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778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七七八卷)  2002/7/1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778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華藏世界品」,風輪,長行第八句看起:

      【次上風輪名一切寶光明,能持其上一切摩尼王樹華。】

      這一大段十句經文,都是說依一切的運動、活動而有建樹,或者是而有建立,都取這個意思。也是說明物質世界,這裡頭也包括精神世界,是怎麼形成的?都是從活動。活動就是風的意思,風代表動。這一句講這個活動叫『一切寶光明』。這個運動,我們看它的內容,看它的成就,意思就明顯。它的活動成就是成就『一切摩尼王樹華』,「摩尼」是如意的意思,「樹」就是建立。由此可知,如意,稱心如意的建立,那這個事情就太多太多,說之不盡。「華」就是莊嚴的意思,種種建樹的莊嚴。

     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,現在許許多多國家地區,不但是在這個時代,從歷史上千百年來,古人的建樹,現在變成了一時的藝術。再加上世代人不斷的在建樹,成為歷史文化。這一句,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像我們這個世間歷史文化的建樹。這個「華」,用現代的話說,顯示出人類的智慧,表現在高度的藝術,「樹華」就是這些建設的藝術。在我們佛教裡面,像敦煌石窟、雲岡石窟,佛教建樹的藝術。當年建造藝術的人,確實是隨自己的想像,那個想像不是妄想,我們一般人造不出來。古人這些成就,現代的藝術家去觀摩的時候都歎為觀止,近代有許多成名的藝術家都在這裡頭學習、臨摹。所以很明顯看出,「摩尼王樹華」那裡面的含義,每個字裡頭都含無量義。我們從這裡面細心去體會,這種活動就稱之為「一切寶光明」。「一切寶光明」,用現代的話說,高度的智慧、高度的藝術;智慧、藝術是寶,藝術無價。

      昨天上午,我們在大會堂參觀書展,看到中華書局展出敦煌的畫冊。他還沒有出齊,只出了一半,全書二十八冊,現在只出到十四冊。我們在這個展覽當中翻了一翻,這一套東西你細細去欣賞,等於到了敦煌去參觀。甚至於你到敦煌去參觀,還看不到這樣的仔細。你帶照相機去照,也照不到它的這些畫面,這是專家!所以這一套書相當有價值,我也買了一套。這一次,這個書展內容相當豐富。有很多古籍,現在有不少專家學者詳細的註解,再加以翻成白話文,對於現代年輕人學習古籍,帶來很大的方便,我們看到非常歡喜。都是屬於這一類的,像書展也是「一切寶光明」。所以他每一句裡面的含義非常的廣泛。我們再看下面第九句:

      【次上風輪名速疾普持。】

      『速疾』是快速,『普』是平等、普遍。『持』是什麼?下面說:

      【能持其上一切香摩尼須彌雲。】

      『其上』是講前面八句所說的,他每一句只要有「其上」,都是指前面的。由此可知,我們今天講任何一個運動,任何一個活動,它跟其他的這些活動一定有密切的關連,彼此互相有影響,互相融攝,這個是一定的道理。我們個人的生活活動,最明顯的我們會影響一家人,一家人的生活活動也會影響我。再擴大,這整個社會,我們個人會影響社會,社會也影響個人。再推廣,國家;再要推廣,世界;再要推廣,那就是一一無量無邊的大世界。愈近,這個影響愈明顯,正如同我們向池塘裡面投一塊石頭激起波浪。投下去的時候,這個波浪很明顯,它有高度,你看到了。但是這個波浪慢慢慢慢的到達池的邊界的時候,波浪好像沒有了;不是沒有了,很微弱,我們不細心去看,似乎是沒有。實際?實際上它有,一定達到岸邊。這就像我們自己生活的活動,像一塊石頭投下去,最明顯的影響,我這一家,這非常明顯;再仔細觀察,影響社會,這個也相當明顯。說影響國家,就不太明顯;影響世界,那更不明顯。有沒有影響到?肯定影響,沒有不影響的。

