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1577 B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五七七卷)  2006/6/2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577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賢首品第十二」,清涼大師為我們介紹,解釋這品經「四門分別」,第一段講來意,我們把他的文略略的介紹一下。「夫行不虛設,必有其德,既解行圓妙,必勝德難思」,這是說這品經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講。前面一品是「淨行品」,說的是菩薩行門,也就是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,無不是以教化眾生為目的。教化眾生必定是以身教為第一,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以身作則,古人講的修身為本,近代我們常說的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。從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都要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,這就是菩提心,這就是菩薩願。我們在前面一品「淨行品」裡面看過的,我們也很認真的來學習。

      既然有行因,一定有果德,所以必有其德,德跟得到的「得」意思相通,古時候這兩個字通用的,一定有所得。對自己來說,是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,對我們現前來講就非常的明顯,煩惱輕、智慧長,這是真正的德;不僅是提高境界,實際上是提升靈性。從菩薩一定要輾轉提升到究竟佛果,這是學佛、修行唯一的目標。我們必須要記住,決定不能被世間的假相,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全是假相,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不能被假相欺騙了,那就錯了。樣樣要覺,要明瞭。所以底下接著說,既然解行,解,「光明覺品」是菩薩的解,「淨行品」是菩薩的行,而這一品是菩薩的果德。你有解、有行一定有好的果報,果報的確是不可思議。勝德難思,勝是殊勝,難思就是不可思議,這是果報妙。

      「收前行願,成信德用,故次來也」,這按照順序。你看前面講解,再講行,當然要講果報,一定要講果報。在前一品我們讀到,智首菩薩見到如來果地上殊勝的果德,向文殊菩薩請教。果必有因,因果的教育非常重要,決定不能夠疏忽。我們看到果就要去研究,到底是什麼因造成這種果報?應當要留意的是什麼?修淨土宗的學人,你們在淨土三經裡面,讀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,果!為什麼有這樣好的果報?什麼原因?你把原因找到了,我也修這個因,那將來果報不是跟阿彌陀佛一樣嗎?修行人不能沒有這種著眼。

      再看我們現前的娑婆世界,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報土,為什麼這樣的混亂?佛法的名詞叫混濁,五濁惡世,我們現在講混亂、動盪不安,這大家容易懂。這是果,什麼原因形成的?你能把這個原因找到,把這個原因消除,混濁、動亂就能化解;換句話說,就能夠恢復社會安定、世界的和諧。你要不找這個因,不把真正的因找出來,你對它真的叫一籌莫展,無論你用什麼樣的力量,最後都是白費。學佛的人、學聖賢教育的人有這種知見,有這樣的智慧。凡事看到因就知道果,看到果一定就曉得因。

      所以,文殊菩薩把如來果地上果德的因就講得很詳細,就是前面所說的一百四十一樁事。當然諸佛如來因地深廣無盡,文殊菩薩只是略略舉幾個例子。這一百四十一願就是舉例而說,我們聽到這些話就應當曉得,所謂是舉一反三、聞一知十。不能說我學這一首偈,學這一樁事,只知道這樁,那你要學到哪一年才能成就?從原理原則就能夠演繹許多的因行,佛法裡面所謂是一聞千悟,不止聞一知十。這樣的智慧,說老實話也不是你一下就能成就,是要在你學習的過程當中確實是逐漸提升。

      第一個你要記住,清淨心重要,基礎的德行重要。你沒有基礎的德行,沒有清淨心,你聽一樣能懂一樣就算不錯了,你不可能舉一反三。怕的是你聽了這一樣還把意思錯解,這種情形自古以來就很多。所以開經偈裡頭才講到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這句話感慨萬千,你知道多少人把如來真實義解錯了!同樣在一起聽,幾個人能解真實義?如來的時候有,不解真實義的人有,現在不解如來真實義恐怕十有八九。世尊當年在世,不解如來真實義的聽眾大概十有一二,現在我們這個時代,不解如來真實義的十有八九。這是果,果必有因,因是什麼?你應該知道。因第一個是什麼?第一個是沒有清淨心,第二個是沒有基礎的戒律。清淨心是定,一切經教裡面都是這樣告訴我們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只有智慧開了才能夠聞一知十、聞一知百、聞一知千,一聞千悟,智慧。

      我們同樣在一起學的人,學生,一個老師在上課,為什麼有的同學他聽了之後能夠有相當的深入,我們一般人講悟處,還有些人聽了愈聽愈迷惑,不解其義,這都是屬於果。我們現在談這三品大意都是講因果,然後你才真正體會到因果教育的重要。只有通達因果才能解決問題,小問題,個人日常生活;大問題,天下國家的安危,這是一條線索,你能夠懂得,你才能明瞭。為什麼聽了之後聽不明白,這肯定的,心不清淨,我們一般講心浮氣躁。為什麼心浮氣躁?從小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養。我小的時候,我們家鄉罵人最重的一句話是什麼?這個孩子沒有家教。這句話罵到他的父母,罵到他的長輩,沒有好好教他。這很嚴重的一句話。

