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320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三二0卷)  2000/6/20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320

      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摩睺羅伽王長行,第七句:

      【師子臆摩睺羅伽王,得勇猛力為一切眾生救護主解脫門。】

      清涼大師在這一節註解得比較多。為一切眾生作救主,『救護主』就是救主,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一樁事情,也是最令人敬佩、偉大的事業。當然他必須具足智慧德能,所以頭一個是講『得勇猛力』,他才能夠做得到,才能夠實現他的願望。清涼大師為我們說明,「見理決斷,聞深不怖,聞淺不疑,聞非深非淺,意而有勇,八風不傾,為勇猛力」,這是註解菩薩的德能。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,所以疑惑一大堆,到我這邊來提出問題的,像常常寫這些單子來問的,疑惑一大堆。我聽到的,收到大家傳來的訊息,許許多多造謠生事的,如果我們有智慧,聽到了,見到了,就不會去理會它。

      這邊說有一個居士,這是在東北湄河口市,有一個居士講演淨土法門,流通很多錄音帶,說是他得到老和尚三封信印證許可。沒這個話,我不認識這個人,也從來沒有跟他通過信,他也沒有寫信給我,可能寫信給我,因為我都不看信,我也不知道什麼人寫信給我,更不可能我回他的信。像這種造謠生事,在全世界許許多多地區都有,學佛的同學要有智慧、要有能力辨別,決不為他所動搖。現在的社會,提倡民主自由開放,所以誰也不能夠干涉誰。至於像這樣做仿冒的,這個世界太流行了,哪一種東西都有仿冒。我們被人家仿冒,也是人家瞧得起才仿冒,瞧不起他就不仿冒了。所以我們必須有正慧,不要去理會他,就算了。他做得如法不如法,有當地治安機關來處理,我們無需要過問。我們自己修學依照經典,老實念佛,就決定成就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

      行菩薩道,要幫助眾生,最重要的就是清涼大師在此地講的第一句話:「見理決斷」,這一句話跟宗門裡面講的「明心見性」,是同樣境界。你不能明心、不能見性,那你見的是什麼理?理就是心性。見理之後,你才有能力決斷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惡、利害,你才能決斷;沒有見性,沒有這個能力。沒有能力的時候,我們怎麼辦?跟著佛走,沒有能力就跟人走,前頭有人帶路我跟他,他把我帶錯路他負責任,他負因果責任。可是我們自己也要有智慧去揀別,他這個路正不正?如果不正,他墮地獄活該,但是我們吃虧上當太大了,我們也跟他墮地獄,這個很冤枉!我們是個無辜的受害者,不能沒有警覺。

      智慧沒有開,辨別的標準就是經論。經論還有偽造的,有假的,不是真的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要以什麼為標準?以《大藏經》為標準。這一部經,《大藏經》裡面有的,這是真的,《大藏經》裡頭沒有的,這是假的,我們要懂這個道理。現在也許有人問,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《大藏經》裡頭沒有,這是不是假的?這個經不是假的,為什麼?《大藏經》裡面有六種《無量壽經》,五種是原譯本,有一種會集本,宋朝時候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,收在《大藏經》裡頭,所以會集本曾經被收在《大藏經》裡面,這會集本就不會有過失了。清朝末年魏默深有會集本,民國初年夏蓮居的會集本,都是根據五種原譯本會集的,沒有摻雜自己的意思。這種會集是便利於後學,否則我們要去讀五種本子,五種本子讀起來很累,他把五種本子融會在一起,除掉重複的部分,讓我們看到五種原譯本的菁華,五種原譯本的大成,這個對於後學有很大的幫助。將來再編《大藏經》,可能也會被蒐集在裡面,這是以後的事情。

