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

    第795集

    共2121集

    2024 年 08 月 16 日

   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,至2010年2月28日止。包括世主妙嚴品,如來現相品,普賢三昧品,世界成就品,華藏世界品,毘盧遮那品,如來名號品,四聖諦品,光明覺品,菩薩問明品,淨行品,賢首品,升須彌山頂品,須彌頂上偈讚品,十住品。

    學佛,佛教什麼?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,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。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,勸人從《華嚴經》學起,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。

    字體大小:

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七九五卷)  2002/7/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 檔名:12-017-0795

 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華藏世界品」,藏海安布莊嚴,臺面寶地偈頌第四首:

      【寶華發燄出妙光,光燄如雲照一切,散此妙華及眾寶,普覆於地為嚴飾。】

      這一首還是讚頌長行裡面前面八句的莊嚴。『寶華發燄』,「燄」是火燄在放光,這在事相上來說,就像我們日常所見的太陽。我們知道陽光確確實實是太陽表面上的火燄,這個球在太空當中是個火球,所以產生巨大的光子向四面放射,這一個現象,現代的天文學家觀察得很清楚。在大宇宙裡面像這樣的「寶華」(就是星球)很多很多,凡是放光的星球,我們稱為太陽,太陽就很多很多,幾乎我們晚上在晴天天空當中所見到的星星,全是太陽。

      我們知道,我們這個太陽有許許多多的行星圍繞著它,那麼其他的太陽有沒有?肯定是有!這些圍繞著它的這些行星都被這個光之所照。光,我們曉得與生物關係非常密切,若是沒有光,可以說就沒有生物能夠生存。由此可知,這個光對於有情眾生是一個重要的增上緣,《華嚴》裡面這個意思很深,表法的義趣。

      我們曉得所有一切物質,太陽還是個物質,太空也是一個物質現象,它從哪裡來的?它從心想生的,它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。所以在表法裡面,寶是性德,華是修德,性修不二。性是本來具足的,不是從外面來的。中國聖人所講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」是性德,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」是性德,一切眾生本來具足。在佛法裡面講覺正淨是性德,無上正等正覺是性德;性德雖有,如果沒有修德,這個性德不能夠現前。所以佛法將華代表修德,修因,果是什麼?果就是性德。

      我們再用個比喻來說明,性德好比是金礦,礦石裡頭含著有純金;修德就好比是冶煉。這個礦石要不經過冶煉,把那個渣子淘汰掉,純金提不出來。純金是自然的,但是不經過提煉,得不到純金的受用。性德亦復如是,雖然自性本具,如果沒有修德,這個性德隱而不顯,得不到受用。諸佛菩薩他們通過修德,如來是修到圓滿了,這個性德圓滿的現前;菩薩還在繼續修行,性德透出一部分,沒有圓滿。

      所以菩薩的位次,大乘經上講五十一個位次,從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,五十一個位次,漸修漸證,一直到圓滿。這是個普通的法門,中下根性人依著這個方法去修能得利益。至於還有一個特別的法門,圓頓的法門,你不要著急,你修到一定程度之後,從漸修就能夠變成頓修。這是修行功夫不斷的提升,不斷的進步,開頭的進步很緩慢。像古印度計算這個數字一樣,十進位,數字從一到十,十個十是百,十個百是千,十個千是萬,這個進步緩慢。你看它到最後十個大數,第一個大數是阿僧祇,它不是十個阿僧祇是一個無量,十個無量是一個無邊,不是的,它是倍倍相乘,那這就是圓頓法了。阿僧祇個阿僧祇叫一個無量,無量個無量叫一個無邊,這個就是我們法門講的頓超、頓悟,你從這個地方去體會。

      頓悟的人在過去生中也是漸修,並不是一開始修行他就能夠頓修、頓悟、頓證,沒有這個道理!一切眾生是平等的,一切法門也是平等的,從這個地方我們才真正體會到,頓悟的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累積的功行到一定的程度,佛法裡面常講善根深厚;那個深厚的善根是生生世世累積的,不是偶然的。我們今天頓悟頓不了,原因是什麼?我們生生世世修積的善根不夠,沒有達到這一個標準;我們還落在十進位,不是倍倍相乘。