      一個小孩懂規矩、有禮貌,從小教成的。可是這個問題在現在,不但在中國,現在普遍在全世界,懂得家教、著重家教的人太少了。不懂、無知、疏忽那就不知道有多少,所以現在青少年成了問題,變成社會問題。古時候從來沒有說青少年是社會問題,沒聽說過,書籍裡頭沒有這種記載,那是教得好。我們現在學佛,讀誦、聽經不能開悟,不要說大悟,小悟、小小悟,舉一反三這是最小的小小悟,都做不到。所以我說舉一你能夠知道一也算不錯了,比一舉出來之後還一頭霧水、迷惑顛倒、不解其義,那就強多了。我們從這個因果上來看,你就曉得教學多重要!

      我們在講席裡頭也講過多次,在這個世間,無論古今中外,凡是大聖大賢,他們一生選擇的行業肯定是教學。為什麼?教學的事業是所有事業裡頭最偉大的。佛法講功德,教學的事業是第一殊勝功德,無與倫比。那都是世間絕頂聰明人,聖賢人,他不去做帝王,他不去做官,他不去做生意、做買賣,不去求發財。為什麼?那些東西是假的,那些帶不去的。做得不好,譬如做個國家領導人,一個政策錯誤害多少人!那要招地獄果報。

      我二十六歲遇到佛法,幸虧是遇到章嘉大師,章嘉大師就教我,我出家這個行業是他老人家給我決定的。我也是個好學生,依教奉行,把其他的放棄了就出家,專門從事於教學,我沒有違背老師的教誨。到今年講經也四十八年了,對別人成就不大,對自己確實提升了不少,所以自己很安慰,感到很幸運、很難得。所以對老師指點、教導感恩,天天念著老師,如果不是老師的指導,我們怎麼會選擇這麼一個行業?說實在話,不可能的事情。這個行業選對了,選正確了。

      這對了、正確了,只有一個人知道,方東美先生。我出了家,剃頭之後,再去看他老人家,他非常驚訝,「你真的走這條路了!」我說是!佛法是他介紹給我的,我從事於這個行業是章嘉大師替我選擇的。他非常贊成,「你對了,你完全做對了」。只有他一個人,其他的,我的那些長官、同事,還有些以前的老師,看到我說「你怎麼會走到這條路?你是走頭無路是不是?」都不懂得,我們聽了之後真是哭笑不得。但是我講經大概講到十年之後,他們逐漸就明白了,二十年之後各個都讚歎,你對了。二十年之後,他們都到了中年;到三十年,他們都退休了,愈是到晚年對我就愈讚歎。

      聖賢之道真實功德,你從事這個,貪瞋痴慢不會增長。隨著你學習,貪瞋痴慢、煩惱習氣年年減少。諸位都知道,煩惱輕,智慧一定增長。煩惱跟智慧是一體的兩面,煩惱增長,智慧就少了;智慧增長,煩惱就少,一定的道理。天天讀聖賢書,天天學習聖賢的教誨,所以對因果的教育我們就有很深刻的體悟。一般人,換句話說,他學習,這勝妙功德沒有得到,他不懂;充其量他著重在倫理道德,不錯了,他不懂得因果的道理。如果哪天從倫理道德再往上提升,提到因果,就一切都貫通了。世出世間法等於說門門都沒有障礙,這個心情多快樂!我們所謂一般疑難雜症,擺在面前,很容易、很輕易的就解決了。這個智慧、能力人人羨慕,但是佛講得好,人人都有。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你為什麼沒有?真的就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把你的智慧、能力障礙住。

      聖學,聖賢的學術沒有別的,就是教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。放下不難,要天天放,永恆不間斷的放,這就困難了。什麼都要放,為什麼?它不是真實的,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,你要不要放?放下,永遠放下,到需要用的時候你可以再提起,活的。什麼時候要用?教化眾生的時候要用。眾生沒有那麼高的程度,煩惱習氣很重,你教他的時候要隨順他。諸佛菩薩恆順眾生,不能用他的境界教眾生,用他的智慧、能力教眾生,眾生不能接受;必須要降,要把自己的水平降低,降到跟眾生一般的程度,你才好教。降到一般程度,眾生有執著,佛菩薩沒有執著;眾生有分別,佛菩薩沒有分別,那就應用得自在了,就這麼回事情。所以高人高在哪裡?高在放得下。你要不能放下,你永遠看不到事實真相,看不到事實真相,你永遠不能解決疑難雜症。