      我們將《無量壽經》現在流通的九種版本,這是五種原譯本,三種會集本,還有一種叫節校本,是彭際清的。丁福保居士註解《無量壽經》,叫《無量壽經淺註》,他採取的經本就是採取彭居士的節校本;他做了一個《無量壽經起信論》,也是採取彭際清的節校本。丁福保是民國初年真正是佛學大家,宗教圓融,宗門教下真正大善知識,對於佛教有很大的貢獻,他非常讚歎節校本。所以有這些大善知識的印證,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會集本出來之後,我們佛門裡面慧明老法師給他印證,慈舟老法師採取這個本子宣講,為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做科判。現在很多同修看到,我們這邊也做了一個很詳細的科判,諸位要知道,我們科判的基礎是根據慈舟老法師的。慈舟老法師首先給我們列出一個大綱,我們再細細的來分科,所以是根據慈老法師的。慈老法師是一代的大德,在台灣有兩位老和尚,非常受台灣佛教界的尊重,一位是道源老和尚,已經往生了,另外一位是懺雲法師,這兩個人都是慈老的學生。所以出家、在家的大德為這個會集本做證明,提倡、弘揚,我們是有依據的,不是盲從。

      會集本的出來,當時佛門的大德梅光羲老居士,現在我們看會集本,前面有一篇很長的序文,梅光羲做的。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學生,所以我們跟會集本有師承的淵源。李炳南老居士在台灣,第一次講《無量壽經》就用會集本,而且給會集本做了一個眉註,這個眉註現在流通得很廣,諸位都曾經看到過。他的手稿的本子現在在我這邊,許多人對這個本子懷疑,我就把李炳老這個原本給大家看。我的老師把這個本子傳給我,囑咐我流通這個本子,所以今天縱然有許多人反對,不管他是什麼理由,他反對他的,我做我的,我必須不負老師的囑咐,不辜負老師的教誨,決不能因為別人怎麼說,我們就背師叛道,那這是我的過失。我們今天遵奉佛陀的教誨,知恩報恩,決定不能夠背師叛道。所以他不管怎麼說法,對別人可以說,對我不可以說。對我來講,那是教我背師叛道,也就是教天下人都可以背師叛道,這個世界就毀滅了,這是很恐怖的一種作法。所以我是絕對不會受動搖,縱然他們宣傳,天下人都不信,我相信。今天依照會集本修行的人,往生的瑞相都非常好,我們親眼看到、親耳所聞,有幾十位之多,這是現前給我們做證明,所以我們對這個絲毫疑惑都沒有。

      往年我在邁阿密弘法,邁阿密這個地方是個很奇怪的地方,這個城市有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人,中國人所講的特異功能,很多,不是中國人,是外國人。我們同修當中曾憲煒居士,那時候他請我到那邊去弘法,在我沒去之前,我就先把這些結緣的書、錄音帶、錄像帶寄了一些過去。曾居士非常喜歡神通感應,所以他跟這些人往來很多,我們寄去結緣的東西,有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的註解,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,這個書前面有夏蓮居的照片,就是我們現在供養在這邊的這一張,他就把這個書,把這張照片,拿去給這些美國特異功能的人看。那些人一看就告訴他,說這個人是再來人,這個人不是普通人,他的身體是透明的。這個很奇怪,照片上怎麼能看到?身體透明,這是什麼意思?他沒有貪瞋痴慢,沒有是非人我,沒有自私自利;換句話說,他的心地清淨,一絲毫的污染都沒有,他是透明的。他們這一些有特異功能的人,並不是佛教徒,不懂得佛家的這些術語,他說出這一句話,這句話我們聽了之後就知道,這個人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斷了,身體才是透明的。如果煩惱沒有斷,這個身體是烏黑的,它不是透明的。說他是再來人,而且講這個人已經不在世了,說得都很準確,從來沒有人跟他說過。