      跟你說真話,我們的起心動念是運動,是風輪。佛菩薩到九法界來應化,也是風輪。他那個風輪是怎麼起來的?他是願力。他這個活動,他到九法界應化,應以什麼身現什麼身,應說什麼法說什麼法,那都是他的活動。諸佛如來的活動,法身菩薩的活動,他們活動的思想波是平靜的,是柔和的。他們這個波,用我們現在淺顯的話來說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這個波是柔和的。九法界凡夫的波跟這個相反,是虛偽、染污、不平、愚痴、自私自利,這個波是很凶很惡的。佛菩薩這個波跟眾生的波一接觸,眾生的波,那個波濤馬上就降低。好像一股清流跟濁流,兩個遇到、會合了,濁流減輕,清流好像也染到一點濁,這個是物理的現象。在心理上,佛菩薩的心不染,但是眾生世間那個思想被沖淡,這是真的。佛菩薩並沒有受感染,這是物理沒有辦法跟心理比得那麼樣恰當,只能比個彷彿,是決定不恰當的。這是諸佛如來幫助九法界苦難眾生,所以佛菩薩是願力,我們講乘願再來。他那個風動是願力,而九法界凡夫是業力,我們講妄想風動,這是九界凡夫。九法界愈往下面,妄想就愈嚴重;愈往上面,妄想愈淡薄,九法界升沈不相同的道理就在此地。第九句,這個風輪叫「速疾普持」,快速,那真的是快速。

      『能持其上一切香摩尼須彌雲』,佛經裡面所講的香,特別是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它真正的義趣是薰習;古人是薰香,薰習。「摩尼」是如意,「須彌」在此地表高廣,「雲」也是表法,相有體無。講上面所說的一切,總不外薰習。諺語常說「習慣成自然」、「少成若天性」,我們的本性是一樣的,本性是純淨純善。我們的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從哪裡來的?薰習來的,這個我們講被不善的緣薰習的。這個不善的緣不是今天一天,生生世世,無量劫來,我們生活在六道裡,被六道眾生染緣薰習。本來沒有見思煩惱,沒有貪瞋痴慢,現在有了;本來沒有塵沙煩惱,現在有了;本來沒有無明煩惱,現在也有。現在這個薰習,薰習的時間太長,想斷斷不掉!斷煩惱就是講的放下,我真想放下,但是沒有法子放下。為什麼放不下?實實在在講,事實真相我們了解的不夠,不知道事實真相,所以「放下」這個決心,始終沒有辦法下這個決心。如果對事實真相徹底明白,你這個決心立刻就下去;決心一下,斬鋼截鐵。凡夫成佛,一念之間。

      這是我當年學佛,真的頭一次見章嘉大師,向他老人家講教:我從方東美先生那裡知道佛法殊勝,佛法好,有沒有辦法讓我很快的就進入這個境界?他老人家跟我講六個字:「有!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他講的話是真話,確確實實一切諸佛如來從初發心到成無上道,修的什麼?就是修的這兩樣,看破、放下,放下、看破,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。看破幫助你放下,放下又幫助你看破,兩個方法交互著用,關鍵!你看破一分趕快就放下一分;你這一分放下,你又看破一分,再又看破的時候,把那一分趕快再放下,這就是功夫,這是祕訣!那個時候我向大師請教,頭一天見面,頭一次,我說從哪裡下手?他教我布施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以後深入經藏,我對章嘉大師感激,感恩!那個祕訣就是佛法修學的祕訣,頭一天給我的,真的叫直截了當,決定沒有拐彎抹角。我向他請教的時候,這麼清楚、這麼明白教給我了。

      在台中學經教,學講經,這是難事,不容易!學經教,他的條件是廣學多聞,你想談何容易?李老師講,世出世間學問都要通。佛法學問我們不談,談世間的。世間的,近代廣泛的、外國的咱們不談,談中國。乾隆皇帝編的一套叢書《四庫全書》,這是世間學問裡頭的一分,你有沒有能力通達?這一部分能力通達了,還得要通達三藏十二分教,你才能講經說法。要依這個標準,我們實實在在講是不夠條件,那怎麼辦?現在這個世間講經說法的人沒有了,逼著我們這些條件不具足的人也得要上台了。上台怕講錯,錯下一個字轉語,要墮五百世野狐身,自己要背因果責任,我們會不會誤導眾生,這事怎麼辦?李老師傳我一個祕訣,「至誠感通」。真誠,真誠到極處,這是至誠。

      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跟同學們互相勉勵,真誠心裡頭一定具足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如果說我心真誠,真誠到極處,清淨不具足,平等不具足,自己總還以為比別人高,還有迷惑,還有自私自利,你真誠是假的,不是真的,所以你沒有感應。我說這十個字,每一個字圓圓滿滿的包含其餘的九個字,少一個,你就不圓滿,至誠那個「至」字你達不到。至是圓滿,統統要具足。這樣的心行自自然然就產生強烈的感,佛菩薩就有應。所以至誠心是能感,佛菩薩來加持是能應。這個應有冥有顯;不管是冥是顯,總而言之,你的智慧開了,展開經卷,或是經文,或是古大德的註解,看不懂的忽然看懂了,感應!李老師教給我這個祕訣,我們是凡夫,不求感應,怎麼能成就?