      如果我們幸運,這一生真的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就好了。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他那個進步就快速了。為什麼?它是倍倍相乘,它不是十進位,這是西方世界無比殊勝之處,我們要知道。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讚歎阿彌陀佛,讚歎極樂淨土,他總得有個道理!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都不能夠跟它相比,原因在此地。

      我們一定要相信,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願願真實!這個是寶華放光,光照一切,這個一切範圍大了,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。阿彌陀佛接引,不是單單接引這一個世界,無量無邊諸佛世界,還包括微塵毛孔裡面的世界,重重無盡,這裡面的眾生能夠依教奉行的人都生淨土。所以每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無法計算,我們能不能去?自己清楚具不具足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。

      條件在哪裡?在《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》開頭第一句話,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。我介紹《無量壽經》的時候常講,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,西方極樂世界的居民都是普賢菩薩;修普賢菩薩的法,這個人就是普賢菩薩。《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跟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一部經,古德講得清楚,《華嚴》廣說,就是詳細的介紹;《阿彌陀經》略說,最簡單的勸導,真的是直截了當勸你求生淨土;《大乘無量壽經》彭際清居士稱它為中本《華嚴》,它比《阿彌陀經》講得詳細,比《華嚴經》講得簡單,最方便受持,這個我們要懂得。《無量壽經》裡頭最重要的是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我們還特別講過這一段,希望同修要記住,要依教奉行。

      西方世界是法性土,不是像我們這個世界,我們這個世界是法相土,穢土;人家的是法性土,是淨土。生淨土心要清淨,這個大乘經裡頭常常講的「心淨則佛土淨」。我勸導同學們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修純淨的心,純善的行。心純淨,不夾雜絲毫不淨;行純善,不夾雜絲毫不善,哪有不生淨土的道理!除非是你不願意去。

      你要不願意去,你也生色界天,色界四禪,淨天!為什麼?你心清淨、行清淨,你跟它相應,別的地方不相應,相應的地方你就去了。你要想見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,那你跟他相應,道理在這裡。天天念佛,心行不清淨,不相應!這個道理要懂,事實真相要搞得很清楚,才不至於把這一生的大事因緣給錯過,這個錯過太可惜。

      所以經要天天念,最好能天天講,不會講這個不要緊,你多聽,你聽的遍數多了,你就會講了。洛杉磯有一位趙居士,他是早年聽我講《六祖壇經》跟《金剛經》的錄音帶。這兩部經早年也有錄相帶,很早時候錄的,是在簡豐文居士家裡地下室錄的,講的時間不長。流通到美國,趙居士看到了非常歡喜,他又特別的愛好。

      這兩部經他聽了二十六遍,來給我講,來問我,他說:我專門學這兩部經,念佛求生淨土行不行?我告訴他行,非常好!江味農居士就是這樣修的,「教宗般若,行在彌陀」,這是前輩。我說:你聽得還不夠,二十六遍不夠。他說:要聽多少遍?我說:聽一百遍。他很聽話,過了兩年,我從洛杉磯經過,他告訴我這兩部經都聽了一百遍。我問他,我說:那你應該會講了?他說他是能講,到處去講。熟透就變成自己的,熟能生巧!他現在在美國到處講這兩部經,變成專家了,念佛求生淨土。

      所以諸位真正發心,這個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去講經,不是的,這是什麼?幫助自己,自行化他。佛在經上教導我們,《金剛經》就有幾十句,佛反覆叮嚀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,自利利他。這個就是散華散寶,『散此妙華及眾寶』,到處散、到處講、到處勸人,自己一定要依教奉行,這比什麼都重要!

      今天早晨澳洲同修打個電話給我,我們學院現在開班教《弟子規》,劉居士用英語來教《弟子規》,當地的同學是愈來愈多。當地的澳洲人聽了之後非常歡喜,他們反應說做人應當如是。這個是說明人人都有佛性,說明人性本善,聽了聖人的教誨,他自自然產生了共鳴,佛法裡面講相應。聽了佛法起不了感應,那是什麼?那是業障太重太重。業障重不怕,怕的是得不到長時間的薰習;果然有長時間薰習,再重的業障都會回頭。我們從澳洲人,才聽聞的時間很短,不長,就能生歡喜心,我們就了解那個地區的人業障輕。