      我們看前面,菩薩這一問一答,智首菩薩看到果,問這個因。實在講他們唱雙簧,都是等覺菩薩,都是諸佛再來的。文殊菩薩再一一的說菩薩的行因,那個願就是他的修因。因講得很詳細,果講得太簡單,果只講了一句話,「獲一切勝妙功德」,籠統的就講這麼一句。所獲得的一切勝妙功德是什麼?在這一品就是,文殊菩薩說完之後,問賢首,讓賢首來說菩薩行的果報。你看看來龍去脈,你就知道它很有味道。

      世間之樂,古人常講讀書樂,樂無窮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要嘗到這個味,這叫法味,古德常說世味哪有法味濃。世味包括六欲天,天上人間那種快樂、樂趣比不上你入佛法,入佛法這個味道超過他們太多。為什麼?世間所有一切之樂,在你沒有開悟之前,樂是壞苦,樂保不住,不長久,終究要壞。可是讀書之樂,悟入之樂,那是孔子所講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悅是喜悅,佛經上講的法喜充滿、常生歡喜心。這個喜是從哪裡來?喜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,不是從外面刺激的,是自己的性德,這是真樂。這個樂,說實在話,不生不滅、不來不去、不一不異、不常不斷,自性裡流出來的,像泉水一樣,它不是從外頭來的。沒有悟入,他的樂都是從外頭來的,五欲六塵之樂,那種樂像曇花一現,過後就沒有了。所以樂是壞苦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這品經的由來簡單介紹到此地。

      下面一段是解釋名題,名題是「賢首品」。品不要解釋,因為前面講得太多了,都一樣的意思,要介紹什麼叫賢首。大師在此地跟我們介紹,「體性至順調善曰賢」,這是把賢的意思說出來。體是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,性就是法性,這兩個字要用現代人的意思來講,就是大自然的規律,大自然的法則,中國古人稱之為道。道是什麼?道就是此地講的體性,宇宙萬有的本體,大自然運作的規律,人要能隨順大自然就叫德,中國人講道跟德。隨順大自然,你不要去違背它,違背就錯了,你得隨順,至順。調善,調是調和、合作,一定要順大自然。我們個人身體要能夠隨順大自然,至順調善,你的身體健康長壽,你就非常快樂。諸佛菩薩他修什麼?沒有別的,他懂這個道理,他看清楚了、看明白了,一切隨順法性,這就是菩薩,就是佛。

      法性跟這些物質,物質在佛法裡稱為法相。現在科學家也很難得,我們實在講也很佩服他們,他們也發現了這個。但是可以說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所以發現還不能解決問題。自然的法則是什麼?近代科學家稱它為場,所以愛因斯坦說整個宇宙只有場,其他都是假的。場是什麼?我們也請教這些科學家,他給我們做了簡單的介紹,場是一種能量。能量散布在整個空中,我們講時空,散布在整個的時空。它確實存在,確實有,但是怎麼樣?它不是物質,也不是精神。精神、物質從哪裡來?精神、物質是能量集中,能量聚集的時候它就會變現出物質。所以物質不是真的,物質是能量集中的一個現象。這是他們從科學裡頭發現的,這裡頭有大道理,他就沒有能像佛菩薩講得那麼清楚、那麼明白。

      科學家講的場,佛法講性,講法性,佛法講真心,真心、心性是一個意思。心性是空寂的,沒有東西。空,就是它不是物質,它不是精神,我們六根都接觸不到,你看不見。它在哪裡?就在面前,你從來也沒有離開。你看不見,你也聽不到,你也聞不到,你也摸不到,你想都想不到,六根對它不起作用,那就稱它為空,它存在,它不是不存在。它能夠現相,現相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能量集中,就變成物質。雖變成物質,這個物質存在的時間很短,我們在前面多次介紹過,短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想像。《仁王經》上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,一剎那九百生滅,在經上講的是佛的方便說,而不是真實說。為什麼?真實說比那個速度還要快。一剎那九百生滅,每個生滅時間就很長,實際上非常短,我們沒有法子體會。幾乎到什麼?生滅同時,一現相立刻就沒有了,生滅同時。所以物質你不能說它有、不能說它空,你要說它無,它有;你要說它有的話,立刻就沒有了。

      我們今天所看到這些物質現相是什麼?是物質生滅的相續相,這是真的,但是還是不好懂。所以我從前講經就用電影的底片做比喻,因為這個常識大家都知道。電影,在電影院看電影,放映機的鏡頭開關得很快,鏡頭一打開,等於一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,立刻把它關掉換第二張,一秒鐘換二十四次。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,開就是生,關就是滅。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我們就眼花了,我們看電影就好像很逼真,其實你一眨眼睛,好多張就過去了。《仁王經》上告訴我們,一秒鐘開關多少次?照它講,一彈指六十剎那,一剎那九百生滅,我們一秒鐘至少可以彈四次,四乘六十再乘九百,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。你能知道外面東西是假的嗎?一秒鐘二十四次生滅已經就把你騙住了,你就不知道,看電影有時候不知道是在看電影,以為是真的。現在是一秒鐘提升到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,你怎麼能知道這是假的?佛知道,菩薩知道,真了不起。可是實際上比這還快,我常常講億萬分之一秒,不是二十一萬六千次,確實是億萬分之一秒,不思議解脫境界,這叫事實真相。