      我們聽到這些人說話,增長我們的信心。那夏老究竟是什麼人再來的,沒有人曉得。知道的人是有,很少,黃念祖老居士知道,當然他的學生當中有少數人知道。不便宣布,宣布之後,人家說你妖言惑眾,所以就不必說了,我們知道這是了不起的一位大德。經本、原譯本這麼多,確實有會集的必要,所以龍舒老居士首先就做這個工作,在宋朝時候,王龍舒老居士是站著往生的。如果說會集不應該,會集是錯誤的,王龍舒居士就不可能站著往生。再說會集要是不應該做的,佛門會集太多太多了,每天大家做早晚課,早晚課誦本是不是會集本?佛門裡面現在流行的經懺佛事,你們看看哪一個懺本不是會集本?全部都是會集的。所以今天說,他們贊成許許多多會集,專門不贊成夏蓮居的會集,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,講不通!如果要是反對會集本,早晚課誦本要取消掉,因為它是會集本;所有經懺佛事統統取消掉,為什麼?全是會集本。那你們超度,只可以念《華嚴經》、念《法華經》、念《金剛經》,連想加個讚,那讚都是會集的,後面加個迴向也是會集的,全部都不能要了,講不通!

      學佛頭一個要明理,理明白之後,聽他們講話,一笑置之。不但是見理不深,完全沒有見到理,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喜歡這個人擁護他,不喜歡這個人反對他,隨順煩惱習氣,我們決定不可以這樣作法。我跟一個老師學,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人家輕易幾句話,我們就背師叛道,我們是什麼人?一文不值。這是自己毀滅自己,別的人沒有辦法毀滅你,別人只在那裡煽火,勸你;勸你什麼?勸你自己毀滅自己。你就很聽話,你就依教奉行,把自己毀滅了,你不叫活該,你能怪誰?我們有這麼一點小智慧,明白這一點小道理,決定不上當。我也不說,你說得對、說得不對,但是我有師承,我有老師指導的,依教奉行,你不是我的老師,我要遵守老師的教誨。老師對我負責,我們自己一定要聽老師的指導,決定不能違背,這是師資之道,中國人所講的師道。師道要毀掉了,這個世間決定是亂世,倫理道德、正法衰微滅亡了,眾生要受苦。

      這一句非常重要,我們今天做不到;做不到,要做到相似位;相似位做不到,要做到觀行位,功夫才得力。如果只是在名字位中打轉,沒有不退轉的,沒有不墮落的。尤其在現前社會,這不但是現前社會,古老社會就相同。我們過去讀紀曉嵐的《閱微草堂筆記》,裡面記載著有一個故事,這個故事是個狐仙,常常跟一些文人雅士在一起應酬,但是這個狐仙不現形,他有聲音,所以宴會當中給他留一個座位,碗筷都給他擺在面前,他也來參加,參加他不現形,他有聲音。有一次有一些人跟他開玩笑,他是狐仙,大家都很尊敬,「狐仙,你們有沒有畏懼的?有沒有值得你們感覺得很可怕、很畏懼的?」這個狐仙說:有。「你怕什麼?」狐狸。大家就笑起來,「狐狸跟你們是一類的,你們怎麼會怕狐狸?」他說了一句:「同行相嫉」。這就是可怕的地方,嫉妒障礙,時時找麻煩,同行,這個話說得非常有道理。他也說,如果你不同行,沒有利害關係,嫉妒障礙少;同行有利害的關係,你妨礙他的利益,他必定想種種方法來打擊你、來毀謗你,希望把你壓倒,把他自己提升。這個故事到底是真的、是假的,還是紀曉嵐用這個方式來提醒世人,這個我們都不過問,不必去研究它。我們了解這個事實是真的,自古以來,古今中外,同行相嫉,我們要明瞭。