      現在要求我們為他開班教學,我們現在是每個星期五對他們開班,用英語教學。教學的同學跟他們在一起研究討論,教學相長,不但對佛法會有進步,對於語文進步就更快,這是很難得的因緣。平常你跟外國人接觸,所談論的無非是日常生活當中的話,這個話題沒有辦法談到佛法。在論壇裡面的時候,就是講座裡面,我們在討論佛法,研究佛法。我想這個論壇如果辦上三年,參與的這些同學們,都有能力用英語去講經,這是培訓英語講經弘法人才的好方法。

      西方人對於大乘佛法、中國傳統的學術很有興趣,很容易接受,中國的文化是和平的。同學們跟我提了一個問題,這是兩次論壇上遇到的。一些基督教徒,他今天跟我提到巴哈伊,在論壇裡面發言的時間很長,宣揚他們的教義。他問我,遇到這樣的情形怎麼樣來回應?我說:我們歡迎不同的宗教都來參加,為什麼?我們這個論壇的招牌是「多元文化論壇」,我們的目標希望宗教能夠彼此了解,真正做到互相尊重、互相信賴、互助合作,這個樣子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,人民幸福才能夠落實。宗教應當要往來,應當常常坐下來談談。

      我常常說,說得很多,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一體。這不是我說的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毘盧遮那佛說的,這個話是真的。「出現品」裡面告訴我們,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從哪裡來的?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性識,一般宗教裡面講的是真神,名稱不一樣,確實是一樁事。

      所以我跟宗教接觸,我第一句話就說我們是信仰宗教的人,我們都相信宇宙之間只有一位真神。這個大家都點頭都肯定。唯一的真神,我們宗教裡頭崇奉的神,這是真神。沒錯!這個話講得一點沒錯。真神他有圓滿的智慧,他有圓滿的能力,他能夠變化,這個大家相不相信?能接受。肯定神有能力,神能夠變現一切,那就沒錯。神在中國,這唯一的真神在中國就變現為孔子、孟子、老子、莊子;在印度就變成釋迦牟尼、大梵天,都是一個真神變的;在西方變成摩西、變成耶穌、變成上帝;在阿拉伯的世界裡面,就變成真主,變成穆罕默德。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真相,原來我們是一家人!一點都不錯。

      但是你一定要理解世界是多元的,不是一元的。你看看地球是多元的,這個地球上有許許多多的生物不一樣。動物植物品類千差萬別,都住在這個地球上,保持地球生態平衡,這個地球是健康的。你不能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消滅掉,只留一種,那一種活不成,滅亡,肯定是同歸於盡;不可能只留一種,這個道理事實一定要認識清楚。

      我們一個人的身體是多元的,身體是許許多多細胞組成的器官,器官組成這個身體。這些器官不一樣,作用不一樣,眼是個器官,耳是個器官,鼻是個器官。如果說眼睛是基督教,耳朵是巴哈伊教,鼻子是佛教。基督教說我基督教好,其他宗教應該都消滅掉,那就是這個人只留個眼睛,鼻子也消滅掉,耳朵也消滅掉,其他器官統統都消滅掉,都死了,眼睛也活不成,它也跟著一起死。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?什麼是最健康的?每一個教都第一,眼睛第一,基督教第一,巴哈伊也第一,佛教也第一,印度教也第一,每一個宗教都是第一;我這個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健康,人身體健康。

      所以你要有真正的智慧,有正確的見解,正知正見,沒有私心,沒有私欲,為虛空法界剎土眾生。念念為整體而不是為局部,我們在這個世界上,最低限度是起心動念為全世界眾生的福祉著想。宗教與宗教之間,就是像我們身體器官與器官之間,要互相尊重、互相敬愛、互助合作,這是對的。要是彼此對立,麻煩就來了,這個人生病了。

      又好比是一個學校,一個大學,大學裡面有不同的學院,有不同的學系,這麼多的學院學系組成一所大學。學生進這個學校,選哪個科系這是自由的,我們都會尊重他,都歡喜。不可以說所有的學生都選我這一個學系,其他的學系統統不要了,那不叫大學了。宗教與宗教之間就像不同的院系,信徒就像學生,他歡喜選哪個學系,我們一定尊重他。不可以拉信徒,那個學系不好,我這個學系好,不可以!為什麼?每一個學系都是社會整體裡面一個部分,都不能缺少。缺少,社會就生病就不健康。就好像一個身體一樣,各個不同的學系是各個不同的器官,一個都不能缺少。哪一個學系裡頭都要有好學生,都要有優秀學生,這個學校辦成功了。