      經不能不讀,不能不聽,為什麼?薰習,香的意思。你煩惱習氣重,還是去不掉,我們常講你香燒得太少。這個話你要聽得懂,不是叫你天天燒很多香,這個香太少是你薰習不夠。什麼是香?經典是香,聽講經是香;這是戒定真香,戒定裡頭就有慧,戒定慧,這是五分法身香: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。所以我們讀經或是研究討論,或是講解,這是什麼?這是戒定慧香的薰習,是五分法身香的薰習,這是燒香。不是叫你真的去燒那個香,那個香燒了沒有用處。燒得太多,現在住的公寓房子,房子很矮,薰得烏煙瘴氣,很不衛生。所以你要曉得,佛法裡面講香薰大千是這麼個意思,是戒定慧三學。我說這些話,常常聽講經的,意思應該能懂得,能體會得到;粗心大意的,是很難明瞭。

      今天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一切時一切處都被薰習。這個薰習是什麼?我們都被它影響。這個裡面,一個是覺,一個不覺;覺是佛菩薩,覺,所有一切影響都是好的,沒有一樣不好。我們常講這個世間九法界眾生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何以都是好人好事?你能轉境界,你能夠轉染污為清淨,轉惡為善,轉煩惱為菩提,轉迷為悟,轉生死為涅槃,你會轉!這個轉是高度的藝術,是高度的智慧,經上講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。凡夫不會轉,在境界裡頭生煩惱。佛菩薩會轉,在一切境界裡頭長菩提。像六祖惠能對五祖講的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,常生智慧,轉煩惱成菩提,他會轉。

      我們舉最明顯的例子,讓人生煩惱的,這個人毀謗你,這個人嫉妒你、陷害你,你沒有報復,這是持戒波羅蜜。持什麼戒?佛的教誡。佛教給我們「不念舊惡,不憎惡人」,佛的教誡,我受持。能忍,心裡面沒有一絲毫瞋恚的念頭,忍辱波羅蜜。你看,你不就轉過來了?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自己得大受用。這些人,一般人講的惡人,我心目當中他是恩人,沒有他們這種心行來對我,我怎麼能夠知道自己修行的成就。就好像平常我們在讀書,這人來考我的,來考試的。這一考試,及格了,多歡喜!他出的題目很難,愈是難題,我答的很輕鬆,很愉快,愈歡喜,我沒有被考倒,我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。你說哪個不是恩人?所以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。到我們自己成佛,這些恩人還在六道,還在九法界,我們有責任、有義務,過去他成就我,幫助我,當然倒駕慈航,普度眾生。我得要到六道、到三途、到九法界去幫助他們。這是報恩,知恩報恩!

      所以我常說,我們學佛的同學,尤其學大乘,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,要肯定佛所講的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肯定世間、一切世界沒有惡人,沒有惡事,首先要肯定這個大前提。惡人惡事來對我的,統統都是佛菩薩示現,應作如是觀,菩薩示現,如來示現,來教我的,來成就我的。示現順境,示現善緣,也是考我的,看看我在這個境界裡頭有沒有貪心?能不能放下貪念?示現的是逆境惡緣,也是來考驗我的,看看我能不能放下瞋恚?你要是懂得這個修行的方法,盡虛空遍法界,遍地都是諸佛如來,都是法身菩薩,而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肯定成就。善財就是這麼學的,善財就是這樣一生證得無上菩提。我們凡夫何以不能成就?凡夫不肯接受,也就是不肯接受考試,把來考我們的老師都當作惡人,都當作冤家債主,不能成就!成就的人是把這些所有考試我們的人,當作好老師,恩人!我在這裡頭鍛鍊成就了,愈來愈看破,愈來愈放下,得大自在!