      你了解事實真相,心性裡面,法相裡面,也就是說我們講真心本性,這一切萬事萬物的現象,裡面都是至順調善,一絲毫邪惡都沒有,是你的本性,是你的真性。所以《三字經》一開頭,聖人就說出來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釋迦牟尼佛在經教裡頭常常給我們講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一切眾生本來成佛,這個話都是真的,都是他們現量境界。他們對物質的生滅、精神的生滅,精神現象的起滅、物質現象的生滅,他們看到,那是多麼清淨的心。極其輕微的,現在講振動,他都能感受到。生滅是振動,太輕微了,我們今天用現在的科學儀器都測不到。

      大經裡面佛說,精神現象、物質現象起滅、生滅,到什麼時候你能看得到?八地菩薩。八地叫不動地,功夫就深了。我們今天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誰一切放下?初住菩薩一切放下了。從初住到八地,你看住十位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,三十個位次,到八地的時候還要加上八個位次,三十八個位次。好像我們念書一樣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是一年級,這是幾年級?三十八年級。不要科學儀器,科學儀器沒用處,到三十八年級的時候。佛是四十二年級,到頭了,再就沒有了。八地上面,九地、十地、等覺、如來果地,所以他是三十八,三十九、四十、四十一、四十二,這幾個位次上的功夫可高了。

      所以我們學佛,學佛目的在哪裡?提升,不斷提升,提升到八地,整個宇宙精神現象、物質現象統統清楚。現在科學家都在摸索,都在猜測,永遠找不到真相,為什麼?他心是動的,必須心靜下來,你才能感應到;你心動,極其微細的感應你沒有辦法收到。所以我們從這些道理上能體會,我們的障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,妄想是起心動念。所以在日常修行,我們今天是初初起步,幼稚園,幼稚園小小班,要學,學什麼?學不執著,怎麼學法?什麼都不要計較,一切隨它去,永遠記住保持自己的清淨心,這就叫功德。到什麼時候你能不為外面環境所干擾,這不算功夫成就,是功夫小小得力,你不要高興,為什麼?很容易退掉。要謹慎,一點都不敢大意,要步步向上提升,真正提升到初住菩薩才叫做念不退。我們淨宗常講三不退,初住菩薩就得三種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剛剛得到。

      淨宗典籍裡面給我們講的圓證三不退,圓是圓滿,圓證三不退是誰?八地以上。就是真正見到精神現象的起滅、物質現象的生滅,你真正看到了,那個時候才叫圓滿的證得三不退。由此可知,六道十法界裡面都是進進退退,這不能不知道。到圓教初住,這是保證這三種不退,但三種不退深度不夠;就是說精神現象的起滅,物質現象的生滅,你只是聽佛講的,你能夠想像得到,你沒有見到。像現在科學家用數學或者用科學儀器的觀察,知道這個現象;這現象怎麼生的?怎麼消失的?不知道,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?不知道。八地菩薩知道,這叫真實學問。

      煩惱習氣、分別執著完全沒有放下,科學家、哲學家總免不了生死輪迴,一輪迴一換個身,到來生什麼都不知道,退了。進進退退,總是進得少、退得多,為什麼?你所發現這個理論,這理論並不是真實的,是個相似的真實。你肯定它是真實的,你就誤導很多的人,你要不要負責任?這個罪不輕。在佛法裡面講,法身慧命比身命還重要,身命死了,四十九天他又去找個身體,很容易。慧命一下失掉,下一次再能夠生起來,再能夠增長,太難了。所以,障礙別人法身慧命的罪過不知道有多重!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  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接著看第二段「釋名」,「謂體性至順調善曰賢,吉祥勝德超絕名首,即以此名菩薩,演說此法」,我們就看到這裡。前面我們將體性做了簡單的介紹,這兩個字非常重要。佛法無論是哪個宗派、哪個法門,學習終極的目標就是這樁事情,把體性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禪宗裡面叫明心見性,教下叫大開圓解,也是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,念佛人把體性搞清楚叫理一心不亂。所以,各個宗派用的名詞不相同,所說的是一樁事情。

      由此可知,我們常講的佛、菩薩,什麼是佛?什麼是菩薩?簡單一句話來說,佛菩薩是明白人,明白體性至順調善。凡夫是糊塗人,不知道體性,也不懂得調善,所以凡夫完全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那叫什麼?叫造孽。菩薩隨順性德,性德是至順調善,所以菩薩的名號上有個賢字。佛是聖人,菩薩是賢人,雖然是至順調善,還沒有到究竟圓滿,為什麼?我們前面報告過,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斷盡,一定要習氣斷盡,那就是聖人。這是聖賢不同的所在,我們要分辨清楚。