      世界上所有不同的宗教,我們一定要認知,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;一個宗教是這一個生命的一個部分,一個器官。宗教與宗教之間不能夠敵視,不能敵對,我們這個身體的器官不可以敵對,眼睛跟耳朵不能夠敵對,要配合。我們今天團結宗教,辦多元文化論壇,我們的目的在此地,希望我們建立共識。我們希望各個宗教的教義精髓,我們都願意在一起學習,至於宗教的信仰修學,各隨其好。他喜歡,他對這個有興趣,我們歡喜尊重,不拉信徒,不搶信徒;尊重宗教,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,尊重人民自由的選擇。

      沒有一個宗教不好,為什麼?都是真神所建立的。所以我在格麗菲斯大學多元文化館開幕的時候講過,我訪問日本的時候在歡迎會裡面也講過,佛教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派,隋唐的時候十個宗派,現在更多了。所有的宗派都是依照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經論學習,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,不同宗派就好像同一個學校不同院系。不同宗派的同修一定要互相尊重,互相敬愛,像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所表現的,決定沒有自讚毀他;我是修淨土的,淨土好,其他都不好,不可以!這樣的心態,我們冷靜想想,釋迦牟尼佛會歡喜嗎?看到學生修學不同的經論,彼此互相天天吵架、天天打架,佛心裡頭多難過,這哪裡會有成就?一個父母生了十個兒子,十個兒子彼此都敵對,你說父母多痛心,大不孝!

      所以我說佛門無論多少個宗派,修學的人在一起,一定要知道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,我們是親兄弟。其他各個宗教,我們剛才說過,同一個真神示現的,那是我們的堂兄弟,是我們的表兄弟,我們原本是一家人。全世界所有信仰宗教的宗教徒要知道是一家人,宗教示現的不一樣,形象不一樣,教學的方式不一樣,但是他的方向目標是一樣的。

      什麼一樣?任何宗教都是教我們斷惡修善,這是不是一樣的?都教給我們孝順父母,尊敬長輩,許多經典這都是一樣的。教我們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,這個統統都是一樣的;佛法講的四重戒,每個宗教都是一樣的。教我們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,教我們以多餘的財物要布施供養貧苦的人,這是一樣的。對神要尊敬要奉事,普賢十願頭一個「禮敬諸佛」,怎麼不一樣?儒家《禮記》上頭一句話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,你看看不都相同嗎?

      我們要把心量拓開,要把眼光拓開,不能近視。佛法裡面講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哪一個神明不是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的?哪個神明不是愛護一切眾生的?這個是「散此妙華及眾寶,普覆於地為嚴飾」,這樣解釋大家就清楚了。聖賢教誨是眾寶,依教修行是散華,把我們自己所學所修所行的,影響社會大眾,做出榜樣給大家看。

      眾生迷的人多,覺悟的人少,覺悟的人要做出榜樣給迷惑的人看,幫助他覺悟,幫助他回頭,這個就是此地講的「散華普覆」。這個事情必須從本身做起,本身做不好,你怎麼能感化別人?聖賢的教育、宗教的教育,說實在的話,無不是身化教育。全心全力用自己做一個形象,啟發眾生,覺悟眾生,這個是無量功德,是到這個世間來真正做了一樁好事情。

    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看「臺面寶地」偈頌第五首:

      【密雲興布滿十方,廣大光明無有盡,普至十方一切土,演說如來甘露法。】

      第五、第六兩首,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得很簡單,提示我們「嚴具如雲」,這個意思很深。嚴具是莊嚴具,就是莊嚴的東西太多太多,像雲彩布滿了天空。「雲」在經典裡面又有一個很深的表法意思,它表非有非無,相有體無,事有理無,可以受用,不可以據有。你要想據有,那個錯誤了;你可以受用,不能夠佔有,這是事實真相。