      首先得的好處,修學的好處、利益,這是我常常講的,相貌改了,不容易衰老,不老不病,健康長壽,法喜充滿。功夫再稍稍提升一層,生死自在,知道生從哪裡來,死了到哪裡去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知道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,你說多快樂!這個叫覺,覺而不迷。我們學佛有什麼好處?這個好處一般人都想,但是一般人得不到。為什麼得不到?不肯照做,就這麼個原因。誰肯依教奉行,誰就得到。我們對於得到的人不要羨慕,這個人他肯幹;我們沒有得到,我們不肯幹,我們得到的不圓滿,我們幹的不圓滿,總是有缺陷。所以智慧不能現前,德能不能現前,相好不能現前,這三種東西是真正解脫,是真實的功德利益。不僅是自度,實際上是度他。為什麼?我們這樣做,人家看到,對於佛法生起信心,生起嚮往,生起羨慕,他自然就來學。

      所以前幾年,我們在香港講《四十華嚴》大意,我們的總題目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。你想想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?我們學佛的人要依教奉行,依教奉行是給社會大眾做榜樣,做表率。我的起心動念,我的言語造作,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模範?功夫在這個地方做。如果不足以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的,這個念頭不能起,這個話不能說,這個事不能做。這些話,我在講席裡不知道講了多少遍,幾個人能聽懂?真懂了?真懂,他一定照做。佛法教學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,修因證果,對於因果的理事深信不疑,是佛法修學的基礎。

      我早年學經教,加入李炳南老居士辦的經學班,那都是在家居士,我那個時候沒有出家,也是當居士,很年輕。大家都有工作,有些人經商做買賣,要到店裡面去看店;有些人做公務員要上班。我們跟李老師學講經,一個星期上一堂課,三個小時。我們在台中聽李老師講經一次,一個星期一次,他教我們講經一次。還教我們古文,因為古文是修學經教的基礎,經典都是文言文,你文字有障礙,那你就困難。古文用的教材是《古文觀止》,這一部《古文觀止》統統講完,十年;每一個星期一堂課,十年如一日,《古文觀止》三百多篇。常常勸導我們,學講經,講經一定要結法緣,法緣怎麼結?你講經,喜歡很多人來聽,對不對?別人講經,你要不要去聽?你不去聽,想叫別人聽你的,哪有這個道理!這個與因果相悖,所以勸你結法緣。

      法緣是什麼?聽經。聽經結三個緣;第一個跟講經的法師結緣,第二個跟道場結緣,第三個跟道場所有聽眾結緣,法緣才殊勝。你看看佛門裡頭常說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。千佛為什麼來擁護?因為你過去跟他結的緣。我們同學講經,我們都要去聽。同一個班上,無論是男眾女眾,年歲大的、年輕的,只要他上台講經,我們都在下面聽。不但聽,還要寫筆記。我學成之後,以後在台北講經,講了不少年。我有個俗家的老師也是學佛,學得非常好,周邦道老居士。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,他是我的校長,國立第三中學,他是校長,到台灣來又遇到。我每一次講經,他都坐在前面聽,而且還很認真的寫筆記。他學得比我多,不比我少。為什麼?做影響眾,愛護學生,成就學生。讓別人一看,聽眾裡頭有周老居士,這個人道德、文章、佛學,在台灣都是受人尊敬、受人景仰的,看到他在那裡坐,聽經,他還寫筆記,大概這個人講經一定講得不錯。堅定聽眾的信心,這叫影響眾。

      同時在這裡看到他的德行,謙虛,一絲毫傲慢都沒有,真正在那裡表演,做榜樣,做模範。遵守講堂裡面的秩序,跟一般聽眾親切的招呼,感動很多初學。所以他在聽經也是在弘法。他到這個地方來,做影響眾,成就講經的法師,成就道場,成就一切聽眾,這是真正的莊嚴國土。這是佛家迴向偈裡面說「莊嚴佛國土」,他是這麼修法的。我們初學也不懂得這個道理,老師常常教。所以我在一般狀況之下,這個地區沒有人講經,我發心出來講;這個地方有人講經,我一定把自己講經停下來,我去聽別人講。因為我是長期講經,別的法師大德不是長期的,偶爾的。我去聽講給他鼓勵,勸導他要發心出來講經,講經的人太少了。無論在哪個地方,這都是老師教導我們一定要這樣的學習。一切為佛法,一切為眾生,不為自己,這個樣子才如理如法。除非自己確實抽不出時間,沒有辦法,這個可以。如果有時間,你要不能這樣作法,菩薩戒是犯戒,菩薩戒裡頭有。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華藏世界品」,風輪,長行第十句:

      【次上風輪名種種宮殿遊行,能持其上一切寶色香臺雲。】

      這是這段經文舉的十個例子最後的一句,這個風輪叫『種種宮殿遊行』。這是風輪的名稱,名稱叫「宮殿遊行」,再加上個「種種」,使我們想到,這是表哪一類的法?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,這個表法是星球,宮殿是建造在星球上,星球帶著宮殿在太空遊行。像地球圍著太陽系旋轉,太陽系又圍繞著銀河系旋轉,銀河系肯定又圍繞一個更大的星系在旋轉,這個在空中遊行。「種種」,這是講無量無邊的星球,在佛法裡面講是大的風輪,小的風輪是原子、電子、粒子。風都是動的,輪是說它的相狀,多半都是圓形、球形的這種相狀。

      『能持其上一切寶色香臺雲』,它能夠保持住,能持。持,我們今天要曉得,科學家告訴我們,地球何以能持這些萬物在空中旋轉,這些萬物不會跑掉,這是什麼道理?科學家給我們講引力。地球的引力比我們這個身體引力大,我們在它引力範圍之內不會脫離地球而逃掉,不會的。空中,星球在空中的運行也是互相的引力。地球為什麼不會脫離太陽系的軌道去漫遊太空?是受太陽的引力。太陽的引力很大,把地球抓住,地球在它固定的軌道當中運行。

      這個星球上有「一切寶色香臺雲」,寶色香臺是舉個比喻,就是比喻一切萬物,萬事萬物非有非無,用「雲」來顯示。怎麼說非有非無?包括這個地球,也包括所有的星系,大星系也好,小星系也好,小到原子、粒子,大到銀河,或者更大的華藏世界,無不是虛妄!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是佛跟我們講真相。雖然是虛妄,這個相存在,這個妄相,虛妄的相存在,所謂是相有體無,事有理無。為什麼?這個相不可得,這個相不能常住。這是現代許許多多人都能夠理解了,理解得不夠透徹,而不知道這個相是剎那生滅,生滅同時。我們一般人所感觸到的是相續相。相續相,我們要懂這個道理。就像我們看電影,在銀幕裡面看這個現相,那個現相是相續相。真相呢?真相是看底片,攝影機裡面的底片,一張一張照片。它移動的速度太快,我們就蒙蔽了,就迷了,以為那是真的相。而電影底片的移動,一秒鐘才二十四張,這個鏡頭開關二十四次,我們就已經被它迷了。

      我們現前這個現相,佛告訴我們,以《仁王經》最普遍的例子,這個例子我說得很多,而且我說這個是佛的方便說,真實說比這個速度不知道還要快多少倍。就是這個速度,我們用現在這個計算,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;像這個鏡頭打開,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,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,你怎麼能知道這個相是假的?它跟電影裡面開關是一個道理。佛說出這個,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,為什麼佛講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就是說這個真相。所以這個現相,佛跟我們講「非有非無」,不能說沒有,它現相;不能說有,這個相一現立刻就滅。所以這個相確確實實,跟你講真話,「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所以覺悟的人生活得那麼瀟灑,一切放下,絲毫執著都沒有。你要曉得這個道理。

      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,以為這個現相是真的,真有,迷在裡面。迷在裡面,產生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就造成六道輪迴。所以六道輪迴不是佛菩薩建立的,不是哪個人製造的,是你自己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。你要是具足妄想分別執著,就變現六道輪迴。如果執著沒有了,執著沒有,輪迴就沒有了,現的相是什麼?你還有妄想,還有分別,就現四聖法界,十法界上面這個四層。如果分別也沒有了,只有妄想,十法界就沒有了。妄想現什麼境界?現一真法界。華藏世界是妄想示現的,這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妄想就是無明,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。在華藏世界裡頭,法身菩薩雖然有妄想,他的妄想很淡薄,已經開始破了,不是一下就破盡。佛在經上講,這四十一品無明要破盡,需要多少時間?三大阿僧祇劫,才能把四十一品無明破盡,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,是這麼個道理。我們不能不懂,不能不理解。佛經裡頭常常用「雲」來說明這個事實真相,許許多多眾生迷在這個境界裡頭,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幫助他們。我們看底下這一句:

      【諸佛子,彼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最在上者,名殊勝威光藏。】

      這一句是總結,結的意思沒有盡,這是說最上的風輪。你看它一層一層往上提升,講到最上的,『殊勝威光藏』,「威」是威德,「光」是光明,說明這種物質愈組合就愈大。我們曉得,「殊勝威光藏」,它後頭的名詞是「藏」,我們就知道這是大星系。這不是一個小星系,是大星系。為什麼稱它「威光」?其實這一切現相,相分,相分跟自性是一不是二。自性裡頭本來具足圓滿的般若智慧,所以他有光;本來具足無量的德能,他有威。又何況本來具足圓滿的相好,自性叫大圓滿,這個三大圓滿,那就「殊勝威光」。「藏」是含藏,自性本具。它起的作用呢?