      這是這個世間無比的一個業障,巨大的業障,障礙一切眾生修行不能證果,不但不能證果,不能開悟,造成無量無邊的罪業,往三途墮落,所以佛把這一樁事情制定成重戒。我們現在一般受戒都用《梵網戒本》,《梵網戒本》裡面沒有列在重戒裡面,《瑜伽戒本》裡頭列在重戒,自讚毀他,標榜自己,毀謗別人,瑜伽戒是列在重戒,原因總不出互相嫉妒。佛教導我們,「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讚僧」,出家人互相嫉妒障礙是毀滅三寶,毀滅三寶的果報,大家都曉得是無間地獄,這是破和合僧,無間地獄。不知不覺造無間地獄的業因,自己還不曉得。我們學佛,我們明理,對於別人毀謗我們,我們反過頭來讚歎他,我們決定不毀謗。為什麼?我們不希望墮三途。

      世尊在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教給我們,菩薩晝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觀察善法,「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」,使我們的善法念念圓滿。善法是什麼?的指十善業道。《無量壽經》上,世尊教我們修行的總綱領、總原則是善護三業,第一句話教我們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,我們要牢牢的記住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要想到佛怎樣教導我們。一切眾生,五逆十惡的眾生他也有善,我們要讚歎他善的那一面,他所造作種種惡業,我們決定不要把它放在心上,更不可以放在口上,必須成就自己純善,我們念佛才能往生。這個我們在講席裡講得很多,為什麼西方世界,世尊為我們介紹的,淨土三經,每一部經上都說,西方世界是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,我們雖然念佛求生淨土,如果我們的心不善、念頭不善、行為不善,跟十善業道完全相違背,你的佛號念得再多、念得再好,也不能往生,這個道理要懂。

      首先要曉得西方極樂是什麼環境,它是上善的環境,我們不修善怎麼行?念頭惡、思想惡、行為惡,惡與惡感應,那是三惡道。我們從早到晚,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,自己要好好想想,我們思想行為到底是屬於善還是屬於惡?自己把這個帳算一算,就曉得將來往哪裡去。惡多善少你的前途是三惡道,善多惡少你才得人天福報,不要去問人,自己好好的反省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是佛教導我們的。我們從這個地方明白一點淺顯的道理,在六道升沉可以做一個決斷;決定要明瞭別人所作所為跟自己毫不相干,別人行善我沾不到光,他將來上升,他不能帶我去;別人墮落與我也無干,我們自己在六道裡頭升沉是自作自受。

      我們應當要學習善緣,隨順善緣,不隨順惡緣。見到善心裡生歡喜,修隨喜功德,全心全力幫助善人、成就善行。見到有惡人惡事,就像許哲修女一樣,全不放在心上,忘得一乾二淨,這就是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。不要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這個東西將來造成自己的不善,是三惡道的業因,何必把三惡道的業因放在心上?這個人愚痴,這個人沒有智慧。盡量把善的放在心上,不善的統統拋開。心念上尚且沒有,哪裡會有行為?這是佛法最低的水平。佛教給我們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,這是離苦得樂最低的水平,決定能保住人天福報。

      底下幾句說「聞深不怖」,小註裡頭有說,諸位自己可以去看,我就不必解釋了。譬如有許多人聽到《般若經》上講空,他就害怕,這是講理跟事都講得很深。《金剛經》上跟我們講「三心不可得」,確實有些人聽到疑惑恐怖;跟我們說「一切法無所有、不可得」,佛是講真話,事實真相;跟我們講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這個講得深,確實是事實真相,我們凡夫粗心大意,不能夠覺察。換句話說,說假的,我們能體會,我們能贊同;講真的,我們都不同意,我們沒有辦法理解。所以佛說法依照的原則是真俗二諦,佛依二諦說法;對我們程度淺的,佛是多講俗諦,少說真諦;對於根性利的,上根利智,佛是多說真諦,少說俗諦;這就是佛家常講的「方便多門」,才能夠廣度眾生。我們從這些地方,也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的善巧方便,這個善巧方便叫權智。