      第一句說,『密雲興布滿十方』。「密雲」,我們就知道,所有一切的莊嚴最重要的是教學;教學的方式,教學的科目,教學的內容,無量無邊。以佛教本身而論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這些經典,其實經典就是教科書,當年佛是這樣教人的。在當時並沒有書本,佛沒有把它寫成文字,這個我們大家都知道。佛所說的寫成文字,是佛滅度之後,由他的學生來把老師這四十九年一生所講的,把它記錄下來,整理出來,留傳給後世,這是經典的來源。

      結集經藏的人是釋迦牟尼佛的侍者阿難,阿難在同學當中,實在講也是一位傑出的天才,他的記憶力之好,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。佛所講的經他都能記住,所以在整理編輯的時候,請阿難升座複講。所以佛法代代相傳,培訓講經的法師,阿難是第一,複講!佛怎麼說的,阿難不能夠增加,也不能夠減少,照佛所說的老老實實說出來。

      經典開頭第一句話,「如是我聞」,這一句話是阿難講的。「如是」就是指佛所講的這些話是我親自聽聞的,不是傳說,這個靠得住。佛在什麼地方講的,佛在什麼時候講的,地方說得很清楚。時間就叫「一時」,而不指定某年某月某日。這是什麼原因?印度當時有許許多多國家,每一個國家的曆法不統一,這是從事上說的。最重要是從理上說,一時是什麼?是一心相應之時。

      如果真正做到一心相應,釋迦牟尼佛在哪個地方講經,你現在還可以參加。為什麼?過去未來真的跟你講是一時,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。釋迦牟尼佛講經是三千年前,可以把那個時候變成現在,現在能看見、能參加世尊講經的法會。如果講某年某月某日,這已經真的過去了。我們在前面講過「念劫圓融」,無量劫可以變成一剎那在眼前,一剎那可以展開為無量劫,我們講這神通廣大,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    在中國史傳裡頭記載隋朝智者大師,隋朝天台宗第三代的祖師。天台在浙江溫州這一帶,他的道場國清寺,記載天台大師讀《法華經》,讀到「藥王品」,他入定了,在定中他看到靈鷲山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《法華經》,他還聽了一座;一座就是一堂課,他還聽了一堂課。出定之後,告訴大家,靈山一會現在還沒有散。智者去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差不多一千五百年,證明佛經上講的「一時」是正確的。

      只要你做到一心,時間就突破了,你可以回到過去,你也可以進入到未來。未來的一千年,未來的兩千年是個什麼樣子,你很清楚很明瞭。能夠回到過去,也能夠進入未來,時間對你沒有障礙。「一時」這個意思深,這個意思重要;換句話說,年月日時不重要,這個意思重要。

      經上為什麼不記年月日,我最初學佛的時候對這個很懷疑,說阿難尊者記憶力那麼好,為什麼不把年月日記上去,含糊籠統搞個一時,什麼意思?我也是迷惑了很多年,以後明白了,知道時間跟空間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。你要是真正到一心了,我們念佛人的目的是一心不亂,這個到理一心。到理一心的時候,十方空間界限突破了,現在科學家講的空間維次突破了,盡虛空遍法界是一處;時間突破了,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變成了一時。換句話說,什麼時候我們能夠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。

      如果你很想念到理一心不亂,天天在想理一心不亂,你肯定念不到。什麼原因?因為你這個思想,想念到一心不亂,這是個妄想。妄想障礙著你,你怎麼能得一心?要怎樣念到一心?把妄想放下,你真的才能得一心。所以佛法裡頭教導我們,我們學佛不能沒有願,有願但是不能有心,有心就錯了;有願又不能有心,這個很妙,微妙在此地。

      這是說明教學,為什麼?教學你要是學會了,你就能變,隨心所欲的去變。你要沒有學,那你隨順煩惱習氣,它也在那裡變,變了的時候你會很痛苦,你不自在。所有一切境界,無論是物質境界、人事境界都是自己識心所變的,你要是遇到不如意,你怎麼能怪人?你要是怨天尤人,好了,你的境界是愈來愈苦。為什麼?你的念頭不善,怨天尤人的念頭不善;念頭不善,你變現的境界怎麼會善?