      底下一句說吉祥、勝德、超絕,這六個字裡面講了三樁事情。首,首是第一。賢首,賢人裡面第一,稱之為賢首。為什麼不叫首賢?賢是主,首是賓,所以賢擺在第一,首放在下面。賢是實質,實德,首是虛名,排列順序,虛名,實德擺在第一。所以名字文字的顛倒,意思就不相同,意思就不一樣了。

      吉祥,什麼叫吉祥?中國古時候一般人常用的對人的祝福。我相信諸位看古裝的電視劇,見到皇帝一定都稱吉祥,皇上吉祥。吉祥是什麼意思?果德,名號上就具足了果德。吉祥就是隨順性德,隨順性德沒有不吉祥的;換句話說,違背了性德,吉祥的反面是凶災,吉凶,災禍,祥的反面是災禍。吉祥,我們用現在的話說,隨順大自然的法則,隨順大自然的規律,你得到的是吉祥。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,現代是科學技術發達,把大自然的規律破壞了,所以這個世間這麼多的災難、災禍,不知道是什麼原因。確實只有讀古書的人,親近聖賢的人,真正學佛的人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違背了自然,你所得的果是吉祥的反面,是凶災、凶禍,這事實,現在看得太清楚了。

      我們舉簡單的例子來說,從我的生活,我們飲食起居,你有沒有隨順自然的規律?自然的規律,你看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你懂不懂得?你要不懂得,你的身體怎麼會健康?現在身體還不錯,你不懂得,身體不錯,四十歲以後你就知道了。你現在年輕,違背自然法則還沒有覺察到,四十歲之後就不行,你的一身毛病都出來了,你沒有符合自然的規律。

      養生之道,我們日常生活起居,中國古時候讀書人都懂,不讀書的人也懂,從小教。一年二十四個節氣,每個節氣它都有變化,這是自然規律。你看每個節氣裡面所長的這些植物不一樣,特別我們吃的這些蔬菜。在哪個季節節氣裡頭要吃那個節氣新生長的這些蔬菜,那就是最有營養的,現在人哪懂這個道理!而且古人教我們,地上長的這些東西養人的,五穀雜糧、蔬菜水果養人的。這個地方生產的是養這一地方人的,不是養外面人的。所以人走到外面去,水土不服,什麼原因?你不是那個地方生長的,你到那個地方去,那個地方人家所吃的東西不適合你。在從前確實很敏感,他能感覺,現在人是麻木不仁,為什麼?亂吃東西吃慣了,他已經養成習慣,亂吃。在從前吃東西,我住在這個地方,周圍三十里以內的,要吃三十里以內生長的這些五穀雜糧、蔬菜水果,它養這一地方人的。那個地方,幾百里以外,那是養那邊人的,不相同,從前人懂得。

      現在由於交通的便捷,交通便捷也是反常的,現在講是不合科學。三十年前,湯恩比就說過科學帶給人類是災難,科學每進步、提升一次,人類就要又一次付出慘痛的代價,這個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交通方便了,現在有汽車、有飛機,幾百里近在咫尺,環繞地球一周也不過二、三天,方便。付出什麼代價?我們說個最簡單的東西,人情的代價,現在人沒有人情味,這是什麼樣金錢都不能夠相比的。你看在從前,沒有這些科技交通工具,車船要靠人力,不是機械,相距一千里,是不遠千里而來。而且真遠,一千里大概要走半個月,半個月到二十天才走到,那路上多辛苦,這個朋友來訪問的時候,那種親情現在人無法想像。現在人居住在外國,美國跟我們正好是對稱的,一萬多公里,幾個小時就到了,一點人情味都沒有了,這就是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。真誠熱烈的接待,從內心深處的那種情感,現在人哪裡有?所以交通便捷,帶來究竟什麼好處?大家只知道方便,而沒有想到我們的犧牲、我們的付出有多少。

      再說對環境,宇宙實在講它是個靜態的,它有一定的規律,你現在速度加快,超過它了,它有沒有傷害?肯定有傷害。這種傷害的反應是什麼?反應就是我們今天講天然災害,水災、火災、地震、風災、海嘯,就產生這些。人為的,你能說與我們的思想,與我們現在的行為沒有關係嗎?那就錯了。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,我看了,我很受感動。水是礦物,我們起心動念起個善念,你看它反應結晶非常之美;起個惡念,它的反應很醜陋。換句話說,大地,我們現在開一條高速公路,這麼多車輛在跑,那個泥土如果能化驗的話,它一定很生氣,一定反應的樣子非常難看。如果你是步行,你是騎馬,坐的是馬車,道路上的泥土你拿去化驗的話,反應一定非常之美,為什麼?跟它的速度相同,相接近。它有它的運作規律,我們現在違背了。