      【能持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。】

      這是講到我們星球之外的,講到星系,娑婆世界才有「香水海」,娑婆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,這就是漸漸給你講到華藏世界,這是最上的,最上的是講到華藏世界。『能持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』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,什麼是「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」?我們看看大師的註解,唐朝時候的人,「以摩尼發光普照一切嚴海底岸,及寶色香水,故立此名」。我們今天在想,這些物質裡頭為什麼它會發光?發光的因是什麼?佛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,自性本具般若。在有情眾生,顯現出來的是智慧;在無情的物質裡面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能量。這是因,它要遇到緣,它就放光。

      核子的爆炸,放光、放熱,放出許許多多的光線。這個許許多多是波度不相同,有些光線我們肉眼看得見,有一些光線我們肉眼看不到,像x光、紫外光,我們用科學儀器能夠探測得出來,那個光比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光波,或是長,或是短。我們肉眼看這些光波,只能看到許許多多光波裡面的一小部分,比這個波長的看不見,比這個波短的也看不見。它要是緣具足,我們就看見了。我們利用科學儀器,那是緣,助緣。有這個助緣,我們發現有這種光波存在。所以光波是自性裡面的德能,那是因。像太陽那裡面,科學家已經相當清楚,這個星球距離我們不算太遠,那裡頭是核爆炸引起的連鎖反應。這個連鎖反應的爆炸,它這個裡面,這個星球很大,儲存核子的量非常豐富,科學家說像它這種爆炸還要延續幾十萬年。這是它有緣,遇到緣。

      我們這個地球上沒有這個緣,雖沒有這個緣,現在人工可以製造這種緣,所以也能夠搞核爆炸。這是人工的、人為的緣,這個緣相當恐怖!核子彈爆炸之後,被這個輻射塵照過的,在當時你不知道那個傷害。過後之後,直接暴露在核爆炸受這個輻射塵,廣島、長崎那是明顯的例子,活不過一年。我聽說現在還有活著的,非常非常辛苦,而且有遺傳。由此可知,這是非常殘酷的一樁事情,佛法裡面講的小三災。這是我們講的光的來源,佛經裡頭是這種說法。

      這個光,放光,「普照一切嚴海底岸,及寶色香水」。這事上說一說,它這個光放出來,像陽光一樣,它能夠照到整個太陽系。太陽,現在我們知道在太空當中是個小星球,不是個大星球;太陽系是個小星系,也不是個大星系。比太陽更大的星球,這個光更亮的,也是核爆炸更激烈的,這種星球多得是。我們在夜晚看到天空當中的星星,幾乎全都是的。行星它本身不放光,我們肉眼見不到。只有本身放光的,就跟太陽一樣,這種的星球我們見到。這是從事相上來講。

      從表法上來講,大師舉了兩個例子,「又藏識名海,具德深廣故;流注名水,剎那性故」,這都是從理上講。殊勝威光藏風輪,它能持,意思就大了。「香水海」是比喻藏識,阿賴耶識,能持阿賴耶識。阿賴耶識「具德深廣」,那確實是不可思議,為什麼?它能變現十法界依正莊嚴;法性能現,藏識能變,這就是佛常常在經上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藏識是屬於心想,它能變,變出十法界依正莊嚴,你說這個能力多大?那個「德」就是德能,它有這麼大的能力,依正莊嚴都是它變的。「水」是什麼意思?水是「流注」,流注就是動。藏識是動的,不是靜的。「剎那性故」,剎那不住。

      「又佛性名水,遠熏名香,聞未證故」。這個意思,合起來看非常圓滿。這裡面講的「海」,說的是什麼?說的是藏識,說的是佛性,就是自性。把性識比喻作海,比喻作水。「香」是什麼?香是能熏的意思,遠熏名香。「聞未證故」,這一句很重要,如果要是證得,那你就成佛了,你就轉識成智。我們今天聽經聞法,沒證!我們還是凡夫,我們還是八識五十一心所當家,跟諸佛菩薩不一樣。諸佛菩薩是法性當家,這裡講佛性當家,佛性是真心,真誠心;我們今天是妄心。修行就是希望把妄心轉變成真心,這個不是一下就轉過來,一分一分的轉,虛偽一分一分的放下,真誠一分一分的證得。所以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次,這五十一個位次,沒有別的,妄想分分斷,真性分分證,就是這個意思。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;破兩品無明,證兩品法身,就這麼個道理。