      我們要怎樣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,改善我們的物質環境,改善我們的人事環境?從什麼地方改善?從自己心地裡頭改善。可不能怪別人,這個事不好,這個人不好,這是最糟糕的。為什麼?造惡業。惡業感得的惡報,你的前途愈來愈惡化了。改善自己的環境,從自己心地上改,我的生活環境不好,馬上要回光返照,我的心行不善。你要是能從這個地方回過頭來,這是大善,你改善的機緣成熟了。

      起心動念處處都想著別人,都是別人的錯,都是別人的過失,這個在佛法裡面來講,這是業障習氣深重。佛經上講的剛強難化、闡提種子,闡提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是沒善根,他今生後世還有大苦頭要吃。他會不會回頭?當然有回頭的一天。什麼時候回頭?苦頭吃盡了他才回頭。苦頭沒有吃盡,他不覺悟,他聽不進去。

      世間有一些人遇到苦難,他也遇到真正善知識勸導他,但是他聽不進去,忠言逆耳。這是什麼原因?諸位要念念《楞嚴經》後面五十種陰魔,你就明白了。他心裡頭有魔,魔在障礙著一切善緣;換句話說,他所遇的盡是惡緣,善緣他不能接受。他願意接受惡緣,他要受報應,魔入了心,魔主宰了他。

      魔從哪裡來的?魔不外乎過去今生的冤親債主,他是來報復的。這些事情,只要我們稍稍留意冷靜觀察,都在我們自己身邊,我們認識的人、熟人裡頭可能就有很多,包括我們的同修道友。我這一生遇到很多,我清楚,我明白,他們來問我,我也給他解釋。來問我的人,當然不是他自己,他自己生病,身體不好,他的家親眷屬來問我。我給他分析,他聽懂了,但是他家裡還有很多人,反對,不相信!這個和尚騙人的,你怎麼能聽他的話,他的話怎麼能信?那就沒有法子了,這是業障深重。自己對正法半信半疑,家裡人不相信,兒女親戚有一兩個信的,這個障緣太大,他也沒有辦法幫上忙,都是事實。

      所以佛度化眾生的方法無量無邊,「密雲興布滿十方」,顯示出佛菩薩的弘願。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這個是諸佛的本願。但是佛家還有一句話說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,這個話怎麼說?緣沒有成熟叫無緣。成熟,他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證,這個人得度了。什麼叫沒有成熟?他不信,或者信了他不解,或者解了他不肯行,這叫無緣。所以我們仔細去觀察,緣成熟的人不多,緣沒有成熟的人很多很多。

      我講經講了四十四年,聽眾不少,幾個人肯幹,從這裡不就明白了嗎?這裡頭還有不少人聽的時候把意思錯解了,錯會了,不是沒有,有!即使真的聽懂、聽明白了,不肯做!不要說經典裡面許許多多精粹的教誨他做不到,最簡單的十善做不到,貪瞋痴不能斷,名聞利養放不下,五欲六塵放不下,所以縱然聽了一輩子,有沒有入佛門?沒入!那個入是假相。受了三皈五戒,或者是出家剃度,受了三壇大戒,假相,不是真的。

      這些年來,我們在許多的地方接觸到一些靈媒,有一些靈媒不可靠,但是有一些是可靠的。這些鬼神他們能看得到我們,我們看不到他們;鬼神幾乎普遍的譏笑諷刺學佛的人,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真正學佛,依教奉行,鬼神尊敬,鬼神保佑,鬼神在冥冥當中幫助你。由此可知,不但是人,包括鬼神在內,對於善心的人、善行的人,由衷的敬佩。在佛法裡面說,這個人就是英雄豪傑。英雄豪傑是什麼意思?別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;十善業道一般人做不到的,你能做到,你是人中的豪傑。

      知道這個話的人很多,我們要問他為什麼做不到?做不到的原因在哪裡?在日常生活當中怕吃虧、怕上當,一定要用種種欺騙隱瞞的方法,來保護他自己既得的利益,都是這個觀念。他不知道這個觀念是錯誤的,他認為他這個觀念是正確的,這就沒法子了。這個觀念真的是錯了。所以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《了凡四訓》,大有道理!