      再有,汽車也好,火車也好,輪船也好,飛機也好,諸位都知道,速度是快,排出來的廢氣全是有毒的。科學家告訴我們,在太空當中,累積這些有毒的氣體快要超過飽和點了。要不能改進,還要不斷再增加,恐怕再過幾年之後,這個東西從上空落下來的時候,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都毀滅。所以有人講世界末日,有幾種因素,這是其中之一,而且很多人認為這是最可能的一種。你說這付出的代價多少!保護地球太陽紫外線輻射是臭氧層,由於我們染污的東西往上升,臭氧層破壞了,嚴重的破壞。最常見的影響,就是在臭氧層破壞的地區的人容易得皮膚癌,陽光照射的熱度超過一般地區六倍,這就是科學技術我們要付出的代價,誰能體會到?

      今天一切都不是正常化,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都在那裡高聲呼籲,希望農作物恢復從前人工種植的方法,這是正確的。現在用機械、用化肥、用農藥,全部都不正常。付出什麼?付出你得許多的疑難雜症,醫藥都沒有辦法治療,你要付出你健康的代價,你要付出你短命的代價。所以生活在這個世間,你要真正了解這個世界的狀況。外國許多宗教經典都講世界末日,我很清楚,世界會不會有末日?如果現在人不覺悟,不趕快回頭,真有,沒有法子避免。所以,我常常勸勉我們念佛的同學,末日不怕,一定要真正用功,末日來了,我們有好地方去,不要留戀這個身體。當然最殊勝的是生極樂世界,其次的生天,天有二十八層,你願意到哪一層,你現在好好用功來得及。如果你要不做充分準備,災難來之後,你到下三途去了,那個麻煩可就大了;三途容易進去,很難出頭。講到吉祥你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人要懂得養生,一定跟著太陽走,什麼叫跟著太陽走?早晨太陽起來了,你也起來;晚上太陽睡覺了,你也睡覺,這是真的。所以古來一般的作息時間,晚上九點鐘睡覺,早晨三點鐘起床。三點鐘東方發白了,太陽要出來了,你要起來。決定不能熬夜,睡眠最重要的時間就是子時,十一點到一點,最重要的時間。睡眠好,你第二天精神飽滿,你的工作能量就恢復,所以決定是早睡早起。他的建議很好,最晚不能超過十點半,超過十點半損害你的建康。他舉例子,過去清朝宮廷裡面這些皇子,皇上的兒孫,都是九點鐘睡覺,三點鐘起床。三點鐘的時候太監就在門口,跪在那裡叫「雞鳴即起,勤政愛民」,就這兩句話,不斷反覆在喊,請他們趕快起來。有道理,懂得養生之道。所以你不隨順自然,你肯定付出,那個付出代價多麼嚴重你不知道,你要知道你會嚇呆了。人最健康的是恢復自然。

      下面一句,勝德,勝是殊勝,德就是隨順大自然的意思,不但我們日常起居要隨順,工作要懂得隨順,處事待人接物都要懂得隨順。你一定要知道,自然的規律是和諧的、是清淨的、是平等的,充滿了仁善,仁是仁慈,善是善良。佛家講的十惡,性德裡頭沒有,就是大自然的運作規則裡面沒有惡,《壇經》上所講的十惡八邪決定沒有,所以它是純善純淨。純到極處那就是勝德,無比殊勝。極處是什麼?不起心、不動念,佛的勝德;不分別、不執著,菩薩的勝德。也就是菩薩還有起心動念,但是沒有分別執著,菩薩;阿羅漢、辟支佛的勝德,沒有執著,這勝德。為什麼?大自然運作裡面沒這個東西,這些東西是違背大自然。我們現在糟不糟糕?六道凡夫裡面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全了,這三樣東西佛稱之為煩惱;執著是見思煩惱,分別是塵沙煩惱,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,這三類煩惱。

      對我們來講,最粗、最明顯、最嚴重的是執著,佛給我們講放下執著,不再執著;執著放下了,平等性就現前。為什麼不平等?你有執著,你沒有執著就平等。執著放下了,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恆順眾生、隨喜功德,這功德就是此地講的勝德,超越六道輪迴了。你才曉得六道輪迴真正的因是什麼?就是執著,你能放下這個,就超越六道。可是你還有分別,換句話說,你超不了十法界,必須把分別放下。不但不執著,分別都沒有了,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,到佛,分別放下了。他只要再放下一品無明,就是把起心動念再一放下,十法界超越了,他就到一真法界。就是《華嚴》講的初住地位,我們剛才講的三不退,他就證三不退。你就想,超凡入聖,佛講得多麼簡單。

