽第二遍、第三遍」。老師講的話一點都不錯。我跟李老師學經教,筆記都不准我寫。我問他老人家:我們從小在學校裡念書都要寫筆記的,為什麼老師不讓寫筆記?他就講:專心去聽,年年境界不一樣,你寫這些東西白寫了,你今年寫了,明年境界提升,統統用不上。我想想老師講的是有道理。真學東西,真學東西要提升自己境界!就好像念書一樣,我年年升級。今年讀一年級,明年升到二年級,升到二年級我還念一年級的書嗎?後年升到三年級,我還念一、二年級的書嗎?這個道理,老人家一提我就明瞭了。我聽他的話,不寫筆記,全部精神貫注來聽,掌握著他講學的綱領,落實到自己生活上,有受用!老師的教導慈悲到極處,我們自己想法想錯了。

      但是現在真正想學的人,一部經要重複的聽,聽十遍、聽二十遍、聽一百遍、聽兩百遍,你才能夠有少分契入。說老實話,現代的生活環境,現代這個社會種種誘惑,二、三十遍不管用。至少你要天天聽,不間斷的聽,你聽上一百遍,你會得受用,你會生法喜。你不通過實驗,你對我所講的話很不容易理解;只有通過實驗,你證實了,你真得受用了,你才曉得我講的話是正確的。我在這麼多年當中只遇到一個人,洛杉磯的趙立本居士,他是專門聽我講的《金剛經》跟《六祖壇經》這兩種的錄音帶。他聽了二十六遍來告訴我,他想一門深入專學這兩部經,念佛求生淨土,他問我這樣做可不可以?我跟他講很好,但是二十六遍不夠。他說要多少?至少你要聽一百遍,他真幹!現在這兩部經他就滾瓜爛熟,熟透就變成自己的,就把性德、自性本具般若智慧、德能引發出來了,非常有受用。我聽說這些年來,在美國很多地方請他去講演。遍數要多,不多不行,熟透就變成自己的,自己自性本具的《金剛般若》,自性本具的《壇經》。所以有沒有福德從這些地方看,福德是耐心、誠敬心,鍥而不捨,一遍一遍的去重複。再看下面一段,第三段:

      【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。】

      這第十三層。

      【有世界名眾寶具妙莊嚴,佛號勝慧海。】

      這個世界的名稱好,『眾寶具妙莊嚴』,這個「具」,家具、用具、道具,多!上面加個「眾」,不是一種,皆是珍寶。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夠想像得到,這個世界眾寶具足,物質資源非常豐富。佛經上講的,金銀七寶很多很多,到處都是。他們這些珍寶都有適當的用途。西方世界七寶是用來建造宮殿樓閣的,那個建造沒有人工的,隨念就變化成就,黃金為地。這個世界亦復如是。「妙莊嚴」,「妙」是這個世界的眾生都具足稱性的智慧德相。『佛號勝慧海』,殊勝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再看最後一段:

      【於此世界種最上方。】

      這就是第二十層。

      【有世界名日光明衣服幢。】

      這個地方我們又看到衣服。

      【佛號智日蓮華雲。】

      佛的德號裡面『智日』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『蓮華』代表德行,清淨不染。『雲』也是表智慧。一再的教導我們,在這個大宇宙裡頭所有一切的現象,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,可以受用,不可以執著,不可以分別,不可以起心動念;起心動念,打妄想!換句話說,離妄想分別執著,可以受用,跟諸佛菩薩一樣。這是個大舞台,讓你盡情去表演,自行化他,我們現前階段。成佛之後,純粹是化他,得大自在。第三海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