      《了凡四訓》實在講就是把這一樁事情說清楚說明白,讓你覺悟。真正覺悟過來,明白了,一生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。你還搞什麼?無論用什麼手段,逃不出命運。換句話說,你用善心善行辦事,縱然你命運不好,會轉好,對你有利沒有害。你要用惡心惡行辦事,以為你很聰明,隨順你的煩惱習氣去做,你所得到的還是你命裡頭有的。命裡面有的已經打折扣了,為什麼打折扣?心行不正,這個諺語常講「折福」。你起心動念損人利己,欺騙別人,佔別人便宜,這種心行最是折福。你命裡面有一百分的福報,因為你這樣的心行對人對事,把你命裡面的福報折掉了一半,你說多可惜!

      這些事實我們只要稍稍留意冷靜觀察,你就會看到社會上到處都是。他本來真的有大福報,他的福報可以享幾百年,但是怎麼樣?他一代就完了,一生就完了;幾百年的福報,二、三十年享盡了。無論他命裡頭福報大小,統統都被自己折損掉,非常非常可惜!他不懂得修福,他不懂得行善積德,福報折損光了。

      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,他明白了,知道一生都是命,命裡有的決定有,命裡沒有的不再強求,他心定了。所以遇到雲谷禪師,跟他在禪堂裡坐了三天三夜,一個妄念不起。雲谷禪師感覺得很希奇,凡夫哪有不起妄念的道理?就問他:你三天沒有妄念,這個不容易,你到底是怎麼回事情?他說出了,命被孔先生算定了,一年該有多少收入,一點都不差;參加考試,考第幾名也一點都不差,我還有什麼想頭,想了有什麼用處?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,我以為你是豪傑,原來你還是個凡夫。

      所以我讀《了凡四訓》之後,我懂得像了凡先生那個人叫標準凡夫。為什麼?他不起心不動念,完全隨著命運走。一般凡夫不老實,他起心動念;起心動念就是他的命運裡頭有加減乘除,他起一個善念增加一點,起個惡念減一點。你就曉得現在一般人善念少,就是他增加的少,他折損的大;惡念多,把自己命裡那些福報統統都折掉了。福折了,有的人是壽也折掉了;命裡面該活八十歲的,五、六十歲就死了,壽元都折掉了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古今中外沒有例外的,那是真理,那是事實真相。印祖一生大力提倡,這個影響了我。如果不是印祖這樣大力提倡,這一本書我沒有重視它,我把它看作一個平常的書籍,不會特別去留意。我這個留意是因為印祖特別提倡,我覺得印光法師的提倡,這裡頭一定有道理,我要仔細去研究,這是我受印光大師的影響。第二本書的影響就是「大勢至菩薩圓通章」,我是學《楞嚴》的,《楞嚴經》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,我大概講了六、七遍,對於這一章沒有重視,也是這樣子就讀過,不知道是特別法門;只知道「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」,這是文殊菩薩讚歎的,很明顯;這一章不明顯,沒有覺得。

      淨土五經,七七年到這個地方來,到香港來講《楞嚴》,我在智開法師那裡請了幾部。這一套書我沒有到香港之前,我也就看過了,但是也沒有留意到,常常看也沒有留意到。不知道什麼時候,突然一個靈感起來,印光大師為什麼把「大勢至念佛圓通章」特別提出來,附在淨土四經的後面,成為淨土五經?我是突然之間有這麼一個疑問。這個疑問起來之後,當然我要找答案。這一找答案,這就發現了,這一章經實實在在不得了!

      我們曉得大家天天念《般若心經》,《般若心經》是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精髓;六百卷《大般若》濃縮就是二百六十個字,二百六十個字一展開細講就是六百卷《大般若》,這一點我知道,我理解,我認知。但是「大勢至圓通章」我就不知道了,從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,想出這麼一個問題。再一仔細觀察發現了,發現這二百四十四個字是整個佛法的核心,它不但是淨土宗的心經,它是一大藏教的心經,我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
      怎麼說是一大藏教的心經?善導大師講得好,「如來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」,那就是說整個一大藏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,最後統統歸淨土。最明顯的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的。《華嚴》大家公認的釋迦牟尼佛根本法輪,方東美先生說《華嚴經》是佛教概論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《華嚴經》裡頭都有。《華嚴》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你們就想想是不是整個佛法最後都歸極樂?而「大勢至圓通章」這兩百四十四個字是修淨土絕妙的法門,有理論、有方法、有境界,所以我稱它淨土宗的心經。不但是淨土宗的,是世尊一大藏教的心經。