      我們今天生活的環境,既然學佛了,深入經藏,希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,也希望能夠有緣分幫助一切大眾。我們是以佛為師,以經論為師,經論領導我們向前進。現實的生活環境,一定要明瞭因果的轉變、因果的相續、因果的循環,必須懂得這些道理。這些道理通達明瞭,佛在《十善業道經》上,這才勸導我們應當要修學善業。學習是在生活上,是在處事待人接物上,我們跟人家相見,沒有好的臉色,言語粗暴,這是錯誤,這絕對不是佛的教誨。對人講話一點都不客氣,往往是命令式的,要曉得對方不會接受,對方不是佛菩薩,佛菩薩能接受,對方跟你是一樣的凡夫,立刻就反彈、反抗,你就跟人結怨了。

      雖然我們在此地研習經教,時間短,大家從小就沒有養成這個習慣,沒有聽到處世待人的教學,所以這麼短的時間聽到佛經上所講的,印象還是淡薄,我們阿賴耶識裡面業習種子還是有非常強大的力量,三年五載佛法的薰習,決定抵不過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。真正能夠聞法覺悟回過頭來的,都不是凡人,這大乘經上講得很多,都是過去生中善根深厚的人,再來人。就像此地菩薩以救護主,他發這個心、發這個願,他要來挽救這個世間的苦難眾生,他就會很認真努力去幹。他對於苦難眾生沒有放在心上,你苦難是你過去造的惡業,與我不相干,沒有一點憐憫心,慈悲心生不起來。講經說法,慈悲心掛在口皮上說說而已,這不行,這不能作救護主。所以聞深經、聞深法不怖。

      「聞淺不疑」。《十善業道經》淺,因為淺,學佛的同修往往疏忽了,這是老生常談,這個不必重視,這是我們錯誤。究竟圓滿的佛法,決定落實在最淺的法門,這是佛家講的「淺深不二」。過去我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常常教我、常常提醒我,五戒十善等覺菩薩天天要修學,決定不能夠疏忽。他跟我講還舉了個例子,我的印象很深,他舉的例子是,我們在台灣,譬如從台北到高雄,你坐火車,五戒十善是什麼?是這張車票,你必須拿著車票才能上車,一直到抵達,車票都要放在身上,常常有檢查的,到達之後這個票才交回。他用這個比喻,五戒十善就是你手上拿著這張車票,你不能離開它。比喻我們從初發心到等覺菩薩,等覺菩薩這個車票還不能捨掉。由此可知,五戒十善是什麼法門?雖然是最淺的、最基本的,但是到圓滿菩提就是五戒十善的圓滿成就。

      我那個時候請章嘉大師寫幾個字送給我,求他的墨寶,他給我寫了三個字,是西藏文寫的。這麼多年來輾轉搬遷,這張字遺失掉了,但是他寫的三個字我記在心上:「唵、阿、吽」,他給我寫這三個字。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?就是十善業。我們以後看到許多佛像,畫的佛像,圓光上都有這三個字。在台灣多半是用中文翻譯的,唵、阿、吽,也有用梵文、原文寫的,西藏文寫的並不多。「唵」是身業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;「阿」是口業,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;「吽」是意業,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三業清淨。三業圓滿清淨,這就是究竟的佛果。

      佛法修的是什麼?離開五戒十善,可以說沒有別的佛法。佛教給我們晝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觀察善法,心善、念善、行善(行為善),也是這個十條。每一個宗教都離不開這個基本的教學,拜火教裡面的教義跟這個完全相同,拜火教的修行歸納為三個綱領,就是心善、念善、行善(行為善);由此可知,五戒十善貫通所有的宗教。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,如果在這上疏忽了,你的道業不但沒有成就,道業的根基都毀壞掉了。我們今天的道業,至少是要把根基做好,像蓋房子一樣,地基要打好;地基是什麼?五戒十善。高樓大廈的圓滿,也是五戒十善。不能夠認真去做,我們在佛法上這一生可以說毫無成就,你學的佛法只學一個嘴皮上的佛法而已,天台大師稱讚你「名字佛法」,有名無實。所以有許多人問我佛法是什麼?我告訴他,佛法是生活,佛法是處事待人接物。生活、工作,處事待人接物,做得恰好,做得很圓滿、很周到,這就是佛法。不過分,也不能不到,過分是巴結,是錯誤的,不到是失禮,也是錯誤的,佛家講中道,儒家講中庸,要做到恰到好處。這是真實的學問,佛菩薩真實教誨。