      如何才能證得?一定要接受佛法的薰陶,這就是我們講修行,薰習。我們在今天如果不接受佛法的薰習,這個地方講「香」,香是佛法,十法界那就臭氣難聞。十法界裡面,四聖跟六凡比,四聖香,六凡就臭。六道凡夫裡面,三善道跟三惡道相比,三善道是香,三惡道也是臭,臭氣難聞。它是相對的,是比較的。在這個經裡頭,這是一乘法,他的標準是最高的,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比。我們今天要受一真法界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的薰習,怎麼個薰法?《華嚴經》就是的,《法華經》也是。廣義的來說,包括所有的大乘經;狹義來講,大乘經裡面的一乘經。我們如果不受佛法薰習,肯定受世間煩惱習氣薰習。受世間煩惱薰習,很吃虧,為什麼?起貪瞋痴慢,造業受報。我們自己人不知道,所以學佛很難很難!

      這裡頭最難的,見善知識過。這個我們過去在街坊福利會的時候講過,那是哪一章?「文殊菩薩章」,《四十華嚴》「文殊菩薩章」。好像還有單片的光碟,我看到有流通的。不見善知識過,你才能成就!善知識有沒有過失?有過失的很多,為什麼?他沒有證果,他沒有成佛,中國古大德講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。天台大師教導我們,如何觀察善知識。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,日本也承認,也肯定。我去訪問日本,日本人講日本有這個說法,智者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。他教給我們,「能說不能行」,他所講的一點都沒錯,沒有把佛的意思講錯,他說的是正法,但是他自己不能完全做到。這個不能行,不是說他一點都沒有做到,他做到幾分之幾,還有很多沒有做到。這是什麼人?我們應該怎麼樣看他?「國之師也」,這是善知識,這是好老師,我們要跟他學習。「能說又能行」,他所講的自己完全做到,「國之寶也」,那是國寶。所以國寶跟國師是兩個不同的階段,「國寶」能說能行,「國師」能說未必能行。這兩種人都是我們的善知識,都是我們的好老師。

      如果你要找這個人十全十美,一點過失都沒有,你找不到,你這一生修學的機會統統喪失盡。你到哪裡學?說老實話,連釋迦牟尼佛都有過失,你也沒有瞧在眼睛裡頭,孔老夫子也有過失。所以我們首先要想一想,我自己本身有沒有過失?什麼人能修行成就?六祖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講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。我們這一生能夠有一點點成就,我知道自己一身過失,別人有沒有過失?別人都沒有過失。別人是什麼?是佛是菩薩在我面前示現的。這種看法是文殊菩薩教善財的,善財是他的學生,你要想一生成佛,你要用這種心態看老師。

      所以五十三參裡面,五十三參說的是什麼?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從早到晚接觸的社會大眾,佛把他歸納五十三大類,男女老少,各行各業。為什麼善財童子心目當中都是佛菩薩?他把境界轉過來了。這五十三位善知識所示現的,有順境善緣,有逆境惡緣,給我們做示範,教我們怎樣學習。順境,我們生活環境稱心如意,順境,順著自己的心意;善緣,跟我們相處都是好人。好,這個環境好!不能有貪戀的心,你在那裡面起了貪愛,留戀,你就墮落。第二類的,逆境,環境非常惡劣,修行好像處處都有障礙;遇到的人,惡緣,都是冤親債主,好像都是找麻煩的。這裡頭要練什麼?不起瞋恚。換句話說,一切時一切處,修什麼?修清淨平等覺。你的清淨平等覺在哪裡修的?是在物質環境、人事環境裡面練出來的!你自己要懂得,你要曉得怎樣磨鍊。練到不見世間過,只見自己過,不見世間過,你的功夫境界就跟六祖惠能大師平等。世間人一般只見別人過,不知道自己過,這樣的心態永遠不能成就。不管你怎麼精進,不管你怎麼用功,你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,你出離不了六道輪迴。