      以後我講這一章的經文,境界完全就不一樣了。我才知道二十五圓通章裡頭有兩個特別法門,不是一個特別法門,兩個特別法門,我明白了。這個就是佛法裡面常講的小疑小悟,大疑大悟;忽然想到這個問題叫疑情,從這裡頭就開悟。這是『廣大光明無有盡』,一法如是,法法無一不如是。

      所以現在回過頭來閱覽大藏經,才真正看出來無論是部頭大小,無論是大乘小乘,無一不是妙絕,真實無上的開示。所以我們這才真正體會到祖師大德的承傳。佛法從哪裡學?從心地上用功夫,你才真正能契入經教的境界。你不在心地上下功夫,你學的時間再長,用功再勤,都是門外漢,你所得到的是經論文字的皮毛,一分一寸也沒有入進去。

      心地功夫,心要悟,真正悟了表現在哪裡?表現在你的行為上。你說我悟了,悟了你沒有做到,假的,那不是真的。真的要是覺悟明白了,哪有不做的道理!為什麼?這裡頭有真實的利益,是我們生生世世夢寐以求的,今天擺在面前,我怎麼能不要?真正覺悟是這樣的。所以經我有沒有懂,我有沒有明瞭,從哪裡看?從我有沒有做到。

      不殺生,不偷盜,我有沒有真的做到,這兩句話我才真的懂不懂。這兩句話我懂了,我做不到,還是想佔人便宜,還是有傷害眾生的念頭,你這兩句話沒懂!但是今天可以說大多數人,沒有懂的自己以為懂,好了,這就封殺掉了,你永遠都不會懂。為什麼?你自己以為懂了,你還會有進步嗎?真正做學問的人,他是什麼態度?志無窮,學不厭。

      「不殺生」這三個字,給諸位說,初地菩薩還沒搞清楚,你就懂了?等覺菩薩也沒有搞清楚。什麼時候圓滿懂得?成了佛,這一句話的意思圓滿的明白了,等覺菩薩還差一分。一百分的時候,等覺菩薩九十九分,十地菩薩九十八分,九地菩薩九十七分。我們對這三個字能打幾分?不敢殺人,不敢殺大的動物,但是會不會傷害人?還是有傷害人的念頭?有傷害人的念頭,有傷害人的行為,還是屬於殺生裡頭的一分,真的沒懂!

      我們今天能做到的,確確實實對一切有情眾生(這裡還包括無情眾生)傷害的念頭沒有了,傷害的行為當然沒有。雖然沒有,有的時候有誤殺,這個是難免的,這個是過,不是罪。想想我們在一百分裡頭,能夠拿到幾分?充其量只能拿到二十分,這就很難得,很不容易了。即使是冤親債主也沒有一絲毫的惡念惡意,這樣的心行念佛,才有把握往生。往生,這個四土是哪一土?哪一個品位?那要綜合你修學的成績,不是單方面的。就像學校念書一樣,你有很多個科目,看看你平均分數有多少,你某一個科目有特長拿到一百分了,其他科目不及格,你還是畢不了業,還是不能升級,我們學佛也是這個道理。所以一定要記住平均發展。

      在平均發展裡面,你一定要懂得大乘佛法修學的基礎,「淨業三福」,這三條十一句你能拿多少分?真幹!三福最後一條第一句「發菩提心」,所以《無量壽經》講三輩往生的條件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淨業三福裡頭有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你能夠拿多少分?大概總是一向專念的分數可以多拿一些。淨業三福這三條十一句問題嚴重了,這三條十一句要拿不到分數,你不及格!何況這是大乘法門!

      大乘法門,又何況《無量壽經》一開頭跟我們說出這是普賢菩薩的法門,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;然後你就曉得這個裡頭還有普賢十願、文殊十波羅蜜,這是提升自己的品位。再有一個重要的,你的煩惱斷了多少?妄想分別執著,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執著斷掉了,好!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不是凡聖同居土,至少是方便有餘土,大幅度的提升。如果說世出世間一切都不分別了,那恭喜你,你接近實報莊嚴土。這是平均分數,各個科目統統來看。淨土是易行道,易行道也不是你想像那麼容易。但是每一個人只要認真努力修學,凡聖同居土往生肯定有把握,這是淨土無比的殊勝。現在時間到了。