      可是放下,我前面也跟諸位說過,天天要放,年年要放,時時刻刻要放。習氣太深,剛剛放下,一個事情它又起來,毛病又犯了,這個現象是正常的,你不要害怕。毛病起來了,你突然發現的時候,你再放下,這叫用功。功夫得力是什麼時候?你不要去作意,毛病也不會犯,那叫功夫得力。真正用功的人要到功夫得力大概需要多久?一般講需要三年。你天天幹,很認真的幹,三年的時候心平氣和,得受用,心平氣和有助於你身心健康,相貌改變了。諸位一定要知道,相隨心轉,執著放下,你的相貌就很慈祥。不再執著,對於順境,就是物質環境很順的時候,善緣,周邊的人都是好人,沒有貪戀,貪戀是執著,因為在這個境界最容易起貪戀。如果是相反的,逆境,環境非常不好,惡緣,周邊的人都不是善人,在這裡頭(都是修行)不生瞋恚。能夠不瞋恚、不貪戀,智慧在其中,愚痴自然就消化掉。所以,斷貪瞋痴在哪裡斷?在生活當中斷,在工作、在處事待人接物裡,這叫真修行。

      你只記住,順境善緣不生貪戀,逆境惡緣不生瞋恚,這樣子天天幹,認真幹,三年功夫得力。功夫得力,在境界裡面就能夠恆順眾生、隨喜功德,這功德很淺,不能講勝德,勝德至少是阿羅漢。六道裡面,執著統統沒有了,分別也淡了,沒斷,淡薄了,執著是完全沒有,六道就沒有;離六道才稱勝德,下品勝德,菩薩是中品勝德,佛是上品勝德。這叫真用功。放下就是修行,身心自在,煩惱輕、智慧長,法喜充滿,那就是你所得到的。

      外面境界,現在大家只重境界,財色名食睡,只重這個東西,不懂心性,心性是根,外面是附帶的。你有根,你功夫得力,外面所有一切受用是自然的,不要求,一切隨緣。會不會有缺乏?決定不會,為什麼?你修德有功,果報就現前。財富,這世界上的人都重視,要跟人競爭,競爭能發得了財嗎?競爭要能發財,佛菩薩都來跟你競爭。不行,競爭發不了財,聰明智慧發不了財。財從哪裡來?財布施來的。你能夠歡喜以財布施,你果報就得財富,愈施愈多。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果有因,因必定感果。因果道理不懂,不知道修因,一昧去希求果報,你所希求到的是你前世所修的。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、損人利己的手段取得的,你命中的福報因為不善的心行已經打了折扣,一般講虧折。譬如財富,你命裡頭有一百萬的財富,因為不正當的手段,可能你命裡頭就減了一半。你這一生所得來的,一百萬就變成五十萬,甚至變成二十萬、三十萬,看你用什麼心。如果你要是常常捨,常常布施,就像做生意,它會有利息,你命裡有一百萬,可能你這一生會得到兩百萬。如果大喜大捨,可能會得到十倍,一百萬可能得到一千萬,可以得到一億。

      因果教育叫人心服口服,對於富貴人起不起羨慕?不起,知道他過去生中修的,我們也想得到,行不行?行!現在拼命修,對這一生來講決定是年年改善;對來生,來生是果報,這一生是花報。像植物一樣,先開花後結果,花開得好,果一定好,就這個道理。所以不要去羨慕人,不要去嫉妒人,羨慕、嫉妒就把自己福報虧折,應該歡喜讚歎,我們所修的福報沒有虧折,它在增長。世人都懂這個道理的話,有沒有競爭?沒有。反過來說,各個人都懂得修因的重要,都會著重自己去修因,人人都喜歡布施,這個社會多麼美好;人人都自私自利,這個社會肯定毀滅,然後你才曉得因果教育是多麼重要!對於化解衝突,對於消除災難,它有絕對的效果。

      今天世間許多學者專家,我接觸過很多,確實也很慈悲、很熱心在研究怎樣消弭衝突,促進社會安定和平。搞了幾十年沒有效果,什麼原因?看到果報是一年比一年嚴重,找不著它的因緣。現在所思考的、所教所做的全是反面的,怎麼能解決問題?怎麼是反面的?小孩從小就教他競爭,這就是反面的。性德裡頭沒有爭,沒有競沒有爭,所以競爭就已經違反大自然的法則,違背大自然的規律。自然沒有競爭,你仔細去觀察,大樹跟小樹競爭嗎?沒有。花卉的品種很多,你看到哪個品種跟哪個品種競爭嗎?沒有。然後你再看看動物,動物有人說弱肉強食,他只看到片面,他沒有看到整體。看到整體的時候,你看看虎、狼、獅子凶猛,猛獸,牠在吃飽的時候,躺在那裡睡覺。我們在「動物奇觀」的畫面上看到,小動物圍繞牠旁邊,牠看到了理都不理,怎麼是弱肉強食?實在餓到沒有法子,才抓一個來吃,那不叫弱肉強食,那就是大自然的規律,大自然的法則。