      下面一句「聞非深非淺,意而有勇」,這是佛家常講的四句百非。勇,此地是勇猛精進,你對於深法不恐怖,淺法不懷疑,認真努力去做,懂得隨緣而不攀緣。下面這一句:「八風不傾,為勇猛力」。八風,用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。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說,物質環境裡面有順境、有逆境,人事環境裡面有善緣、有惡緣,這把所有都包括盡了。無論是順境、是逆境,善緣、惡緣,都能夠不動心。我們接觸一切人事物,都能夠用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這就是菩提心顯露,這樣就過佛菩薩的生活,決不被境界所動。順境、善緣不生貪愛,逆境、惡緣不生瞋恚,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叫功夫。於順逆善惡不分別,那是學問,那是智慧。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受外頭境界干擾動搖,功夫!定慧等學,福慧雙修。你過的是什麼日子?過的是福慧雙修的日子,過的是定慧等學的日子,你這個生活是佛菩薩的生活,你就超凡入聖,你已經不再過凡夫生活,你過聖人的生活。過聖人生活,你就是聖人,你的境界不一樣了。

      凡夫,順境他會生歡喜心、生貪心,逆境會生瞋恚心,善人他生貪戀,惡人他生瞋恨,他的心沒有主宰,他會被外面境界動搖。佛菩薩不如是,《楞嚴經》上講得很好,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。「則同如來」是什麼人?法身大士。不被外境所轉,所有一切人事物在你心裡面都是平等的,你一接觸,心地都是清淨的,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,一定在這一生當中契入這個境界。這個境界就是方東美先生早年跟我講的,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一生感激他,他這一句話把我引入佛門,我這一生確確實實得到了。這就是善導大師講的「緣不同」,我遇的這個緣殊勝。但是我是個凡夫,我不是上根利智,是個中根之人,用這麼多年的時間,是漸漸才契入。我們在佛門裡面看到過去的史傳,宗門的語錄,教下的傳記,看到前人在家、出家,三年五載就契入,我們內心佩服得五體投地。我們要用這麼多年、這麼長的時間,才漸漸契入,才真正有一點心開意解,不再受外面境界人事物的干擾了。

      我能做到,諸位同學人人都可以做到,問題在哪裡?這我常說的,「好學」;你要不好學,這就難了。真正好學,世間所有一切種種事物,都障礙不了你的好學,你有成就的希望。這一生當中,把「學」擺在第一。「學」,必須要落實,不落實決定學不到。換句話說,你懂得的、你知道的,你就要落實在生活上,要認真去把它做到,這才會有成就;如果你不能夠把它做到,你所學的等於沒有學。要做到就是佛經常講的轉惡為善,從思想上轉,從念頭上轉,從生活上轉,從工作上轉,從處事待人接物裡頭轉,真正轉成純善,心裡面不再有怨懟,你就得大自在,你智慧就會開了。如果你還有冤家、還有對頭,還有喜歡、還有討厭,你決定開不了智慧,你所得的佛法裡面講的「世智辯聰」,你能成就的是世智辯聰,你決定開不了智慧。開智慧決定是從清淨心、平等心,你的心不平,你的心不清淨,你的智慧就不能透出來,智慧是自性本具的。不清淨、不平等是障礙,把你的智慧障礙住了。

      我們必須要認清楚、要肯定,佛所講的話是正確的,佛說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所以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。為什麼不平等?是因為你的障礙有厚薄。就好像我們白天在太陽的陽光之下,陽光普照是平等的,某個地區它有雲彩,雲彩多了,光就弱了,如果再下大雨的話,那個光就更弱了。遮住太陽的雲層有厚薄不同,於是陽光透出來的有強弱的差別,就這麼個道理。所以佛說我們有三種煩惱: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,障礙了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。佛教化眾生,佛不居功,為什麼?智慧透出來是你自己透出來的,是你自己原有的,不是佛給你的,佛什麼都沒有給人家。我們自己修行有沒有得到?什麼也得不到,只不過是恢復自性本具的德能而已。