      文殊菩薩教善財,見一切眾生,這一切眾生包括一切人、一切動物、一切植物、一切礦物,看他什麼?動物包括人,你看他的佛性,植物跟礦物,你看它的法性,你從這上看。這個就是從相上見性,你的心純淨純善,為什麼?相是假的,性是真的,性是能變,相是所變。從相上要見性,你成功了,你修成了。你在相上要是生起妄想分別執著,那你就大錯特錯。所以善財在文殊菩薩會上證得根本智,這個就畢業了。畢業出去參學,參學成就後得智,你的智慧才圓滿;後得智是無所不知。無所不知,不是閉門造車能成就,不是,他要接觸一切人事物,才能成就無所不知,這就是五十三參。

      五十三是表法的,《華嚴》是佛法的根本教學,大乘小乘,顯教密教,宗門教下,都是從這個根生的,所以這部經叫圓滿法輪,出生一切佛法。所以那個後得智是無所不知,你跟一切人事物不接觸,你的智慧從哪來?接觸的時候,你要有正知正見,你才能成就智慧。如果沒有正知正見,它成就你煩惱。我們祖師大德也常講「知事多時煩惱多,識人多處是非多」。你認識的人多,是非就多;你知道的事情多,你的煩惱就多。善財童子認識的人多,知道的事多,他不生煩惱,生菩提;他不生是非,他生智慧。不生是非,生智慧;不生煩惱,生菩提,什麼原因?老師教他這個,這是祕訣,他能轉。他看的善人、惡人,他看佛性,然後從這境界相裡面,他真的得受用。

      清涼大師在這一段經文裡頭註解註得好,清涼說出來了,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。這是講沒有過失不容易,堯舜禹湯都做不到,那是中國古時候的大聖人,連孔老夫子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。他說除了如來之外,等覺菩薩或許還有過失。所以要說人一點過失都沒有的話,那是諸佛如來,那你只有親近諸佛如來,一切菩薩你都沒有瞧在眼裡,你怎麼能成就?能不能成就在自己,不在別人,不在外頭境界,所以你念頭一轉,外面境界純善。佛講「日日是好日,時時是好時」,我接了兩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不要看人家的過失。那個過失裡頭有示現的,我們是凡夫不知道,這是清涼大師講的,權實難知!聖人教化眾生的方法,我們凡夫想像不到。他對什麼樣的人,有什麼樣的方法來教導,我們哪裡知道?眾生的病不一樣,根性不相同,習氣不相同,善知識用的方式不一樣。

      我學佛親近老師,世法裡面,方東美先生,這是大賢大哲。章嘉大師,李炳南老居士,我在跟他們學習的時候,也有不少人在我面前說老師的過失,他們或是有意,或是無意,但是那個效果是很嚴重。如果我們跟他學的學生,聽到老師過失馬上退心,這個說過失的人,他墮阿鼻地獄。為什麼?把這個人學佛的機會,法身慧命斷掉了。佛在經上常講:寧可斷人身命,不能斷人法身慧命。這是佛舉例子說,你殺他人,斷他的身命,他來世就又投生,他很快又得一個身。法身慧命是學佛的機會,這個機會斷掉,下一次再遇到可不是那麼容易,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你怎麼能忍心把人家學佛的機會斷掉?這個過失大了。這是看老師的過失,在他學生面前說。世間人不曉得這個利害,這個果報是生生世世愚痴,以後你遇不到佛法。你把別人學佛的機會斷掉,你怎麼能遇到佛法?因果報應,絲毫不爽,我們凡夫不知道。另外一種是有意破壞的,那個罪過就更重,惡意的破壞,讓你對老師喪失信心,對於佛法喪失信心。

      所以這裡頭,有意跟無意。有意無意如果產生效果,這個學生真的相信,真的捨棄這個老師,不再學佛,或者是毀謗佛法,學其他宗教去了,你這個罪過就成立。如果這個學生有智慧、有定力,不受你的影響,你這個造作是有過,沒有罪。為什麼?沒有產生很大的效果。過在哪裡?你在阿賴耶識裡頭落下一個很不好的印象。還是有果報,果報輕一點,沒有那麼嚴重。所以一個真正修行人,古大德常講從根本修,根本是起心動念,行為是言語造作,都是屬於薰習。這個都是香裡頭含的意思,「香水海」。這裡頭說的,就是大世界裡頭所有一切眾生,如果不是受佛法的薰習,他就受煩惱的薰習。因為這個大世界裡頭兩種人,一種是佛菩薩,一種是九法界眾生。我們前面看過,佛菩薩,這個風輪是大願為風;凡夫是業力,業力是風。現在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