      你懂得這個道理,那我們人不應該吃動物,我們的牙齒就不是尖的,不是吃肉食的。我們吃五穀雜糧、蔬菜植物的,那你要懂得,植物在生長的時候愛護它。佛家,清淨比丘不踏生草。看到草長得很茂盛,你不能從它上面走過,你走過對它不恭敬,你欺負它。除非沒有路,非從這邊走不可,這行,這都是自然法則。如果有路的話,你應該要繞過去,就跟猛獸一樣,牠吃飽了決定不會侵犯小動物;養我們的德行。

      一定要知道,大自然的規律純淨純善,我們每個人的性德是純淨純善,沒有絲毫不善夾雜。不善是什麼?不善是習性,你染上了不良的習慣。這個染污會連到過去世,過去生中已經染污,這一生要不知道改善,你會把這一生的染污又帶到下一生;換句話說,一世比一世染污嚴重。用什麼方法把染污洗刷掉?聖教。你讀聖賢書,你覺悟了,你覺得我應該要隨順大自然,我決定不可以違背大自然,我才能真正得到幸福,真正得到安樂。尤其是生生世世當中一定要把自己向上提升,不能往下墮落,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。你得人身、聞佛法,連這個目標都不知道,這條道路都不知道,那你真的叫可憐,佛經上常講可憐憫者,世出世間最可憐的人就是這一類。眼前享一點痴福,他沒智慧,他的福報是享得盡的,福報享盡了,他的惡報就現前。不能不懂,不能不知道。

      所以修行在哪裡?修行不是天天念經,不是天天念佛,不是天天拜佛,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順境逆境裡面磨鍊。《華嚴》講到最後,善財五十三參,清涼大師的標題是歷事鍊心,這就是修行。日常生活當中是修行,飲食起居是修行。今天吃飯,菜好吃,你就貪吃,不行,你錯了,你又違背了自然規則,自然規則是沒有貪心。菜好很好,菜不好吃也很好,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,就修這個。在哪裡修?就在吃飯上修,就在穿衣服上修,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修。處事待人接物,喜歡這個,討厭那個,錯了,這不是自然法則。自然法則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我怎麼又有分別,我怎麼又有執著,我怎麼又生煩惱。所以真正修行人,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,念念隨順自然的規律,隨順自然的法則,在佛法的名詞講隨順性德,前面講的體性。隨順體性是菩薩道、是菩薩行,違背了體性,這是講六道三途。

      所以這個勝德我們要認識,以一般通俗來講就是道德,道就是自然法則,自然的規律,德就是隨順。我們隨順,我們全身每個細胞都隨順,這就是江本勝博士水實驗裡實驗出來的。所以他告訴我,他說整個宇宙之間好像只有一個「愛」、一個「感恩」,這是宇宙的核心,它呈現的圖案最美。我說一點都不錯。

      再說人為什麼會生病?生病就是你違背了自然的規律,違背了自然的法則,把你的身心,細胞它本來是正常的,就變成帶著有毒的病體,它就生病了。所以佛講貪瞋痴叫三毒,你內有貪瞋痴、有煩惱,外面飲食起居不小心,馬上就感染,就這麼個道理。所以「山西小院」諸位看到,他們怎樣把病治好的?醫生沒有辦法治好,得的是絕症、癌症,人家去念佛念二、三個月就好了,再一檢查沒有了。什麼原因?把他帶病毒的細胞轉變恢復正常,就好了,就這麼個道理。這是用意念治療,以前不善的意念統統放下,現在誦經、念佛是純粹好的意念,至善的意念,對人再沒有惡意,這意念好。意念好,你整個身體的細胞都是正常的,所以人他不會衰老,他不會生病,道理在此地;又能夠隨順大自然的運作去生活、去工作,他怎麼會生病?

      所以「山西小院」我看了之後,我做了一個小時的講演,就是分析這些道理。讓大家曉得,這不是什麼佛菩薩加持,佛菩薩加持就是把道理講清楚、講明白,讓你深信不疑。從意念上轉變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沒有一個不善的意念。意念,在我們現在學習的階段,完全跟弟子規相應,跟十善業相應,跟《太上感應篇》相應,這是善的;我們的言行也與這三個課程相應,無往而不利,這就是勝德。

      下面超絕,那要到十信心滿,到初住才算超絕,就是說超越六道輪迴、超越十法界才叫超絕;超六道輪迴,還沒有超越十法界,不叫超絕。果德,這稱之為首,用這個名號做菩薩的名號,請這位菩薩來演說賢首之法,賢首就是淨行的果德,這個多有意思!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