      我們要曉得,嚴重的障礙是無明、塵沙、見思,我們現在不說這些名詞,我們講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大家好懂。妄想分別執著是嚴重的障礙,不但障礙智慧,障礙了福德,福報也沒有了。你只要把所有一切執著放下,我們的障礙就減少一分;再能夠把分別放下,我們又減少一分。天台大師說的層次非常好,我們能夠把執著放下,在六即佛的地位上,我們就升到「觀行即」;能夠把分別放下,我們就提升到「相似即位」;能夠把妄想放下,你就到「分證即佛」,就這麼回事情。

      我們要如何應付現前這一些人事物?佛跟我們講的方法很好,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這就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。弘法利生也是隨緣,這個事情不能著急,急不得的;急,中國諺語所謂「欲速則不達」。換句話說,我們一定要認清環境,現前是什麼樣的環境,我們認識清楚,我們懂得隨順,隨順裡面得圓滿的成就;成就什麼?成就自己的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對外緣我們能做多少,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;沒有盡心盡力,那我們的功德不圓滿。盡心盡力去做,盡心盡力是恆順眾生,他能接受幾分,絲毫不能夠勉強。

      佛在《法華經》上舉的比喻非常之好,佛是舉下雨,雨水從天上降下來是平等的,大樹吸收的水分多,小樹吸收的水分少,小草吸收的水分更少,不是天公下雨不平等,要給它多一點、給它少一點,不是的,一律平等,你自己能接受多少分,那是你的事情。諸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,平等的教學,聽眾你能夠領悟多少,你能夠得多少利益,是你的。佛將聽眾分為上中下三根,上根好像大樹,中根是小樹,下根是小草,同樣在這裡接受佛的教誨,各人得的利益不相同。上根的人,多半這一生成就;中根的人,這一生當中種了善根,不能夠圓滿成就;下根的人,縱然煩惱習氣不能夠消除,阿賴耶識裡頭種了善根的種子。雖然將來他還不免隨業受報,可是惡報盡了之後,總有一天他會遇到緣,阿賴耶裡面佛種子會現行,緣會現行。清涼在此地給我們做的註子,是對於中上根性人說的,下根的人這個心決定發不起來。「救護一切眾生」,下根人發不起來,中上根性的人能發。

      底下兩句話說得好,「既以自正,必能正他」。《無量壽經》教給我們,端心、端身、端語,這就是「自正」。我們今天講經用的總題目: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?這是自正。只要自己正,一定會感化別人,這是一定的道理,決定能夠令人發心向你學習。所以自行就是化他,自行跟化他是一樁事情,不是兩樁事情。如果為自己,墮落也無所謂,我們自作自受,但是你自己行的不正會影響別人,影響很多人,我們自己知不知道?自己行的不正,我們自己要檢點、要反省,我們在謗佛、謗法、謗僧。「我沒有謗」?我行的不正,外面人看到出家人是這個樣子,學佛是這個樣子,他那個謗佛、謗法、謗僧是因我而引起的,我要負連帶因果責任。所以我常說,圓領大袍這件衣服不好穿,你們在家穿上居士服也不好穿,你這個打扮就是社會人的好榜樣,你要給社會做成壞榜樣的話,你就是謗佛、謗法、謗僧,果報你知道,地獄!佛家這個飯不好吃,四眾恭敬供養,我們怎樣能夠消受?古大德教給我們「食存五觀」,我們在飲食的時候有沒有起過這個念頭?大概「五觀」早就忘掉了,起的是貪瞋痴慢念頭,挑剔飲食,那就是造作罪業了。今天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